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_信号及其传输特性分析

合集下载

铁路通信实验报告

铁路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铁路通信系统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铁路通信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理解铁路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铁路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

3. 分析铁路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特性。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原理铁路通信系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铁路沿线各车站、车辆段、列车之间的信息传输。

本实验主要研究铁路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包括铁路通信设备的操作、信号传输特性等内容。

三、实验内容1. 铁路通信设备操作(1)熟悉铁路通信设备的种类和功能。

(2)学习铁路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如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

(3)进行铁路通信设备的实际操作,观察设备运行状态。

2. 信号传输特性分析(1)了解铁路通信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

(2)分析铁路通信信号的传输特性,如带宽、延迟、误码率等。

(3)对比不同通信设备的传输特性,评估其适用性。

3. 铁路通信系统故障排查(1)学习铁路通信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

(2)掌握铁路通信系统故障的排查方法。

(3)进行铁路通信系统故障的模拟排查,提高故障处理能力。

四、实验步骤1. 预备工作(1)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如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

(2)熟悉实验环境,了解实验设备的布局。

2. 铁路通信设备操作(1)打开交换机,观察设备运行状态。

(2)通过控制台设置交换机参数,如VLAN划分、端口速率等。

(3)连接调制解调器,进行数据传输测试。

3. 信号传输特性分析(1)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通信信号的带宽、延迟、误码率等参数。

(2)对比不同通信设备的传输特性,分析其优缺点。

4. 铁路通信系统故障排查(1)模拟铁路通信系统故障,如交换机端口故障、线路中断等。

(2)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排查。

(3)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铁路通信设备操作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运行正常,各端口连接正常。

通过控制台设置交换机参数,成功实现VLAN划分和端口速率设置。

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性报告(论文)音频信号光纤传输试验

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性报告(论文)音频信号光纤传输试验

北京邮电大学音频信号光纤传输试验(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100876)摘要: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一个以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超高速宽带信息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光纤通信以其诸多优点将成为现代通信的主流,未来信息社会的一项基础技术和主要手段。

本文旨在使读者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半导体电光-光电元件的基本性能和主要特性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光纤通信;光电二极管SPD;信号放大中图分类号:[TN913.7]文献标识码:A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of audio signal(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Telecommunication, Beijing, 100876, 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laser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based ultra-high-speed broadband information network is changing people's live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with its many advantages will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he future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the main means of an underlying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aims to enable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familiar with semiconductor electro-optic - Optoelectronics basic propertie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 methods.Keyword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Photodiode; Signal amplification光导纤维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是现代光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纤布拉格光栅传输特性理论分析及其实验研究共3篇

光纤布拉格光栅传输特性理论分析及其实验研究共3篇

光纤布拉格光栅传输特性理论分析及其实验研究共3篇光纤布拉格光栅传输特性理论分析及其实验研究1光纤布拉格光栅传输特性理论分析及其实验研究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速、宽带、低衰减的光纤通信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在新型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布拉格光栅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光纤分布式传感技术。

本文将分析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传输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光纤布拉格光栅是一种基于光纤中的光学衍射现象的光学器件。

在光纤中加入一定周期的光折射率折变结构,就能形成光纤布拉格光栅。

在光纤中传输的光波,经过布拉格光栅时,会出现衍射现象,产生反射、透射和反向散射,这些效应是产生传输特性的基础。

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传输特性主要表现在其反射光频谱和传输带宽两个方面。

反射光频谱是指光波经过光纤布拉格光栅后,由栅中反射的光波在谱域的表现。

反射光频谱可以通过反射率、衰减率、相位等参数来描述。

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反射带宽会随着栅体的折射率调制以及周期变化而发生变化。

而传输带宽则是指光波通过光纤布拉格光栅后的传输性能表现,其传输性能主要由栅体的反射率和传播损耗来决定。

传统的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激光干涉、可调光束、干涉光阴影和相位掩膜等方法。

一般情况下,涉及到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应用,需要随时监测栅体的传输特性。

为了准确地监测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传输特性,通常采用光谱光学方法来进行反射光频谱的测量。

根据光谱光学方法,可以直接测量出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反射率和反射带宽,同时还能进一步计算出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传输损耗和传输带宽。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进行了一系列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实验研究。

实验采用了对光纤布拉格光栅进行反射光频谱的测量,并通过计算反射光频谱的反射率和反射带宽,得出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传输损耗和传输带宽。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理论分析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输特性是可靠的,能够为光纤布拉格光栅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纤通信是一种使用光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技术,它利用了光的高速传输和大带宽的特性,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实验验证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一: 光的传播特性我们首先对光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

选择了一根直径较细的光纤,并采用了迎射法和反射法进行传导实验。

通过在纤芯中投射光线,并观察传导的情况,我们验证了光在光纤中的传播路径并没有明显偏向,光线能够相对直线传播。

实验二: 光纤的损耗与色散在光纤通信中,损耗和色散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我们通过实验对光纤中损耗和色散的影响进行了测试。

损耗实验中,我们通过分析在不同长度光纤中传输的光强度,发现随着距离的增加,光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是由于光纤中存在材料吸收和散射等因素造成的。

为了减小损耗,优化光纤的材料和结构是很重要的。

色散实验中,我们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并测量到达另一端的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到达时间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光纤中折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引起的色散效应。

为了减小色散,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如光纤衍生波导和光纤增益等手段。

实验三: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光纤通信中,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是常用的两种类型。

通过实验,我们对这两种光纤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

我们首先测试了单模光纤。

结果显示,在单模光纤中,光信号会以单一光波传播,因此具有较低的色散和损耗,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和高速通信。

然后我们进行了多模光纤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多模光纤中存在多个模式的光信号传播,由于不同模式间的传播速度不同,会导致严重的色散和损耗问题。

因此,多模光纤适用于近距离传输和低速通信。

结论通过本次光纤通信实验,我们对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光纤通信具有高速率、低损耗和大带宽等优势,而不同类型的光纤对于不同的通信需求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光纤通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损耗、色散和设备成本等。

微波技术与天线 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与天线 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报告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报告引言:微波技术和天线是现代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而天线作为微波信号的收发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探索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一:微波信号的传输特性测量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对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传输特性,来了解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干扰情况。

首先,我们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连接到示波器上,并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功率。

然后,将发射器放置在一个固定位置,接收器在不同距离上进行测量。

通过记录示波器上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出衰减值,我们可以得到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在传输距离增加的情况下,微波信号的强度逐渐减弱,呈指数衰减的趋势。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在某些距离上,微波信号受到了干扰,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噪声。

这些干扰可能来自于周围的电磁辐射或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

实验二:天线的性能测量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天线,并通过测量其增益、方向性和波束宽度等参数,来评估天线的性能。

首先,我们使用一个定位器来确定天线的指向性。

通过调整定位器的方向,观察信号强度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天线的主瓣方向。

然后,我们通过改变接收器的位置和角度,测量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从而计算出天线的增益。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天线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

某些天线具有较高的增益和较窄的波束宽度,适用于需要远距离传输和精确定位的应用。

而其他天线则具有较宽的波束宽度,适用于覆盖范围广泛的通信需求。

实验三:微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微波技术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微波通信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应用之一。

通过使用微波信号进行通信,可以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微波通信广泛应用于无线网络、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领域。

此外,微波雷达也是微波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纤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传输方式,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光纤传输系统,探究光纤信号传输的原理和性能。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三点:1.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光纤传输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3.研究光纤传输的性能指标,如传输距离、带宽等。

二、实验器材和原理1.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光纤、光纤收发器、光源、光功率计、信号发生器等。

2.实验原理:光纤传输是利用光的全内反射原理,将信息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在光纤中传输的技术。

光纤由芯和包层组成,芯是光信号传输的主要通道,包层则用于保护和引导光信号。

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内反射现象,当光线从光纤的一端入射时,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光线会发生全内反射,从而沿着光纤传输。

光纤传输的距离和传输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纤的损耗、色散、衰减等。

三、实验步骤1.搭建光纤传输系统:首先,将光纤收发器分别连接到光源和光功率计上,然后将光纤的一端连接到光纤收发器的发射端,另一端连接到接收端。

接下来,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光源上,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产生不同的信号。

2.调试光纤传输系统:通过调节光源和光功率计之间的距离,观察光功率计的读数变化,确定最佳传输距离。

同时,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参数,观察信号的传输质量,如是否出现失真、噪声等现象。

3.测量光纤传输性能:利用光功率计测量光纤传输系统的光功率损耗,通过改变传输距离和光纤的类型,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光功率损耗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光纤传输的带宽,了解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在调试光纤传输系统时,我们发现光功率计的读数随着光源和光功率计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当距离过远时,光功率计无法读取到信号,说明光纤传输存在传输距离限制。

传输实验报告范文

传输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学习传输系统中各种信号的传输特性。

3. 掌握传输系统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4. 分析和评估传输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传输系统是现代通信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负责将信号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本实验主要研究传输系统中的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以及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传输线路(如同轴电缆、光纤等)3. 示波器4. 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四、实验内容1. 基带传输实验(1)实验步骤1.1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基带信号输入到传输线路中。

1.2 使用示波器观察传输线路两端的信号波形。

1.3 记录传输线路的衰减和失真情况。

(2)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传输线路对基带信号的衰减和失真情况。

分析结果表明,传输线路的衰减和失真主要受线路长度、介质损耗、线路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2. 频带传输实验(1)实验步骤2.1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频带信号输入到传输线路中。

2.2 使用示波器观察传输线路两端的信号波形。

2.3 记录传输线路的衰减和失真情况。

(2)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传输线路对频带信号的衰减和失真情况。

分析结果表明,传输线路对频带信号的衰减和失真主要受线路带宽、滤波器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3.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传输实验(1)实验步骤3.1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输入到传输线路中。

3.2 使用示波器观察传输线路两端的信号波形。

3.3 记录传输线路的衰减和失真情况。

3.4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数字信号输入到传输线路中。

3.5 使用示波器观察传输线路两端的信号波形。

3.6 记录传输线路的衰减和失真情况。

(2)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传输线路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衰减和失真情况。

分析结果表明,传输线路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衰减和失真主要受线路特性、信号调制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五、实验结论1. 传输线路对基带信号和频带信号的衰减和失真情况受线路长度、介质损耗、线路结构、线路带宽、滤波器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意义 (4)2. 实验原理 (5)2.1 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 (7)2.2 信号的分类与表示 (8)2.3 系统的分类与表示 (9)2.4 信号与系统的运算法则 (11)3. 实验内容及步骤 (12)3.1 实验一 (13)3.1.1 实验目的 (14)3.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15)3.1.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6)3.2 实验二 (16)3.2.1 实验目的 (17)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18)3.2.3 实验步骤 (19)3.2.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9)3.3 实验三 (20)3.3.1 实验目的 (21)3.3.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3.3.3 实验步骤 (23)3.3.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24)3.4 实验四 (26)3.4.1 实验目的 (27)3.4.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7)3.4.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29)4. 结果与讨论 (29)4.1 实验结果汇总 (31)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2)4.3 结果与理论知识的对比与验证 (33)1. 内容概要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回顾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所进行的实验内容,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涵盖了信号分析、信号处理方法以及系统响应等多个方面。

实验一:信号的基本特性与运算。

学生掌握了信号的表示方法,包括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以及信号的基本运算规则,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实验二:信号的时间域分析。

在本实验中,学生学习了信号的波形变换、信号的卷积以及信号的频谱分析等基本概念和方法,利用MATLAB工具进行了实际的信号处理。

实验三:系统的时域分析。

学生了解了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包括零状态响应、阶跃响应以及脉冲响应,并学会了利用MATLAB进行系统响应的计算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时间或幅度连续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时间和幅度都离散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在一个可以测量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一种模式,并且在后续的相同时间范围内重复这一模式,这种信号是周期信号;不随时间变化出现重复的模式或循环,则是非周期信号。
二.周期模拟信号
周期模拟信号可以分为简单类型或复合类型两种。简单类型模拟信号,即正弦波,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的信号。而复合型模拟信号则是由多个正弦波信号组成的。
图1-2-2失真
四.噪声(动画演示)
1.噪声及其分类
噪声(noise)是另一种减损原因。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噪声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
(1)乘性噪声和加性噪声
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信道中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噪声。以调制信道为例,它的数学模型可表示成。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可归结到两点:一是乘性干扰k(t),二是加性干扰n(t)。
3.应用举例
假设信号通过一种传输介质传输后,它的功率降低了一半。这可以表示为,这种情况下衰减(损失的能量)可以计算为:
-3dB或者3dB衰减等价于功率损失了一半。
三.失真(动画演示)
1.什么是失真
失真(distortion)意味着信号改变了形态或者形状。失真产生在由不同频率成分组成的复合信号当中。每一个信号成分在通过介质时有自己的传播速度,所以到达最终目的节点时有各自的延迟。如果延迟与周期时间不完全一致,那么延迟的差异就会产生相位的差异。换言之,接收方的信号成分与发送方的信号成分存在相位差异。因此复合信号的形状会不一样。图1-2-2说明了复合信号中失真的影响。
图1-1-8复合周期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中的分解
图1-1-9表示了一个非周期复合信号。它可以在一个或两个词发音时由麦克风或电话产生。这种情况下,复合信号不可能是周期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以完全相同的音调重复相同的词或语句。
图1-1-9非周期信号的时域和频域
信号的频率分解后得到的是一条连续曲线。在实际区间[0.0,4000.0]内有无数个(实际值)频率。为了找到频率为f的振幅,我们在f处画一条垂直线与曲线相交。垂直线的高度就是相应频率的振幅。
(2)重新调整正弦/余弦波参数,重新运行,对比上面的结果进行分析;
(3)记录实验结果数据。
任务
本任务每台主机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所在组的操作。
1.搭建仿真线路
(1)在虚拟通信工具中,新建实验区;
(2)选择正弦/余弦波、加法器、傅里叶变换器、信号输出器,连接分析复合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仿真线路,如下图所示;
波长是最简单信号在一个周期能传播的距离,通常以微米而不是米为单位计量。
5.时域和频域
前面我们使用的是时域图来表示正弦波。时域图显示了信号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振幅的时间图)。
为了表示振幅和频率的关系,可以使用频域图。频域图只和峰值和频率相关,不显示一个周期中的振幅变化。图1-1-6显示了信号的时域图和频域图。
例1:假定我们需要每分钟100页的速度下载文本文档。所需要的通道比特率是多少?
解:
一页平均24行,每行80个字符,如果我们假定每个字符需要8位,比特率
(100×24×80×8)/60=(1636000)/60bps=256Kbps
例2:高清晰电视(HDTV)的比特率是多少?
解:
HDTV使用数字信号广播高质量视频信号。HDTV屏幕通常为16:9(普通电视为4:3),表示屏幕更宽。每屏有1920×1080个像素,每秒刷新30次。24位代表一种颜色像素,我们计算比特率如下:
实验一
练习一
实验原理
一.信号的概念和分类
1.信号
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中,传输的主体是信号,系统所包含的各种电路、设备都是为了实施这种传输。因此,电路系统设计和制造的要求,必然要取决于信号的特性。随着待传输信号的日益复杂,相应地,信号传输系统中的元器件、电路的结构等也日益复杂。因此,对信号进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数字信号
数据除了可以用模拟信号表示以外,还可以使用数字信号表示。例如,1可以编码为正电平,0可以编码为0电平。一个数字信号可以多于两个。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电平就可以发送多个位。图1-1-10表示了两个信号,一个信号有两个电平而另一个信号有四个电平。
图1-1-10两个数字信号:一个有两个电平而另一个有四个电平
通常乘性干扰k(t)是一个复杂的函数,它可能包括各种线性畸变、非线性畸变。同时由于信道的迟延特性和损耗特性随时间作随机变化,故k(t)往往只能用随机过程来表述。
加性噪声虽然独立于有用信号,但它却始终干扰有用信号,因而不可避免地对通信造成危害。
通信信道中加性噪声(简称噪声)的来源,一般可以分为三方面:(1)人为噪声;(2)自然噪声;(3)内部噪声。人为噪声来源于无关的其他信号源,例如:外台信号、开关接触噪声、工业的点火辐射及荧光灯干扰等;自然噪声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电磁波源,例如:闪电、大气中的电暴、银河系噪声及其他各种宇宙噪声等;内部噪声是系统设备本身产生的各种噪声,例如:在电阻一类的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常称为热噪声)、真空管中电子的起伏发射和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起伏变化(常称为散弹噪声)及电源哼声等。
图1-2-1衰减
2.分贝
为了说明信号损失或增益的强度,工程上使用分贝的概念。分贝(decibel,dB)用于计算两种信号之间或者同一信号在两个不同位置之间的相对强度。若信号被减损了,则分贝为负值,若信号被放大了,则分贝为正值。
和分别是信号在位置1和位置2的功率。注意一些工程书籍中以电压而不是功率定义分贝。这种情况下,因为功率和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公式变为。在这里我们以功率表示分贝。
图1-1-4振幅和频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三条正弦波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相位为0度的正弦波在0时刻以零振幅开始,然后振幅递增。
●相位为90度的正弦波在0时刻以峰值振幅开始,然后振幅递减。
●相位为180度的正弦波在0时刻以零振幅开始,然后振幅递减。
另一种看相位的方式是位移或偏移。我们可以看出:
●相位为0度的正弦波没有位移。
图1-1-3振幅和相位相同但频率不同的两个信号
通常周期用秒(s)来表示,频率用赫兹(Hz)来表示。
3.相位
相位是指波形相对于时间零的位置。如果我们将波形想象为能够沿时间轴向后或者向前平移,则相位描述的就是这种偏移的数量。它指明了第一个循环的状态。
相位使用角度或者弧度来进行计量,如下图1-1-4所示。
(2)随机噪声
在通信系统中,某些类型的噪声是确知的,例如电源哼声、自激振荡、各种内部的谐波干涉等。虽然消除这些噪声不一定很容易,但至少在原理上可消除或基本消除。另一些噪声则往往不能准确预测其波形。这种不能预测的噪声统称为随机噪声。我们所关心的只是随机噪声。
正弦波是周期模拟信号的最基本形式。可以看做一条简单的震荡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是平滑、一直的、连续的、起伏的曲线。下图就是一个正弦波,每个循环由时间轴上方的单弧和后跟着的时间轴下方的单弧构成。
图1-1-1正弦波
单个正弦波可以用三个参数表示:峰值振幅、频率和相位。这三个参数完全决定正弦波。
1.峰值振幅
●相位为90度的正弦波向左位移1/4个周期。但是,注意在0时刻前信号并不真的存在。
●相位为180度的正弦波向左位移1/2个周期。但是,注意在0时刻前信号并不真的存在。
4.波长
波长是信号通过传输介质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波长将简单正弦波的周期或频率与介质的传播速度结合在一起,如下图1-1-5所示。
图1-1-5波长和周期
1.搭建仿真线路
(1)打开虚拟通信工具,新建仿真视图;
(2)选择正弦/余弦波、傅里叶变换器、信号输出器,连接分析正弦波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仿真线路图,如下图所示;
2.器件参数设置
(1)设置正弦/余弦波的频率为6Hz,振幅为5V;
(2)其他器件参数保持默,观察正弦/余弦波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
信号的峰值振幅是其最高强度的绝对值,与其携带的能量成正比。图1-1-2表示了两个信号和它们的峰值振幅。
图1-1-2相位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的两个信号
2.周期和频率
周期是信号完成一个循环所需要的时间,以秒为单位。频率是指1秒内的周期数。周期是频率的倒数,频率是周期的倒数,如下列公式所示。
图1-1-3显示了两个信号和它们的频率。
(2)重新调整三个正弦/余弦波振幅和频率,重新运行,对比上面的结果进行分析;
(3)记录实验结果数据。
任务三
本任务每台主机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所在组的操作。
数字化语音通道是通过数字化4KHz宽带的模拟语音信号形成的。我们需要以最高频率的2倍对信号进行采样(即每赫兹两个样本)。我们假定每个样本需要8位。根据实验原理的学习,计算所需的比特率是多少。
2.器件参数设置
(1)设置三个正弦/余弦波的振幅和频率分别为不同的值,为了便于观察复合信号的频谱,我们这里设置与原理相同的复合信号,三个正弦波振幅依次为:9、3和1,频率依次为10、30和90,其他参数可以保持默认值;
(2)其他器件参数保持默认值;
3.仿真结果分析
(1)运行仿真线路,观察三个正弦/余弦波信号经过加法器后形成的复合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查看设置的频率与频谱图的对应关系;
图1-1-6正弦波的时域图和频域图
很明显频域图更容易画,并且传递了时域图中能够找到的信息。频域的优点是我们能够直接看到频率值和峰值振幅值。完整的正弦波通过一个尖峰表示。尖峰的位置表示了频率,尖峰的高度表示了峰值振幅。
三.复合信号
复合信号是由许多具有不同频率、相位和振幅的简单正弦波组合而成的。如果复合信号是周期性的,分解得到的是一系列具有离散频率的信号。如果复合信号是非周期性的,分解得到的是具有连续频率的正弦波组合。
2.信号的分类
下面从不同角度对信号进行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