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合集下载

【?桑寄生中药释义】对抗心律不齐、心肌梗塞的神药(附方)

【?桑寄生中药释义】对抗心律不齐、心肌梗塞的神药(附方)

【桑寄生中药释义】对抗心律不齐、心肌梗塞的神药(附方)桑寄生性平;味苦甘;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

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Danser 的干燥带叶茎枝。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桑寄生在《本经》里列为上品的药材,其性平,味苦、甘,入肝、肾经,为祛风湿类药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益血和安胎的功效。

中医认为它可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诸证。

现代研究认为它有降压、利尿、扩冠、抑菌、抗肿瘤、镇静、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桑寄生的药材故事桑寄生在旷野里迎风而立,顶雨而长,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因其貌无惊人之处,又无诱人的气味,故一直不被人们注意。

相传它是在无意中被一农夫发现的。

这位农夫姓姬名生,世代在黄河流域耕作。

因辛勤操劳,加之风寒所袭,晚年之后他腰腿疼痛,而又家贫如洗无钱医治,几乎丧失了劳动力。

一日他在田间劳作后,连回家的气力也没有了。

心一横,干脆死在荒野草了。

于是就栖身于许多藤条缠绕的桑树之间。

一觉醒来,已是日落西山,只觉得周身汗出,肢节舒展,多年的腰腿疼痛明显减轻了。

以后,他每于劳作后都躺在这些乱藤上休息。

久而久之,他的腰腿疼痛不仅痊愈了,而且干活也来了力气。

此事很快在乡邻里传开,不少腰腿疼痛者前来找他,有的如法套用,有的还灵活发挥,采回藤条煎汤饮用,的确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它的发现者,就把这种藤条称为“姬生”了。

又因这种藤条大多寄生于桑树上,随着文字分工的过细,后人又把它称为“桑寄生”了。

桑寄生的11个作用1.利尿作用。

麻酢犬以萹蓄甙即广寄生甙0.5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引起利尿作用,增加剂量时作用更显著。

在慢性大鼠试验中,无论口服或注射,34毫克/公斤即开始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中草药

中草药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日期:2011年12月06日来源:互联网浏览:21452编辑:养生堂视频核心提示:桑寄生性平,味苦,入肝、肾经。

《本草纲目》记载:桑寄生可充肌肤,护固头发,坚固牙齿,长须眉,安胎。

能治腰痛、小儿背脊强直、痈肿。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桑寄生又名寄生、寓木、茑木,俗称寄生草。

【气味】性平,味苦,入肝、肾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药典精要】《本草纲目》记载:桑寄生可充肌肤,护固头发,坚固牙齿,长须眉,安胎。

能治腰痛、小儿背脊强直、痈肿。

单方治病高血压:桑寄生20克,加清水200毫升煎为100毫升服,每日1次,连服10日为1个疗程。

经后补血:桑寄生12克,鸡蛋1个。

加清水200毫升煎为100毫升,去药渣,加红糖或冰糖少许,饮汤吃蛋。

每日1次。

一般在经期停止后,连续用药3~4日。

适宜于妇女体虚者用。

天然养生强筋骨:桑寄生15克,微炒过的艾叶10克,阿胶末12克。

先水煎前2味药,滤汁,然后加人阿胶末搅至溶化饮用。

每日1次。

补益肝肾:桑寄生15克,洗净切片,与鸡蛋2个同入锅中,加水煎煮,蛋熟去壳,再放人汤中煮片刻食用。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养生药膳清热利湿。

桑寄生鳝鱼汤:芦根、桑寄生各15克,鳝鱼2~3条去肠脏及头。

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熟成汤,加盐调味。

强筋骨。

桑寄生首乌汤:桑寄生15克,制首乌9克,大枣3个。

加1500毫升水一起放入煲里先浸约20分钟,用大火煲至水滚,再以小火煲约1小时后,便可饮用。

补肝肾。

桑寄生桂枝茶:桑寄生9克,桂枝15克。

二者略为冲水洗净,放入煲内,加水2000毫升用大火煲滚约10分钟,转用小火继续煲约1小时,加适量冰糖,等冰糖溶化后熄火。

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菟丝子属于旋花科,寄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又叫吐丝子、黄藤子、龙须子、火炎草等,是一种性味甘温的中药药材。

桑寄生:祛风湿 补肝肾 坚筋骨 安胎(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桑寄生:祛风湿 补肝肾 坚筋骨 安胎(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坚筋骨安胎(有温度的中药宝典)桑寄生味苦,平。

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其实明目,轻身,通神。

桑寄生“味苦,平。

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其实明目,轻身,通神。

”(《本经》)桑寄生能驱风养血。

桑寄生专入肝肾,味苦而甘,苦能燥,甘能补,故在祛风养血的同时还能补肝肾、强筋骨,对于肝肾不足兼风湿为患型的痹症尤为适宜,即主“腰痛、小儿背强”等。

风湿痹痛,筋骨痿软,肢体关节疼痛,或固定不移,或游走不宁,当祛风湿,坚筋骨,活血止痛消肿,余常嘱患者以钻地风18克,千年健18克,防己30克,当归18克,秦艽18克,桑寄生18克,白颈蚯蚓5条细切后泡于白烧酒1000克中,月余后服之,每日2次,每次15克左右,服药期间忌水分过重的食物,如稀饭、豆腐等。

坐骨神经疼痛,如刀切,如电灼,疼痛剧烈,转侧难安者,余常拟苍术9克,白术9克,木瓜9克,威灵仙9克,独活9克,薏苡仁30克,黄柏9克,五灵脂9克,桃仁6克,红花3克,乳香9克,没药9克,怀牛膝6克,炒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续断12克,狗脊9克祛风除湿清热,活血化瘀止痛,补肝肾坚筋骨。

临床疗效证明,本方可改善肌肉筋脉之肿胀粘连,缓解神经所受的挤压,疼痛随之减轻。

痹症日久,必有肝肾气血俱亏,关节肌肉疼痛虽不甚剧烈,但难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变形肿大,活动不便,甚至瘫痪在床,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中风后遗症等,余常以通脉散结药酒治之,用桂枝15克,木瓜15克,台乌药15克,防己12克,川乌9克,草乌9克,秦艽12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红花6克,怀牛膝9克,山甲12克,当归18克,五加皮15克,桑寄生15克,续断12克,钻地风18克,地肤子12克,威灵仙12克,黑姜12克,茜草6克,红枣9枚,甘草12克,花椒根6克,泡于1000克白酒中,月余后服之,每日2次,每次15克。

胎儿相对于母体而言,也属于寄生,况且胎气强壮大都依赖于母体的肝肾功能,故桑寄生能“安胎”。

桑寄生 (2)

桑寄生 (2)

桑寄生[拉丁名称][别名][药材来源]为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植物桑寄生Loranthus parasiticus(L.)Merr.或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的带叶茎枝。

前者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后者产于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地。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晒干。

或蒸,或用沸水烫过后晒干。

用时润软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平。

归肝、肾经。

[药性说明] 本品甘平,功能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味苦又能去风湿、疗痹痛,为肾虚腰痛、胎动不安及风湿日久正虚邪实所常用。

[功效] 1.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肝肾不足、血虚失养的关节不利、筋骨痿软、腰膝酸痛。

如独活寄生汤。

2.养血安胎本品能养血安胎气,补肾固胎元,用于血虚胎动不安。

[药理知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以槲寄生注射液12毫升(每ml相当生药2g)加入25%葡萄糖20ml静注,或18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日1次,共14日。

(《医药工业》,1977;(3):39)[有效成分]槲寄生含齐墩果酸、黄酮类、β-谷甾醇等。

桑寄生含黄酮类萹蓄甙,少量槲皮素等。

[临床应用] 1.桑寄生水、醇浸出液及所含萹蓄甙有降压作用,还可扩张冠脉,明显增加冠脉流量。

槲寄生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

2.柿寄生(毛叶桑寄生)有明显中枢抑制作用。

萹蓄甙有利尿活性。

3.桑寄生煎剂及浸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有灭活作用。

槲寄生的提取液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制成眼药水试用于临床也有一定疗效。

4.桑寄生煎剂或浸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水提物还可对抗乙肝表面抗原[贮存][鉴别]。

桑寄生的用量与功能主治

桑寄生的用量与功能主治

桑寄生的用量与功能主治
1. 桑寄生的用量
桑寄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桑寄生的用量可参考以下指导:
•成人每次用量为10-20克;
•儿童每次用量为5-10克;
•可将桑寄生煎煮或研磨成粉末,用作草药的原料。

2. 桑寄生的功能主治
桑寄生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并有许多功能主治,具体包括:
• 2.1 润肠通便桑寄生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大便干燥等症状。

其富含食物纤维,能够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改善便秘情况。

• 2.2 温阳填精桑寄生具有温阳填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男性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

桑寄生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滋补肾阳,增强体力和性功能。

• 2.3 益肝明目桑寄生具有益肝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目视模糊等症状。

桑寄生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改善肝肾功能,提高视力。

• 2.4 抗肿瘤作用桑寄生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癌症。

研究表明,桑寄生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 2.5 其他疗效桑寄生还可用于改善免疫功能、降血脂、护肝等方面。

它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营养成分,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保护肝脏健康。

总结:桑寄生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润肠通便、温阳填精、益肝明目、抗肿瘤等多种功能主治。

在使用桑寄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用量,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中药使用的相关原则。

桑寄生

桑寄生

桑寄生【中药名】桑寄生sangjisheng【别名】广寄生、桑上寄生、寄生、寓木、寄生草。

【英文名】Talxilli Herba。

【来源】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带叶茎枝。

【植物形态】常绿寄生小灌木。

枝无毛,具凸起皮孔;嫩枝、叶密生锈色或褐色星状毛。

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

聚伞花序1~3朵;总花梗连同花柄、花萼和花冠均生有红褐色星状短柔毛;花萼近球形;花冠狭筒状,紫红色,4裂;雄蕊4枚,生于花冠裂片基部;花柱4棱,柱头头状。

果梨形,红黄色,有毛,基部渐狭成柄状。

【产地分布】寄生于多种树上。

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药材性状】茎枝圆柱形;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

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表面黄褐色,幼叶被细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呈宽楔形,全缘;革质。

无臭,味涩。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平。

归肝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

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煎服。

用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药理研究】有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收缩力作用,还有利尿、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尚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桑寄生水浸出液、乙醇一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均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注射液对正常和颤动的豚鼠心脏冠状血管有舒张作用。

此外,还具利尿和抗病毒作用。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广寄生苷、槲皮素及槲皮苷;叶中含金丝桃苷。

另含萹蓄苷、右旋儿茶酚、槲皮素、槲皮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①治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桑寄生60克,防风、川芎各7.5克,炙甘草9克。

桑寄生

桑寄生

桑寄生原著《中药大全》桑寄生的记载:桑寄生为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原名桑上寄生。

《本草纲目》除桑寄生外,又增柳寄生一项。

现商品分广寄生,槲寄生二类。

别名:槲寄生,北寄生,广寄生(桑寄生)。

来源:1、槲寄生系桑寄生科植物常绿寄生小灌木槲寄生干燥的带叶茎枝。

2、广寄生系桑寄生科植物常绿寄生小灌木桑寄生干燥的带叶茎枝。

产地:槲寄生主产河北、东北、内蒙、安徽、河南等省。

桑寄生主产广东、广西;云贵等省亦产。

性状鉴别:1、槲寄生;茎枝圆柱形,长约30厘米,直03~1厘米。

黄绿色、节膨大,全体有皱纹。

叶对生于分叉之顶端,倒披针形,叶片厚,通常具三脉,微有光泽。

质轻脆,易折断。

断面黄绿色,木质部色较浅成放射状花纹,髓明显。

气微,味略苦,嚼之发粘。

2、广寄生(桑寄生);桑寄生茎枝呈细长圆柱形,似桂枝,外皮红褐色,有无数细小的斑点(皮孔),嫩枝有棕褐色细毛。

质坚硬,木质,不易折断,断面皮层红棕色,木部色较浅,中央有小髓心,色较深。

叶多脱落,似革质稍脆,卵圆形,黄褐色,无锯齿。

气微,味涩,以枝细,质嫩、红褐色,带叶者为佳。

主要成分:广寄生含降血压及强心成分,已分离出者有广寄生甙(即篇蓄甙)、槲皮甙,后者水解后产生槲皮素及阿拉伯胶糖。

北寄生含齐墩果叶酸及黄酮化合物,槲寄生甙。

【桑寄生的作用_桑寄生的功效_桑寄生图片_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药理作用:1、降压;浸出液有降低血压作用,作用点在内感受器,引起降压反射,或由于抑制延髓或脊髓血管运动中枢所致。

但作用较短暂而不持久。

2、降胆固醇:临床试用初步结果,对降低血清胆固醇似有一定作用。

3、利尿:作用较显著,有效成分为广寄生甙。

4、抗菌:体久试验能抑制伤寒杆菌和葡萄球菌生长。

5、抗病毒:其煎剂对骨髓灰质炎病毒I、II、III型及Sackie 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为直接灭活),与淫羊藿同用其抑制作用更明显。

此外,桑寄生ECHO及coxackie病毒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又能抗流感病毒。

中药桑寄生,桑上寄生,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

中药桑寄生,桑上寄生,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

中药桑寄生,桑上寄生,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
桑寄生
桑寄生,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桑上寄生”,列入上品。

清·张璐《本经逢原》言其: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

桑寄生,性味苦、甘、平,入归肝、肾经,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益督脉、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安胎元。

祛风湿,舒筋络,用于风湿痹痛;长于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血不养筋,或痹证日久,伤及肝肾的腰膝酸痛、筋骨痿弱。

特长祛风湿又补肝肾,对于肝肾不足兼风湿为患型的痹症尤为适宜;又有补肝肾,养血安胎,用于肝肾虚损,冲任不固之崩漏经多和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亦为妇科调经常用之药,也可用于妊娠水肿,以安胎调气利水。

用量9~15克。

***
产后乳汁不下:桑寄生90克,细锉碎,捣筛。

每服9克,水一盏,煎至七分。

去滓温服,每日2次。

治皮肤干燥症:桑寄生30~60g,加鸡蛋一只和沙糖适量,水煎服。

治高血压病:桑寄生30~60g,水煎代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寄生
药材名称:
桑寄生
拼音名称:
SANGJISHENG
别名:
桃树寄生、苦楝寄生、广寄生、相思树寄生、槐花寄生、梧州寄生茶、寄生茶、松树寄生。

科属:
为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植物桑寄生或槲寄生的带叶茎枝。

产地:
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性味、归经]苦、甘,平。

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中成药:
共有101种中成药使用桑寄生:桂龙益肾通络口服液生发丸坤月安颗粒白柏胶
囊补血调经片妇舒丸天紫红女金胶囊养荣百草丸复方乌鸡酒外用无敌膏等。

应用:
1、风湿痹证。

本品苦燥、甘补,祛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对痹证日久、伤及肝肾,肝肾不足、腰膝无力最为适宜,常与独活、牛膝等配伍应用。

2、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本品能补肝肾,养血固冲任,安胎。

治肝肾亏虚,冲任不固所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续断、菟丝子、阿胶、香附、阿娇等配伍。

此外,该品又有降压作用,临床上常用于高血压
配伍效用:
1、桑寄生配伍独活:桑寄生祛风养血通络、补肝肾、强筋骨;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二者伍用,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共奏补肾强骨、祛风除湿、通络
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不足、风寒湿痹之腰膝酸痛、四肢屈伸不利、关节
拘挛疼痛者。

2、桑寄生配伍桑枝: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养血通脉、舒筋活络,功偏于补;桑枝清热祛风胜湿、通经络、达四肢、利关节、消肿止痛,功擅通利。


药相伍为用,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祛风胜湿、蠲痹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
腰膝酸痛、关节屈伸不利、筋骨疼痛等证因风湿邪侵所致者以及肝肾阴虚之头痛、头晕、耳鸣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入散剂、浸酒或捣汁服。

采收加工: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炮制工艺:
1、桑寄生:鲜货除去杂质,洗净,切成1CM短段,筛去灰屑;干货除去杂质,用清水洗润,沥干使软,切成1CM顶头片,干燥,筛去灰屑。

2、酒桑寄生:取净桑寄生片或段,用酒喷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

每桑寄生100KG,用酒L0KG。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内消旋肌醇、黄酮类化合物,尚分离出蛇麻脂醇、Β-谷甾醇和黄酮甙。

桑寄生带叶茎枝含槲皮素及
扁蓄甙。

2、药理作用:
(1)降压、利尿、扩张血管:麻醉狗、猫以桑寄生煎剂0.4~0.5G/KG灌胃,或0.1~0.25G/KG静脉注射,均有降压和利尿作用.对胆固醇性动脉硬化的离
体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

(2)抗惊厥:桑寄生煎剂对由于咖啡因引起的小鼠运动兴奋有镇静作用.能延迟戊四氮惊厥引起的小鼠死亡。

(3)抗病毒:10%煎剂或浸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4)抗血栓:桑寄生煎剂0.1G/ML及经乙醚萃取后的水相0.13G/ML,对兔血体外试验,均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桑寄生冲剂(每包相当于生药39G),用开水冲服,每次半包,每日2次。

4~6周为1疗程。

治疗54例,显效13例,好转
29例,有效率为26%,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44%。

〔《中华内科杂志》1976;(1):39〕
2、治疗冻伤:桑寄生切片500G,加蒸馏水500ML,煮沸3分钟,用八层纱布过滤,将滤液再用炭火将水分蒸发,即得桑寄生浸膏。

A.桑寄生浸膏2.5G,
水35G,酒精8G,白陶土4.5G。

用于Ⅰ度冻伤,可直接涂抹于患处,但不能
用于溃疡或皮肤损伤面。

B.桑寄生浸膏3G,甘草10G,单软膏35G,锌氧粉
2G。

用于Ⅱ度、Ⅲ度冻伤,将药膏涂于纱布上,盖于冻伤处,再以油纸包扎。

〔《中华外科杂志》1961;(11):784〕
3、治疗先兆流产:续断10G,桑寄生12G,菟丝子12G,阿胶10G,熟地
10G,白芍10G,党参10G,白术10G,淮山药10G,陈皮10G。

水煎,每日
1剂,2次分服。

阴道流血较多或不止者加旱莲草、地榆炭、熟地炭、赤石脂;
呕吐者加砂仁、木香、竹茹、苏叶;有热者加黄芩、黄连,熟地改生地;腹痛
者加佛手,重用白芍;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治疗32例,治愈31例,无
效1例。

〔《湖南医药杂志》1983;(5):34〕
茶疗食谱:
1、桑寄生茶
[材料]桑寄生10G、花茶3G。

[做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活血,安胎;镇静,降血压。

[用途]腰膝酸痛,筋骨瘦弱;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高血压。

[来源]传统药茶方。

2、寄生胶艾茶
[材料]桑寄生5G、阿胶3G、艾叶3G、花茶3G。

[做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补肾养血安胎。

[用途]妊娠胎动不安,心腹疼痛。

[来源]来源于《圣惠方》。

3、桑寄风茶
[材料]桑寄生5G、防风3G、花茶3G。

[做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祛风止痛。

[用途]风湿寒阻滞头痛肢疼。

[来源]传统药茶方。

4、桑寄芎茶
[材料]桑寄生5G、川芎3G、防风3G、甘草3G、花茶3G。

[做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祛风活血祛瘀。

[用途]毒痢脓血。

[来源]来源于《杨氏护命方》。

5、桑寄生煮蛋
[材料]鸡蛋100克,桑寄生15克
[做法]鸡蛋、桑寄生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清水同煮;待鸡蛋熟后,捞出鸡蛋,剥去外壳,将鸡蛋再放入锅中煮片刻即成,吃蛋饮汤。

[养生提示]本品可强壮筋骨,安胎催乳,适宜于孕早期的准妈妈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