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2012

合集下载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事迹一、朱光亚,为新中国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中做出过突出贡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朱光亚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荣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辞(朱光亚):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二、刘金国,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曾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河北省优秀人民公仆、优秀共产党员、廉政公仆等荣誉称号。

2010年,被国务院记个人一等功。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词(刘金国):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

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

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

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三、杨善洲,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施甸区、县主要领导,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7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杨善洲还带领群众修建了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余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88年6月退休以后,杨善洲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

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辞(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四、吴孟超,奠基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辞(吴孟超):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2012感动中国刘伟

2012感动中国刘伟

2012感动中国刘伟2012年,一位英雄的故事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感人的热潮。

他的名字叫刘伟,他的勇气和坚持感动了整个国家。

刘伟,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工,来自河南省一个偏远的小村庄。

他的家庭贫困,生活艰苦,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

他从小就懂得勤奋和坚持,从早到晚,他总是辛勤工作来换取微薄的收入,他没日没夜地工作,只为了给家人一个更好的生活。

然而,在2012年,刘伟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他失去双臂,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他并没有沉沦在绝望之中,相反,他坚信自己的人生不会就此结束。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刘伟开始重新适应生活。

他没有放弃,而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残酷的现实。

他学会了用嘴来取代手的功能,这让他能够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

他在困难和痛苦中寻找希望和力量,他的毅力和决心让他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榜样。

不久之后,刘伟的故事传遍了全国。

人们被他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所震撼,纷纷为他加油打气,希望他能够重新站起来。

他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有许多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并对他进行了专访。

许多医生和科学家也为他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能够让他恢复正常生活的方法。

2012年底,刘伟获得了一对智能义肢。

通过这套最新的科技成果,他重新获得了部分生活自理的能力。

虽然过程困难且艰苦,但他从未放弃过,他告诉自己,只要有希望,就不应该停下脚步。

慢慢地,刘伟开始适应义肢的使用,他用嘴来控制手臂的动作,完成了许多原本只有两只手才能做到的事情。

他甚至通过学习编程和电子技术自己制作了一些辅助装置,让他的生活更加便利。

通过自己的努力,刘伟逐渐恢复了自信,他开始重新参加社会生活,他带着自己的故事去各地分享,激励更多的人不放弃,勇敢面对挑战。

刘伟的故事并不是一个案例,而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坚强不屈的写照。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他们可能并不出名,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社会。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朱光亚中国两弹元勋863计划领导人朱光亚,男,生于1924年,逝于2011年,享年87岁,湖北武汉人,著名科学家。

朱光亚青年时期求学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25岁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0年春,从美国回到祖国北京,投身建设新中国的热潮。

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地教授物理学并组织筹建物理学研究所。

1956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事业,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

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防科技领域,朱光亚还指导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一一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的筹建及技术研究开发工作,潜艇核动力、核材料技术的研究发展,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国防关键技术报告制定,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重大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朱光亚为我国核事业的教育、试验、发展提出了许多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思想和建议,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实现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在雪域高原上的支教者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

2000年,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年头。

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

胡忠下定了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

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

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

201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201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1、朱光亚: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颁奖词】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事迹】2011年2月26日,“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因病辞世。

巨星陨落,德艺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亚星”在苍穹中绽放恒久的光芒,激励科学道路上的后人。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朱光亚在核领域奉献了大半辈子,直至2005年退休。

“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呢?”——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还在密执安大学读书的朱光亚组织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然后毅然选择回国,先进入北大教书,后转到核武器研究所。

196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朱光亚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禁不住潸然泪下。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当晚,作风严谨的他竟然喝得酩酊大醉。

三年后,朱光亚与同事们又将中国带入了氢弹时代。

重要的核试验,朱光亚几乎都会亲临现场指导,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对待需要撰写或修改的文件,朱光亚力求深入浅出,字斟句酌,连一个外文字母、一个标点符号都保证准确无误。

淡泊名利,身边人喜欢用这个词来评价朱光亚。

1996年,朱光亚获得一笔100万元港币的奖金,转身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1997年,又将积攒的4万余元稿费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解放军出版社曾策划出一套国防科学家传记丛书,报请审批时,他毫不犹豫地划掉了自己的名字。

2、胡忠/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事迹】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胡忠留在福利学校照顾孤儿们,谢晓君带着女儿回成都探亲。

“能够担的就多担一些,春节嘛,让老师们都回去,我来陪着。

”作为校长,胡忠眼中的福利学校是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

201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以及颁奖词

201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以及颁奖词

林俊德1938年3月,林俊德出生于闽南山乡永春县偏僻的介福乡紫美村,新中国成立时他刚小学毕业,是靠政府的助学金上完中学和大学的。

1960年林俊德从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分配到国防科委下属研究所工作,他的专业是机械制造,要搞核试验还得学习许多新的知识,组织派他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两年,他学得很用功,两年中听了10多门课,门门都学有所获。

他说,这段学生生活,给他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底子。

大山,给了穷困中的林俊德以吃苦耐劳的品质,也给了他山一样宽广的胸怀和山一样坚韧的激情。

他不怕吃苦,喜欢迎接挑战。

至今,他仍认为,能吃苦、能抓住机会,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因此,他很珍惜自己是大山的儿子,很珍惜与大山永远的亲近。

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他少将军衔。

可他在1994年6月千里返乡,却一路乘坐火车硬席。

林俊德是全国“奋斗者的足迹”报告团12名成员之一。

1990年4月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宋平、李铁映、丁关根等同志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他们。

而报告会之后林俊德返乡探亲,一进永春介福乡紫美村,就亲热地和老伯老姆话家常,谈变化,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亲密无间。

对于孕育他成长的永春一中,他更是凝聚着丝丝情结,回乡第三天下午就专程来到永春一中和师生们举行座谈。

向银发丝丝的老校长、老教师,致以军人的崇高敬礼!1996年,他欣然出任永春县“科教兴县”专家顾问团企业经济专家组副组长。

如今,他又是工程院的院士,他对家乡的校长、亲朋更是语重心长,他说:“人生的旅途虽长,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

在40多年的核试验科研旅途上,我获得了30多项科技成果。

我想,如果我6年中学7年大学学不好,就不会有创造各种核试验测量系列仪器的成功。

如果说我后来有什么成就,今天能成为工程院院士,那么这颗种子是在永春一中、浙江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孕育的。

”漫漫大漠40载在离开校门后的40多年中,林俊德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新疆戈壁滩上度过的。

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简要事迹及颁奖词

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简要事迹及颁奖词

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及颁奖词1、中华之光---朱光亚【颁奖辞】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事迹】196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朱光亚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禁不住潸然泪下。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当晚,作风严谨的他竟然喝得酩酊大醉。

三年后,朱光亚与同事们又将中国带入了氢弹时代。

高义薄云---胡忠、谢晓君夫妇【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事迹】作为校长,胡忠眼中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

学校海拔3800米。

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叫大家起床,照顾他们。

2006年,谢晓君调去了位置更偏、条件更苦的学校“木雅祖庆”。

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3、肝胆春秋---吴孟超【颁奖辞】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事迹】上世纪50年代,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

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

年近90,他依然坚守在一线。

成功率达到98.5%。

2006年1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隐形翅膀---刘伟【颁奖辞】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事迹】10岁那年一次触电事故,让他失去双臂。

多年后,重回人生轨道的刘伟,改学游泳。

12岁那年,他进入残疾人游泳队,两年后在残疾人游泳赛上得两金一银。

谁知过度的体能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推选词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推选词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推选词(2012-02-22 16:49:37)转载▼分类:喜欢标签:杂谈在今年(2011)的评选活动中,朱光亚、刘金国、杨善洲、吴孟超、张平宜、胡忠、谢晓君、吴菊萍、孟佩杰、刘伟、阿里木获得了“感动中国人物”称号,节衣缩食资助众多儿童上学的白方礼老人获得《感动中国》特别致敬。

1、中华之光-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下面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朱光亚的颁奖辞: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2、高义薄云-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在雪域高原上的支教者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

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下面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胡忠、谢晓君的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3、肝胆春秋-吴孟超:妙手仁心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胡占凡这样评价吴孟超:吴孟超总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

医者仁心,一个伟大的医者,不仅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世人。

吴孟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泰斗。

推选委员任卫新说:吴老以九十高龄,与患者肝胆相照。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简介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简介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1、林俊德院士至死不渝对国防科技事业的爱。

2、乡村教师陈斌强坚持五年用绷带系着母亲上下班对痴呆母亲的爱。

3、脑瘫患者十二岁女孩何玥临终前坚持捐献器官对他人的爱。

4、危急时刻为抢救学生丢失双腿的女教师张丽莉对学生的爱。

5、公务员陈家顺隐名埋姓当卧底对农民工的爱。

6、农家妇女高淑珍十几年免费收养一百多名残疾儿童的伟大母爱。

7、守护南海永暑礁的李文波对远离祖国大陆岛礁的爱。

8、小儿麻痹症患者周月华靠拐杖与丈夫艾起的后背为百姓巡回治病对患者的爱。

9、罗阳对国防航空事业的爱。

10高秉涵,海峡浅浅,明月弯弯。

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

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

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他们汇成了中国各阶层人士对祖国、对亲人、对他人大爱的汹涌洪流。

每一个入选《感动中国》人物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全部生命践行着爱,传递着爱。

他(她)们是和平时代的英雄,是人生的楷模与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毛泽东等领导人
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并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

王永民(IT)
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王码),以多学科最新成果之运用、集成和创造,提出“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发明了25键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在世界上首破汉字输入电脑每分钟100字大关并获美、英、中三国专利。

1984年秋的一天,一位身着廉价西服的黄皮肤人自信地应邀走进联合国大楼,在当时号称世界第一的AT微机上插进五笔字型软件。

操作员信手轻弹,眨眼间,一行又一行方块字飞快地跃上屏幕。

击键停止,计算结果:每分钟112个汉字。

这一数字如一石击浪,轰动了联合国。

“打破了汉语不能在pc上输入的死刑,第一次实现汉字输入与英文键盘的结合,现在又实现汉字编码输入的数字化,使汉语言文字及文化搭上时代列车,驶入电脑时代。

袁隆平(农业)
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钱学森(科学)
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棋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他的那个时代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界的领袖,是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和功勋最为卓著的人民科学家,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和航天领域内的最为杰出的科学家,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
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上个世纪整个应用科学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最为璀璨的极少数巨星之一(还有邓稼先等等著名的科学家)。

成龙、李连杰(电影)
在影坛都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创作许多经典之作,倾倒了无数观众,成为家户喻晓的风云人物,成龙更是获得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的荣誉。

(同时期还有周星驰)
周杰伦(音乐)
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周杰伦的出现打破了中国流行乐坛长年停滞不前的局面,其音乐打破了亚洲原有单一的音乐主题形式,他突破原有亚洲音乐的主题、形式,融合多元的音乐素材,创造出多变的歌曲风格,尤以融合中西式曲风的嘻哈、节奏蓝调最为著名。

周杰伦的成功为其他中国R&B歌手开辟了道路,开创了多元化音乐创作和现代流行乐“中国风”的先河,为亚洲流行乐坛翻开了新的一页,对中国风兴起和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也使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这种音乐形式,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流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其创作思路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深远,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词曲原创人在华人音乐界的地位.
/%E5%91%A8%E6%9D%B0%E4%BC%A6/shipin/play/9a90b92adac4923 4bf9a4237/
马云(商业)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

他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他提出并实践面向亚洲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他于2002年3月10日起在中国网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从而在全球首创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

鲁迅(文学)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是现代中国最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他发表大量的文章来唤醒一个泱泱大国中像横尸走肉般的中国人,他创造了现代社会精神文化,并成为其重要的一环或结构,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在由传统向现代思想和文学的转变过程中,鲁迅是一座界碑,他的启蒙思想和立意“深切”、格式“特别“的文学具有现代思想和文学的革命的原型的意义。

他关注人的思想的觉醒和社会、民族的解放,大胆实践和推动中国文学的意义和文体形式变革,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反思、批判中国历史的“人道“现象和传统文化的惰性力量,提倡思想的“立人“和“致人性于全“主张,他以“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反叛思维和战斗精神建筑了现代思想文化大厦,把“先行着“的悲剧性和荒诞性体验提升到生命存在的价值高度,为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学贡献了最宝贵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品格。

(还有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