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浦东新区二模作文讲评
2020高三二模浦东作文题解析及范文-----想成为任何人

2020年浦东二模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两篇范文是63-65分)原题回放: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他自己。
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材料类型:现象类话题词:想成为任何人材料侧重:材料提供一种现象,没任何提示。
那么我们要先厘清几个概念,然后按常规向自己提问,深入思考:为什么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自己?这说明什么?这样想于个人、集体有何作用、意义或危害?人年轻时应怎样想才好呢?一.厘清材料中几个概念人年轻的时候:指个人成长的一个过程,不同于“年轻人”的群体名称。
想成为任何人:是一个目标,是行动指南。
想=做任何人: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没有明确指是优秀的人。
普遍现象:意味着绝大部分情况如此,也不排除特殊。
二.为什么年轻时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他自己?1.年轻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健全,在最初经历过世事后,发现自己的缺点,非但不知如何与自身的缺点共处,更不知如何去改善。
所以往往喜变化、爱模仿、好崇拜,易忘了自己。
2.年轻的时候对自己很不满意,不了解自己真正的长处和优点,羡慕别人所拥有的,是不成熟的表现,是自我否定和自我逃避(自卑的心理),是消极的想法。
3.网络时代,年轻人看到了更多不同层面的东西,有些人会心态不平衡---好比井蛙自有乐趣,逃出井口看到更大天空,一部分会不知所措,不能适应。
4.固化的阶级,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的重压,让正年轻的人无限放大的焦虑,失去了对自己成长的自信。
5.年轻时,拥有想成为任何人的权利,践行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丰富自己在世界行走求索的疆域。
三.人年轻时应该怎样做才好呢?1.多读书、多学习,认识到人无完人,见证自己的思想和体格的成长,才能形成自己健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2.面对想成为任何人与须做自己的现实,应先成为自己,再成为想成为的任何人3.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多想他人学习,从而不断成就自己。
四.漂亮标题①认尽他人成己身②入乎其内,出乎其外③多重体验,成就自我④豪华落尽见真淳⑤历尽千帆,真我归来⑥廓然自立五.素材积累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20上海市各区初三二模记叙文阅读难点题型分析

2020上海市16区初三二模记叙文阅读题型分析一、各区文章闵行区那年,我们去看大石桥金山区 2.05米的绳子宝山区找到一点光崇明区中等生静安区卖馄饨的夫妻黄浦区补天之手徐汇区老爸种花老妈种菜长宁区夜访陈寅恪先生墓松江区走遍故宫9371间房屋的人青浦区写作与语文嘉定区忍冬虹口区看水杨浦区落满尘埃的感动普陀区美妙的看见浦东新区奉贤区二、基本题型1、拼音(12)2、情节情感梳理(11)3、词语含义(7)4、段落归位、删减(2)5、划线句作用赏析(8)6、文意理解选项(13)7、人物形象归纳(4)三、难点题型8、补充造句、选句(3)9、标题填空、选择及赏析(6)10、结尾赏析(9)四、难点实例闵行区那年,我们去看大石桥①奶奶哼唱《小放牛》,邀我去看大石桥。
②桥是鲁班赶着一群大绵羊修的,桥上还有有各路神仙留下的“仙迹”,这些神奇的传说,一直鼓荡在脑海里,催着我赶快去看大石桥。
③父母亲要挣工分,几年里也不可能进一次县城.其实,也没必要进县城,想让父母亲带着去看大石桥,实在是痴心妄想。
④于是、就赶紧学骑自行车――到县城有30里路,打个来回,步行肯定会累个够呛。
⑤先是在冬天的打谷场上学转圈,让人在后边扶着,进而开始学上路.也不知摔倒了多少次,终于学会了。
车座子高,坐上去脚尖够不着脚踏板,父亲就卸下了车座,绑上一块棉垫。
.⑥“我要去看大石桥。
”我跟母亲说,这样的行动得绕开父亲.⑦母亲没有阻拦,也没有什么叮咛,但嘱我一定要找个伴,那时候还没有柏油马路,没有汽车,不必担心出车祸。
母亲烙了一张白面饼,卷了一箬子老咸菜丝,灌了一葡萄糖瓶开水,全都放进搭在车横梁上的布兜里。
⑧同伴是发小,两人一辆车.那天是个春末夏初,记得麦穗还不能搓着吃呢。
⑨现在要我说当时沿途有什么风光,路上遇见了什么人,是否有鸟雀从头顶飞过,都没有了印象.只记得远远地看见了“锥锥”(大寺砖塔),就紧张起来,激动起来,躬身蹬车更有劲。
⑩北门两边是城墙,或者说北门是城墙的一个缺口,城墙宽厚高大,上边长着杂七杂八的树。
2020年高三二模作文分析

2020二模·崇明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并没有因为信息获取的途径便捷、获得的信息多样,而改变更倾向于依据自以为对的信息作出判断的情况。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并没有因为……而改变……的情况。
“信息获取的途径便捷、获得的信息多样”是时代背景;材料中暗含的意思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或条件之下,我们理应去获取更多样的信息。
“更倾向于依据自以为对的信息作出判断”,这是一个一贯的动作,还在坚持着的动作;材料暗示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1.为什么不对呢?“依据……作出判断”,自以为对的信息不一定是真正对的信息,据此作出的判断也就可能是错误的。
2.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不“改变”呢?(1)思维惯性让有些人还生活在旧世界里,他们看不到世界的变化。
(2)获取到的多样的信息,支离破碎,真假难辨,有些人缺乏处理多样信息的能力。
(3)“自以为对”,或许不是自以为自己获取的信息对,而只是对自己有利。
也就是说,有些人是立场先行,先有观点再找论据。
3.如何做?(1)观念上,需要认识到个人认识的局限性。
《秋水》的故事。
生活中,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判断。
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可能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15年二模作文材料)(2)观念上,要有探寻事情真相的意愿。
(3)行动上,先要拥抱新世界,了解获取信息的途径,看到多样化的信息。
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电影《天堂电影院》里,有一句台词:“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15年一模作文材料)(4)行动上,更重要的是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处理多样化信息的能力。
跳出自我的预设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多元化的信息却未能让人们的认知更趋于多元化。
有些人总能在海量的信息中“精确”地找到符合自己刻板认识的信息,尽量避免与多元认知进行平等的对话。
2020年上海民办浦东交中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民办浦东交中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逆行夫妻今年33岁的小梅是明月街道清风社区一名网格员,老公德哥是省直中医院肾内科的一名医生,今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夫妻二人义无反顾,分别踏上抗击疫情的征途。
农历大年三十,本是举家欢庆的日子,却因为一场新冠病毒疫情让年味变得沉重,正在外面和其他网格员一起排查新冠病毒疫情的小梅接到了老公德哥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激动地声音,“现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不断扩大,医院的发热门诊专门接收和排查这次疫情的居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报了一个名,明天我就要去发热门诊上班了,最近都不能回家。
”听到这段话,小梅的心中忐忑不安,却只说了一句话“老公,你要保重身体,一定平安归来!”,挂完电话后又继续自己的网格排查工作。
大年初一早上,夫妻二人同时离开,最不放心的还是孩子,德哥的父母说:“你们放心去吧,我们会照顾好孩子的,你们一定注意安全!”社区的工作每天都很繁忙。
早上一来到工作岗位,小梅和网格员们就开始沿街开展排查工作,来到每个楼栋进行消毒处理,并沿街发放和张贴宣传公告,给居民测量体温,普及防疫知识,指导居民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
在巡查当中有时会遇到没有佩戴口罩的居民,小梅和网格员们会立即上前提醒居民,现在是疫情高发期,尽量少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
社区书记也了解到小梅家中的状况,关心地问道:“你老公在医院发热门诊上班,你要打电话多给他加油鼓劲!”谈到自己的老公,小梅心里满满都是自豪,说道:“他是一名好医生,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好父亲,更是我的好老公,他在医院战疫,我在社区防疫,我们一起加油!”在这分别的一个月里,两个人唯一的沟通就是微信视频,通过沟通,她知道自己老公穿上防护服后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因为防护服的紧缺,不能够造成浪费,也为省下脱防护服的时间救更多的人,老公也知道小梅和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辛勤的工作,晚上还要在没有物业的小区值班,只为打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疫战,为社区奉献小小的一份力。
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及解题说明)

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模语⽂试卷(附答案及解题说明)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模语⽂试卷⼀、积累应⽤(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叶上初阳⼲宿⾬_,⽔⾯清圆,⼀⼀风荷举。
(_周邦彦__《苏幕遮》)(2)如使⼈之所欲莫甚于⽣,_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鱼我所欲也》)(3)《琵琶⾏》中,描写琵琶⼥初次出场时羞于见⼈之态的诗句是:“_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_”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恰当的⼀项是( B )。
(2分)A.⼩明看到上观新闻上发布了本地的疫情数据,⽴即向同学通风报信(贬义词)。
B.这凹凸⼆字历来⽤的⼈最少,如今作茶楼餐厅之名,更觉不落窠⾅。
C.疫情期间,每个上海⼈都⾃觉在家,减少出⾏,整座城市万⼈空巷(指家家户户的⼈都从巷⾥出来了。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D.⼩明平时学习粗⼼,总是⽬⽆全⽜(形容⼈的技艺⾼超,得⼼应⼿,已经到达⾮常纯熟的地步),以致很简单的题⽬也常常出错。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语段空⽩处,语意连贯的⼀项是( A )。
(3分)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的⽬标时,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体之乐,___就像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不是_________,_____⽽是_______。
①构成快乐⽣活的不是⽆休⽌的狂欢、美⾊、鱼⾁以及其他餐桌上的佳肴②就像某些由于⽆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意见的⼈所认为的那样③⽽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念④我们认为,快乐就是⾝体的⽆痛苦和灵魂的不受⼲扰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解析:如果选择B项,原⽂应如是表述: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的⽬标时,+③;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体之乐,+①。
即:是……是……;并不是……不是……⼆、阅读(70分)(⼀)阅读下⽂,完成第3-7题。
做了才无悔2020年浦东新区初三二模语文作文题目

2020年浦东新区初三二模语文作文题目:做了才无悔1.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一题目看上去不难,也不易出现明显偏差,但是要写好却很难。
题目中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做了”,是前提;一个是“才”,表现出做这件事的勇气和恍然大悟;一个是“无悔”,做完某件事情的心理感受,不后悔。
在作文中,一定要围绕这三个关键词语来写。
本作文有两个写作思路:因为题目里有“无悔”这个关键词语,所以无论写什么,都要写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和体验,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心理刻画,当然其他的细节描写方式也可以酌情使用。
文中应写出关于青春这一特殊时期的感悟。
02参考范文做了才无悔那天,冷风刺骨;那刻,心潮澎湃……跑还是不跑?心里在纠结的时候,广播里的那一声声焦急的催促不断响起,“同学们要坚持住啊,不能停下来,要努力向前跑,跑出自己的极限……”在这冷飕飕的天气里,仿佛要融进那丝丝细雨中。
回旋在耳边的声音,在振奋着每一个细胞——跑!坚持住,不能放弃!灰暗的天空下,鲜红的跑道上,绵绵的细雨中,我们在奔跑——为了明年的体育测试,即使天气不怎么好,也要坚持锻炼身体!冷风犹如刁钻、狡猾的小动物,直往我们宽松的校服缝隙里钻,雨滴打在脸颊上,又凉又滑,钻进脖颈里面更不舒服!抱怨肯定是没用的,所以同学们都比较认真,尽管天冷,许多人都在尽力奔跑。
风嗖嗖地掠过耳畔,好像戏谑似地牵绊着我们的双腿,让人冷得发抖。
但大家都奋力向前奔跑,全然不顾冷,谁还顾得上冷呢?大家都在不顾一切地向前跑着,都迈开了腿,挥起了双臂。
虽然我跑在最后一个,总是充当体育特级贫困生。
但是这一次我绝不向这鬼天气认怂!大家都在努力,我当然也不能放弃了!于是,我咬紧牙关,握住双拳,往前冲,手心都沁出了汗,两条小短腿卖力地往前蹬。
让我喜出望外的是,这一次我竟然跟上了班级的队伍,而且还跑到了中间!这可是我平常梦寐以求的啊!那一刻,时间仿佛按下了快进键,跑着跑着,周遭的一切,声音、画面都渐渐模糊,双腿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也不再因冷而颤栗,胸膛也在发烫,那颗心怦怦怦直跳。
2020高三二模杨浦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一本好书……)

2020/12/17
二.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导致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发掘他 们拥有的外物的真正意义—源于自身的懒惰 2.附庸风雅,个人的虚荣心在作祟。 3.功利化、物质至上、娱乐至死…—源于社会环境的浮躁 4.物资丰盈的社会,网络时代,能轻而易举地占有外物。
(分析这一现象的危害) ⑤应认清“占有”是丰富心灵的手段之一而非目的。应当留存 于心,应当“用心”占有。 (总说,明确我们的做法)
2020/12/17
⑥释家云:“过我眼,即我有。”本无需将万事万物收入囊中,只 需收进心中。佛家修为之至境便是放下“我执”。有些事物各美其美, 本不必占有。史铁生曾谈到,他感谢人生中路过的一切,“他们经由 我,融入我,塑造我而成为我。”人生历经万千事物,将他们融入心 中,成为自己,便是一场最珍贵邂逅。有些事物,珍贵美好本不能被 占有。最美好的事物往往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如清风明月,照拂大地 各处,丰富着历朝历代人们的心灵却不能被占有,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私有。但依旧听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孟德于日月大海间明 了志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太白明月下独酌时聊以自 慰;仍记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于月光中的期望与心 愿……明月照古今,多少人文人墨客其中得到心灵丰富,却未曾有人独 自“占有”过明月。因他们将其收入心中,从未收入囊中。
5.占有欲的满足能给人们带来瞬间的快乐与刺激。 三.这一现象产生的危害
1.于个人:贪求物质,为外物役使,精神匮乏。 2.占有欲使自己忙碌一生,身心俱惫。 3.享受着占有的过程,耽溺于自我安慰的精神狂欢中—如温水煮青蛙般, 在不知不觉中逝去。 4.于社2020会/12/17: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文化风气淡薄。
20xx年高考上海市各区县二模语文作文分析

20xx年高考上海市各区县二模语文作文分析20xx年高考上海市各区县二模语文作文分析壹、浦东新区卷27.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当你作决定时,更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见解?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立意分析:浦东新区的作文没有出材料作文,而是非常明晰地给出了行文的角度和立意供你选择。
重点符号加在“更需要”这三个字上,说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坚持自己的见解”是可以并行的,但是你需要从中选择一个侧重的角度,表达出你心中更倾向的行为。
个人认为这样的话题作文,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会比较容易佐证自己的立意角度。
当然选择写议论文也可以,论据方面还需要多多推敲。
总结:话题作文的立意明晰,一般不会像材料作文那样出现偏题的状况,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需要跳出写多了材料作文带来的固有模式,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例证、力证之,即可。
贰、徐汇区、松江区卷27.阅读下面文字,选取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明代《菜根谭》中说:处世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也有人说:不作为便无过,无过也无功。
立意分析:这个作文题是十分有深度的,主要是对人生态度的探讨。
两句话的两个角度:1、为人处世不必追求太大的成就和功勋,把握好自己,不留下过错,便是自己的成就,也不会给社会增添负累。
这是一种保守的人生态度。
2、凡事顺其自然的不作为态度,虽然不会造成过错,但是不作为的人,也自然不会创造成就和功勋。
这是激励人们“作为”,是一种相对进取的人生态度。
分析完材料中给出的两句话的立意倾向,考生便可以根据自己心中所想选择角度来行文。
人活一世,过的是自己的人生,你可以求安稳平和,无过便是功;也可以奋发进取,鞭策自己作为,求有功。
相对来说,第一个立意难免会给人一种消极的观念,年轻人似乎更应该积极地面对人生,证明自己的能力,而非庸庸碌碌地过一生,只求无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成为任何人,但不能忘了自己。(重申观点)
廓然自立(一类上)
著名剧作家赖声川曾言:“人就是要打开自己。”在信息技术啸聚挥帜
的时代,我们轻而易举地便能看到他人的生活,了解他人,并给予自己立 人一些启迪与借鉴。因此,年轻的我们乐此不疲地“打开自己”,重塑自 我,循环往复,永不停歇。(提出“借鉴他人,重塑自我”的论点,把 “任何人”和“自己”两者巧妙结合。)
诚然,总有经典大家的身体力行使我们仿佛顿悟,并汲汲“吸取”;总
有世俗标准的强大影响,令我们不得已去套用,调整自身。但在这个不断 成为任何人的过程中,我们失去甚至忘却自我的存在,也失去了廓然自立 的能力。(在肯定他人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如今不乏自我意识丧失, 自立能力丢失之现状。)
就其造成的影响来看,我认为年轻人怀有一份对世界的好奇探索与热爱,不仅是天性,更是 上天赐予的独特礼物,无限的想象便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如此一来我们便难以被现实阻挡,在 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修炼,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分析年轻人想成为任何人的意义——“探索的 过程中不断修炼,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然而,这绝不是说一味的想成为任何人而遗忘现实中的自己便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相反, 这正有可能是一条作茧自缚,甚至走向毁灭的不归路。所有人都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纵使想象 的世界再美好,失去了所需的实践和能力,这样的想象终究是空洞而没有任何增益的。人们在 自我世界中沉溺,在现实的世界中萎缩,此时此刻,再去宣扬自己强大的想象力,岂不幼稚甚 至可笑?(承接上文分析成为任何人的意义,笔锋一转,分析成为任何人可能存在的危害。)
给了成长的动力和方向;激发对世
界的好奇、探索与热爱;在多元探索中总
结经验、认清自己……
容易随波逐流,缺乏主观与定力,
丧失独立思想与人格……
成为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扬长避短;
保持独特的个性、自由的思想,实现精神 境界的升华……
名言名句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成为你自己。——尼采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
此外相比于历经世事的长者,年轻人对世界的认识与了解甚少,心中的顾虑也 不多,这为好奇心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土壤与环境。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 年轻人所获取的信息呈指数级的增长,更能看到想成为的任何其他人所具有的优 势与闪光点,两者结合起来心生向往之情也便不难理解了。同时,年轻人对生活 中的挫折更加敏感,更容易产生跳脱当下,行走在天马行空的精神世界的想法, 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便唯独遗忘了他自己。(分析年轻人想成为任何人的其它原 因——“好奇心的生长”、“年轻人所获取的信息呈指数级的增长”、“年轻人 更容易产生跳脱当下”的想法。)
重点问题1
为什么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 他自己?
外部世界多样美好的客观因素; 只看到想成为的任何其他人所具有的优势与
闪光点; 心智未完全成熟,向往诗和远方; 个人经历有限,视野与格局尚未开拓,不够
全面; 对自身缺乏自信与勇气,自卑心理作祟……
重点问题2
想成为任何人有何意义与缺陷?
“成为任何人”与“成为自己” ——2020浦东新区二模作文讲评
作文题
一个人
,想成为任何人,唯独
忘了他自己。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对
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
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 字。
核心概念理解
择多元……
追逐的目标广泛、方向不一、选
失去了自我的兴趣、特长、个性,了 自己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
示例:
成为自己才能成为任何人(满分作文)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他自己,而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的 现象。(引述材料)
首先,为何行为的发出者多是年轻人而鲜有成年人?这或许源于年轻人拥有较 强的可塑性。人们常说年轻人有失败的资本,在选择成为怎样的人时,纵使第一 次投入血本无归,也大可有从头再来的本钱与机会,这在无形中,也为年轻人想 成为任何人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可能。(分析年轻人想成为任何人的原因之一—— “较强的可塑性”。)
典型论据
一只老鹰俯冲抓羊,乌鸦看到了很羡慕, 于是练习俯冲,然后学老鹰的样子俯冲抓 羊,结果爪子挂在羊毛上,被放牧人抓到。放 羊人的儿子问:“爸爸,这是什么鸟?”爸爸 说:“一只忘记自己是什么的鸟。”小孩说: “它也很可爱啊!”
深入思考
“成为任何人”与“成为自己”二者之间有怎样的 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承接、条件关系)
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莱布尼茨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
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高尔基
典型论据
据某地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居然有 多达八成的小学生“未来的理想是当网 红”。孩子们的理想大多是单纯幼稚的, “网红”之所以成为他们追求的梦想,无 非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其门槛极低、快速出 名、收入颇丰等因素。
首先是年轻造成的认识体悟不充分不深刻,曾经被羡慕的年轻的资本— —可塑性强,固然与成长和认识自己有极大的助推作用,可如若不结合自 身而加以运用,则会使矛盾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在对外探索和向外汲取的 前提,应是有自我这一主体,而非舍本逐末地无目的式借鉴。我们或因缺 乏对自身的充分认识而拥有假定、臆想的观念,致使一切“成为”都变成 空中楼阁。(分析忘却自我的原因——“认识不够体悟不深”、 “舍本逐 末的无目的式借鉴”)
面对成为任何人的想象与必须做自己的现实,我认为我们应先成为自己,再成为你想成为的 任何人。(综合前文论述,得出观点“应成为自己,再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
个体无法跳离自身去实现理想,想要成为任何人,只能先关注当下的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成 为任何人。我们先应像雅典德尔菲神庙里石柱上的箴言上所写的那样“认识你自己”,认清自 己的本心,了解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再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所言的那样,志,力 和外物三者有机结合,成为更好的自己,增益其所不能。(分析“应先成为自己,再成为你想 成为的任何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