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_课件 2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精品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精品PPT课件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 求个性解放
谢谢!
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 后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I hope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察五权分立。

袋盖为倒 笔架 寓意 以文治国

三民主义: 民主、民 权、民生
民国时期,旗袍的改良

清 代
国 时 期
旗 袍
改 良 的



五 十 年 代 列 宁 装 、 布 吉 拉
六十年代 绿军装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七十年代的时尚——碎花衣裳
改革开放后 流行宽松的衣裳
现在的服饰:
服饰变化的特点
服饰的变迁
清朝的旗袍马褂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 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 设计的中山装
衣领为翻领封 闭式,显示严 谨治国的理念

共和理念: 平等、自 由、博爱

胸前五颗纽扣代 表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监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特征:中西合璧, 新旧羼杂
女装:旗袍的改良
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列宁装 绿军装
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朴素单一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
特征:款式新颖,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原因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 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中国服装演变历史【优质PPT】

中国服装演变历史【优质PPT】
▪ 清代苏州生产的罗有花罗、素罗、刀 罗、河西罗等名目。罗除主要用作衣 料外,历史上还常用作扇面、床帐、 屏风等。
2021/5/27
19
▪ 马褂:清代在长衣外袍衫外, 上身都另穿一件马褂。袍褂 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 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 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 以叫“马褂”。
2021/5/27
2021/5/27
6
春秋战国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印花技术发明 于战国。
▪ 战国楚简上出现了“绮”字。尔 后各朝都有织造,规格和花样愈 益丰富。锦绮,向被视作高级织 品,不少朝代对服用对象作了限 制。
▪ 春秋战国时期有菱花织锦、深棕 地红黄菱纹锦、朱条间花对龙对 凤纹等。
2021/5/27
7
战国曲裾深衣
2021/5/27
9
魏晋南北朝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 魏晋 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 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 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 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 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裳, 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本图 为宽袖对襟女衫、长裙穿戴展示图 及穿对襟子衫、花纹长裙的妇女 (北朝陶俑)魏晋南北盛行蜡染印 花绵布。
中国服装演变历史
2021/5/27
1
原始社会 服饰起源
▪ 原始人的衣服 ▪ 材料:兽皮 ▪ 装饰:兽齿、鱼骨、
石珠、海贝
2021/5/27
2
旧石器时代
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 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
▪ 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 装创造了条件
2021/5/27
24
60年代
上世纪60年代军装盛行。中国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布拉 吉被认为是修正主义,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 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3年自然灾害, 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 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 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律、季节不分、男女不 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当时很流行的一段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 补补又三年。”

中国近现代史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史服装发展史.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布料的 花色品种增多,“的确良”的缺点 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透气 性差、化纤品对人皮肤有刺激性等。 特别是随着现在一些彩棉布料、纳 米布料的出现,“的确良”更是渐 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2019/11/18
/

2019/11/18
女童装:
如果说最时髦的,男孩子就是绿军装的外套,而女孩子, 巧手的妈妈们则挤着去供销社买来小花布,竭尽所能作 出花样来,或是在衣角绣上一朵小花,母爱总能让女儿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悄悄享受着女孩子小小的美 丽……
2019/11/18
军便服: 找不到军装的红卫兵买军绿色的
制服,通称为军便服。虽然不正规, 2但01穿9/1上1/1之8 后也很神气,暗示着着装者 出身。
2019/11/18
80年代的童装:服 饰的春天
80年代国门打开,我国的 服饰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 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 开始在服饰上得以彻底释放!
布票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尽管大多数孩子还是穿着手工 做的衣服,但是衣料和样式已 经非常丰富,而且越来越多的 成衣开始出现,五颜六色的色 彩更加耀眼的点缀着孩子们的 童年。
关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青松岭
2019/11/18
青松岭讲述北方某山区青松岭生产大队,年轻姑娘 “秀梅”和几个年轻人热心学习赶车但遭遇重重困难, 并在大生产当中维护群众利益,反对投机倒把的故事。
但同时,这部电影也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偏见,比如 2019/11/18 犯罪分子是属于逃亡的富农分子
大陆是“红海洋,蓝海洋,绿海洋”的世界
2019/11/18
70年代服装走出灰暗
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使得 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期的一 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到了1976 年岁末,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饰的坚冰逐 步消融了。人们的服饰也开始从单调统一到绚 丽多彩转变。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饰发展史(1912年以‎来)近代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

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

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

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

”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

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装。

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中山装。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装之‎所长。

它是以广东便‎服为基样,在直领上加一‎翻领,如同将西装内‎衬衣的硬领“移植”过来。

这样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装上‎衣、衬农和硬领的‎功用,穿起来显得很‎硬挺。

同时,又将便服或一‎般西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如此“双双”、“对对”,颇具均衡对称‎之感,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

又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订扭扣一‎枚,既美观又安全‎,可防袋内物品‎遗失。

下面的两个明‎袋采用能缩涨‎自如,颇具弹性的“琴袋”式样,旨在便于放置‎书本、笔记本等必需‎品之用。

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证明一‎代伟人好学心‎切,随时不忘读书‎的美德。

孙中山开始设‎计上衣的钮扣‎有七个扣子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改成了五个。

这就是小翻领‎、四袋、五扣的中山装‎上衣。

孙中山还参照‎西装裤的式样‎亲自设计了中‎山装裤子:前面开缝,一律用暗扣;左右两侧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设一‎小暗袋,俗称表袋,也可藏用。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PPT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PPT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 自设计了中山装
鸦片战争后,服装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
到新中国的成立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吸收西洋服装特点、不断改进而定型
旗袍展示了东方女人的柔美 旗袍闻名世界被称作 Chinese dress




60~70年代:特征— 蓝、灰、绿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60代中期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 恶化,女性不再穿“列宁服”。 而绿军装是这一时期的时装。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今
特征: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服饰、五彩缤纷 城市的服装与世界接轨 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转向美观大方
旗袍新式与旧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吸收西洋服装特点不断改进而定型旗袍展示了东方女人的柔美旗袍闻名世界被称作chinesedress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从1840年——今天)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 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 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鸦 片 战 争 前
鸦片战争前,清代男装是长袍 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 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 成全国的一般服饰。
满族妇女穿旗袍,早期 是宽宽大大的,一般 都穿长度到脚的宽长 袍,有点笨拙,外面 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 肩(也称小马夹);
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鸦片战争前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西装 前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50年代: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_课件 2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_课件 2

花样年华
旗 袍 的 西 化
日 本 女 星
滨 崎 步
颇具争议的 改良旗袍
西 方 旗 袍
金发也为旗袍狂
现代生活中的旗袍
百年旗袍展
旗袍价值
•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 演变,旗袍的各种基 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 慢稳定下来。旗袍成 为一种经典女装旗袍 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 女的传统时装,而并 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 装。它既有沧桑变幻 的往昔,更拥有焕然 一新的现在。
男童装:
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在具体形制上尽量避免欧美军服的 影响,侧重于苏联军服风格,军官戴大壳帽,士兵戴船形帽,军服领式。 武装带系扎等明显接近苏联军服款式。海军则是标准的国际型,因为水 兵服特别好看,于是童装中曾长时间模仿,并泛称位“海军服”。其它 陆、空军服基本上百姓不穿。
女童装:
寻求人类服饰艺术发展既保持民族特色又相互影 响与相互融合的演变规律,由此更加有效地推 动人类文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摘自刘芳《中西服饰艺术史》)
•20世纪50年代

装 发
•20世纪60至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 代
•20世纪90年代
童装——花布棉袄

1.新款中山装
时 代
男子服饰
花布棉袄:
当年花布棉袄的穿着方式上带有意识变革的痕迹,这种中国女性最普 遍的冬装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为少女及幼女的冬装,用鲜艳小花布做成 的棉袄,花色中多含红色,成年妇女多以质料不同的绸缎面料做棉袄面被 认为封建,因此,解放后参加工作的女性和女学生就摒弃了缎面采用具有 农民文化特色的花布做棉衣显示与工农的接近。
1.新款中山装
特色: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服饰:中国进入了近代。

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步使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日趋扩大,衣冠服饰随之而发生变化。

妇女发饰,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而不断变化。

男子的服装主要有长袍、马褂、等等。

其中长袍、马褂,为《服制》中规定的服饰,一般用于交际。

妇女服饰中最大的特点,是普遍穿着旗袍。

旗袍本是满族妇女喜爱的服装,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

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

穿旗装时,梳旗髻、穿旗鞋。

2、(19世纪20年代)民国初年的服饰:民国初年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

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及。

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

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

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

先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

渐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民国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衫。

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其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

如马褂,一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钮扣五粒。

长衫则用蓝色,其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并齐。

在下摆左右两侧开衩。

用作便服的马褂、长衫,颜色可以不拘。

3、(19世纪30年代)近代民国中期的男子服饰:民国中期,在流行学生装的同时,不少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还喜欢穿“学生装”,这种服装的样式是方形立领。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PPT课件

2 .“红卫兵运功”,绿色军装盛行
• 军装盛行。中国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有人说: 文革是政治风潮在服饰领域进行了专政。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西 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 被打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服装逐渐了款式一致、色彩单 一,不分男女,不分职业的军装盛行!
• 孩子服装
• 工作服
四、服饰品 • 70年代 解放帽
•鞋 • 字皮鞋
80年代服装
一、时代背景:
到了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 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 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新浪潮”大概是这个 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 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 标。喇叭裤首先打破了无彩服装,牛仔装流行、西装重新崛起、运动服、 羊毛衫大行其道使中国人尝到了服饰美给内心带来的甜蜜味道……
60年代服装
一、时代背景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 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 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 。这个时候的中国人服装样式取得了高度统一。
象征”。的确良“的化学成分是聚酯 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的确良是”decron“的粤语音译,广州人写成“的确靓”。靓是漂亮的意思,比如
靓仔就是漂亮男孩。年代
的确良从广州进口时,粤语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北方人弄不清那“靓”是什么东西(甚
至也不会读),就改成“的确凉”。后来发现这玩艺也未必凉快,又改成“的确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布棉袄:
当年花布棉袄的穿着方式上带有意识变革的痕迹,这种中国女性最普 遍的冬装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为少女及幼女的冬装,用鲜艳小花布做成 的棉袄,花色中多含红色,成年妇女多以质料不同的绸缎面料做棉袄面被 认为封建,因此,解放后参加工作的女性和女学生就摒弃了缎面采用具有 农民文化特色的花布做棉衣显示与工农的接近。
1978年,官方的“改革开放”的政治号 令尚未公开发布,街头就已经开始了静悄悄 的变革。首先是普通公众服饰方面的变化。 “猫王”把喇叭裤推向了时尚服饰的巅峰, 随后在港台地区流行,并直接影响了改革开 放初期的中国大陆地区。当时,港台电影中, 明星们都穿着喇叭裤,把屁股包得滚圆滚圆, 引领时尚。而在内地,第一批穿上喇叭裤的, 在老人们的眼里,无疑就是“男流氓”和 “女流氓”。
上袄下裙
辛亥革命以后,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 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 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 的变化也较多。
民国各女子闲暇图
袄裙:民国初年,由于留 日学生较多,国人服装样 式受到很大影响,如多穿 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和黑 色长裙,不施纹样,不戴 簪钗、手镯、耳环、戒指 等饰物,以区别于20年代 以前的清代服饰而被称之 为“文明新装”。
伟大领袖毛主席身着中山装
张艺谋和李连杰穿中山装出席颁奖典礼.
近代妇女袄裙 这是 一种礼服,具有中西 合壁的特点:上衣的 款式为对襟翻领,溶 进西装特色;服装的 纹样仍采用龙凤,不 失传统风格。整套服 装的图案,均以各种 规格的料珠和五彩光 片缀成,无论日光下 或是灯光下,都能产 生光彩夺目的壮实效 果。
这一时期服装崇尚简洁,朴实, 颜色相对单调,以绿,蓝,黑,灰 为主。寻常百姓还穿着打补丁的衣 裤。这被视为艰苦朴素,备受推崇, 于是有的人专门买来新的衣裤放在 水中洗的发白,发旧,认为这才是 美。
属于五十年代的电 影——桥
《桥》是新中国成 立后摄制的第一部 故事片,也是第一 次在银幕上正面塑 造中国工人阶级崇 高形象。
青年时期林徽因的学生装
旗袍:旗袍本意为旗 清
女之袍,实际上未入
朝 时
八旗的普通人家女子 期
也穿这种长而直的袍
子,故可理解为满族
女子的长袍。
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 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 没有多少差别。但不久, 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 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中 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 特点为宽大、平直,衣 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 衣上绣满花纹,领、衣、 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 边。旗袍于20世纪20 年代出现。早期旗袍未 完全摆脱满装和短袄的 宽大。
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 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 渐向美观、舒适、方便、平民化转变。
大辫子 旗袍 长袍马褂
❖ 清朝末年,中国封建社 会处于即将崩溃之际, 政治黑暗,经济衰弱, 思想禁锢,资本主义文 明正处在迅速发展的上 升阶段,迫切要求开辟 海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西洋商品日渐输入中国, 中国传统的民族服装受 到了强烈的冲击。受欧 洲现代文明的影响,中 国的传统服装大大地简 化了。
民国时期的时髦女子
西洋婚礼
美式军靴及狩猎装
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服饰 从它诞生之日起,不仅具有反映人类社会的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多层内涵功能,而且随着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
服饰文化渗透在人们的 生活之中。一定时代的服 饰文化显示着一定时代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 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社会意识 形态乃至整个社会风貌。真所谓“管中窥豹”, 从一个特定时代的服饰发展状况,就能够看出 这一时代的文明程度。
花样年华
旗 袍 的 西 化
日 本 女 星
滨 崎 步
颇具争议的 改良旗袍
西 方 旗 袍
金发也为旗袍狂
现代生活中的旗袍
百年旗袍展
旗袍价值
•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 演变,旗袍的各种基 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 慢稳定下来。旗袍成 为一种经典女装旗袍 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 女的传统时装,而并 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 装。它既有沧桑变幻 的往昔,更拥有焕然 一新的现在。

2.衬衫
衬衫(shirt〕chènshān 穿在内外 上衣之间、也可单独穿用的上衣。公 元前16世纪古埃及第18王朝已有衬衫, 是无领、袖的束腰衣。14世纪诺曼底 人穿的衬衫有领和袖头。16世纪欧洲 盛行在衬衫的领和前胸绣花,或在领 口、袖口、胸前装饰花边。18世纪末, 英国人穿硬高领衬衫。维多利亚女王 时期,高领衬衫被淘汰,形成现代的 立翻领西式衬衫。19世纪40年代,西 式衬衫传入中国。衬衫最初多为男用, 现已成为常用服装之一。
右前十左 年图开年图 代为衩代为 末织旗初垫 、锦袍期肩 四缎,的双 十无是样襟 年袖三式绢 代双十。花 初襟年中装 期旗代图袖 的袍中为旗 样,期无袍 式是的袖, 。三样紧是
十式身三 。
清 末 民 初 的 旗 袍
民 国 时 期 的 旗 袍
现 代 旗 袍
旗袍的分类
• 旗袍的分类,材质,色彩,图案 •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
如果说最时髦的,男孩子就是绿军装的外套,而女孩子, 巧手的妈妈们则挤着去供销社买来小花布,竭尽所能作 出花样来,或是在衣角绣上一朵小花,母爱总能让女儿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悄悄享受着女孩子小小的美 丽……
1.布拉吉连衣裙:
女学生大部分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者是背带式工装裤,当时举 国上下的妇女都是清一色的古装,最时髦的打扮就是蓝色或者 灰色的背带工装裤和白衬衫。布拉吉是来自苏联的一种连衣裙, 其款式非常简单:泡泡短袖,泡泡褶皱与圆领连身衣相连,后 系腰带。
压箱 底的 “布拉 吉”
2.列宁装
列宁装,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 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 扣,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 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 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服饰。体 现出劳动是最美的本色及其时代风 尚。
二十年代末,因受
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
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

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

紧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 代初,旗袍已经盛行。。
时 期
马褂长衫式旗袍
阮玲玉,著名演员(1910年4月26日-1935年3月 8日)
民国第一影后蝴蝶
从清末民
初到三十年代, 旗袍在袖子及 下摆部分,在 不同时期有不 同的变化:袖 子从宽到窄, 从长到短;下 摆从长到短, 再由短到长, 完全随着时代 的变迁而变迁。
寻求人类服饰艺术发展既保持民族特色又相互影 响与相互融合的演变规律,由此更加有效地推 动人类文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摘自刘芳《中西服饰艺术史》)
•20世纪50年代

装 发
•20世纪60至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 代
•20世纪90年代
童装——花布棉袄

1.新款中山装
时 代
男子服饰
该片讲述了哈尔滨铁 路工厂的工人们为支 援解放战争,修复被 战争破坏的松花江铁 路大桥无私奉献的故 事。
童装



军便服(红卫兵)

景)的确良影视作品 Nhomakorabea—《青松岭》
一.时代背景:
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 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 末期的一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 到了1976年岁末,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 服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了。人们的服饰也开始 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转变。此时,西方的 奇装异服悄悄地闯入了国门,人们追求美的 意识逐渐苏醒。中国即将走出那个“灰蓝黑 绿”的时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 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长袍、西裤、礼帽、皮鞋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西装和 中式服饰的基础上,设计出了 中山装.
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 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 饰.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 维(礼、义、廉、耻),袋盖为 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 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 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 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 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 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 长袍为大襟,窄袖穿起来令人有飘逸、洒脱、 清爽、舒适的感觉。
• 马褂是对襟。马褂以直贡呢、黑花绸缎为多,与蓝色、 朱青色、灰色长袍配套,显得庄重大方。
• 长袍、马褂,头戴瓜
皮小帽或罗宋帽,下 身穿中式裤子,蹬布
长 袍 、
鞋或棉靴。





长袍、西裤、礼帽、 皮鞋,是20世纪三四 十年代和40年代时较 为时兴的一种装束, 也是中西结合非常成 功的一套服饰。
图为皇后所穿的凤袍展示图。)
清代宫廷服饰 有五粒钮扣的长衣,清代女 式衬衣是妇女的一般日常便服。
(本图为晚清凤凰牡丹金寿字纹刺绣衬衣)
云肩为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物。
长袍马褂 是近代男子的
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
叶仍然流行。西装 在鸦
片战争(1840年6月~ 1842年8月)后传入中 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 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 一。国民政府于民国十 八年(1929年)公布 的《服制条例中》正式 将蓝长袍、黑马褂列为 “国民礼服”。
图雍正(1723--1735)
清代皇帝朝服
清代皇后凤袍
清代皇后服饰 皇后常服样 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 相似. 图展示的服装纹样 为凤穿牡丹。整件服装在 鲜艳的蓝色缎地上,绣八 只彩凤,彩凤中间,穿插 数朵牡丹。牡丹的颜色处 理得净穆而素雅,色彩变 化惟妙,具有传统的山水 画特点。与此相反,凤的 颜色比较浓重,红绿对比 度极为强烈,具有典型民 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