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5课_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管理
城市 职能 及格 局
不再受官府监控 经济职能加强 打破坊市界限, 出现娱乐场所
4.唐宋以来新兴城市的崛起:
海外贸易发展 沿海港口城市兴起
商品经济发展
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 特点:
①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②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 ③经济功能强 ④专业化特色
三、政策因素:重农抑商
1.含义 2.原因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演变
统治者商业政策的变化
政策 影响
战国前: 重视与鼓励 ——商业得以迅速发展。
重农抑商 战国—秦汉:
——沉重打击了民间商业。 但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
鼓励外贸、官商分利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中唐以来: 商业繁荣。 重农抑商、限制外贸——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 明清: 芽的发展。导致中国 日益落后
课堂练习
3、与唐朝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 特点是( )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课堂练习
4、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 所—市②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 制③宋代时期的坊市界限被取消④明清兴 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尤以黄河流域为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10分) 原因: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自然资源丰富;因地制宜;传统手工 业比较发达;水路交通便利。(6分) 启发: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寻求出路, 开拓进取。(4分)
• • • • • • • • • •
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汇总

材料反映了北方的货物,由商人运往南方; 南方的货物,由商人运往北方,这说明国内 的商品市场连成一片。
以农业为本的小农经济是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封 建制度的基础,所以古代 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以维 护封建统治!
商 •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帮 •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时间
发展 概 况
商朝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出现私商;形成著名都会
隋唐 宋 元 明清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国际贸易繁荣
最早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步入新高峰
呈现新特点
6、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 非农业税 农业税:非
贯)
(万贯) 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 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 北朝时期城市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由于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 所,造成了购买的不方便。
中国四大名镇
冶 铁 广东佛山镇 业
棉 河南朱仙镇 纺
业
航 湖北汉口镇 运 业
江西景德镇 制 瓷 业
2009辽宁高考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 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 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一单元 (3)________ 以 来 , 重 农 抑 商 政 策 有 了 某 种 松 动 。 ________的鼓励以及________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
以提高。
(4)明清时期,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________政策,还 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3.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影响:并不能完全遏制 ________的发展,但确实阻碍了________的成长,成为导 致中国被甩在________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单元 【例2】 (2009·辽宁、宁夏·27)据《东京梦华录》等 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
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解析】
)
岳 麓 版 历 史
由材料“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反映出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一单元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
展时期。
曲折和发展高峰: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曲折后,隋唐、 岳 宋元的商业接连形成发展的高峰。 发展的新阶段:明清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基 础上,商品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许多新的 特点。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一单元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利用地图主要考查考生对北宋、元朝
岳 麓 版 历 史
和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的掌握能力。北宋时随着商品 经济的发展,城市内出现了瓦子和夜市,元朝开始进入彩 瓷生产时期,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徽商等。故 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麓 版 历 史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三、重农抑商政策
2、发展历程: (1)从战国至秦汉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表现: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 (3)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表现: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
民间对外发展
三、重农抑商政策
3、评价:
(1)这一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2)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 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 (3)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 面。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 已经出现,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极力压抑 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 水平之上,同时,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 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本上 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周朝 春秋 战国
隋唐时期的商业
《估客乐》· 元缜 ……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 藩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 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 到长安城。…… 诗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引发这些历史现 象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出现大都会,中原与少数民族、外商经商频繁,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 期。 原因:政治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交通发达;农业、手 工业发展;开放的对外关系;民族交往密切等
二、城市的繁荣
不同: 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 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 时间受限制。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 了街市,取消了地点、时间限制,商业活动不 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原因: 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 速发展,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等。
《园地导练》岳麓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以诗说史】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张籍《凉州词》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
看!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
它们要把货物运送到哪里呢?应该是运到安西(安西都护府是唐政府设立的管理新疆南部的机构)吧。
这是一首反映唐代丝绸之路的诗歌。
丝绸之路开通于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成为古代东西方一条重要的商路。
【课标点击】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清单】清单一商业的发展1.产生:商朝时期,①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②政策。
2.发展:③时期,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3.高峰(1)④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各地商人往来频繁,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2)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3)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4.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特点(1)⑥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2)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3)广泛使用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⑦、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清单二城市的繁荣1.自周秦至唐代(1)城市商业情况a.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
bcd2abcd城市功能:城市的⑥大大增强。
(2)唐宋时期,海上⑦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3.明清时期:除了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⑧为盛。
清单三“重农抑商”1.原因:商业的①和商人②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发展历程)汉代,④“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5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你如何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积极方面: 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方面: 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到明清时期,遏制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 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较早,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与农业、手工业紧密相联,相辅相承; 3.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 4.货币种类丰富,商人群体活跃 5.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6.农耕经济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3.“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算缗” 、“告缗” 。 ——汉 4.“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 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 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明 5.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 处。 ——清
以上几则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经济 思想?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三、“重农抑商 ”▲
▲
①战国:商鞅变法。 推行:②汉初:限制商人的政策。 ③中唐:重农抑商政策有了 松动。 影响: ④明清: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现象? 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现象:商业的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 动。 原因:“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给商业 提供了冲破官府束缚的发展机会,各国经济 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某 些学派鼓励人们追逐利益,商业的发展成为 大势所趋。
具体表现?
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呈现新特点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大 商 人 ( 私 范蠡,越国大夫,弃官从商,商 “奇货可居” 、“一字千金 ) 至山东定陶,改名陶朱公,成 了富甲天下的巨商 从经商到从政为秦相
2015年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学案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岳麓版必修二)

【温故知新】考点一、中国古代冶金业(青铜、铁器、燃料)的成就考点二、中国古代纺织业(丝织业与棉织业)的成就考点三、中国古代陶瓷业(瓷器)的成就考点四、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的概况、特点、评价【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课标解读】商业发展的表现;市的演变;古代商业的发展特点;全面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学习重点】认识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地位【学习难点】理解“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一、商业的发展1.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这就是原始商业的产生。
2.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_______3.周朝:实行“”政策4.春秋战国:成为商人的主体5.隋唐:出现等大都市,陆上、海上繁荣(原因:政治上的大一统和大运河的开凿)6.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集镇、兴盛。
7.元:广泛流通(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8.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新特点①商业市镇兴起;②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产品商品化;④广泛使用;⑤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二、城市的繁荣1、城市的发展历程(考点:认识周秦至唐代的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①周秦至唐的城市(整齐划一的坊市制)时间:有时间控制管理:受官府严格控制布局:坊市分开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②宋代城市(坊市制被打破)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等)管理: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控布局:城市职能:功能大大增强【知识拓展】草市,指中国宋朝开始在各城市城墙范围之外发展起来的商业区,大都位于水路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
因为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初系是买卖草料的市集,所以命名草市。
草市的前身是唐朝坊市制度下乡村的定期集市。
到宋朝,部分集市逐渐发展成为居民点,甚至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与城墙以内的原有市区并无区别乃至超过。
福建省泉州十五中高中历史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福建省泉州十五中2014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新知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商业的发展情景激疑我们生活在一个卡证的时代,购物、旅游都不必携带大量资金,一卡在手,全部“over”。
货币似乎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卡证的流行归根到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古代中国商业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新知解惑1.产生——商周(1)商朝出现了①和最早的货币;(2)周朝实行②政策。
2.发展——春秋战国(1)③时期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2)黄金、④_________也开始被用作货币;(3)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3.繁荣——隋唐宋元(1)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2)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3)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
5.高峰——明清(1)⑥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2)⑦大量进入市场;(3)广泛使用贵重金属白银作为货币;(4)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徽商、晋商等大商帮。
重点探究1.商业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1)根源: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商业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2)关系: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2.北宋时期为什么能够产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中国北宋时期,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而当时使用的金属货币质重而值微,无法满足商业发展对货币的要求,亟需一种既能大量复制,又携带方便、便于流通的货币;(2)北宋时期的印刷工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恰能满足携带方便而又能大量复制这一要求。
纸币便应运而生。
应用提升1.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
“垄断”一词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2.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始商业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 2.中国古代商业 的发展
古代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阶段
①初步发展时 期:商周时期 ② 曲折和发展 高峰:两汉至 宋元 ③ 新的发展阶 段:明清时期
城 市 经 济 化
商 业 发 展 中 的
重 农 抑 商 政 策
1.(2010·安徽文综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 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 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2)明清的工商业市镇(江南): 松江、景德镇、佛山、汉口
原因: ①商业、手工业的发达; ②处于交通要冲
城镇发展分两个阶段:
(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 城镇发展特点:
①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赖于“城”而 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②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 如实行坊市分开等。 (2) 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城镇发展特点:
• 2010年广东文综: • 38.(28 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 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史实,简述市民 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 的影响.(6 分) • (1)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2 分) • 影响:反映市民生活的文艺作品大量出现,如 《清明上河图》,宋词,话 本等.(4 分)
北宋时期就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国各地也 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由此分析其影响?
• 原因: • ①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 ②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加剧, 自耕农破产,成 为自由劳动力 • ③纸币的出现 • ④农业、手工业(工矿)的高度发展 • ⑤国家的局部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 ⑥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商业的发展
1、产生和初步发展 时间
原始社会 末期 商朝 周朝
发 展 情 况
以物易物,出现原始商业
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是官 商 出现私商并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形成著名都会。(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促使 生产关系变革)
春秋 战国
一、商业的发展 2、发展和高峰
时期 隋唐
1.C “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 商”说明等级观念很强,工商业者地位低。明清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地位提高,才会出 现“士商相混”现象。
2.(2010·潍坊适应性训练)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 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 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反封建思想产生, 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 3、重农抑商的演变过程 • (1) 产生:战国时期 原因: • ①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大 与强调耕 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直接原 因) • ②出于保护封建地主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 需要(根本原因)
实践——商鞅变法: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②限制经营范围;③重 征商税。
• (2)加强(西汉)
※原因: 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
宋朝以前 时间 限时开闭 宋朝 打破限制
市 空间 县治设市,坊、市分开 打破市坊限制 监控 城市功能 受到官府直接监管 政治、军事职能为主
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经济职能加强
二、城市的繁荣
3、经济城市的兴起
⑴唐宋的沿海港口城市:
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 监视。
②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 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
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古代城市的变化发展趋势 是什么?功能/商业/布局
2、城市的变化发展趋势 ◎功能:由政治军事中心逐步向经济中心发展, 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由坊市分开到坊市界限打破,时间限制打破
◎政策:由直接政府控制商业交易到逐渐放宽
◎分布:城市布局随经济重心转移发生变化 ◎规模: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 ◎观念: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
联系现实说说城镇化对社会发展带来 哪些方面的影响?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促进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 的转化; ②促进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返 回
• 四、重农抑商——古代统治者的基本经济政策 • 1、含义 • 重农:就是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以确 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 • 抑商:就是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 2、目的: •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 根本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政权
1、产生和初步发展
3、新的发展阶段:明清
发展情况 原 因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表现)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出现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 兴盛;元代纸币流通更广; 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大运河开通,交流密切 农业、手工业发展; 政府限制放宽; 水陆交通发达
宋元
新阶 段: 明清
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白银广泛 农业、手工业发达; 使用,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大量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性的商 租佃关系普及,人身 依附关系松弛 人群体势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3.(2010·上海文综28)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 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D 棉布出现在明朝,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汉朝,所 以选D。
1.(2010·汕头高三二模)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 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 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 了( )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典型: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2、宋代 ①市的特点 坊市界限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 城郭和乡村允许置市贸易(草市) 没有时间限制,不受官府直接监视(夜市) 城市职能 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3、明清:以经济功能为主工商业市镇
北宋汴京城
唐朝长安城
△比较唐朝和北宋都城布局图, 指出宋朝与宋朝以 前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2. B 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 变化,由原来的看不起商人,到明清时期争做商人 妇。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2010·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二)《管子·侈糜》 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 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 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 是( )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3. 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 含义是商业活动能够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 B、C、 D三项明显与材料意思不符。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商业的发展
1、产生和初步发展:
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2、发展、高峰: 隋唐、宋元的商业形成发展的高峰。 3、发展的新阶段: 明清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 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前提:
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
基础: 农业、手工业的发达
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二、城市的繁荣
• 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 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
阅读教材并思考:
从西周到唐城镇 的发展有什么特 点?
二、城市的发展
1、周秦至唐代
城市的格局和功能
①市的特点(时间和空间)
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 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并与民居隔开 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时间) 城市职能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A
B
C
D
1.C 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定,六安双墩汉 墓,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
2.(2010·江苏单科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 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 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3.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理解。根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经分 析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
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 上有何影响?(具体分析 积极/消极)
4、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到积极作用,稳 定了小农经济,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 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强化了自给自足的 小农经济,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 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造成中国明清以 后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 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 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 遍,却到长安城。
——唐· 元稹《估客乐》
诗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引发这 些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特点:出现大都会,中原与少数民族、外商 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期。 原因:从政治、交通、对外关系、民族关系 等方面思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因: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社会不稳定。
措施:贬低商人地位;重税、禁购土地 影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3)松动(中唐以来) 做法: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 允许商人应试及第。 影响:商人地位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