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类鉴定和综合防治知识

合集下载

鼠类的鉴定和综合防治知识

鼠类的鉴定和综合防治知识

褐家鼠R.norvegicus
• 别名:大家鼠、沟鼠 • 形态:体形粗大,体长120㎜-220㎜间, 尾长显著短于体长。鳞环明显而外裸。 耳壳短而厚,向前折不能遮住眼部;后 足粗大,长度大于33㎜,小于45㎜。 • 毛色:背毛褐色或棕灰色,背中央杂有 较多的黑色长毛;腹部毛浅灰白色;尾 毛短而稀疏;前、后足背面呈肉芽色。
• 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华东、华南、 西南等广大地区,最远可达淮河流域。 • 浙江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 危害性:是鼠疫、钩端螺旋体、流行性出血热、 恙虫病、地方性斑疹伤寒、蜱传回归热等多种 传染病。 • 对农业破坏性大,啃咬家具、建筑物和污染食 品等而造成危害。
• 是农、林、卫生和交通工业的重点防治对象。
褐家鼠R.norvegicus
• 食性广泛,几乎所有的食物、饲料等都可以 作为其食物;喜食肉,如捕食蛙、昆虫和死 鱼等。 • 繁殖能力大,主要环境适宜,一年四季均可 繁殖,孕期3周,母鼠产后即可受孕,每次产 仔6-10只,最多可产17只,幼鼠3月龄后即可 生产,并保持2年的生殖能力。每年的4-5月 和9-10月是繁殖高峰。
• 7.老鼠食性杂,但大部分老鼠喜欢动物性食 物,但有部分野鼠只吃素。 • 8.同家族间母鼠有很强的互助性,失去母鼠 的幼鼠可以得到同族其它哺乳期母鼠(姨妈、 姐姐甚至外婆)的救助。 • 9.老鼠可以根据自然条件调节生育能力,越 往北越明显。
鼠类的繁殖
• 1.小母家鼠:生长40天可受孕。 • 2.大母家鼠:生长三个月成熟可繁殖, 孕期21天。 第一胎5 ~ 6个,以后每胎 加一个,直到一胎达到15 ~ 16个,以 后每胎减少一个,直到一胎产5 ~ 6个 时,就停止繁殖。一只老鼠一年要怀8次 胎,俗话说:一公一母,一年三百五。

鼠害防治基本知识

鼠害防治基本知识

鼠害防治基本知识
一、鼠类的生活习性
鼠类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一般喜欢在夜间活动。

它们的食物来源广泛,能够食用人类、畜类、禽类的食物,也能够食用种子、果实等植物食物。

鼠类的生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就会形成严重的鼠害。

二、鼠害的危害
鼠害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例如破坏农作物、食品等储存物品,危害人类健康,如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等多种疾病。

三、鼠害的防治措施
(1)环境改善: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垃圾堆积、废弃物存放等,减少鼠类的栖息地。

(2)物理防治:采用防鼠垫、粘鼠板、鼠笼等物理方法捕捉鼠类,有效减少鼠害。

(3)化学防治:使用杀鼠剂对鼠类进行毒杀,包括颗粒剂、毒饵、气雾剂等多种形式。

使用化学杀鼠剂时,应注意防护,避免对人、动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4)生物防治:使用天敌、猫、狗等自然敌害对鼠类进行控制,避免使用化学剂和杀鼠器具。

(5)综合防治:结合环境改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四、鼠害防治注意事项
(1)应注意杀鼠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遵守使用说明和剂量要求,防止杀鼠药物残留对人类和环境的污染。

(2)使用防鼠剂、粘鼠板等物理方法时,应根据鼠类的活动规律放置捕捉器具,避免对其他动物造成伤害。

(3)应及时清除垃圾,防止垃圾堆积成为鼠类的栖息地。

(4)对于农村和城市中的鼠害防治,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防治方案,例如农村地区可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城市中可采用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为主。

(5)应定期进行鼠害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鼠害,防止鼠害扩散和传播。

老鼠综合防治资料

老鼠综合防治资料

老鼠综合防治资料鼠的种类十分庞大,可分为家栖和野栖两大类,但家鼠的种类很少,城镇常见的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

(一)灭鼠标准。

1、粉板法。

阳性率=阳性粉板数/有效粉板数×100% (不超过3%)(1)阳性粉板:有鼠足印或鼠尾迹。

(2)有效粉板:布板总数减去无效粉板数。

国家标准用粉块法,但南方地区可沿用传统的粉板法。

要求制作良好,位置适当:粉板大小为20×20厘米,不小于15×15厘米,采用滑石粉均匀撒布,厚度1-2毫米,不宜用石灰粉;面积小于7平方米布设1块,7-15平方米布设2块,超过80平方米,每5-10米墙根布设1块;布板时从墙角开始,沿墙根布设。

墙角是鼠类喜欢停留的场所,必须在一侧布设粉板。

布粉板时间为下午6-8时,翌晨检查出现的鼠迹。

(3) 无效粉板: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如扫帚扫过、地拖拖过、水冲湿过、人畜踏过、雨水淋过等,均为无效粉板。

2、鼠迹法。

室内:鼠迹阳性率=鼠迹阳性间数/检查总间数×100%(不超过2%)室外: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米,鼠迹不超过5处鼠迹法是鼠情调查较简单的一种方法。

清理鼠迹工作量大,时效性强,考核结果较为客观。

鼠迹种类包括鼠粪、鼠洞、鼠咬痕、鼠道、足印和尾迹,新、旧鼠迹都计为阳性。

白天见到鼠类活动,也计为鼠迹。

鼠粪是最容易发现的鼠迹,根据其特征,可判断不同鼠种;鼠洞、鼠咬痕易查见和识别;室内的鼠道呈黑色的油污迹,室外绿地的鼠道,形成光滑的通道;鼠类经过有尘土的地方,会留下明显的足印,缓慢行走时,尾巴拖地会留下长长的尾迹3、防鼠设施。

不合格率=缺或不完善间数/应设置间数×100%(重点场所防鼠设施不合格率不超过5%)(1) 设置场所: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可能为老鼠提供食源,与存放重要生产设备的场所,如厨房,粮食、食品仓库及销售存放间,糕点、米面、肉类加工场所,中、西药库房及加工场所,配电房。

非食品仓库不作硬性规定,但为了防止鼠咬货物,提倡也要设置防鼠设施。

鼠类防治知识

鼠类防治知识

三、家栖鼠的繁殖力、栖息地。 家栖鼠的繁殖力很强,性成熟早,妊娠期短,生仔多。大家 鼠生后75天即可怀孕,21天即可生仔,平均每胎7-10仔, 最多的达23只。小家鼠生后42天即可怀孕,怀孕19天即可生 仔,平均每胎7.16只仔,最多的达16只。一对大家鼠在实验 室的条件,一年能繁殖15552只。一对老鼠一生可生产后代 20万只。实际上老鼠的生存生活受到人类及风雹雨雪自然干 扰,但一对老鼠一年生仔存活250只是完全可能的。俗话说: 一公一母一年二百五”。
老鼠的味觉很灵敏,它能尝出食物中四百分之一的“大鼠灵”鼠药。 对霉菌污染的粮食很敏感,绝不吃,因此,配鼠药毒饵的粮食必须 新鲜,放置的毒饵要勤查勤换
五、老鼠的饮食量、寿命有多长
家鼠是杂食性动物,但喜欢的食物取决于以往的经历和环境可供 应的种类。大家鼠的食性广泛,各类谷物、肉类、水果、蔬菜、 垃圾、粪便、昆虫、野草和草籽等都吃。而小家鼠则喜欢吃高蛋 白、高碳水化合物、昆虫及书报、衣物上的浆糊等。
褐家鼠食性极广,几乎无所不食,连垃圾、粪便也 吃。在居民区等地喜食含油脂较多和水分含量高的 食物,主要盗食各种食物和粮食;在农田中,则危 害农作物;在各种养殖场、饲料厂,则以各种饲料 为食,甚至咬死、咬伤鸡、鸭等畜禽。全年均可繁 殖,平均每窝产仔8~10只,最多的达16只。
危害:褐家鼠盗食粮食、咬毁器物、危害农田,是全球数量最 多、危害最大的鼠种。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在农田内主要危害 特点为咬断主茎或分糵、破坏苗床及秧苗、盗食各种种子与瓜 果。在玉米成熟期可攀缘于玉米穗上,危害非常严重。在室内, 窃取、污损各种食物,损毁家具、衣物等各种器物,可造成房 屋倒塌,影响河堤安全,造成断电及火灾,破坏生产并造成重 大损失。同时其为多种鼠传疾病的主要宿主,严重威胁着广大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其有关的疾病有22种之多。

鼠类防制知识

鼠类防制知识

鼠类的防制系列知识(一)1、老鼠的主要危害有哪那些?(1)传播疾病:老鼠可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羔虫病、森林脑炎、蜱传回归热、地方性斑疹伤寒、野兔热、鼠咬热、狂犬病、血吸虫病和肠道传染病等35种人的疾病。

(2)与人争夺粮食(3)破坏树木(4)与牲畜争夺牧草(5)在工业上造成很大的损失,鼠类常常进入配电室引起短路造成停电或火灾事故,咬啮电缆绝缘材料,引起通信中断。

(6)在交通方面造成很大的损失,鼠钻进船舶,导致导航通信失灵,钻入飞机,咬坏导航设备,造成空难事故的发生。

(7)鼠洞造成河堤、大坝掘口,淹没庄家、村庄。

还咬坏家具,用品,书籍等。

2、老鼠传播疾病方式有那些?(1)鼠体外寄生虫的叮咬:老鼠身上的寄生虫(如跳蚤、螨虫、虱、蜱)在叮咬人体吸血时,将病原体传染给人。

(2)鼠排泄物污染及机械性携带:老鼠体内带有的病原体,通过鼠的活动或鼠粪、鼠尿来污染食物和水源,人类食后引起发病。

(3)鼠咬人:老鼠直接咬人或病源体通过外伤侵入而引起感染。

3、老鼠的种类有多少?据资料记载全世界有2800余种,我国有200余种,我省有3科9属16种。

鼠类分家栖鼠和野栖鼠,在我省家栖鼠主要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还有少部分黑家鼠和黄胸鼠。

野鼠主要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次有大仓鼠、黑线仓鼠、社鼠、大林姬鼠等。

鼠类的防制系列知识(二)4、老鼠的寿命有多长?老鼠寿命的多长短因鼠种而异,多数鼠类一般寿命为1-2年,褐家鼠、黑家鼠、黄胸鼠一般为1-2年,小家鼠为1年,但也有例外,如黄鼠数年,旱獭可达10年以上。

5、老鼠的繁殖能力有多大?雌性鼠类为一对卵巢、一对输卵管、双子宫,妊娠期:褐家鼠22天,黄胸鼠20天,小家鼠19天。

性成熟时间:褐家鼠75天,黄胸鼠68天,小家鼠42天。

每窝仔数:褐家鼠8-10只,黄胸鼠4-8只,小家鼠4-8只。

每年窝数:褐家鼠3-4窝,黄胸鼠3-4窝,小家鼠4-5窝,雌性鼠类在产子的当天就可以再怀孕。

鼠的危害及防制

鼠的危害及防制
8.8 4.32
38
68 20——22
6.2 5.42 33.6
小家 鼠
42 19——21
5.8 7.67 44.5
2、家栖鼠的重要生活习性:
1、感觉:嗅觉非常发达,利用敏锐的嗅觉寻找食物、求 偶、个体间联系。鼠类在经常活动的线路上会留下尿液 和生殖道的分泌物,从而常沿着这些有特殊气味的路线 活动。并形成光滑的鼠道。
下水道:城市中下水道往往是褐家鼠聚居的地方。下
水道的鼠可以通过污水管和管道破损与地面相通。因此, 治理相当困难。由于不能做到控制下水道里的鼠类食物, 也不能做到减少下水道内的隐蔽场所。杀灭下水道的老鼠 效果也不好。目前能做到的最好上策是修复下水道的破损 管道和破损窨井口。多数城市居民小区及机关院内的窨井 口多为方块水泥板,容易破损。
(1)杀鼠迷
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醚。通过胃肠吸收, 潜伏期5-12天,无二次中毒危险。常用毒饵浓度为 0.05%。主要优点表现在适口性好,配制地毒饵带有香蕉 味,对鼠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敌鼠钠盐
产品为淡黄色,微溶于水,性质稳定。和碱液作用 生成水溶性钠盐。通过胃肠道吸收,潜伏期3-14天,对 小家鼠为3-21天。狗和猫很敏感,有二次中毒危险。猪 很耐药。常用浓度为0.025%,浓度大于0.025%会影响其 适口性。
(4)栖息地:黄胸鼠喜栖息于高层隐蔽的场所。如 屋顶、树、灌木丛等处;褐家鼠喜栖息于温度稳定、 潮湿的地方。如下水道、地下室等。而小家鼠则栖 息于干燥、离食源近的场所,如抽屉、橱柜等。
(5)摄食行为:对新食物取食量少,间隔时间长; 随后取食量增加,间隔时间也不断缩短。
(6)记忆力:鼠类有敏锐的记忆力,能察觉环境的 改变(新物体的出现和旧物体的消失)。

农户储粮常见鼠类防治科普知识

农户储粮常见鼠类防治科普知识

一、鼠类防治1.综合防治措施堵:经常清除杂物,搞好室内外卫生。

把室内外鼠洞堵死、墙根压实,使老鼠无藏身之地,才易被发现并便于捕杀。

查:查鼠洞,摸清老鼠常走的鼠道和活动场所,为下毒饵、放捕鼠器提供线索。

饿:保管好食物,断绝鼠粮,清除垃圾,迫使老鼠食诱饵。

捕:用特制捕鼠用具如防鼠板、捕鼠笼、鼠夹、电猫、粘鼠胶等诱捕。

安放鼠笼(夹)要放在鼠洞口,应与鼠洞有一定距离,有时用些伪装,可以提高捕杀效果;鼠笼上的诱饵要新鲜并勤换,应是鼠类爱吃的食物。

一般第一个晚上老鼠不易上笼,二、三天后上笼率会提高。

要勤查捕鼠器械,保持捕鼠器械干净、无异味。

毒:灭鼠一般应采用安全、高效的慢性灭鼠药,如杀鼠迷、敌鼠钠盐、溴敌隆等。

通常可用小麦、稻谷、碎玉米等原粮作诱饵(要勤换诱饵),不宜用熟食,更不能用饼干、方便面等,以免被人误食。

毒饵必须选用一般食品不用的深蓝或黑色作为警告色。

毒饵应投放在老鼠容易接近的地方,每堆30克毒饵,次日检查,吃多少补多少,吃光加倍,连续检查,投放期至少应在2周以上。

2.注意事项一定要购买国家规定能使用的鼠药,如溴敌隆、大隆和杀它丈等,应到防疫站或爱卫会购买鼠药,一定不要从小商贩那里购买国家禁止使用的急性鼠药(剧毒鼠药)。

不能同食物、饲料混放,以防人畜误食中毒。

要按规定用量投放毒饵,且要投到安全隐蔽的地方。

居民点投放毒饵。

灭鼠期间要照顾好幼儿。

同时管好禽畜,数天后将鼠药全部收回,集中处理,并组织人员收集和掩埋鼠尸。

发现有人中毒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3.常用灭鼠方法养猫捕鼠法猫是老鼠的主要天敌。

猫善跳跃和攀登,眼睛调节焦距的能力很强,在漆黑的夜里也能“洞察一切”。

猫的耳廓可自由转动,爪锋利,能伸缩,掌部有肉垫,行走无声,常常出其不意地奔到老鼠跟前,置鼠于死地。

平板夹鼠法首先要收藏好室内的食物,放置鼠夹时插牢诱饵。

横梁尖端铁锈磨干净,微微搭在架夹上,饵料一受力就能牵动弹簧。

听到鼠夹声要立即进行处理。

捕到老鼠后,要及时清除夹上的血迹、气味。

鼠患防治措施

鼠患防治措施

鼠患防治措施一、预防鼠患1. 垃圾分类处理:鼠类常以垃圾为食,正确分类处理垃圾可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

2. 食品储存卫生:储存食品时,应将食物密封保存,避免鼠类入侵。

3. 清洁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垃圾等,减少鼠类栖息地。

4. 封堵缝隙:修复房屋墙壁、门窗等的缝隙,防止鼠类进入。

5. 建立防鼠屏障:在管道口、门窗等地方安装防鼠网或防鼠板,阻止鼠类进入。

二、监测鼠患1. 视觉监测:注意观察室内外是否有鼠类活动的迹象,如粪便、咬痕等。

2. 使用粘鼠板:将粘鼠板放置在可能出现鼠类活动的地方,如墙角、门口等,以监测鼠类数量。

3. 安装摄像监控:利用摄像监控设备监测鼠类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三、消灭鼠患1. 使用粘鼠板或捕鼠器:根据监测结果,将粘鼠板或捕鼠器放置在鼠类经常出没的地方,捕获鼠类。

2. 使用鼠夹:在鼠类常出现的地方放置鼠夹,注意选择适合的鼠夹类型和正确的放置位置。

3. 使用毒饵:在鼠类活动区域放置毒饵,注意选择合适的毒饵类型和安全使用方法,避免对人和宠物造成伤害。

4. 鼠类繁殖控制:通过使用鼠类繁殖控制药剂或器械,控制鼠类数量,减少鼠患发生的可能性。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自行无法解决鼠患问题,可寻求专业灭鼠公司或卫生防疫部门的帮助,采取针对性的灭鼠措施。

四、防治措施的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使用化学药剂、毒饵等防治措施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误伤。

2. 合理使用:遵循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捕鼠器、鼠夹、毒饵等,避免药物滥用和环境污染。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防治设备的使用效果,及时更换或修复损坏的设备。

4. 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鼠患防治的认识和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鼠患防治合力。

总结起来,鼠患防治措施包括预防、监测和消灭三个方面,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鼠类的滋生和进入,定期监测鼠患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消灭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鼠类数量。

在实施防治措施时,要注意安全和合理使用,定期检查设备使用效果,并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29年起直至1950年,庆元县共发病1716例, 死亡1343;龙泉发生829例,死亡365例; 云和发生728例,死亡569例;莲都发生1195 例,死亡907例,青田发生8例,死亡7例; 景宁发生97例,死亡96例,松阳和缙云各发 生2例,全部死亡。整个丽水1929年开始鼠 疫疫情的萌芽,到1950年鼠疫流行停止,厉 行22年,共发生鼠疫4577例,死亡3291例, 病死率高达71.90%
• 3.钻洞本领高: 家鼠鼠洞很明显,常在墙旮旯 里、牲囗圈、仓库伙房处。
• 4.很强的记忆性和拒食性:熟悉的环境中改 变一部分,立即会引起警觉,不敢向前,经 反复熟悉后方敢向前。如在某处受过袭击, 它会长时间回避此地。
• 5.视觉差,而且色盲。
• 6.胡子是老鼠的重要感觉器官:老鼠走路沿 墙脚的原因就是因为视觉差,用胡子引路的 结果。
老鼠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 律
• 1.嗅觉灵敏:夜出昼伏凭嗅觉就知道哪里有
什么食物,吃饱后三三两两打闹、追逐,饿了 或发现有新的美味食物,再结伴聚餐。
• 2.行为谨慎: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
鬼鬼祟祟,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 右看,确感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欢在窝—食
物—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
国家。这次流行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极
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 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其起源 众口不一。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300 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
洲为甚。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2000 人,一个月后竟达8000人。直到几个月后 一场大火(史称“伦敦大火灾”),烧毁了 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
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 居民区。
丽水鼠疫史(第三次世界大流
行波及)
• 1929年9月,首先在庆元县的隆宫乡隆宫村发 生鼠疫。这个地方在庆元县的南部边缘,与福 建省的政和县、松溪县接壤。1929年8月当地 发生大量的自毙鼠,半个月后发生第一个鼠疫 病人,是杂货铺商人吴启有。这次流行,历时 三个月,共发生50人,死亡40人。流行病学 依据,疫情与当时毗邻的福建省松溪和政和县 流行相吻合。庆元鼠疫流行后,疫情随着人口 和货物沿着瓯江两岸不断向下游蔓延,疫情波 及了遂昌县以外的所有县,其中1942年至 1945年有日本细菌战因素。
褐家鼠R.norvegicus
• 分布:全国和全省均有分布。
• 危害性:是鼠疫、钩端螺旋体、流行性 出血热、恙虫病、地方性斑疹伤寒、蜱 传回归热等多种传染病。
褐家鼠R.norvegicus
• 食性广泛,几乎所有的食物、饲料等都可以 作为其食物;喜食肉,如捕食蛙、昆虫和死 鱼等。
• 繁殖能力大,主要环境适宜,一年四季均可 繁殖,孕期3周,母鼠产后即可受孕,每次产 仔6-10只,最多可产17只,幼鼠3月龄后即可 生产,并保持2年的生殖能力。每年的4-5月 和9-10月是繁殖高峰。
• 7.老鼠食性杂,但大部分老鼠喜欢动物性食 物,但有部分野鼠只吃素。
• 8.同家族间母鼠有很强的互助性,失去母鼠 的幼鼠可以得到同族其它哺乳期母鼠(姨妈、 姐姐甚至外婆)的救助。
• 9.老鼠可以根据自然条件调节生育能力,越 往北越明显。
鼠类的繁殖
• 1.小母家鼠:生长40天可受孕。
• 2.大母家鼠:生长三个月成熟可繁殖, 孕期21天。 第一胎5 ~ 6个,以后每胎 加一个,直到一胎达到15 ~ 16个,以 后每胎减少一个,直到一胎产5 ~ 6个 时,就停止繁殖。一只老鼠一年要怀8次 胎,俗话说:一公一母,一年三百五。
老鼠的危害
• 1.盗食种子,毁坏树苗,危害林业。 • 2.挖掘田地,偷吃粮食,危害农业。 • 3.啃咬衣物、食品,传播疾病。 • 4.在堤坝上打洞造成水灾。 • 5.破坏财物:因老鼠要定期磨牙,所以会啃
咬各种物体 。 • 6.污染环境 。 • 7.传播疾病 :鼠疫的三次世界大流行。
• 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 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 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 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
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就是历
史上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
•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这 次流行起源于我国的广东和香港,波及亚欧 非美的60多个国家,死亡人数达1200万。 它是突然暴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 峰。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
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
鼠类的鉴定和综合防制知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
老鼠
• 老鼠是四害之首。 老鼠种类多且繁殖快,生命力很强,几乎什么都能 吃,什么地方都能住。老鼠能打洞、上树,会爬山、 涉水,对人类危害极大。
• 老鼠的种类: 世界约有1700多种鼠类。在我国,有鼠类约170多 种。浙江省主要鼠种有25种,分为家栖和野栖两类。
• 鼠疫流行时,有些村庄人员全部遭殃; 如丽水莲都区青林村,全村找不到可
以来抬棺材的人。பைடு நூலகம்
老鼠传播疾病有三个途径
• 1.鼠体外寄生虫作媒介,通过叮咬人体 吸血时,将病源体传染给人;
• 2.体内带致病微生物的鼠,通过鼠的活 动或粪便污染了食物或水源,造成人类 食后发病;
• 3.老鼠直接咬人或病源体通过外伤侵入 而引起感染。
褐家鼠R.norvegicus
• 别名:大家鼠、沟鼠
• 形态:体形粗大,体长120㎜-220㎜间, 尾长显著短于体长。鳞环明显而外裸。 耳壳短而厚,向前折不能遮住眼部;后 足粗大,长度大于33㎜,小于45㎜。
• 毛色:背毛褐色或棕灰色,背中央杂有 较多的黑色长毛;腹部毛浅灰白色;尾 毛短而稀疏;前、后足背面呈肉芽色。
褐家鼠R.norvegicus
• 习性:多栖于居民居住区及附近的田野, 尤其在阴沟、厨房、仓库、厕所、垃圾 堆、农田、菜园、沟渠等环境。不善于 攀爬,但善于游泳,因此可以利用阴沟、 窨井、管道进入住房和高层建筑。
• 性机警,不轻易盗食人们布放的诱饵, 也不轻易进入事先布放的诱捕器。
• 耐饥饿能力强,耐渴能力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