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合集下载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二、 衣被天下——纺织业的成就
1、古代纺织业(丝织业与棉织业)的发展历程
上古:开始养蚕缫丝 西周:丝织工艺突飞猛进 汉唐 宋元:棉纺织业发展 明代: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1、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演变历程及经营特点。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发展演变历程
从西周到明代前期,一 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 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明中叶萎缩。
文物盗掘走私猖獗
“要想富,挖古墓,一夜能成万 元户”,这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河
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的一句 顺口溜。现在,这几个文物大省,群
众性的盗墓挖坟以及贩卖文物之风屡
禁不绝,在一些地方已经形成行业。
1997年,一只恐龙蛋在美国拍卖
行卖出了100万美金的高价,此消息一 经报道,中国各地盗挖恐龙蛋就猖獗
一时,在河南一些地区,经常爆出恐 龙蛋被盗挖的新闻。
几年后的今天,一位文物专家说,
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用十元人民币就
买到了一只恐龙蛋。
国家文物局的任杰认为,中国文
物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一再降低,很
多博物馆将中国文物摆在走廊上,究 其原因,正是由于大批量的文物走私
败坏了市场。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知识产权律师 知识产权律师
春秋战国兴起;唐宋以 后显著发展,农村家庭 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 大加深;明代中叶后, 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 主导地位。
经营特点
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 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 其生产范围广泛,资金 雄厚规模大,分工细, 水平高;但由于···
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 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 作坊的形式进行;明中 后期,雇佣劳动出现, 孕育出了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萌芽。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导学)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导学)
重要商品。
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间的经 济交流和合作,推动了全球化进
程。
手工业技术的传播和交流,促进 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互动和融合。
手工业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手工业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丰 富了人类的文化艺术宝库。
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 和专业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和 发展。
手工业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体现 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 取向,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演变。
陶瓷业
粘土的开采和加工,制作陶瓷 胚体。
彩绘和上釉技术,增加陶瓷的 美观度。
烧制技术,使陶瓷胚体经过高 温烧制成为成品。
金属冶炼和加工
矿石的开采和冶炼, 提取金属。
金属表面的加工处理, 如淬火、抛光和镶嵌。
金属的锻造和铸造, 制作各种工具、武器 和饰品。
木工业
木材的采集和加工,制作各种家具、 建筑构件和工具。
05
手工业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手工业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传承
手工业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手工艺品传递历史 、文化和艺术价值。
创造就业机会
手工业为农村地区提供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城市 就业压力。
满足个性化需求
手工业产品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能够满足消费者 对品质和特色的追求。
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导学)

CONTENCT

•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背景和起源 • 手工业的主要类型和产品 • 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技术 • 手工业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 手工业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背景和起源
农业社会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进步
随着犁、镰、锄等农具的改进,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生 产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第2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第2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优点(成本低);
缺点(技术落后,生产分散)
环节一:知识整合· 有序识记

考点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形态: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高水平;
代表当时手工业最

(2)时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 断扩大,明清出现手工工场; (3)空间: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布局相应变化;
环节一:知识整合· 有序识记

考点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

手工业发展历程:

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
后,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后,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优缺点?

优点(资金雄厚;管理严格;技艺高超);
缺点(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强制服役,工匠不满)

家庭手工业的优缺点?
专题二第2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013-10-11
环节一:知识整合· 有序识记

考点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1)冶金业 A、冶铜:

红铜时代:过渡
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

B、冶铁:

春秋:
南北朝: 汉代:(汉武帝盐铁官营)

南宋:
环节一:知识整合· 有序识记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B.①③④ D.①②③
A.①②④ C.②③④

【解析】D棉布出现在明朝,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汉朝, 所以选D。
环节三:研析高考· 探究命题

5.(2013天津文综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 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 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 前提条件是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翼虎纹剑
银斑纹戈
马形刀
• 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比欧洲 钢和生铁都是 铁分为生铁 熟铁。熟铁、 生铁和 铁分为生铁和熟铁。熟铁、 1.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比欧洲晚 1.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比欧洲晚,但冶铁技术 铁碳合金,以碳的含量多少来区别。 铁碳合金,以碳的含量多少来区别。 却很快超过欧洲而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 领先的地位 却很快超过欧洲而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 • C<0.2% < • 0.2%<C<1.7% < < • C>1.7% > 熟铁(块炼铁) 熟铁(块炼铁) 钢 生铁
家庭手 工业
家庭的 副业
2、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提示一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农业的补充与从属
提示二
2、历史悠久领先世界
“我们”是同时代的佼佼 我们” 我们 者
提示三
3、多种经营形式并存
官府纺织作坊 民间冶金作坊 家庭纺织
提示四
论从史出 明朝中后期出现“ 明朝中后期出现“机 户出资、机工出力” 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工受值”的劳动关系。 “计工受值”的劳动关系。
象尊
爵 商代晚期, 商代晚期,温 酒器或饮酒器。 酒器或饮酒器。 1984年河南安阳 1984年河南安阳 出土。 出土。
簋, 古代盛食物 古代盛食物 的器具。 的器具。
司母辛觥 司母辛觥 商代晚期,盛酒器。 商代晚期,盛酒器。1976 年河南安阳小屯出土。 年河南安阳小屯出土。
古代青铜兵器
透雕兽首贺巩斧
• 熟铁软,塑性好,容易变形,强度和硬度 熟铁软,塑性好,容易变形, 均较低,用途不广;生铁含碳很多, 均较低,用途不广;生铁含碳很多,硬而 几乎没有塑性; 脆,几乎没有塑性;钢具有生铁和熟铁两 种优点, 种优点,为人类广泛利用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背景和概述农耕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手工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农耕时代,人们通过耕种土地和养殖动物来获得食物和原材料,同时也开始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手工业的发展在农耕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人们提供了各种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本文将以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为主题,探讨手工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文明进程。

二、手工业的发展历程1. 早期手工业的出现早期手工业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农耕时代的起始阶段。

当人类开始耕种土地和养殖动物时,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可以利用工具和技术来改进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养殖。

于是,人们开始制作简单的工具和器物,如石制工具、陶器等。

这些工具和器物的制作过程需要手工完成,因此可以看作是早期手工业的起源。

2. 农耕工具和农产品的生产随着农耕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制造各种农耕工具,如犁、耙、镰刀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些农耕工具的制作依然需要手工操作,因此手工业在农耕时代得以继续发展。

同时,农耕时代还出现了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和交流。

人们开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并将他们交易和交换,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

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也需要手工操作,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3. 手工业的专业化和分工随着农耕时代的发展,手工业逐渐实现了专业化和分工。

人们开始将手工业分成不同的行业和工种,形成了专门从事特定工艺或制造特定产品的手工业工人。

例如,陶工、铁匠、纺织工等。

这种分工和专业化促进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不同的手工业工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他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手工业的进步。

三、手工业的特点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劳动密集型: 手工业的制作过程需要人们亲自动手,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

手工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使得每个工艺品或产品的制作过程非常耗时耗力。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2-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2-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必修2 第1单元第2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选择题1.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

”这反映了()A.宋代制瓷的高超技术B.宋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C.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D.宋代冶炼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诗中很明显地描绘了一幅妇女弹棉、纺棉的图画。

2.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

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商周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

3.杜甫在他的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你认为诗中描写的应是()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彩瓷【答案】B【解析】由诗中“君家白碗胜霜雪”可判断诗中描写的是白瓷。

4.马克思说,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哪一时期() A.唐代B.元代C.明清D.民国初年【答案】B【解析】指黄道婆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5.(2010·吉林模拟) 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陆羽十分推崇越窑的青瓷B.唐朝已经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C.瓷器是饮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的瓷器种类很多,包括青花瓷,珐琅彩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掌握情况,青花瓷是元朝的时候才出现的,故D项不符合史实。

6.(2010·深圳·3月)下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生产场景,图中题诗为康熙帝所作。

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A.棉纺织业B.麻纺织业C.造纸业D.丝织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是“桑田”,据此可知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丝织业。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文明—农耕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文明—农耕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1.商业发展历程
朝代 先秦时 期 秦汉 隋唐 宋元 表现 特征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时 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私商成为社 从官府垄断到私人商业发展 会主体 “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有所发展,但总 体水平不高 商业发展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隋唐时期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农 村集市贸易开始发展起来 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使用 纸币“交子”;草市发展;海外贸易繁荣; 市坊界限打破,商业时间、空间不受限制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城镇商业繁荣,江南 出现大批专业性工商业城市;地域性的商 商业依然繁荣,出现新景象 人群体——“商帮”活跃,如徽商和晋商
①积极性: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
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 主要来源。 ②局限性: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目录
【深化点拨】
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占
主导地位,手工业、商业处于农业的从属地位。历代王朝统 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对私有土地实行管理,以稳定小农经济;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古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促使明清时
1.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项目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土地制度
目录
【深化点拨】
铁犁牛耕技术是中国古代基本的耕作方式,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发明,可以调节
犁耕的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标志着中国 传统的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目录
2.小农经济 (1)含义:自耕农经济又称为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 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评价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品种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远销欧洲,获得“丝国”称号 “缂丝”技术 棉花向内地传播 革新技艺,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中国古代的纺织原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麻 丝 棉
三、陶瓷展室
自主学习:中国古代的陶瓷技艺 • 想一想:我国陶瓷种类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春秋战国 出现,明 代中叶占 据主导地 位
促进了商品经济, 孕育出资本主义 萌芽
家庭
2014-12-31
家庭副业
产品供自己 消费和缴纳 赋税,很少 进入市场
一直存在 封建社会
有利于稳定小农 经济,阻碍商品 经济
学思之窗
从西周到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 主导地位。请思考: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 工业? (1)满足官府的需要; (2)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丰厚利润的吸引;
图案精美

C 养蚕缫丝 D 远销欧洲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丝国”称号 ——(唐)张籍
2.棉纺织技术
①宋末元初 ②元代 ③明代 A 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B 棉花种植范围扩大 C 黄道婆全面革新技术
综合梳理:中国古代纺织业成就
门类 丝织业 时代 上古时代 成就 养蚕缫丝
西周以后
汉代 唐代 棉纺织业 宋末元初 元代 元明时期 明代后期
经营形态 经营 官府统一管理 资金雄厚、规模经 营、细密分工、严格 管理 从征役制到雇募制 产品 历程 评价
官营
代表当时生产技 产品由政府 西周至 艺的最高水平; 指定、调拨、 明代前期, 但缺乏竞争,工 不计成本、 一直居主 匠生产积极性欠 不入市场 导地位 缺。
私营
唐以前是家庭小作坊, 投入市场 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 动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选择题1.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

”这反映了()A.宋代制瓷的高超技术B.宋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C.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D.宋代冶炼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诗中很明显地描绘了一幅妇女弹棉、纺棉的图画。

2.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

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商周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

3.马克思说,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哪一时期()A.唐代B.元代C.明清D.民国初年【答案】B【解析】指黄道婆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4.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陆羽十分推崇越窑的青瓷B.唐朝已经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C.瓷器是饮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的瓷器种类很多,包括青花瓷,珐琅彩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掌握情况,青花瓷是元朝的时候才出现的,故D项不符合史实。

5.(2011·汕头)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政府收租不能体现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因而不能说已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了许多农民为交税而卖棉纱,并非直接以棉纱抵税,排除C项;综合材料信息体现了当时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6.下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生产场景,图中题诗为康熙帝所作。

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A.棉纺织业B.麻纺织业C.造纸业D.丝织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是“桑田”,据此可知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丝织业。

7.《“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

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

”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A.中国瓷器从宋朝开始外传B.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C.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D.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答案】C【解析】中国瓷器在宋朝之前已开始外传,排除A项;“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从材料中找不到依据,排除B项;C、D两项相比,C项更符合题意。

8.唐朝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造成这种传习的原因是()①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世代传习②手工业市场狭小③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措施④用以维护农业社会的耕织结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织女”“头白”“为解挑纹嫁不得”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手工业者的技术竞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可以从政府、手工业者自身以及市场三方面来分析,故①②③都正确,选B项。

④与题干无关,排除。

9.(2011·山东实验中学)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该表格说明了()A.B.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C.小农经济开始瓦解D.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职业包括“手工工场主和雇工”,这说明当时已出现了雇佣关系,这说明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萌芽。

10.史书记载: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用熟铁制成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需放在地上用脚踩直后再用;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却坚硬锐利。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A.春秋时期我国已能够制造钢剑B.同一时期我国战争更多C.春秋时期我国已用煤冶钢D.春秋时期我国铁质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的刀剑比古罗马的更坚硬锐利,原因是春秋时期我国已经能够冶炼铁和钢。

用煤做燃料出现在汉代。

11.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答案】D【解析】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中央集权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最有可能“精美,质量上乘”,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

12.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金陵刻经在2009年9月30日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京云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其挑花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七上八下”的成语就是出自云锦。

中国古代南京云锦最有可能是()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田庄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非常高,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而能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最有可能是官营手工业。

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神农耕而作陶。

——〔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八三三引《周书》材料二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礼为先蚕。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前编》上材料三《考工记》所记青铜合金成分表,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材料四灌钢法:(綦母怀文)又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钢)。

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

今襄国冶家所铸宿(铁)柔铤,乃其遗法,作刀犹甚快利,不能截三十札也。

——〔唐〕李百药《北齐书》卷四九《綦母怀文传》材料五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无或不良,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无悖于时,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纪春季》材料六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萌发之初的概况。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3)依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试以材料六中词句说明周时官府管理手工业情况。

【答案】(1)从材料得出中国手工业出现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主要是制陶业,纺织业。

(2)手工技术先进,制作工艺复杂,产品质量高。

(3) 特点:私营手工业、“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管理情况:官府对手工业的制造、管理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定,甚至连劳动都须在官府作坊进行。

如材料六所说:“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意思是使各种工匠不敢私自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

14.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

阅读下列有关景德镇的材料:材料一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

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

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

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

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

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

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

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

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

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

清代御窑仅6座……材料三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回答:材料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变化?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推测一下景德镇的制瓷业在近代社会出现了什么变化?(推测要符合当时的历史现状,至少答出三种可能性)(5)为了印证你的推测,你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至少答出三种)【答案】(1)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便于运送物资、淘洗瓷土,并提供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政府的支持。

(2)“官窑”是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是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3)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

依据一是分工细“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二是雇佣关系“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

”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4)可能出现大机器生产;可能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可能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可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压迫下日益衰落。

(5)查阅书籍、上网、向专家请教、去景德镇实地调查等。

【解析】第(1)问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概括提炼;第(2)问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第(3)问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可判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第(4)问要结合近代社会背景合理推测;第(5)问可从查阅书籍、上网、向专家请教、去景德镇实地调查等角度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