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完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完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结冰了》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上一课的学习,通过测量水温,已经让学生对温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相关的。本课分为两部分:观察冰,了解冰的特点,并能与水的特点进行比较;探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水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结冰是本课的新知识点,也是本课的重难点。这一课还为后续的几课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水的特点,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见到冰,对冰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理解掌握冰的特点,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不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温度升降与热量变化的关系。在本课中,规范操作和准确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

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并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冰的特点,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思路:

巩固旧知,回忆水的特征,通过观察上节课放入冰块托盘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始本课的学习。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也有过接触冰块的经历。运用观察水的方法来观察冰,说说冰的特征,并对水和冰进行比较,完成维恩图。同时,让学生思考水的这种变化时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通过探究,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实验为主,再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冰的特点及水结成冰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流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水的温度》,知道了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昨天老师让同学们把半杯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今天观察水的变化,同学们都做了吗?水怎么样了?

生:水结冰了。(板书课题)

师:水怎么变成冰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二、冰的观察

(目标与方法:分小组观察冰的特点。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交流,发现冰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时认真、仔细的态度,学会观察的一些

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冰的特点及与水的相同与不同。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事物的能力。)

师:水我们在上学期已经研究过了,这节课我们先来观察冰,看看冰有哪些特征?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呢?

生:看、闻、摸……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还真不错,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观察冰,看一看冰有没有颜色……(温馨提示)

师:一会儿组长把冰和记录单领下去以后,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及时把观察到的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完成实验记录单一上面那部分,明白了吗?

请各组组长到老师这来领取材料。(盘子里装的冰块、记录单)小组观察

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先来说一下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

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冰是无色、透明、有固定形状的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冰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

过渡语:我们还知道冰是水变化来的。

师:那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出示课件维恩图)

师:小组讨论一下,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一下面的维恩图中。

学生比较后汇报(投影)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给大家看一看你们比较的结果。

找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有不同或要补充的吗?

师:(课件)通过观察、比较,我们知道了冰和水相同的特征有……;

不同的特征有……。

师:我们还知道水是液体,那冰呢……。(板书:水液体冰固体)师:水结成冰后,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三、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目标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通过实验从而知道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

生了变化。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会结冰,那是因为冰箱内的温度怎么样啊?(低)也就是说冰箱内的温度属于低温,那同学们猜测一下,水要下降到什么温度时才会开始结冰呢?生:0℃,你觉得水的温度到0℃时开始结冰,-?℃,你认为水在0℃时不会结冰,到-?℃时开始结冰是这个意思吗?

师:这是同学们的猜测,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呢?

师:做实验就要有材料,同学们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

介绍材料:装有水的试管、保温杯、里面装满了碎冰,这个装置相当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呀?还有温度计,老师在温度计上给大家装

了一个塑料盖,是为了将温度计固定在试管上,方便大家测量水温。还有食盐,盐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是加入碎冰中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师:我们有了这些材料,这个实验该怎样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方法和要求:

1、先用温度计测量试管在常温下水的温度。

2、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观测一段时间,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下降时,记录下水的温度)

3、往碎冰里加盐,注意观测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只要观察到试管内壁出现薄薄的冰层,就说明水开始结冰了)注意提示:刚才同学们猜测0℃时水开始结冰,同学们在水的温度到了……可以拿出来看看)

4、音乐响起,整理材料,准备汇报。

那在这个实验中,你觉得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温馨提示:

1、温度计要轻拿轻放。

2、正确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水温。

3、小组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水温的变化,完成实验记录单

(二)。

小组实验

(提示:有什么发现?水温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实验中都特别认真,你们试管中的水结冰了吗?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师记录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先竖着看这三组数据,为什么这些数据不太一样呢?

师: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每个组测出的水温不太一样啊?

(测量方法的不同导致会有一些误差,温度计的原因,读数的时间不一样)

师: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我们测出的数据不准确,所以以后我们在实验中一定要

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来操作。

师:我们来看一下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大多数小组测得是水在0℃时开始结冰,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的结论跟大多数小组是一样的,水在0℃时开始结冰。

板书:0℃

师:我们在横着看每个小组得出的这三组数据,你们什么发现?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逐渐降低,直到降到0℃时,水的状态发生变化,开始结冰。

师:那同学们认为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温度的变化)师:你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师:水在结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那它的热量跑哪里去了?

生:蒸发,光靠蒸发它的温度能下降的那么快吗?被谁吸收了?

师:水结冰的过程,也是水像四周放热的过程,从而使它的温度降低。

四、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现在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五、总结

(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拓展对试管周围冰的研究,从而引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盘子中的冰块怎么样了?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水在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那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冰才会融化呢?同学们课下可以探讨一下,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五、板书设计

3 水结冰了

低温 0℃

水冰

(液体)释放热量(固体)

实验记录表(一)

实验记录表(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