天然砂、机制砂、混合砂的区别

合集下载

现场物资管理基础知识—砂子

现场物资管理基础知识—砂子

级配砂石——砂子篇一、基础知识1、砂的分类(1)砂按产源分类:天然砂和人工砂①天然砂: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分为河砂、山砂、湖砂和淡化海砂。

②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包括机制砂和混合砂。

机制砂:指通过制砂机和其它附属设备加工而成的砂子,成品更加规则,可以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加工成不同规则和大小的砂子,更能满足日常需求。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砂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II类、III类。

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II 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I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3)砂的粗细程度按细模数u f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

粗砂:uf=3.7——3.1中砂:uf=3.0——2.3细砂:uf=1.6——2.2特细砂:uf=1.5——0.72、影响砂子的质量因素:含泥量、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1)含泥量:是指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um的颗粒含量,砂子的含泥量要小于5%(2)泥块含量:是指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um的颗粒含量,砂子的泥块含量要小于2%。

(3)石粉含量: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um的颗粒含量,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要小于7%。

3、人工砂与天然砂的区别人工洗砂的材质优良、稳定。

人工洗砂是人为选定的原料,材质均一、稳定,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与原料是一致的,没有天然砂那样复杂。

砂粒清洁,无泥质和其他有害杂质,性能稳定。

粒度级配良好。

一种人工洗砂,一个细度模数,只对应一个级配。

它的细度模数和单筛的筛余量成线性关系。

只要通过测定,建立线性关系式,测一个单筛的筛余量,便可准确、快速地求出细度模数。

而一般天然砂,一种细度模数,可以有多种级配。

细度模数可以人为的通过生产工艺来控制,按用户要求来组织生产,这是天然砂所不能做到的。

机制砂特征

机制砂特征

机制砂特征
机制砂是指通过制砂设备对岩石或其他原材料进行破碎、筛分等加工制成的砂石材料。

与天然河砂相比,机制砂具有以下特征:
1.粒形:机制砂的粒形不规则,近似于立方体,但棱角分明,尖
锐。

而天然河砂的粒形圆润,近似于椭圆状。

2.硬度:机制砂的硬度比天然河砂更高,这是因为机制砂是由岩
石破碎而成的,而岩石的硬度普遍高于河砂。

3.矿物成分:机制砂的矿物成分取决于其所用岩石的矿物成分。

常见的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

而天然河砂的矿物成分较为复杂,包括多种粘土、石英、长石等。

4.粒径分布:机制砂的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可根据需要进行调
整。

而天然河砂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宽,且不均匀。

5.洁净度:机制砂的洁净度较高,不含或含有较少的杂质。

而天
然河砂中可能含有较多的泥土、有机物等杂质。

6.抗压强度:机制砂的抗压强度普遍较高,这是因为其是由坚硬
的岩石破碎而成的。

而天然河砂的抗压强度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机制砂具有独特的粒形、硬度、矿物成分、粒径分布、洁净度和抗压强度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其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沙和砂的区别,工程上是砂子还是沙子

沙和砂的区别,工程上是砂子还是沙子

沙和砂的区别|工程上是砂子还是沙子“沙”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什么沙漠、沙滩、沙尘暴等等,而“砂”字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少,有时候我们会在某篇文章、文献、朋友圈中看到有“河砂”的写法,是错别字?还是另有门道?那么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沙”:通常是指非常细碎的石粒,与自然、天气、气象有关。

例如:风沙、沙尘暴、沙漠、沙滩等等,“沙”因为非常细碎才能够被大风吹起。

与声音有关或声音不洪亮,用“沙”,沙哑、沙喉咙、沙沙声、沙沙响等。

“砂”:通常是指石之细碎者,通常是一种建筑材料。

在施工中称为细集料,按直径不同可分为:粗砂、中砂、细砂。

与工程、矿物、制造有关时,用“砂”。

例如:水泥砂浆、金刚砂、朱砂、砂纸、砂轮、河砂、山砂、海砂。

泛指细碎如砂的物质,例如砂糖、砂锅等。

总结来看,“沙”和“砂”的主要区别如下:1、从汉语角度看:“沙”意指“水中散石颗粒”。

一般从水中获得的细微颗粒状散石或与水有关的,均用“沙”表示,如“泥沙”“沙滩”“沙泉”等,但“沙漠”却不同。

“砂”意指“石之细碎者”,泛指细碎如砂的物质。

2、从字面上讲两者不同,一个和水有关一个和石有关。

3、砂可以是人工机械加工而成,而沙不可以。

有时候在日常运用中两字有互用的情况,例如:河沙(河砂)、采砂船(采沙船)、沙粒(砂粒)等等;而在有些情况下两字是不能互用的,例如:水泥砂浆,就不能写作“水泥沙浆”;沙尘暴,就不能写作“砂尘暴”。

“砂”可以分为天然砂和机制砂。

天然砂:由自然条件作用(主要是岩石风化)而形成的,粒径在5mm以下的岩石颗粒,称为天然砂。

机制砂: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

工程上是砂子还是沙子?据201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沙子,比人们想象的更稀缺》报告,人们每年要消耗大约500亿吨的骨料(工业术语,沙子和砾石混合的通称),足以覆盖整个英国,大约24万平方公里。

砂石骨料生产常见四种成品料

砂石骨料生产常见四种成品料

砂石骨料生产常见四种成品料砂石骨料生产常见四种成品料1. 砂—细骨料粒径小于4.75 mm的骨料,细骨料,也称为砂。

常见细骨料分粗砂,中沙,细沙和特细砂。

混凝土使用粗砂和中砂,抹面及勾缝使用细砂。

普通混凝土用砂以中砂为宜。

砂的粒径与模数: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0.5mm以上,又称大沙,05砂。

中砂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0.5-0.35mm。

细砂细度模数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也称面沙。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0.7,平均粒径为0.25mm以下。

2. 石粉粉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

一般普通混凝土要求石粉含量小于10%,高强混凝土要求小于5%;国外标准对机制砂石粉含量及粒径的界定均存在差异:石粉粒径界定方面: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石粉界定粒径为0.075毫米,英国、法国等国则为0.063毫米;石粉含量方面:美国标准规定石粉含量最高限值为5-7%;日本则为7%;澳大利亚则为25%;英国则为15%;法国则12-18%。

在我国实际的工地生产中,不少地方也把10mm以内的粉料,砂,石子混合物统称为石粉,用于道路水稳层的铺设。

3. 天然砂和机制砂天然砂自然形成,经人工开采和筛分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

机制砂岩石、卵石、未经化学方法处理过的矿山尾矿,经除土、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控等工艺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天然砂和机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

机制砂的MB值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中泥土与被加工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的石粉的比值,用于判定含泥量的多少。

一般要求MB值≤1.4为合格。

4. 针片状颗粒机制砂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

砂石行业标准

砂石行业标准

1总则1.0.1为合理使用天然砂、机制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和石的质量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天然砂---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在4.75mm以下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山砂。

2.1.2机制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在4.75 mm以下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机制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由自然条件作用形成的粒径大于4.75 mm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砂、石中粒径小于75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砂中粒径大于1.18 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00μm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石中粒径大于4.75 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36 mm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2.1.11 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2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3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2.1.14 轻物质---砂中相对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

2.1.15 针、片状颗粒--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2.1.16 压碎指标值---机制砂、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3.0-机制砂的有关问题

3.0-机制砂的有关问题

1、什么是机制砂?按《建筑用砂》(GB/T14684­2011)的规定: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

特细砂:按《建筑用砂》(GB/T14684)规定方法检验所得细度模数为0.7­1.5的天然河砂。

混合砂:由机制砂与天然砂混合而成的砂。

2、什么是机制砂混凝土?用机制砂作为细骨料配制的混凝土。

目前国外每年生产机制砂不低于50亿吨,大型工程、民建房屋基本上都在使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

3、什么样的机制砂是合格的?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并经出厂检验的机制砂就是合格的。

一般需要检测的项目有: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石粉含量、表观密度、空隙率、压碎值、亚甲蓝MB值等。

4、哪些岩石可以用于机制砂石生产?机制砂石(碎石)的制砂原料通常用花岗岩、玄武岩、河卵石、鹅卵石、安山岩、流纹岩、辉绿岩、闪长岩、砂岩、石灰岩等。

其制成的机制砂按岩石种类区分,也存在有强度和用途的差异。

5、与天然河沙相比,机制砂的有何特点呢?1)与天然河沙相比,机制砂具有棱角尖锐分明、针片状多、粗糙的特点,从外观上就可区别两者;2)机制砂的坚固性比河沙稍差;3)机制砂石粉含量大;4)一般天然沙,一种细度模数,可以有多种级配,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可以人为的通过生产工艺来控制,按用户要求来组织生产,这是天然砂所不能做到的;5)机制砂有更好的粘合度,更抗压,使用寿命也更长;6)机制砂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与原料是一致的,没有天然砂那样复杂。

6、为什么山沙和海沙质量比河沙差?一般山沙风化较严重,含泥较多,含有机杂质和轻物质也较多;海沙中常含有贝壳等杂质,另外所含氯盐、硫酸盐、镁盐会引起钢筋的腐蚀,这些物质都影响混凝土性能,故质量较河沙差。

7、目前国内执行的主要机制砂标准有哪些?GB/T14684—2011《建筑用砂》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T241-2011《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DB50/5030-2004《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重庆)JT/T819-2011《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DBJ52-55-2008《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8、机制砂有哪些技术质量指标?机制砂的主要技术指标有:颗粒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空隙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亚甲蓝(MB)值、压碎值指标、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等16项技术指标。

砂石料标准摘要

砂石料标准摘要

摘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以下简称《混凝土用砂石》)自2007年6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它对保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与《建筑用砂》(GB/T14684-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砂》)、《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石》)中的术语、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多个方面没有统一,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现将三个标准规范之间主要差异点,以表格形式列出进行对比,以供各位同行参考,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以协调。

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①《建筑用砂》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①《建筑用砂》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①《建筑用砂》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1)规格等级①《建筑用砂》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2)天然砂的颗粒级配①《建筑用砂》砂颗粒级配区MM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5%),而《混凝土用砂石》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的累计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为了5.00MM和630Μ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5%)。

3)人工砂的颗粒级配①《建筑用砂》ΜM土用砂石》规定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必须符合要求。

4)含泥量及泥块含量①《建筑用砂》0,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或等于2.0%、泥块含量为小于或等于0.5%,两者差异甚大。

机制砂的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机制砂的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机制砂的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机制砂是一种由人工制造的建筑材料,也被称为人造砂或人工砂。

它是通过对天然矿石进行加工和破碎而获得的,具有类似于自然河砂的颗粒形状和物化性能。

机制砂在近年来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天然砂。

与自然河砂相比,机制砂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

首先,机制砂的颗粒形状更加均匀,粒径可控,使得其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更易于搅拌和施工。

其次,机制砂的物理性质更加稳定,不含有有害的化学成分,能够满足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

此外,机制砂还能够有效利用矿石资源,减少对自然砂资源的开采,具有环保的特点。

机制砂的制备工艺也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发展。

目前,主要的制备工艺包括碎石破碎、砂石筛分和粉碎三个步骤。

首先,选用适宜的矿石材料,经过破碎机的粗碎和细碎处理,得到合适的碎石。

然后,通过筛分设备对碎石进行分级筛分,得到符合要求的砂石。

最后,利用粉碎设备对砂石进行细碎处理,使之具备需要的颗粒形状和粒径。

机制砂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在建筑工程中,它可以用于制备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各种建筑材料。

另外,机制砂还可以用于铁路、高速公路、水利工程等领域的施工。

由于机制砂的清洁性和可控性好,使用机制砂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机制砂的发展趋势也变得更加明显。

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和开发更加高端的机制砂,以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需要。

另外,还有人提出利用废弃物和工业副产品制备机制砂的方法,以减少对矿石资源的依赖和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机制砂在建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继续得到重视和研究。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的介绍。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稿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机制砂的组成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机制砂的概念和背景,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随后,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机制砂的主要成分以及制备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用砂分为三类:天然砂、人工砂、混合砂
按产源分为河沙、山砂、海砂、湖砂。

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砂、特西砂。

人工砂
百科名片
根据国标规定,凡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都统称为人工砂。

简介
具体机制砂的定义是:由机械破碎、筛分制砀,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混合砂的定义是: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这里,混合物砂没有规定混合比例,只要求能满足混凝土各项性能的需要。

但必须指出,一旦使用混合砂,无论天然砂的比例占多大,都应当执行人工砂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编辑本段]
主要特点
机制砂的自身主要特点是;目前基本为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6—3.6之浊,颗粒级配稳定、可调,含
人工砂石料系统
有一定量的石粉,除150m的筛余有所增加外,其余筛余均多呈三角体或方矩体,表面粗糙,棱角尖锐。

但由于全国各地机制砂的生产矿源的不同、生产加工机制砂的设备和工艺不同,生产出机制砂粒型和级配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有些机制砂片状颗粒较多,有些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为两头大中间小,但只要能满足国标中对人工砂的全部技术指标,就可以在混凝土和砂浆中使用。

达不到国标人工砂技术要求的,不
能造就使用,因为机制砂的粒型和级配都是可以调整和改进的,在这一点上,人工砂于天然砂有着本质的区别。

混合砂随机制砂的掺入比例而降低其上述特点。

[编辑本段]
对比
由人工砂本身的特点所决定,与条件相同天然砂相比,在配比设计、其它材料成型养护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用人工砂配置出混凝土的特点是:坍落度减小,混凝土28d标准强度提高;如保持坍落度不变,则需水量增加;但在不增加水泥的前提下水灰比变大后,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实测强度并不降低。

按天然砂的规律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人工砂的需水量大,和易性稍差,易产生泌水,特别在水泥用量少的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中表现明显;而如果根据人工砂的特点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通过合理利用人工砂中的石粉、调整人工砂的砂率,是完全可以配制出和易性很好的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规程的配比设计方法完全适用于人工砂。

最适合配制混凝土的人工砂细度模数为2.6-3.0,级配为2区。

人工砂在配制填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对外加剂的反应比天然砂敏感。

人工砂配制的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不易堵泵。

正确使用人工砂的混凝土密实度大、抗渗、抗冻性能好,其它物理力学性能和长期耐久性均能达到设计使用要求。

人工砂特别适于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

[编辑本段]
应用
目前,我国最大的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均使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

在已有的工程实践中,人工砂配制出了从C10—C70的普通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泵送最大高度达400m;配制出跨度达64m的预应力混凝土梁。

在试验室设计强度C100的混凝土90天实际强度达到155Mpa。

人工砂可以广泛应用在混凝土、砂浆和制品中。

据来自中国砂石协会的信息表明,近年来我国砂石业整体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天然砂石的开采、使用得到控制,人工(或机制)砂石逐步进入市场。

人工砂应用市场的扩大也表明我国砂石业整体水平在提高。

天然砂、机制砂、混合砂的区别
大多数情况下混凝土对骨料本身岩石的矿物类型没有特殊的
要求,不按其矿物成分分类。

只需要具有足够高的硬度和强度,良好的级配和粒形,不含有害杂质,黏土和有机物等杂质,化学稳定性好,用于民用建筑还要具备低的放射性。

故GB14684—2001中把人工砂定义为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广义上说其他行业用的烧结砂等都为人工砂,只不过因历史形成等关系,在建设行业人工砂即为建设用砂。

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组成的,粒径小于4.75mm 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混合砂没有混合比例限制,但必须执行人工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卵石制的人工砂外观与天然砂区别不大,特别是混合砂,用户很难区别推广较容易,用岩石或尾矿生产的机制砂从颜色到组成与天然砂区别很大,尤其干法生产的人工砂显得石粉很多,只要石粉含量达到10%左右时,看上去就像都是石头粉一样,使人疑虑,不敢使用。

目前我国人工砂生产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门生产的机制砂,其级配细度模数均可做到优于天然砂,粒形也可
与天然砂相似。

另一种是利用各种尾矿附带生产或产生的,这是目前人工砂的主体。

并且,多数是生产碎石后的石屑经过简单加工和筛分或直接利用。

由于其母岩矿物和材质不同,加工机械与工艺不同,它的颗粒级配、粒形、石粉含量及质量差别很大。

颗粒级配多为两头大中间小,粒形呈三角形或方矩体,表面粗糙,棱角尖锐有的片状颗粒较多,细度模数在2.6~4.0之间,大多偏粗,含有5%~18%的石粉,再由于铁矿尾矿砂加工的人工砂与石屑的主要区别是细度模数在0.5~0.8之间,多数偏细,含2%~5%的石粉,级配、粒形稍好,机制砂生产过程又分为干法(主要采用的棒磨机)、半干法和湿法人工砂(主要采用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高效细碎机、高效圆振动筛)的母岩,除石灰岩为主要源料外,花岗石、砂岩、石英岩、流纹岩、玄武岩、闪长岩、片麻岩、辉绿岩、凝灰岩等多种岩石都可以使用。

人工砂的特点:多棱角立方体,含有一定量的石粉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即便是粒形较好的人工砂颗粒,其表面积仍比天然砂要大很多),各产品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别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