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运动训练学试题
运动训练学试题

根据十一运会和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表现, 用相关原理分析运动员发挥除除正常水平三连冠, 有的运动员失常无缘奖牌, 有的超常发挥取得金牌这些现象的原因?答案要点:涉及到的原理有: 发挥失常即比赛压力下的“克拉克”(Choking)现象, 克拉克现象(亦称克拉克魔咒)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 比赛失常的现象。
运动员参赛行为及影响因素: 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有正常表现、失常表现、超常表现三种表现。
影响因素:竞技实力与角色互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其表现、教练员的指挥艺术、竞赛环境场地器材、气候地理、观众气氛, 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即众多角色都可能影响运动员)心理水平和心理优势(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和和心理优势)赛事性质与赛事指数(赛事规模和性质和运动员教练员的参赛期望结果)异地(易地)参赛环境籍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 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水平)有关奥运会的新闻(参考):体坛网特约记者李昱成报道北京时间8月9日, 2008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在北京射击馆进行。
中国选手、雅典奥运会该项目冠军杜丽遗憾卫冕失败, 中国军团也因此错失首金。
金牌被捷克名将卡特琳娜-埃蒙斯以503.5环的绝对优势获得, 而她这一成绩也打破了奥运会记录。
赛后, 三大社在第一时间撰文对中国军团憾失首金发表评论, 称由于压力过大, 中国运动员才在比赛中发挥失常。
英国路透社在第一时间对本场比赛进行了报道, 并以《埃蒙斯获得北京奥运会首金》为题撰文。
文中称, “在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 中国选手、卫冕冠军杜丽没能顶住压力, 不仅没能为中国代表团收获金牌, 而且甚至没有取得奖牌。
”1、“这枚金牌最终被捷克运动员卡特琳娜-埃蒙斯获得, 她的丈夫美国射击运动员——马特-埃蒙斯。
”结合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表现谈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27银22铜, 奖牌总数87枚, 金牌和奖牌数均位列美国之后排名第二。
体育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

体育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以下哪项不是体育运动训练的主要原则?()A 因材施教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随意性原则D 周期性原则2、运动员在训练中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是()A 增加训练量B 提高训练强度C 改进技术动作D 合理安排休息3、体能训练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力量、速度B 耐力、灵敏C 柔韧D 以上都是4、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应依据()A 运动员的实际情况B 教练的经验C 比赛要求D 以上都是5、以下哪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A 重复训练法B 间歇训练法C 变换训练法D 游戏训练法6、力量训练时,负荷重量越大,练习的次数应()A 越多B 越少C 不变D 视情况而定7、耐力训练中,长跑属于()A 有氧耐力训练B 无氧耐力训练C 两者皆是D 两者皆非8、技术训练的核心是()A 掌握动作要领B 提高动作的稳定性C 形成动力定型D 以上都是9、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是()A 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B 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力C 帮助运动员应对比赛压力D 以上都是10、恢复训练的目的是()A 消除疲劳B 预防损伤C 提高训练效果D 以上都是11、以下哪种营养物质对于运动员的肌肉恢复最为重要?()A 蛋白质B 碳水化合物C 脂肪D 维生素12、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出现过度训练的症状不包括()A 疲劳B 兴奋C 运动成绩下降D 睡眠障碍13、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应注重()A 全面发展B 专项突出C 高强度训练D 大运动量训练14、比赛前的训练调整期,训练量应()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大幅减少15、以下哪种训练手段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A 平衡练习B 跳绳C 体操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任务是提高运动员的_____和_____,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2、运动训练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运动训练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2、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是指机体在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3、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与相应的量度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4、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就是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部分。
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可分为体能和技能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速度性、快速力量性和耐力性项目,后者又可分为表现性和对抗性项目。
3、体能通常包括形态、机能、素质三种。
4、依照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可将运动训练方法分为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
5、竞技状态的形成发展可分为形成、保持、消失三个阶段。
6、排球、武术、举重和中跑项目决定其运动成绩的因素不同,它们归属的项群分别为技能隔网对抗性项群、技能表现难美性、体能快速力量性、体能耐力性项目。
三、判断是非题1、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指导作用。
()2、疲劳越深,训练效果就越好。
()3、训练适应实质上就是超量恢复。
()4、运动负荷,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生理负荷。
()5、运动训练原则,简要地说就是指训练的规律。
()6、持续训练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动作技术。
()7、按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运动训练理论一般分为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两个层次。
()8、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称模式训练法。
()9、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决定了训练必须以适宜负荷方式进行。
()10、100米跑和400米游泳同属于体能类速度性项目。
自考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运动技能的掌握B. 运动表现的提高C. 运动员的体能发展D. 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答案:B2. 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A. 技术训练B. 战术训练C. 心理训练D. 休闲活动答案:D3. 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A. 增强运动员体质B. 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C. 培养运动员兴趣D. 完成训练计划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 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B.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C.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D. 运动训练的社会学基础答案:ABCD5. 运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 系统性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周期性原则D. 个性化原则答案:ABCD三、判断题6.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后,体能水平会超过训练前的状态。
答案:正确7. 在运动训练中,只要运动量足够大,就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概念及其意义。
答案:周期化训练是指将运动训练过程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任务要求,划分为不同的训练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内容。
这种训练方法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使训练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避免运动员出现过度训练,同时通过不同阶段的递进,逐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五、论述题9. 论述运动训练中“负荷”的概念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答案:运动训练中的“负荷”是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包括训练强度、训练量、训练频率等。
负荷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适应和进步。
适当的负荷可以激发运动员的生理潜能,促进技能和体能的提高;而不适当的负荷则可能导致运动员过度疲劳甚至受伤。
因此,合理控制和调整训练负荷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六、案例分析题10. 某运动员在一次重要的比赛前,因为紧张和焦虑导致表现不佳。
运动训练学试题

运动训练学试题 A卷运动训练学专业一、简答题1。
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是由哪些基本环节构成2。
简述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的含义及依据二、分析论述题1。
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包括哪些内容?是如何建立的?他在运动员训练活动中有什么作用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有着许多共同的特性,2。
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项谈谈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特征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运动训练学试题 B卷运动训练学专业一、简答题1。
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是由哪些基本环节构成2。
以训练的任务及内容为标准,周训练计划可分为哪些类型3.简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各阶段的特征4。
简述负荷量的含义及构成二、分析论述题1。
何为先天性竞技能力?其对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智能、心理等方面的发育水平有何不同影响?在少年儿童的早期选材中有何作用?2。
试述力量素质对各类不同项目的基础作用,并说明不同运动项目对力量素质的不同需求3。
试述优秀运动员保持更长运动寿命的意义。
导致我国许多运动员过早退役的原因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样对策以求改善?三、方法应用题试述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负荷特征,并为每种训练方法举出两个不同项目运动员运用该方法的训练手段运动训练学试题 C卷一、简答题1。
简述系统的不间断性原则的含义及依据2。
简述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二、分析论述题1。
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项阐述早期训练与早期强化专项训练有何不同?在基础训练阶段儿童少年运动员应着重发展哪些竞技能力?应多采用哪些类型的训练手段?2。
请从力量训练中的金字塔式训练法以及高原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和多球训练法四种方法中任选两种,说明其:(1)练习的目的(2)练习形式(3)练习负荷特点(4)列举经常采用此种方法的运动项目运动训练学试题运动训练学专业一、简答题1。
简述竞技能力的含义及构成因素2。
以训练的任务及内容为标准,周训练计划可以分为哪些类型3。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关于肌肉力量训练的说法?A. 肌肉力量训练只能通过举重来进行。
B. 肌肉力量训练主要通过有氧运动来增强。
C. 肌肉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骨骼健康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D. 肌肉力量训练对心血管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2.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训练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以下哪种效应?A. 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龟裂。
B. 降低脉搏和呼吸频率。
C. 加快胆固醇代谢,导致动脉硬化。
D. 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3. 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一般会使用以下哪种能源?A. 脂肪酸。
B. 葡萄糖。
C. 蛋白质。
D. 纤维素。
4. 以下哪种是正确的关于伸展训练的说法?A. 伸展训练可以减少肌肉酸痛和运动损伤。
B. 伸展训练只适用于柔软性运动项目。
C. 伸展训练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力量减少。
D. 伸展训练只需进行5分钟即可达到效果。
5. 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关于心肺有氧耐力训练的效益?A. 提高身体的柔软性和灵敏度。
B. 改善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C. 减少运动中的哮喘发作。
D.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问答题1. 简述静态和动态柔韧性训练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效益。
答:静态柔韧性训练指的是保持一种姿势,通过肌肉的拉伸使柔韧性增加。
静态柔韧性训练可使肌肉更加柔软、关节更加灵活,减少运动中的肌肉拉伤等损伤风险。
动态柔韧性训练指的是通过一系列动作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动态柔韧性训练的好处是可以提高肌肉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减少因运动而引起的肌肉不适。
2. 举例说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
答:有氧运动是指能够提供足够氧气供应的低至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有氧运动主要通过氧化脂肪和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
无氧运动是指高强度强迫性运动,如举重、冲刺等。
无氧运动主要通过解磷酸肌酸来提供能量,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三、问题解答1. 为什么运动训练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运动训练对身体健康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期末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期末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A. 运动员个体B. 运动员的训练方法C. 运动场地和器材D. 运动员的体育成绩答案:A2. 高强度训练对运动员的哪方面能力提高最为显著?A. 肌肉力量B. 柔韧性C. 心肺耐力D. 协调能力答案:C3. 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体能训练一般占到总训练量的百分之几?A. 10% - 20%B. 30% - 40%C. 50% - 60%D. 70% - 80%答案:C4. 下列哪项属于运动员的基本素质训练?A. 技术训练B. 理论知识学习C. 心理训练D. 体能训练答案:D5. 长期持续地进行心肺功能训练可以提高:A. 肌肉耐力B. 肺活量C. 柔韧性D. 动作速度答案:B6. 以下哪项运动训练内容旨在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A. 技术训练B. 体能训练C. 心理训练D. 战术训练答案:A7.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之一是:A. 累积性原则B. 个体差异原则C. 多样性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答案:D8. 下列哪项不是运动员进入稳定训练期的条件?A. 独立掌握基本运动技能B. 体能素质达到一定水平C. 已经取得一定的竞技成绩D. 心理状态稳定答案:C9. 运动训练中的负荷控制是指:A. 控制训练强度B. 控制训练频率C. 控制训练时间D. 控制训练方式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运动员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A.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B. 保持良好的营养C. 频繁参加比赛D.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力量训练方法。
答: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训练至关重要。
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肌肉力量和耐力,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成绩。
常用的力量训练方法包括负重训练、弹跳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等。
负重训练通过增加外部负荷,如举重、哑铃等,来增加肌肉力量和体能素质。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哪方面内容的学科?A. 运动生理学B. 运动心理学C. 运动训练方法学D. 运动生物力学2. 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B. 增强身体素质C. 预防运动伤害D. 促进健康发展3. 下面哪个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 个体差异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适应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4. 下面哪个不是运动训练的方法?A. 高强度间歇训练B. 微循环训练C. 冻结训练D. 技术训练5. 运动训练的周期是由哪几个阶段组成的?A. 筹备期、基础期、竞争期、转化期B. 准备期、基础期、竞争期、恢复期C. 筹备期、基础期、竞争期、恢复期D. 准备期、基础期、竞争期、转化期二、判断题1. 运动训练只关注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其心理状态无关。
(×)2. 运动训练学是指运动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技术。
(×)3.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成绩,并且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4.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差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
(×)5. 运动训练的周期可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三、简答题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方法学、运动训练评价学等方面。
2.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简要介绍。
答: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差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个体差异性原则认为每个运动员都有其个体差异,需要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训练计划;适应性原则强调运动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刺激适应机体,使运动员适应更高强度的训练;多样性原则指运动训练应该有多样性的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全面发展;持续性原则强调运动训练应该是连续和持续的,不能中断。
3. 运动训练的周期是如何划分的?答:运动训练的周期一般由筹备期、基础期、竞争期和转化期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十一运会和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表现,用相关原理分析运动员发挥除除正常水平三连冠,有的运动员失常无缘奖牌,有的超常发挥取得金牌这些现象的原因?答案要点:涉及到的原理有:发挥失常即比赛压力下的“克拉克”(Choking)现象,克拉克现象(亦称克拉克魔咒)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
运动员参赛行为及影响因素: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有正常表现、失常表现、超常表现三种表现。
影响因素:竞技实力与角色互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其表现、教练员的指挥艺术、竞赛环境场地器材、气候地理、观众气氛,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即众多角色都可能影响运动员)心理水平和心理优势(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和和心理优势)赛事性质与赛事指数(赛事规模和性质和运动员教练员的参赛期望结果)异地(易地)参赛环境籍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水平)有关奥运会的新闻(参考):体坛网特约记者李昱成报道北京时间8月9日,2008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在北京射击馆进行。
中国选手、雅典奥运会该项目冠军杜丽遗憾卫冕失败,中国军团也因此错失首金。
金牌被捷克名将卡特琳娜-埃蒙斯以503.5环的绝对优势获得,而她这一成绩也打破了奥运会记录。
赛后,三大社在第一时间撰文对中国军团憾失首金发表评论,称由于压力过大,中国运动员才在比赛中发挥失常。
英国路透社在第一时间对本场比赛进行了报道,并以《埃蒙斯获得北京奥运会首金》为题撰文。
文中称,“在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卫冕冠军杜丽没能顶住压力,不仅没能为中国代表团收获金牌,而且甚至没有取得奖牌。
”“这枚金牌最终被捷克运动员卡特琳娜-埃蒙斯获得,她的丈夫美国射击运动员——马特-埃蒙斯。
”2、结合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表现谈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27银22铜,奖牌总数87枚,金牌和奖牌数均位列美国之后排名第二。
中国选手共刷新6项世界纪录和6项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创下的最好成绩。
中国军团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和举重等项目上仍占据统治地位:羽毛球队包揽全部5枚金牌,而北京奥运会只拿下男、女单和女双3枚金牌;乒乓球队则与四年前一样,再次包揽全部4枚金牌;跳水队收获全部8枚金牌中的6枚,比四年前少1枚;举重队拿下5枚金牌,比四年前少3枚。
从奥运金牌看,近几届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已经稳居第一集团前两名;中国在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射击、柔道、游泳等保持优势;大众型项目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的比重增多,中国更加重视群众性体育。
3、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在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创新,涌现出一些在理论上价值巨大、在实践中影响深远的本土化研究成果。
主要包括: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制胜规律和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等。
这些研究成果是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也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形成的重要标志。
4、从定向的角度结合你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研究并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是实施模式训练的重要工作环节。
任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其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这五种子能力所构成的,刘大庆、田麦久的研究,使得我们对这五种子能力的组合方式,亦即其结构特点有了更为全面的科学认识。
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用不同的图象展示竞技能力结构中各子能力之间的不同联系。
两个模型各适用于不同的运动员,或同一个运动员不同的训练阶段。
所以说,/木桶模型0与/积木模型0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和表述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状态,我们把它们叫做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举例:一个跳高运动员的定向培养,首先注重体能、技能、心理能力的培养。
其中体能包括形态(身高、腿长等)、机能(心血管机能)、素质(速度、力量、柔韧等);技能包括跳高技术(经济型、实效性等)、战术方面(巧妙利用规则,诸如合理利用免跳等);心理能力很重要,诸如应变能力、心理障碍等,按照下图分析即可。
越细越好。
参考资料:根本勇(日,1985)把经济学界的/木桶模型引入了运动训练领域。
一个盛水的木桶由若干木片所围成,用桶中所盛的水平面的高度表示运动员的总体竞技水平,各个木片的长度则代表不同的子能力,即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的发展状况。
由于各种子能力发展的程度不同,所以各个木片的长度也不相同。
在这个模型中,木桶里能够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那些长木片所代表的优势子能力,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片所代表的劣势子能力,因为,长木片本来有可能围存的水会从这块最短的木片所造成的缺口流出去。
因此,我们就要找出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中最差的子能力,及时地予以相应的发展,藉以促进运动员总体竞技水平的提高。
/刘大庆的研究中发现,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各个子能力之间的不均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呈现着非衡结构,从哲学意义上说,这种现象的存在又是绝对的。
但其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其它高度发展的某种素质或能力所弥补或代偿,从而就使得总体的竞技能力保持在一个特定水平。
与/木桶模型相对应,我们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设计了新的模型,称之为/积木模型。
这个新的模型如同一个积木堆,由9个小积木块构成。
绿、红、黄3种颜色各有3块。
我们把这个积木堆的体积比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总体水平,绿、红、黄3种颜色的小积木块则代表不同的子能力。
如果从积木堆中去掉2块黄色的小积木,再用一块绿色的小积木和1块红色的小积木/补偿到积木堆中,积木堆的体积,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总体水平仍然保持不变。
以此直观地展示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
提示我们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运动员优势能力的竞技价值,通常称之为/扬长。
5、试述科学训练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科学训练设计中注意问题: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分别展开论述,实施过程中注意问题:负荷强度和量的控制,可从时间、训练数量、强度、密度、技术动作重复练习次数及难度来叙述。
总之“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逐步提高”。
6、试述近年来体育领域中应用高科技的情况?伦敦奥运会中新科技大概有三类:运动装备类、数字技术类、绿色环保类;运动装备类:双层跑道、快皮3鲨鱼泳衣、破浪停止泳池、涡轮之速田径服;数字技术类:3D直播绿色环保类:智能环保垃圾桶、踩踏发电地砖、兴奋剂检测设备还可以这样分类:训练中应用:新式训练器械,训练监控设备,训练恢复设备(自己举例)比赛中应用:服装、器械、裁判、场地等服务类应用:转播其中鲨鱼泳衣国际泳联宣布“鲨鱼皮泳衣”2010年全球禁用,.禁止在比赛中使用高科技泳衣。
提示高科技的装备脱离了以人为本有时也会受到发展限制。
王八出的题太开放了7、运动训练中常用的高科技手段?新式训练器械(高压氧舱,模拟训练器),训练监控设备(三维摄像图像采集分析),训练恢复设备(康复仪等)8、运动员心理诊断的内容有哪些?9、论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技术诊断的特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以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基础的。
根据巴甫洛夫这一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原理,逐渐精确协调的活动技能都属于“随意动作”。
而条件反射生理机制又是形成随意动作的基础,随意动作只有在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方能产生。
泛化阶段:关注技术的主要框架形成。
分化阶段:除了主要框架还要注意纠正细小的错误动作。
巩固阶段:注意完整技术和技术的细节优化自动化阶段:熟练程度,精美、精细程度10、论述:综合训练课各练习内容时间顺序安排这是一道很难回答的题目,概念不清很容易跑题。
综合训练课可以理解为传统的身体训练,也就是一般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训练是运动训练的基础,贯穿在运动训练的全过程。
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专门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
训练内容涉及到一般耐力、一般力量、核心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柔韧训练,一般耐力穿插在整个训练当中,增加训练的时间和密度,或放在训练结束部分,课的主要部分一般力量训练(以小力量为主)、核心力量训练、柔韧练习,先做力量训练后做柔韧练习。
名词解释:智能训练:特指运动智能的训练;核心是运动员思维能力训练的总成称。
(个人总结的没有查到)智能训练法:运动员不断提高的思想和文化水平,也对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科学训练,以及处理比赛中各种突发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指运动员由于疲劳的连续积累而导致机体出现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的训练和比赛。
过度训练是一种训练与恢复、运动与运动能力、应激与应激耐受性之间的失衡状态。
根据运动疲劳的程度,过度训练可分为短期过度训练和过度训练综合症。
运动技术结构:包括动作基本结构和技术组合两层含义;动作基本结构: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技术组合:又若干独立的技术动作连结组成的集合运动训练过程:现代运动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教练的指导及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等共同配合下,按专项比赛的要求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员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或运动训练过程包括起始状态的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活动的实施、训练过程的检查评定以及训练目标的实现。
核心力量:核心(Core )力量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的力量。
核心稳定性:核心肌群的生理机制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
这些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自编,没有定论的)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安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模拟训练法: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单人比赛中主要对手的主要特征的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
运动素质: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及灵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