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案例分析
三亚大小洞天风景区案例分析

2
嘚嘚
化,是来三亚不可错过的地方。 游客4:里面的自然博物馆藏品众多,独具匠心,让人
大开眼界。
游客5:大小洞天的海有很多石头很适合拍照,今天拍 • 在三亚大小洞天的游客结构中,家庭游客为主,高 的照片都好美。
达57.4%,其次是情侣。
滨海休闲
【沙滩娱乐】 【拍照】
平均用时1h
15:30 离园
返回酒店 海鲜市场
【摩崖石刻】 【自然博物馆】
平均用时1h
好评:山海美景佳,文化性、科普性强、拍照点 多
游客类型
游客1:大小洞天的景色的确值得一游,阳光、沙滩、
13.1% 9.8% 19.7%
57.4%
家庭 情侣 朋友 其他
海浪一切皆美景。 游客2:里面迷人的海边风光,早晨清新的空气,海浪 拍打礁石的声音:等等,印象深刻。 游客3:这里的风景绝美,全程走路爬山,感受道 教文
景区特色
• 道教文化:与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岛蓬莱、瀛州、方 丈相媲美,号称南海仙岛,现今留存有宋代南宗五 祖白玉蟾”仙坛”、”仙人足”等历史遗迹。
• 摩崖石刻: “小洞天”、“钓台”、“海山奇 观”、“仙人足”、“试剑峰”等历代诗文摩崖石 刻。
13:00
进入园区
【购票】 【检票】 平均用时20min
文化科普
三亚大小洞天风景区
南山大小洞天 三亚第一山水名胜 以神仙洞府著称于世 著名道教文化风景区
的
1
三亚大小洞色,地理位置较偏 嘚嘚
景区概况
游客行为特征及点评
位于三亚南山的西南隅,国家5A级景区,景区已有800 多年历史,以其秀丽的海景、山景和石景号称琼崖第一 山水名胜。
差评:缺乏特色、景观普通、不好玩、不安全、 配套不足
旅游景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案例及分析

旅游景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案例及分析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旅游业日益兴盛。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旅游景点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环境破坏、人员管理和安全隐患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探讨。
二、环境破坏问题1. 案例分析:某著名风景名胜区成为垃圾场某著名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光,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管理,导致游客任意扔垃圾。
在长期累积下来,大量垃圾堆积在山林间,不仅影响了自然环境美观度,也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破坏。
2. 问题分析:首先,在如此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中缺乏相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和监管;其次,在信息传递上存在欠缺或传播不到位;最后,在公众教育方面亟待加强。
三、人员管理问题1. 案例分析:旅游景点低收入导致服务质量下降一些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更多游客,采用低价策略,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薪水和福利待遇。
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大幅下降,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
2. 问题分析:首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景区经营者往往偏重于利润追求而忽视员工合理薪酬待遇;其次,在行业监管方面存在监管不到位和法规缺失等问题;最后,在公众消费意识上需要培养对高质量服务的认知。
四、安全隐患问题1. 案例分析:旅游设施运维不善导致事故频发某主题公园存在着设施老化和基础设备维护不及时的问题。
由于长期使用没得到有效修复和更新,导致设施损坏、功能故障等安全风险增加,并时常发生让游客感到恐怖或受伤甚至丧生的事故。
2. 问题分析:首先,旅游景点运营者需要加强企业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做好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其次,在监管方面应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并及时更新;最后,在公众参与过程中,需增加安全意识教育和提供应急避险措施。
五、解决方案1. 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政府可以引入专门的旅游景点监管机构,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督导力度,并对问题严重的景区实施整改措施。
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分析一、引言城市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游客观光、休闲和度假的地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规划和建设风景名胜区,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
本文将通过分析某城市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探讨其规划理念、设计特点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二、规划理念该城市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理念是“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注重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
此外,规划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将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设计特点1. 自然景观保护与修复该风景名胜区规划充分考虑到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对原有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以及湖泊和河流的治理,使得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规划中还设置了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方便游客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人文景观的打造规划案例中,人文景观的打造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特点。
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以及新建的文化设施和艺术装置的设置,使得风景名胜区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游客可以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3. 文化体验的提升为了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规划案例中还设置了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体验项目。
例如,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表演和工艺品展销等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此外,还设置了特色餐饮和民宿,让游客能够品尝地方美食和体验当地生活。
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该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对城市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提升了城市形象。
通过规划和建设风景名胜区,该城市的形象得到了提升,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这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收益。
其次,它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餐饮、住宿等。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摘要: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要加强对泰山、徂徕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要重点保护好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大汶口遗址、岱庙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
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保护好山水格局,突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关键词:泰山;公园绿地;景观资源;评价体系;旅游规划;景观营造;泰安市1综述或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景区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景区的管理体制不顺,又成为景区业发展的新瓶颈。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其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遗产类景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旅游业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
城市山岳型风景区因位于城区或城市边缘处,与城市相互交融,受到城市发展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影响较大,能形成一定的特色风貌。
但是,人们对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缺乏,导致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和土地均遭到不同程度侵犯和破坏,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致使其资源快速退化,因此,加强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2项目概况城市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结构,也改变了社会潮流和市民的心态。
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者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更加注重使用者的需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
景区区反面典型案例剖析

景区区反面典型案例剖析
以下是一些景区反面典型案例:
1. 重庆磁器口古镇:过度商业化、环境卫生差、游客体验不佳。
2. 湖南凤凰古城:管理混乱、门票价格高、服务质量差。
3. 四川九寨沟:旅游环境遭受破坏、旅游管理不到位、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以上这些景区在经营管理、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对游客体验造成负面影响,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这些景区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剖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整改。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景区管理体系,强化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景区火灾事件案例分析总结

景区火灾事件案例分析总结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各类景区进行休闲和旅游。
然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景区火灾事件频频发生。
本文将针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区火灾事件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防范和应对这些灾害的有效措施。
一、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山脉风景名胜区火灾这起火灾事故发生在一个山脉风景名胜区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消防设施和紧急疏散通道,导致火势迅速蔓延,造成多人伤亡。
初步调查显示,该景区管理层未能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预防火灾,并存在相关安全设备缺失或损坏的情况。
2. 案例二:某水上公园大面积明火在一个炎热夏日,在某水上公园内突然爆发了大面积明火。
经过后续调查发现,此次火灾是因为水上设施中使用了易燃材料,并未进行充分的消防措施。
在火势扩大之前,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手段,导致事态失去了控制。
二、原因分析1. 缺乏有效的消防设施和紧急疏散通道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景区存在严重缺乏有效的消防设施和紧急疏散通道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游客和工作人员难以快速安全地逃离现场,导致火灾蔓延速度加快,伤亡人数增多。
2. 管理层不重视安全问题火灾事故往往与相关管理人员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有关。
如果管理层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投入,在预防火灾方面可能会存在盲点,并忽视了必要的安全措施。
这将进一步增加景区内部发生火灾事故的风险。
三、防范和应对措施1. 加强消防设施建设针对景区缺乏有效消防设施的问题,管理层应当优先考虑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安装自动喷水系统、独立供水管道、火灾报警器等。
同时,应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 建立健全的紧急疏散通道为了能够在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时及时疏散人员,景区应合理规划和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并确保通道的畅通无阻。
此外,还应为游客提供必要的逃生指引和标识,以便他们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3. 增加安全宣传和培训力度景区管理层应当增加对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宣传和培训力度。
旅游景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旅游景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在旅游行业中,为了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和保障游客的安全,各个景区通常都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措施。
然而,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起旅游景区火灾事故案例,总结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湘西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火灾事故湘西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区之一,然而,在2012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该火灾导致超过100亩森林被烧毁,并威胁到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安全。
引发此次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是:1. 火源未及时控制: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火灾是由游客乱扔烟蒂引发的。
景区内缺少明确规定,并没有对危险物品进行管控。
2. 应急响应不及时:雇佣消防队员、建设必要的消防设施一直是景区管理方很容易忽略的一项工作。
火灾发生后,周边居民和游客看到浓烟冒起时及时报警,但由于缺乏火灾应急演练和缺乏专业的应对措施,导致事故扩大化。
针对此次火灾事故,相关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以预防未来类似事件的发生:1. 强化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游客、员工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他们对火灾风险的认识。
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景区内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严格执行。
例如,在入口处设置明确的禁止吸烟标志,并配备独立消防器材。
3.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与当地消防部门合作,进行定期演练并完善相应救援预案。
提前培养景区内部及周边群众对突发事件发生时正确逃生、抢救等基本技能。
二、广西阳朔山水田园旅游度假区火灾事故广西阳朔山水田园旅游度假区位于中国南方的著名景区之一,然而在2019年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火灾事故。
该火灾导致多处建筑物被烧毁,并造成多人伤亡。
此次火灾事故主要原因如下:1. 电气设备存在隐患: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火灾是由电气设备问题引发的。
长时间使用老旧设备容易引发线路过载、漏电等问题,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2. 建筑安全措施不到位:建筑物防火材料、消防设施等防护措施未能达到标准要求。
案例分析—青城山

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学号:**********姓名:***案例概述: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
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
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青城山分前、后山。
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以道家文化为主,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比较适合老人以及信仰宗教的游客游览,开发较为成熟;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较适合年轻人游览,目前尚在开发中。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
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
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
2000年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接下来我主要从解说系统—信息管理、游客行为管理、产品管理、营销宣传管理四个方面来对本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解说系统—信息管理北大旅研中心主任吴必虎先生认为,解说系统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的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案例分析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的宣传、湿地功能的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该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风景名胜:一、西溪湿地的风景名胜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可以解释为风景优美的景观资源。
风景名胜资源喜指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
西溪湿地的景观资源: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还有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
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
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
在空间布局上,西溪有“三区、一廊、三带”。
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
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
“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二、西溪湿地景区的属性风景名胜区的属性特征是国家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的典型反应,西溪湿地所具备的四个属性特征:1)自然属性:风景名胜区在被规划为景区之前完完全全是一种普通的自然资源。
任何风景名胜资源都是以自然资源为载体,以人对美的认识程度为载体,而最终形成的人化自然的特征。
所以说,自然资源是形成西溪湿地公园的最根本的属性。
西溪湿地独特的地形、沼泽区、水域形成了西溪不可复制的景观特征。
2)社会属性:自然资源在被人类欣赏的时候便成了人类的产物。
由于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附加了人类的劳动与思想,使其成为风景名胜资源,因此在强调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表明了资源的社会属性。
西溪湿地被称为“杭州之肾”,保护的西溪湿地,对杭城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改善和调节作用,也将极大地有利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将为杭城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3)政治属性:国家通过立法保护自然资源。
我国以建立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形式保护自然资源。
在西溪如此大面积的的湿地环境上建立风景名胜区,很好的阻止了人类的随意破坏。
为了保护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制造”了许多“框框”:湿地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
经使用后的污水完全纳管排放,一改过去污水直排对西溪湿地水质和环境的影响;建立生态净化系统。
农居拆迁后,留下的裸露地表,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础上,采用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控制旅游人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人数,以湿地水体能自然降解游客在湿地公园活动所产生的污染为一条重要指标,并确定游客容量控制为每天6000人左右,其中一期工程游客人数控制为3000人左右,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确保西溪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设施的配备对湿地景观的影响。
4)经济属性:美的景观可以吸引别人来观赏,可以创造价值。
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区与四川黄龙景区、湖北神农架景区等6个景区,被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这是西溪湿地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将进一步提升西湖区旅游产业竞争力,也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件重大成果。
三、湿地公园的规划湿地公园的规划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保护湿地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
湿地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的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1)湿地公园的规划原则和要求(一)以相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本依据(二)以风景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三)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四)避免经济发展的破坏性倾向西溪湿地是杭州之肾,是杭州乃至中国重要的湿地旅游区,规划以突出其湿地特征,以观光,学习,科普教育为发展方向,同时配套发展一批度假休闲基地,满足游人观光旅游的需求。
1)湿地公园的规划原则湿地公园规划要以湿地的自然复兴、恢复湿地的地域特征为指导思想,以形成开敞的自然空间和湿地公园的概念地带、接纳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形成新的群落生存环境为主要目的,同时为游人提供生机盎然的、多样性的游憩空间。
因此,规划应加强整个湿地水域及其周边用地的综合治理。
其重点内容在于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提高其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
规划的核心任务在于提高湿地环境中土壤与水体的质量,协调水与植物的关系。
2)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在于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使其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使周围用地的土壤状况得到改善,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从而使城市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
同时,还应在城市的各种用地需求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并寻求建立更好的新型共存方式,实现城市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营造新的城市公园类型,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接近自然的需求。
此外,随着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为周边的城市、乡村、农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再自然化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将成为市民游憩娱乐的新热点。
3)湿地公园的规划方法为了实现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必须将湿地的整治与景观规划结合起来。
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从不同层面、不同元素着手,如地下水位、不同层次的土壤结构、不同层面的构成材料等地下状况,及其动植物在地面上形成的痕迹、动物的活动习性、景观要素的变化规律等外貌特征,达到由表及里的规划深度。
规划应紧紧围绕“水”的主题,将湿地公园作为生物与能量交换的生态廊道,联系周边的绿地、林地、农田、城市、乡村等各类生态系统,共同形成新的景观整体。
因此,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要将构成湿地整个物质循环圈中的各种要素,如水体、农田、土壤、植被、动物、自然状况、生态系统等等,作为规划的基本要素,融入形成整体性的领土景观规划要求之中。
尤其是湿地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元素,无论其状态如何,自然的或经过人工处理的,都应作为规划中的最重要元素,以构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类型及景观特色的框架。
4)湿地公园的规划措施①,湿地公园规划最重要环节之一,在于实现水的自然循环。
首先,要改善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相互补充。
其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作为湿地水源的河流的活力。
②,湿地公园规划的另一最重要环节,是采取适当的方式形成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有利补充,使湿地周围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加,从而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
③,湿地公园规划还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开挖新的水系并采取可渗透的水底处理方式,以利于整个园区地下水位的平衡。
土壤作为景观规划的要素之一,在土层剖面上是由不同材料叠加而成的。
不同的土壤类型产生了不同的地表痕迹和景观类型。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必须在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基础上,利用成熟的经验、材料和技术,发现场地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演进能力。
四、可持续发展在西溪湿地规划中的应用西溪湿地的规划,将大面积的区域设为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育区,坚决的的保护湿地的原生态;生态优先原则,被列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六大原则之首,在已经进行和即将进行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生态优先将被一再地强调和遵循。
西溪湿地的建立,本来就是对可持续发展论的认可与支持。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平衡的发展。
湿地公园的建立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西溪湿地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在景观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溪湿地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
批复明确西溪湿地保护范围划为三个层次,即保护区范围、外围保护地带、周边景区控制区。
整体布局按照上述三个层次划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
一期与二期以深潭港为界,应在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在商业配套、基础设施配套上统一协调,避免投资的重复、工程的反复,景观风格上应协调统一。
一期核心区通过门票合理限制游人量,二期为公共开放区,在各入口区合理安全控制游人量,一期二期的分隔以水岸河道为主,以不影响自然景观方便管理为原则六、西溪湿地景区的功能:1)保护了西溪湿地的生态资源,维护了杭州的自然生态系统,保存了当地历史文化信息。
2)发展了杭州的旅游事业,丰富了文化特征。
3)开展了积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大自然的实验室。
4)通过开发西溪湿地,扩宽了杭州的旅游事业,扩展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西溪湿地是中国第一个成功成为国家5A级景区的国家湿地公园,必将对全国湿地公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