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十三条
谁知道描写春天的七字诗

谁知道描写春天的七字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谁知道描写春天的七字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谁知道描写春天的七字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拘束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渭城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来不觉晓,到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拘束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南塘十三条 (2)1

为了方便记忆,村民 还将“萝卜白菜”编成 了歌谣:“有口难言, 主持中立;举手发言, 一事一议;面向主持, 免得生气;限时限次, 公平合理……” “我提 议,我 议,我 , 我 持, ⋯⋯” ⋯⋯ 方议 中 村民中 了
安 徽 阜 阳 南 唐
目前, 目前,袁 杨二人正在 联手推进项 目的二期进 目的二期进 ———用 程———用
意义
意义
1、村民离现代性的公共参与更近一步 他们开始习惯应用“我提议”、“我附议”、“我反对”、“我支持”、 “表决开始”这些语汇。逐渐融入到了一种民主文化之潮中,其人民当 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愈加强烈,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2、村民们更适应分歧
以前只有全票赞成,才可能在会议上通过某个决定。一旦有人反对并且 坚持,其他人碍于面子不好反驳,会议便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现在,村民们 更适应分歧了。其实分歧并没有减少,而是当它出现时,人们认为正常。
评价
多数原则——多数人的意志将成为总体的意志。 辩论原则——所有决定必须是在经过了充分而且自由
的辩论协商之后才能做出。每个人都有权利通过辩论说服 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甚至一直到这个意志变成总体的 意志。
集体的意志自由——在最大程度上保护集体自身,在最
大程度上保护和平衡集体成员的权利,然后,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 事。
——袁天鹏:罗伯特议事规则在中国——南唐 十三条背后的故事
分析
结论: 结论:“南塘十三条”也是议事规则的一种,它对村 村
民会议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其有 民会议的顺利进行
结论
1.“ 1.“南塘十三条”也是议事规则的一种,它对村民会议的 村民会议的 顺利进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顺利进行 2.与此同时,其有利于确保会议的公平性,有效地减少了 以往的话语权多被村领导和话多的人垄断的现象。 3.要使人民当家作主,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社会建设中 来,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议事 习惯,从而通过议事规则培养权利意识,培养公民能融入 议事规则的意识,尊重对方权利的意识。 4.南唐十三条通过培养公民融入议事规则的议事,使得这 种作风灌输到每个百姓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而形成具有中 国民主特色的意识文化,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议事进程。
我国十大古都介绍

我国十大古都介绍一、西安: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 前赵 . 前秦 .后秦.西魏.北周.隋.唐)二、南京:十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三、北京:六朝古都(辽、金、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四、洛阳: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五、开封:七朝古都(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六、杭州:两朝古都(吴越.南宋)七、安阳:七朝古都(商.曹魏.后赵.前燕.冉魏.东魏.北齐)八、郑州:三朝古都(黄帝.夏.商.)九、大同:五朝古都(五代.北魏.辽.金.元)十、成都:九朝古都(蜀、成家、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李蜀、大西)古都历史世界第一大城垣——南京明城墙夏代是中国国家形成的标志,也是中国都城出现的开端。
传说中的夏都有:二里头(今洛阳东),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安邑(今山西夏县东北)、斟鄩(今河南偃师西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西河(今河南安阳汤阴东北)等地。
分布在豫西颍河上游、伊洛盆地、豫北和晋南汾河下游、涑水地区,迁移不定。
195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发现两个工程量很大的宫殿建筑基址,以及普通居址遗址、作坊遗址、窖穴和墓葬群,与夏文化时代相当,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座都城。
公元前16世纪商汤(即汤)灭夏,始建都于南[1]亳(今河南商丘)。
其先,商人都城已有过八次迁徙,此后又有六迁,为嚣(今河南荥阳东北)、相(今河南内黄东南)、邢(今河南温县东北)、庇(今山东郓城)、奄(今山东曲阜)、殷(今河南安阳)。
盘庚迁殷之后,凡二百七十三年,商都未再迁移,直至晚商帝乙二十年(前1065)移处离宫朝歌(今河南淇县)。
殷(安阳)是商代鼎盛时期的国都,为研究中国奴隶社会都城提供了最早而且较为完整的实例。
十三道大辙资料

一、中东辙(十三道大辙资料)(一)中东辙:韵母有eng、ing、ueng(weng)、ong、iong。
拼成的字,例如:中、风、龙等。
举例:正月里来正月(正),我请小妹看花(灯)。
[注:传统相声《文章会》][注:带括号的字为合辙的字][十三辙歌谣]正月里,正月正,刘伯温修下北京城;能掐会算的苗光义;未卜先知徐袤公;诸葛亮草船把东风借,斩将封神姜太公。
(中东辙)[中东辙举例]眼怕瞎、耳怕聋,鼻子就怕气不通。
漏房就怕连阴雨,种庄稼就怕不收成。
癩蛤蟆就怕闹干旱,苍蝇蚊子怕干静。
卖冰棒、怕天冷,脚上长疮怕跳绳。
火车就怕出铁道,海上行船怕台风。
汽车就怕尽抛锚,自行车就怕遇见了烂泥坑。
看电影,怕停电,看电视就怕这个图像看不清。
下象棋就怕别人乱插嘴,打麻将就怕把把和不成。
跳舞就怕崴了脚,舞厅就怕没有灯。
偷税漏税的怕查帐,卖食品就怕查卫生。
游泳池、怕停水,踢足球就怕刮大风。
父母就怕儿女不听话,孩子就怕没人疼。
钢笔就怕不下水,书本就怕字儿不清。
不用功的学生怕考试,老师讲课,就怕学生的思想不集中。
胆小的就怕走黑路,谈恋爱,就怕有人偷着听。
二、发花辙(十三道大辙资料)(二)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
拼成的字,如发、拉、马、大、话、挂等。
举例: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注:绕口令][注:带括号的字为合辙的字][十三辙歌谣]二月里,草芽发,三贬寒江樊梨花;大刀太太王淮女,替夫挂印葛红霞;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刘金定报号四门杀。
(发花辙)[发花辙举例]有个小伙儿爱说谎话,人送他个外号儿叫谎话家。
本来他今年三十二,他非要说成个二十八。
前后就谈了三个对象,算了算一共吹了仨。
头一个嫌他爱吹牛,第二个嫌他油又滑。
第三个谈了没多久,这个姑娘有点儿爱上他了。
可是他在电影院里卖黑票,骗了一个老太太正好是姑娘的妈。
三、怀来辙(十三道大辙资料)(三)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
十三道大辙资料

⼗三道⼤辙资料⼀、中东辙(⼗三道⼤辙资料)(⼀)中东辙:韵母有eng、ing、ueng(weng)、ong、iong。
拼成的字,例如:中、风、龙等。
举例:正⽉⾥来正⽉(正),我请⼩妹看花(灯)。
[注:传统相声《⽂章会》][注:带括号的字为合辙的字][⼗三辙歌谣]正⽉⾥,正⽉正,刘伯温修下北京城;能掐会算的苗光义;未⼘先知徐袤公;诸葛亮草船把东风借,斩将封神姜太公。
(中东辙)[中东辙举例]眼怕瞎、⽿怕聋,⿐⼦就怕⽓不通。
漏房就怕连阴⾬,种庄稼就怕不收成。
癩蛤蟆就怕闹⼲旱,苍蝇蚊⼦怕⼲静。
卖冰棒、怕天冷,脚上长疮怕跳绳。
⽕车就怕出铁道,海上⾏船怕台风。
汽车就怕尽抛锚,⾃⾏车就怕遇见了烂泥坑。
看电影,怕停电,看电视就怕这个图像看不清。
下象棋就怕别⼈乱插嘴,打⿇将就怕把把和不成。
跳舞就怕崴了脚,舞厅就怕没有灯。
偷税漏税的怕查帐,卖⾷品就怕查卫⽣。
游泳池、怕停⽔,踢⾜球就怕刮⼤风。
⽗母就怕⼉⼥不听话,孩⼦就怕没⼈疼。
钢笔就怕不下⽔,书本就怕字⼉不清。
不⽤功的学⽣怕考试,⽼师讲课,就怕学⽣的思想不集中。
胆⼩的就怕⾛⿊路,谈恋爱,就怕有⼈偷着听。
⼆、发花辙(⼗三道⼤辙资料)(⼆)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
拼成的字,如发、拉、马、⼤、话、挂等。
举例: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提拉着五⽄(鳎)(⽬)。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别着个(喇)(叭)。
[注:绕⼝令][注:带括号的字为合辙的字][⼗三辙歌谣]⼆⽉⾥,草芽发,三贬寒江樊梨花;⼤⼑太太王淮⼥,替夫挂印葛红霞;穆桂英⼤破天门阵;刘⾦定报号四门杀。
(发花辙)[发花辙举例]有个⼩伙⼉爱说谎话,⼈送他个外号⼉叫谎话家。
本来他今年三⼗⼆,他⾮要说成个⼆⼗⼋。
前后就谈了三个对象,算了算⼀共吹了仨。
头⼀个嫌他爱吹⽜,第⼆个嫌他油⼜滑。
第三个谈了没多久,这个姑娘有点⼉爱上他了。
可是他在电影院⾥卖⿊票,骗了⼀个⽼太太正好是姑娘的妈。
三、怀来辙(⼗三道⼤辙资料)(三)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王国维§1.01 一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1.02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1.03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②”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④”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①)冯延巳(一说欧阳修)【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②)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③)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1.04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1.05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十三大道辙

十三道大辙(韵辙)绕口令(中东辙)正月里正月正刘伯温修下北京城能掐会算的苗光义未卜先知徐茂公诸葛亮草船就把那东风借斩将封神姜太公(发花辙)二月里草芽发三贬寒江樊梨花大刀太太王怀女替夫挂印葛红霞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刘金定报号四门杀(怀来辙)三月里桃花开吕盟正无时赶过斋寻茶讨饭的崔文瑞提笔卖字高秀才苏秦不遇回家转卖臣无时打过柴(江洋辙)四月里梨花香镇守三关杨六郎白马银枪高嗣继日受双全小罗章周瑜本是东吴将狄青斗宝收双阳(斜辙)五月里端阳节刘备无时卖草鞋吃粮当兵汉高祖平贵乞食在长街推车卖伞的柴王主贩卖乌梅洪武爷(姑苏辙)六月里数三伏王老道捉妖拿黑狐法海捉妖金山寺包老爷捉妖五鼠除纪小唐捉妖收五鬼张天师捉妖破五毒(一七辙)七月里七月七秦琼全凭锏双只九里山前韩元帅临潼斗宝五子胥马超一怒西凉返黄飞虎反出朝歌归西岐(油球辙)八月里到中秋李三年磨房泪交流柳迎春等夫一十二载王三姐剜菜盼夫十八秋吃斋好善黄氏女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头(灰堆辙)九月里燕鸟飞打闹江州叫李逵敬德监工大佛寺大喊三声猛张飞东京打雷呼延庆杨七郎归位万箭锥(人辰辙)十月里小阳春红袍都督盖苏文袁达本是清脸将孟获不驯遭七擒匈奴大将猩猩胆残唐名将叫朱温(摇条辙)十一月雪花飘赵匡胤全凭盘龙棍一条大刀将军叫关胜武汉杀妻保汉朝久传绿林王君可孟良盗骨又把昊天塔来烧(言前辙)十二月整一年金眼毛遂盗仙丹柴君长又把昆江闹魏化大闹万花园南唐窦义虎报号锁阳关(波梭辙)十三月一年多薛礼救驾淤泥河文广御园救宋主薛娇长安赶囚车哪吒救驾西岐地赵子龙救驾长板坡十三道大辙八十句六十五个人名其中阁。
南唐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
01 国号
03 疆域 05 军事
目录
02 历史 04 政治 06 经济
07 科技
09 社会
目录
08 文化 010 外交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三 世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
南吴太和七年(935年),南吴睿帝加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升元元年 (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徐齐)。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升元;升元三年(939年) 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 位后,继续保境安民,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与同时割据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 科举、建学校,文化也尤为昌盛。
同年八月,查文徽乘胜攻克建、汀、泉、漳四州,王延政战败投降,闽国灭亡。李璟从闽的土地中分出延平、 剑浦、富沙三县设置剑州,迁王延政全家到金陵。以王延政为饶州节度使、李仁达为福州节度使、留从效为清源 军节度使。南唐虽然灭了闽,但并未完全统治闽地,残余势力仍在。李仁达以福州附吴越。原闽将留从效驱逐南 唐在泉、漳二州之驻军,占据该地,但仍向南唐称臣。留从效及其后继者陈洪进占有泉、漳二州直至北宋建国之 后。同年,契丹攻陷后晋京师,中原无主,而李璟正因陈觉等疲兵东南,无暇北顾。
主词条:周世宗攻南唐之战
周世宗三征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至交泰元年(958年),北方后周政权三度攻打南唐,南唐始终处于被 动防御的不利局面。寿州一战,后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周军势如破竹,遂攻占泗、濠、楚等州,唐军一溃千里, 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上表柴荣自请传位于太子弘冀,请划江为界,南唐尽献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 州在江北的两县。同时,南唐奉周正朔,用其纪年,去除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南唐自此一蹶不振,为避后 周锋芒,李璟迁都洪州,称南昌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唐十三条第一条会议主持人专门负责宣布开会制度分配发言权提请表决维持秩序执行程序但主持人在主持期间不得发表意见也不能总结别人的发言第二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当是一个明确的动议动议动议就是行动的建议动议必须视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行动建议第三条发言前要举手谁先举手谁优先但要得到主持人的允许后才可以发言发言要起立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能打断第四条尽可能对着主持人说话不同意见者之间避免直接面对的发言第五条每人每次发言时间不超过二分钟对同一动议发言每人不超过二次或者大家可以现场规定第六条讨论问题不能跑题主持人应该打断跑题发言第七条主持人打断违规发言的人被打断的人应当终止发言第八条主持人应尽可能让一件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第九条发言人应该首先表明赞成或反对然后说理由第十条不得进行人身攻击只能就事论事第十一条只有主持人可以提请表决只能等到发言次数都已用尽或者没有人再想发言了才能提请表决如果主持人有表决权应该最后表决防止抱粗腿第十二条主持人应该先请赞成方举手再请反对方举手但不要请弃权方举手第十三条当赞成方多于反对方动议通过平局等于没过袁天鹏:罗伯特议事规则在中国——南唐十三条背后的故事主持人:第二环节是袁天鹏讲议事规则,议事规则这是我们从开放社会走向公民社会所必须熟悉知的东西。
人类解决纷争的历史:从暴力走向议会袁天鹏:前两天电视里面放新《三国》,碰巧看到一段十八路诸侯为讨伐董卓而结盟的场面。
会议上,诸侯之间都在逗心眼儿,都算计着别人出兵出力,自己摘桃子、搭便车。
中国历史一直如此直到不久之前,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后是军阀混战,包括蒋介石剿共,各路军阀也仍是貌合神离,算盘都是借敌人消灭盟友。
所以这些所谓联盟最后都被瓦解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断层。
那我们不得不对照一下其他的国家。
有人说英国对人类文明有两大贡献:第一个是蒸汽机所代表的工业革命;第二个就是议会,代表的是平衡纷争、集合力量、团结协作的机制。
议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宪章”。
“大宪章”是一群诸侯看到英王收税太多,用来发动很多战争。
所以对了付共同的敌人,也是一群诸侯结成联盟。
这些诸侯一口气把英王给逼到了一个亭子里,把刀架到他脖子上,但不是要砍他的头,而是要他在“大宪章”上签字,签字以后就诸侯们就撤了。
当然我们都知道,英王约翰被迫签了字随以后就撕毁了了,继续发起战争。
从那时起,一直到“光荣革命”,是国王和诸侯之间反复的斗争,都是英王发起的战争,诸侯们重新扳倒他,也就是说最终,从一种暴力战争的方式一直走到契约的方式成熟,产生了“的光荣革命”,大家不再玩暴力了。
大家真的认可这种签字,把契约当作解决所有利益纷争的最有效的手段。
议事规则:不质疑别人的动机就这两天我在程鹤麟先生的博客里看到他谈到曾荫权和余若薇针对香港的政改方案展开的公开电视辩论。
程鹤麟是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的主持人。
他说曾荫权和余若薇在辩论当中都多次指责对方在“骗人”、是“骗子”。
程鹤麟感慨,曾荫权在美国哈佛学的是公共行政管理,余若薇是在法庭上辩论的大律师,两个人都应该清楚最基本的议事规则。
议事规则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得可能质疑别人的动机。
什么叫质疑别人的动机,比如我说“你是骗人的”,这就是质疑动机,这意味着你在说这句话的背后,另有目的,这就是质疑动机。
在法庭上或者在议事规则之上,讨论问题时不可以说“骗人”,只能说“我想,您可能被什么样的信息误导了”。
世上其实没有“真相”这个的东西,也没有“历史”这个的东西。
,两个人经历了同样的一件事,回过头来让他俩都说,他俩说得肯定不是完全一样的事。
议事规则的精神就是动机不可洞察。
没有办法知道别人的动机,到底是处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
科技再发达,这个东西还是无法判断。
换一个角度讲,议事规则的出发点跟今天的市场经济是连在一块的——,承认每个人都是有私利思想的:我,来到这个会议上,就代表着我私人的权利和利益人,就像议会的议员说,我就要说话,因为是代表我的选民来说话的,有说话的权利。
议事规则:承认每个人都有私心议事规则整个概念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要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到这个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就是源头的。
而且这个规则还会保护你,必须能要把自己的观点思路表达出来。
因为议事规则相信:如果一个一个的人的“私”得到了保护,那这就是最大的“公”功劳。
议事规则的概念,在我们的语言原始当中也有,我们叫“就事就人。
对事不对人”。
但不幸的是,在针锋相对的时候,那些“针”永远都是扎在“人”身上的,扎不到“事儿”上,总是在骂人,所以就要靠议事规则。
这简单的一条“不得质疑别人的动机”,到现在的香港直到今天的香港,在最高级层别的行政和立法层面,在他们的辩论当中,都不能得到体现,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刚才有一个人提问时提到了,说民主社会所带来的风险,也就是说在一个不够成熟的社会领域里去实现民主是有很大风险的——,这么说是客观的。
我认为这个风险就在于一个一个的普通人。
如果对民主的细节规则是什么样的缺乏足够的认识,骤然间当家作主,很可能会出现混乱的争吵。
有没有放弃暴力解决问题的意识、是否知道民主规则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很重要。
放下暴力,坐下来,通过会议桌上的会议谈判解决纷争,只有坚持这样的信念,才能民主化,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骤然间当家作主,会把暴力行使到极限,社会真的会陷入混乱。
所以真正要做的一件事情个事,是要每个人都要知道什么叫议事规则,什么叫民主细节,如何以民主的方式生活。
回到英国早期的议会,如果你追问一个议员:为什么要让代表人民利益的议员在这里互相攻击?那个议员的回答可能是这样的:因为我代表人民,因为说话是我的权利。
议员说的话议员说的“权利”,包括也就是苏老师刚刚讲到的,“我们一点一点认识到这个权利,就会一点一点在这个社会扩张人民的权利,政府的权力慢慢收缩。
”里面的“权利”。
所以英国的议员那个时候有权利意识,本应是件好事,可是这种权利意识却导致了混乱,导致了彼此的争吵,为什么?如果要诉求自己的权利,就一定要知道权利还有一个“边界的原则”选择,也就是说,你的权利不能建立在侵害别人权利的基础上。
你有发言权,那你旁边的那个人也有发言权。
如果你说话时间很长,就在侵害人家说话的权利,就这么简单,但这个概念却不容易理解。
议事规则:不打断、不超时议事规则有两条最基本的规则,一个叫“不打断”,一个叫“不超时”。
每个议员的发言有时间限制,在议员发言时,只要没有人身攻击,不触犯其他的规则,他就是受保护的,可以在他的时间段内把话说完,任何人的打断是侵害他人的发言权。
反过来,如果他发言超过了大家约定好的时间限制,那他就是在侵害别人的发言权。
要把这个事情上升到这个“权利”的高度去认识,才会觉得这是一个大事,绝对不是他多说两句,少说两句的问题,这是一个权利的问题,权利是认识公民社会的源头。
比如说阿拉善生态协会的会议上,王石是前任会长,很多企业家参加了这个环保的活动,他们在议事规则上做得是最好的,但是在一些细节的问题上就还没有做到位,还有很多诸如“面子”这样的传统思维产生阻碍的地方,需要面子,就会出现打断,还会出现一个人说很长时间。
他们还没有把“不打断、不超时”放到涉及到人身权利的高度上去认识。
只有从基本的权利上去认识,才有可能把议事规则推广下来。
南唐合作社的议事实践我们在南唐做了什么工作呢?南唐合作社是一个农村合作社,这个合作社的社长叫杨云标,他学过法律,但他回到村子,帮着村民维护权利。
刚开始他们采取一些激烈的抗争方式,比如说抗议、围堵,后来他们也认识到知道斗争的方式解决不了问题,因而就把很多人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合作社,既搞经济活动,也搞文化活动,首先让大家有归属感,然后让大家共同决定怎么去维护权利。
他发现大家都在高喊维权口号时,冲出去都知道维权,可是回到自己的会议桌上,大家对权利的概念反倒的就完全模糊了。
这在会议上是典型的问题,比如说吵架。
杨云标表他希望大家按照民主的方式充分表达,然后进行决策,却总是有困难。
他把他的困惑讲给我的时候,我就产生很大的共鸣。
因为我已经发现我们开会的这个典型模式。
比如,一开始大家可能是平等的,就一起合作,但是很快大家就会发现,这种合作找不到一种方式去做共同的决策,吵架、打架就会开始。
于是出现了一个大哥,他把别人都踩在了脚底下,就会发现有秩序了,稳定了,可以决策了,可以做事了。
于是一个人把别人踩在脚下,另外一些人,心甘情愿被踩在脚下,觉得这样挺和谐的。
,更有甚者,如果这个老大自己不出来,还有人会说,老大你出来吧,我求你了,你踩着我们吧,不然我们真的没法做事。
这就是现状,要么吵成一锅粥,要么有一个老大。
而我杨云标既不想把别人踩在脚底下,也不愿意被人踩在脚底下,作为一介书生希望可以很体面地很人家进行谈判。
于是我们两个就一起研究怎么能够让农民学会英国议会的议事规则。
所以我把罗伯特议事规则六十万字拿给杨云标,他马上就晕掉了。
我只好刻苦努力,把他压缩成50多条,杨云标还是跟我说,兄弟,不行啊,农民还是看不懂。
我也有些不服气,我就跟他一条一条地讲。
比如,第一条,:主持人是中立出来,必须公正地主持规则,不能发表意见,不能总结别人。
为什么呢?因为人都是凡人,不这样的话主持人就会忘了规则,跟别人争论、跑题,而一旦主持人坏了规矩就纠正不过来了。
杨云标听明白了,就说“好,这条可以留下,我可以给大伙儿讲明白。
”那我又说,比如;第二,不能光是拿一个动议,上来就让大家表决议案,要么赞成、要么反对,要有修正案这个程序,使得大家可以当场创造新的折中方案,把彼此的利益都考虑进去。
民主最怕的就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斗争思维,要有积极的妥协精神。
杨云标说:“非常好!但是太复杂,讲不明白。
”于是我心里滴着血把这条删去了。
……就这样我跟他说了一个晚上,把50多条砍到了13条,所以就有了“南唐十三条”。
议事规则促进民主实践实现我跟大家讲的就是开会制度而已,我们这个规则是罗伯特议事规则,目的在于传播。
苏老师也讲到了,“没有绝对的真理”。
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东西问题是绝对正确的,那么它是绝对有问题的。
,议事规则比较注重这一点。
有人跟我争论,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让大家投票出问题了怎么办?我就给大家讲,没有绝对的真理,。
所以也有没有绝对的正确、绝对的错误。
可能今天看起来正确的事情,明天看起来就不一定完全是正确的;今天看起来错误的事,明天看起来可能是正确的。
关键是今天的决定确确实实是所有利益相关人在这个会场上最后达成的,大家都是愿意接受的。
当我说“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句话算不算绝对的真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议事规则从来没有说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就是真理;它把自己作为一个基础规则,大家完全可以按照基本的某种议事规则建立更适合自己的规则。
那么谁是罗伯特呢?他是美国陆军的将工程兵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