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合集下载

历史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历史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历史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不同的概念,但又存在紧密的联系。

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形态不一样。

科学一般表现为知识形态,理论形态;而技术则一般表现为物质形态。

任务不一样。

科学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目的不一样。

科学的目的是现象之中求本质,以认识课题为己任;技术是来自某种认识或者经验的升华,用于改造课题的活动。

管理方法不一样。

科学的管理方法强调工作得如何;技术则注重如何工作。

科学与技术的评价方面不一样。

对科学的评价是一个深字;对技术的评价是一个新字。

试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试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试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第一篇:试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试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子曾曰首先,从科学与技术所面对的对象来看,科学主要面向的是自然界未知领域,是自然而然的世界,科学主张或竭力减少主体的干预,突出对象的客观实在性;技术面向的主要是自然界中已知的世界,是“为人”的世界甚至是人造的世界,强调人对世界的参与、控制、改造,突出主体的能动性。

当然凡事不可极端,未知与已知并非绝对,绝对的未知不可了解(甚至不知其存在),绝对的已知又不可能存在,所以有时科学、技术的对象又那么接近、那么一致,比如医学和医术的对象都是人。

如果世界、事物、现象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视为一个“已知—未知”系统,那么科学的对象更倾向于未知的部分、侧面、角度,技术可能偏重于已知的部分、侧面、角度。

其次,从科学研究与技术实践的目的的角度来看,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认识、揭示、预测客观世界及其发展,从而获得有关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将直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技术实践的目的在于利用客观规律干预、调节、控制、改造自然界或创造人工世界、人造物,使其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但直接丰富的是人的物质财富。

从间接的角度看,无论科学是为满足人的好奇心、求知欲还是了解上帝的意图;无论技术创造的是衣、食、住、行的物资,还是艺术的载体、科学研究的仪器和工具,他们的“终极”目标无疑都是为人的。

科学与技术的目的是“大同小异”的。

当然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加剧,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现象,但那与目的无关。

再次,从科学研究与技术实践所采用的方法来看,科学研究活动因其是以未知世界为对象,揭示客观规律为目的,所以它常采用归纳、实验、数学—演绎、假说—验证等方法;而技术实践是以已知为对象,利用客观规律来调控外物,所以它常用的方法有分析、设计、操作、方案—试验等等。

也有学者强调,科学方法具有“从特殊到普遍,从具体到抽象,从整体到分析”的特点;而技术方法“从普遍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从要素到综合”。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哎呀,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想想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两个“小伙伴”,就像二人转一样,缺一不可。

科学就像那位沉稳的学者,喜欢琢磨深奥的理论,动不动就给你讲讲黑洞、量子力学,搞得人脑袋都大。

而技术呢,嘿,简直就是个精灵,能把那些复杂的理论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着的东西。

就拿手机来说吧,它背后可是有一堆科学原理在支撑呢。

没有科学,手机也就只能是一块平面,没什么用。

说起科学,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有人觉得它高高在上,听得一头雾水,简直像是在听天书。

但科学无处不在,像是空气一样,虽然看不见,却随时在影响着我们。

比如说,为什么牛奶会变酸,为什么天空是蓝的,这些问题背后都藏着科学的秘密。

再看看技术,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觉得惊艳。

从最初的轮子到现在的人工智能,科技的进步简直是飞速,仿佛是坐上了火箭。

你想想,十年前的手机和现在的手机,那差别可大了去了,拍照的清晰度简直可以用“高清”来形容。

而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就像老朋友一样,互相依赖。

科学为技术提供了基础,技术则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应用。

比如说,科学家们研究出新的材料,结果一不小心,技术大咖就把这些材料用在了新款手机上,用户们用得乐开花。

这里面可不是简单的道理,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听上去好像很玄乎,但实际上就是一堆人一起在实验室里琢磨、实验、失败,再重新来过的故事。

咱们再说说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你去超市的时候,看到那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是不是觉得这些东西都是科学的产物呢?科学家通过研究,搞清楚了什么样的环境最适合植物生长,结果我们就能吃上更好吃的苹果和番茄。

这可是实打实的科学成果,嘿,真是美味又营养。

可如果没有技术,这些研究成果也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落到实处。

技术帮我们把科学变成现实,让我们享受到了生活的便利。

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没有科学和技术,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可能还停留在用火做饭的时代,想想都觉得可怕。

没有电,没办法看电视、听音乐,晚上黑乎乎的一片,感觉简直像回到石器时代。

浅谈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浅谈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浅谈科学、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关系1405404003 廖欢摘要:人类社会产生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的时候,科学、技术和艺术随之产生。

科学促进社会理论体系与认知能力的进步,技术使得社会生产力提高,艺术,则促使独立的个人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和制度产生思想和文化体系。

科学对应的是人类理性的思考,而艺术则是感性的智慧,技术则是直接为人类的生产和发展提供资料的直接手段。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影响的。

在嫦娥奔月这个传说中,艺术化的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未知的渴求和向往。

而明朝万户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火箭来试求飞行的人,虽然失败了,但仍然是人类探索迈出的一大步。

知道现代火箭的产生,艺术对于飞天的渴求与科学对于探索的实践与技术对于航空的实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三者本质比较科学首先指对自然领域的知识,拓展后延引至社会、哲学、思维等一系列领域。

科学一词源于古汉语,原意谓之“科举之学”。

至今其已涵盖两方面的含义:揭示自然真相,对自然做理由充分的调查或研究。

宋朝陈亮文献记载:“而科,单独有分类、调理、项目之意,学则为学问、学识”因此近代日本译西方著作在翻译science的时候,即将其译为科学一词,意为不同类型的科学或学问。

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和科学是在一个范围类的,它指将在科学定义下的知识与原理理论加以运用,也就是在现实领域运用无论何种科学得出的理论成果。

技术是表象的,它在使科学成果可视化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美好。

技术对科学研究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技术遇到瓶颈的时候,就需要科学的知识去解决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艺术的本质于此是最为复杂和难以定义的,其难在于无法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叙述。

在此姑且将艺术定义为是对西现实世界的熟悉和情感的再现。

是人类的一种非凡的活动。

艺术是精神上的,是人类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至少在这三种里面。

它所代表的是人类的灵魂。

好比将三者比作一个完整的人,那么艺术便是灵魂,科学是思维与灵感,而技术是人的骨架和血肉。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啊,就像是一对超级有爱的好伙伴,科学呢,就像是那个满脑子奇思妙想的智慧老爷爷,总是坐在摇椅上,望着天空思考着宇宙的奥秘。

而技术则像是个精力充沛的年轻小伙子,整天到处跑,想着怎么把老爷爷的那些想法变成现实。

你看,科学就像一个超级大厨,在脑海里构思着无数道绝世佳肴的菜谱。

这些菜谱里有对自然规律的深入理解,有对微观世界的探秘食谱,还有对宇宙星辰运转的烹饪秘籍。

但光有菜谱可不行呀,这时候技术就闪亮登场了,技术就像是厨房中的各种工具,锅碗瓢盆、炉灶烤箱啥的。

大厨有了想法,工具就得立马动起来,把那些抽象的菜谱变成实实在在的美味。

科学有时候很像一个爱藏宝的小老头,把各种宝藏(知识)藏在很深很深的地方,还用一堆复杂的密码(理论)锁起来。

技术就像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带着他的工具包(各种设备和方法),费尽千辛万苦去破解密码,挖掘宝藏。

比如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这个超级大宝藏的概念,就像是告诉大家有一座超级大金山在那儿。

然后技术就开始想办法怎么去开采这座金山,于是各种基于相对论衍生出来的高科技,像卫星导航等就慢慢出现了。

科学还像一个超级大导演,构思出了一部部精彩绝伦的科幻大片的剧本。

里面有穿越时空的情节,有对未来世界的疯狂想象。

技术呢,就是那些演员、道具师和特效团队。

演员们按照剧本的要求去表演(工程师们根据科学理论去操作),道具师们做出各种科幻的装备(技术制造出各种仪器设备),特效团队让那些奇幻的场景成为现实(实现各种高科技的神奇效果)。

要是没有科学这个聪明的大脑,技术就会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今天做做这个小玩意,明天捣鼓捣鼓那个小发明,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方向在哪里。

而要是没有技术这个强壮的身体,科学就像一个被囚禁在高塔上的智者,只能对着天空呐喊自己的伟大思想,却无法将其在人间实现。

这俩家伙还特别喜欢互相逗趣。

科学有时候会突然抛出一个超级难的问题,就像给技术出了一个超级大谜题,等着看技术抓耳挠腮的样子。

浅谈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浅谈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败; 在研 究取 向和价值观 念上 , 工程 显示 出更强 的实践价值依
观测一 反馈 一 修 正 ”的路 线 。 工程 达 不 到预 期 目标 就 意 味 着 失 显的。 由“ 发现” 这一特质所决定, 科学在诸多方面上表现都 与 施 —
第一表现 在研究 的目的和任务上。 科学研 究的 目的在于 认 赖性 。 一项工程 的实施不仅与技 术相关 , 还与资源的利用密切 识世 界, “ 是 什 相关。 工程对 资源的合理利用负有责任 , 在资源问题 上, 工程绝 么” 和“ 为什么”的问题 , 从而为人类增加 知识 财富; 第二表 现 不是价值中立 的。 工程还对环境 负有责任 , 而在环境问题 上, 工 在研究的过程和 方法上。 科学研究过程追求 的是精确的数据和 程 同样不是价 值中立 的。 在经济 问题 上 , 工程也 绝非 中立 。 一
完备的理论, 要从认识的经验水平上升到理论水平, 属于认识 由 个项 目不 可能在各 个方面都做 到最优 , 工程 要在各方利益 间权 工程的这样妥协性 正是其价值性 的体现 , 所 以, 工程不是价 实践 向理论 转化的阶段,目标常常不甚明了, 摸索性很强 , 偶然 衡,
性较多。 由此决定, 其主要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实验推理、 归纳 、
科学活 动可 以解释为 以发现为核心 的人类 活动, 它使那些 完全 出卖; 在研 究取向和价值观念上, 技术是任务取 向的, 与社会现 脱离于人存在 的天 然 自然在 实践中被人认识成 为人化 自然 ; 技 实 的关系密切 , 在技 术中处处渗透 价值 , 时时体现价值 , 与价
术活动可 以解释为 以建造为核心的人 类活动 , 它使一种崭 新的 值有不解之 缘: 在研 究规范上, 技术与科学更是大相径庭 , 它以 其特 征是是事前 多保 密, 事 人 工自然 的诞生成 为可能; 工程活 动可 以解释 为以建造 为核心 获取 经济效益 的物质利益 为 目的, 的人类活动 , 这种 活动使完全为人类 服务的人 工 自然物成为现 后有专利。 实。 科学 、 技术 和工程是人 类活 动的重要 内容 , 但 关于它们之 4 工程 的核心 是 建 造 间的关系却存在 众多不 同的观点。 技术 不同于科 学的观 点己得 如果说在过去我们经常把 科学核技 术混淆 的话 , 那 么, 在 甚至认 为两 者就 是~回 到多数人 的认 同, 但技术与工程之间的关系却存在着混乱的看 技 术和工程之 间的界 限就更加模糊 了,

浅谈哲学、科学与技术

浅谈哲学、科学与技术

浅谈哲学、科学与技术李紫鹏爱因斯坦就哲学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既然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把哲学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字"Φιλοσοφ?α" (philo-sophia)转变而来,意思为“爱好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

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

然而,哲学本身是很难被定义的,因为有众多分歧的观念都被视作为哲学。

一个比较普遍的定义是: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直接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能够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人类的思想认识能力、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的本源事物。

简而言之,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抽象的,抽象,是哲学的根本特点。

哲学为什么是抽象的?因为一切存在之间都拥有抽象的同一,这种抽象的同一是内在结构的抽象同一和外在关系的抽象同一。

正是基于这种抽象的同一,使我们有可能感觉到一切存在的存在。

哲学所要做的就是阐述这种抽象同一的内容。

古希腊哲学家通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形而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iste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1、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2、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3、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自从哲学从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至今约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什么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什么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什么
科学与技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科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而技术进步则不断地向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反过来激励科学发展。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两大力量,这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科学和技术总是在特定的范围内共存,因为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同时,科学与技术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统一体。

科学承担的是认识世界,技术承担的是改造世界,科学提供规律、理论去指导技术,而技术通过主观世界的创新、创造,去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与技术在功能和作用上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目的和任务不同、研究内容不同、研究成果的形式和评价标准不同、发展进程不同、生产力属性不同。

其一: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活动,它所解决的主要是认识世界的问题,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技术则是发明和创造操作的办法、技巧以及相应的物质手段,回答的是“做什么”和“怎样做”。

其二:科学是进行发现,探索未知的活动,带有自由研究的性质;技术则是从事发明,综合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创造和实践的活动。

其三:科学创造的主要是知识;技术则不同,除了以知识形态出现外,还同时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

其四:科学对经济的作用是隐含的,不太确定,有时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出来;技术对经济的作用则比较确定,关系更直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学生:张三
授课教师:李四
学号:1234567
院系:中文系
年级:2004级本科
日期:2006年6月
摘要: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科学;技术;关系
一、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科学与技术互为依存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科学中有技术,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有实验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如杠杆、滑轮的使用中有力学。

科学产生技术,如发现了相对论和核裂变,产生了原子弹和核电站。

技术也产生科学,如射电望远镜的发明与使用,产生了射电天文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的发明与使用,产生了单分子科学。

2、科学与技术互相促进
科学的成就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需要促进科学的发展。

现代科学的发展表明,科学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出现了“科学技术化”的趋势。

同时,技术也更加科学化。

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是中间环节,技术是科学原理的物化和应用。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应该说,科学与技术之间呈现一种极其复杂的互动关系,二者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就人类创造知识的过程而言,人类最先创造的不是科学,而是技术。

新技术的发展又把科学推向新的领域。

有了科学,就会有相应的技术、如数理逻辑和电磁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当技术碰到困难,不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时,便会要求并产生出新的科学加以研究,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比如人们在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时,由于当时技术所限陷入了困境,从而诱发了物理学危机,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深入研究,便有了当今的高能物理学。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

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2、根本职能不同
科学的根本职能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

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保护,着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3、转化领域不同
科学属于由实践到理论的转化领域,它本身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属于社会的精神财富;技术属于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领域,它本身是物化了的科学知识,属于社会的物质财富。

4、成果表现不同
科学的成果表现为新现象、新规律、新法则的发现;具体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不断深化人类认识,充实人类知识宝库。

技术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具体表现为新工具、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的发明。

参考文献
1.周光召主编.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
2.韩丽娟,程高祥,戴小枫.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中国农学通报,
1997,13(5):3-6
更多关注新浪:月牙L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