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建高效历史课堂

浅谈创建高效历史课堂

浅谈创建高效历史课堂

发表时间:2013-11-19T11:41:40.54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肖莹

[导读] 高中历史教材的专题化的模式,使缺乏历史知识和认识的高中学生记忆历史有一定的困难。

肖莹(吉林市第二高中学校历史组吉林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0-035-01 吉林省的高中历史新一轮教学改革以来,全国新课标Ⅱ卷中的历史题材料新、规律性强、灵活多变、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等特点非常鲜明,这就使我们的高中学生在把握历史学习目标和方法上有一定的困难。面对课改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我们共同关注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与其说是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如何把高中历史教材的历史知识简单化、形象化、结构化和公式化,就成为摆在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面前的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历史学科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直观性和形象性,难点在于不可再现和学生在初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历史的图片和影音资料形象直观而又简洁生动地反映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发生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成为学习历史的非常重要的工具。但中学生往往只注意到直观的影音、影像,但对历史的内涵却常常熟视无睹,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历史的背景、原因、影响等问题。因此,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恰当地选择和利用资料的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通过精心选择的问题对历史事件的进行深入的分析。要指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思考:第一,反映的历史空间、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第二,发展变化的原因或态势,第三,反映和体现出的历史观点,第四,产生的历史影响和对当今的启示。通过长期的训练,就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以德国的大国崛起资料为例。可以结合资料提问:(1)德国在统一前的背景情况;(2)在统一过程中,为什么是普鲁士能够领导完成统一;(3)德国统一的方式和过程;(4)德国的统一与德国的崛起有什么关系;(5)除了统一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使德国在统一后的19世纪晚期发展迅速;(6)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物和原因;(7)德国历史上两次统一时间;(8)德国在二战后的态度与日本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9)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在看资料片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注意力,也使教材中和教材外的知识点和历史连贯思维模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头脑中,同时比较切合新课改之后课标的要求。另外,也有利于学生应对新教材高考的题型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成绩。

再如对"殖民扩张中的印度"、"印度民族起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等几幅历史地图的综合分析,应掌握印度这一文明古国在近代遭到英国侵略沦为殖民地和印度人民不断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最终取得独立的历史,但殖民侵略却留下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即克什米尔问题成为今天印巴关系紧张、南亚局势动荡的历史根源之一。

高中历史教材的专题化的模式,使缺乏历史知识和认识的高中学生记忆历史有一定的困难。教师把知识结构化从而实现公式化会很大成程度上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压力。这也正适合了课改后的历史高考注重考查认识分析能力的要求。

例如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把历次改革做出结构图之后概括分析所有历史事件背景、性质、影响、失败原因和成功原因的共性之处,如由此可以归纳出背景的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其中国内又一般包括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个人领导五个角度,国际一般都是客观有利或不利形势。又如影响,可以概括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国内又一般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来回答,国际的是深远影响,主要指对其他国家和后世的奠定基础。大家都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也同样适用于如西方的资产阶级法律文件、资本主义各国的革命等问题。

总之,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已经突破了单一考察历史基础知识的局限,更侧重于考察历史学科内综合能力和历史、地理政治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中学生历史分析能力,不仅是适应高考的需要,更是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需要。我们应当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寓于平时的教学之中,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方法,更好地完成历史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