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第二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近代化的兴起1、洋务运动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②代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国防,维护清朝的统治。

“师夷长技以自强”④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派遣留学生;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⑤评价:洋务行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洋务派的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李鸿章--1865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左宗棠----1866创办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李鸿章----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1872年设立轮船招商局、1880设立天津电报总局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企业)1880唐胥铁路全长11千米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3、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

主张实业救国。

4、詹天佑: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二、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良运动)1、公车上书(1895)(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2、发展----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康有为称赞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

3、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4、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5、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近代化的进程。

6、失败原因:触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其强烈反对;顽固派实力强大;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通常聚焦于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时期,具体涵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内容。

以下是该单元的知识结构概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

一、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鸦片贸易的背景与影响
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列强的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列强侵华的主要事件(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
三、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起步
洋务运动的背景与目的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等)
洋务运动的意义与局限
四、维新变法与思想解放
维新变法的背景与兴起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主张与实践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的原因
维新变法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五、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兴起
孙中山与同盟会的主张与实践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六、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兴起
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领袖的主张与实践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原因与过程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通过对以上知识结构的梳理,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加深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记忆。

同时,也应注意将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分析其发展脉络和影响意义。

历史初中二年级第二章教学解析

历史初中二年级第二章教学解析

历史初中二年级第二章教学解析教学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两个重要朝代,即秦朝和汉朝。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秦、汉两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并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一、秦朝的崛起和秦始皇统一中国1. 秦朝的历史背景和崛起2.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政治制度3. 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成就二、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 汉朝的历史背景和刘邦的崛起2. 高祖文景之治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3.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成就三、秦汉之间的联系与比较1. 秦汉两朝的政治制度比较2. 秦汉两朝的统治方式比较3. 秦汉两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比较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秦汉两朝的历史内容。

包括讲授、讨论、分组合作以及多媒体辅助等。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一、秦朝的崛起和秦始皇统一中国1. 利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和崛起。

2.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政治制度。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成就的理解和总结。

二、汉朝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 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汉朝的历史背景和刘邦的崛起。

2. 引导学生分析高祖文景之治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并进行课堂讨论。

3. 利用多媒体辅助,向学生展示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成就。

三、秦汉之间的联系与比较1. 分组讨论,让学生比较秦汉两朝的政治制度,指导他们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2. 利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呈现秦汉两朝的统治方式,并展开课堂讨论。

3. 引导学生思考秦汉两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并展示他们的思考结果。

教学评价与小结:在本章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秦朝和汉朝的历史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他们通过讨论和思考,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6课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的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人物: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4,前期口号自强,后期求富。

5,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⑴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⑵后期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⑶筹建海防⑷兴办新式学堂,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6,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8,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9,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性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0,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建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为发展近代工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背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3,内容: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4,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5,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方式6,百日维新:时间,1898年6月---9月7,内容:8,结果,一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9,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维新派没有实权,又不能发动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而顽固派实力强大,固守祖宗之法,这个阻力是维新派无法克服的。

10,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八年级历史第2章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2章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2章知识点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和经验积累的科学。

历史科普教育,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教育,更是对人类文化、道德、伦理等多方面认识的具体体现。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八年级历史第2章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1节东西方文化交流公元前202年,秦朝灭亡,汉朝建立。

这一时期,中华文明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并与外部世界接触,形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局面。

其中,西域古丝绸之路成为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通道。

第2节东晋时期的佛教东晋时期,佛教开始在我国开花结果。

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经过了漫长的接受过程,最终被融入到了中华文明之中。

东晋时期的崇佛风气,使得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取得了广泛的成功。

第3节唐宋时期的佛教唐宋时期,佛教达到了鼎盛时期。

佛教被推崇为天下至道,举国上下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唐代佛教以禅宗、华严宗为主,宋代以禅宗、净土宗为主,两个时期的佛教都带有较为鲜明的时代色彩。

第4节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发明了不少伟大的发明,其中四大发明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自己有极大的贡献,而且还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5节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影响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在其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

中国在历史上与世界各国频繁交流,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对其他国家文明产生过一定影响。

总之,八年级历史第2章知识点涵盖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唐宋时期的佛教、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影响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我们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发明历史的重要基础,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总结、深刻理解。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哎呀,聊到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那可是咱们中国近现代史里挺重要的一段儿。

咱们得用大白话,像聊天一样,把这段历史给捋顺了。

首先啊,咱们得说说洋务运动。

这洋务运动,说白了就是清朝那帮大佬们看到西方列强那么牛,心里着急啊,想着咱也得整点高科技,别让人家瞧不起。

于是,他们就开始搞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那一套。

洋务运动里,有几个大佬不得不提,比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他们可都是洋务运动的主力军。

洋务运动干了啥呢?简单来说,就是“自强”和“求富”。

前期,他们主要搞军事,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这些,想着用洋枪洋炮来保卫国家。

后期呢,又开始搞经济,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这些,想着让国家富起来。

还别说,这一搞,还真有点成效,咱们国家的军事和工业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

不过呢,洋务运动也有它的局限性。

毕竟,这些大佬们只是想用西方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根本没想着要改革制度啥的。

结果呢,就像咱们平时说的,治标不治本,最后还是没能让中国真正强大起来。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仗啊,打得那叫一个惨烈。

日本那时候就盯上了咱们中国,想着要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结果呢,咱们在黄海大战、平壤战役这些关键战役上,都吃了大亏。

特别是邓世昌和他的致远舰,那可是英勇得很,最后都壮烈牺牲了。

这场仗打下来,咱们清政府是彻底输了,还签了个《马关条约》,那可真是割地赔款,让人心痛啊。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啊,咱们国家就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这时候呢,又有一批人站了出来,他们想着要变法图强,这就是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这些大佬啊,他们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

结果呢,变法没搞多久,就被慈禧太后给镇压了。

戊戌六君子啊,那可是为了变法流血牺牲的英雄啊,咱们得记住他们。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还是给咱们国家带来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戊戌变法之后啊,咱们国家就开始慢慢地觉醒了,开始有了更多的人想着要改革、要进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1、、左宗堂、张之洞为代表。

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张: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2、前期以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采用西方科学技术,兴办筋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7课戊戌变法1、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后他们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2、百日维新: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898年是旧历戊戍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戍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为中国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谭嗣同。

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对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深刻影响。

3、戊戌六君子:第8课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酝酿:1894年,孙中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当总理,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框架一、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 洋务运动(19世纪60 - 90年代)- 背景-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忧外患。

就像一个人,外面被人欺负(列强侵略),家里还不安生(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

- 一些开明的官员看到西方船坚炮利,觉得咱得向西方学习才能强大起来,这就好比看到邻居家有个超厉害的新工具,自己也想弄一个。

- 代表人物- 中央有奕䜣,地方上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些大佬。

他们就像是一群想要改变家族命运的长辈,各自发挥自己的本事。

- 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像安庆内军械所,那可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就像一个新的小作坊开始造兵器了。

江南制造总局,规模很大,生产枪炮轮船啥的,是当时的军工大厂。

福州船政局专门造轮船,为海军提供装备。

-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因为光有军工企业,钱不够花呀,就搞民用企业来赚钱支持军工。

比如轮船招商局,搞航运的,就像现在的航运公司。

开平煤矿挖煤,为工业提供能源,还有汉阳铁厂炼铁,这都是为了发展近代工业打基础。

- 建立新式海陆军- 陆军方面,组建新式洋枪队,士兵们开始用洋枪洋炮训练,不再是以前的冷兵器了。

海军方面,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海军最强,有好多大船,像定远舰、镇远舰,那可是当时的海上利器。

- 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创办新式学堂,像京师同文馆,教外语和西方知识。

还派遣留学生出国,这些留学生就像出去取经的小和尚,把西方的知识和技术带回来。

- 评价-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向现代世界的小窗户。

它在经济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军事上有了新式军队,教育上培养了一些新型人才。

但是它没有改变中国封建制度的根本,就像给一个旧房子刷了层新漆,里面的结构还是老样子,最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2. 甲午中日战争(1894 - 1895年)- 背景-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变得强大起来,就像一个小瘦子吃了大力丸变成了肌肉男,开始对外扩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历史第二章知识点
初二历史第二章知识点
公车上书
洋务运动
(1)背景:
①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出现危机。

②清政府内部洋务派的形成
(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第一家----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规模最大--------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5)评价:
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对我国早期现代化起推动作用
③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辛亥革命
一、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邹容、陈天华、章炳麟)
三、领导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
四、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五、准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思想的确立
1905年,孙中山联合革命力量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革命纲领是: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它是中
国资产阶级提出的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机关刊物是《民报》
“三民主义”有新旧之分,旧“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六、高潮: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攻占汉口
和汉阳,辛亥革命取得初步胜利。

1912年元旦,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产生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选举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
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并确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七、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八、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其它原因:帝国主义的破坏;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九、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十、认识: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