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为什么发展这么慢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经济相对较欠发达的地区之一。
现状上,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发展相对较弱。
甘肃省属于中国的内陆省份,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对外交通相对闭塞。
甘肃省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畜牧业也相对发达,以养殖牛、羊为主。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甘肃省的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工业方面,甘肃省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传统的能源工业为主导。
甘肃省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但由于能源价格下降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炭和石油产业的发展面临一定挑战。
除了能源工业,甘肃省还有一些轻工业和冶金工业,但规模相对较小。
然而,甘肃省政府和中央政府一直在推动甘肃省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交通条件,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了一批知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总体来说,甘肃省的发展趋势是朝着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升级的方向发展。
未来,甘肃省将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产业
的发展。
同时,甘肃省还将加强土地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此外,甘肃省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际合作,拓展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对外交流与合作。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该省的重点工作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人口外流、农业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推动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甘肃省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已经成为该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导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还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推动农产品“走出去”,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还可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提升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农村人口外流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转型,甘肃省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问题日益突出。
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匮乏,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为了解决农村人口外流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农民返乡创业。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指导等支持,吸引农民返乡创业。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为其创业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来吸引农村人口返乡创业,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展农村就业渠道,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农业环境污染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成为了困扰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加大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改造力度,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生活环境的整体水平。
影响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因素分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甘肃省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及水资源、森林、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从影响甘肃省经济发展的资源、产业、自然环境、人口素质等方面分析甘肃省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着重分析制约因素。
只有认清影响甘肃经济发展的因素,才能更好的制定经济对策,服务于甘肃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快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资源;地理环境;甘肃;经济发展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干旱、半干旱面积327841 k㎡,占全省总面积的72%,其中极端干旱区有11个县,面积179931k㎡,占全甘肃省总面积的39.6%。
甘肃省森林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众多。
森林覆盖率仅4.1%,包括灌木林地仅有6.9%,其中次生林占60%以上。
严重的干旱、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等是甘肃省的自然环境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1]。
区内产业结构、城市化程度、人口素质、农业也对经济造成制约影响。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方面,良好的自然区位能使经济迅速的发展,形成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周围城市的发展;另外,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
下面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1.1地貌甘肃省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其地理位置和山地、高原复杂地形条件决定着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地势高、高差大,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区域差异明显。
河西走廊绿洲、沙漠、戈壁相间;陇中、陇东黄土广泛分布,沟壑纵横;陇南山大沟深,锋锐坡陡,地形复杂。
[2]1.2气候条件甘肃省深居大陆腹地,东部受季风影响,西部受西风气流控制,气候条件复杂。
省内有亚热带气候、暖温带及温带季风区、暖温带及温带干旱区,还有高寒山地垂直气候带。
陇南山地南部季风影响最明显,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陇南山地北部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季风影响自东向西减弱,属暖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西北部基本不受季风影响,属干旱气候;西南部受季风影响;甘南高原为高寒湿润气候。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业大省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甘肃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较少甘肃省农村地区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农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较少,大部分是小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农业规模经营较少,导致生产力低下和效益不高。
在产业方面,农村地区以粮食、油料、棉花、果品和蔬菜为主,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农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逐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副产品产业发展。
三是促进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现代化水平较低甘肃省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的设施不完善,现代化水平较低。
特别是在某些山区和边远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滞后,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包括道路修建、供水供电设施的升级改造,农村通讯网络的覆盖等,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可以加大对山区和边远村庄的扶持力度,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解决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
三、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现象十分严重,大量劳动力流失到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
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劳动力结构失衡,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省份,农村经济发展是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旨在对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问题。
由于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地形复杂,农田面积有限,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的问题。
农村居民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农业收入,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加之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致使农民收入不稳定。
农村居民缺乏其他经济收入来源,导致家庭收入难以增加。
甘肃省政府应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目前,甘肃省农村地区产业以农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比较薄弱,缺乏多种多样的农村产业,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空间受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村地区发展多元化产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缺乏全面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发展。
甘肃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甘肃省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中亚和西亚的重要通道。
尽管甘肃省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但其经济发展却一直不够突出。
那么,甘肃省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一、资源禀赋不足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干旱少雨,土地贫瘠,资源禀赋不足。
甘肃省的土地面积较大,但实际可耕种的面积却很少,而且大部分土地都是荒山荒地,难以开发利用。
甘肃省的水资源也非常匮乏,水资源的不足导致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甘肃省的能源资源也相对较少,不仅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储量少,而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不够充分。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甘肃省地处偏远,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不便,这也是甘肃省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甘肃省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设施都相对落后,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相对滞后,这导致了甘肃省的物流成本较高,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甘肃省的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这也限制了甘肃省的经济发展。
三、产业结构单一甘肃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农业、畜牧业和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为主,而且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很低。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水资源的限制,而煤炭等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则很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难以稳定发展。
甘肃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这也限制了甘肃省的经济发展。
四、人口素质较低甘肃省的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教育、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都不足。
甘肃省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地区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都较低,这导致了甘肃省的人才储备不足。
甘肃省的科技水平也相对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这也限制了甘肃省的经济发展。
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限制,包括资源禀赋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和人口素质较低等。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甘肃省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人口素质等,以促进经济发展。
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限制,包括资源禀赋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和人口素质较低等。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对策建议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对策建议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推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甘肃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难点:甘肃省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对策建议:加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难点: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对策建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点:甘肃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能源等方面存在短板。
对策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四、人才流失严重难点:甘肃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流失较多。
对策建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留住人才。
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留在甘肃发展。
五、农业发展面临困难难点:甘肃省农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对策建议: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优化农业布局。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六、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难点: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资源环境压力大。
对策建议: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
七、区域发展不平衡难点:甘肃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对策建议: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兰州极其落后

兰州极其落后
答:兰州极其落后的一个原因就是城市体制机制和区划空间没有理顺,导致兰州各方面的发展都受到限制。
兰州作为西北的第二城,虽然有5个建成区,但主城区占地狭小,周边的三个县未利用土地广阔,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发展侧重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规模很小,使兰州长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中西部主要城市的管辖区县数量和国家级开发区的数量,兰州管辖区县的数量是靠后的,市辖区的数量更是远远的落后,同时国家级开发区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里,随着兰州城市的扩张和产业政策的布局,兰州城市的空间格局已远远不能在适应现阶段的发展。
往南是南部山区,没有发展的空间,西部受制于几条河流,支离零碎,没有有效的发展空间,只有北部和东部有发展的空间,但是却迟迟受制于区划空间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主城区与周边三县以及各个开发区之间的尴尬无处不在,尤其是作为一个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的城区,却被三个以农业为侧重的郊县三面包裹,形成一个地理上的桎梏,对周边县市辐射有限,兰州老城区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被严重折扣。
对于环市区周围各县来说,由于资源配置日显捉襟见肘,受制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导致周边不温不火。
过去的多年,尤其是兰州新区建设以前,兰州的招商引资纵然有着地理上坐守老城区天然优
势,但受制于空间问题,成果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vfbb甘肃经济为什么发展这么慢
由于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双重缺失,人们的向心力和创造力缺乏,这是历史,民族,宣传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
我们中国首创在中国的工作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上市公司数目很少的地区,甘肃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的一个客户正在兰州黄河岸边进行着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建设,总投资超50亿人民币。
总的来说,我认为甘肃的未来是光明的。
但是甘肃最近的发展跟周边省市比却略显缓慢,到底根源何在呢?刚好我有同事来自甘肃兰州,他的名字叫刘永铎,刚刚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这里我们请他来谈谈看法:我自小在兰州长大,儿时的记忆里对这片土地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家乡的特产和小吃,恨得是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重的空气污染。
高中毕业后我去北京读书,之后又远赴重洋去了美国,其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然而每次回来都少不了要恶补地道的兰州牛肉面和手抓羊肉,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也会留意家乡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精神风貌,结论都是一样的:除了交通越来越堵,其它好像变化不大啊!
谈到甘肃为什么成为改革开放甚至西部大开发中被遗忘的角落,肯定少不了列举各方面的客观因素:比如地理位置偏僻,运输成本偏高;气候干旱少雨,沙尘暴肆虐;矿产资源外流,国家政策使然等等。
有人抱怨当地政府效率低下,目光短浅;也有人抱怨中央支持力度不够。
总的来说就是投资环境差。
毋庸置疑,上述都是导致甘肃落后的重要原因,但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原因:人的因素。
为什么甘肃留不住人才?有人会跳出来说,因为经济不好,可这又变成了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循环归因。
到底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我觉得还是得从文化上找问题。
由于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双重缺失,人们的向心力和创造力缺乏,这是历史,民族,宣传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
以省会城市兰州为例,兰州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也没有地方曲艺形式。
外地人提起兰州,几乎只知道兰州拉面,想到的只是带着白色帽子的回族师傅拉面的场景。
拉面从此成了兰州的名片,回族师傅从此成了兰州人的代表。
这让兰州人哭笑不得,但是却又不得不承认:除了拉面,兰州没有自己的特点。
无论是餐饮,娱乐,建筑,还是婚丧嫁娶习惯,都中规中矩,甚至都没有自己引以为豪的方言。
兰州年青人里会说兰州话的越来越少,在稍微正经一点的高档场合说兰州话都略显尴尬。
一个地区缺乏值得骄傲的地方文化民众则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人们对这块土地不但没有任何眷恋,也没有太多责任感。
这首先源于兰州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的历史。
这里的移民来自全国各地,带来了各地的风俗习惯,因此兰州没有自己的特色也在情理之中了。
上个世纪的战乱导致甘肃成为战略大后方,大量移民进入兰州;解放后支援三线建设,又是新一轮的移民。
大部分移民最终定居在此,但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却很少对这片土地产生文化认同感和依赖感。
在这里,三代以前就是兰州土著的并不多,大部分当年来避难或是支援建设的也并非情愿,他们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只是客居,因此一旦有机会便想逃离甘肃。
我听到有的中学老师这样教育学生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离开这个鬼地方。
”这似乎是穷山沟沟里教师的惯用语,不知从何时起,兰州也成了这样的穷山沟沟。
其次兰州乃至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古便处在中原汉族和西部少数民族势力范围的交错地带。
在甘肃有55个民族,人口在1000以上的有16个,依次包括回族、东乡族、藏族、土族、满族、蒙古族、保安族、裕固族等等。
民族风俗习惯以及观念的不同导致管理上的不便,文化上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格局。
这里少数民族青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汉族为低,而且民风彪悍,在个别地区往往成为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实际上,兰州最让我郁闷的地方不是穷,也不是干,而是脏和乱。
只有营造大家热爱的生存环境,才能真正使甘肃人热爱甘肃,留恋甘肃。
兰州乃至甘肃未来的发展需要甘肃人自
己的努力,甘肃人需要停止怨天尤人而立即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比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文化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力度进行热爱兰州,建设甘肃的宣传,号召省外以及国外的甘肃籍企业家等成功人士投资家乡,回报家乡。
从各级地方政府到老百姓都应加强与先进地区的文化经济思想交流,努力提高人民素质,改变大众思维模式。
甘肃的发展靠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
没有理由我珍重你兄弟
我对你何如?
你为什么那样去做了兄弟?
你没有理由和借口那样去做呀?
给你一个跳板,看你怎么努力的去做好.我也尽力
去帮助你,从社会,生活,专业知识,行业规则,为人处世等很多方面给你支持,怎么去做人?怎么去做事的
方式和技巧?为了你能很快的适应和了解社会,能有
利的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好好干"的韵意吗?天塌下来就那样大的一点,怕
啥了?
给你说的一切,从开始的激励变成后面的任务,在
变成....知道无言吗?
两天没有见到你,没有你的消息.你知道我的想法吗?我想报警.我四处打探你的消息.打N次电话你不接,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吗,上班有那样随便吗?怎么老是不知道上班?老是迟到?一切一切....我无法
找到答案.
同呼吸,共命运.知道我对你的期待吗,我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我舍身处地的为你做有利于我们共同的机会和平台。
甚至连基本的细节都给你去模拟实践。
可是你一次次怎么老是伤害我了。
在我心中,你知道我把你当成最亲的人,即使最错十次事情我还是可以原谅你的。
知道那种心态吗,知道那种心情吗?
你想过吗,我在能给予你什么,是帮助,是困难的照顾,是给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指教。
以足矣。
想当初我在十字路口迷惑彷徨的时候,怎么做,如何去做的时候谁那样的给我建议了。
零的开始,零的结束。
给你很多,只是你不在乎,好说歹说也起不到实质的作用,我也很难受。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但结果了,你给予我什么?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给我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带来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寒心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就怀疑我到底那出问题了,是我没有做到位,但我也不可能每天跟着你,人都是自觉的,干事情都是给你自己干的。
我一直给你说.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理由和借口.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做好.但我认为我做人不是很差,我做事不是很绝,但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我不想以后
在有不必要的麻烦了找我。
我一直给你说我不喜欢不上进的年轻人。
兄弟我今天不上班的等你的消息,早上你也没有来上班,打电话你也不接,我还要等你的资料去办手续,你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是不是,快11点30了,很郁闷。
你也可以换位思考呀,假如是你怎么去做?
努力了并不一定能成功,不努力绝对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