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噪声控制方法研究
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毕业论文

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毕业论文底盘噪声包括变速器、分动器、传动轴、差速器和减速器等传动系产生的噪声和轮胎产生的噪声等。
具体表现:①传动系噪声②轮胎噪声轮胎噪声可以分为直接噪声(或车外噪声)和间接噪声(或车内噪声)两种。
即直接噪声或车外噪声是轮胎直接辐射出来的噪声;而间接噪声(或车内噪声)是轮胎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激源源,振动通过悬架和车架传至车身,成为车厢内的噪声。
对轮胎噪声来说,一般反映的就是直接噪声。
对大、中型载重车的轮胎而言,由于其所产生的直接噪声在汽车总体噪声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直接噪声已成为噪声公害。
①轮胎花纹噪声。
由于轮胎滚动,在接地时胎面花纹沟部的容积减小,沟内包含的空气被挤出;而当胎面离地时沟部的容积恢复,外部空气被吸入。
这样空气流入、流出产生的噪声也叫排气噪声。
另外,胎面花纹接地时还产生连续击打路面的噪声,这种噪声也属于轮胎花纹噪声。
②道路凹凸噪声。
轮胎在道路上滚动时,由于路面小的凹凸内空气被压缩,因而产生排气噪声。
一般来说,沥青和水泥路凹凸面小,由此产生的噪声也小。
③轮胎弹性振动噪声。
由于路面的凹凸不平和轮胎的不均匀性,引起胎面和胎侧的弹性振动噪声。
④轮胎自激振动噪声。
当汽车急速起动和急制动、急转向时,轮胎胎面元素相对于道路表面发生的局部自激振动,由此产生刺耳的噪声,称为尖叫噪声。
⑤轮胎空气紊流噪声。
由于轮胎滚动,在轮胎周围产生空气的紊流诱发出的噪声。
1.2.3.电器设备噪声1.2.3.1.冷却风扇噪声冷却风扇是噪声的发生装置,受到护风圈、水泵、散热器及传动装置的影响,但其噪声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底盘。
1.2.3.2.汽车发电机噪声随着车速的提高,车身的噪声也越来越大,主要起因是空气动力噪声。
1.3.汽车尾气污染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某)、碳氢化合物(HC)、铅(Pb)、苯并芘(BaP)等。
它们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产生酸雨、黑雨等现象。
汽车车身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汽车车身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噪声和振动,这些噪声和振动不仅会影响驾驶者的舒适性,还有可能导致车辆的损坏以及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控制汽车车身噪声和振动成为了汽车制造商和工程师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车身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 汽车噪声和振动的来源在了解和掌握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噪声和振动的来源。
汽车车身噪声和振动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1 发动机噪声和振动:汽车的发动机是噪声和振动产生的主要源头之一。
机械运转和爆炸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和振动。
1.2 路面噪声和振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和地面的摩擦会产生噪声和振动。
1.3 车辆空气动力学噪声和振动: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车身与空气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噪声和振动。
1.4 车辆骨架噪声和振动:车辆的车架、车身等部件之间的连接和振动也会引起噪声和振动。
2. 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为了降低汽车车身噪声和振动,汽车制造商采用了许多控制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2.1 降噪材料的应用:制造商在汽车的车身、座椅和地毯等区域采用吸音材料和隔音材料,以吸收和隔离噪声。
2.2 噪声和振动的隔离:通过改善车辆的悬挂系统和减震系统,阻止噪音和振动传递到车身。
2.3 发动机和排气系统的优化:优化发动机和排气系统的设计,减少机械运转和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2.4 车身结构的优化:改善车身结构和连接方式,降低车辆骨架噪声和振动。
3. 新技术在噪声和振动控制方面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在汽车车身噪声和振动控制方面得到了应用。
3.1 主动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该技术使用传感器和控制器,对车辆的噪声和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达到降低噪声和振动的效果。
3.2 振动能量回收技术:该技术利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振动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从而减少能量浪费和噪声产生。
汽车发动机噪声产生的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汽车发动机噪声产生的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发动机噪声就是指直接从发动机机体及其主要附件向空间传出的声音,这种噪声随发动机机型和转速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一、汽车发动机噪声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发动机气缸内的气体燃烧会产生燃烧噪声。
汽车发动机气缸内周期变化的气体压力发生相互作用后就会产生燃烧噪声,气体燃烧的方式和燃烧的速度决定了燃烧噪声的大小。
在汽油发动机中如果发生爆燃或其他不正常燃烧时就会产生较大的燃烧噪声,而如果在柴油发动机燃烧室内气压上升过快,引起发动机各部件振动也会产生噪声。
但是通常来说,柴油发动机机噪声比汽油发动机的噪声要大很多。
(二)汽车发动机机械本身运动产生机械噪声。
机械噪声主要是由于发动机的各运动件之间以及运动件与固定件之间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主要有活塞敲击噪声和气门机械噪声等几大类。
首先是活塞敲击噪声。
汽车发动机运转时,活塞在不停的上下止横向移动形成活塞对缸壁的不断敲击,这个敲击声就是活塞敲击噪声。
其次是传动齿轮噪声。
汽车发动机传动齿轮的噪声是发动机内部的齿轮啮合过程中齿与齿之间的撞击和摩擦产生的。
再次就是曲轴的扭转振动也会破坏齿轮的正常啮合而产生出机械噪声。
最后是配气机构噪声。
汽车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中零件众多,众多的零件在运动中很容易会引起振动和噪声,包括气门和气门座的撞击,由气门间隙引起的传动撞击和高速时气门不规则运动引起的机械噪声。
(一)对发动机气缸内的气体燃烧产生的燃烧噪声的控制对策。
一是采用隔热活塞装置以便能有效提高燃烧室壁温度,有效缩短滞燃期,从而降低燃烧噪声。
二是通过提高压缩比和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可大大降低柴油发动机的燃烧噪声。
三是可以采用双弹簧喷油阀实现预喷功能,也就是说将原需要一个循环一次喷完的燃油分两次来喷,这样可大大减少滞燃期内积聚的可燃混合气数量,有效抑制空气和燃料混合气的形成,从而可以有效抑制燃烧噪声。
四是采用增压措施。
如果是柴油发动机,在增压后可以有效改善混合气的着火条件,可以使着火延迟期缩短,从而使柴发动机油机运转平稳,最终实现噪声降低的目的。
汽车噪声分析与降噪措施及噪声测量方法

压 柴 油机 的进 气 噪声 仅 次于 排气 噪 声 ,而增 压柴 油机 的进气 噪 声往 往 是最 强 的噪 声源 。进 气 噪声 的主 要来
源 :空气在 进 气管 的压力 脉动 ;空气 以高速流 经进 气 门流通 截 面 时形成 涡 流 ,产 生高 频 噪声 , 由于进 气流 通 截面 是变 化 的 ,这 种涡 流 噪声 便具 有一 定 宽度 的频 率 分布 ;气 缸 内气 体 的动 力振 动 ,气 门落 座 声 以及 进 气 管 的振动 等 。
茎鲞 窒
De el ng es ar h v opi R e c
汽 车噪声分析 与降噪措施及 噪声测量方法
张 式 杰
( 西重型 汽车 有 限公 司,陕 西 西 安 70 0 ) 陕 120
摘
要 :随着汽 车工业 和城 市交 通 的发展 ,城 市汽车拥 有 量 日益增加 。据 国外 资料 统计 ,机动 车辆 所
i n e s n il yt e u et eu b mb e tn ie sa se t a wa or d c r a a in o s . h n Ou o a a p le ie r d cin me s r st e c r o me tt e r q ie n t ft e n ie lmi. e e rc mp ny h sa p id nos e u to a u e o n w a st e h e ur me so o s i t Th s h me s e a e s a e n tae o d e e t a u sh v o frd mo sr t da g o f c.Th spa e ay e hen ieo trv hils a e c ie e r i p ra lz st o s fmo o e ce , nd d s rb st n h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表面发 出的辐 射声 .在空 气 中传 播 并对 车身
加振 而形 成 的。 空气 声会 在传播 过 程 中衰减 .
作者简介: 翁海蓉 , 17 女,9 1年 出生 , 助理工程师 。从事机械( 汽摩配) 品质量检测 、 产 计量等工作。
凿 岩 机 械 气 动工 具 , 0 8 1 2 0 () 4 2
研究 的重 点 已经转 向结构 振动 噪声 。轮胎 噪
声 及 发动 机隔 声罩 的研究 方 面 。国外 目前 车 内噪声 控 制技术 已普 遍达 到实 用 阶段 。如 德 国 B n 司 声 称 已经 能够 根 据 顾 客要 求 制 ez公
定各种 低 噪声 车 。所 增加 的价 格约 为 3 0美 5 元 左右 。 国要缩 短 与世界 先进 水平 的差距 。 我
维普资讯
汽车车 内噪声 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翁 海 蓉
( 江 省 玉 环 县 质量 技 术 监 督 检 测 中心 。 江 玉 环 3 7 0 ) 浙 浙 16 0
摘 要 : 究 汽 车 车 内 噪 声 问 题 是 一 个 具 有 实 际 意 义 的 问题 。 内 噪 声 是 评 价 汽 研 车
维普资讯
材料 对声 能 的衰减 也使其 大大 衰减 。固体声
噪声最根本 、 最直 接 的措施 , 括降低 噪声 的 包 激振力 和降低 发动机部位对激振力 的响应等 , 即改造振 源和声 源。对 噪声源难 以进行控 制 时,就需要 在噪声 的传播途径中采取措施 , 例 如吸声 、 、 隔声 消声 、 减振及隔振等措施 。
降低 汽 车 上任何 一 个声 源 的 噪声 能量 。 对 车 内噪声 控制都 是有 利的 ,尤其是 降低 发 动 机噪声 和传动 系统噪声 。对 车 内噪声 的降
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控制技术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控制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更能推动能源结构的升级和汽车行业的转型。
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驱动,其噪声问题也备受关注。
在城市交通日益繁忙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成为了重要课题。
噪声来源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电机、变速器以及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
电机的运转会产生磁场和机械噪声;变速器在传动过程中会引起一定的机械噪声;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也会产生滚动噪声。
这些噪声源的不断积累,导致新能源汽车整体噪声水平相对较高,影响了驾驶体验和乘客舒适度。
噪声控制技术为了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水平,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噪声控制技术。
可以通过提高电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减少电机运转时产生的噪声。
对变速器的噪声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采用隔音材料和优化传动结构等措施。
通过优化轮胎的胎面设计和选用低噪声轮胎,可以有效降低轮胎与路面摩擦所产生的噪声。
降噪材料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控制中,降噪材料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隔音棉、隔音膜、隔音垫等降噪材料能够有效吸收、隔离噪声。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降低电机和变速器产生的噪声,还可以改善车内环境的舒适性。
通过在关键部位使用降噪材料,可以有效减轻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噪声,提升驾驶体验。
声学模型仿真为了更精确地研究和预测新能源汽车的噪声特性,声学模型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电机、变速器、车辆结构等部件的声学模型,可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噪声输出,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设计。
声学模型仿真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快速定位噪声源,找到降噪的有效途径,为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控制技术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噪声来源、采用噪声控制技术、应用降噪材料和声学模型仿真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噪声水平,提升驾驶舒适度和乘坐体验。
浅谈汽车的噪声控制

关键词 :噪声污染 噪声传播途径
噪声控制
El m e a y I t o c i n N o s o r l f e nt r n r du to i eC nt o O Aut m o l o bie
J Pi M io u ng a
7 % r o n n i e p l u i n o u o o l ,a l k n s o n e t g t n m a u e i d c t r f i 5 o t i o s o l t o f a t m bi e l i d f i v s i a ea d e sr n i a eta fc n i e s ri a y n i e e d t e m f c t e v r n e t。 s t e l i a e r c o r d c c t o s i p m r o s h a s r a o i y n i o m n o h u t m t t a k f e u e i y
声性 耳聋 。有关 试验 和大 量调 查 资料 表 明 ,噪声 对人 的生理 影 响很广 泛 ,并不 局 限于听 觉器 官 。 长期 的噪声 作用 ,对 人 的神 经 系统有 显 著影 响, 并 引起 病理 改变 ;通 过神经 系 统 ,噪声还 影 响和
伤 害人 的心 血管 系统 、消化 系统 、 内分泌 系统 、
(hax ayD t A tmo i o,t) S an i v uy uo bl C . d He e L
A sr c T en iep lu em r n o es v r t ln i hd v o m n fa tm b l n u ty b t a t: h o s o l t o e a d m r e e i y a o g w t e el p e t o u o o i e i d s r
2024年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3篇)

2024年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摘要汽车噪声是一个长期以来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
为了提高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度,同时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汽车制造商和研究机构一直在致力于降低汽车噪声。
本文将介绍2024年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其中包括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全车噪声控制技术和电动汽车噪声控制技术。
一、主动噪声控制技术主动噪声控制技术是通过检测车内外噪声源,并通过喇叭或振动装置发出逆向声波或振动,以抵消原始噪声的技术。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高端汽车上得到应用,在2024年预计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这些系统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来监测噪声源的位置和频率,并使用高性能喇叭和振动装置来抵消噪声。
预计未来的主动噪声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驾驶环境和乘客需求。
二、全车噪声控制技术全车噪声控制技术是一种综合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降低整车噪声的技术。
它包括车身隔音技术、悬挂系统噪声控制技术、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噪声控制技术等。
预计在2024年,全车噪声控制技术将更加成熟和普及。
通过改进车身隔音材料和结构,优化悬挂系统设计,使用先进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汽车制造商将能够提供更低的噪声水平。
三、电动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电动汽车具有非常低的噪声水平,这是其优势之一。
然而,在低速范围内,电机和轮胎噪声仍然是噪声的主要来源。
为了提高驾驶者和行人的安全感,并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法规要求电动汽车在低速行驶时发出人为产生的声音。
预计在2024年,电动汽车噪声控制技术将进一步发展,以满足这些要求。
这些技术包括电机噪声控制技术和外部声音发生器技术。
通过优化电机设计和控制算法,以及使用外部声音发生器来模拟引擎声音,电动汽车制造商将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人为声音。
结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2024年汽车噪声控制技术将实现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全车噪声控制技术将更加成熟和普及,电动汽车噪声控制技术将满足更高的安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6)总202轻型汽车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给世界带来了现代物质文明,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噪声污染等社会问题。
至此汽车噪声控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近几年来,作为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汽车噪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厂家的设计水平及工艺水平,噪声水平成为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控制汽车噪声到最低水平也是追求的方向。
汽车噪声通过声辐射的方式传到车外、车内,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需要控制车辆外部噪声;随着现代汽车对乘坐的舒适性和行使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降低车辆内部的噪声。
车内噪声过大会影响汽车的舒适性、语言清晰度,甚至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心理、生理健康,如果驾驶员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容易引起疲劳造成交通事故和生命危险;车外噪声过大会影响路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只有掌握车辆噪声产生机理采取对症下药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1车辆噪声分类和产生机理
车辆噪声主要是发动机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以分为结构振动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
1.1空气动力噪声
凡是由于气体扰动以及气体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声称为空气动力噪声,它包括进气噪声、排气噪声、风扇噪声。
进气噪声的主要成分通常包括:周期性压力脉动噪声、涡流噪声、气缸的亥姆霍兹共振噪声和进气管的气柱共振噪声;排气噪声是汽车及其发动机中能量最大的最主要的噪声源,它的噪声往往比发动机整机噪声高10 ̄15dB(A),因此降低排气噪声是主要的;风扇噪声在空气动力噪声中,一般小于进、排气噪声,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车辆装设车内空调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等原因,使发动机罩内温度上升,风扇负荷加大,噪声变得更加严重。
1.2结构振动噪声
发动机的每一个零件在激振力的作用下发生振动而辐射的噪声,根据激振力的不同可以分为燃烧噪声、机械噪声、液体动力噪声三类。
燃烧噪声是指气缸燃烧压力通过活塞、连杆、曲轴、缸体等途径向外辐射产生的噪声;机械噪声是发动机的零部件作往复的运动和旋转运动产生的周期力、冲击力和撞击力对发动机结构激振产生的噪声;液体动力噪声是发动机中液体流动产生的力对发动机结构激振产生的噪声。
此外,由于机械撞击、摩擦和机械载荷的作用,车内装备的运动部件也会产生振动和车内噪声。
综上所述,噪声源是由多方面引起的,它与车身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等模态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2噪声控制
由车辆噪声产生的机理可知,几乎所有的噪声源都对车辆噪声有贡献,汽车本身也有可能放大和产生噪声,因此控制车辆噪声就成为亟待解决的工作。
汽车噪声控制方法研究
戴建营刘晓玲师春燕
(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摘要
本文重点分析了汽车噪声产生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主动降噪方法和被动
降噪方法进行对比,论证了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汽车噪声与振动控制
技术纵横17
轻型汽车技术2006(6)总202
2.1从机械原理出发的噪声控制措施
改进机械设备结构、应用新材料来降噪。
随着材料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应运而生,用一些内摩擦较大的合金、高强度塑料生产机器零件,对于风扇可以选择最佳叶片形状降低噪声;齿轮改用斜齿轮或螺旋齿轮,啮合系数大,可降低噪声3 ̄16dB;改用皮带传动代替一般的齿轮传动,由于皮带能起到减震阻尼作用;选择合适的传动比也能降低噪声。
提高零部件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使机件的摩擦尽量减小,从而将噪声降低。
减小偏心振动以及提高机壳的刚度减小噪声。
这项措施主要取决于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组装等环节,一般是在车辆出厂采取的降噪措施,后期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避免机械设备和车辆的空载和超载,选用好的润滑油脂,都可以降低噪声。
2.2从声学原理出发的噪声控制措施
吸声:吸声是用特种被动式材料来改变声波的方向,在车室内合理的布置吸声材料能有效降低声能的反射量,达到降噪的目的。
目前在汽车上使用的吸声材料有:a)多孔性吸声材料,其原理是当声波进入材料表面空隙,引起空隙中的空气和材料微小纤维的振动来消耗声能达到吸声目的,一般有尼龙、人造丝、聚酯等多孔性材料;b)穿孔板结构,在板与车身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隙,形成亥姆霍兹共振腔耗散声能。
隔声:这种方法是用某种隔声材料将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离,使辐射的噪声不能直接传播到周围区域,从而达到降噪目的。
常用措施有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选用隔声结构时应考虑所隔噪声的特点、隔声材料、结构性能、成本。
通常采用双层壁结构,在夹层中填充玻璃棉、聚酯泡沫、毛毡等吸声材料,进一步提高隔声效果。
减震:汽车的外壳都是由金属薄板制成,车身行使过程中,震源将振动传给车身,在车身中以弹性波形传播,这些薄板受到激振产生噪声,同时引起车体上其他部件的振动。
防止发动机、传动系、悬架及轮胎的振动传入车内;加强地板、顶棚等大面积的钣件的刚度,尽量少用大面积钣金件;覆盖件采用加强筋增大刚度,防止车身自身振动。
2.3主动控制
上面介绍的降噪措施属于被动控制,用被动方法降低噪声往往受到技术和经济的限制。
随着微电子学的发展,人们采用主动控制降噪ANC(ActiveNoiseControl)。
主动噪声控制是利用声波干涉原理,采用次级声源产生一个与原噪声源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两列声波在空间叠加达到消声的目的,ANC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管道系统、火车操纵室等领域[3]。
这种控制的实现主要靠自适应滤波器、自适应算法,自适应算法决定了降噪的效果;另外一种方法是将智能元件嵌入车身结构中,传感器感受车身振动,产生信号并反馈给电子控制单元(ECU),经相应的控制算法处理后生产相应的控制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驱动驱动器使车身结构产生应变改变结构的动态阻尼,实现对振动的主动控制。
主动降噪效果远比传统的方案好得多,而且整车质量减轻、性能更好。
3结论
车辆噪声的危害之大,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被动降噪方法采用阻尼比较大的吸声材料,利用隔声、隔振技术进行结构设计控制噪声,会导致汽车体积大而且降噪效果也不十分理想。
而主动控制的关键在于硬件基础、控制逻辑、微处理器等,保证传感器所测信号的准确性。
到目前为止,主动降噪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距离技术成熟和普及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在汽车悬架振动中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可以预见主动控制技术必将在未来的汽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勇麟,李树岷.汽车噪声原理、监测与控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2钱人一.汽车发动机噪声控制[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3于华民等.管道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及其实现[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3,23(3).
4林启荣等.噪声控制压电智能系统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
力学季刊,2000,21(1).
5李克强等.智能结构系统得噪声主动控制方法[J].压电与声学,1997,19(1).
技术纵横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