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合集下载

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作者:赵美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25-02急性颅脑损伤主要分为闭合性颅脑损伤与开放性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和颅内血肿,按脑损伤的病理改变,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

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继发性脑损伤主要为缺血、缺氧、脑水肿、颅内血肿和脑疝引起。

近两年来,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也明显增加,因而,探索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是必要的。

引起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为暴力,其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暴力的直接作用引起的颅脑损伤;二是继发性脑损伤。

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有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钙超载、氧自由基的损害、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基因的改变等到生物化学改变及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内压增长和脑疝。

因此,院前急救和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正确处理急性颅脑损伤的外部损伤,阻止或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急性颅脑损伤往往多种颅脑损伤并存,下面将颅脑损伤的单一病种的表现与诊断表述如下:1.头皮损伤其表现及诊断容易,因头皮血管丰富,损伤时出血往往较多,易发生休克;院前急救时应注意压迫或综合止血,预防休克的发生。

2.颅骨损伤包括骨盖骨折和颅底骨折,主要表现为颅骨内陷、外耳道或鼻腔流血,X线摄片、CT检查可明确诊断。

3. 原发性颅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3.1 脑震荡头部外伤后立即出现短暂昏迷,同时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慢而瞳孔散大,肢体松软等,旋即恢复。

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近事遗忘等,但无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CT或MRI检查无明显异常。

3.2 脑挫裂伤伤后初期常有脑震荡相似的症状,但昏迷时间较长;常有神经系统局燥症状和血型脑脊液,生命体征也可出现变化。

头部受伤病人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头部受伤病人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头部受伤病人的急救及护理措施一、治疗方法由于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及时、准确、果断地进行抢救,掌握急救原则,维持气道通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足够的氧气吸入,及时进行止血、包扎,仔细询问判断病情.在护理方面,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情况.二、急救处置对病人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救治头部创伤的关键,见到病人后首先要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评估,对病人的情况作出迅速反应.急救过程中要注意病人复合伤的处理,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保证足够氧气的吸入,及时进行止血、包扎以保护脑组织.三、复合伤口处理头部创伤的病人如出现呼吸、心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合并张力性气胸则需紧急进行胸腔排气;有耳、鼻脑脊液外漏者应取患侧卧位,用无菌棉签轻轻擦去流出外耳道或鼻腔的脑脊液、血液;对活动性出血病灶,采用加压包扎.四、建立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道能够保证治疗药物按时、循序地输入.需给予护脑、止血、抗休克处理,15 min~30 min内快速滴入20%甘露醇125 mL ~250 mL,地塞米松20 mg入小壶,以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预防脑疝的发生.如合并出血性休克,应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确保输液、用药通畅,根据病情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尽快纠正休克.用药时要注意防止药液外渗,并注意随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五、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所采取的首要措施,对促进病人的恢复和预后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应立即清除病人口鼻腔呕吐物或分泌物及血块,头偏向一侧,稍抬高下颌,防止舌后坠和呕吐误吸,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入气管发生窒息或并发吸入性肺炎;病人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时可以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舌后坠明显者在口中置入口咽通气管;有义齿者应取出义齿,防止义齿脱落,误咽、误吸而危及生命;深昏迷或颅底严重骨折出血过多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六、保证氧气吸入大脑是人体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一旦缺氧可引起脑水肿,如脑缺氧时间过长,则会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头部创伤的病人因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所以要根据病人的病情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需要吸痰的病人,吸痰与吸氧可以交替进行,吸痰前后要给予高浓度吸氧,防止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衰竭的病人,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改善脑部缺氧症状.院前急救达不到七、止血包扎保护脑组织头部创伤的病人多合并开放性出血,应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局部包扎.裂伤或撞伤的伤口需要覆盖无菌敷料压迫止血;若有动脉出血,应立即用止血钳止血或结扎止血;如有脑膨出,要用无菌碗、碟覆盖或纱布圈保护包扎,以防止膨出物的破裂和被污染;耳、鼻脑脊液外漏病人不应进行填塞,以防止出现颅内感染,而应将病人头部转向患侧,用棉垫置于耳郭、鼻孔外,让其自流.八、观察病情1、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头部创伤病人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意识的变化是判断头部创伤的严重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证之一,可以用大声呼唤、定时呼唤、针刺等方法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和等级.呼之能醒,醒后意识清醒,问答切题,若无外界刺激则又会很快入睡者为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大声呼之能醒,醒后不一定能回答问题或回答但不一定正确为昏睡,为深睡状态;病人意识完全丧失,对语言信号无反应为昏迷,可分为深度昏迷、中度昏边、浅度昏迷三度.出现以上任意一种情况即为出现意识障碍,说明有进行性脑受压存在,提示颅内血肿持续增大或脑水肿加重,应尽早处理.2、观察病人瞳孔变化瞳孔是反映头部创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可直接反映头部受到损伤的程度,不仅有定位价值,还可以估计病人的预后.伤后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有时不等圆,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为脑干损伤的特征;伤后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是颅内血肿的表现;伤后出现一侧瞳孔缩小,很快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有脑疝的可能3、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观察对头部创伤病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5 min~30 min测量1次血压、脉搏、呼吸.若出现呼吸急促或不规则,排除胸部外伤和呼吸道阻塞,提示可能有脑干损伤.如出现血压逐渐升高,脉搏缓慢,呼吸变深变慢,则提示颅内压升高或是脑疝的早期先兆.若为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脉搏快而微弱,血压下降,昏迷加深,则提示病情危重.4、观察病人肢体变化伤后一侧偏瘫,锥体束征阳性,可能为原发性脑挫裂伤;伤后偏瘫或全瘫,伴有去脑性强直,常提示有原发性脑干损伤.。

颅脑损伤50例的急救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50例的急救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50例的急救观察与护理摘要:颅脑损伤系有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引起,常伴发颅内出血或脑组织损伤,病情重、变化快、病发症多、病死率高,通过对50例颅脑损伤患者细心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科从2009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50例,现总结临床护理如下。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95-01颅脑损伤系有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引起,常伴发颅内出血或脑组织损伤,病情重、变化快、病发症多、病死率高,通过对50例颅脑损伤患者细心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科从2009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50例,现总结临床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4岁,其中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29例,50例均合并不同程度颅骨骨折,5例行保守治疗,45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

2 病情观察2.1 意识状态的观察。

意识状态的改变可反映病情的轻重,瞳孔是反映颅脑伤情变化的窗户[1]。

要观察病人有无意识障碍、障碍程度,如病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生命体征改变明显,出现去大脑或去皮质强直时,往往提示病情危重,如病人病情稳定、好转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呕吐时,应想到有再次出血的可能,应积极脱水和相应治疗,意识障碍改善或清醒是病情稳定或好转的标志。

2.2 瞳孔的观察。

主要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大小多变及形状不规则,以及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若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且伴有心率快、血压升高、呼吸慢,则提示可能发生脑疝[2],需要急诊手术患者要在30分钟内完成术前准备。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颅脑损伤的急救原则

颅脑损伤的急救原则
正常血细胞压积:30-35%,Hb>10g 4>测定动脉乳酸含量:
正常:20mEq/L以下,小于4.8mEq预后良好
5血气分析: 休克时:PaO2<80mmHg<正常> PaCO2>40±4mmHg<正常> PH正常:7.4±0.04
碱剩余:>0-2.3 碱中毒 <0-2.3 酸中毒
6>测量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8-12cmH2O
4、创伤性或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1消除引起休克的原因:检查导致休克的 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如并发胸腹部脏器破 裂,即请会诊讨论手术治疗.
2补充血容量:
概论:补充血容量不是单纯输回失血量,也应补足组织 间液淤积于体内某些部位的液体.
原则:1单纯补充血液、血浆、右旋糖酐只能补充血管内 的容量,达不到补充组织间液的目的.应选择平衡盐液.
②非手术病人和GCS评分8分以下 ③CT扫描异常包括脑室变小或脑挫伤. "A、B、C"——是脑复苏的基本条件. "C、E、F、G"——是脑复苏的关键.
பைடு நூலகம்
方法决定行动,细节决定成败; 思路决定出路,作为决定地位.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1、 颅脑损伤并发创伤性休克的监测: 1 监测血压、脉搏:1次/15分钟 指标:1休克指数:脉率/收缩期血压
2血压脉率差:收缩期血压〔mmHg-脉率〔次/分 休克指数由大变小——休克好转 血压脉率由负转正——休克好转 2 监测尿量:1次/小时 正常成人尿量:体重/小时 <0.5ml/kg/h血容量不足 总量<17ml/h肾功能衰竭可能. 3>测量血细胞压积和血液粘稠度:
2无失血,最大输液量以3000-4000ml为限,尤其注意脑水 肿,肝功能损害,血细胞压积低于25%,血浆蛋白过低者 应注意输液量.

颅脑外伤急救与护理

颅脑外伤急救与护理
判断伤情 迅速、简要、准确;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腔内异物,托起下颌或使用口咽通气管解除舌根后坠; 安置体位 昏迷者,予平卧头偏向一侧。疑有颈椎骨折的,取平卧头正位,出现呕吐即刻
翻成侧卧位,翻身时一定要保持头、颈、胸呈一直线;
实施急救措施 CPR、止血、骨折固定等; 松解或去除病人衣物 脱衣袖,先健侧后患侧。
床边备好氧气、监护仪、吸引器等用物; 接到病人妥善安置,予平卧头侧位。6小时后抬高床头15~30度;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头痛呕吐情况;
安置各种管道,做到“固定、通畅、无菌、观察”。术后48小时 内要特别注意观察头部引流液颜色及量,尤其是脑内血肿开颅清除 术后。如有硬膜外或头皮下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球呈负压状态。如 使用脑内引流器,应保持近侧开关开放、远侧开关关闭(除非排放 引流液至引流袋内时);
通知医生。 遵医嘱使用氯丙嗪、安定等镇静剂。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移除周围危险物品,拉起双侧床栏、家属随时陪护,酌情使用约束具
。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注意有无病情恶化,及时准确作好记录。
颅脑外伤病人 转运过程中 观察要点
谢谢各位的聆听
经急救处理后,呼吸循环一经建立,就应立即转送入院,转运颅脑损伤病人时要注意 1、必须采取有效的止血、包扎等措施。 2、确保呼吸道通畅。 3、吸氧、监护。 4、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5、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6、警惕中间清醒期,防止再昏迷,避免搬运过程中的二次损伤。
颅脑损伤病情危急、变化迅速,若诊治不及时必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求急诊室配备 有:气管插管、呼吸机或简易呼吸皮囊等抢救设备。急诊室神经外科医生和护士必须具有正 确而迅速诊断、判断病情的能力和准确敏捷的处理技能。
积极防治颅内压增高症、休克、呼吸衰竭,以及伤口继续出血与污染等。如有手 术指征者,应尽快手术治疗。

关于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关于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关于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撞击、挤压、穿刺等造成的脑部损伤。

这种伤害一旦发生,往往伴随着颅内压的增加,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后果,甚至死亡。

因此,能够及时进行正确的急救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促进临床治疗的关键。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认为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及时评估患者病情颅脑损伤的症状特征较为明显,包括头疼、呕吐、眩晕、神志不清等症状。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受伤情况,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来评估患者的病情。

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及时透露患者的病情和病情发展,对于患者和家属进行安抚和宣教。

二、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常会伴随着头部外伤,颌面部鼻腔口腔出血等症状,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呼吸道堵塞、窒息等生命危险。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我们应该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事件。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患者的头部位置,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等,并且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支持治疗。

三、控制颅内压颅内压增加是颅脑损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控制颅内压。

有一些常见的控制颅内压的方法,如头低脚高位、限制液体输入、降低二氧化碳水平等。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颅内压监测的重要性,并在必要的时候为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颅内压情况。

四、预防并处理并发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脑水肿、脑积水、脑出血等。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把握给药时间和剂量、合理升高头部位置、注意减轻患者的疼痛等。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控制颅内压,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只有加强急救护理,并及时进行严密监测,才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实现最大化的生命救治效果。

颅脑外伤病人急救措施及护理对策分析论文

颅脑外伤病人急救措施及护理对策分析论文

颅脑外伤病人的急救措施及护理对策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脑外伤病人的急救措施和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措施和护理方法的回顾性分析。

护士接诊后,配合医生采取急救措施,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研究中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下,能够顺利地转危为安,抢救和护理的存活率高达96.5%。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和精心护理是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存活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颅脑外伤;急救措施;护理对策颅脑外伤是脑科常见的病症,近年来的发病率只增不减,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成为目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杀手[1]并且需要短时间内接受抢救治疗,具有很大的抢救风险,容易发生[2]保证患者健康的关键,同时对治疗和恢复期间的护理同样不能忽视。

本文主要针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方式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96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38岁;患者导致颅脑损伤分类:车祸伤42例,高处坠落伤10例,跌倒伤67例,锐器伤23例,碰撞伤30例,挤压伤20例,钝物击伤20例,斗殴伤16例。

1.2 急救措施颅脑损伤患者的门诊急救是患者治疗和恢复的关键,具体的急救项目体现为以下几点。

呼吸系统: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门诊急救时,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使患者头颅偏侧,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咽部的呕吐物、血块、分泌物等,对于个别有义齿者及时取出;用舌钳拉住舌头后固定,对鼻子行导管吸氧,保证氧流量为每分钟4-6升。

对于呼吸困难和呼吸停止的患者,护士要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手术,采用人工机械通气的方法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

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及护理

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及护理

颅脑损伤是 急性创伤 中最危急的状态 ,常合并有复合 伤、 失血 I休 克等 , 生 具有病情重 、 变化快 、 亡率高的特点 。 死 因此 , 时、 及 准确 的院前救护十分关键 和重要 。在院前 急救 中, 由于现场没有 针对性 的辅助检查手段 , 快速准确的判断 就成为有效救治病人的前提。医护人员需要具备扎实 的业 务基本 功和 良好 的职业道德 ,并熟练应用现代 急救和护理 技术 。 在抢救 过程 中, 医护人员要 紧密配合 , 争分夺秒 , 熟练 操作 , 才能有效控 制病 情 ; 同时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特别 是对意识 、 瞳孔和生命体征的观察; 发现 异常 , 及时处 理。 并 以最快 的速度安全地转送病人到达医院 ,赢得后续治疗的 有利时机 , 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 如果 急救 和护理措施不 当, 就会加重损伤 , 直接影响病人生命 的维持和生存几率。
【 关键 词】 颅脑损伤 ; 院前急救 ; 护理
1 临 床 资料
克。脉搏 速弱 、 血压 下降、 呼吸节律异 常或突然停止提示严
重 脑 干损 伤 。
本组病例 3 6例 , 中男 2 其 4例 , 1 女 2例 , 龄 1 6 年 5 3 岁。致伤原因 : 车祸伤 2 , 0例 高空 坠物伤 5例 , 钝器击打伤 8 , 例 其他 3例 。 根据格拉斯哥( C ) G S 昏迷评分标准 , 轻型计
参 考 文 献 [ 1 ]郇怡 恒 . 8 6 例外 伤性 颅 内血 肿 的病情 观察 . 鲁护 理杂 志 , 齐
2 0 . ( ) 15 0 3 9 2 :0
颅 脑 损伤 的 院前 急救 及 护 理
兰 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宁 市 中 医院 急 诊科 , 西 南 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损伤(brain injury)
脑损伤分型
原发性颅脑损伤 :
脑震荡 脑挫裂伤 弥散性轴索损伤 原发性脑干损伤
下丘脑损 继发性颅脑损伤 : 脑水肿 颅内血肿
脑损伤(brain injury)
开放性脑损伤常合并头皮裂伤、颅骨骨折和硬 脑膜破裂,有脑脊液漏;闭合性脑损伤脑膜完整, 无脑脊液漏。
脑损伤机理
f、张力性气胸——胸穿排气、闭式引流
g、内脏脱出——用纱布或布条等覆盖、包扎、固定。
院内抢救
呼吸 循环
呼吸困难时,查明原因,有异物时, 清除气道异物,上O2等。
输液、输血、心电监护,必要时给强 心剂、电除颤或药物除颤,必要时行 开胸心脏挤压,胸外按压等,休克时 抗休克(药物、体位等)。
头颈伤 给氧、脱水剂治疗,必要时行颅骨牵 引,颈部制动上颈托等。
院内抢救
胸部伤 气胸、血胸、穿剌、排气或闭式引流, 连枷型肋骨骨折行胸壁固定或骨牵引, 必要时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或开 胸手术。
腹部伤 腹腔内大出血或脏器损伤时开腹手术、 胃肠减压。
骨折 复位(手法、手术)、固定、制动。 出血 止血药、包扎、手术、清创。
治疗 treatments
1、体位和局部制动
一、急救
1、院前急救 pre-admission management
a、心搏、呼吸骤停----心肺复苏(CPR)。 b、出血----包扎止血。 c、骨折----夹板固定、制动。 d、呼吸困难----头偏向一侧,托起下颌,口咽吸引,
通气。 e、开放性气胸----用纱布或布条等闭塞伤口,变开
放为闭合。
ion)
无呼吸运动
胸腹部
腹或胸均无压痛
(Abdmen - 腹或胸有压痛 thorax ) 腹肌抵抗、连枷胸或胸、腹有穿通伤
运动
正常或服从命令
(Movement 仅对疼痛有反应
)
固定体位或无反应
语言 (Spee可理解
分值 2 1 0 2 1 0
2 1 0 2 1 0 2 1 0
BP<10.6KPa P>140/min
半昏迷 发绀
无脉搏
昏迷 呼吸暂停
院前指数(prehospital index,PHI)
参数 呼吸
级别
正常 费力或浅 <10次/分或需插管
分值 参数
级别
0
>100
3
85~100
5
收缩压 (mmHg
75~85
)
0~75
分值
0 1 2 5
神志
正常 混乱或好动 无可理解语言
1、感染 2、休克 3、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4、脂肪栓塞 5、器官组织功能不全
创伤指数(Trauma Index,TI)
1 部位 肢体 创伤 切割伤
类 或挫 型伤 循环 正常
呼吸 倦睡 意识 胸痛
3 躯干背部
刺伤
BP<13.6kPa P>100/min
嗜睡 呼吸困难
5 胸腹 钝挫伤
6 头颈 弹道伤
2、镇痛、镇静 3、防治感染 4、防治休克 5、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6、清创、手术等 7、复位、固定、修复手术 8、功能锻炼、营养等
脑损伤(brain injury)
脑损伤定义 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在受到外力
作用后所致的损伤。 分型
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脑损伤
闭合性脑损伤
1、脑组织受压迫、牵拉、滑动或者负压吸附等多种 应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加速伤
减速伤
3、冲击伤
对冲伤
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 1、脑震荡
a、意识障碍不超过半小时 b、逆行性遗忘 c、头痛、头昏、恶心、呕吐 d、无神经体征 e、脑脊液、CT未异常发现
2、弥散性轴索损伤
机理:惯性力所致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失去联系 临床表现;
创伤的诊断
1、病史 2、体查(全身、局部) 3、实验室检查—诊断性穿刺(胸、腹、腰、心等) 4、X片、CT、MRI、B超
创伤检查的注意事项:
1、重点:不能因做检查而耽误抢救 2、检查:要简捷、准确,勿遗漏
3、注意 (1) 隐蔽处 (2)不出声的安静病人
4、观察
创伤的治疗 The treatments of trauma
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 Craniocerebral trauma nursing)
教学目标
了解 常见损伤处理方法和脑损伤机理 熟悉 颅骨骨折和脑损伤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掌握 脑脊液漏病人护理、脑损伤(特别是脑挫裂伤、硬膜外
血肿)临床表现与护理
重点
1、颅骨骨折临床表现、脑脊液漏观察、判断和与理 2、脑损伤(特别是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临床表
a、昏迷时间长 b、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 c、颅内压增高症状 d、生命体征改变 e、神经系统体征
3、脑挫裂伤
a、病理:脑挫伤,脑裂伤 b、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局灶症状和体征 头痛与恶心呕吐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4、原发性脑干损伤 5、下丘脑损伤
继发性颅脑损伤

按部位分为





按时间分为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脑室内血肿 急性血肿
现、治疗原则、病情观察、及护理
致伤因子 结构破坏、细胞失活
局部炎症反应
全身反应
并发症
炎 细症胞• 介因免质 子疫:重度体创温伤时内→神分P经M泌N↓代,谢Mφ免 功功疫 能能↓
感染 休克
临床表现和特点
1、 疼痛 2、 出血 3、 肿胀 4、 畸形 5、 功能障碍 6、 昏迷 7、 生命征改变
创伤的主要并发症
(1) 急性硬膜下血肿
a、形成机理: 皮层动脉或静脉破裂 脑内血肿破入硬膜下 桥静脉断裂
b、临床表现与诊断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其它征象均进行性加重 若为亚急性,其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征象可在72小
亚急性血肿
慢性血肿
硬膜外血肿 脑内血肿
颅内血肿
硬膜下血肿
1、硬膜外血肿
⑴、形成机制 硬脑膜动脉出血
静脉窦出血 颅骨板障出血
⑵、临床表现与诊断
1、 外伤史
意识好转期
2、意识障碍
中间清醒期
3、瞳孔改变
意识障碍加重期
4、锥体束征
5、 生命体征
6、 CT检查
2、硬膜下血肿
分为: 急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
0
≥120
3
3 脉率
51~119
0
5 (次/分) <50
5
CRAMS评分法
参数
级别
循环
毛细血管充盈正常和收缩压>13.3kPa
(Circulat 毛细血管充盈延迟或收缩压11.3-13.2kPa
ion)
毛细血管充盈消失或收缩压<11.3kPa
呼吸
正常
(Respirat 异常(费力、浅或>35次/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