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2023年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2023年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是一种什么病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经媒介按蚊传播、 引起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 贫血等体征为特点的寄生虫病,分为间日疟, 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4种。 WHO把它列为头号热带传染病。
疟疾是如何传播的?
• 当雌性媒介按蚊叮吸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时,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体,在 适宜温度条件下,疟原虫经过发育、繁殖形成子孢子。进入蚊子唾液腺的 子孢子在蚊子再吸血时随唾液进入人体传播疟疾。输入带有疟原虫人的血 液、使用被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等也可传播疟疾。疟原虫也 可经胎盘传给胎儿,但较少见。
在非洲之外的国家,疟疾感染率一般低于5%。 • 据WHO报告,2020年出现2.41亿疟疾病例,62.7万病例因疟疾死亡,高于
2019年估计的患病人数(2.27亿)和死亡人数(55.8万)。
疟疾的流行趋势
(二)当前我国疟疾疫情形势 •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
治疗
对临床诊断或血检确诊的疟疾病人均采用抗疟药正规治疗,间日症 病人还应给以抗复发治疗,对怀疑为疟疾的病例都应给以假定性治 疗。 病人可以凭医生所开处方到浏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费拿药治疗。
治疗
具体用药方案见《抗疟药使用规范》
一、间日疟和卵型疟治疗 首选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磷酸氯喹无效时,可选用磷酸哌喹、磷酸咯 萘啶或ACTs加磷酸伯氨喹。 二、三日疟治疗 首选磷酸氯喹。磷酸氯喹无效时,可选用磷酸哌喹、磷酸咯萘啶或ACTs。 三、恶性疟治疗 ACTs或磷酸咯萘啶;妊娠3个月内的孕妇患恶性疟选用磷酸哌喹。
应如何预防和控制疟疾?
(1)及时发现、规范治疗疟疾病人,对间日疟患者于第二年春季进行根治; (2)对进入高疟区的人员必要时进行预防服药。 (3)对来自高疟区的人员加强检测,发现病例时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 (4)开展灭蚊,重要的是根除蚊子孳生场所。居住区周围保持干净整洁、 疏通积水,在下水道经常喷杀虫药等消灭疟疾的传播媒介。 (5)加强防护,在房间安装纱窗和纱门,在蚊虫活动季节正确使用蚊帐, 户外活动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 (6)2021年10月WHO获批RTS,S疟疾疫苗,多吃VitB1也有利于防蚊叮咬。

疟疾防控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疟疾防控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第1题】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2012年2015年分别达到正解:C.90%以上,100%【第2题】蚊子吸人血时,通过疟原虫生活史的哪个阶段被感染正解:A.配子体【第3题】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正解:C.4种【第4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将疟疾列入传染病的种类为正解:B.乙类【第5题】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措施是正解:C.避免蚊虫叮咬【第6题】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 到2012年, 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知识培训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在正解:C.95%以上【第7题】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正解:B.36-48小时【第8题】下列各种物质中,不属疟疾发作致病因素的是正解:B.疟色素【第9题】对间日疟初发病患者的诊断采血时间最好是正解:B.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第10题】下列有关疟疾治疗的说法中,属于错误的是正解:C.治疗后常有后遗症【第11题】杀灭疟原虫配子体的主要药物是青蒿素。

正解:B.错误【第12题】各种人体疟原虫都有复发现象。

正解:B.错误【第13题】输血也可传播疟疾。

正解:A.正确【第14题】疟疾防治的重点人群是在流行区内的常住人群。

正解:A.正确【第15题】各种蚊子都能传播疟疾。

正解:B.错误【第16题】主动病例侦查发现2例及以上病例或带虫者的具备传播条件的疫点,应对病家及四邻的人房和畜舍进行滞留喷洒。

正解:B.错误【第17题】只有厚血膜可以进行疟原虫计数,薄血膜不可以。

正解:B.错误【第18题】吉氏染色法进行染色前,需先对薄血膜进行固定。

正解:A.正确【第19题】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在遗传上均有两种类型,即速发型和迟发型子孢子。

正解:A.正确【第20题】治疗间日疟最常用的是氯喹和伯氨喹。

正解:A.正确【第21题】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在薄血膜中环状体的特征是正解:A.环纤细,大小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5 C.一个环状体常具有两个核D.虫体有时位于红细胞的边缘E.胞质中见不到疟色素【第22题】疟原虫的生殖方式含有正解:A.裂体增殖C.孢子增殖【第23题】疟疾的传染源包括正解:A.现症病人B.带虫者【第24题】疟疾治疗药物中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有正解:A.氯喹C.奎宁 E.青蒿素【第25题】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形态特征是正解:A.新月形,两端尖锐 B.胞质深蓝色C.核1个,较小,深红色,位于中央D.色素黑褐色,紧密分布于核周围【第1题】全国疟疾日定在哪一天正解:C.4月26日【第2题】哪种人体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薄血膜中)形状边缘呈伞矢状/车轮状正解:B.卵形疟原虫【第3题】能引起脑型疟的疟原虫主要种类是正解:C.恶性疟【第4题】下列对疟原虫生活史的描述中,属于正确的是正解:B.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第5题】引起脑型疟疾最常见于的疟原虫是正解:B.恶性疟原虫【第6题】疟原虫的感染方式为正解:C.雌按蚊叮咬时随唾液一起注入人体【第7题】疟疾治疗药物,伯氨喹八日疗程治疗间日疟时每天的剂量是多少片正解:C.3片【第8题】制作疟疾血涂片时为了达到最佳的染色效果,常用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的冲洗用水的pH值应该为正解:B.7.0~7.2【第9题】下列对孕妇疟疾治疗中,属于不正确的是正解:C.孕期3个月以上的间日疟患者可采用氯喹加伯喹治疗【第10题】恶性疟原虫完成一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一般为正解:B.36~48小时【第11题】微小按蚊主要传播恶性疟。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精选全文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疟疾的培训试题_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疟疾是虫媒传染病,一旦患上疟疾就很设计生命危险,为了更好的预防疟疾发生,进行疟疾知识培训很有必要的。

下文是疟疾的培训试题,欢迎阅读!1卵形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A.12小时C.48小时B.36-48小时D.72小时2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A.12小时B.36-48小时C.48小时D.72小时3我国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A.中华按蚊C.嗜人按蚊B.微小按蚊D.大劣按蚊4最简单、直观地鉴别中华按蚊成蚊是看其在物体表面停留时的姿态,以下描述中属于中华按蚊典型停留姿态的是()A.腹部翘起,喙与身体成一直线B..腹部翘起,喙与身体成一角度C.腹部不翘起,喙与身体成一直线D.腹部不翘起,喙与身体成一角度5以下各个因素中,不属于影响疟疾流行的因素是()A.温度B.雨水C.战争D.饮食习惯1.疟疾俗称为“打摆子”。

()2.能感染人的有5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疟原虫。

()3.疟疾是一种丙类传染病,不需要十分重视的。

()4.当发现疟疾病例时,应依法进行网络报告或其他方式上报。

()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传染病的义务报告人,发现疟疾或疑似疟疾病例,均应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

()6.疟疾在中国的流行历史很短。

()7.疟疾只在非洲流行。

()8.间日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全年流行。

()9.目前我国输入性的疟疾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

()10.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

()11.各种蚊子都能传播疟疾。

()12.在我国只有中华按蚊一种蚊子传播疟疾。

()13.疟原虫的裂殖子通过蚊子传播给人。

()14.疟原虫只寄生人体的红细胞。

()15.疟原虫先寄生在肝细胞内,然后再寄生于红细胞内。

()1.疟疾俗称()A.感冒B.打摆子C.发烧D.腹泻2.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A.2种B.3种C.4种D.5种3.下列哪种疟原虫不在人体内寄生()A.弯曲疟原虫C.恶性疟原虫B.间日疟原虫D.卵形疟原虫4.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对疟疾的管理被列入为()A.甲类传染病管理C.乙类传染病管理B.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管理D.丙类传染病管理5.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6.以下各个地区中,有疟疾流行的地区性是()A.欧洲B.北美洲C.日本D.东南亚7.疟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A.蚊子叮咬B.吸入飞沫C.苍蝇污染食物D.性交8.疟疾传播给人,其感染人体的阶段是()A.配子体B.子孢子C.合子D.裂殖子9.蚊子吸人血时,通过疟原虫生活史的哪个阶段被感染()A.配子体B.子孢子C.合子D.裂殖子10.疟原虫生活史中有几类增殖()A.1B.2C.3D.411.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细胞或组织是()A.肌肉细胞C.脑细胞内B.消化道内D.红细胞内12.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一个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为()A.12小时B.36-48小时C.48小时D.72小时猜你感兴趣:1.关于灭蚊的手抄报2.夏天简单实用驱蚊小妙招3.清洁家园+灭蚊防病手抄报内容4.有哪些食材有驱蚊的作用。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防治知识1、病因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

【流行病学】1、传染源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经蚊虫叮咬皮肤为主要传播途径。

极少数病例可因数带疟原虫的血液后而发病。

传播疟疾最重要的是中华按蚊,为平原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

在山区传播疟疾以微小按蚊为主。

在丘陵地区那么以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为重要媒介。

在**岛山林地区发现其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

感染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

各型疟疾之间亦无交叉免疫性,经反复屡次感染后,再感染时病症可较轻,甚至无病症。

而一般非流行区来的外来人员常较易感染,且病症较重4、流行特征疟疾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其次为温带。

这主要因为本病流行于生态环境与媒介因素关系密切。

流行区以间日疟最广,恶性疟主要流行于热带,亦最严重。

三日疟及卵形疟相对少见。

我国除云南和两省为间日疟及恶性疟混合流行外,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

发病以夏秋季节较多,在热带挤压社带那么不受季节限制。

二、分类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我国虽然四种疟原虫都存在,但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少见,卵形疟原虫仅发现几例。

凶险型疟疾主要见于恶性疟。

其他三种疟疾极少见到凶险型。

(1)脑型:多见于无免疫力而又未及时治疗者。

临床上分为嗜睡、昏睡和昏迷三级。

(2)超高热型:以起病较急、体温迅速上升至41℃以上并持续不退为特点。

(3)厥冷型:病人软弱无力,皮肤湿冷、苍白或轻度发绀,可有阵发性上腹剧痛,常伴有顽固性呕吐或水样便,很快虚脱以至昏迷,多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4)胃肠型:有明显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感。

本型是凶险型中预后较好、病死率较低一型。

三、临床表现出汗异常、肝肿大、脾肿大、发热冷热交替、血骨髓或痰涂片找到疟原虫、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热退病症、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升高、间歇性寒颤急性面容一般病症四种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相似,可分为前驱期、发冷(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

疟疾防治知识教案

疟疾防治知识教案

疟疾防治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疟疾的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

2. 使学生掌握疟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培养学生预防疟疾的健康行为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疟疾的基本概念: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 疟疾的病因:疟疾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起疟疾发作。

3. 疟疾的传播途径:疟疾通过按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输血、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疟疾,以及疟疾的传播途径。

2. 新课导入:介绍疟疾的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

3. 案例分析:分析疟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4. 预防疟疾的方法:讲解预防疟疾的健康行为和意识,如避免蚊虫叮咬、使用蚊帐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疟疾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疟疾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理解。

3. 预防疟疾的行为调查: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疟疾的行为表现。

五、教学资源1. 疟疾宣传资料:图片、视频等。

2. 疟疾案例:真实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预防疟疾的宣传材料:如宣传册、海报等。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疟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医生和患者,模拟疟疾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增强学生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疟疾的基本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传授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疟疾案例,学生分析并讨论病例,提高学生对疟疾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认知。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疟疾的预防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要点1. 疟疾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寒战、出汗等典型症状,以及严重并发症如贫血、疟疾性脑炎等。

2. 疟疾的诊断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测(如血涂片、疟原虫检测等)。

3. 预防疟疾的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使用蚊帐、规律服用预防药物等。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整理课件
14
疟疾的临床症状
脑型
最常见。其特点:①常在一般寒热发作2~5天后出现,少数 突然晕倒起病;②剧烈头痛,恶心呕吐;③意识障碍,可烦躁不 安,进而嗜睡,昏迷;④抽搐,半数患者可发生,儿童更多;⑤ 如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脑水肿,致呼吸、循环或肾功衰竭 。
肺型
通常出现于恶性疟病程第五天左右,表现为急性肺水肿而致 急性呼吸衰竭,并可出现昏迷,抽搐和尿毒症等表现。
整理课件
11
疟疾的临床症状
恶性疟
起病急缓不一。多数患者仅有畏寒感,但无寒颤,发热时体 温渐升。可表现为弛张热。发热时可伴有剧烈头痛,全身酸痛, 极度衰竭。重者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偶见有口唇疱疹、四肢麻 木等。
整理课件
12
疟疾的临床症状
三日疟
典型发作与前驱期的症状均与间日疟相似。 但起病较缓。不过在起病初期有严格的72小时 一次的周期性发作过程。
医疗机构优先采用镜检。
镜检要求同时涂制厚薄血膜,吉氏染色。
必须认真填写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登记表,不能有缺 项。
保留镜检过的血片和使用过的快速诊断(RDT)试剂盒, 以备上级抽样复查,经上一级机构同意后方可清洗。
整理课件
16
疟疾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多次发作后下降,恶性疟尤重;白细胞总数 初发时可稍增,后正常或稍低,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常增多,并 见吞噬有疟色素颗粒。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整理课件
1
目录
01 疟疾简介
02 疟疾的流行病学
03 疟疾的临床症状
04 疟疾的实验室检查
05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
06 蚊媒控制与预防
整理课件
2
疟疾的简介

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根据《防治疟疾输入再传播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主动询问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境内外旅居史。

对()年内有境外疟疾流行区旅居史和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应当进行实验室疟疾病原学检测。

[单选题] *半年1年2年(正确答案)3年2、疟疾俗称() [单选题] *A. 感冒B.打摆子(正确答案)C. 发烧D. 腹泻3、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对此是如何管理的?() [单选题] *A. 甲类传染病管理B. 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管理C. 乙类传染病管理(正确答案)D. 丙类传染病管理4、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小时内进行网报? [单选题]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正确答案)D.48小时5、疟疾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 [单选题] *A.蚊虫叮咬(正确答案)B. 吸入飞沫C. 苍蝇污染食物D. 性交6、以下哪个症状不是疟疾的典型临床表现() [单选题] *A. 发冷B. 腹痛(正确答案)C.发热D.出汗7、确诊疟疾最可靠的方法是() [单选题] *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正确答案)B.根据临床症状C.拍摄X线D.心电图8、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措施是()? [单选题] *A.口服预防药物B.打疫苗C.避免蚊虫叮咬(正确答案)D.了解疟疾的预防知识10、疟疾的诊断依据不包括()哪项? [单选题] *A.家族史(正确答案)B.流行病学史C.临床表现D.实验室检查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符合下述哪些条件之一的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实验室检测() *2年内有疟疾流行国家或者地区旅居史(正确答案)有近2周内输血史(正确答案)有疟疾既往发病史(正确答案)其他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正确答案)11、得了疟疾应及时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12、恶性疟不及时治疗也不会死人。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3、疟疾是一种丙类传染病,不需要十分重视。

疟疾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疟疾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按蚊 吸入疟原虫感染的血液后,再叮咬 健康人,将疟原虫注入人体。
全球疟疾流行现状
流行地区
全球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疟疾传 播,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东地 中海、西太平洋和美洲地区。
发病情况
2020年全球估计有2.41亿疟疾病例,其 中62.7万人死亡,大多数病例和死亡发 生在非洲地区。
致病机理与临床表现
致病机理
裂殖子、剩余体和配子体均可侵入新的红细胞继续发育而导致再燃。迟发型子孢子进入 休眠状态,经过较长时间休眠后复苏,来自肝细胞的迟发型子孢子发育输出的裂殖子进
入红细胞后引起的发作称为复发。恶性疟疾常无再燃和复发。
临床表现
潜伏期指从子孢子侵入人体到出现典型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一般间日疟、卵形疟为 13~15天;三日疟为24~30天;恶性疟为7~12天。温带地区的间日疟有长潜伏期类 型,可长达6~12个月。输血引起的疟疾潜伏期一般较短,通常为7~10天。胎传疟疾
案例二
某医疗队在非洲地区开展疟疾防治工作时,注重与当地卫生部 门合作,共同制定防治方案,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当 地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有效减少了疟疾病例的发生和死亡。
挑战与问题探讨
挑战一
疟疾疫情监测与预警能力不足,导致疫情发现不及时、处置 不力。
挑战二
抗疟疾药物供应不足或不合理使用,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预 后。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药物及方案选择
一线治疗药物
联合用药方案
青蒿素类药物(如青蒿琥酯、蒿甲醚等)为 目前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具有高效、低毒 的特点。
针对恶性疟疾等重症病例,可采用青蒿素类 药物联合其他抗疟药(如氯喹、伯氨喹等) 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细胞内3~5次裂体增殖后,部分进入红细胞的裂 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无性分裂,而逐渐发育成为雌或 雄配子体。配子体在人体内可生存2~3个月,此期间如被 雌性按蚊吸入胃内,则在蚊体内进行有性增殖。
(二)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雌性按蚊叮咬疟疾患者,雌、雄配子体进入蚊胃内,雄配 子体的核很快分裂,并由胞浆向外伸出4~8条鞭毛状细丝, 碰到雌配子体即进入,雌雄配子结合成为圆形的合子 (zygote)。合子很快变成能蠕动的合子(ookinete)。 它穿过胃壁,在胃壁外弹力纤维膜下发育成囊合子,囊内 核和胞浆进行孢子增殖。孢子囊成熟,内含上万个子孢子, 囊破裂子孢子逸出,并进入唾液腺,待此按蚊叮人时子孢 子即随唾液进入人体。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是我国五大寄生虫 病之一
世界六大热带病之一
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 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 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 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 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 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
偶而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或使用含疟原虫的血液污染的注 射器也可传播疟疾。罕见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疟疾普遍易感。多次发作或重复感染 后,再发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表明感染后 可产生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疟疾分布广泛,北纬60°至南纬30°之间,海拔 2771米高至海平面以下396米广大区域均有疟疾 发生。我国除青藏高原外,遍及全国。一般北纬 32°以北(长江以北)为低疟区;北纬25°~32° 间(长江以南,台北、桂林,昆明连线以北)为 中疟区;北纬25°以南为高疟区。但实际北方有高 疟区,南方也有低疟区。间日疟分布最广;恶性 疟次之,以云贵、两广及海南为主;三日疟散在 发生。
四、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 (四)流行特征
(一)传染源
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且只有末稍血中存在 成熟的雌雄配子体时才具传染性。配子体在末稍血液中的 出现时间、存在时间及人群的配子体携带率,随虫种不同 而异。如间日疟在无性体出现2~3天之后出现配子体;而 恶性疟则在无性体出现7~10天后。复发者出现症状时血 中即有成熟的配子体。疟区的轻症患者及带虫者,没有明 显临床症状,血中也有配子体。这类人员也可成为传染源。
三、病原学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
间日疟原虫(P.vivax)、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ovale)。
我国以前二种为常见,三日疟原虫多见于受血 病人,卵形疟仅发现几例。各种脊椎动物(主 要是禽类、鼠和猴猿类)的疟原虫有100多种, 仅灵长类的疟原虫偶可感染人。
(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增殖
2、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 stage)裂殖子侵入红细胞 内,初期似戒指状,红色的核点,兰色环状的胞浆,称为 环状体即小滋养体。环状体发育长大,胞浆可伸出不规则 的伪足,以摄噬血红蛋白,此为阿米巴滋养体或大滋养体。 未被利用的血红蛋白分解成正铁血红素颗粒蓄积在原浆内 呈棕褐色,称为疟色素(malaria pigment)。大滋养体 继续发育,其核与原浆进行分裂,形成裂殖体 (schizont)。原虫种的不同裂殖体中裂殖子的数目也不 一样,成熟后裂殖子数一般间日疟为12~24个,恶性疟 为18~36个,三日疟和卵形疟为6~12个。成熟的裂殖体 破裂,裂殖子逸出,一部分再侵入正常红细胞,一部分被 吞噬细胞吞噬。释出的疟色素也被吞噬。
1、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 stage)当受染的雌性 按蚊吮吸人血时,疟原虫子孢子随蚊唾液进入人体血循环, 约半小时全部侵入肝细胞,速发型子孢子即进行裂体增殖, 迟发型子孢子则进入休眠状态。在肝细胞内裂体增殖的疟 原虫,经过5~40天发育成熟,胀破肝细胞逸出成千上万 的裂殖子(merozoite)进入血流。进入血流的裂殖子部 分被吞噬细胞吞噬杀灭,部分侵入红细胞并在其内发育增 殖,称为红细胞内期。迟发型子孢子经过休眠后,在肝细 胞内增殖,释放裂殖子入血,即造成疟疾的复发。恶性疟 疾无复发,是由于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无休眠期。
三、病原学
疟原虫的发育过程分两个阶段,即在人体 内进行无性增殖(裂体增殖)和在蚊体内进行 有性增殖与孢子增殖。四种疟原虫的生活 史基本相同。
(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增殖
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增殖分为两个时期, 即寄生于肝细胞内的红细胞外期和寄生于 红细胞内的红细胞内期。
(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增殖
传染期:间日疟1~3年;恶性疟1年以内;三日疟3年以 上,偶达数十年;卵形疟2~5年。
猴疟偶可感染人类,成为动物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的种类很多,可传播人 疟的有60余种。据其吸血习性、数量、寿命及对疟原虫的 感受性,我国公认中华按蚊、巴拉巴按蚊、麦赛按蚊、雷 氏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及萨氏按蚊等七种为主要 传疟媒介按蚊。人被有传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可受染。
二、疟疾的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趋势
(二)当前我国疟疾疫情形势 全国疟疾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省疫情发展趋势不一。 2008年全国报告疟疾26 478例,除青海省外各省均有病例报告,报
告病例集中在安徽、河南、海南、贵州、湖北、江苏、和浙江7省, 占全国报告病例数的82.3%,其中恶性疟报告1 015例,云南省最多 为672例(66.2%) ,其次为江苏(59例)例和四川(42例)。 境外输入性疟疾呈上升趋势 我国以间日疟较常见
二、疟疾的流行趋势
(一)当前全球疟疾疫情形势
疟疾几乎已经在城市和城镇内绝迹的,但仍然流 行于许多农村地区。
全球109个国家有疟疾流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疟疾传播最严重的地区。在非洲之外的国家,疟 疾感染率一般低于5%
全球约33亿人口受到疟疾威胁,每年约有5亿人 感染疟疾,其中有100万人因此死亡。在非洲, 每30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