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合集下载

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共17张PPT)

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共17张PPT)
答案:C
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 其末也。
重农抑商政策
——雍正帝
1、产生的原因:
(1)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 战国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相矛盾。
2.“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这是中国 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
答案:B
4.唐代时,来唐外商只要完成了“纳舶脚(即交船税)、收市(由
市使收购部分商品)、进奉(进贡)”,任何“重加税率”的做
法都政府
()
A.对外商给予了国民待遇 B.对外贸的管理规范有序
C.奉行平等自主的对外政策 D.旨在保护本国的工商业 解析:“来唐外商只要完成了‘纳舶脚(即交船税)、收市(由
C.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
D.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解析:材料描述沿海瓷器生产状况而不是沿海与内陆瓷器生产 的对比,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更是 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可知外贸港口制瓷业发达,说明海 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故 C 项正确;材料仅仅描述沿 海瓷器生产并没有描述其他海外贸易商品,故 D 项错误。
商部族的人善于经商,周灭商后,统治者 又让殷商遗民继承祖业,贩运物产,后人因此将 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工商食官”制度:“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
“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食官”
指由官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菲薄的生活资料。
他们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
投无路了,你只要足够坚定,运气会眷顾你;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或许再坚持下这个坎儿就过去了,一旦熬过阴霾,你会发现发现自己会变的无比强大。人生在世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必须激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练习巩固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这 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的衰亡 B.政府职能的完善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品经济的发展
练习巩固
2.古代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 监视始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练习巩固
3.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严重阻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的后果中不 包括( ) A.市场狭小 B.劳动力缺乏 C.原料不足 D.资金短缺
课堂小结
1.原始商业 的产生:原 始社会末期
古代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阶段 2.中国古代
商业的发 展
①初步发展 时期:商周 时期 ② 曲折和发 展高峰:两 汉至宋元 ③ 新的发展 阶段:明清 时期
城 市 经 济 化
商 业 发 展 中 的
重 农 抑 商 政 策
材料二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一夫不 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而商人们 不事生产,“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他们依仗 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 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 非视为“邦之蠹也”。 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 兴衰存亡;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 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③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
材料三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孟子曰: “何必曰利,唯有仁义而已矣。” 从此之后, “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铁则。 古时商人多以欺瞒和垄断牟利,……于是“奸商” 和“私贩”几乎成为商人的代名词。这是为深受 “重义轻利”思想影响的人们所不齿的。 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 兴衰存亡;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 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③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 ④“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⑤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 低下的产物。

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课件(共23张PPT)

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课件(共23张PPT)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 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 家族的宅院。
山西商帮:以义制利、合伙经营、博大宽厚、勤俭敬业 山东商帮:大柔大刚、善抓商机、规范管理、尊重人才 陕西商帮:以智求财、精于管理、险中取利、知人善任 福建商帮:亦官亦商、海外生财、敢冒风险、吃苦耐劳 徽州商帮:亦贾亦儒、官商联姻、崇尚文化、乐善好施 龙游商帮:稳中求进、敢为人先、足智多谋、诚实守信 洞庭商帮:家族经营、以变求存、重视品牌、精明能干 宁波商帮:以新制胜、敢于挑战、灵活善变、小中见大 广东商帮:借地生财、大胆务实、擅长贸易、善于投机 江西商帮:垄断经营、不避艰险、重名轻利、物聚则散
3、城市功能:
周秦——唐: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宋以后:经济功能加强
4、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明清时期:棉纺——松江 冶铁——佛山 制瓷——景德镇 转运——汉口、朱仙 丝绸——盛泽镇
唐都城长安
宋都城汴京
探究:比较唐、宋的城市格局,哪个城市的人们生活更方便?为什么?
中国四大名镇
广东佛山镇
河南朱仙镇
湖北汉口镇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阶段 时期 商人活动 货币发展
萌 原始 以物易物 天然货币 芽 末期
商朝 职业商人 骨贝铜贝等 兴 周朝 工商食官 人造贝币
交通 区域 场所
起 春秋 战国 私商崛起
货币 形态多样
著名 都会

隋唐 各地商人 圆形方孔钱
陆上丝 集镇、 绸之路 夜市
宋朝
纸币交子
展 元朝 交流频繁 纸币广泛流通 海上丝
鼎 明清 区域商帮 白银为主
绸之路 商业

市镇
白圭,战国时期人, 名丹,字圭。著名的经济 谋略家和理财家
吕不韦 (?一公元前235年) 战国末年秦国大臣。 居阳翟(今河南禹州)。 从小随父经商,时称“阳 翟大贾”。

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战国—秦汉:重农抑商 ——沉重打击了民间商业。 但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
鼓励外贸、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中唐以来: 官商分利
商业繁荣。
重农抑商、 —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
明清: 限制外贸
芽的发展。导致中国日益落后
三、“重农抑商”:
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农业及封 建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到明清时期,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课堂探究: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发展阶段
商人
城市
商路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
兴 夏商周 产生 起 春秋战国 大商

秦汉
展 魏晋南北朝
都市逐渐繁 国内商路 荣,但经济 职能不强。 丝绸之路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
●一、商业的发展 ●二、城市的发展 ●三、重农抑商政策
一、商业的发展: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你知道为什么把专门从事商品贸易的人称 作“商人”吗?
商朝人善于经商, 据说周灭商后,周人让殷商 遗民继承祖业,专门从事商品交换,因而后代就把 社会上专门从事物品交换的人称为“商人”。
经济职能加强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 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 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结合课本和 材料回答唐 朝的“市” 有何特点?
唐长安城平面图
有严格的时 间空间限制
合作探究: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

高一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件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高一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件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进步。
因果关系和并列关系。
一、商业的发展 1 . 原 始 社 会 末 期 , 随 着 ______________ 的 出 现 、
______________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原始商业。
2 . 商 朝 时 期 , ______________ 和 最 早 的 ____________已经产生。 3.周朝实行“__________”政策。 4 .春秋战国时期, __________ 逐渐取代 __________ 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的______。
城郭 明州
3.广州 4.江南
泉州
三、 1. 耕战 高祖 潮流 购置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 中唐
重农抑商
2. 商鞅

朝廷对海外贸易
官商分利
鼓励
3.民间商品经济
新经济因素
世界工业文明
1.关于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1)商业产生的根源和商业发展的原因。
原始社会末期,剩余产品逐渐出现,社会分工发展,
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分离,氏族成员把剩余产品进行物物交 换,这就是原始商业的产生。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 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商业产生的根源在于 生产力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原因在于: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 业的发展;政府开放开明的政策;内外交通的便利;自然 经济影响弱等。
5 .隋唐时期, ________ 和 ________ ,密切了南北方 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 和 波 斯 商 人 来 往 经 商 频 繁 , 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6 .明清时期, ____________ 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 产 品 大 量 进 入 市 场 。 ____________ 作 物 普 遍 种 植 。 ________ 在 流 通 中 广 泛 使 用 , 便 利 了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的集聚。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形成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 等大商帮。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课件(共40张PPT)[1]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课件(共40张PPT)[1]

不再受官府监视
经济职能加强
唐代长安城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Nhomakorabea西市
东市
唐代坊市制——时间、空间限制
北宋汴京城
商 业 活 动 频 繁
鱼市 草市
夜市
经 济 中 心
夜市、晓市——突破时间限制; 集镇、草市——突破空间限制; 鱼市——专门市场;瓦子——娱乐
小结:中国古代城市与城镇发展 历程及其特点
(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 城市是组合词,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的 场所,是依赖于“城”而存在的,即经济中心依 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市一般处于城的特定地段, 与民居分开,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等均受官府 控制,甚至商业繁荣的唐朝也是实行严格的“坊 市分置”,在长安城设置固定的东市、西市作为 贸易场所,定时启闭。
3、战国时期兴起的原因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时期。封建经济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 是其主要特点,为了保证农业发展所需 的稳定,政治上逐渐确立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而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 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强调农耕和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发展商业 也会减少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等。因 此,封建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推行重农抑 商的政策,这实际上是出于保护封建地 主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清明上河图》局部 . 汴河码头
八方辐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 皆归市易,会万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东京梦华录》
规律总结
政治、 军事城 镇为主 城镇职能 经济功能 秦—唐代 经济功 能增强 工商业 市镇 港口 城市 宋
明清 唐宋

古代城市发展的原因
①政治、军事重镇
②丝绸之路的开通
4、各个时期的表现
1)开始:

高一历史必修2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共23张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2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共23张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2农耕时代的商业 与城市共23张课件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我国古代商业随着农业和手工业 的产生而出现,城市随之兴起。 但我国古代长期以来推行重农抑 商政策,严重影响了商品经济的 开展。
一、商业的开展
结合以下材料:假设你是一位商人,穿 越时空隧道到古代的不同时期去调查市场状 况,你会发现哪些历史现象?
明清沿海 港口城市
内容:某旅游公司在招聘导 游,有很多人前来应聘。公 司的招聘官出了一道这样的 题目:请你介绍北宋的都城 汴京。〔可以就经济方面的 内容进展介绍。〕现在请你 来做招聘官,对这些应聘者 进展考核。
活动要求:一、符合历史事 实。二、要向大家展示你所 参考的史料。三、学生之间 进展评价。
古代商业的开展—— 商业开展的阶段
①初步开展时 期:商周时期 ② 曲折和开展
顶峰:两汉至 宋元
城商 市业 经开
重 农
济展

化中 的



③ 新的开展阶 段:明清时期
谢谢
结合图片资料,说说在汉代西 北地区兴起哪些城市?唐宋以后东 南沿海又兴起哪些城市?这些城市 的职能各是什么?你能谈谈这些城 市兴起的原因吗?
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城镇开展分两个阶段:
(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
城镇发展特点: ①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赖于“城” 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②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 如实行坊市分开等。
这是明朝人绘的皇都积胜图,描绘的是明代中后期北京城 商业繁华的情景。图卷全长2000多厘米,以正阳桥至承天门一 带为中心。图中描绘的是正阳门和大明门之间的“朝前市”, 市内出售着布匹衣裳、皮毛绸缎、陶瓷器皿、书籍字画等种类 繁多的商品。大街两旁更是店铺林立、百货齐全,游人顾客熙 来攘往,非常热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共22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共22张PPT)

汉代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兴起:
敦煌、楼兰、龟兹等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
SHENYANG NO.31 MIDDLE SCHOOL
唐宋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
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
SHENYANG NO.31 MIDDLE SCHOOL
一、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 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 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 起。
的特点? 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
渐衰落。 ⑥白银的广泛使用。 ⑦商业受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⑧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 济的主导地位。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
SHENYANG NO.31 MIDDLE SCHOOL
练习题
1、明末有人描述江南的变化时说,百年前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材料二:
——《唐六典》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王建(唐)《夜看扬州市 》
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晚唐诗人薛逢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
SHENYANG NO.31 MIDDLE SCHOOL
中国四大名镇
冶 铁 广东佛山镇 业
棉 河南朱仙镇 纺

航 湖北汉口镇 江西景德镇 制


业 业 ①工商商业发达和交通要冲②经济功能为主
,商业贸易繁荣③多位于江南,人口密沈阳集市第三十一中学 SHENYANG NO.31 MIDDLE SCHOOL
何为商帮?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积极作用, 稳定了小农经济,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方面发挥了重大作 用。 • 消极:但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 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时再抑制 商业发展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反而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小组探究: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相辅相成。 (2)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 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4)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随课训练
1、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 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B ( ) A、自然经济解体 B、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C、明清时期,大量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投放市场成为商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社会分工扩大 2 品,破产农民也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这说明( B) A、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B、货币经济已延伸到农村 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D、农村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元年,鼎盛时期拥有 房产5500多间,土地6万亩,山岚12万亩,现保存厅 堂楼厢480多间,占地两万余平方米。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乔氏 家族的第一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 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 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到第三代乔致庸, 金融资本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大约 相当于现代的近百亿资产。素有“皇 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乔家大院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一、商业的发展
1、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主体;兴起著名都会。 4、隋唐:陆海丝绸之路繁荣,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5、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 盛。 6、元:广泛流通纸币,新的高峰 7、明清:白银广泛使用,商业市镇兴起,区域商 帮形成
③经济中心南移
A、②③④ B、①②④
④丝绸大量出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①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 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②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 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晓市、夜市出现; ③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 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 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④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 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 南地区。
古代商业的发展
●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子产生于四川,流通地区 也主要是四川。四川当时使用铁 钱。分量重、价值低。不便于流 通和随身携带,特别是给大宗贸 易造成巨大困难。据记载一匹罗 卖铁钱两万,铁钱两万重500斤。 于是,纸币交子应运而生。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3、重农抑商思想崛起于( A ) A、战国 B、商周 C、两汉
D、隋唐
4、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C )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②商业资本活跃 ④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唐宋时期,海上兴起“丝绸之路”,其原因是 A ( ) ①陆上“丝绸之路”日渐萧条 ②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 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 北朝时期城市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由于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 所,造成了购买的不方便。
二、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的发展
宋《清明上河图》
• 《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城内及近郊的繁华景象和优美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 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 变化的画卷中。
城市发展趋势: • 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 城市人口和规模逐渐增大。
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汉代的陆路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贸易之巨,无人 能言其数”。泉州 是元代对外贸易的 重要港口,经常有 百艘以上的海船在 此停泊,外国旅行 家誉为“世界第一 大港”。元政府在 这里设有市舶使, 严密控制对外贸易。 联合国考查证明这 里也是海上丝绸之 路的起点。
货币的发展
朝代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北宋出现 元朝 明清 货币发展情况 出现最早的货币 黄金、白银开始成为货币 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不允许金银流通,纸币广泛流通
广泛使用白银
清 春秋战国时 秦半两 贝类货币 代 期各种铜币 (秦朝) (商周时期) 钱 五铢钱 开元通宝 庄 (汉) 五铢钱(唐朝铸) 的 白银 票 纸币“交子” (明朝开始成为普 (宋) 遍流通的货币)
二、城市的发展
• 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 有时间 • 时间: 的控制 • 宋代城市中的市
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草市)
坊市界 限打破
• 地点:县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 有特定位置,唐实行坊市制 • 管理: 受官府严格控制 • 城市: 职能 主要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
经济职能加强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在城中特定位置、 1、宋代以前的市: 市和坊严格分开 (2)受官府严格管理 (3)有时间限制 2、宋代的市:(1)打破市和坊的限制 (2)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3)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 早市)
宋代城市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 • • • 1、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府采取较为宽松的商业政策 3、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4、水陆交通便利
郑和下西洋图
三、重农抑商(重本抑末)
重农抑商思想的提出及发展:
1、战国:重农抑商思想崛起(商鞅变法) 2、秦代:继续推行重农抑商 3、汉代:抑制工商业 4、中唐以来:鼓励海外贸易 实行官商分利政策 5、明清:
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影响: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成长,导致中国错过了工业文明的 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