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2023年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疟疾是一种什么病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经媒介按蚊传播、 引起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 贫血等体征为特点的寄生虫病,分为间日疟, 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4种。 WHO把它列为头号热带传染病。
疟疾是如何传播的?
• 当雌性媒介按蚊叮吸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时,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体,在 适宜温度条件下,疟原虫经过发育、繁殖形成子孢子。进入蚊子唾液腺的 子孢子在蚊子再吸血时随唾液进入人体传播疟疾。输入带有疟原虫人的血 液、使用被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等也可传播疟疾。疟原虫也 可经胎盘传给胎儿,但较少见。
在非洲之外的国家,疟疾感染率一般低于5%。 • 据WHO报告,2020年出现2.41亿疟疾病例,62.7万病例因疟疾死亡,高于
2019年估计的患病人数(2.27亿)和死亡人数(55.8万)。
疟疾的流行趋势
(二)当前我国疟疾疫情形势 •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
治疗
对临床诊断或血检确诊的疟疾病人均采用抗疟药正规治疗,间日症 病人还应给以抗复发治疗,对怀疑为疟疾的病例都应给以假定性治 疗。 病人可以凭医生所开处方到浏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费拿药治疗。
治疗
具体用药方案见《抗疟药使用规范》
一、间日疟和卵型疟治疗 首选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磷酸氯喹无效时,可选用磷酸哌喹、磷酸咯 萘啶或ACTs加磷酸伯氨喹。 二、三日疟治疗 首选磷酸氯喹。磷酸氯喹无效时,可选用磷酸哌喹、磷酸咯萘啶或ACTs。 三、恶性疟治疗 ACTs或磷酸咯萘啶;妊娠3个月内的孕妇患恶性疟选用磷酸哌喹。
应如何预防和控制疟疾?
(1)及时发现、规范治疗疟疾病人,对间日疟患者于第二年春季进行根治; (2)对进入高疟区的人员必要时进行预防服药。 (3)对来自高疟区的人员加强检测,发现病例时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 (4)开展灭蚊,重要的是根除蚊子孳生场所。居住区周围保持干净整洁、 疏通积水,在下水道经常喷杀虫药等消灭疟疾的传播媒介。 (5)加强防护,在房间安装纱窗和纱门,在蚊虫活动季节正确使用蚊帐, 户外活动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 (6)2021年10月WHO获批RTS,S疟疾疫苗,多吃VitB1也有利于防蚊叮咬。
疟疾防控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第1题】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2012年2015年分别达到正解:C.90%以上,100%【第2题】蚊子吸人血时,通过疟原虫生活史的哪个阶段被感染正解:A.配子体【第3题】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正解:C.4种【第4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将疟疾列入传染病的种类为正解:B.乙类【第5题】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措施是正解:C.避免蚊虫叮咬【第6题】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 到2012年, 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知识培训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在正解:C.95%以上【第7题】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正解:B.36-48小时【第8题】下列各种物质中,不属疟疾发作致病因素的是正解:B.疟色素【第9题】对间日疟初发病患者的诊断采血时间最好是正解:B.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第10题】下列有关疟疾治疗的说法中,属于错误的是正解:C.治疗后常有后遗症【第11题】杀灭疟原虫配子体的主要药物是青蒿素。
正解:B.错误【第12题】各种人体疟原虫都有复发现象。
正解:B.错误【第13题】输血也可传播疟疾。
正解:A.正确【第14题】疟疾防治的重点人群是在流行区内的常住人群。
正解:A.正确【第15题】各种蚊子都能传播疟疾。
正解:B.错误【第16题】主动病例侦查发现2例及以上病例或带虫者的具备传播条件的疫点,应对病家及四邻的人房和畜舍进行滞留喷洒。
正解:B.错误【第17题】只有厚血膜可以进行疟原虫计数,薄血膜不可以。
正解:B.错误【第18题】吉氏染色法进行染色前,需先对薄血膜进行固定。
正解:A.正确【第19题】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在遗传上均有两种类型,即速发型和迟发型子孢子。
正解:A.正确【第20题】治疗间日疟最常用的是氯喹和伯氨喹。
正解:A.正确【第21题】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在薄血膜中环状体的特征是正解:A.环纤细,大小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5 C.一个环状体常具有两个核D.虫体有时位于红细胞的边缘E.胞质中见不到疟色素【第22题】疟原虫的生殖方式含有正解:A.裂体增殖C.孢子增殖【第23题】疟疾的传染源包括正解:A.现症病人B.带虫者【第24题】疟疾治疗药物中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有正解:A.氯喹C.奎宁 E.青蒿素【第25题】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形态特征是正解:A.新月形,两端尖锐 B.胞质深蓝色C.核1个,较小,深红色,位于中央D.色素黑褐色,紧密分布于核周围【第1题】全国疟疾日定在哪一天正解:C.4月26日【第2题】哪种人体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薄血膜中)形状边缘呈伞矢状/车轮状正解:B.卵形疟原虫【第3题】能引起脑型疟的疟原虫主要种类是正解:C.恶性疟【第4题】下列对疟原虫生活史的描述中,属于正确的是正解:B.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第5题】引起脑型疟疾最常见于的疟原虫是正解:B.恶性疟原虫【第6题】疟原虫的感染方式为正解:C.雌按蚊叮咬时随唾液一起注入人体【第7题】疟疾治疗药物,伯氨喹八日疗程治疗间日疟时每天的剂量是多少片正解:C.3片【第8题】制作疟疾血涂片时为了达到最佳的染色效果,常用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的冲洗用水的pH值应该为正解:B.7.0~7.2【第9题】下列对孕妇疟疾治疗中,属于不正确的是正解:C.孕期3个月以上的间日疟患者可采用氯喹加伯喹治疗【第10题】恶性疟原虫完成一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一般为正解:B.36~48小时【第11题】微小按蚊主要传播恶性疟。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疟疾的培训试题_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疟疾是虫媒传染病,一旦患上疟疾就很设计生命危险,为了更好的预防疟疾发生,进行疟疾知识培训很有必要的。
下文是疟疾的培训试题,欢迎阅读!1卵形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A.12小时C.48小时B.36-48小时D.72小时2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A.12小时B.36-48小时C.48小时D.72小时3我国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A.中华按蚊C.嗜人按蚊B.微小按蚊D.大劣按蚊4最简单、直观地鉴别中华按蚊成蚊是看其在物体表面停留时的姿态,以下描述中属于中华按蚊典型停留姿态的是()A.腹部翘起,喙与身体成一直线B..腹部翘起,喙与身体成一角度C.腹部不翘起,喙与身体成一直线D.腹部不翘起,喙与身体成一角度5以下各个因素中,不属于影响疟疾流行的因素是()A.温度B.雨水C.战争D.饮食习惯1.疟疾俗称为“打摆子”。
()2.能感染人的有5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
()3.疟疾是一种丙类传染病,不需要十分重视的。
()4.当发现疟疾病例时,应依法进行网络报告或其他方式上报。
()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传染病的义务报告人,发现疟疾或疑似疟疾病例,均应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
()6.疟疾在中国的流行历史很短。
()7.疟疾只在非洲流行。
()8.间日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全年流行。
()9.目前我国输入性的疟疾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
()10.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
()11.各种蚊子都能传播疟疾。
()12.在我国只有中华按蚊一种蚊子传播疟疾。
()13.疟原虫的裂殖子通过蚊子传播给人。
()14.疟原虫只寄生人体的红细胞。
()15.疟原虫先寄生在肝细胞内,然后再寄生于红细胞内。
()1.疟疾俗称()A.感冒B.打摆子C.发烧D.腹泻2.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A.2种B.3种C.4种D.5种3.下列哪种疟原虫不在人体内寄生()A.弯曲疟原虫C.恶性疟原虫B.间日疟原虫D.卵形疟原虫4.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对疟疾的管理被列入为()A.甲类传染病管理C.乙类传染病管理B.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管理D.丙类传染病管理5.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6.以下各个地区中,有疟疾流行的地区性是()A.欧洲B.北美洲C.日本D.东南亚7.疟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A.蚊子叮咬B.吸入飞沫C.苍蝇污染食物D.性交8.疟疾传播给人,其感染人体的阶段是()A.配子体B.子孢子C.合子D.裂殖子9.蚊子吸人血时,通过疟原虫生活史的哪个阶段被感染()A.配子体B.子孢子C.合子D.裂殖子10.疟原虫生活史中有几类增殖()A.1B.2C.3D.411.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细胞或组织是()A.肌肉细胞C.脑细胞内B.消化道内D.红细胞内12.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为()A.12小时B.36-48小时C.48小时D.72小时猜你感兴趣:1.关于灭蚊的手抄报2.夏天简单实用驱蚊小妙招3.清洁家园+灭蚊防病手抄报内容4.有哪些食材有驱蚊的作用。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1、病因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
【流行病学】1、传染源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经蚊虫叮咬皮肤为主要传播途径。
极少数病例可因数带疟原虫的血液后而发病。
传播疟疾最重要的是中华按蚊,为平原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
在山区传播疟疾以微小按蚊为主。
在丘陵地区那么以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为重要媒介。
在**岛山林地区发现其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
感染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
各型疟疾之间亦无交叉免疫性,经反复屡次感染后,再感染时病症可较轻,甚至无病症。
而一般非流行区来的外来人员常较易感染,且病症较重4、流行特征疟疾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其次为温带。
这主要因为本病流行于生态环境与媒介因素关系密切。
流行区以间日疟最广,恶性疟主要流行于热带,亦最严重。
三日疟及卵形疟相对少见。
我国除云南和两省为间日疟及恶性疟混合流行外,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
发病以夏秋季节较多,在热带挤压社带那么不受季节限制。
二、分类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我国虽然四种疟原虫都存在,但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少见,卵形疟原虫仅发现几例。
凶险型疟疾主要见于恶性疟。
其他三种疟疾极少见到凶险型。
(1)脑型:多见于无免疫力而又未及时治疗者。
临床上分为嗜睡、昏睡和昏迷三级。
(2)超高热型:以起病较急、体温迅速上升至41℃以上并持续不退为特点。
(3)厥冷型:病人软弱无力,皮肤湿冷、苍白或轻度发绀,可有阵发性上腹剧痛,常伴有顽固性呕吐或水样便,很快虚脱以至昏迷,多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4)胃肠型:有明显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感。
本型是凶险型中预后较好、病死率较低一型。
三、临床表现出汗异常、肝肿大、脾肿大、发热冷热交替、血骨髓或痰涂片找到疟原虫、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热退病症、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升高、间歇性寒颤急性面容一般病症四种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相似,可分为前驱期、发冷(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整理课件
14
疟疾的临床症状
脑型
最常见。其特点:①常在一般寒热发作2~5天后出现,少数 突然晕倒起病;②剧烈头痛,恶心呕吐;③意识障碍,可烦躁不 安,进而嗜睡,昏迷;④抽搐,半数患者可发生,儿童更多;⑤ 如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脑水肿,致呼吸、循环或肾功衰竭 。
肺型
通常出现于恶性疟病程第五天左右,表现为急性肺水肿而致 急性呼吸衰竭,并可出现昏迷,抽搐和尿毒症等表现。
整理课件
11
疟疾的临床症状
恶性疟
起病急缓不一。多数患者仅有畏寒感,但无寒颤,发热时体 温渐升。可表现为弛张热。发热时可伴有剧烈头痛,全身酸痛, 极度衰竭。重者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偶见有口唇疱疹、四肢麻 木等。
整理课件
12
疟疾的临床症状
三日疟
典型发作与前驱期的症状均与间日疟相似。 但起病较缓。不过在起病初期有严格的72小时 一次的周期性发作过程。
医疗机构优先采用镜检。
镜检要求同时涂制厚薄血膜,吉氏染色。
必须认真填写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登记表,不能有缺 项。
保留镜检过的血片和使用过的快速诊断(RDT)试剂盒, 以备上级抽样复查,经上一级机构同意后方可清洗。
整理课件
16
疟疾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多次发作后下降,恶性疟尤重;白细胞总数 初发时可稍增,后正常或稍低,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常增多,并 见吞噬有疟色素颗粒。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整理课件
1
目录
01 疟疾简介
02 疟疾的流行病学
03 疟疾的临床症状
04 疟疾的实验室检查
05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
06 蚊媒控制与预防
整理课件
2
疟疾的简介
疟疾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按蚊 吸入疟原虫感染的血液后,再叮咬 健康人,将疟原虫注入人体。
全球疟疾流行现状
流行地区
全球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疟疾传 播,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东地 中海、西太平洋和美洲地区。
发病情况
2020年全球估计有2.41亿疟疾病例,其 中62.7万人死亡,大多数病例和死亡发 生在非洲地区。
致病机理与临床表现
致病机理
裂殖子、剩余体和配子体均可侵入新的红细胞继续发育而导致再燃。迟发型子孢子进入 休眠状态,经过较长时间休眠后复苏,来自肝细胞的迟发型子孢子发育输出的裂殖子进
入红细胞后引起的发作称为复发。恶性疟疾常无再燃和复发。
临床表现
潜伏期指从子孢子侵入人体到出现典型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一般间日疟、卵形疟为 13~15天;三日疟为24~30天;恶性疟为7~12天。温带地区的间日疟有长潜伏期类 型,可长达6~12个月。输血引起的疟疾潜伏期一般较短,通常为7~10天。胎传疟疾
案例二
某医疗队在非洲地区开展疟疾防治工作时,注重与当地卫生部 门合作,共同制定防治方案,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当 地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有效减少了疟疾病例的发生和死亡。
挑战与问题探讨
挑战一
疟疾疫情监测与预警能力不足,导致疫情发现不及时、处置 不力。
挑战二
抗疟疾药物供应不足或不合理使用,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预 后。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药物及方案选择
一线治疗药物
联合用药方案
青蒿素类药物(如青蒿琥酯、蒿甲醚等)为 目前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具有高效、低毒 的特点。
针对恶性疟疾等重症病例,可采用青蒿素类 药物联合其他抗疟药(如氯喹、伯氨喹等) 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
2024年度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我国流行现状
我国曾是疟疾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长期防治工作,我国疟疾发病率已显 著降低。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我国部分地区 仍存在疟疾传播风险。
2024/3/24
5
疟疾危害与防控意义
2024/3/24
疟疾危害
疟疾可引起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 贫血、肝脾肿大甚至死亡。孕妇感染疟疾还可导致流产、早 产等严重后果。
2024/3/24
联合治疗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疟 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疗 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足量足疗程
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以 避免复发。
17
特殊人群治疗注意事项
2024/3/24
孕妇
首选青蒿素类药物,避 免使用奎宁等可能引起
胎儿畸形的药物。
儿童
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药 物剂量,注意监测药物
疗方法和药物使用。
疟疾现场工作技能
培训了学员如何进行疟疾的病例 调查、疫情处置、数据分析和报
告撰写等实用技能。
2024/3/24
24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2024/3/24
知识收获
01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培训,对疟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
疟疾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实践应用
02
学员们分享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培训所学知识的经验和成果,
形态结构
疟原虫为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包括核、细胞质和细胞膜。在红细胞内发育阶段 ,可见环状体、大滋养体
生活史及繁殖过程
2024/3/24
生活史
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在人体内的红细胞内发育阶段和在按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及孢子增殖 阶段。
繁殖过程
疟疾防治知识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 320mg):
口服总剂量 8 片首剂 2 片,首剂后 6—8 小时、 24 小时、32 小时各服 2 片。
复方磷酸萘酚喹片(萘酚喹 50mg+青蒿素125mg) :
疟疾防治知识关于疟疾的八件事儿1.疟疾是种传染病 2.一共五种疟原虫 3.疟疾致病有周期 4.蚊子叮咬先别急
5.人人都能得疟疾 6.滴血检测可知悉 7.疟疾可防又可治 8.疟疾治癌莫稀奇
1.疟疾是种传染病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通过受感染蚊子的叮咬而传播的传染病。
传染源:外周血液中存在配子体的疟疾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
8.疟疾治癌莫稀奇
谣言:“以毒攻毒”“只打一针血”“已经成功了”
只是免疫疗法中的一种 疗法并非打针那么简单 仍然处在研究探索阶段
感谢!
蒿甲醚肌注,首次剂量3.2 mg/kg ,之后每日1.6 mg/kg; 盐酸奎宁静脉输注,首剂20 mg/kg,之后每8小时输注20 mg/kg 体重。
直至患者可以口服药物,采用完整疗程的ACT治疗。
预防用药
根据任务区疟疾流行严重程度、药物副作用及抗药性情况,综合衡量风险确定是否 使用药物预防和预防药物选择。
无氯喹抗性地区:氯喹或ACT 氯喹抗性地区:ACT
间日疟和卵型疟根治:伯氨喹
A:Artemisinin-based C:Combination T:Therapy
*错误治疗*恶性疟的单药、特别是青蒿素类药物单药治疗
1)ACT方案
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青蒿琥酯 50mg+阿莫地喹 150m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一、第一讲什么是疟疾?疟疾的潜伏期有多长?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在人体血液内所引起的传染病。
通过蚊子叮咬吸血时传播,多见于夏秋季节。
疟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愈200万人。
我国解放前疟疾连年流行,尤其南方,由于流行猖獗,造成大量劳动力丧失;由于当时没有有效药物治疗,疟疾病死率也很高。
历代战争史实表明疟疾对军事行动影响颇巨,低疟区部队进入高疟区,常发生大量非战斗减员,对左右战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解放后,全国建立了疟疾防治机构,广泛开展了疟疾的防治和科研工作,疟疾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近几年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疟疾发病在局部地区尤上升趋势,加强疟疾防治、防止其卷土重来具重要意义。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
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
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
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
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
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
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
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二、第二讲疟疾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一)间日疟多急起,复发者尤然。
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
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
疟疾发作多在午后、典型临床症状分为三期。
1.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全身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后,体温迅速上升2.发热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
高热患者痛苦难忍。
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
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
多诉说心悸,口喝,欲冷饮。
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
3.出汗期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
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疲乏困倦,常昏昏入睡,3~4小时,一觉醒来,精神状态有所恢复,食欲恢复,此刻进入间歇期。
整个发作过程约6~12小时,典型者间歇48小时又重复上述过程。
一般发作5~10次,因体内产生免疫力而自然终止。
多数病例早期发热不规律,可能系血内有几批先后发育成熟的疟原虫所致。
部分病人在几次发作后,由于某些批疟原虫被自然淘汰而变得同步。
疟疾反复发作数次以后,患者常有体弱、贫血、肝脾肿大。
发作次数愈多,脾脏肿大愈明显,贫血愈显著。
部分病人可由自身免疫力的改变,疟疾发作暂时停止,但非自愈,一旦抵抗力下降,病人可因再燃而再次发作。
(二)三日疟:发作与间日疟相似,但为三日发作一次,发作多在早晨,持续4~6小时。
脾大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儿童感染,可形成疟疾肾病。
三日疟易混合感染,此刻病情重很难自愈。
(三)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似,我国仅云南及海南有个别报道。
(四)恶性疟:起病缓急不一,临床表现多变,其特点:①起病后多数仅有冷感而无寒战;②体温高,热型不规则。
初起进常呈间歇发热,或不规则,后期持续高热,长达20余小时,甚至一次刚结束,接着另一次又发作,不能完全退热;③退热出汗不明显或不出汗;④脾大、贫血严重;⑤可致凶险发作;⑥前驱期血中即可检出疟原虫;无复发。
(五)凶险型疟疾:88.3~100%由恶性疟疾引起,偶可因间日疟或三日疟发生。
在暴发流行时5岁以下的幼儿,外来无免疫力的人群发生率可成20倍的增长;即便当地人群,治疗不及时也可发生。
临床上可观察患者原虫数量作为监测项目,若厚片每视野达300~500个原虫,就可能发生;如每视野600个以上则极易发生。
临床上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脑型最常见。
其特点:①常在一般寒热发作2~5天后出现,少数突然晕倒起病;②剧烈头痛,恶心呕吐;③意识障碍,可烦燥不安,进而嗜睡,昏迷;④抽搐,半数患者可发生,儿童更多;⑤如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脑水肿,致呼吸、循环或肾功衰竭;⑥查体有脾大,2/3的患者在出现昏迷时肝脾已肿大;贫血、黄疸、皮肤出血点均可见;神经系统检查,脑膜刺激征阳性,可出现病理反射;⑦实验室检查:血涂片可查见疟原虫。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常在50个/ um以下,以淋巴细胞为主;生化检查正常。
2.胃肠型除发冷发热外,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泻水样便或血便,可似痢疾伴里急后重。
有的仅有剧烈腹痛,而无腹泻,常被误为急腹症。
吐泻重者可发生休克、肾衰而死。
3.过高热型疟疾发作时,体温迅速上升达42℃或更高。
患者气迫,谵妄、抽搐,昏迷,常于数小时后死亡。
4.黑尿热是一种急性血管溶血,并引起血红蛋白和溶血性黄疸,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
其原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还可能与G—6—P脱氢酶缺乏有关。
临床以骤起、寒战高热、腰痛、酱油色尿、排尿刺痛感,以及严重贫血、黄疸,蛋白,管型尿为特点。
本病地理分布与恶性疟疾一致,国内除西南和沿海个别地区外,其他地区少见。
(六)其它疟疾1.输血疟疾:潜伏期7~10日,临床症状与蚊传者相似。
只有红细胞内期,故治疗后无复发。
2.婴幼儿疟疾:临床多不典型,或低热,或弛张热,或高热稽留,或不发热。
热前常无寒战,退热也无大汗。
多有吐泻、抽搐或微循环障碍。
病死率高。
检查有脾大、贫血、血中有大量疟原虫。
3.孕妇疟疾:易致流产、早产、死产、即便生下婴儿也可成先天疟疾,成活率极低。
所以妊娠疟疾应及进治疗。
(七)疟疾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病例:疟疾症状典型、无条件血检或未血检者;2.疟实验室诊断病例:疟疾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者;3.疑似疟疾病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临床排除其它发热疾病,抗疟治疗有效者。
第三讲疟疾的治疗(一)基础治疗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③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④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
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二)病原治疗常用抗疟药对疟原虫各发育阶段的作用见表。
表常用抗疟药对各期疟原虫的作用注:-无效;±略有效;+有效;++强效病原治疗的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控制发作(1)磷酸氯喹(Chloropuine phosphate)简称氯喹,每片0.25g(基质0.15g)。
第一天4片,第2、3天每天2片,共计8片。
该药口服吸收快且安全,服后1~2小时血浓度即达高峰;半衰期120小时;疗程短,毒性较小,是目前控制发作的首选药。
部分患者服后有头晕、恶心。
过量可引起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紊乱、血压下降。
尿的酸化可促进其排泄。
严重中毒呈阿斯综合征者,采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或用起搏器。
值得注意的是恶性疟疾的疟原虫有的对该药已产生抗性。
(2)盐酸氨酚喹啉(Amodiaquine dihydrochloridum)作用与氯喹相似。
每片0.25g (基质0.2g),第1天3片,第2、3天各2片。
(3)哌喹(Piperaquine)及磷酸哌喹(Piperaquine phosphate)本品作用类似氯喹,半衰期9天,为长效抗疟药。
哌喹每片含基质0.3g,磷酸哌喹每片0.25g(基质0.15g),口服首剂基质0.6g,8~12小时后再服0.3g(恶性疟0.6g)。
哌喹须经胃酸作用成盐酸盐后才易吸收。
磷酸哌喹吸收快,味苦。
耐氯喹的虫株对本品仍敏感。
羟基哌基(Hydroxypiperaquine)及磷酸羟基哌喹(Hydroxypiperaquine phosphate)与哌喹类同,但吸收较快,半衰期2-3天。
三天疗法恶性疟各服基质0.6、0.6、0.3g;良性疟疾各服0.6、0.3、0.3g。
较哌喹类更适用。
(4)硫酸奎宁(Quinine sulfate) 本品系金鸡钠树皮中的一种生物碱。
抗疟作用与氯喹大致相同,除较迅速杀灭红内期原虫外,还有退热作用。
但该药半衰期短(10小时),味苦;对中枢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头昏,耳呜和精神不振;对心脏有全面抑制作用,静注可出现血压下降;对子宫能增加其收缩力,可引起流产;因此该药仅用于抗氯喹的恶性疟疾及重症病例的抢救。
片剂每片0.3或0.12g,口服第1~2天0.45~0.6g,每天3次,第3~7天0.3~0.6g,每天2次。
二盐酸奎宁仅在凶险疟疾时考虑使用。
(5)盐酸甲氟喹(Meflquine hydrocloridum)适用于治疗各型疟疾及有抗性的病例。
一次顿服4~6片(1~1.5g)。
(6)硝喹(Nitro quinum,CI679) 本品对各种疟疾及抗氯喹虫株均有效。
每片基质12.5mg,常与氨苯砜复方,各含12.5mg。
口服每天4片,连服3天;3岁以下服1/4片。
72小时方能控制症状,故作用较慢。
(7)青蒿素该药作用于原虫膜系结构,损害核膜、线粒体外膜等而起抗疟作用。
其吸收特快,很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
总剂量2.5g,首次1.0g,6小时后0.5g,第2、3日各0.5g。
因排泄迅速,故易复发。
蒿甲醚,肌注首剂0.2g,第2~4日各0.1g。
(8)其它新药磷酸咯啶(Pyracrine phosphate)每片0.1g,首剂3片,以后2片,每日两次,疗程2日。
磷酸咯萘啶(Pyronaridine phosphas)疗程2日,各服基质0.8、0.4g。
间氮丫啶(Azacrine)疗程3日,各服0.6、0.3、0.3g。
半免疫者可服单剂0.6g。
(9)针刺疗法于发作前两小时治疗可控制发作,系调动了体内免疫反应力。
穴位有大椎、陶道、间使、后溪,前两穴要使针感向肩及尾骨方向放散,间歇提插捻转半小时。
疟门穴,承山穴单独针刺有同样效果。
(10)中医药祖国医学认为病因是外感暑温疟邪。
分为正疟、瘴疟、久疟。
正疟相当于慢性复发疟疾。
正疟主张和解少阳,祛邪上疟,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苓、党参、陈皮、半夏、甘草)。
瘴疟认为需清热、保津、截疟,主张给生石膏、知母、玄参、麦冬、柴胡、常山,随症加减。
久疟者需滋阴清热,扶养正气以化痰破淤、软坚散结,常用青蒿别甲煎;何人饮;别甲煎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