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八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

合集下载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罗才军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罗才军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罗才军《伯牙绝弦》课堂实录浙江罗才军版本: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执教者:整理者:吉林市船营双语实验小学李艳霞(上善若水)上课时间:2010年10月19日09:10—09:50(第二会场上午第三节)【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是二十一小,六一班的孩子是吧?听说是六一班我感觉到很亲切,知道为什么吗?这得靠猜了。

生:我猜您教的学生也是六一班的吧?师:你叫什么?生:我叫黄依依。

师:黄依依是吧,一语中的呀,知我者黄依依也!就这个意思,好,上课之前咱们听点音乐。

(师播放乐曲)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我听到了高山流水的琴声。

师:你的耳朵了太灵了吧,老实说你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蝉鸣,瀑布往下飞流时的声音,还有一些古色古香的古筝弹奏。

师:你的用词真好,咱们有什么说什么,好不好?你们真厉害,再听一段。

师: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一个人在竹林里弹琴,风把她的衣襟吹了起来。

师:衣袂飘飘的感觉。

生:有那么一种风起云涌的感觉。

师:说得多好。

生:我仿佛听到了海浪拍击沙滩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了一线天里的瀑布,很……师:老师告诉大家,我们能听到很多声音,但是我们要真正理解这样的乐曲真是有些难为大家了,不要说你们,我有时听半天都听不出来,这种用古琴演奏的音乐,一向被称做是高雅之乐,往往寄托了琴师他自己的志向、情怀、抱负、心声,不过我相信,凭咱们班的实力只要咱们以后有了足够的生活阅历,足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能够把它听懂,不是什么难事。

师:再稍微休息一下我们就上课。

【上课时间】师:准备好了吗?上课!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它是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哎哟,念得真准,一板一眼的,尤其是这个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念一念,伯牙绝弦,预备起。

(生齐读课题)师:嗯,绝弦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生1:我认为绝弦就是最后一次在弹这个琴。

第八届全国阅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

第八届全国阅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
青海
彭娟
一等奖
第一节《巨人的花园》
西藏
张林军
一等奖
第二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湖南
贾峰
一等奖
第三节《中彩那天》
广东
皮涛
特等奖
第四节《詹天佑》
上海
李碧云
一等奖
第一节《草原》
新疆兵团
薛姣
一等奖
第二节《落花生》
甘肃
张玉栋
特等奖
第三节《蒙娜丽莎之约》(略读)
宁夏
孟峰
特等奖
第四节《小猴脸红了》
吉林
邙心睿
一等奖
江西
易艳丹
一等奖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第二会场现场课获奖名单
第一节《小兵张嘎》
重庆
郭蕾
一等奖
第二节《自然之道》
山东
苏婷
一等奖
第三节《伯牙绝弦》
浙江
罗才军
特等奖
第一节《生命生命》
黑龙江
张安龙
一等奖
第二节《地震中的父与子》
云南
毕雪燕
一等奖
第三节《数星星的孩子》
安徽
张文花
特等奖
第四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湖北
刘进
一等奖
第二节《蜀鄙之僧》
河北
胡瑞兵
一等奖
第三节《画家和牧童》
内蒙古
张丹
特等奖
第四节《天鹅的故事》
宁夏
张金虎
一等奖
第一节《最后一头战象》
北京
张龙
特等奖
第二节《送元二使安西》
陕西
方会通
一等奖
第三节《桥》
海南
崔传统
一等奖

全国第八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教学实录

全国第八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教学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教学实录
———————————————————————————————— 作者:
———————————————————————————————— 日期: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赏析
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一、课前谈话,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同时渗透语言学习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评析:【用“不一样”说话,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对老师来说,应该不算什么“高着”。但是,在说话的过程中,何老师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在生成中拓宽话题、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眼前)的“不一样”,由说学习环境到说新老师,由说同学到说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逐渐地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匆匆》暗合,使课前谈话看似“闲来之笔”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这不能不说是何老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良策。这样的开局,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奠定的良好的基础。“自由地呼吸”开始了。】
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生:朱自清)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的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摘录)杨屹校长评课实录(会场一)【杨屹:特级教师,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校长】各位代表大家好,非常珍视能有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来分享我的心得。

两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是从事语文教学同仁们心中期盼的盛会。

回顾着全国小语会多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思索着上课教师展示的研究成果,不禁想起贾平凹先生的《一只贝》。

一只贝,因痛苦磨制而成长为一种永恒的美丽;一节课,因用心研磨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一位教师,因丰富的磨砺而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一群执着教育的人,因对信念的追求与坚守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问题提出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研究主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从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从依据认知规律,进行知识认知,转向帮助掌握主动获取知识,认知未知世界的方法。

问题的提出基于我们多年的研究进程及时代发展需求,是一次语文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变革式探索。

(一)研究进程每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都围绕我们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任务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交流探讨、反思总结,其研究成果已起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里程碑式的作用。

2002年第四届观摩活动,正值课改初期,肩负着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的责任,会议研讨主题是:体现先进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三维整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发课程资源。

2004年第五届观摩活动,正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实验阶段转入推广阶段的重要时刻。

会议以“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为主题,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

2006年第六届观摩活动,立足语文学科的特性,针对“得意而忘言”的失衡做法,关注“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力图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本期话题: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阅读教学诘问——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观

本期话题: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阅读教学诘问——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观
— —

( )溯源 : “ 二 两个传统 ”的惯性与沉淀 是 我 国几 千年 文 言文 教 学 的传统 。文言 文 教学的主要 内容就是将学生不懂 的词 、句 、段 弄懂 讲明 。因此 ,逐字 、逐句 、逐段讲解 ,就成 了传统语 文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是上世纪语文独
学生学得幸谲
孩子 需 要被 视 为 一个完 整 的人 ,诚 如 杜威 所说 ,将家长或教师的 “目的 ”作为儿童生长 的 正当 目标, “ 和农 民不顾环境情况提 出一个农 这 事理想 ,同样荒谬可笑 ”。 孩 子不 是 “ 预备 的 成人 ”, “ 天受苦是为 了明天的幸福 ”这种说 今
期 ),尤 以苏联 专家 的 “ 红领 巾教学法 ”影响最 深 。然而 ,正如赫尔 巴特 主义 由于较 多倾 向约束 和控制 ,使其在美 国的传播也只 能沉淀 下那些理 性成分一样 ,进步主义在 东方更 多创造 的也是肤 浅的形式 ,并未触及东方 的传统深层 。因此 ,我 们至今为止似乎仍然很难跳 出这种深究 、评析 的
1教师 总想把 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盘托 出, . 试 图让学生也达到 自己的理解程度,于是不得不
学习离不开最基 本的语文实践 ,如读书 、写字 、 朗读 、感悟等 ,一堂语文课孩子应该有些实实在
在 的收 获 。
— —
强拉硬拽 ,不得不 “ 灌输 ”;2 教师对 于文本 的 .
“ 精彩 ”常 常一处也不舍得放弃 ,使得教学 内容 过于庞杂,学生 “ 吃得太多 ,消化不 良”。
传 统理 路 。
的,都是人 生不 可重 复的一次性经历 。我们 有责
需要什么 。有一种对 当下语文教学的批评值得重 视: “ 学生上两个 月语文课 ,几乎没什么长进; ’
缺 两个 月语文课 ,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语文

塞上湖城比艺,贺兰山下论教——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侧记

塞上湖城比艺,贺兰山下论教——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侧记

本 期 特 稿
首先登台献教的是来自福建的何捷老师,他执教的 是六年级的 �匆匆� . 本文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 草木枯荣 等自然现象, 引发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对生命价值的 求索 .何老师根据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的事实, 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 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 表达方式, 成为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 学生在课堂上边读边 批注, 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散文的特点, 并初步掌握围绕 自身感受进行 "倾听 , 思考, 对话 " 的学习方法, 教学效果 很好 . 来自河南的王振会老师 执教 人教版二年级的 �称 赞� , 她根据 " 识字写字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 , 制订了第 一课时的三个教学目标: 一是认识 个生字, 会写 "板,
10
" 匆" 字书写时别漏了点; �活见鬼� 执教老师是辽宁的宋 老师, 他根据黑板上的 "鬼" 字甲骨文让大家猜猜这是什 么字, 强调书写时该注意的笔画; 在 " 检查预习 " 阶段, 宋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踉跄 " 这个词语的意思后, 让学生观 察这两个字的书写位置, 然后在课文上端端正正地 " 写上 一遍" ; 广西的刘薇老师执教 �滴水穿石的启示� , 让学生 与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再强调了 "滴" 字的写法; 二年级 的 �称赞� 也突出了 "赞 " 字的书写; 内蒙古的张丹老师执 教二 年级下册的 �画家和牧童� , 在 " 复习 巩固, 书写指 导" 环节时, 采取 "先观察再指导后书写重反馈 " 的教学 方法, 学生经历了 " 指导观 察�� � 教师范写 �� � 学生练 写 �� � 师生点评�� � 再次练写 �� � 展示讲评 " ,可谓指 导精细, 书写落实 . 方法的知识, 是最实用的, 影响也是最深远的. 何捷 老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 让学生 " 用一句话简单地 说说你对朱自清的了解 " , 然后引用余秋雨的名言 "散文, 就是作者与读者的悄声对话与共同思考 " , 带领学生开始 学习课文. 学生在听课文配乐朗读前, 老师要求学生边听 边快速做记号: "凡是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的地方,你都 做上记号." 学生倾听 朗读找句子,沉下心 来读课文.通过思考 , 对话交流,充分展示 个性阅读 ,个性感悟 的成果 . 何老师鼓励 孩子 " 抓关键词 " 去体 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的情感, 倡导 "每一个 孩子 都有自己 的见 解" , 可以 " 读出自 己 的味道 " .最后师生一 起总结出 "品读 " 的方 法, 那就 是 " 倾听, 思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成都白果林小学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成都白果林小学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教师学会[2011]16号关于举办“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的通知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各中小学: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小语界关注的焦点,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决定于2011年9月24日—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本次研讨会将通过课堂展示、专题报告、深度对话等形式,研讨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策略和评价方法统整起来进行教学,使语文教师清楚教学要教什么、学什么,要怎样教、怎样学,要怎样检测学生、怎样评价和改进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以及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进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主讲内容此次活动课型丰富,既有作文教学,也有阅读教学。

主讲教师均为小语界顶级名师和近年来全国小语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两天的活动内容分四个半天进行,共六节观摩课及系列专题报告和深度对话。

每半天将按照如下内容展开:1.名师经典观摩课(新课)2.名师专题报告3.深度对话:由学术主持人与主讲名师及参会代表共同围绕如何提升小语教学三、授课教师及主讲专家:【特邀嘉宾】流沙河:著名文学家,当代诗人,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

窦桂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主题教学的倡导与实践者,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陈金龙:全国优秀教师、淮北市“十大杰出青年”、淮北市首届“首席名师”、安徽省“教坛新星”、安徽省“骨干教师”。

先后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赛课均获一等奖。

赴北京,山东,广州等十余个省市进行公开教学200余场并广受好评。

许嫣娜: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语文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全国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王振会: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教师,河南省十佳教学能手。

从教十六年来,她努力工作,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智慧灵动、清新淡雅教学风格。

王崧舟评课稿

王崧舟评课稿

读《听王崧舟老师评课》有感第二,语文教学要有诗意。

这本书中的每个教学案例都能给人诗意般的感觉,很多案例我读完看都能深深震撼和感动,震撼老师们独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感动于老师们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

比如肖绍国老师执教的《木笛》一课,王老师评价《木笛》一课是对诗意语文理想境地的一种积极尝试和有效建构。

我很喜欢肖老师的这一课,光读教学实录我都能深切体会到课堂中浓浓的诗意味,如果真得去听这一课,我肯定会身临其境,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王老师说诗意语文的表现来自四个维度:文本的诗意,教师的诗意,学生的诗意和教程的诗意。

其中教师的诗意集中表现在执教者真挚、丰富、颇具感染力的教学情感上,教师只有经过理性思考后,融入自己的智慧,将文本传达的感情通过教学语言或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不做作的。

肖老师执教的这一课中,他的教学语言处处体现着诗意,如在教授词语时,肖老师这样引导:“读词语光做到字正腔圆还不够,有时候在读词语的时候,你需要用心听,由词语散发开来。

词语,它有魔力呀,你往往能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这样的教学语言比起一般教师的简单的让学生读词显得更诗意,更有语文味。

类似的语言文中还有很多,正是这么多饱含真情、发自肺腑的教学语言,才使学生真诚的思考,融入文本。

语文课堂需要诗意,枯燥的读课文,讲解课文,学生是感受不到文本最深处的感情的,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诗意,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

第三,语文教学要注重读。

看了无数个案例后,这么多的教学实录,几乎所有教师都会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读词语、读句子,使用了齐读、指名读、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

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都会抓住关键句不停地读,直到学生的感情被逐渐燃起。

比如彭才华老师执教的《凡卡》一课,在体会凡卡的生活这一教学环节时,彭老师就抓住:“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一句话让学生反反复复的读,每一次分析凡卡的艰苦生活后,彭老师都会这样引导学生:“是的,所以凡卡这样说——”一共有五次回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在这样的回旋中,学生的感情由无到有,由淡到深,最后完全融入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不是,他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
师:你的难度增加,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
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
生: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的飞快。
师:好孩子。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师: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请你站起来。(小猴同学站起)
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
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
生:她有时候善良
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
师: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
———————————————————————————————— 作者:
———————————————————————————————— 日期: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课前谈话部分】:
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就是请大家造句,很多小朋友一年级就会了,请大家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从文体特征入手,整体把握
师: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
师:抓住细节处啦,也抓住关键处了。不过建议你把“死而复生”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
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
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会钢琴,还会葫芦丝。
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课堂教学部分】
解题导入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这句话中感受到。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一段话话都可以。
生:“吃饭的时候……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生齐说:朱自清
师: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句话?
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略去)
师: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静心涵咏,切己体察,品味感悟
(一)范例引路,多元品读第一段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
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
生:我承受不住。
师: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
生:承受得住。
师: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全场笑)
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
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
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不一样,说说我吧
生:您──
师:说到“您”,这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
师: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
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生读第三段)
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