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全套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追寻生命的起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追寻生命的起源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二追寻生命的起源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疑难解释】1、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1) 欧洲思想界: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它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人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

(2) 欧洲科学界和宗教界:它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和激烈争论。

(3) 中国思想界:引起中国思想界的巨大震动,晚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进行积极的宣传和介绍,他们翻译著书,宣传进化论,唤醒国人,以避免亡国灭种之灾。

2.达尔文进化论对中国的影响(1)在中国近代,系统地介绍达尔文进化论是从严复开始的。

甲午战争后,他深感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迫性,认为只有向西方学习,才可挽救中国。

为此,他陆续翻译并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和斯宾塞的《群学肆言》等西方著名著作。

(2)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天演就是进化),严复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

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呼吁救亡图存,自强保种。

《天演论》的出版,震动了中国思想界,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自学效果检测】1.( 09年广东理基)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C )A.相对论原理B.万有引力定律C.进化论原理D.主权在民思想2.(09年安徽文综)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B )A.日心说B.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3.(08广东)19世纪,西方人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释疑解难】一、《成才之路》P45--46重难疑点讲解1、2、4二、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1.扫盲教育: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进行扫盲教育。

200l年,江泽民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2.义务教育: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高等教育的发展:建国初参照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改造调整:1958年开始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涉及到学制、学校领导体制、教学计划、内容、组织及招生分配等多方面改革;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使中国高等院校数目、高校招生人数增加;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1961一1963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高等教育的全面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成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中外大学交流增强,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政策逐步放宽,民办高等教育开始发展。

三、总结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1)历程:①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改革旧课程、旧学制,向工农开门,确定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②“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国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③“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事业经过拨乱反正,得到发展,尤其是邓小平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及中共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专题六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专题六总结

一、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同点:①背景——都是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时代;②性质——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③矛头——天主教会④内容——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的解放。

不同点:①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②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③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④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三、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不同点:(区别)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1)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

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批评。

(2)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强调“理性”,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掀起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3)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8.22文学的繁荣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8.22文学的繁荣Word版含答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目标导航]新知导学¥ 主干梳理』--------------------------- ■圃根基立律遴析——一、浪漫主义文学1. 背景⑴兴起: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

⑵原因①欧洲各国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②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2. 特点⑴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

(2) 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 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 成就二、现实主义文学1. 背景(1) 时间:19世纪30年代以后。

(2) 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 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 成就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1. 西方文学(1) 现实主义: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2) 现代主义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致使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严重。

②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③成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2. 苏联文学(1) 状况:20世纪上半期高度繁荣。

(2) 代表作: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 亚非拉文学(1) 特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 代表: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因卡等。

吗微点拨*提素养卜[易错提醒]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是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但反封建仍然是其主要内容,不是反对资本主义。

[名师指津]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其创作原则主要表现为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拒绝遵循规则。

浪漫主义文学造就了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Word版含答案

⾼⼆历史新⼈教版必修3学案: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Word版含答案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标导航]⼀、四⼤发明⼆、《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1)问世:约成书于东汉。

(2)内容:采⽤了⼗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①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③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1)出现: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具,后来演变为算盘。

(2)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得到普及和发展。

(3)传播:明朝时,珠算法外传⾄朝鲜、⽇本、东南亚以⾄世界其他地区。

三、《⽯⽒星表》和浑仪1.天⽂学(1)地位:中国是天⽂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

(2)产⽣原因:我们的祖先为了满⾜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

2.成就(1)观测机构:据说,尧设有⽕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星⾠;后世不少朝代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天⽂记录①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天⽂观测仪器: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农书1.历法(1)夏朝时,我国就有历法《夏⼩正》,商朝时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现⾏公历的颁⾏早了三百年。

2.农学(1)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1.《黄帝内经》(1)成书: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2)地位: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1)编著:东汉末年,张仲景编著的中医专著。

(2)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法。

(3)地位: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本草纲⽬》(1)编著: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的药物学巨著。

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重点: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学习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1)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破坏严重。

(2)目的:恢复和。

(3)表现:采取的政策。

(4)影响:汉朝逐渐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1)背景:西汉强盛后,仍面临一系列社会危机。

(2)目的:加强,适应的发展形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新儒学的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和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新儒学的内容(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为加强君权,宣扬“”,提出“天人合一”和“”学说。

(3)提出“”。

3.作用(1)对扭转的局势十分有利。

(2)被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

三、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1)汉武帝起用很多参与国家大政。

(2)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所垄断。

(3)兴办,打破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使儒学在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并成为中国的主流。

【问题探究】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互动与展示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西汉初期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又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

根据这些史实,请你谈谈对道家思想的认识。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既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也为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

同时,老子思想中也包含了顺其自然的进步思想,这对今天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他推行封建政治大一统的时代需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一、贝多芬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其作品有何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1.特点(1)早期对封建专制进行批判,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进行赞颂,渴求自由和欢乐,热爱自然。

(2)晚期作品结构严谨、风格厚重、气势磅礴、浓缩着音乐家不屈不挠,追求真、善、美的心路历程。

2.原因(1)艺术创作是一定政治、经济等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反映。

(2)当时欧洲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旧的封建秩序受到了沉重打击。

(3)启蒙思想的宣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注意】贝多芬的交响乐往往与社会现实结合,前期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作品中蕴涵革命的力量。

而随着社会变革,其后期作品更多地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浪漫主义音乐与美术在创作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1)对理性王国与当时现实强烈不满(2)刻画人物的感情世界(3)内容丰富多彩【自学效果检测】1、(2008·海南)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 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实。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狂”。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D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2、(2007·海南)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 10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 10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100页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
 B“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
 C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
 2“诸子百家”活动的宗旨是
 A游说君主,寻求进入统治阶层
 B研究科学知识,解决生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C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D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3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战国时期儒家各流派都主张“性本善”
 4儒家经典的“六经”不包括
 A《诗经》《尚书》B《礼》《易》
 C《乐》《春秋》D《论语》《孟子》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孔子办私学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全套学案附答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问题引导】
一、世界的文学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

②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欧洲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