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岳飞的五个故事

关于岳飞的五个故事

关于岳飞的五个故事
(一)岳母刺字:岳飞小时候他的妈妈为了激励他读书,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成了岳飞努力读书的动力。

后来岳飞成为一名忠诚的将军,他一直铭记着母亲的激励。

(二)拐子马:岳飞非常善于骑马,他骑着他的拐子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非常英勇。

据说这匹拐子马能够转弯护主,保护了岳飞许多次。

(三)直捣黄龙:岳飞是抗金战争中的一位著名将军,他率领军队攻打黄龙府。

黄龙府是金国的要塞,易守难攻,但是岳飞和他的军队不惧怕困难,最终成功攻占该城,打赢了这场战争。

(四)前后出师表:岳飞写了两篇出师表,一篇是在抗金战争前夕,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看法。

另一篇是在战争结束后,再次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

这两篇文章被后人传颂为佳作,激励了很多人。

(五)岳飞背鞭:岳飞有一支鞭子,他常常挥舞着它激励士兵们勇敢杀敌。

这支鞭子成了岳飞的象征之一,后来人们用“岳飞背鞭”来形容勇敢地将领。

岳飞的故事3则

岳飞的故事3则

岳飞的故事3则一、岳母刺字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

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

“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

“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

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

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二、莫须有岳飞由于经常打胜仗,传到了一个叫秦桧的人的耳朵里,秦桧是宋朝的宰相,除了皇帝就数他的官最大了。

他非常嫉妒岳飞,怕岳飞将来超过自己。

而这时候打败仗的金国由于害怕岳飞的厉害,就派人化了装来到了京城也给秦桧送来了很多很多金银珠宝。

于是秦桧就整天闷在屋子里琢磨怎么陷害岳飞。

他找了好多好多人要他们去告岳飞,可是他们都没有干,因为他们知道岳飞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后来秦桧终于找到一个人,这个人收了秦桧很多的钱然后答应去告岳飞。

就这样,岳飞和岳云都被抓起来了,他们的脖子上都挂了好沉好沉的铁链,连押他们的牢头们都放声大哭。

他们知道,岳飞和岳云都是国家的忠臣,都是被人陷害的呀。

岳飞的故事5篇600字

岳飞的故事5篇600字

岳飞的故事5篇600字还有一种说法,时大理寺卿周三畏为岳飞案主审,开始觉得岳飞谋反案坐实后,朝廷必有重赏,后来越审越不是个事儿,他曾听岳飞门下僧人惠清说起过一件事儿,说岳飞年轻时曾经遇到异人舒翁,曾非常隐秘的劝告过岳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岳飞的故事,希望你喜欢。

岳飞的故事1说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他的一生都用在了沙场和培养了一批忠诚的岳家兵,少年时他的家庭很贫寒,空有报国心。

在得到妻子孝娥的支持后,来到了京城,投靠宗泽。

此后在一场战役后获得青睐,成为赵构的爱将。

只是没过多少年,就因名气和对百姓好,得罪了秦桧,秦桧在赵构身边献媚言,说尽脏话,把他害死在了风波亭。

不过,谈到这位名将,我们是心痛的,心中无限气氛当时统治者的无情,这位精忠报国的英雄也用他的故事激励现在的青年好好铭记。

他短暂的39年时光有5个故事,这些故事很经典,凡是听过的人心中都深怀敬仰。

敬佩英雄的坚韧,心疼他的隐忍。

故事从年少参军到长大当兵,蒙冤离世个个都很有泪点第一个故事岳母刺字:是他小时候岳母为了鼓舞他好好学习,用树枝教他写字,在他的背上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警示他好好学习。

往后的他很努力,很上进,练了一身的好武艺,在金兵侵犯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国,“精忠报国”成了毕生的信仰,他骁勇善战,取得了很多胜利,从此名遍大江南北。

第二个故事三拒诏书:发生在金人入侵中原时,赵构此刻面对金人很得意忘形,没想到来了一封和议诏书,岳飞首次批判秦桧的行为,造成的结果是高宗同意了投降,岳飞三次却不同意,坚持抵抗,处在危难时刻不能这么做,这无疑令高宗和秦桧痛恨,为后来的风波亭事件埋下了伏笔,不过他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让当时的百姓心怀感恩,成了支持他的团体。

岳飞的故事2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

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岳飞英雄事迹的故事

岳飞英雄事迹的故事

岳飞英雄事迹的故事岳飞英雄事迹的故事1岳飞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生活极其艰苦,但他从小就酷爱《孙子兵法》等兵书,从小练习射箭和枪法,而且百发百中,又擅长带兵打仗,让大家心服口服,都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一次,他看见金国将领带着一批人马打到自己的村庄,逼得村里人四处逃窜。

岳飞看到此情此景非常愤恨,下定决心一定要拯救村民,抗金报国。

从此他每天勤练武艺,熟读兵书,就此走上了救国路。

经过不断的努力,他取得伟大的成就:一在政治上始终坚持精忠报国,抗击外族入侵;二在军事上创立了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岳家军;三在文学上写出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天》。

最后虽然未能完成心愿,但也成了南宋时期名垂青史的爱国英雄。

他这种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做的精神值得我们新中国的青少年儿童学习。

生活中,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好好学习,做爸妈的好孩子。

可我和岳飞完全不一样,他为了完成救国的抱负终身奋斗,至死不渝,而我却从不主动读书写字,遇到一点困难就不想做了。

想想真惭愧。

爸爸告诉我人要有梦想,更要有不怕困难,努力做事的精神。

而不是整天夸夸其谈,不做实事。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明白了爸爸的话: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要向岳飞学习,要有爱国的精神,更要有自己的梦想。

但有梦想就要坚持不懈地去做,这样才能梦想成真。

岳飞英雄事迹的故事2岳飞,南宋抗金名将,生于公元1103年,去世于公元1142年,相州汤阴县人,字鹏举,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是中国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岳飞三次投戎,前两次皆因外因而离开军队,第三次之后便安心的呆在军队中,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自公元1128年到公元1143年。

岳飞从一个小小的兵士,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军事统领,并且还亲自带出一支勇猛无敌的岳家军,参加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让敌人听见“岳家军”的称号,就觉得脑袋发疼。

后来他参加北伐,更是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保卫了国家主权的完整。

岳飞的主要事迹

岳飞的主要事迹

岳飞的主要事迹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

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南宋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关于岳飞,你知道哪些主要事迹吗?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岳飞的主要事迹一、岳母刺字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

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岳飞的故事中的岳母刺字也流传百世。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

“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

“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

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

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岳飞的主要事迹二、三拒诏书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

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

岳飞的主要事迹

岳飞的主要事迹

岳飞的主要事迹导读:本文是关于岳飞的主要事迹,希望能帮助到您!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

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南宋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关于岳飞,你知道哪些主要事迹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岳飞的主要事迹一、岳母刺字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

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岳飞的故事中的岳母刺字也流传百世。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

“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

“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

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

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岳飞的主要事迹二、三拒诏书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

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

民族英雄岳飞主要事迹5篇(精选)

民族英雄岳飞主要事迹5篇(精选)

民族英雄岳飞主要事迹5篇(精选)民族英雄岳飞主要事迹(篇1)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

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

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

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

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

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

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

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

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

岳飞奉命出兵反击。

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先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

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先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

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

精忠报国岳飞的故事

精忠报国岳飞的故事

精忠报国岳飞的故事精忠报国岳飞的故事导语:岳飞,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岳飞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谢谢!1 人物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代相州汤阴人,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抗金英雄。

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善诗词、书法。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

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

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宋金时期,金灭辽、灭北宋占据中原,又频繁发动南侵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淫掳,许多城市重镇经金军洗劫,几成为空城。

给国家、民族带来巨大灾难和痛苦。

因此,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破坏损失,是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宋史》称岳飞“忠愤激烈,议论持正”,所言颇当。

而赵构、秦桧、万俟卨等人将永远是千古罪人。

2 生平经历岳母刻字公元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岳飞诞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

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少年岳飞,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

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之书,常手不释卷。

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不逾月尽悉其术,能左右射。

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一县无敌”。

岳飞生有神力,能挽弓三百宋斤,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初露峥嵘靖康元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腊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

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赵构命他南趋濬州(今河南浚县西北)、滑州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忠孝两全、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

900多年来,尽管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但是他的英雄事迹一直传颂在中华大地,给中国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页。

岳飞不仅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敬仰、爱戴,被尊为华夏杰出先烈。

他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胜率最高的将领之一,在中华军事史上有极崇高的地位。

19岁时,他投军抗辽,其后因父丧而退军还乡守孝。

钦宗靖康二年(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岳飞便再次投军,开展了他抗击金军的戎马生涯。

岳飞投军后,很快便因屡立军功而得到晋升。

这时宋首都汴京(亦称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被金兵重重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兵。

同年,金兵攻陷汴京,将徽、钦二帝掳去,史称「靖康之难」,北宋至此灭亡。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迁都临安,建立南宋,是为高宗。

爱国心切的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可惜被高宗拒绝,最后更被革职。

岳飞并没因此而放弃,改投河北都统张所靡下,在太行山一带大破金人。

不久后,他又重归宗泽军中,屡建奇功。

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由金将兀术统领的金兵再次南侵,留守汴京的杜充率兵逃走,作为部下的岳飞只好无奈跟随南下。

秋天,改任建康留守的杜充再次不战而降,金兵得以长驱直进,高宗被迫流亡。

岳飞见形势危急,于是率军坚拒金兵,在牛头山设下埋伏,大破兀术,收复建康,迫使金兵北返,而岳飞亦因
此声名大噪,被升任为通州镇抚使,并建立起抗金的军队「岳家军」。

由于军功显赫,所以得到高宗嘉许,赠以写上「精忠岳飞」四字的锦旗。

绍兴六年,已收复不少土地的岳飞决定再次北伐,但由于缺乏粮草和援兵,最后只好撤退。

绍兴九年,高宗与金议和,令岳飞感到气愤难当。

第二年,兀术再次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在郾城大破金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进驻朱仙镇,惜宰相秦桧主和,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退兵。

返京后,岳飞被解除兵权,其后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而死。

这一代爱国名将,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岳飞,一个响彻寰宇的名字,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这样一个英雄,却最终被佞臣所害,岳飞的英勇无敌,剑挥间令人闻风丧胆、溃不成军。

可他却被害了,一个英雄就这样倒下,倒在佞臣的奸笑下、倒在百姓的哀嚎中。

可是我想说他却永远在我们中华民族儿女的心中!我们忘不了他的“精忠报国”,忘不了《满江红》这样的不朽名作,忘不了他的事母至孝,忘不了他的胸怀天下。

岳飞的精神将和他的故事一样千古流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