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化史笔记(孟昭毅)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通论笔记(孟昭毅版)

比较文学通论笔记(孟昭毅版)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仅供参考)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

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

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

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

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亨利。

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

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孟昭毅与东方文学

孟昭毅与东方文学

1.尺寸按18.8*26.3cm 做2.图要距离页面边最少1.3cm3.文字有点多,再压缩一下4.下方的文字和右边的图尽量对齐孟昭毅与东方文学摘要孟昭毅: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学观念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结晶.早在南开大学期间,孟昭毅先生对东方文学研究.80年代初开始从事的近代文学研究和现代文学研究,为东方文学学科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他对东方文学深刻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他在东方文学学科的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孟昭毅东方文学研究, 东方文学史孟昭毅先生北京市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津师范大学院长院长,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外国语大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1、比较文学2、东方文学文化交流,,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东方文学学会副会长。

出版学术专着10余部,主编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译文100余篇。

21世纪的学术之门已经尚开,人们迫切想了解,学习,研究东方文学,东方文明,东方文化的热情有增无减,文化是文学的母胎,什么样的文化孕育有什么样的文学,文学又是文化的"缩影",素有"小文化"之称.东方文学蕴含着东方精神,东方智慧和东方情操,更是东方审美体系的符号.“东方文学”中的"东方“一词,最早是根据欧洲的习惯用法.英文,德文,法文原子都“orient”,这子又来源于拉丁字“orient”,意思是(太阳的)升起,进一步就演化成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

从欧洲人的眼里看,整个亚洲都在东方。

进入20世纪,“东方”逐渐由一个纯粹普通的地里概念而演化为具有丰富内涵的政治区域概念,成为与西方对,并于之相互参照的具体对象。

当代“东方”一般指包中国在内地的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樾来越有了明确的指代对象。

(完整)外国文化史笔记(孟昭毅)

(完整)外国文化史笔记(孟昭毅)

第一篇上古文化 第一章原始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原始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初生态形成与发展的情况。

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原始文化伴随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与阶段,掌握原始文化的特点与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识记: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重点) 识记:关于艺术起源的诸种说法; 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行为。

理解:原始洞窟壁画。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古代的两河流域文化几千年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及其鲜明特色,详细介绍了它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字、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理解其何以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渊源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汉谟拉比法典(重点)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

(二)两河流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次重点) 理解:楔形文字与泥版文书; 法律、科学和宗教; 文学艺术。

第三章古埃及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文明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它对于人类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埃及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且理解它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在政治制度、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埃及文化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理解:宗教;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二)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之比较(重点) 识记: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 两河流域的文明产生要比古埃及略早一些。

应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政治制度、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古希伯来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希伯来民族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其文化成就,重点介绍了希伯来民族宗教——犹太教的产生、发展和文献。

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理解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教义的主要特点;掌握《旧约》何以既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又是希伯来文学总集和文化总集;在理论上还要掌握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理解希伯来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同希腊文化交流、融合基础上产生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并通过它影响到西方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方文化史复习笔记完结版

西方文化史复习笔记完结版

阿布维利-阿舍利文化的代表性工具是:手斧。

在欧洲,首先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是:尼安德特人化石。

莫斯特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了埋葬死者的习俗。

晚期智人也被称为克罗马农人。

克罗马农文化成就最突出的是岩画艺术。

最具代表性: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和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

最早的雕刻:法国“持角杯的少女”,或称“洛塞尔的维纳斯”。

新石器文化特征: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家畜驯养和定居农业的出现。

现已发现的欧洲最早的农业居民遗址在南欧。

欧洲最早奴隶制文明:克里特岛——爱琴文明(即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米诺斯王宫的发掘者阿瑟-伊文斯。

(一度称霸爱琴海的奴隶制文明)早期爱琴文化创造者:皮拉斯基人、卡里亚人或勒列吉人。

希腊神话中所说的“迷宫”指的是米诺斯王宫。

爱琴文化由克利特文化转为迈锡尼文化(阿该亚人)时间:15世纪末线性文字A的发明者是克里特人。

泥板文字——线性文字B的发明者是阿该亚人。

特洛伊战争:公元前12世纪初,标志迈锡尼的衰落。

“尼罗河的赠礼”指的是埃及;“肥沃的新月形地带”指的是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最早的奴隶制文明是由苏美尔人创造的。

两河流域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集权国家是由阿卡德人建立的。

楔形文字的创造者是苏美尔人,时间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亚述学:通过楔形文字来研究两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史诗最著名的是《吉尔伽美什史诗》。

“恣意无敌的洪水”是用来描述天神恩利尔。

《汉谟拉比法典》是巴比伦的一部成文法典,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杰出的建筑成就“空中花园”、“七级大庙塔”——供奉马都克(巴比伦神话中众神之王)。

今天历法中的星期制度来源于古巴比伦以日、月、水、火、木、金、木七星神的名字命名一周7天的文化制度。

象形文字的发明者是:古埃及人。

字母文字由腓尼基人创造。

埃及学是研究象形文字的新学科。

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最初是图腾崇拜。

古埃及的著名诗作:《打谷歌》《阿顿颂诗》。

古代埃及的箴言以《伊浦味箴言》最为著名,它反映了埃及人民大起义时的情况。

2016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孟昭毅《外国文化史》辅导班内部课件

2016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孟昭毅《外国文化史》辅导班内部课件

外国文化史知识点孟昭毅第二篇中古文化第八章中世纪欧洲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教会-宗教性特点,详细论述了基督教及其教会对欧洲中世纪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基督教的基本观念与礼仪,并介绍了拜占廷帝国的文化成就。

学习这一章,从理论上要把握中世纪欧洲文化深受基督教支配的特点;明确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的礼仪与教义内容,了解中世纪欧洲在文学、艺术、哲学、教育、科学方面的成就;掌握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及其影响;了解拜占廷文化的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欧洲中世纪教会对于当时社会所起的两种作用(重点)理解:欧洲中世纪教会对于当时社会所起的两种作用。

(二)基督教的主要礼仪和基本教义(重点)识记:礼仪。

理解:基本教义。

(三)中世纪欧洲的文学、艺术(次重点)识记:文学:骑士精神、后期英雄史诗。

艺术:教堂建筑。

(四)中世纪欧洲的经院哲学、教育(重点)识记:教育:欧洲最早的大学。

应用:欧洲中世纪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中心和实质。

(五)拜占廷文化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重点)识记: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廷文化其他领域的成就、影响。

(六)基督教会的第一次大分裂及其影响(次重点)理解:基督教会的第一次大分裂及其影响。

(七)十字军东侵(一般)识记:十字军东侵。

第九章中世纪阿拉伯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及成就,论证了其对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

学习这一章,首先要掌握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的内容,包括其根本经典《古兰经》、五大宗教义务、其与基督教的不同;明确中世纪阿拉伯是如何重视学术和教育的;了解阿拉伯主要文学成就;进而深入理解中世纪阿拉伯民族的世界影响,它既是古代东西方先进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闪耀着理性与科学光辉的先进文化的开拓者,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枢纽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伊斯兰教(重点)识记:《古兰经》;五大宗教义务。

应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不同之处。

自考外国文学史一

自考外国文学史一

第四节 古希腊戏剧[ P23 ]
概况 古希戏剧成就最高的是悲剧和喜剧。 无论是神与神之争,还是人与神之争,实际 都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斗争的反应。 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的:“希 腊悲剧不着意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 它通过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怜悯与恐 惧的情感,导致道德的净化。”
第四节 古希腊戏剧 [ P26-28 ] 一.古希腊悲剧——三大悲剧诗人“三斯”
第一节 概述 [P8-10]
二 古罗马的文学 1. 孕育背景(了解) 面积上:内陆>海洋 经济上:耕种畜牧 文化上: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学,在诗歌、 喜剧、散文方面颇有发展 2. 古罗马的文学的三个时期(应用)
第一节 概述 [ P10-11 ]
古罗马文学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发展和繁荣时期) 第二时期(黄金时代) 第三时期(衰落时期)
“山寨夫人”赫拉: “外国潘金莲”维纳 斯: 新面孔:雅典娜。
第三节 荷马史诗 [ P20 ]
荷马史诗的内容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
第三节 荷马史诗 [ P21 ]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论述) ( 1 ) 史诗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他们“没有一个不具有特殊的性格”。 ( 2 ) 史诗结构紧凑,安排巧妙。 ( 3 ) 史诗的语言流畅自然、优美动听,比喻生动形象,往往借助自然界 中的动植物来 比喻人,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2. 古希腊的文学的特征:(应用) ① 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②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共存 ③ 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简答题考点P4[应用])
第一节 概述 [ P5 ]
3. 古希腊文学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第二时期(大移民时代) (古典时期) 第三时期(衰亡时期)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一章笔记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一章笔记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教育根植于和何种基础?(一)生物学起源论倡导者: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各人中的教育演化》、《动物之教育》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二)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三)劳动起源论(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提出者:苏联学者史学家米定斯基《世界教育史》恩格斯观点源于(四)需要起源论提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二、史前教育的概况(一)原始社会的分期及研究途径史前教育的概况()前氏族社会(距今约400万年至1万5千年最初阶段旧石器儿童属于整个部落)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儿童在妇女身边教育出现“青年之家”)父系氏族社会(金属工具社会大分工教育增加“成丁礼”(青年礼))了解有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剩余产品个人占有途重视道德、精神教育)径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名族学的资料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共育。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胜过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第二节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大约公元前4000~前3000年产生于世界的东方 位于亚洲西部的 幼发拉底河 与 底格里斯河流域 (两河流域)一、苏美尔的文化教育苏美尔文化是 巴比伦 文化的前身(一)文化与科学1、公元前4000年产生文字 泥板书(公元前3000年) 楔形文字2、古巴比伦最杰出的成就:天文学和数学 公元前2000年(二)教育概况1、学校的由来由来位置名称负责人教师助手学生管理寺庙财产的需要“书吏”寺庙泥板书舍校父专家大兄长校子2、教学内容及方法 语言、书写、阅读、翻译、计算、楔形文字符号表、文法著作、字典老师先写在泥板上,学生临摹;抄写背诵单词或词组。

外国文学史(上半学期)笔记整理

外国文学史(上半学期)笔记整理

古希腊文学一、古希腊文学的文学史地位1.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最古的文学,也是后世欧美文学的渊源之一。

2.[另一个渊源是早期基督教文学。

]3.古希腊文学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原创性质,而且在精神上具有本源作用。

4.体裁种类繁多5.创作方法6.文艺批评7.思想——人本精神。

8.希腊文明——建立在自由、乐观、世俗、理性、人文等人类最为崇高的理想之上。

二、影响文学发展的诸要素1.地理与政治2.经济与生活3.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4.后世资产阶级的重视与提倡三、古希腊文学的文学特征1.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3.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四、古希腊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古希腊文学约从公元前12世纪末就已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世纪,历时千年。

(一)“荷马时代”的文学成就“荷马时代”:前11世纪—前9世纪,又称“英雄时代”。

文学成就:神话、荷马史诗和赫西奥德的《工作与时日》、《神谱》。

1.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原始初民的口头创作,在希腊各部落流传了几百年。

2.荷马史诗在希腊神话的基础上,公元前9、8世纪时,欧洲文学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荷马。

荷马给我们留下了两部史诗作品,即《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这两部作品形成了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3.赫西奥德的诗歌:荷马之后,出现了著名诗人赫希奥德。

赫西俄德所写长诗《工作与时日》,属于教谕诗,以诗人对他的弟弟的教训为主要内容。

学界认为,它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也是第一部个人作品。

诗人的另一首长诗《神谱》,描写宇宙的形成、诸神的谱系与斗争,成为神话学的重要史料。

(二)“大移民时代”的文学成就“大移民”时代:前8世纪-前6世纪。

此时的文学成就集中在两个领域:韵文的抒情诗和散文的寓言。

希腊抒情诗源于民歌。

著名的抒情诗人有萨福,以及阿那克里翁、品达罗斯等。

1.萨福的抒情诗萨福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后世的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上古文化第一章原始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明了原始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初生态形成与发展的情况。

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原始文化伴随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与阶段,掌握原始文化的特点与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重点)识记: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重点)识记:关于艺术起源的诸种说法;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行为。

理解:原始洞窟壁画。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古代的两河流域文化几千年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及其鲜明特色,详细介绍了它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字、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理解其何以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渊源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汉谟拉比法典(重点)识记:汉谟拉比法典。

(二)两河流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次重点)理解:楔形文字与泥版文书;法律、科学和宗教;文学艺术。

第三章古埃及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文明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它对于人类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埃及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且理解它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在政治制度、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古埃及文化对人类的贡献(重点)理解: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二)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之比较(重点)识记: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两河流域的文明产生要比古埃及略早一些。

应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政治制度、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古希伯来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希伯来民族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其文化成就,重点介绍了希伯来民族宗教——犹太教的产生、发展和文献。

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理解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教义的主要特点;掌握《旧约》何以既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又是希伯来文学总集和文化总集;在理论上还要掌握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理解希伯来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同希腊文化交流、融合基础上产生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并通过它影响到西方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犹太教(次重点)识记:犹太教是希伯来的民族宗教;犹太教的形成、发展;犹太教的文献——《旧约》。

理解:犹太教教义和思想的主要特点。

(二)希伯来律法的内容(次重点)识记:希伯来律法的内容。

(三)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重点)识记:希腊文《旧约全书》的意义和影响。

理解: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

第五章古代印度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印度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详细介绍了古代印度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影响。

学习这一章,要全面把握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尤其是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与雅利安人文化的大致情况;掌握印度的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的基本内容;明确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基本主张和教义;理解以两大史诗和戏剧为标志的印度梵文文学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吠陀》(次重点)识记:《吠陀》。

(二)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次重点)识记:种姓制度;婆罗门教的形成及基本教义。

(三)佛教(重点)识记:佛教发展过程。

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

(四)梵文文学(重点)识记:代表作:《摩坷婆罗多》、《罗摩衍那》、《沙恭达罗》。

理解:梵文文学的显著特点。

(五)古代印度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一般)理解:佛教;文学艺术;自然科学。

第六章古希腊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详细介绍了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文化的丰硕成果,阐述了其在文字、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教育、政治学、科学等方面具有的首创特质。

学习这一章,要理解古希腊文化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希腊社会历史发展状况;领会其社会政治及宗教信仰的特点;明确早期和古典时期、后期分别取得的文化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一)荷马时代(一般)识记:荷马时代。

(二)古希腊社会政治及宗教信仰的特征(次重点)识记:城邦制;奥林匹斯诸神体系。

理解:多神教信仰、后期秘密宗教。

(三)古希腊文学、艺术、哲学、教育、科学成就(重点)识记:文学:荷马史诗、赫西奥得、萨福、三大悲剧家、阿里斯托芬、文艺理论家、史学家;艺术:三大建筑式样、雕刻艺术家及其作品;哲学:早期和古典时期的唯物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及唯心主义哲学代表人物、后期的伊壁鸠鲁;科学: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

理解:亚里士多德在科学文化上的主要贡献;伊壁鸠鲁的哲学和政治社会观点。

第七章古罗马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欧洲文化的又一发祥地古罗马的文化形成与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其对世界文化尤其是对欧洲文化的重要影响。

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古罗马文化继承并发展古希腊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的特点;掌握古罗马在文学、艺术、政治、法律、历史、哲学、科学各个领域的成就;廓清早期宗教与基督教在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一)古罗马文学、艺术。

(次重点)识记:文学:西塞罗、卢克莱修、“黄金时代”三大诗人、阿普列尤斯;艺术:建筑。

理解:《埃涅阿斯纪》的主题思想。

(二)古罗马共和政体和法律体系。

(重点)识记:十二铜表法。

理解:共和政体的构成及影响;法律的影响。

(三)基督教经典。

(重点)识记:基督教经典。

(四)古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次重点)理解:古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第二篇中古文化第八章中世纪欧洲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教会-宗教性特点,详细论述了基督教及其教会对欧洲中世纪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基督教的基本观念与礼仪,并介绍了拜占廷帝国的文化成就。

学习这一章,从理论上要把握中世纪欧洲文化深受基督教支配的特点;明确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的礼仪与教义内容,了解中世纪欧洲在文学、艺术、哲学、教育、科学方面的成就;掌握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及其影响;了解拜占廷文化的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欧洲中世纪教会对于当时社会所起的两种作用(重点)理解:欧洲中世纪教会对于当时社会所起的两种作用。

(二)基督教的主要礼仪和基本教义(重点)识记:礼仪。

理解:基本教义。

(三)中世纪欧洲的文学、艺术(次重点)识记:文学:骑士精神、后期英雄史诗。

艺术:教堂建筑。

(四)中世纪欧洲的经院哲学、教育(重点)识记:教育:欧洲最早的大学。

应用:欧洲中世纪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中心和实质。

(五)拜占廷文化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重点)识记: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廷文化其他领域的成就、影响。

(六)基督教会的第一次大分裂及其影响(次重点)理解:基督教会的第一次大分裂及其影响。

(七)十字军东侵(一般)识记:十字军东侵。

第九章中世纪阿拉伯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及成就,论证了其对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

学习这一章,首先要掌握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的内容,包括其根本经典《古兰经》、五大宗教义务、其与基督教的不同;明确中世纪阿拉伯是如何重视学术和教育的;了解阿拉伯主要文学成就;进而深入理解中世纪阿拉伯民族的世界影响,它既是古代东西方先进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闪耀着理性与科学光辉的先进文化的开拓者,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枢纽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伊斯兰教(重点)识记:《古兰经》;五大宗教义务。

应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不同之处。

(二)中世纪阿拉伯对于教育和学术的重视(次重点)识记:中世纪阿拉伯对于教育和学术的重视。

(三)中世纪阿拉伯主要文学、艺术成就(重点)识记:文学:艾达卜文学、玛卡梅体文学、《一千零一夜》;艺术:法拉比《音乐大全》。

(四)阿拉伯文化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次重点)应用:阿拉伯文化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第十章中世纪印度、日本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了中世纪印度文化、日本文化的发展情况。

学习这一章,要求明确日本文化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印度宗教(一般)识记:印度宗教。

(二)日本文学、艺术(一般)识记:《万叶集》、《源氏物语》、能、狂言、浮世绘、松尾芭蕉。

第三篇近代文化第十一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各国发展的情况以及它在文学、艺术、科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学习这一章,从理论上要明确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性质,其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了解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德国等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成就;进而理解文艺复兴运动揭开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光辉序幕的历史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文艺复兴(重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

(二)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德国等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成就(重点)识记:意大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后期“艺术三杰”、马基雅弗利。

法国:拉伯雷。

西班牙:塞万提斯、维加。

英国:莎士比亚。

德国:宗教改革;太阳中心说。

理解:基督教会的第二次大分裂及影响。

第十二章 17、18世纪欧洲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科学、哲学、文化、艺术诸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学习这一章,要了解本时期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状况和启蒙思潮的兴起;明确启蒙运动的性质,尤其是法国启蒙运动和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功绩;掌握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以及18世纪法、英、德启蒙文学的重大成就;了解17、18世纪欧洲艺术领域中出现的代表性风格、形式及其代表人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资本主义生产及自然科学的发展(重点)识记:第一次技术革命;牛顿。

(二)启蒙思潮的兴起(重点)识记:笛卡尔、斯宾诺莎、霍布斯。

应用:洛克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三)启蒙运动(重点)识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

理解:启蒙运动的性质。

(四)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文学(次重点)识记:古典主义;三一律;莫里哀、弥尔顿、卢梭、博马舍、笛福、莱辛、歌德、席勒。

(五)艺术(一般)识记:巴洛克艺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第十三章 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文化取得的辉煌成就,着重论述了其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群星灿烂、流派纷呈的景观,并简要介绍了近代东方文化发展的情况。

学习这一章,要掌握本时期西方工业生产状况和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及其诞生,掌握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代表性派别;明确西方文学、艺术涌现出的流派、作家、艺术家和作品;了解近代东方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