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命名规则 (8页)

英特尔命名规则 (8页)
英特尔命名规则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英特尔命名规则

篇一:英特尔处理器命名规则

英特尔处理器命名规则

前面酷睿和iX标识和上一代完全相同的,不做更多介绍。变化主要是中间四位

数字和最后两位字母。

第一位“4”:代表英特尔酷睿第四代处理器;

第二位“5”“6”“7”“8”“9”:这些数字代表处理器等级排序,数字越大性能等级相对越高;第三位“3”“5”“0”:这一位基本上就是对应核芯显

卡的型号,其中“3”代表高性能处理器配HD 4600;“5”代表核芯显卡采用

的是Iris 5000、5100或者Pro 5200;而“0”则是HD 4600;第四位

“0”“2”“8”:“0”在标准电压中代表47W,而在低电压中是代表15W;“2”则代表37W,“8”在低电压处理器中代表28W;

第五位“MX”“HQ”“MQ”“U”:字母“MX”代表旗舰级,“HQ”封装方式FCBGA1364,并且部分支持Trusted Execution Technology和博锐技术,“MQ”版本封装方式FCBGA946,

“U”代表超低电压以15W和28为主;

英特尔官方网站首批移动版酷睿i7处理器共有14款,其中TDP为57W的只有

一款,就是之前我们评测过的酷睿i7-4930MX,不过其搭载的核芯显卡是HD 4600,并不是大家想看到的Iris Pro 5200。另外,酷睿i7 M、H系列也有细

微的区别,初看后可能会认为H代表高性能、M代表主流。结果恰恰相反,M系列CPU频率比H系列更高,只是GPU没有使用最好的GT3e,旗舰型号Core i7-4930MQ的热设计功耗也唯一达到了57W。

除了酷睿i7外,官方网站也展示了酷睿i5和酷睿i3的具体规格。酷睿i5和

i3低电压版分为U和Y两种系列,命名规则中主要也区别在后四位上。拿其中

的酷睿i5-4200Y和酷睿i5-4258U为例,第一位“4”是第四代酷睿处理器;第二位的“2”则是产品序列,个人理解理论上数字越高性能越好;第三位数字“5”代表的是核芯显卡系列HD 5000以及Iris(锐矩)5100,“0”和“1”

都是HD 4400和HD 4200;第四位“0”代表15W,而如果标注数字是“8”的,

TDP则是28W,最后一位字母U依然代表低电压,而全新的“Y”字母则代表更

低功耗的11.5W。

注:在表格中有一项SDP是??之前没有过的,英特尔以往使用热设计功耗(TDP)来衡量计算机在最差情况下的功耗,即CPU全速运行一段时间的功耗。目前,

英特尔引入了一个新概念,即场景设计功耗(SDP)。这主要衡量计算机在媒体播放等轻量级应用下的功耗。英特尔将以(来自: : 英特尔命名规则 )SDP来衡量

用于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的处理器。可以看到,只有超低功耗的11.5W处理器

上才会有SDP场景设计功能。

篇二:英特尔酷睿i系列产品的命名规则和产品大全

第一代英特尔酷睿i系列处理器命名规则

在命名方式上,第一代英特尔酷睿i系列采用3位数加字母后缀的形式。

第二代英特尔酷睿i系列处理器命名规则

在命名方式上,第二代i7仍会沿用当前的命名方式,以第二代Core i7 2600

为例子,“Core”是处理器品牌,“i7”是定位标识,“2600”中的“2”表示第二代,“600”是该处理器的型号。至于型号后面的字母,会有四种情况:不

带字母、K、S、T。不带字母的是标准版,也是最常见的版本;“K”是不锁倍

频版;“S”是节能版,默认频率比标准版稍低,但睿频幅度与标准版一样;“T”

篇三:Intel CPU命名规则

Dothan:

英特尔从这一代移动处理器开始,放弃了用频率来标注CPU,而使用了三位数

字的方法来命名,用户的困惑也由此生根。我们需要解释一下,这三位数字的

规律是:从左向右数的第一位数字,若是“7”则代表是奔腾M,若是“3”则代

表赛扬M;从左向右数的第二位数字代表相对频率的高低,具体是多少需要参看

下面的表格;结尾的数代表了处理器的前端总线和电压的信息,其中以“7“开

头“0”结尾的代表前端总线为533MHZ的奔腾M,以“7“开头“5”结尾的,

代表前端总线为400MHZ的奔腾M,“8”结尾表示是低电压版处理器,而“3”

结尾的则表示超低电压版产品。下面再来看看具体的命名对照表: 准版奔腾M:

低电压版奔腾M、超低电压版奔腾M、Dothan核心赛扬M 低电压版奔腾M:

超低电压版奔腾M:

Dothan核心赛扬M:

Yonah:

从yonah开始,英特尔移动CPU启用Core命名,双核产品被称为Core Duo,单

核产品则被称为Core Solo。在具体产品命名上,英特尔改变了上一代奔腾M

所采用的三位数字命名方法,而开始采用一个由字母开头,后接四位数字的命

名方法。打头的字母有T、L(LOW)和U(ULTRA LOW)三种,分别代表标准电压版、低电压版和超低电压版处理器。四位数字中从左往右数的第一位,若是“1”就代表单核产品、“2”则代表双核产品。从左往右数的第二位数字代表了同系列产品中相对频率的高低,数字越大则频率越高。举个例子,T2300,就表示这款产品是双核的标准电压处理器,“3”是它的相对频率,实际频率为1.66GHZ。

在yonah家族中,还有两款缩水版的T系列处理器,他们分别是T2050和

T2250,这两款处理器的前端总线由标准的667MHZ降为了533MHZ,二级缓存保

持不变,他们的频率分别为1.6GHZ和1.73GHZ。T2050是一款性价比相当高的

处理器,它的性能和T2300相差在5%以内,而采用它的笔记本的价格就要便宜500元以上。此外,还有一款名为T2300E的Yonah值得注意,正是它先前让戴

尔卷入了“换芯事件”,这款处理器除了不支持VT虚拟化技术化,其余的各项指标完全和T2300一样。

我们来看看Yonah家族的产品规格表:Core Duo:

·Yonah(Core Solo、Yonah核心赛扬M) Core Solo:

从以上两个表我们还可以发现,同频率的Yonah处理器,双核要比单核的功耗

大一些。而单核的U系列Yonah,功耗只有5.5W,非常适合用来制造超便携式笔

记本电脑。Yonah核心赛扬M:

Merom:

Merom核心的移动处理器即是我们平常所称的酷睿2中的一种。它的命名规则

和Yonah相似,也是以字母T、L和U打头,只不过后面所跟的数字不同。它目前包含两大系列,分别是高端的T7000系列和规格稍低的T5000系列。Merom

刚发布时,字母编号只有标准版的T。在目前的市场上,我们尚不能见到以字

母L开头的低电压Merom和以字母U开头的超低电压Merom,而基于Merom核

心的赛扬M现在也还没有来得及推出。按照英特尔的计划,明年一季度会推

出L系列的Merom,U系列的Merom则会在二季度推出。merom家族产品规格表:

Merom的性能比Yonah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功耗也增加了3W。7系列和5系

列的Merom主要的差别在二级缓存和频率上。另外,酷睿2还有一款产品

T5200未列在上表中。这是一款基于市场考虑而生产的缩水版Merom,专门供给笔记本厂商打价格战,可以预见它将和前辈T2050一样,会是一款性价比相当

高的处理器。

英特尔之所以采取复杂的让人头晕的命名方式,就是为了让消费者慢慢忘记频率。的确,处理器的发展早就应该跳出单纯只追求频率的怪圈了。英特尔的初

衷也许是好的,但用户多年以来形成的习惯岂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如此一来,

详细解读主板厂商命名规则——华硕篇

详细解读主板厂商命名规则——华硕篇 主板所属系列:Premium 高品质版Deluxe 豪华版EVO 进化版PRO 专业版(空) 标准版 LK 超值版加强版LE 超值版LX 入门超值版 这些主板系列在市场定位、功能和价格上都略有不同,级别由高到低,以便适合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P8Z77-V PRO就是一款专业版主板,而F2A85-M LE则是一款超值版主板。综合以上信息,我们不难看出P8Z77-V PRO是一款采用LGA 1155处理器接口的Z77系列主板,并且该主板为带有显示输出接口的ATX版型专业版主板。同理, F2A85-M LE主板是一款采用Socket FM2处理器接口的A85超值版主板,并且主板版型为Micro ATX小板型。华硕H61M-E怎么样?是不是似乎知道了些什么?只要大概了解上面的规则,就可以凭借华硕主板的型号,识别出大量的有用信息。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款主板,型号为H61M-E,这款主板似乎不能用上述的规则来解释,那么就需要使用下面这套华硕2013年主板命名规则了。2013年主板命名规则详解:华硕在今年刚刚更换了一套新的规则,近期上市的一些主板都会使用新规则命名,新规则与2012年规则相比简化了很多,但主板系列部分有一些变化。新规则的命名公式为AB-C,每一个字母代表一条信息:A

代表芯片组名称;B代表主板尺寸;C代表主板所属系列。关于芯片组名称和主板尺寸的部分,新规则与旧规则的命名方式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下面重点分析一下新命名规则的主板系列部分。主板所属系列:Premium 高品质版Deluxe 豪华版EXPERT 专家版PRO 专业版PLUS 加强版A/C/E/G/K 超值版 P/R/T/U/Y/Z 入门版这套新的主板系列的定位依然是由高到低,只是标识和命名方式较之前稍有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级别的主板。由此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华硕H61M-E是一款基于H61芯片组的Micro ATX版型超值版主板。华硕Crosshair V Formula上面的两套命名规则可以覆盖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华硕主板。最后,再让我们来看一下华硕ROG玩家国度系列主板的命名规则及市场定位。

电脑硬件-主板介绍及命名规则

电脑硬件-主板介绍及命名规则 品牌角度: 一线品牌-特点研发能力强,推出新品快,产品线齐全,高端产品质量过硬. 1.华硕(asus) 主板第一品牌和制造商,做工追求实而不华,高端主板尤为出色.超频能力很强,价格是最高的,-不过其中中低端的产品也有相对较差的产品. 2.微星(msi) 出货位居世界前五附件齐全且豪华,在校园里有活动,受学生欢迎,但超频能力不突出/中低端某些型号缩水比较严重,假多;/ 3.技嘉(gigabyte) 产量和msi差不多,多以做工华丽而闻名. 但不是华而不实. 超频能力还很突出,中抵端的和微星一样的问题/. 准一线品牌特点:主要注意力都放在Intel方面,而对于销量相对较少的AMD平台多少都有些漫不经心,于是专心做DIY市场的几个主板品牌就崭露头角。 1升技(ABIT):把超频作为第一要务,做工用料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一线品牌.国外知名媒体的调查中,升技都是位列华硕之后而居于次席由于升技只做DIY 市场,主板出货量不算大 2.磐正(EPOX):原名磐英,因为在国内被抢注而更名磐正。与升技的风格类似,超频能力同样有口皆碑,而且附件更加齐全,价格相对也更为低廉二线品牌 1.富士康(FOXCONN):我国台湾的鸿海集团,目前主板出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直追华硕——当然大多数是OEM和代工的,前两年曾经以“富本” 的品牌进入大陆市场

2.精英(ECS):出货量曾经一度超过华硕而坐上了头把交椅,但是近两年不幸被赶超,现在位列世界第三。与其它大厂不同的是,精英一向只走低价路线,主板做工用料平庸,超频能力几乎等于零,附件也都是最基本的。不过仅两年精英也力图改变,推出了高端的“EXTREME”系列主板 3.英特尔(INTEL):他的影响力绝对在华硕之上,但是完完全全是代工的,目前都是富士康制造,做工用料没的说,但是根本不能超频,附件也很少,为DIYER所不齿,比较适合家庭和企业使用。 4.青云(ALBATRON):由技嘉的一位高层另立门户而创建,自称“一线品质、二线价格”,也确实做到了,各方面都不亚于一线大厂,价格也更低廉,超频能力出众,目前名气还不太大. 5.映泰(BIOSTAR):也是世界级的主板大厂,不过近两年才进入DIY市场,虽然拥有“九大奇技”等特色技术,但超频能力一般,同样比较适合家用和商用。 6.承启(CHAINTECH):产品线涵盖了高、中、低档,做工精良,超频方面也不错,但是市场渠道做的不太出色,近两年来在市场比较少见了。 7.建基(AOPEN):隶属于台湾宏基集曾经把真空管做到主板上,做工用料都很出色,超频能力也不错,但价格偏高,渠道不佳,在国内接受度不甚理想。 8.佰钰(ACROP):在OEM市场的出货量比较大,因此也能跻身世界前十,在DIY市场则很不如意,商标被抢注,销量受到很大影响。主板做工还不错,“主板大夫”值得称道,但超频能力平庸。 9.艾威(IWILL):知名的服务器/工作站主板生产厂商,也推出了一些DIY 主板,品质出众,但由于在DIY市场的经验不足,所以销量一直很小

华硕主板型号

教你2种方法下载个EVEREST 或者是CPU-Z 都可以查主板型号~ 华硕主板的命名规则 前两个字母以“P4或P5”开头, “P4”表示为CPU的插座为SOCKET478针脚,“P5”则意为CPU的插座为LGA775。 第三字母为主板所采用的芯片组的说明,具体如下—— “A”意为使用的是INTEL925的芯片组。 “G”意为使用的是INTEL915的芯片组。 “P”意为使用的是INTEL8系列的芯片组,例如845PE,848P,865PE,875PE “V”意为使用的是VIA系列的芯片组。 “S”意为使用的是矽统系列的芯片组。 “U”意为使用的是扬智系列的芯片组 第四字母定义如下—— 当是P5的主板时,第四和第五字母表示为内存的内型。如“D1”表示DDR,“D2”表示DDR2。“DC”表示即支持DDR也支持DDR2。 当是P4的主板时,视情况而定。 还有其他的到第四位就是数字了,那他以后的数字就代表他的前端总线的数值了,例如:P4P800-X,就代表他的前端总线为800MHz 几乎每块主板都有一个后缀,其后缀意义如下- PREMIUM:超高品质版 DELUXE:豪华版 E:高端 PRO:高级版 SE:第二版 X:优化版 M:意为板型为小板(几乎所有的小板都集成了显卡) V:意为集成显卡的主板附带了显卡接口(这种主板都集成了显卡) 如主板为P5GDC DELUXE,以它为例, “P5”是指用INTEL 的CPU,CPU的插座为LGA775。即用“P”起头的华硕主板为INTEL的CPU。 “G”表示为用“INTEL915”的芯片组。 “DC”的意义为即支持DDR也支持DDR2。 而“DELUXE”则表示为“豪华板”的意思。 如P4P800 SE的命名规则为—— “P4”的意思为用INTEL P4的CPU,CPU的插座为SOCKET 478针脚。 “800”则表示为前端总线为800MHZ。 “SE”则意为“第二版” 第一个字母除了以“P”开头的主板外,其它都为AMD的主板。 第二个是数字, “7”和“8”分别代表“K7”和“K8”。 第三字母代表芯片组的厂家——

Intel处理器型号命名详解

Intel处理器型号命名详解  凭借着妇孺皆知的品牌效应和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Intel的CPU在国内拥有数量极其庞大的用户群。但是由于产品线频繁更新,别说是普通消费者,就连一些泡在卖场的商家都被其种类繁多的产品型号搅得一头雾水。下面笔者就将对这些CPU的型号命名进行讲解,以帮助读者选择自己钟意的产品。 Intel CPU产品介绍 从大的命名规则来看,Intel的CPU产品主要分为Pentium奔腾系列和Celeron赛扬系列处理器。而从架构上区分,目前市面上的Intel CPU产品既有最常见的Socket 478架构,也有老一代的Socket 370架构,还有极少量的Socket 423架构。 (Intel的Pentium 4和Celeron处理器) 一、早期的Socket 370架构: 这是Intel的早期产品,当前二手市场上能见到的有Coppermine铜矿核心的Pentium Ⅲ和Celeron Ⅱ,以及Tualatin图拉丁核心的Celeron Ⅲ。虽然看起来稍显过时,但其实这里面也有着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例如Tualatin图拉丁核心的Celeron Ⅲ,因为拥有 32KB的一级缓存和256KB的二级缓存,所以性能与同频的Pentium Ⅲ都有得一拼。并且由于采用了0.13微米制程,所以Tualatin图拉丁赛扬的超频潜力也不错。不过由于Intel的市场策略,Socket 370架构现已被彻底抛弃,基于该架构的主板和CPU产品也因此失去了任何升级潜力。所以这些CPU只适合老用户升级使用,并不推荐新装机的用户购买。 二、过渡型Socket 423架构: 这主要见于Intel第一批推出的Willamette核心Pentium 4产品。但它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上市不久便立即被Socket 478架构所取代。其相应的处理器和主板产品也迅速被品牌机等市场消化,现在市场上已经几乎见不到它们了。所以如果您在逛市场时见到这样的CPU,估计都是不知道从哪翻出的仓底货或是二手产品,笔者奉劝大家尽量少碰为妙。三、主流的Socket 478架构: 这是当前Intel的主流产品,产品线中既包括有高端的Pentium 4处理器,也包括了低端的Celeron处理器。可就是同属Socket 478架构的Intel处理器,也有许多不同类型。这就是我们下面将要讲述的内容。 "ABCDE"含义释疑 我们知道,Intel的不少Pentium 4处理器在频率后面还带有一个字母后缀,不同的字母也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A"的含义: Pentium 4处理器有Willamette、Northwood和Prescott三种不同核心。其中Willamette核心属于最早期的产品,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因为它发热较大、频率提升困难,而且二级缓存只有256KB,所以性能颇不理想。于是Intel很快用Northwood核心取代了它的位置。Northwood核心Pentium 4采用0.13微米制程,主频有了很大的飞跃,二级缓存容量也翻了一番达到了512KB。为了与频率相同但只有256KB二级缓存的Pentium 4产品区别,Intel在其型号后面加了一个大写字母"A",例如"P4 1.8A",代表产品拥有 512KB二级缓存。这些产品均只有400MHz的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简称FSB)。"B"的含义: 同样频率的产品,在更高的外频下可具备更高的前端总线,因此性能也更高。为此Intel在提升CPU频率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产品的前端总线。于是从可以支持533MHz FSB的845E等主板上市开始,市场上又出现了533MHz FSB的Pentium 4处理器。为了与主频相同但是只有400MHz FSB的Pentium 4产品区别开来,Intel又给它们加上了字母"B"作为后缀,例如"P4 2.4B"。 "C"的含义:

技嘉主板命名规则

在CHH置顶一个技嘉板卡命名规则详解,以供大家选择技嘉产品的时候明白自己需要哪款。 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千古不变,拥有更多技术的板卡价格自然也更高。如果用不上也没有太大意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根本。 技嘉目前市售主板型号如下: 主板部分: 技嘉主板均以GA字母开头,分成Intel和AMD两部分芯片组系列。 Intel部分: 1、GA后面直接跟上芯片组型号(注①)。 例:GA-X58 GA-P55... 2、芯片组之前有带一个E字母的,表示主板带有技嘉加强动态节能技术,也就是处理器供电相数可随负荷调整。X58、P55、H55、H57系列,全部带有第二代动态节能技术,不在编号上标明。 例:GA-EP43 3、芯片组后字母T,为使用DDR3内存型号主板,针对芯片组原来具有DDR2型号的升级。芯片组只支持DDR3的,X58、P55、H55、H57系列不标明。 例:GA-EP43T 4、芯片组后字母M,为Mirco-ATX板型。 例:GA-H55M、GA-G41M 5、芯片组后字母A,支持技嘉的“333”技术。即拥有USB3.0、SATA3、三倍USB 接口供电技术。三倍USB接口供电,可以让一个USB接口就支持USB硬盘、光驱或其他需要大电流的USB设备,也可以支持技嘉的On/Off Charge,在电脑关机的情况下依旧提供足够的电流为手机或ipad等外设正常充电。 例:GA-X58A、GA-P55A AMD部分: 1、GA后面表示芯片组型号。MA,表示AMD芯片组,单独一个M,表示Nvidia 芯片组。870/880/890/790等芯片组会省略MA。

例:GA-MA770(AMD 770)、GA-M68(Nvidia 6800)、GA-890X(AMD 890X)、GA-890FX(AMD 890FX)、GA-880G(AMD 880G) 2、芯片组后带T,同Intel部分,为使用DDR3内存型号,针对原来芯片组有DDR2的升级。只支持DDR3的870/880/890不标明。 例:GA-770T 3、芯片组后带字母P,表示拥有板载显存。 例:GA-890GPA-UD3H 4、芯片组后带字母M,表示Micro-ATX板型。 例:GA-785GMT 5、第二部分最后带字母A,表示支持技嘉“333”技术,不论SATA3是否原生,带A的就是3项都支持。USB3.0、SATA3、三倍USB供电。 第三部分: 经过一个“-”号后,查看第三部分。 1、首字母为U,表示此款为2倍铜PCB型号,即技嘉的超耐久技术。 例:GA-P55A-UD3R 2、第三部分带字母D,表示此款为全固态电容。带字母S,表示部分使用固态电容。 例:GA-MA770T-UD3P(全固态电容)、GA-MA770T-US3(非全固态电容) 3、第三部分首字母带E,表示支持轻松省节能技术(供电部分普通,不强化) 例:GA-G41T-ES2L 4、第三部分数字。一般2-6,表示技嘉的自带6项技术,拥有几项。7为原来的Extreme系列,为高端产品,目前只有X58A-UD7、890FXA-UD7、P55A-UD7三款,9目前只给了X58A-UD9。 例:GA-H55M-D2H 5、第三部分为USB3,表示拥有USB3.0和三倍USB供电技术,但不包含SATA3。此类主板一般均为2倍铜,全固态。或者可以理解为 UD+USB3,省略了UD。

电容的型号命名

电容的型号命名 1)各国电容器的型号命名很不统一,国产电容器的命名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用字母表示名称,电容器为C。 第二部分:用字母表示材料。 第三部分:用数字表示分类。 第四部分:用数字表示序号。 2)电容的标志方法: (1)直标法:用字母和数字把型号、规格直接标在外壳上。 (2)文字符号法:用数字、文字符号有规律的组合来表示容量。文字符号表示其电容量的单位:P、N、u、m、F等。和电阻的表示方法相同。标称允许偏差也和电阻的表示方法相同。小于10pF的电容,其允许偏差用字母代替:B——±0.1pF,C——±0.2pF,D——±0.5pF,F——±1pF。 (3)色标法:和电阻的表示方法相同,单位一般为pF。小型电解电容器的耐压也有用色标法的,位置靠近正极引出线的根部,所表示的意义如下表所示: 颜色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 耐压4V 6.3V 10V 16V 25V 32V 40V 50V 63V 15)安规电容是指用于这样的场合,即电容器失效后,不会导致电击,不危及人身安全. 安规电容安全等级应用中允许的峰值脉冲电压过电压等级(IEC664) X1 >2.5kV ≤4.0kV Ⅲ X2 ≤2.5kV Ⅱ X3 ≤1.2kV —— 16)安规电容安全等级绝缘类型额定电压范围 Y1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250V Y2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150V ≤250V Y3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150V ≤250V Y4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150V Y电容的电容量必须受到限制,从而达到控制在额定频率及额定电压作用下,流过它的漏电流的大小和对系统EMC性能影响的目的。GJB151规定Y电容的容量应不大于0.1uF。Y电容除符合相应的电网电压耐压外,还要求这种电容器在电气和机械性能方面有足够的安全余量,避免在极端恶劣环境条件下出现击穿短路现象,Y电容的耐压性能对保护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安规电容的参数选择 X电容,聚苯乙烯(薄膜乙烯)电容,从上面的贴子里也可以看到,聚苯乙烯的耐电压较高,适合EMI 电路的高压脉冲吸收作用。 2.容量计算:一般两级X电容,前一级用0.47uF,第二基用0.1uF;单级则用0.47uF.目前还没有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电容容量的大小和电源的功率无直接关系) 电容的型号命名:

最新整理Intel处理器命名规则是怎样的

I n t e l处理器命名规则是怎样的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电脑都是使用I n t e l的处理器,处理器有很多种,官方都是怎么进行命名的呢?在I n t e l C P U型号中,都有哪些C P U是带后缀的呢?请看下文解析。 I n t e l处理器命名规则是怎样的? M:笔记本专用C P U,一般为双核,M前面一位数字是0,意味着是标准电压处理器,如果是7,则是低电 压处理器。 U:笔记本专用低电压C P U,一般为双核,U前面一位数字为8,则是28W功耗的低压处理器(标准电压双核处理器功耗为35W),若前一位数字为7,则是17W功耗的低压处理器,若为0,则是15W功耗的低压处理器。 H:是高电压的,是焊接的,不能拆卸。 X:代表高性能,可拆卸的。 Q:代表至高性能级别。 Y:代表超低电压的,除了省电,没别的优点的了,是不能拆卸的。 T:是涡轮增压技术,能增加C P U的转速,比如5400转的,可以提升到7200转,用来增加C P U性能。 K:可以超频的版本。

无后缀的是标准版。 Q M(第四代开始改为M Q):笔记本专用C P U,Q是Q u a d 的缩写,即四核C P U。若Q M前一位数字是0,则表示此产品为功耗45W的标准电压四核处理器,若为2,则表示此产品为35W功耗的低电压四核处理器,若为5,与对应为0的C P U主要规格相同,但集成的核芯显卡频率更高(如3630Q M和3635Q M,后者核显最大频率 1.2G H z,前者则是 1.15G H z)。 H Q:第四代C P U新出现的系列,主要参数和标准的四核C P U一致,但集成了性能空前强大的核芯显卡I r i s P r o5200系列,这种核显的性能可以直接媲美中端独立显卡。目前有i74750H Q,4850H Q和4950H Q三款C P U,后来出了一款i7 4702H Q,并没有集成高性能核芯显卡,是定位较为模糊的一款产品。 X M:最强大的笔记本C P U,功耗一般为55W。X意为E x t r e m e,此类型C P U完全不锁频,在散热和供电允许 的情况下可以无限制超频,而即便是默认频率下,也比同一时代的其它产品强大得多。这类C P U都是工厂生产后精心挑选出来得极品,质量极佳,性能完美,但价格非常昂贵。一块X M系列的C P U批发价可达1000美金以

华硕主板命名规则

最新华硕主板命名规则 问题补充:我想买华硕的主板,想了解一下华硕主板的最新的命名规则,怎么通过华硕主板的名字就能知道哪款主板是高端,哪款主板是缩水版本的,哪款主板是增强型的。 问题产生时间:2012-04-05 问题 最新答案 华硕主板启用了最新的命名规则,以帮助用户从主板的名称就能够了解到主板的芯片组、定位等等,现在就让我们来仔细的看一下。 华硕主板最新命名规则(点击小图看大图) 从上图中看,华硕主板的名称分为了A、B、C、D、E、F四个部分,其中,“A”部分表明的是主板的CPU插槽类型,包括了目前主流的几种Intel和AMD平台接口。“B”部分显示的是芯片组的名称,由于芯片组众多,因此在上图中没有一一展示出来,从这一部分来看,其实也很容易就了解到主板使用的不同芯片组。由于目前正是DDR2内存和DDR3内存的过渡时期,因此在“C”部分就表示了主板的内存插槽的不同类型。 “D”部分表明的是主板是否采用了华硕Xtreme Design(极限设计),如果有“D”字

母出现在主板型号的这个位置,就表明该主板采用了极限设计,没有字母,就表明没有使用该技术。在“E”部分,表明的是主板采用的板型以及是否带集成显卡。最后,在“F”部分,就表明的是该主板处于怎样一个产品系列,这个部分,与主板的价格也是联系非常紧密的。 详细举例: 现在新的命名规则为:cpu+芯片组+内存+独家设计+板型特征+产品后缀,也就是ABCD——EF 的形式 第一项 表示采用接口或支持的CPU“P”开头的是Intel的芯片组。后面的数字代表接口代数,比如LGA 1156要比LGA1366出的时间晚,所以为P7。由于AMD得AM2+接口提供了对AM3接口的支持,所有编号为M4的一部分为AM3接口,一部分为AM2+/AM2接口,但都是能支持AM3处理器的。而M3系列推出较早,采用AM2+/AM2接口,大部分也是支持AM3处理器。 编号含义 P7 Intel LGA 1156 P6 Intel LGA 1366 P5 Intel LGA 775 M4 AMD AM3/支持AM3处理器 M3 AMD AM2+/AM2 M2 AMD AM2 (这个大家注意,M2N68 AMSE是可以用AM3CPU的,但是它兼容,没有说支持,出了问题不要怪别人哦) 第二项 代表主板的芯片组,其中AMD以A开头,比如A785,A79,intel直接是芯片组的名称。不过这仅是适用于采用新命名规则的新产品,之前推出的产品以字母命名较多,XM后缀的一般为Micro-ATX板型的集成主板,X为不定项,一般有“E”,“V”,“C”等,代表不同的定位 编号对应芯片组 T X58 E X48/X38 Q P45 Q-XM G45 QL P43 QL-XM G43 QPL G41

Intel芯片组命名规则

Intel芯片组命名规则 Intel芯片组往往分系列,例如845、865、915、945、975等,同系列各个型号用字母来区分,命名有一定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了解芯片组的定位和特点: 一、从845系列到915系列以前 PE是主流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当时主流的FSB和内存,支持AGP插槽。 E并非简化版本,而应该是进化版本,比较特殊的是,带E后缀的只有845E这一款,其相对于845D是增加了533MHz FSB支持,而相对于845G之类则是增加了对ECC内存的支持,所以845E常用于入门级服务器。 G是主流的集成显卡的芯片组,而且支持AGP插槽,其余参数与PE类似。 GV和GL则是集成显卡的简化版芯片组,并不支持AGP插槽,其余参数GV则与G 相同,GL则有所缩水。 GE相对于G则是集成显卡的进化版芯片组,同样支持AGP插槽。 P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增强版,例如875P;另一种则是简化版,例如865P 二、915系列及之后 P是主流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当时主流的FSB和内存,支持PCI-E X16插槽。 PL相对于P则是简化版本,在支持的FSB和内存上有所缩水,无集成显卡,但同样支持PCI-E X16。 G是主流的集成显卡芯片组,而且支持PCI-E X16插槽,其余参数与P类似。 GV和GL则是集成显卡的简化版芯片组,并不支持PCI-E X16插槽,其余参数GV 则与G相同,GL则有所缩水。 X和XE相对于P则是增强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PCI-E X16插槽。 总的说来,Intel芯片组的命名方式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则,但大致上就是上述情况。另外,Intel芯片组的命名方式可能发生变化,取消后缀,而采用前缀方式,例如P965和Q965等等。 三、965系列之后 从965系列芯片组开始,Intel改变了芯片组的命名方法,将代表芯片组功能的字母从后缀改为前缀,并且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了细分,例如P965、G965、Q965和Q963等等。 P是面向个人用户的主流芯片组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当时主流的FSB和内存,支持PCI-E X16插槽。 G是面向个人用户的主流的集成显卡芯片组,而且支持PCI-E X16插槽,其余参数与P类似。 Q则是面向商业用户的企业级台式机芯片组,具有与G类似的集成显卡,并且除了具有G的所有功能之外,还具有面向商业用户的特殊功能,例如A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主动管理技术)等等。

教你如何识别主板

华硕Part1:小细致说的就是我了 让我们先从华硕说起吧。与技嘉微星相比,华硕主板的命名方式确实复杂了一些,当然,称之为细致也没什么问题。以其现行的命名标准为例,主板型号共分为ABCD-EF六个区域,其中: A区代表CPU插座种类。除去已入土很久的产品,我们目前仍可以大量见到的有M2(AMD AM2),M3(AMD AM2+/AM2),M4(AMD AM3),P5(Intel LGA775),P6(Intel LGA1366)和P7(Intel LGA1156),支持最新的Intel LGA1155 Sandy Bridge处理器的6系列主板则被命名为P8。可以发现,该区域数字的递增(2-4,5-8)分别与两家厂商CPU插座更迭的时间顺序一致,如此以往,数年之后,我们或许就能见到华硕P10,P11开头的“两位数”产品啦。 现在已经P8啦……

A88就代表AMD 880G芯片组了 B区代表主板芯片组的最终名称(商品名)。这个区域就要简单很多,比如“P55”就代表主板使用了P55芯片组,但因为AMD芯片组名称较长,华硕采用了“简称”的方式来表示相关产品,比如“A78”表示该主板采用了AMD 780G芯片组,以此类推。

就是上图那个主板~内存插槽是DDR3 所以C区是T噢

这款C区为“C”的就支持双内存看型号知规格是不是很方便呢? C区代表主板支持的内存规格。就目前在售的华硕主流产品型号来看,此区域为“C”的,表示支持DDR2+DDR3两种内存,为“T”的表示支持DDR3内存(AMD及Intel LGA775平台产品),这为用户辨识主板规格提供了方便,但可惜懂得此位置字母意义的消费者并不算多。 产品:华硕M4A88TD-M主板 华硕Part2:你会发现其实我很好懂 ●华硕Part2:你会发现其实我很好懂 此外,D区代表是否拥有(若拥有则含有D这个字母,若没有则空缺)华硕巅峰设计(Stackcool3);E区代表主板板型(M=Micro ATX,V=具有显示输出功能的ATX,普通ATX板型此项空缺);F区则代表产品所属系列,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PRO(Professional),EVO(Evolution),Deluxe,Premium四个中高端系列(定位高于标准版,由低到高)以外,拥有LE,LE2,LX后缀的华硕主板分别为超值版,超值版2和入门超值版(定位低于标准版,由高到低),没有此项后缀的产品自然就是标准版啦。

电容命名方式

电容的型号命名:capacitance 1)各国电容器的型号命名很不统一,国产电容器的命名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用字母表示名称,电容器为C。 第二部分:用字母表示材料。 第三部分:用数字表示分类。 第四部分:用数字表示序号。 2)电容的标志方法: (1)直标法:用字母和数字把型号、规格直接标在外壳上。 (2)文字符号法:用数字、文字符号有规律的组合来表示容量。文字符号表示其电容量的单位:P、N、u、m、F等。和电阻的表示方法相同。标称允许偏差也和电阻的表示方法相同。小于10pF的电容,其允许偏差用字母代替:B——±0.1pF,C——±0.2pF,D——±0.5pF,F——±1pF。 (3)色标法:和电阻的表示方法相同,单位一般为pF。小型电解电容器的耐压也有用色标法的,位置靠近正极引出线的根部,所表示的意义如下表所示: 颜色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 耐压4V6.3V10V16V25V32V40V50V63V (4)进口电容器的标志方法:进口电容器一般有6项组成。 第一项:用字母表示类别: 第二项:用两位数字表示其外形、结构、封装方式、引线开始及与轴的关系。 第三项:温度补偿型电容器的温度特性,有用字母的,也有用颜色的,其意义如下表所示: 序号字母颜色温度系数允许偏差字母颜色温度系数允许偏差 1A金+100R黄-220 2B灰+30S绿-330 3C黑0T蓝-470 4G±30U紫-750 5H棕-30±60V-1000 6J±120W-1500 7K±250X-2200 8L红-80±500Y-3300 9M±1000Z-4700 10N±2500SL+350~-1000 11P橙-150YN-800~-5800 备注:温度系数的单位10e-6/℃;允许偏差是%。 第四项:用数字和字母表示耐压,字母代表有效数值,数字代表被乘数的10的幂。

intel主板型号后的字母是什么意思

intel主板型号后的字母是什么意思 Intel芯片组往往分系列,例如845、865、915、945、975等,同系列各个型号用字母来区分,命名有一定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了解芯片组的定位和特点: 一、从845系列到915系列以前 PE是主流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当时主流的FSB和内存,支持AGP插槽。 E并非简化版本,而应该是进化版本,比较特殊的是,带E后缀的只有845E这一款,其相对于845D是增加了533MHz FSB支持,而相对于845G之类则是增加了对ECC内存的支持,所以845E常用于入门级服务器。 G是主流的集成显卡的芯片组,而且支持AGP插槽,其余参数与PE类似。 GV和GL则是集成显卡的简化版芯片组,并不支持AGP插槽,其余参数GV则与G相同,GL则有所缩水。 GE相对于G则是集成显卡的进化版芯片组,同样支持AGP插槽。 P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增强版,例如875P;另一种则是简化版,例如865P 二、915系列及之后 P是主流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当时主流的FSB和内存,支持PCI-E X16插槽。 PL相对于P则是简化版本,在支持的FSB和内存上有所缩水,无集成显卡,但同样支持PCI-E X16。 G是主流的集成显卡芯片组,而且支持PCI-E X16插槽,其余参数与P类似。 GV和GL则是集成显卡的简化版芯片组,并不支持PCI-E X16插槽,其余参数GV则与G相同,GL则有所缩水。 X和XE相对于P则是增强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PCI-E X16插槽。 总的说来,Intel芯片组的命名方式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则,但大致上就是上述情况。另外,Intel芯片组的命名方式可能发生变化,取消后缀,而采用前缀方式,例如P965和Q965等等。

英特尔命名规则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英特尔命名规则 篇一:英特尔处理器命名规则 英特尔处理器命名规则 前面酷睿和iX标识和上一代完全相同的,不做更多介绍。变化主要是中间四位 数字和最后两位字母。 第一位“4”:代表英特尔酷睿第四代处理器; 第二位“5”“6”“7”“8”“9”:这些数字代表处理器等级排序,数字越大性能等级相对越高;第三位“3”“5”“0”:这一位基本上就是对应核芯显 卡的型号,其中“3”代表高性能处理器配HD 4600;“5”代表核芯显卡采用 的是Iris 5000、5100或者Pro 5200;而“0”则是HD 4600;第四位 “0”“2”“8”:“0”在标准电压中代表47W,而在低电压中是代表15W;“2”则代表37W,“8”在低电压处理器中代表28W; 第五位“MX”“HQ”“MQ”“U”:字母“MX”代表旗舰级,“HQ”封装方式FCBGA1364,并且部分支持Trusted Execution Technology和博锐技术,“MQ”版本封装方式FCBGA946, “U”代表超低电压以15W和28为主; 英特尔官方网站首批移动版酷睿i7处理器共有14款,其中TDP为57W的只有 一款,就是之前我们评测过的酷睿i7-4930MX,不过其搭载的核芯显卡是HD 4600,并不是大家想看到的Iris Pro 5200。另外,酷睿i7 M、H系列也有细 微的区别,初看后可能会认为H代表高性能、M代表主流。结果恰恰相反,M系列CPU频率比H系列更高,只是GPU没有使用最好的GT3e,旗舰型号Core i7-4930MQ的热设计功耗也唯一达到了57W。 除了酷睿i7外,官方网站也展示了酷睿i5和酷睿i3的具体规格。酷睿i5和 i3低电压版分为U和Y两种系列,命名规则中主要也区别在后四位上。拿其中 的酷睿i5-4200Y和酷睿i5-4258U为例,第一位“4”是第四代酷睿处理器;第二位的“2”则是产品序列,个人理解理论上数字越高性能越好;第三位数字“5”代表的是核芯显卡系列HD 5000以及Iris(锐矩)5100,“0”和“1” 都是HD 4400和HD 4200;第四位“0”代表15W,而如果标注数字是“8”的,

主板型号

1. 主流P4X系列 “A”意为使用的是INTEL925的芯片组。 “K”意为使用的是INTELP35的芯片组。 “V”意为使用的是VIA系列的芯片组。 “Extreme”终极版本。国外的LANPARTY经常见到此类主板。 “SE” Second Edition简化版本?国内主要流通版本。 “PRO”高级版,比SE规格高些。 “DELUXE”豪华版 “WIFI-AP”主板带WIFI AP功能 后缀V:意为集成显卡的主板附带了显卡接口(这种主板都集成了显卡) “WS’ Work station?服务站版本 “mx – microatx”小板(一般都集成显卡) “EPU”带EPU节能芯片主板 比如:P5K SE P35芯片的简化版本。 2,P3X系列 “L”意为使用的是945系列的芯片组 “N”则表示为采用的芯片组为NVDIA的. “Q”意为使用的是P4X/G4X系列的芯片组。

“U”意为使用的是扬智系列的芯片组 “E”意为使用的是G35/X48系列的芯片组 ASUS P5K SE 驱动之家已经打出了最新X58芯片的命名。 由于更换了接口华硕的主板命名上也升级为”P6”好像真的进入了“奔腾6”时代。AMD篇 “M”意为使用的是940接口 “2”意为支持双核CPU “3”意为支持三核CPU “A”意为使用的是AMD芯片 “N”意为使用的是NV芯片 “78”意为分别代表AMD780G芯片和MCP78芯片 “72”意为使用MCP72芯片 “68”意为使用MCP68芯片 “T”意为使用AMD790GX/X “HDMI”意为使用了HDMI高清接口 AM2 “S”意为使用的是SIS的芯片组。比如M2S-X “V”意为使用的是VIA系列的芯片组。比如M2V

国巨电容规格

电容命名规则及采购信息要求 (一)国巨贴片电容的命名: 贴片电容的命名所包含的参数有贴片电容的尺寸、容值精度、贴片电容的材质、电压、电容容量、端头材料以及包装要求。 例国巨贴片电容CC0805JRNPO9BN101 CC:表示国巨电容系列名称——多层陶瓷贴片电容。国巨电容的系列 还有CA(表示排容),CH(表示高频电容)等等。 0805:表示尺寸,长度为0.08英寸,宽度为0.05英寸。此外,常见 的电容尺寸还有0201,0402,0603,1206,1210,1808,1812等。 J:表示电容容量的误差精度为±5%;另外B=±0.1PF,C=±0.25PF,D= ±0.5PF,F=±1PF,G=±2PF,K=±10%,M=±20%,Z=-20%~+80%。 R:表示7寸盘纸带包装。 NPO:表示电容材质。此外,常用的电容材质还有X5R,X7R,Y5V。 9:表示电压为50V。4=4V, 5=6.3V, 6=10V, 7=16V, 8=25V, 0=100V, A=200V, B=500V, C=1KV, D=2KV, E=3KV等(注意:100V是用数字0 表示,不是字母O) B:表示端头材料是镍电极。 N:表示NPO。 101:表示容值,前面两个数字为有效数字,第三个数字表示有几个 零。101=100PF, 102=1000PF, 103=10,000PF……以此类推。

(二)贴片电容的尺寸表示方法 贴片电容的尺寸表示法有两种,一种是以英寸为单位来表示,一种是以毫米为单位来表示。以英寸为单位来表示的称为英制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来表示的称为公制尺寸。国巨贴片电容通常用英制尺寸来表示。

酷睿处理器命名规则

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命名规则 前面酷睿和iX标识和上一代完全相同的,不做更多介绍。变化主要是中间四位数字和最后两位字母。 第一位“4”:代表英特尔酷睿第四代处理器; 第二位“5”“6”“7”“8”“9”:这些数字代表处理器等级排序,数字越大性能等级相对越高;第三位“3”“5”“0”:这一位基本上就是对应核芯显卡的型号,其中“3”代表高性能处理器配HD 4600;“5”代表核芯显卡采用的是Iris 5000、5100或者Pro 5200;而“0”则是HD 4600;第四位“0”“2”“8”:“0”在标准电压中代表47W,而在低电压中是代表15W;“2”则代表37W,“8”在低电压处理器中代表28W; 第五位“MX”“HQ”“MQ”“U”:字母“MX”代表旗舰级,“HQ”封装方式FCBGA1364,并且部分支持Trusted Execution Technology和博锐技术,“MQ”版本封装方式FCBGA946, “U”代表超低电压以15W和28为主; 英特尔官方网站首批移动版酷睿i7处理器共有14款,其中TDP为57W的只有一款,就是之前我们评测过的酷睿i7-4930MX,不过其搭载的核芯显卡是HD 4600,并不是大家想看到的Iris Pro 5200。另外,酷睿i7 M、H系列也有细微的区别,初看后可能会认为H代表高性能、M代表主流。结果恰恰相反,M系列CPU频率比H系列更高,只是GPU没有使用最好的GT3e,旗舰型号Core i7-4930MQ的热设计功耗也唯一达到了57W。 除了酷睿i7外,官方网站也展示了酷睿i5和酷睿i3的具体规格。酷睿i5和i3低电压版分为U和Y两种系列,命名规则中主要也区别在后四位上。拿其中的酷睿i5-4200Y和酷睿i5-4258U为例,第一位“4”是第四代酷睿处理器;第二位的“2”则是产品序列,个人理解理论上数字越高性能越好;第三位数字“5”代表的是核芯显卡系列HD 5000以及Iris(锐矩)5100,“0”和“1”都是HD 4400和HD 4200;第四位“0”代表15W,而如果标注数字是“8”的,TDP 则是28W,最后一位字母U依然代表低电压,而全新的“Y”字母则代表更低功耗的11.5W。注:在表格中有一项SDP是之前没有过的,英特尔以往使用热设计功耗(TDP)来衡量计算机在最差情况下的功耗,即CPU全速运行一段时间的功耗。目前,英特尔引入了一个新概念,即场景设计功耗(SDP)。这主要衡量计算机在媒体播放等轻量级应用下的功耗。英特尔将以SDP来衡量用于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的处理器。可以看到,只有超低功耗的11.5W处理器上才会有SDP场景设计功能。 附:酷睿i7处理器中core i7 4710MQ 排名在五名左右(联想Y400-430笔记本系列CPU)

一线主板命名规则

作为已经建立品牌的知名主板制造商,在命名规则方面并不是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的。但由于产品定位等个方面问题,每个厂商所采用的命名规则却完全不同,基本上是“一家一方案”,“或者是以系列一方案”。虽然看来眼花缭乱,实则暗藏玄机。笔者就以三大板卡制造商的主板产品为例为大家简单的说明一下。希望为各位组装电脑会有所帮助。 技嘉主板命名规则 技嘉主板编号均以“GA-”开头,取自技嘉的英文标志,其后紧跟数字和英文字母,用来区分具体主板的规格。编号由“GA-”+“支持CPU类型”+“主板采用的芯片组型号”+“使用板 型”+“后缀(技术特点)”五大部分构成。而类型上M则表示支持AMD平台,后面的字母A 一般代表AMD芯片组NV等其他芯片组一般无此字母。而板型方面的字母则具有“C:Combo”、“T:全DDR3” 、“E:表示增强型”、“G:整合显卡”、“H:高端型”、“L:整合网卡” 、“M:整合声卡、显卡” 、“P:增强型”。最后的技术特点方面S代表技嘉独有的3项独家技术支持,字母后面数字越大标识支持的项目越多,而如果S前多了一个D,那就代表主板在用老方面采用了全固态。H表示具有HDMI功能接口,最尾端的L则代表简化版本。 华硕主板命名规则 华硕主板的名称分为了A、B、C、D、E、F四个部分,其中,“A”部分表明的是主板的CPU插槽类型,包括了目前主流的几种Intel和AMD平台接口,例如目前常见的代表LGA1156的P7和代表AM3接口的M4。“B”代表芯片组的名称,一般是芯片组的名称或简写,是命名中最直观的部分。“C”则代表了内存支持类型。“D”部分表明的是主板是否采用了华硕独家Xtreme Design(极限设计),一般以D字母代表应用。在“E”部分,表明的是主板采用的板型以及是否带集成显卡。最后,在“F”部分,就表明的是该主板处于怎样一个产品系列,例如PRO(专业版)、LE(超值版)、LX(入门版)等等。至于华硕的玩家国度系列主板,则不在这个命名规则中。

Intel CPU命名规则

Dothan: 英特尔从这一代移动处理器开始,放弃了用频率来标注CPU,而使用了三位数字的方法来命名,用户的困惑也由此生根。我们需要解释一下,这三位数字的规律是:从左向右数的第一位数字,若是“7”则代表是奔腾M,若是“3”则代表赛扬M;从左向右数的第二位数字代表相对频率的高低,具体是多少需要参看下面的表格;结尾的数代表了处理器的前端总线和电压的信息,其中以“7“开头“0”结尾的代表前端总线为533MHZ的奔腾M,以“7“开头“5”结尾的,代表前端总线为400MHZ的奔腾M,“8”结尾表示是低电压版处理器,而“3”结尾的则表示超低电压版产品。 下面再来看看具体的命名对照表: 准版奔腾M: 低电压版奔腾M、超低电压版奔腾M、Dothan核心赛扬M 低电压版奔腾M: 超低电压版奔腾M:

Dothan核心赛扬M: Yonah: 从yonah开始,英特尔移动CPU启用Core命名,双核产品被称为Core Duo,单核产品则被称为Core Solo。在具体产品命名上,英特尔改变了上一代奔腾M所采用的三位数字命名方法,而开始采用一个由字母开头,后接四位数字的命名方法。打头的字母有T、L(LOW)和U(ULTRA LOW)三种,分别代表标准电压版、低电压版和超低电压版处理器。四位数字中从左往右数的第一位,若是“1”就代表单核产品、“2”则代表双核产品。从左往右数的第二位数字代表了同系列产品中相对频率的高低,数字越大则频率越高。举个例子,T2300,就表示这款产品是双核的标准电压处理器,“3”是它的相对频率,实际频率为1.66GHZ。 在yonah家族中,还有两款缩水版的T系列处理器,他们分别是T2050和T2250,这两款处理器的前端总线由标准的667MHZ降为了533MHZ,二级缓存保持不变,他们的频率分别为1.6GHZ 和1.73GHZ。T2050是一款性价比相当高的处理器,它的性能和T2300相差在5%以内,而采用它的笔记本的价格就要便宜500元以上。此外,还有一款名为T2300E的Yonah值得注意,正是它先前让戴尔卷入了“换芯事件”,这款处理器除了不支持VT虚拟化技术化,其余的各项指标完全和T2300一样。 我们来看看Yonah家族的产品规格表: Core Du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