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128页
街道空间城市设计

5、设计程序
层次 宏观城市设计 侧重点 对城市整体形体空间和环 境的分析与研究 备注 城市形态、道路格局、城 市轮廓线、广场布局、公 共绿地系统以及重要的标 志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 局等 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 筑设计和交通组织等方面
中观城市设计
直接与规划管理紧密结合 的阶段,标准和指引可直 接指导详细规划和建筑设 计,是城市设计最重要的 一个阶段。 针对城市近期需要建设或 改善的城市设计小区
二、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
1)基本要求: 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 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 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 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 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 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 的基本骨架。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 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 街道空间。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 筑尺度、街道断面、种植设计、街道设施,两侧建筑的用 地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同。
4、设计要素
1)用地性质──在城市设计中包括有: 重点设计地段──商业中心、商业街、城市广场-- 强调的主题 居住区设计----一般设计,以大片的统一基调为主 特殊地段──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地段,山地、水域、 名胜的周围环境 2)用地强度──越小越好,与开发利益的矛盾的协调 3)环境指标──心理反映的具体体现,简单而言,即绿 化指标;更深一步:设施配套(城市家具)完善;更进 一步,景观美学要求──空间尺度(三维比例),方便 度、舒适度
8、工作方法
1、整体以指导性为主
──近似于城市规划,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 1)确定城市艺术特色──自然山水(桂林)为主,历 史人文景观(杭州、西安)为主或城市建筑特色(深圳) 为主 2)城市中自然环境条件的利用: 外围生态走廊──城市衬景 河道绿化──城市风光带 山川水体──城市公园
课题5城市道路规划设计ppt课件

城市道路交通绿地按交通性质可分为:城市内道路绿地和城市 对外交通绿地两大类。《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规定,道路绿地( G46)是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它包括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 、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对外交通绿地(G45)包括铁路、 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 用地内的绿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规定:“道路绿地”是道路广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道 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等类 型(如图5-2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5.1 项目案例与分析
福建省平潭县305省道平宏线——娘宫至城关公路景观 改造工程 5.1.1 项目概况 1. 区域位置
平潭地处中国福建省沿海中部,位于东经119˚32ʹ— —120˚10ʹ,北纬25˚15ʹ——25˚45ʹ,东濒台湾海峡,距 台湾新竹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 西临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莆田三县隔海相望; 南临南日岛,北望白犬、马祖列岛。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图5-21 城市道路绿地名称示意图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1该文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从道路空间的划分、道路本体及附属物、路侧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要点以及设计经验,对一些例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作者:李翔 Li Xiang 作者单位:广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 刊名:城市道桥与防洪英文刊名: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年,卷(期):20xx ""(1) 分类号:U418.9 关键词:道路空间道路本体道路附属物路侧环境城市道路景观设计21.植物的色彩及观赏特性植物材料的质感特征是由景观植物的枝干特征、叶片形状、立叶角度、叶片质地、叶面颜色等构成。
植物景观设计中,景观植物材料的质感必须与体量、形态、色彩、线条等密切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质量。
在某些情况下,景观植物材料的质感本身可以作为景观中表现的主题。
2.植物的芳香及观赏特性一般艺术的审美感知,多强调视觉与听觉的感赏,唯有景观植物景观中的嗅觉观赏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
人们嗅觉感赏景观植物的芳香,得以绵绵柔情,引发种种醇美回味,产生心旷神怡之感。
所以熟悉和了解景观植物的芳香种类,包括绿茵似毯的草坪芬芳,远向益清的荷香;编排好景观植物开花的时间对植物景观芳香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3.植物的季节变化及观赏特性植物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时刻变换着外貌。
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植物景观构图中,对于这种景观的季节变化,并不是听任自然,不经安排的。
把植物景观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根据城市公共空间多种功能的综合要求与艺术节奏结合起来,做出多样统一的安排,就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季相图。
4.植物的文化内涵植物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们构成了景观植物的潜在的特征。
中国文人多喜欢在自家庭院中种植一些特定景观植物,比如竹子,其原因就在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虚心和气节,做人要有气节。
乌鲁木齐长安大街规划方案

乌鲁木齐长安大街规划方案1. 引言长安大街是乌鲁木齐市中心的主干道之一,也是城市脊梁之一。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乌鲁木齐市政府决定对长安大街进行规划重新设计,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人们的出行体验。
本文将介绍乌鲁木齐长安大街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目标、设计原则、交通改善、绿化建设等方面。
2. 规划目标乌鲁木齐长安大街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规划设计,使长安大街成为乌鲁木齐市的标志性景观,展示城市的繁荣和活力。
- 改善交通状况:优化道路布局和交通流线,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提高人们出行体验:改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条件,增加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节点,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3. 设计原则乌鲁木齐长安大街规划方案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 人本设计:将人们的需求和舒适度放在首位,为行人和自行车创建一个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
- 包容性设计:充分考虑各类交通参与者的需求,包括汽车、公交、自行车和行人,创造一个和谐共享的道路空间。
- 综合考虑: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环境、文化、社会等多个因素,创造一个具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景观。
4. 交通改善为了改善长安大街的交通状况,规划方案提出了以下措施: - 道路宽度扩张:根据交通流量和需求,扩宽长安大街的道路宽度,增加车道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交通信号灯优化:对长安大街的交通信号灯进行优化,提高信号控制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 公交车道设置:在长安大街沿线设置专用公交车道,提升公交车的优先通行权,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
- 自行车道建设:规划方案中明确规划建设自行车道,鼓励人们使用自行车出行,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程度。
5. 绿化建设为了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和改善环境质量,乌鲁木齐长安大街规划方案提出以下绿化建设措施: - 植树造林:在长安大街两侧设置绿化带,进行植树造林工作,增加绿色景观,并产生积极的生态效益。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路侧绿带
园林景观绿带
园林景观路:强调沿线绿化景观的道路。
园林景观路
交通岛:为利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一般用混凝土或砖石围砌, 高出路面10cm以上。
中心岛(转盘):设置在交叉路口中心引导行车。交通法规中规定所有驶入转盘 的车辆必须绕转盘做逆时针行驶。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所用的圆形中心岛直径 一般为40~60m,而小型城镇的中心岛直径为20m。
街道小游园规划设计
街头小游园是指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活动之用的小块绿地 ,又称街头休息绿地、街道小花园。它主要指沿街的一些较为集中的绿化地 段,常常被布置成“花园”的形式。它的面积大多在 l hm2以内,从几十m2 到几千m2不等。由于街头小游园不拘形式,只要街道旁有一定面积的空置地 ,均可开辟成街头休息绿地,因此,在城市的旧城改造中,发展街头绿地是 一个见缝插绿的好办法,常常可以用来补充城市绿地的不足,提高城市的绿 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以休息为主的街头绿地中道路场地占总面积 的30%—40%,以活动为主的道路场地占总面积的50%~60%。
另外为了便于行人过街,分车带应进行适当分段, 一般以75 -100m为宜。尽可能与人行横道、停车站 、大型商店和人流集散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出入口 相结合
人行横道与分车道示意图
在分车绿带上种植0.6-1.5m高的灌木、绿离等常绿树能有效的阻挡夜间相向行驶车辆前 照灯的眩光,大大提高了行车途中的安全系数,一般规定株距不大于冠幅的5倍。
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定义: 以城市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道路为纽带,由建筑、道路、水体、植 物、地形等围合而成的城市开敞空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多景观、多效 益的城市社会生活场所。 作用: ①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社会和户外休闲场所的需求; ②增加城市绿地空间,改善和重塑城市景观形象和空间品质,提高城市 环境的可识别性; ③劳动城市土地开发,提高商业零售机会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一、引言道路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还能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实现道路绿地的最佳利用。
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的规模和数量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然而,大量的硬质地面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凸显。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势在必行。
三、目标1.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通过合理的道路绿地规划,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减少硬质覆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绿色景观。
2. 促进生态保护:通过道路绿化,保护城市内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打造城市绿廊和生物走廊,形成自然生态网络。
3.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道路绿地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还能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以生态系统保护为出发点,注重保护和恢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境,构筑具有自然功能的生态系统。
2. 可持续原则:注重道路绿地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节约能源、资源的措施,并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
3. 美观原则: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在绿地规划设计中注重色彩、材料、形式的协调统一,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
4. 安全原则:确保道路绿地的使用安全,合理设计绿化植物、路灯、路标等,防止形成安全隐患。
五、设计内容1. 绿带设置:根据道路功能和规模,确定绿带的位置、宽度和形式。
通常,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并与建筑物、道路以及其他景观元素进行协调。
2. 植物选择: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
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生长速度、根系情况、抗污染能力等因素。
3. 配套设施:结合道路绿化的功能和需求,设置休息区、健身设施、游憩设施等配套设施,提供更多的服务功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道路规划设计

道路规划设计4.4.1道路设计1)设计原则(1)根据道路等级,结合周边相交路网及人流分布特点进行总体设计在开展道路总体设计时,应对整个区域路网进行分析,确定道路在整个路网中的位置,同时考虑道路沿线人流分布特点,确定道路线形标准,交叉口设置形式,公交车站布置位置及人行过街系统设置地点。
(2)合理确定道路标高及横断面。
道路标高应服从周边地块标高,并且做好与周边现状企业、单位、公园等现状建筑物及现状相交道路衔接,同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结合本道路的定位合理确定道路的横断面。
(3)保护生态,注重景观,体现特色在设计时,应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注重道路景观设计,注重结合片区文化特色,做到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将道路打造成具有片区当地文化特色的生态型景观道路。
2)设计标准(1)18米城市道路: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计算行车速度:30 km/h。
(2)9米城市道路: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计算行车速度:30km/h。
(3)其它: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适用年限:15年;路拱正常横坡:1.5%;路面计算标准荷载:BZZ-100KN3)平面设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在道路路网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根据道路路网规划已大致确定的道路走向、道路之间的方位关系,以道路中线为准,按照行车技术要求及详细的地形、地物资料、工程地质条件,确定道路红线范围内在平面上的直线、曲线路段与它们之间的衔接;具体确定交叉口的形式,以及公共交通停靠站台的位置等。
①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应以城市总体规划道路走向为基础,结合工程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现状建筑物情况,在满足各级道路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对规划线路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减少高填深挖,避免过多的征地拆迁,提高工程的综合经济效益;②正确选取平曲线半径,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计算行车视距并排除可能存在着的视线障碍;③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广场、地下管线、检查井、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人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附近停车场的位置,并合理计算车行道、人行道、停车站台、绿化带宽度等;④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某城市道路绿化平面设计CAD详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人的心理感觉,景观大道空间可分为:
1、前导空间—是景观大道空间序列的前奏; 2、演进空间—是景观大道空间序列的主体; 3、高潮空间—也可称为主题空间,一般由重
要建筑物、广场等组成。 前导空间和演 进空间输出的各种信息在此整合、强化, 并使主题信息更为突出。
序列组合秩序分下列几种形式:
☆ 二次街廓设计 高宽比\绿化树木高度与街宽比
2 道路平面设计
局部空间放大不等宽处理 结合城市广场、绿地
三 建筑立面控制设计
建筑物立面主要由建筑顶部、建筑中 部和建筑基座三部分组成.
1 建筑物的体量关系 2 外轮廊线阴影效果 3 色彩的可识别性 4 界面整体控制
建筑界面控制-----
★ 第一层次轮廓线:
这种形式主要结合自然地貌环境,采 用风景园林设计的手法,以园林绿化为主, 强调绿色与生态,通过树木的不同科目品 种的组合形成目前多见的园林景观大道, 园林景观大道往往分地段地块加以强调其 园林特色。
三 景观道路的空间序列设计
人们对空间体验的艺术形式都会本能 地产生心理的感应和感觉(E),这种感觉与 其信息量(K)成正比,与使用的时间(T)成 反比.
实例介绍
第一节 城市景观道路的认识
一 城市景观道路的类型
景观道路是以景观功能为重点的城市 道路,通常位于城市重点路段,是一个城 市或地区的标志,是最能体现城市风貌特 征,具有鲜明景观特色的道路.
1 城市内部主要的交通道路 2 城市功能区间的景观大道 3 城市特定区域的景观道路
玉茗大道
二 城市景观道路的发展模式
(2)功能分析评价
★ 安全、标识明显的车行空间 ★ 舒适、愉快的人行环境 ★ 体现行为关怀的道路空间设施
如
步行指示系统 盲人通行无障碍设计 卫生设施系统等
(3)景观分析评价
★道路空间视觉景观与沿线建筑及空间协调;
如风格、色彩、空间形态等;
★道路空间建构要素的景观效果;
如路面设计、道牙、道路绿化、景观小品。
芦原义信:每隔约25一50米能有一处 开放空间是最让人感到适宜的。
二 景观道路空间组合形式
(一)街道式 1 线型空间式
2 线面结合式
结合广场、自然地貌(线形空间与开敞 空间组合),综合考虑休闲、绿化景观布置 并成为构成景观道路的重要的尺度要素, 突出广场或标志性构筑物成为视线的焦点。
(二) 园林式
(一)带形有休息区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它设计在街道中 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息环境,由电话亭、 树木草坪等软质要素,喷泉雕像和休闲椅等 小品组成。
(二)岛式集中布局模式
这种模式往往体现在景观道路的节点 上,以点代“路”形成景观道路的另一种 模式,由若干个小广场串联起来,各种特 色的建筑群所围合.
景 观 道 路 交 叉 点 的 改 良
第四节 城市景观道路空间设计
一 基本控制性要求
★ 要求两侧建筑有较多的建筑红线退后 距离,两侧有较多的绿化,也并不要求街 面连续。
★ 要求街道较为开敞,二次街廓的高宽 比规划为2左右。
★ 要求考虑街道空间界面的顶部和建 筑中部立面,顶部避免奇特的造型,中部 界面与相邻建筑保持协调。
一 景观道路设计要素
(一) 道路
道路是城市形象的第一要素,也是形 成道路空间、景观的本体性要素。
道路的特征 方向性 连续性 韵律与节奏 道路线型的配合 道路的断面形式特点
(二) 道路的边界
边界--两个空间之间的形态联结要素。 水面(如河川、海岸线等) 山体 建筑 广场 公园 植物 以上若干要素的组合体
城市景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
“当我们想起到一个城市时, 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 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 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简·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消亡与生长》
医院入口
城市景观道路的认识 城市景观道路设计要素 城市景观道路空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析 城市景观道路空间设计要点 滨水景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
景观道路空间设计的分析评价就是对道 路范围内及用地范围内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 观在环境、功能、美学意义上的影响与作用 进行分析与评价。
(1)环境分析评价
※动态要素: 人、交通工具等; ※静态要素: 树木、绿地、花坛及地形地貌等; ※影响要素: 时间(昼夜、季节、气候)、日照等; ※控制要素: 道路性质、周边建筑物风格等.
★ 要充分考虑功能性和信息性家俱设 施。地面以连续绿化为主,多植乔木和灌 木。
二 道路围合处理
道路空间的限定一般有两种方式。 A、垂直界定
依靠建筑物、树木等的高度。 B、水平界定
依靠道路的长度与宽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体现街道的形象性 1 街廓设计
☆ 一次街廓设计 沿街界面及人行底面\街廓设施设计
1、主旋律组成:如道路—广场—道路—广 场—道路。
2、次旋律组成:如城市主干道—次干道— 广场—次干道—主干道。
3、辅助旋律组成:如道路—园林庭院—道 路—园林庭院—道路。
第三节 城市景观道路空间设计分析
现代景观道路的制约因素及其影响范围不再 局限于道路红线之间,更非单纯为了视觉审
美;以景观道路建设为契机,改善城市形象、 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结构、整合城市功 能、提升沿线用地价值以及城市品位等… 已成为景观道路规划设计的大势所趋. ------刘滨谊
沿街两侧建筑构成边界; 对边界体量的控制;
H≦1.5(W+S) H-建筑的控制高度 W-道路规划红线宽度 S-建筑后退距离
H
H1
B
H
a≦45度 H=H1+B
A>45度
(三) 道路的区域
由道路及两侧边界共同构成,具有空 间场所的全部特征。
(四) 道路的结点
道路的结点主要指道路的交叉口、交 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 (如公园、广场、雕塑等),它构成了道 路的特征性标志,同时也往往形成区域的 分界点。
(三)交通综合性开发模式
(四)保留传统风貌景观的开发模式
充分利用旧城现有设施,新建筑充分考 虑旧城市原建筑风格和传统,认真保护文 物建筑以及一些群众对其特殊感情的建筑 及具有“场所感”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使 城市景观道路既有古老街道的风貌,又具 有现代生活气息。
第二节 城市景观道路设计要素及 组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