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四川2007年10月自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西方,最早使用“课程”这个词的是(C)

A.赫尔巴特B.亚里士多德C.斯宾塞D.夸美纽斯

2.实施新课程改革,多一门或少一门课程并不重要,关键是课程的(D)A.内容要充实B.方法要现代C.对象要明确D.结构要合理

3.“课程标准应有准确的界定,用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个特定年级或教育阶段后所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来加以描述”。这句话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B)

A.可评估性B.可理解性C.可完成性D.可伸缩性

4.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A)A.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B.把该讲的知识讲深讲透

C.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D.真正实行启发式的教学

5.不由外部事规定,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来提出相应的目标。这样的课程目标叫做(B)

A.行为目标B.展开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验证性目标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颁发于(C)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

7.在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一般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开设到(B)A.小学六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二年级D.高中毕业

8.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起源于20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然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课堂并逐渐风行于欧美的时间,则是在(B)

A.5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

9.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的教材,叫做(D)

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

10.学习方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策略和(D)

A.学习目标B.学习方法C.学习计划D.学习倾向性

11.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能力为原则的教材是(D)

A.知识中心式教材B.社会中心式教材

C.生活中心式教材D.人本中心式教材

12.在校本教研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的教育科研项目

13.教育测量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其时间是在20世纪的(A)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

14.“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句话阐述了学生发展的(D)

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

15.理想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体现,我们把它叫做(B)

A.校本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

16.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此时,他正处教师专业发展的(B)

A.虚拟关注期B.求生关注期C.任务关注期D.自我更新关注期17.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第三步骤是(A)

A.资源评估B.需求分析C.明确理念D.优势评价

18.传统的学习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过分地突出和强调了(C)

A.传授学习B.发现学习C.他主性学习D.机械性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9.根据《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的观点,课程的各个组成成分包括了(ABCDE)A.对学生和社会的假设B.宗旨与目标C.内容及其选择D.执行的模式E.评价

20.教材编制的基本原理包括(ABCDE)

A.社会发展原理B.面向全体学生原理C.教材心理化原理D.统整性原理E.衔接性原理

21.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性学习。而与自主性学习相对的,则是(ADE)A.被动学习B.接受学习C.强迫学习D.机械学习E.他主性学习

22.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校本研究”中,研究的主体是(BC)A.上级教研部门B.校长C.教师D.学生E.学生家长23.有的学者按照课程的类型来分类,将校本课程所开发的内容分成了哪几类?(ABC)A.学科类校本课程B.活动类校本课程C.探究类课程D.知识类校本课程E.能力类校本课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4.广义的课程

答: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

25.学习方式

答: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中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26.课程的统整性

答: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以防止学生的知识体系窄化、僵化和脱离生活实际的发生。

27.表现性评价

答: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特定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方法。它是针对传统的纸笔测验而出现的,相对于传统的测验方式,表现性评价需要学生自己创造出问题的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展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从规定好的选项中选择出自己的答案。

28.课程内容

答: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课程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起什么作用?

答: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1、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3、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30.“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

答: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探究问题的兴趣,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

2、学会观察与发现,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鉴别、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交往,增强合作意识,学会分享经验与信息。

5、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勤于钻研的积极科学态度。

6、形成以社会责任意识为核心的现代人文意识。

31.本次新课程改革所使用的新教材具有怎样的内容特征?

答:1、完全面向全体学生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当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

3、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

4、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5、新教材为教学开创自由的空间

6、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

32.为什么说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深刻变化?

答:1、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

2、新课程要求教师也是学习者,而不是无所不能者;

3、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包办者;

4、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合作者,而不是孤立者;

5、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不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3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校本研究”,为此需要我们为它提供哪些保障?

答:1、树立以校为本开展教学研究的思想

2、在学校内部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决策机制

3、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发展团队的合作精神

4、专业人员的支持

5、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

6、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论述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4.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答: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为了便于操作,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来表述。学校制定的学习目标应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对于学科学习目标,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