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拜伦 《外国文学史》讲解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第六章 第二节 拜伦

外国文学史:第六章 第二节 拜伦

二、“拜伦式英雄”
这一点跟中国描写反叛的英雄不同。中国传统文 化推崇集体主义,兄弟情意,不重夫妻感情,男 女感情。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15回刘备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 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拜伦式英雄”的意义
1、积极的革命作用。揭露反动统治者,号召人 民起来斗争的积极作用。
在拜伦看来,海甸是自然神的女儿,是大自然的 象征。两者的结合就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就是摆 脱社会和现代文明,返归自然,实现“天人合 一”。
唐璜的形象
(四)在欲海与血海中保持贞洁
唐璜被卖到苏丹后宫为奴,拒绝苏丹王妃宠幸。 “囚笼的鹰都不肯配对,/我怎么侍候/一个女苏 丹的色情的梦?” 他偶然参加俄军,在战场上救出一个小女孩。他 感到救出一个生命比从那一堆腐烂的人尸长出最 绿的桂花还要甜蜜得多。
唐璜的形象
诗人为什么选择唐璜?是苦于没有英雄可写: “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 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 不得真英雄。/因此,/对这些,/我就不人云亦云 了,/而想把我们的/老友唐璜来传颂——”
雪莱评价:《唐璜》是用“人类感觉的永恒色彩 涂抹出来的人性图画”。
外国文学史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节 拜伦
一、生平创作
乔治· 戈登·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 1824)英国19世纪最杰出 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 篇洋溢着民主理想和民族 解放斗争的激情,他毕生 为民主自由而战,是西方 文学史上用生命去实现理 想的著名代表。
诗人誓言
我要和一切与思想作战的人 作战,至少在文字上,(如果可能, 也在行动上。)而在思想的敌人中, 暴君和献媚的奴才一直是最凶。

外国文学史第二章PPT课件

外国文学史第二章PPT课件
⑴西哥特王国:419年,西哥特人进入高卢南部和西 班牙,建立以土鲁斯为中心的西哥特王国。
⑵汪达尔王国:439年,汪达尔人攻陷迦太基城,建 立汪达尔王国。
⑶勃艮第王国:457年建立以里昂为中心的勃艮第王 国。
⑷伦巴德王国:568年占领波河流域,建立以拉文那 为中心的伦巴德王国,从此那里被称为伦巴底。
⑸东哥特王国:493年占领拉文那,在意大利北部和 中部建立东哥特王国。
3.法兰克王国的繁荣
• 墨洛温王朝(克洛维-铁锤查理)——加洛林王 朝(矮子丕平)——查理帝国
• 公元800年,查理曼被教皇加冕为皇帝。欧洲不 再从属于拜占庭文化,新的欧洲文化中心开始形 成。
• 直到843年,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 立《凡尔登条约》,将法兰克分为三个国家,从 而奠定了后来法、德、意三国的雏形,欧洲的国 界从这时得到稳定,封建关系确立。
基督教的伦理

爱和宽恕

勿抗恶

禁欲

信神
• 推荐网络资源:6.中世纪的 Nhomakorabea术• 中世纪绘画 • 基督教音乐 • 中世纪建筑
哥特式艺术
• 从巴黎地区开始,被基督教世界所有国家接 受。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 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 艺美术。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 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 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 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 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 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 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
4.北欧诺曼人的南下
• 诺曼人,来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他们是天生的战士与航海家。这些可怕的 侵略者制造了无数暴行,在那段时间里使 得整个欧洲都为之恐惧。

外国文学史2

外国文学史2

外国文学史第一章古代文学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

(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古希腊文学的特征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等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

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

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

代表作《对话录》。

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

又称“世态喜剧”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二古罗马文学(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古罗马文学的发展状况早期:戏剧首先繁荣代表作家普劳图斯:多以希腊的故事题材为基础(代表作《双生子》《一坛黄金》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新约全书》4 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愿望)主要特征:适应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

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赞扬市民的才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外国文学史(一)讲义

外国文学史(一)讲义

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古希腊罗马文学概述一、希腊文学的领先地位*古希腊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古希腊文学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

*但古希腊文学是影响最大的文学。

*三大有利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位于亚非欧接壤的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克里特岛以及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

它的东、南、西三面临海,拥有很长的海岸线,内陆离海最远50公里。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希腊海上交通四通八达,便于学习外来文化和输出自己的文化。

古地中海*公元前5世纪是古希腊最兴盛的时期,控制着地中海流域的经济和文化。

希腊人的基本饮食是葡萄酒、橄榄油和面包,实行季节性换地放牧,沿岸形成商品交换的航海线。

腓尼基字母*腓尼基是地中海东岸的古国,约在今黎巴嫩和叙利亚一带。

在古代以航海经商,贩卖奴隶闻名。

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依据古埃及文字制订了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

腓尼基的意思是“红色”,朱衣的颜色。

从海中软体动物身上提取的红色用于染衣。

*有利的地理位置,方便希腊人学习东方文化,他们采纳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由此发展为希腊字母表,形成了文明史上第一套真正完整用文字表现语音的方法。

2.文化条件: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约在公元前三千年至两千年间,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等地的奴隶制经济得到发展,产生了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也被称为爱琴文化)。

*克里特文化的主要遗迹就是著名的米诺斯王宫(后被希腊人当做神话中的“迷宫”);迈锡尼文化的一个重大创造是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古希腊文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

戏剧节比赛*在伯利克里斯执政时期(公元前443—429),城邦政府采取了措施,保证和促进文化繁荣。

*比如政府直接组织和管理戏剧的创作和演出,公民看戏不仅不收门票,还发看戏津贴,鼓励公民看戏。

政府为此修建了露天剧场,其中最大的酒神剧场可容纳1.7万观众。

建筑、雕塑、绘画*与此同时,其他艺术也得到发展,出现了雅典卫城建筑群和神庙建筑。

外国文学史课件(全)

外国文学史课件(全)

05 19世纪文学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对启蒙时代以来的理性主义的一种反 叛,强调个性、情感、想象力和自然。
代表作家及作品
卢梭的《忏悔录》、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拜伦的《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等。
风格特点
重视内心世界的描绘,追求个性和情感的自由表达,强调对自然的热 爱和向往。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
当代外国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跨文化交流的趋势 ,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和作品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 文学格局。
女性主义文学的崛起
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外国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女性作家 以独特的女性经验和视角,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女性主义作 品,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和尊严。
后殖民理论与文学批评
17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是古典主义,它追求艺术上的完美和典雅,强调理性、 秩序和规则。法国是古典主义的中心,代表作家有莫里哀、拉辛等。
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文学是17世纪欧洲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追求豪华、夸张和奇特的 效果,强调情感和想象力的作用。代表作家有西班牙的贡戈拉、英国的多恩等 。
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 代表,探讨了人类存在、真理、美德 等问题,对后世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
古希腊戏剧
包括悲剧和喜剧两种形式,代表作家 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 得斯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 和宗教问题。
古罗马文学
01
02
03
罗马史诗
以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为代表,描写了罗马民 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文学
启蒙运动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全欧洲范围内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强调理性、科学和进 步,反对迷信和专制。启蒙运动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 发展。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阿那克瑞翁体阿那克瑞翁的诗主要歌颂生活的乐趣和欢乐的爱情,赞美贵族社会的游宴生活。

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形式完整,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2、《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

现在流传的是后人整理的,所收篇目三百余篇。

其中绝大部分是古希腊的民间口头创作,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非洲、亚洲等地。

《伊索寓言》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3、新喜剧新喜剧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时期旧喜剧的新型喜剧。

它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

又称世态喜剧。

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家奴等。

新喜剧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4、《新约》《新约》是《新约全书》的简称,它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基督教的正典。

《新约全书》用希腊文写成,共27卷,有“福音书”、“史传”、“书信”、“启示录”四种文体。

5、奥林波斯神系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其中有十二位主神,宙斯是众神之主。

6、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广阔的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俗礼仪等,都做了生动的描绘,被视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7、《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

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亚里士多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1、教会文学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1、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的世俗文学。

它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贵族和教会僧侣的丑恶,赞扬市民的机智和才干,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的政治倾向。

在艺术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

城市文学的主要样式是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市民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城市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是《列那狐传奇》。

2、梦幻文学:中世纪欧洲文学常常采用梦幻的形式及寓意、象征的手法表现作品的内容,这类作品被后人称为梦幻文学。

如市民文学中的长篇叙事诗《玫瑰传奇》就是梦幻文学的代表作。

但丁的《神曲》也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

3、大学才子派: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伦敦出现了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他们才华横溢,勇于创新,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并精通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学。

这些人被称为“大学才子派”。

其中最著名的是马洛。

4、七星诗社:是16世纪以龙沙为首的法国贵族派人文主义诗人团体。

由六个人文主义作家和他们的老师希腊语文学者多拉七人组成,因号称七星而得名。

他们主张诗歌革新,致力于发展法兰西的民族语言和诗歌。

但其承袭了中世纪宫廷诗歌的风格,带有浓厚的贵族阶级情调。

5、流浪汉小说: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

它大多描写城市下层人物的生活,并从下层人物的角度观察、讽刺一些社会现象。

主人公多为失业者(流浪者),以主人公的流浪生活为线索,一般为自传体,最著名的作品是《小癞子》。

(全名为《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6、文艺复兴:14至17世纪初,首先在意大利发生,并很快波及全欧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在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广泛展开,它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欧洲和世纪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是恩格斯1859年5月24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著名命题。

拜伦作品课件ppt

拜伦作品课件ppt

05
拜伦的遗产和影响
对后世作家的启示
1 2 3
创新性叙事技巧
拜伦的叙事技巧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从拜伦的作品中学习如何运用独特的叙事方 式来表达情感和描绘人物。
诗歌语言的运用
拜伦的诗歌语言优美、精炼,对后来的诗歌创作 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作家借鉴了他的诗歌风格 和语言技巧。
主题与情感的表达
拜伦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理 想世界的向往,对自由、 爱情和正义的追求。
个性主义
拜伦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个 性化的表达,展现出他独 特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 力。
独特的个人风格
语言优美
拜伦的诗歌语言优美,用 词精准,富有诗意。
形式创新
拜伦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 许多创新,打破了传统的 诗歌结构,使他的诗歌更 具有现代感。
人文关怀与情感表达
拜伦的作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这种人文关怀对现代社会 中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情感表达提供了启示。
拜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浪漫主义诗人代表
01
拜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对浪漫
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叙事诗的开创者
02
拜伦的叙事诗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为后来的叙
事诗创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情感与个性化的表达
03
拜伦的作品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情感与个性化表达的重要代表
,他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
漫主 义运动的领袖人物。
1809年
出版长篇小说《恰尔德·哈洛尔德 游记》。
拜伦的创作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社 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运动为拜伦 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对拜 伦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创

2、1809年大学毕业后,拜伦在贵族院获 1809年大学毕业后 年大学毕业后, 取了世袭议员的席位, 但却受到歧视。 取了世袭议员的席位 , 但却受到歧视 。 于是拜伦愤懑地离开祖国, 于是拜伦愤懑地离开祖国 , 先后游历了 葡萄牙、 西班牙、 马耳他、 阿尔巴尼亚、 葡萄牙 、 西班牙 、 马耳他 、 阿尔巴尼亚 、 希腊、土耳其等地。1811年 希腊、土耳其等地。1811年7月拜伦回到 英国。 这次旅行孕育了后来的《 英国 。 这次旅行孕育了后来的 《 东方叙 事诗》,并在归途中创作了《恰尔 哈罗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 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
(二)创 作
1807年 出版第一本诗集《 懒散的时日》 1807 年 , 出版第一本诗集 《 懒散的时日 》 , 表 现出诗人对周围庸俗环境及上流社会的轻蔑与 鄙视, 鄙视 , 以及诗人在空虚的喧嚣中所感到的寂寞 和孤独的悲哀。 诗集出版第二年, 和孤独的悲哀 。 诗集出版第二年 , 《 爱丁堡评 发表匿名文章对其进行挖苦、讽刺。 论》发表匿名文章对其进行挖苦、讽刺。 1809年拜伦写出长篇讽刺诗 年拜伦写出长篇讽刺诗《 1809 年拜伦写出长篇讽刺诗 《 英格兰诗人与苏 格兰评论》 进行回击。 格兰评论 》 进行回击 。 这首长诗显示了拜伦作 为一个讽刺诗人的才华, 为一个讽刺诗人的才华 , 确立了他在英国诗坛 上的地位(还批评了湖畔派诗人与司各特) 上的地位(还批评了湖畔派诗人与司各特)。
诗剧《该隐》 诗剧《该隐》
拜伦在《该隐》 拜伦在 《 该隐 》 中 , 批判传统信仰和 “ 原罪 ” 理 批判传统信仰和“原罪” 否定上帝的存在和操纵人们命运的神权, 论 , 否定上帝的存在和操纵人们命运的神权 , 揭 露宗教的伪善。诗剧这种鲜明的反宗教倾向, 露宗教的伪善 。 诗剧这种鲜明的反宗教倾向 , 在 神圣同盟”以宗教、 “ 神圣同盟 ” 以宗教 、 神圣掩盖他们血腥罪行的 历史条件下,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历史条件下 , 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 该 隐由《圣经》中的“第一个杀人犯” 隐由 《 圣经 》 中的 “ 第一个杀人犯 ” 变成了反抗 专制统治与专制神权的战士; 专制统治与专制神权的战士 ; 魔鬼路息非由第一 个背叛上帝的堕落天使变成了反抗神权统治、 个背叛上帝的堕落天使变成了反抗神权统治 、 赞 扬理性与自由理想的战士) 扬理性与自由理想的战士)。
1816年因婚姻问题遭人诽谤,不得不永远离开英国。 1816年因婚姻问题遭人诽谤,不得不永远离开英国。 年因婚姻问题遭人诽谤 1816-1817年他在瑞士度过 年他在瑞士度过。 1816-1817年他在瑞士度过。在这里同雪莱建立了 密切的友谊。 密切的友谊。 1817年秋天 拜伦迁居意大利, 年秋天, 1817年秋天,拜伦迁居意大利,参加了烧炭党人的 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活动。 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活动。 1818年在写完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四章后, 年在写完《 1818年在写完《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四章后, 开始创作叙事长诗《唐璜》 1823年去世前一年 开始创作叙事长诗《唐璜》,到1823年去世前一年 为止,共完成了16章又14 16章又14节 计一万六千行。 为止,共完成了16章又14节,计一万六千行。 1823年夏天 年夏天, 1823年夏天,到希腊去参加希腊反对土耳其的民族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因过分劳累患了热病,1824年 19日逝世 日逝世。 因过分劳累患了热病,1824年4月19日逝世。
第二节 乔治戈登拜伦 乔治戈登
一、生平 二、创作 拜伦式英雄” 三、“拜伦式英雄”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四、《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拜伦
拜伦
(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 B深刻, 不崇拜深刻,对哲思 三心二意,却更具有 三心二意, 浪漫情绪与时代感, 浪漫情绪与时代感, 易被读懂, 易被读懂,能引起热 情的共鸣, 情的共鸣,更具有普 遍的影响力。 遍的影响力。
(三)“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
1816年 1816年4月,拜伦因统治阶级利用其同妻子分居的 家庭纠纷对他进行诋毁而永远离开了英国。 家庭纠纷对他进行诋毁而永远离开了英国。流亡瑞 士期间,他创作了《锡隆的囚徒》 曼弗雷德》 士期间,他创作了《锡隆的囚徒》和《曼弗雷德》。 前者主人公博尼瓦尔是历史人物, 前者主人公博尼瓦尔是历史人物,为捍卫瑞士独立 而被囚入监狱长达六年之久,长诗对为了民族自由 而被囚入监狱长达六年之久, 而遭受苦难的战士充满同情。诗剧《曼弗雷德》 而遭受苦难的战士充满同情。诗剧《曼弗雷德》表 现了启蒙主义理想的幻灭: 现了启蒙主义理想的幻灭:知识只能给人带来痛苦 从而怀疑知识的成果。诗剧中对英国社会的否定, 从而怀疑知识的成果。诗剧中对英国社会的否定, 发展成对整个人类生存意义的怀疑和否定, 发展成对整个人类生存意义的怀疑和否定,主人公 只寻求“忘却”和死亡。 只寻求“忘却”和死亡。诗人过分地夸大和美化了 孤独者的精神力量, 孤独者的精神力量,而且没有认识到曼弗雷德脱离 人脱离生活实践和社会斗争, 人脱离生活实践和社会斗争,正是他自我毁灭的真 正原因。 正原因。
(二)创

《东方叙事诗》是以东方为背景的浪漫主义组 东方叙事诗》 异教徒》 1813) 诗 , 共 6 篇 : 《 异教徒 》 ( 1813 ) 、 《 阿比托 斯的新娘》 1813) 海盗》 1814) 斯的新娘 》 ( 1813 ) 、 《 海盗 》 ( 1814 ) 、 莱拉》 1814) 巴里西耶》 1816) 《 莱拉 》 ( 1814 ) 、 《 巴里西耶 》 ( 1816 ) 科林斯的围攻》 1816) 在组诗中, 和《科林斯的围攻》(1816)。在组诗中,诗 人对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现实提出了强烈抗议, 人对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现实提出了强烈抗议, 进行了彻底否定。 进行了彻底否定。由于其带有浪漫主义的抽象 性而缺乏明确的规定性, 性而缺乏明确的规定性,所以它就变成对一切 社会制度的抗议和否定, 社会制度的抗议和否定,有虚无主义和个人主 义倾向。 义倾向。
拜伦故居
(一)生 平
拜伦( 拜伦 (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英国 1788~1824) 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788年1月22日出 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788年 22日出 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 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 。 父亲曾供职于英国 海军, 母亲是英格兰人 。 海军 , 母亲是英格兰人。 父亲将母亲的财产挥霍尽 净 , 为避债逃到法国, 并于1791 年死于异乡。 拜伦 为避债逃到法国 , 并于 1791年死于异乡 。 跟随母亲在苏格兰度过了贫穷而孤寂的童年。 跟随母亲在苏格兰度过了贫穷而孤寂的童年 。 十岁 时 , 继承了家族的爵位与庄园 。 父母的离异 , 他自 继承了家族的爵位与庄园。 父母的离异, 己的生理残疾, 己的生理残疾 , 苏格兰大自然的风光以及乡间的朴 实生活,在拜伦幼年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实生活,在拜伦幼年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三)“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
《东方叙事诗》中的主人公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反 东方叙事诗》 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他们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 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他们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 但在社会中却找不到用武之地。 但在社会中却找不到用武之地。他们为自己的无所 作为而感到痛苦, 作为而感到痛苦,因自己的力量和情感的虚耗而感 到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 到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 热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不妥协的精神, 热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 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甚至宗教和道德。 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甚至宗教和道德。但 他们又都是以个人的力量反抗社会,因其轻视群众, 他们又都是以个人的力量反抗社会,因其轻视群众, 脱离社会,最后只能在绝望中毁灭自己。 脱离社会,最后只能在绝望中毁灭自己。拜伦通过 这些形象表现了自己对社会的反抗,也反映出忧郁、 这些形象表现了自己对社会的反抗,也反映出忧郁、 孤独的悲观情绪, 孤独的悲观情绪,因为叙事诗中的主人公都带有拜 伦个人的性格特点,所以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 伦个人的性格特点,所以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
(三)拜伦式英雄
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 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塑造的一系列 叛逆者形象。主要有异教徒( 异教徒》)、康拉德 叛逆者形象。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 海盗》)、莱拉 莱拉( 莱拉》)、阿尔普 阿尔普( (《海盗》)、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 斯的围攻》)、曼弗雷特 曼弗雷特( 曼弗雷特》 斯的围攻》)、曼弗雷特(《曼弗雷特》)。 精神特征: 精神特征: 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1、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2、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充满情感, 3、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充满情感, 为爱复仇。 为爱复仇。 由于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的明显印记,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的明显印记,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评价:自由之子 评价:自由之子
鲁迅评价他“立意在反抗” 鲁迅评价他“立意在反抗”。 拜伦自己说: 我始终只具有两种情感:酷爱自由, 拜伦自己说:“我始终只具有两种情感:酷爱自由, 厌恶伪善。 是一切专制制度的死敌。 厌恶伪善。”是一切专制制度的死敌。 人格与诗歌完美的统一,令世人惊讶。 人格与诗歌完美的统一,令世人惊讶。既用自己的 诗歌又以自己的人格建立自己的纪念碑。 诗歌又以自己的人格建立自己的纪念碑。 极端的个人主义者, 极端的个人主义者 , 但这种个人主义受天生良知 的驱使而变为统摄整个欧洲精神的大我, 的驱使而变为统摄整个欧洲精神的大我,而一生颠 沛流离,哪里有硝烟就奔向哪里。 沛流离,哪里有硝烟就奔向哪里。 身世与创作的关系:天生叛逆的性格, 渴望自由, 身世与创作的关系 : 天生叛逆的性格 , 渴望自由 , 憎恨一切方式的专制和压迫。 憎恨一切方式的专制和压迫。但他心中的自由是抽 模糊的。 象、模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