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合集下载

1.1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1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以上结论是在统计大量后代的基础上得出的, 若统计的个体数量有限,则不能如此判断。
4)不同交配方式在遗传中的作用:
杂交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得到新品种。 连续自交可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验证遗传基本定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自交
测交
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3、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的总称。比如:肤色、血型、高度、毛色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注意:“两个相同”和“一个不同”。 “两个相同”: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 “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
采用了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5、实验结论: ①、F1是杂合子(Dd);②、F1
产生两种类型(D和d)数量相等的配子;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 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 同的配子中。
六、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 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 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以观察和分 假 析提出问题
为什么F2中出现 3:1的性 状分离比?
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雌雄配子在受精时随机结合。 测交结果预测: 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实验结果完全符合! 假说完全正确!反之错误!
说 演 绎 据假说进行 法 演绎和推理
实验检验演 绎推理结论
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 的遗传进行研究,在弄清楚一对相对 性状的传递情况之后,在研究两对、 三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 还进行了正反交实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F2
1x1/4AA 1X1/8AA ¼(1/4AA 1/2Aa 1/4aa) 1X1/8aa
F3
1/16AA 1/8Aa 1/16aa
AA(1/4+1/8+ 1/16+```+1/2n+1) Aa(1/2n) aa(1/4 + 1/8 +`````+1/2n+1)
Fn AA(1/2-1/2(n + 1) )
杂合子
案例2: 白色公羊与白色母羊杂交后,生出了黑色小羊?则 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怎样的?
白色公羊 X 白色母羊 黑色小羊
很明显黑色是隐性(若 用aa来表示)所以两个 亲本的遗传因子是Aa
拓展三
关于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 子所占比例(以Aa为例)
Aa

F1
1/4AA 1x1/4AA 1/2Aa ½(1/4AA 1/2Aa 1/8AA 1/4A 1/4aa) 1/8aa 1x1/4aa 1/4aa 1x1/4aa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杂交,在F1中表现出 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如:高茎豌豆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在F1中没有表 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如:矮茎豌豆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 象 性状分离比:杂交后代中显隐性性状数量比(3显:1隐)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体间的相互交配。
八、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条件:
1、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选择豌豆 作为实验材料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性状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分 离 定 律
高茎∶矮茎 = 3∶1 杂交实验 F2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 DD∶Dd∶dd =1∶2∶1 理论解释(假说) 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高茎∶矮茎 = 1∶1 测交验证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 Dd∶dd =1∶1 分离定律内容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讲义)(原卷版)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讲义)(原卷版)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①性状类★★☆1.相对性状:生物的性状的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中出来的性状。

(2)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中出来的性状。

2.性状分离: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微点拨】相对性状必须具备三要素: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

知识点②个体类★★☆1.表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

3.纯合子:由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或dd。

4.杂合子:由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

知识点③基因类★★☆1.相同基因:染色体位置上控制性状的基因,如A、A。

2. 等位基因: 染色体 位置上控制 性状的基因,如C 、c 。

3. 非等位基因:(1)位于 染色体上的基因,如A 、D 。

(2)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位置上的基因,如C 、d 。

【微点拨】1. 遗传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2.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一定相同吗?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不一定相同;因为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吗?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例如基因型为DD 或Dd 的豌豆都表现为高茎。

知识点④ 交配方式类 ★★☆【典例1】 (2021春•乃东区校级期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 .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C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 .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典例2】(2023改编)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

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52张)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52张)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简介
奥地利人, 修道士, 主要工作: 1856-1864经 过8年的杂交试验, 1865 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 验》的论文。
主要工作成就: 发现两大遗传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Mendel,1822-1884)
1 :2 : 1
是随机的。(表现型、基因型)
高茎
矮茎
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遗传图解 高茎 矮茎
P DD × dd
配子 D
d
(受 精)
F1
Dd 高茎 (自交) ×
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遗传图解
F1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1 ∶ 2 ∶1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2)自交(⊗):含有相同遗传物质的个体相交。植物的自花传
粉是自交。
(3)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 为正交, 则乙♀×甲 为反交。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相关概念
(4)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 那个亲本的性状。 (5)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 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测交 后代 Dd
高茎
dd 矮茎
基因分离,分别 进入不同配子中
1

1
演绎推理,验证假设
5.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孟德尔的设计思路
只要测定(验证)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就能说明对分 离现象的理论解释是正确的。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和比例 能真实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2)孟德尔的验证方法 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人教版生物必修2】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人教版生物必修2】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2)写出各个亲本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3)哪一组为测交实验?给出其遗传图解。
杂交 自交 1、交配方式 2、性状类 测交 正交、反交
显性基因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3、基因类 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
4、个体类
纯合子 杂合子
基因型 表现型
分离定律题型归纳
(一)由亲代推子代(正推)
亲代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 子代性状比例
(1)AA ×AA → AA
1:0 0:1 1:0 1:0 3:1 1:1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即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 的细胞核遗传。
假说演绎法
现 象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解释)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四、分离定律
选择豌豆作为 实验材料
严格自交、结果可靠 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遗传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 遗传现象的背后又有什么规律呢?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基因分离定律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
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
亲之间的性状。
按照上述观点,则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
子代的牡丹花是什么颜色呢?
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如:纯高茎遗传因子是DD, 纯矮茎遗传因子是dd。
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纯高茎DD,纯矮茎dd。
(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 杂合子

高中生物第二册 1 1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练习((含答案)

高中生物第二册 1 1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练习((含答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高产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D.绵羊的粗毛和细毛【答案】A【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水稻的早熟和高产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水稻的早熟和晚熟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豌豆的紫花和红花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C 错误;绵羊的粗毛和细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2.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产生四仔,则它们的表现型是()A.全部黑毛B.三黑一白C.一黑三白D.无法确定【答案】D【解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即Aa×Aa→AA(黑):Aa(黑):aa(白)=1:2:1,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色:白色=3:1.但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有可能是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或二黑二白;故选D。

3.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1∶1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A.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③【答案】B【解析】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错误;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正确;粉色(Bb)×粉色(Bb)→红色(BB):粉色(Bb):白色(bb)=1:2: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正确。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如:人的肤色的黑与白,人的高度的高和矮,豌豆的黄色子叶 和绿色子叶;羊的白毛和黑毛;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上眼脸有无褶皱 1、双眼皮 2、单眼皮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脸颊有无酒窝 1、有酒窝 2、无酒窝
双手手指嵌合
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
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①在体细胞中, 遗传因子成对存 在。 ②配子形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分开,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F1
配子 D
Dd
d D
Dd
d
③受精时,雌雄配 子随机结合,遗传 因子恢复成对。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 1
3

1
★重要概念:纯合子和杂合子
F1
配子 D
Dd d D
Dd d
(子一代)
F1
高茎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F1
高茎 (自交) ×
(子二代)
F2
在F1代中, 另一个亲本 的性状是永 远消失了还 是暂时隐藏 起来了呢?
矮茎
高茎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F1
F2
高茎
×
高茎
矮茎
×
高茎 矮茎 ∶
性状分离比,这 是偶然的么?
3
1
豌豆的其他6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
配子 D 测交 Dd 后代 高茎
dd 矮茎
1

1
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
• A、测交法(较科学)
• B、自交法(较简便)
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

性状
茎的高度
一种性状
787(高)
另一种性状
277(矮)
F2的比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2.84:1
种子的形状 5474(圆滑) 1850(皱缩) 2.96:1 子叶的颜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3.01:1 花的位置 651(叶腋) 207(茎顶) 3.14:1
种皮的颜色 705(灰色)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P P (亲本) P
高茎
(杂交)
××
P ×P (亲本)
反交
×
(杂交)
正交
高茎 矮茎 矮茎矮茎 矮茎 F1高茎 高茎 矮茎
高茎
×
× F 2
F FF 1 11×Fra bibliotek(子一代) 高茎 高茎 高茎 高茎
(子一代)
F F 11
矮茎 矮茎 高茎 高茎矮茎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说
1、去雄
2、套袋
3、传粉
异 花 传 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 粉
4、套袋
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花的位置 荚的形状 种子形状 圆
种子颜色
茎的长度 荚的颜色

绿 绿高 白 黄 矮

种皮颜色
胀大 顶位
皱缩 灰 侧位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说
224(白色) 3.15:1
豆荚的形状 88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豆荚颜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82: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 接近3:1,具有规律性。
如何解释实验现象呢?
用当时的主流观点能否解释?
“融合遗传”:由父本和母本提供的遗传物质在子代细胞中完全 融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
推测: 遗传因子是独立的,既不会相互 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遗传与进化
学必修一时
学必修二以后……
遗传:生物子代与
亲代之间,性状相似
的现象。
变异:生物子代与亲
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 个体之间,性状有差异 的现象。
+
融合遗传:父本和母 本提供的遗传物质在 子代细胞中完全融合, 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 亲之间的性状。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孟德尔和豌豆
自交,够“纯”
狭义:自花传粉
自交
广义: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杂交
(2)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性状
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例如,豌豆植株的高度、种子的形状,小麦的 抗锈病与易染锈病,人有无耳垂以及头发的曲 直、血压和脉搏等都是性状。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如,豌豆植株中有高茎的(高度1.5~2.0m), 也有矮茎的(高度0.3 m左右);有结圆粒种子 的,也有结皱粒种子的。
黄色 6022 绿色 2001 3.01 : 1
种皮的颜色
灰色 705 白色 224 3.15 : 1
豆荚的形状
饱满 882 不饱满 299 2.95 : 1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绿色 428 黄色 152 2.82 : 1
花的位置
腋生 651 顶生 207 3.14 : 1
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羊的白毛和长毛 羊的短毛和长毛
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图 7 脸颊有无酒窝
1、有酒窝 2、无酒窝
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
1、有美人尖 2、无美人尖
图2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
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
1、双眼皮 2、单眼皮
图6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成对 存在的
纯合子
3、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
纯种高茎
纯种矮茎
因子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
P DD × dd
与隐性性状的现象。
F1 高茎
F2 高茎 矮茎
判断方法:1种性状 分离出 2种或多种性状
P 红花 × 白红花花
F1 红花 白花
×
P
×
高茎
矮茎
F1
高茎
F2中出现3:1的性状
F2
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787 277 ≈ 3 :1
提出问题:
(1)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亲本的性状 (高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 高不矮?
(2)什么原因使F1矮茎隐而未现而在F2中又表 现呢?
(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七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 ——统计学的方法
性状
显性
F2 的表现 隐性
显性 : 隐性
茎的高度
高茎 787 矮茎 277 2.84 : 1
种子的形状
圆粒 5474 皱粒 1850 2.96 : 1
子叶的颜色

(母本)
传粉
这个“没事找

(父本)
事”的怪人在 修道院后面开
高茎的花
矮茎的花
垦出一块豌豆
田,经常小心
翼翼地驱赶传
高茎(F1)
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 去雄 套袋 人工授粉
播花粉的蝴蝶 和甲虫?
套袋
时间:花蕾期 目的:防止自花传粉
目的:防止外来花粉影响
二、一对相对性状(茎的高矮)的杂交试验
P: 亲本 parent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图8 双手手指嵌合
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
(3)花比较大,易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自花传粉 (自交)
异花传粉
父本(♂)
母本(♀)


异花传粉过程中的亲本 供应花粉的植株为 父本( ♂ )
接受花粉的植株为 母本( ♀ )
问题:自然状态下两株豌豆能否异花传粉?
高茎
F2
结论:亲本中的矮茎性状在杂种子一代F1中隐藏起来了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P 高茎 × 高矮茎
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F1
高茎
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前提: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
P 红花 × 白花
P 红花 × 红白花花
F1 红花 白花
×
F1 红花
×
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
1.孟德尔简介
父母:农民、园林工作者~ (为种豌豆埋下伏笔)
职业:神父(有地,不愁吃)
老师:多普勒(物理学家) 依汀豪生(数学家) 恩格尔(生物学家)
受道尔顿(化学家)颗粒原子 思想影响
花的分类
百合 雌蕊 雄蕊
两性花
雌花 雄花
单性花
2.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受精不完 成就不开
受精卵中遗传因子恢复成对
F2 DD
Dd
Dd
dd
3(高茎): 1(矮茎)
➢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高茎
矮茎
P DD × dd
配子 D
d
高茎
F1 高茎 Dd × Dd
配子 D d
Dd
F2
F2中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 性状类型及其比例:
中的 1 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_随__机___的。
受精卵中遗传因子恢复成对
配子 D
d
(受精)
F1
Dd 高茎 杂合子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
: 父本
F1: 子一代 filial F2: 子二代
♀: 母本
对镜贴花黄
×:杂交 cross
:自交 封闭自己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1、杂交:
P
×
高茎♂
矮茎♀ 正交?反交
反正交
F1
正交:甲(♂)×乙(♀)
反交:乙(♂)×甲(♀)
高茎 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的呢?
2、F1自交:
F1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成对 存在的
♀♂
3因、等F子1形,配分成两子开的种形配,雌成子配分时种子别,类和进、两成入比种对不值雄的都同配遗相子的传配 子的,结配合子机中会均只等含、每是对随遗机传的,因子 中的才导1 致个了。3:1的结果。
F1
配子
Dd × Dd
Dd Dd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_随__机___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