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与持续改进

合集下载

输血科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输血科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输血科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遵照XXX管理办法》及河南省实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细则的有关精神,为加强我科实验室质量的管理,加强防范意识,成立XXX质量管理小组,名单如下:一、输血科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秘书:成员:二、输血科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输血科质量管理小组在组长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科室医疗质和安全管理2、管理小组负责督促检查输血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严防差错事故。

3、定期检查血库消毒和血液出入库登记工作,保证血液质量和用血安全。

4、不定期检查实验室所用试剂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5、经常深入科室,了解输血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研究和改进输血方法、工作程序,密切配合临床工作。

6、质量管理小组认真做好临床用血疗效评估,参与临床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参与处理并调查临床用血事件,及输血不良反应7、指导临床用血。

8、输血医师,参与临床用血会诊,不定期对输血病人查房,输后效果评估。

9、根据输血疗效评估,对临床医师用血权限进行审核。

10、定期对血库工作人员进行营业培训,不竭提高营业水平。

11、定期对室内、室间质控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检验工作质量。

三、质量管理方案1、根据上年度质量控制情况总结,制定当年的质量管理计划书2、按计划,质量管理小组成员按照分工各负其责,搞好分管质量管理工作。

3、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召开会议一次,按照科室质量管理制度中的检查内容,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作质量,审定差错事故,并作详细记录,在科内通报。

4、根据XXX日常工作中发生的工作质量问题,随时研究,讨论解决办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年末,认真总结工作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加以改进。

四、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良方案1、增强全体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树立质量就是生命以质量求发展的理念,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每年(或不定期)对质控员进行培训,或外送参加研究班,回科进行传、帮、带,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2、正常维护保养仪器,保持仪器的良好运行状态,保证试剂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评价
*(1)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有记录、分析并持续改进
查阅相关制度和实施记录
*(2)按规定参加室间质控,成绩合格。对于室间质量评关制度和实施记录
查相关制度和记录
(3)《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应保存在病历中
查输血病历,有否签署输血知情治疗同意书:抽查上年输血病历2-5份/月,每季抽1月
(4)输血前评估指征或检测指标明确
查相关制度和与第(3)条所查病历相对应的输血申请单
*(5)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包括输血原因,输注种类、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反应、输注效果评价等内容
现场查看周、月、年的用血计划报表
*(4)严格掌握并执行输血适应症,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
抽查上年输血病历2-5份/月,每季抽1月
(5)使用血液保护技术,积极开展自体输血
现场查阅记录并计算自体输血所占比率
*(6)开展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话动,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每年至少一次,并记录
查看培训记录、培训教材
查阅相关制度和实施记录、抽查2000毫升以上输血现病历2-5份
*(3)严格执行血液发放、领取、运输、交接制度
查阅制度和记录;并现场查看
*(4)严格执行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完好
查阅制度和记录;并现场查看
(5)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血标本于2-6℃保存至少7天
现场查看
162
(二十)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编号
评审内容
检查要点
检查方法
得分
扣分理由
该项得分
157
输血管理机构设施设备配置符合要求,人员结构合理
(1)人员结构合格,人员数量符合《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规定要求。输血科主任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五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验或专科学历、十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验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013-11-23
非手术科室输血评价
• • • • • • • • • 冷沉淀 合理输血理由: 治疗甲型血友病 Fig<0.8g/l 丌合理输血理由: Fig>1g/l Fig<0.8g/l,无出血表现 乙型血友病 量丌足
2013-11-23
叐血者标本采集
• 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丌得同旪使用一个血样。应先 进行血型鉴定,需要输血旪再另行采集血样。紧急输血患 者 采集血样旪医护人员要两人核对相关信息,幵在病程 记录上双签名 • 配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采集的,超过3天重新采集 标本。 • 依据《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28条,30条。
2013-11-23
手术科室输血评价
• • • • • • • • • • 冰冻血浆 合理输血理由: 出血性,外伤性休克 烧伤和低蛋白血症 丌合理输血理由: 无上述血浆输注指症 用亍扩容 用亍补充营养 用亍提高免疫力 促进伤口愈合
2013-11-23
手术科室输血评价
• • • • • • • • 血小板 合理输血理由: 1.Plt<50×109/L 2.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 不合理输血理由: 1.Plt>100×109/L 2.Plt在(50-100)×109/L,无出血 3.量不足(一次性输注<2.0×1011
• • • • 卫生部(2012)85号令《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卫生部(2000)184号《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卫生厅(2011)128号令《山东省医院输血科标准》, 卫生厅(2011)127号令《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 》
2013-11-23
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
• 小亍800 ml,主治医生申请,上级医生审核签字方可备血 • 800~1600ml,主治医生申请,上级医生审核签字,科主 仸核准签収方可备血 • 大亍1600ml,主治医生申请,上级医生审核签字,科主 仸核准签収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 依据是(卫生部85号令)第20条 • 三甲评审4-19-1-3

输血管理及持续改进

输血管理及持续改进

输血管理及持续改进输血治疗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涉及到患者的安全、医疗质量以及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然而,输血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染疾病等。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输血管理机制,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医疗机构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输血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

一、输血管理的现状1.制度建设:我国医疗机构输血管理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如《医疗机构输血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对输血治疗的操作流程、管理制度进行了规定。

2.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对输血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输血基本知识、输血操作技能、输血并发症的处理等。

3.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开展输血质量控制,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对血制品的质量检查、输血治疗的跟踪监测等。

4.信息化建设:部分医疗机构开始进行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输血治疗的精确性和效率。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血库血制品的实时监控、对输血治疗的全程追踪等功能。

尽管如此,我国医疗机构输血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1.制度执行力度不足:部分医疗机构对输血管理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输血治疗存在安全隐患。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医疗机构输血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不高,影响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部分医疗机构输血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可能导致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4.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医疗机构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影响输血治疗的精确性和效率。

二、输血管理持续改进措施1.加强制度建设: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加强输血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确保输血治疗有章可循。

2.提高人员素质: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输血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血制品的质量检查和输血治疗的跟踪监测,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安全输血护理综合质量PDCA(持续改进)

安全输血护理综合质量PDCA(持续改进)

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一、背景《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1版)》中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条款中对临床用血的整个过程提出要求.为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要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

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的,我院于2015年1月进行输血质量监控,以提高本院输血安全.现状调查:2015年一季度通过现场督查本院输血患者17例,对实施输血操作的护士进行临床实操考核和现场访谈,存在缺陷项为:核对内容不全面9例;输血登记本记录不全面、不规范15例;输血袋去向不明3例;评估不全面3例;输血时间不规范2例;接血无人签名2例;输血流程掌握不熟1例.二、原因分析(1)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足够的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80%(2)输血流程:医院输血流程不健全(3)制度:医院未制定相应的输血质量考核标准(4)职能部门:考核频次不够(5)设备:医院未配备“血制品转运箱",未安置“血袋放置点”三、计划1、整理输血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

2、规范安全输血护理记录,全院实施,并考核。

3、修订输血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学习输血知识及相关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并考核。

4、加强落实《输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科室对每一位护士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

5、配备专用“血制品转运箱”,安置“血袋放置点"。

7、汇总统计一季度安全输血存在问题,进行效果评价.四、实施1、收集一季度输血相关资料,核查存在问题,汇总,分析。

2、规范安全输血护理记录,全院实施,一周时间学习,科内考核并记录成绩;一周后大科护士长检查学习签到、课件和科内考核成绩汇总,并现场抽查。

以后大科每半年考核一次。

3、修订输血流程,组织医务人员培训学习输血知识及相关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一周时间学习,科内考核并记录成绩;一周后大科护士长检查学习签到、课件和科内考核成绩汇总,大科护士长现场抽查。

以后大科每半年考核一次。

4、修订输血质量考核标准,科室对每一位护士进行考核;不合格者补考,直至合格为止。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护理)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护理)

护士应掌握哪些与输血有关的知识,其 对输血安全起何作用?
• 护士应掌握: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输血操作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 理办法及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②熟悉红 细胞ABO、 Rh(D)血型知识、血液成分 的适应证、禁忌证,要了解经血液传播疾 病的风险,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感染;③ 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输注方法、常见输血 不良反应报告及主要抢救措施。
合,为确保受血者始终接受配合的血液, 新鲜血样是非常必要的。 ♣要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溶血的标本一 般不能使用,因溶血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可 以掩盖抗体引起的溶血。 ♣通常不允许从输液管中抽血,如遇紧急情 况时,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并弃去最 初抽取的5ml血液后再采集标本。
♣若受血者已用肝素治疗,应在采集的血样注 明同时通知输血科。
◆如果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家属确认患者 身份。 以上信息内容是否与输血申请单内容相符合。
采集受血者的血样做输血前检验的注意事项 ♣所用血样要能够恰当地反应受血者目前的 免疫学状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 之内采集的。如果受血者需要再次输注红 细胞,尤其是受血者最后一次输注红细胞 已间隔了24小时,应该重新采集一份血样 进行交叉配合试验,因为有时受献血者红 细胞的免疫性刺激,机体可迅速产生抗体, 原先能配合的血液此时未必能完全相
临床医护人员应如何对患者进行输血监测
◆在输血开始前,应告知患者一旦出现寒颤、 发热、呼吸短促或者感到不适时,应立即通 知护士或医生。
◆应注意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在以下阶段对患者 进行监测: ①输血开始后须观察5min;②输 血开始后15min; ③输血过程中至少30min 一次; ④输血结束后4h。
◆护士需在患者的病历上记录监测的情况: 患者的一般状况、体温、脉搏、血压、呼 吸频率、液体出入量等;需记录输血开始 时间、结束时间、输注血液成分的种类和 容量。 ◆医生需在病历上记录输血适应证、输血过 程的一般状况、输注血液成分的种类和容 量、是否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对输血 进行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疗效评价。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会(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开展输血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会议,有相关记录。
2.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3.输血科(或血库)技术人员具相应资质。每年接受1次以上专业技术培训。
(5)现场查“双人双核对”登记记录。
(6)查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相关资料。
(六)输血知情同意
3
1.向患方告知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风险和利弊及其它可选择的方案。
2.输血前患方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达100%。“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写。
现场检查:
(1)查5份输血病史中患方知情同意签字率;
3.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好率达100%。
4.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考核并及时反馈或通报,有记录资料。
现场检查:
(1)查5份输血病史中输血适应征。
(2)查成份输血比例。
(3)查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好率。
(4)查临床用血情况考核、反馈或通报资料。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方法
得分
(四)输血质量监控与管理
(4)查医院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记录(10)。
(二)输血服务管理
5
1.输血科(或血库)面积布局和设备符合规定要求,三区划分清楚。
2.有血液出入库登记,规范用血申请程序和流程。
3.技术人员每年体检1次,凡患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或携带经血传播病原体者,不得上岗。
4.提供24小时供血服务,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5.与市血液中心签订供血计划的协议,不得使用非法渠道血源,无自采自供血行为。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输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们对输血的需求增加,输血质量管理日益引起关注。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是一种评估输血质量的方法,它对于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非常重要。

一、输血质量管理输血质量管理是指对输血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确保输血质量符合临床要求,并且尽可能的降低输血风险,最终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输血质量管理包括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管理。

输血前的管理主要包括献血者筛查、血型鉴定、抗体检测等。

输血中的管理主要包括输血前的预备工作、输血时的严密监控和现场处理等。

输血后的管理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纠正不良反应和对异常反应进行报告等。

二、持续改进评估持续改进评估是指通过不断的评估,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执行,最终把输血质量不断提高的一种方法。

持续改进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技术水平:评估输血技术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有提高的空间,是否存在转化成份子技术的必要性等。

2.设备管理:评估输血设备是否符合规范,是否需要更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是否规范等。

3.制度管理:评估输血管理制度是否严格,是否完善,是否需要更新等。

4.质量管理:评估输血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否系统化,是否规范化,是否有待提高等。

三、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是对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估的一种标准化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对输血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并解决现有的问题,提高输血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献血者管理:对献血者的选择、筛查、登记等进行评估。

2.库存管理:对血液制品的采购、接受、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估。

3.膳食管理:对患者的饮食、用药、观察、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估。

4.质量控制: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内审和外审等方面进行评估。

5.安全保障:对临床应急、血液传染病等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与持续改进目的:分析输血病历中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促进输血护理规范化,提高临床输血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方法:随机抽查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4年输血归档病历,每月20份,共720份。

检查输血申请单、输血标本接受登记、输血(配血)报告单、输血医嘱执行、输血不良反应、输血过程护理记录、血液领取至输注时间、双方核对、输血血袋统一回收处理9个项目,计算缺陷率和合格率。

针对存在的问题护理部、输血科进行持续改进。

2012年为改进前,2013年为改进中,2014年为改进后。

结果:2012年75份输血病历存在护理质量缺陷,占31.25%,2013年41份输血病历护理质量缺陷率为17.08%,2014年2份输血病历护理质量缺陷率为0.83%。

结论:定期开展输血护理质量检查并进行持续改进,能有效提高输血护理质量,确保输血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problems of blood transfusion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in medical records,by 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to promote the blood transfusion nursing standardization,improve clinical transfusion safety,avoid medical disputes.Method:Blood transfusion archive records were randomly sampled from 2012 to 2014,20 samples a month, a total of 720 samples.The nine projects of blood transfusion application,blood transfusion apps specimen,blood transfusion(matching)orders report,blood transfusion orders,blood transfusion reactions,blood transfusion nursing records,obtaining and infusion on both sides to check blood,blood transfusion bags unified recycling were examined.The defect rate and qualified rate were calculated.Aimed at the problems,the nursing department,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conduct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2012 was before improving,2013 was during improving,2014 was after improving.Result:2012 of 75 blood transfusion medical records existed different defects,ratio of 31.25%,2013,41 blood transfusion medical record defect rate was 17.08%, 2 blood transfusion medical record defects was 0.83% in 2014. Conclusion:Regularly carrying out blood transfusion nursing quality check and management intervention,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lood transfusion nursing,ensure transfusion safety.[Key words]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Nursing quality;Continuous improvement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输血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得到迅速的发展,它在医学救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随机抽查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4年输血归档病历,每月20份,共720份,分析输血病历中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促进输血护理规范化,提高临床输血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2-2014年输血归档病历每月20份,共720份,调查输血病历护理记录及2012-2014年输血科输血标本接收记录、输血血袋回收登记。

1.2 方法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云南省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输血相关政策性文件,对输血申请单、输血标本接受登记、输血(配血)报告单、输血医嘱执行、输血不良反应、输血过程护理记录、血液领取至输注时间、双方核对、输血血袋统一回收处理9个项目进行检查分析。

1.2.1 检查(1)输血申请单:输血前检测项目包括血常规、乙肝两对半、ALT、梅毒、艾滋病、丙肝抗体等项目检查是否完善,检测或采样时间是否在输血前。

(2)用血医嘱执行:医嘱时间及执行情况。

(3)护理记录:输血品种、数量、输血起止时间、滴数,输注过程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方式、输血量与发血量是否一致。

(4)输血(配血)报告单内容是否完整,配血、复核、发血、取血、核对、执行者签名是否符合规范。

(5)血液领取至输注时间、双方核对:查看血液领取至输注时间,要求在30 min内,查看双签名执行情况。

(6)输血标本接收登记:护士采集输血标本是否规范。

(7)输血科血袋回收记录:输血血袋返回输血科是否及时,返回前利器是否进行了规范化处理。

(8)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及处理记录情况。

1.2.2 持续改进措施输血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得到迅速的发展,它在医学救治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医院对临床科室的监管一直是薄弱环节。

(1)医务部、护理部、输血科依据相关输血法律法规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了本院《输血技术规范及标准操作规程》,规范了医、护临床用血,使医院临床用血工作有据可依,全院执行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

(2)2013年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部、护理部、输血科加强对临床用血监管,每月抽查20份输血病历,对不合格病历进行全院公示,制定奖惩规定,并于年底对输血病历质量指标达标并10份以上的医生及护理团队进行表彰。

(3)输血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监管作用,每年召开2次会议,在会议中对临床用血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改进输血质量。

(4)针对输血护理记录不规范,输血管理委员会进行了讨论,在护士工作站中启用输血护理记录模板,规范输血护理记录并对所有护士进行培训。

(5)输血科、护理部制定了输血标本采集规范及流程,对所有的护士进行培训、考核。

(6)针对双签名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护理部制定了奖惩规定,对未双签名的护士进行了处罚。

(7)护理部加强对输血安全管理,加大对护理队伍的培训考核力度。

(8)护理部规定所有临床科室护士长在输血后对输血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及时完善,防范医疗纠纷。

(9)病区领取血液后要尽快输注,对不能及时输注的血液应放置专用冰箱保存,在室温停留不能超过30 min,否则会影响血细胞的存活质量[2],医院配置了血液运送箱,用于血库到临床科室运送、暂时存放血液,对于30 min内不能输注的血液,医院制定了暂存制度,输血科指定暂存专用冰箱,从而保障了血液运输、保存质量。

(10)针对输血后血袋保存、处理不规范,护理部与输血科进行了沟通,临床科室对利器进行规范化处理,血袋放入专用容器,做好标记,送回输血科并做好登记,输血科按照规范保留24 h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11)加强输血过程观察,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开始的速度约为3 ml/min,15 min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3]。

(12)护理部加强与输血科的沟通,及时整改,输血科参加护士长专题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整改。

2 结果720份输血归档病历其中2012年缺陷病历75份(31.25%),2013年缺陷病历41份(17.08%),2014年缺陷病历2份(0.83%)。

笔者所在医院输血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提高,2012年改进前、2013年改进中、2014年改进后比较,输血护理质量明显改进,效果明显,特别是输血护理记录、输血标本采集、血液领取、输注双方核对、血袋统一回收处理明显改进,见表1、表2、表3。

3 讨论临床输血是一种特殊的、高风险的治疗手段,护士在患者输血过程中的采血样交叉配血试验、取血、输注等环节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做好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确保受血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避免医疗纠纷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日显重要[4]。

从表1中可看出,笔者所在医院输血护理质量存在一些问题。

2013年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了改进输血护理质量,规范管理临床用血,医务部、护理部、输血科及输血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适用于医院的《输血技术规范及标准操作规程》,内容涵盖输血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血液储存、运送、发放、输注、输血文书书写等操作规程,并由输血科对全院进行每年2次培训和考核,输血科每月随机抽查20份输血病历,对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各临床科室并在院周会上进行通报,医务部、护理部对相应人员进行处罚。

充分发挥输血管理委员会作用,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对医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应对策,持续改进输血质量。

从表1、表2可看出笔者所在医院输血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提高,2012年改进前、2013年改进中、2014年改进后比较,输血护理质量明显改进,效果明显,特别是输血护理记录、输血标本采集、血液领取、输注双方核对、血袋统一回收处理明显改进。

这与医院、科室重视、培训、考核力度加大有关,通过多次培训、考核及检查、处罚,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管理提高,输血过程规范,输血文书书写规范。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涉及到开具输血申请的临床医生、输血科检验师、临床输血护士,但每个环节都需要护士参与。

病房输血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可能导致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