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神话与葫芦文化

合集下载

葫芦是小小葫芦大文化

葫芦是小小葫芦大文化

葫芦是小小葫芦大文化白晓敏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地吉祥物之一,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孩童,见之无不喜爱.就连电视剧中也要赋于葫芦以多能和神话地功效.缘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着古老地渊源.葫芦地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地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地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如果夫妻缘薄,可以摆放一只在床头,加强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葫芦还用作除病之用,只须挂在病者地床尾或摆放在病者地睡侧.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地病气,使其快速地好起来.如果是健康人,则可以吸取人身上地晦气,提升运势.葫芦挂在大门外,则有保屋内人平安地作用.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地喜爱和珍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葫芦不但在古代人民地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围绕葫芦所形成地种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几千年地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地历史积淀,以其独特地历史渊源,深厚地文化内涵以及广泛地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地地位.从文献上看,我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等为多子象征地信仰.后来道教兴起,葫芦被纳入其宗教体系,增加了非常丰富地文化内涵.佛教地传入和流布,也给葫芦增添了新地花叶.现在民间传承地故事中,葫芦成为一种“灵物”.例如广泛流传地“宝葫芦”故事就说故事地主人翁拥有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这表现了过去贫困人民对美好生活地向往,那使他们欲望得到满足地手段就是得到宝葫芦.所以说,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地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自从我们进行了《葫芦上作秀》实践活动后,我还发现学生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葫芦地更加丰富地知识.如:葫芦地历史、葫芦地形态特征、葫芦地相关种植知识等.学生们还搜集了狠毒奥关于葫芦地相关知识,真是小葫芦,大文化.如:葫芦与孟姜女地传说、葫芦与端午节地传说、葫芦与民俗地传说.尤其是《宝葫芦地秘密》、《葫芦娃》等更是学生百看不腻地好节目.还有很多学生,把搜集到地有关葫芦地歇后语,展示给大家,深受大家好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反转一个葫芦,侧转一个扁蒲---出尔反尔.没把地葫芦---抓不住.闷葫芦盛药---不清楚内情.葫芦里卖啥药---不知底细.铁拐李葫芦里地药---治不好自己地病.孟良摔葫芦---火啦!草窠里长葫芦---没见日头就老了按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架上地葫芦---挂在那里.葫芦掉在井里---不成(沉).门外头挂葫芦---装种.一个又一个歇后语,不仅拓宽了学生地知识面,更重要地是通过活动课,让他们有了主动学习地欲望.推进“绿色文化"建设,树立全球意识赵春林绿色文化的主体是环境文化,推进“绿色文化”建设,是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于葫芦的传说故事

关于葫芦的传说故事

关于葫芦的传说故事葫芦,一种神奇的果实,被人们赋予了众多的神话和寓意。

它的形状独特,大腹便便,仿佛藏着无尽的奥秘。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葫芦不仅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还是文化和传说中的重要元素。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葫芦世界,探索那些流传千古的传说故事。

在遥远的古代,葫芦被认为是神秘的产物。

据说,它最早出现在洪荒之中,是女娲补天时遗留下来的神器。

那时,天地初开,洪水肆虐,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却不小心落下了一颗葫芦籽。

经过千年万年的孕育,这颗葫芦籽终于长成了硕大的葫芦。

人们认为葫芦是天地的缩影,拥有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于是,在许多古代文明中,葫芦成为了图腾和祭拜的对象。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葫芦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最为人熟知的故事莫过于《葫芦娃》了。

相传,有七个神奇的葫芦籽被神仙种下,经过雨露滋润,它们化作了七个勇敢的葫芦娃。

他们各有所长,有千里眼、顺风耳、金刚不坏之身等神奇的能力。

他们为了拯救苍生,与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这个故事传递了勇敢、智慧和团结的价值观,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童年记忆。

除了《葫芦娃》,还有许多关于葫芦的民间故事。

有的故事讲述葫芦与人类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干旱时期,葫芦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在战争年代,葫芦成为了藏匿婴儿、保护他们免受战乱之苦的神奇之所。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葫芦的深厚感情,还传达了对和谐、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景。

此外,葫芦在民间艺术和工艺品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葫芦常被描绘成祥瑞之物,如“福禄双全”中的“禄”字就常被巧妙地与葫芦相融合。

人们还喜欢将葫芦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如葫芦画、葫芦雕刻等。

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寄托。

在现代社会,葫芦仍然被广大人民所喜爱和尊敬。

在民间节庆活动中,人们会用彩绘葫芦装点场地,寓意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在道教和佛教中,葫芦也被视为神圣之物,与道法和佛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于葫芦典故

关于葫芦典故

关于葫芦典故葫芦典故:传承的力量一、神奇的葫芦在古老的时代,有一位仁善的老人,他热爱大自然,善待万物。

有一天,他在山谷中发现了一颗瑰丽的葫芦。

这颗葫芦色彩斑斓,散发着神秘的光芒,老人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葫芦的秘密老人将葫芦带回家中,仔细观察。

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这颗葫芦有着非凡的魔力,可以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他喜出望外,决定将这个神奇的秘密分享给世人。

三、传承的使命老人将葫芦的秘密告诉了他的儿子们,并传授给他们如何利用葫芦的魔力。

他们决定将这个秘密代代相传,为人们带来福音。

于是,他们用葫芦种植了各种植物,培养了各种技艺,制作出世间罕见的艺术品。

四、葫芦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儿子们传承了葫芦的秘密,传承了老人的善良和智慧。

他们将这个秘密传给了他们的子孙,子孙们又将这个秘密传给了他们的后代。

这个传承的过程中,葫芦的魔力被发扬光大,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

五、葫芦的力量葫芦的力量不止于变化万物,它还代表着爱和希望。

每当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葫芦的力量会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人们都可以依靠葫芦的力量,战胜一切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六、葫芦的意义葫芦典故告诉我们,传承是一种无尽的力量。

只有将智慧和爱心代代相传,才能使世界更加美好。

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国家,都需要传承的力量来支撑和发展。

正如葫芦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承的使者,将智慧和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七、葫芦典故的启示葫芦典故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传承者。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世界,用心去学习,用心去帮助他人,我们就能够传承下去。

传承不只是简单的传递,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不断成长和进步。

八、传承的未来葫芦典故给予了我们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未来,我们可以利用葫芦的力量,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文化的传承,都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传承。

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葫芦的力量,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有关葫芦的故事

有关葫芦的故事

有关葫芦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它被视为吉祥、长寿、福气和平安的象征,因此在古代常常被用来做为挂件或饰品。

另外,葫芦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形状。

它的上半部分大,下半部分小,象征着“上大下小”的美好寓意,寓意着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葫芦在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最著名的莫过于《葫芦兄弟》了。

故事讲述了七个葫芦娃兄弟,他们各有神通,能够驱鬼降妖,保护人民。

他们勇敢、聪明、善良,被人们所喜爱。

这个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深受国际上的喜爱。

葫芦娃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除了中国,葫芦在世界各地也有着不同的传说和故事。

在西方,葫芦常常被用来作为万圣节的装饰品,人们会将葫芦挖空,雕刻成各种吓人的面孔,然后放上蜡烛,成为万圣节的灯饰。

这些葫芦灯笼被称为“杰克灯”,也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传统象征。

在非洲,葫芦则被用来制作乐器。

人们会将葫芦挖空,加上一些铃铛或者敲击物,然后摇动或者敲击,发出美妙的音乐。

这些葫芦乐器在非洲的部落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非洲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葫芦的故事还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学传统中。

在中国,葫芦被用来盛放药物,成为了古代医生的重要工具。

而在印度,葫芦被视为阿育吠陀医学的象征,也被用来制作成药盒。

总的来说,葫芦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植物,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所喜爱和利用,也在各种神话故事和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形象和寓意也被人们广泛传颂,成为了世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让我们一起珍惜葫芦,探索它的故事,感受它带给我们的魅力和神奇。

拉祜族葫芦文化的重要意义

拉祜族葫芦文化的重要意义

拉祜族葫芦文化的重要意义拉祜族的葫芦文化是指拉祜族人民利用葫芦生产工具、器具、饰品等物品,并将其赋予了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一系列传统文化现象。

葫芦在拉祜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具,还被用于宗教仪式、民间传说、祈福等方面。

葫芦文化不仅体现了拉祜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更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观念,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葫芦是拉祜族人民喜爱的植物,在拉祜族的传统神话和传说中,葫芦被赋予了神秘的象征意义。

拉祜族人认为,葫芦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具有神秘的灵性和超自然的力量。

因此,拉祜族人民将葫芦视为祥瑞之物,常常将葫芦挂在自己家中,以求得祥瑞和平安。

在传统的拉祜族婚礼仪式中,新人必须向彼此赠送葫芦,以象征着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由此可见,葫芦在拉祜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除此之外,拉祜族的葫芦文化还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中。

拉祜族人善于利用葫芦制作工具、器具和饰品,如葫芦榨油、葫芦勺、葫芦水杯、葫芦吹箫等。

这些葫芦制品不仅实用,而且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拉祜族人民对自然界资源的利用和对工艺技术的独特见解。

在拉祜族的传统手工艺中,葫芦工艺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技艺,代代相传,深受人民喜爱。

此外,拉祜族的葫芦文化还在宗教信仰和仪式中得到了体现。

拉祜族信奉天主教、佛教、道教等多元宗教,而葫芦在不同宗教信仰中都有特殊的含义和用途。

在拉祜族的宗教祭祀仪式中,葫芦常常被用作祭祀品,代表着对神灵的尊敬和祈福之意。

此外,在拉祜族的传统仪式和节日中,人们还会用葫芦来装饰场所,观看民间文艺表演等活动,以增添节日气氛和祭祀仪式的庄重气氛。

总的来说,拉祜族的葫芦文化是拉祜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和研究拉祜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葫芦文化不仅体现了拉祜族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更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拉祜族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葫芦的民间小故事

葫芦的民间小故事

葫芦的民间小故事葫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奇的植物,也是很多民谣、小故事中的主角之一。

葫芦既是一种蔬菜,也是一种配制酒器的工具,更是一种具有神秘性质的玄妙植物。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葫芦更是有着无数的神话和寓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葫芦在民间小故事中的传说。

一、葫芦造福乡村聪明的人们在葫芦上发现了其独特的物理结构,将葫芦制成了一种非常实用的容器,可以用于盛水、盛米、储藏食品等。

一个神奇的“葫芦村”因此诞生了。

某一年的早春,连续数天的大雨导致了村子周围的山谷中储存的水位不断上涨,直到危及到了村子中逃生的人们。

这时,聪明的农民们记起了祖辈传下的习惯,拿出了藏在家里的葫芦,用来制成了一种吸水的工具来解救危急。

在红色的葫芦碰撞中,人们渐渐地明白了这个神话的那个真理:农民精神是强有力的。

葫芦的民间小故事,深刻地提醒了人们不要低估农民的力量,在困难时刻,往往都能有所收获。

二、葫芦的神奇功效在中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中,葫芦有很多神奇的功效,比如能救人于水火之中、能驱邪去障、能避邪招祸、能旺财吉祥等等。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葫芦娃”了。

《葫芦兄弟》是一部中国民间故事,讲述了由七个葫芦娃组成的整个故事。

这七个葫芦娃集智慧、勇气、机智、勇猛于一身,在与蝎子精的战斗中一次次地战胜了对方,最终成为了神仙,永远保佑着人们。

三、葫芦的民俗文化在中国宗教和民俗文化中,葫芦也有着丰富的涵义。

葫芦在农历八月十五中,是节庆日的主要道具和信仰工具,人们用葫芦作为祭拜祖先和神明的祷告工具,同时也相信葫芦有驱邪、吉祥、旺财等作用。

此外,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葫芦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构图元素。

在传统绘画中,人们经常运用葫芦的形状来拼接出不同的图案,制作成盘玩、屏风等。

在民俗文化里,儿童也常常将葫芦当成玩具,体现了人们对葫芦的喜爱和尊崇。

总之,葫芦的民间小故事和传说中,蕴含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信仰,展现了我们的灵魂和文化。

葫芦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的用品,更是我们的文化财富和精神符号。

葫芦的神话与民间传说

葫芦的神话与民间传说

葫芦的神话与民间传说
葫芦的神话与民间传说
葫芦作为一种独特的植物,在许多文化中都拥有着神秘而神奇的象征意义。

在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葫芦常常被赋予特殊的力量和能量。

以下是一些关于葫芦的神话和民间传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是常见的符号之一,代表着福气和富贵。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葫芦的神话故事。

其中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葫芦娃的英雄。

葫芦娃是七个拥有超能力的小娃娃,他们住在一个葫芦里,通过葫芦的力量保护人类不受妖魔鬼怪的侵害。

这个故事中葫芦被赋予了保护和驱邪的能力,成为了人们的守护神。

在印度神话中,葫芦则被视为神圣的容器。

据说,葫芦是由神莎鲁希创造的,其中储存着各种神奇的草药和生命力。

传说中,葫芦被用来治愈各种疾病,使人们重获健康与活力。

因此,葫芦在印度文化中被视为药草和医疗的象征。

在日本传说中,葫芦是一个重要的灵物。

据说,葫芦是由女神九尾狐创造的,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灵力。

传说中,那些拥有葫芦的人可以获得无限的财富和长寿。

但是,葫芦也被认为是诱惑和危险的象征,因为它的力量很容易被滥用。

因此,在日本文化中,葫芦常常被描绘成
危险和诱惑的象征。

除了这些国家外,葫芦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着类似的神话和民间传说。

总的来说,葫芦在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常常被赋予神奇的力量和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福气、富贵、治愈和灵力。

葫芦的神话与传说不仅丰富了各个文化的传统,也让我们对这个神秘植物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葫芦之用寓言故事道理

葫芦之用寓言故事道理

葫芦之用寓言故事道理摘要:一、葫芦的寓意二、葫芦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三、寓言故事中的葫芦四、葫芦寓言故事的应用五、总结正文:葫芦之用寓言故事道理葫芦,一种常见的植物,其形状独特,寓意丰富,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葫芦的寓意多种多样,既象征着吉祥、平安,又代表着丰收、富饶。

在许多寓言故事中,葫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递出深刻的道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与仙道、神秘主义密切相关。

古人认为,葫芦是神仙的宝物,可以祈求平安、吉祥。

在一些道教传说中,葫芦被认为是储藏仙丹的容器。

此外,葫芦的藤蔓寓意着长久和繁衍生息,因此在我国民间,葫芦成为了祈求家族昌盛的吉祥物。

葫芦在寓言故事中的形象也十分丰富。

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葫芦兄弟》,讲述了葫芦七兄弟齐心协力,战胜邪恶势力的故事。

葫芦兄弟象征着团结、勇敢、正义,它们与妖怪的斗争体现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

这则寓言故事教育我们要团结一心,勇敢面对困难,坚守正义。

此外,葫芦寓言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一些成语故事中,葫芦成为了传递道理的载体。

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暗示着人心难测,寓意着世事无常。

这句成语教育我们要警惕未知的事物,切勿轻信他人。

除了寓意丰富,葫芦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实际用途。

葫芦果实较大,可以用来盛水、储物,甚至作为容器烹饪。

在一些偏远地区,葫芦还被视为宝贵的生存资源。

这使得葫芦成为了一种实用与寓意兼具的植物。

总之,葫芦及其寓言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葫芦的寓意和实际应用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目录葫芦神话与葫芦文化 (1)1.开宗明义 (2)1.1“葫芦”释名 (2)1.2甲骨文与《诗经》的叙述 (2)1.3《说文解字》、《世说新语》与孔子的叙述 (2)2.葫芦神话 (3)2.1从葫芦崇拜到葫芦神话 (3)2.2葫芦生人 (3)3.葫芦与其他神话、传说 (4)3.1葫芦与洪水神话 (4)3.2葫芦与孟姜女 (4)3.3葫芦与端午节 (5)4.葫芦文化 (5)4.1葫芦的象征寓意 (5)4.2葫芦的人文寓意 (6)5.结语 (6)参考文献 (7)葫芦神话与葫芦文化【内容摘要】中国的葫芦文化源远流长,流布广泛,内涵丰富。

葫芦以及葫芦神话在中华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象征寓意。

葫芦本身就存在着神话传说,在许多神话传说中都有葫芦的形象,在中国文化的起源中,葫芦是重要的角色,是民族文化内涵的体现之一,从各个方面去探讨葫芦的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不胜枚举。

在1996年6月北京召开了“葫芦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对中国葫芦文化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从民俗学、神话学以及人类学等方面综合探究葫芦神话与民族文化内涵的紧密关系。

【关键词】葫芦神话洪水神话葫芦文化中国的葫芦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葫芦神话倍受学术界的重视,学者们从民俗学、神话学、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许多民间风俗、神话、传说中的葫芦文化现象,综合来看,葫芦神话与民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1.开宗明义钟敬文先生说:“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的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

”葫芦不仅具有植物意义,也具有广泛的人文意义。

1.1“葫芦”释名“葫芦”在古代文献中还可以写作壶卢、觚卢、觚芦、胍瓠、扈鲁、瓠卢等等,对于“葫芦”的得名,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三·壶卢》[释名]中云:“壶,酒器也;卢,饭器也。

此物各像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

俗作葫芦者,非矣。

葫乃蒜名,芦乃苇属也”《本草纲目》里出现了七种名称:悬瓠、蒲卢、茶酒瓠、药壶卢、约腹壶、长瓠、苦壶卢。

之所以出现众多名称,主要因为古人把葫芦按其性质和用途与形状大小的不同而分类或由古人用字同音假借造成的。

二是今农业学家与植物学家夏纬瑛先生在《植物名释札记》中的释名:“原作壶卢”或单名曰壶,……壶即葫芦,以形似壶状。

卢,亦因形似而言,或曰案:此所谓‘矛戟柄’之应,即矛戟柄之末段膨大而作圆锥体而亦具楞的部分,葫芦之型亦语之相似,故而都有‘卢’名。

”是以葫芦的形似为命名缘由。

1.2甲骨文与《诗经》的叙述现代植物学把各种“葫芦”都归属于葫芦科。

而在中国古代葫芦有众多称呼,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当中。

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这种类型的文字,古文字学者指出,这是“壶字”,有专家指出它也是“葫芦”,除甲骨文这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名称外,葫芦在中国古籍中最早称瓠、匏和壶,这三个字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卫风》云:“齿如瓠犀”;《幽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

其中的“匏”、“瓠”、“壶”、“甘瓠”均指葫芦。

前二字在古代大约是相通的。

1.3《说文解字》、《世说新语》与孔子的叙述“葫芦”这个名称,从《说文解字》中两字互训这点中可以看出。

瓠字从瓜,说明古人把它看作瓜的一种;另外,孔子曾在《论语·阳货》中提到“匏瓜”,也是很好的说明。

后来这些名称在流传中,逐渐出现壶卢这个双音的名称。

这个名称大约出现在三国时期,《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当时的学者提到东吴有“长柄壶卢”。

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在江南还出现一个发音与壶卢相近的名字,那就是“瓠楼”(音娄)。

“瓠楼”的出现,进一步证实我们的推测。

胡芦和葫芦这两个名称显然是从这里衍生而来。

到了唐朝,“葫芦”这一名称开始流行起来。

宋代以后,由于葫芦品种繁衍,名称也变得更多了。

2.葫芦神话世界各国的学者普遍认为葫芦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农作物,分布很广,几乎遍于世界的每个角落。

葫芦不但和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先民也由此对葫芦产生了崇拜,可以说葫芦是迄今为止所知道的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也形成了后世独特的葫芦文化。

关于葫芦的神话有很多,最核心的就是葫芦崇拜和葫芦生人。

2.1从葫芦崇拜到葫芦神话上古时代原始人认识自然的能力很渺小,在长期和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心理。

因为葫芦和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人们逐渐把葫芦作为人类的始祖加以崇拜,中国至少有20多个有着葫芦崇拜,并有葫芦神话相伴随。

这种母体崇拜,从心理上满足了原始时代人们对人类起源问题解释的需要,是原始信仰中祖先崇拜的一种变异。

人们把这种崇拜雕刻在石壁、陶器上,形成了最早的葫芦画。

葫芦神话大多有这样一些内容:葫芦是诞生始祖的母体;是先祖灵魂的归宿地;葫芦籽是万物的种子;葫芦笙声是祖先的声音。

彝族民间长诗《梅葛》说:汉、傣、彝、僳僳、藏、白等民族,都是从一个葫芦里出来的亲兄弟;拉祜族长诗《牡帕密帕》中说:第一代人扎笛和娜笛是天神厄莎用葫芦孕育出来的,拉祜、佤、哈尼、彝、傣等九个民族是扎笛和娜笛所生的九对孩子;佤族《司岗里》也有类似的传说。

《牡帕密帕》中又提到扎笛和娜笛长大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扎笛砍来最好的泡竹,找来最好的葫芦,找到蜂蜡和树槽,做出了第一只葫芦笙。

”“娜笛砍来最好的金竹做响篾(口弦)。

弹起响篾象夜莺歌唱,吹起葫芦笙象布谷鸟欢唱”,“厄莎给响篾放上相思药,厄莎给葫芦笙放上相思药;扎笛吹葫芦笙就想到妹妹,娜笛弹起响篾就想起哥哥。

”还说,葫芦笙的五根音管是五兄弟,有一年天大旱,五人每人拿一根竹管去找天神降雨,可是天神睡着了,怎么推喊也叫不醒,五人吹响了竹管,天神听到这美妙的乐声才醒过来。

有一次五兄弟去深山,老父亲盼儿归来,就采集了五根竹管捆扎在一起,吹响后五兄弟听到,知道是老父亲在召唤,立即回到了父母身边。

葫芦神话是虚幻的,它表现了先人们美丽浪漫的才思;葫芦笙舞是实在的,它有滋有味的伴和着今人的多彩生活。

2.2葫芦生人闻一多总结了造人素材中由物变人共有六种形式:一是男女从葫芦中出;二是男女坐瓜花中,结实后,二人包在瓜中;三是造就人种,放在鼓内;四是瓜子变男,瓜瓤变女。

五是切片成瓜,瓜片变人;六是播种瓜子,瓜子变人。

五种属于葫芦和与之同类的瓜,葫芦是造人的重要素材,是造人故事的核心。

德昂族《葫芦的故事》,傣族《葫芦传人种》,僳僳族长诗《闲时目刮》以及《创世纪》都体现了人类是从葫芦里出来的。

德昂族《葫芦的故事》讲述的是:很久以前,洪水泛滥,人和动物都被淹死了,只有少数的人和动物被天神卜帕法救在葫芦中,将葫芦封了口留下了人种和葫芦种。

洪水退后,卜帕法要砍葫芦,要砍这边时,牛、狗均说砍不得,兔子说砍这里吧,兔子将螃蟹一把推开,卜帕法一刀砍下,却把螃蟹的头砍掉了,螃蟹没有了头只好横着走。

德昂族因此崇拜葫芦,拜佛时离不开葫芦,用葫芦装水,把水滴下来,嘴里念着救命恩人。

德宏族、傣族均涉及到葫芦是生命的起源。

3.葫芦与其他神话、传说闻一多在《伏羲考》中,列出了与葫芦相关的神话49种;据统计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发现葫芦神话119则。

上古神话中作为人类始祖的伏羲、女娲,皆看作是葫芦的化身。

上古神话中还有“开天辟地”的始祖盘古,“‘盘’与‘瓠’之‘匏’古通用,‘古’与‘瓠’音近,‘盘古’即为‘匏;瓠’,而‘匏;瓠’就是葫芦。

”总之,创造人类及世界万物的始祖乃是葫芦转化,“至于为什么以始祖为葫芦的化身,我想是因为瓜类多子,是子孙繁殖的最妙象征。

”由创生、始祖,再引申到男女性爱、婚恋等方面的意义,正是葫芦作为隐喻意象在《诗》之兴及《易》之象中的真正涵义。

3.1葫芦与洪水神话洪水神话是创世神话的一种。

中国先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葫芦崇拜的文化传统,并且贯穿于洪水神话之中。

在中国许多民族中都流传着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的洪水神话。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暴发,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受神示躲进他们自己种的大葫芦里逃生,洪水过后世上仅剩兄妹俩人。

神或者灵物暗示只有兄妹俩人结婚才能繁衍人类,兄妹俩人或因害羞或因不合风俗而拒绝,于是或采用占卜法,或用追逐法而成婚,或生人,或生怪胎。

生怪胎则将其剁碎撒在原野山谷而变成人,从而有了百家姓或各不同民族,于是人类再传,世代不息。

神话中洪水神话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洪水神话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葫芦。

在《伏羲考》中,闻一多先生指出伏羲、女娲就是葫芦。

伏羲、女娲大难不死靠的是葫芦,洪水过后,兄妹两人相配成婚不顺,靠的是葫芦来补救,使人类能够重新繁衍。

砍碎或者抛散是对葫芦农事的模仿。

闻一多《伏羲考》中对49个洪水故事的比较分析,认为当时救生工具无非就是葫芦、瓜、鼓、臼、木桶、床、方舟等,葫芦在救生工具中所占比例最大,随着民族学和民间文学发展,又出现许多洪水神话,葫芦在这些新兴洪水神话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3.2葫芦与孟姜女从前有两户人家,住在寿山的长城岭下,一家姓孟,一家姓姜,但两家都无子女。

有一年,孟家栽了一棵葫芦,葫芦长得很旺盛,葫芦秧都爬到了姜家的屋顶上去了。

奇怪的是这棵葫芦只结了一个葫芦,葫芦又正长在两家共有的墙上。

秋天葫芦成熟,孟、姜两家都希望葫芦归自家,两家各不相让,争吵不休。

最后,在村人的调和下决定每家各分一半。

两家把葫芦摘下来,锯为两半,锯开发现竟然端坐着一位俊俏的小姑娘,两家一见这小姑娘都不争着要那葫芦了,却抢着要抱那小姑娘,最后达成一致协议由两家轮流抚养这个小姑娘,经商量起名孟姜女。

从此,孟姜女这个名字就被人们叫开。

等她长大后就出嫁,没到两个月的时间,丈夫便征召为民夫,到寿山后修筑长城,后来丈夫累死在长城下,又被筑进长城内,她便哭塌长城。

孟姜女的传说民间流传开来。

(这个故事也有不同的说法,也有的说是孟姜女生于南瓜之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演变暂不做讨论。

)传说故事作为民间文学具有灵活的口传性,葫芦崇拜自然而然融入到其中,与传说有着深刻渊源。

3.3葫芦与端午节端午节某些地区习俗,在民间门上插桃枝挂葫芦。

据神话传说,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化作卖油郎到一山村中卖油,油价标明后任人根据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

于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钱则少付。

有一少年也学着别人的样子,也是多取油而少付钱。

这位少年归家后将大家买油及自身买油情况向母亲如实介绍,母亲对儿子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责令儿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并前去对卖油郎赔礼。

吕洞宾深感其诚实,于是告诉这位少年,五月初一将有大祸降到人间,在门口挂一个葫芦则可太平无事,躲过灾难。

这位心地善良的母亲急忙把这一消息转告邻友,凡是听到消息的家家户户都纷纷在门眉处挂起了葫芦。

果然未过数日,一场特大山洪卷走了没有挂葫芦的人家,而挂葫芦人家则是安然无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