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与健康

合集下载

地质环境与健康

地质环境与健康

地核 地壳
为岩石组成的薄壳, 质量占0.8%。厚度变 化较大,洋壳平均 7km,陆壳平均35km。 为巨厚硅酸盐层,是地 球的主体部分。上地幔 顶部较刚性的部分与地 壳合称岩石圈。岩石圈 底部为软流圈,为大部 分火山、地震的发源 地。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地幔
地球的物质组成
铁: 34.6% 氧: 29.5% 硅: 15.2% 镁: 12.7% 镍: 2.4% 硫: 1.9%
地球元素丰度图
钙和铝: 2.2% 其他所有元素: 1.5%
岩浆岩
——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 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 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 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 的岩石。 ——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 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 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1.2 地球的物质组成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一个物种更迭的漫长的 发展过程。那么,地球在形成以后作为一个实体,外 部景观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内部结构是不 是铁板一块、一成不变的呢?
人们对于地球的结构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整个 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
外核可能由液态铁组 成,内核由固体铁镍合 金组成;温度40004500℃。
病区地质环境特点 病区共同地质特点:地表元素淋失严重,导致水土缺 乏硒、锶等微量元素。 张家口低硒地区处于燕辽沉降带和华北地台北缘隆起 带的过渡地带,形成北高南低的高原平原——分水 岭、岗丘、丘陵及河谷盆地的地貌,导致该地区的土 壤、粮食、人体的低硒特征。 在我国具有“富硒之国”的湖北恩施,该区特有的含碳 硅质岩和碳质页岩富硒层位,使该区土壤、粮食、人 体具有高硒特征。由于硒对人体具有独特的功能,该 地区百岁老人多,癌症发病率极低。

第4讲人类健康与地质环境

第4讲人类健康与地质环境

幻灯片1第四讲人类健康与地质环境●预备知识●丰度与原生环境●人体与地球化学组成的关系●原生地球化学异常与人体健康●地质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幻灯片2思考题●解释元素的丰度、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原生地球化化学环境等概念?●论述人体与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论述地球化学环境的地带性成因?●地质环境中元素迁移与转化规律有哪些?●从地质环境角度谈一谈人类健康与长寿的机密?●什么是地方病?我国主要有哪些地方性疾病?这些地方病多发地区的地质环境特征有哪些?幻灯片3一、预备知识●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类型划分●元素的离子半径●元素的电负性●岩矿的离子类型幻灯片41. 元素的基本性质●离子半径(原子半径):是说明离子或原子大小的数值。

●电负性(X=I+E):即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也称电负度或相对电负性。

●电离能(I):即基态的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电离能很大程度上决定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电子亲和能(E):即原子或离子获得电子的能量。

●化学键:离子键、分子键、金属键、共价键。

幻灯片52. 元素类型划分3. 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半径一般较大(2.20~1.32),阳离子半径一般较小(1.67~0.13);一种元素,正价越高,半径越小;在元素周期表上,同一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加大。

幻灯片74. 元素的电负性●同族元素,自上而下变小;同周期元素,自左到右增大。

●非金属元素,电负性越大越活泼;金属元素,电负性越小越活泼。

●过渡元素的电负性无明显规律。

幻灯片85. 岩矿的阳离子类型●根据电子层构型将阳离子划分为:惰气体型(外层电子数2个或8个)、铜型(外层电子数18个或18+2个)和过渡型(外层电子数在9~17个之间)三类。

幻灯片9二、丰度与原生环境●元素的丰度及其分类●原生环境及其分类幻灯片106. 元素的丰度及其分类●元素的丰度:是指元素在被研究对象中的相对含量,常用质量百分数表示。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地壳中常见的正胶体为: Zr、Ti、 Th 、Ce、 Cd 、
Cr、Al、Fe3+的氢氧化物;负胶体为:As、Sb、Cd、
Cu、Pb的硫化物,H2SiO3以及Mn 4+、U6+、V5+、Sn4+、
、Mo5+ 、W5+的氢氧化物和自然元素S、Ag、Au和Pb等。 19 腐殖质是负胶体。
6.气候条件(地方病) 直接影响:
12
13
➢ 影响地表环境元素迁移的外在因素
影响元素迁移的最大外力是活的有机体和天然 水。主要的外在因素有环境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 胶体、腐殖质、气候和地质地貌条件等。
1.表生环境的pH值:(两性,Al) 主要指土壤和天然水、地下水的pH值。影响元素或
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影响元素的迁移。 在 酸性和弱酸性水中,有利于Ca2+、Sr2+ Ba2+、Ra2+、
Mn2+和Mn4+,V3+和V5+等决定电位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改变离子的价态,因此强烈影响
某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溶解度,从而改变元素的 迁移能力。 低价比高价易迁移的,如Fe、Mn、Co、Ni 、Ti、Pb; 高价易于迁移的,如U、V 、Mo、Cr、S等以(UO4)2-、 (VO4)3- 、 (MoO4)2- 、 (CrO4)2- 的形式存在。 16

元素迁移特点

元素迁移类型

元素性质

外在因素
6
➢ 表生环境中元素迁移的特点: 元素的迁移特点除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外,还
明显受人类地球化学活动的影响。 • 具有周期性、地带性和地区性变化特点 • 以淋滤与淀积为主的水迁移过程 • 元素的生物小循环 • 元素的地质地理迁移循环 • 存在人类活动影响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当前幻灯片位置 18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 Kunm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当前时间2021/10/25
第二节 原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与人体健康
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对人体有良性和恶性两个方面的作用。 温泉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对人体皮肤、关节等疾病的治疗
当前幻灯片位置 17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 Kunm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当前时间2021/10/25
四、人类活动对原生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球化学环境最明显的影响是环境污染。
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农药和化肥对水、大气、土壤等 环境和生物的污染。多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通过食物链 作用,在人体中产生积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有毒有 害废弃物时,会改变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形成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物反过来又作用于人体,使人类健康受到危害。 ※化学定时炸弹:有毒有机化合物在水、陆、气环境中 不断积累,到一定时限,使长期储存于土壤及沉积物中 的化学物质活动化,引致延缓而突然爆发的有害效应
当前时间2021/10/25
必需和非必需元素缺乏和过量对有机体的影响曲线
(a)必需元素,如Cu、Zn;( b)非必需元素,如Cd、Pb
当前幻灯片位置 8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 Kunm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当前时间2021/10/25
当前时间2021/10/25
非地带性的地球化学环境 在自然界中,某些局部地球化学环境不受地理纬度分

[医学]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医学]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3 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是某些元素具有抑制生物体吸收其 它元素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之为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 反的作用。
二 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和地方病
人体具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能力以适应环境的变 化。当环境异常变化超出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时, 则将发生人体生理的异常,从而引发疾病。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一 地壳中的元素
克拉克值(丰度):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
元素存在的方式: 少数单质,多以化合物形式出现。
地壳主要元素平均质量分数(%)
由图可知,O、Si、Al、Fe、Ca、Mg、Na、K,这8种元素占99.24%,其 中O、Si、Al、Fe占88.31%。在地壳中己知的90多种元素中,其余80多种元 素总和仅占0.76%。这说明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极不均匀的。
(四)影响地表环境元素迁移的外在因素 1 PH值 2 Eh值 3 络合作用 4 腐殖质 5 胶体 6 气候 7 地质与地貌
三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的地带性特征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的地带性与气候、植被、 土壤的地带性基本一致。P219表9-1
四 人类活动对原生地球化学影响
地方性氟中毒就是由于人们通过空气、食物、饮水长期 摄入过量的氟,引起以骨骼和牙齿损害为主的全身慢性 蓄积性中毒 。
表现症状:
氟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骨骼和牙齿受损害。骨骼损害引 起氟骨症,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或躯干麻木,手足 抽搐、僵硬,严重时还有关节活动困难,弯腰驼背,胸 廓变形,甚至不能直立行走,丧失劳动能力。牙损害发 生氟斑牙,也叫氟牙症,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没有光 泽,出现白垩、黄色、棕黑色的花纹、斑点或缺损,尤 以门牙损害最严重。7-8岁以前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 斑牙,8岁以后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骨症。氟斑牙一 旦形成,可遗留终生。此外,摄入过多的氟还会损害身 体其他许多重要器官并影响一些重要的代谢活动,致使 体力、脑力和抗病力等功能下降,身体发育较差。

地质环境与健康

地质环境与健康

地质环境与健康地质环境是指我们生存的土地,包括了地球上各种地质形态、构造、岩层和土壤等,这些地质因素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生命支撑系统。

地质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存在于地球表面、地下和大气层中,它们不仅对地球系统的构成和演化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地质环境与健康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地质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地质环境中的化学元素主要以土壤、水和空气的形式存在,其中一些元素在体内得到合适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在不同的浓度下,它们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益元素在地质环境中的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例如铁、钙、镁、硒等,这些元素在适宜的浓度下对人体各种器官的正常运作和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铁是造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缺铁会导致贫血。

钙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等疾病。

镁和钙一样,也是骨骼组织中的重要元素,它还参与了人体神经、肌肉的调节以及心脏健康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硒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在促进人体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害元素地质环境中的一些元素对人类健康有害,例如铅、汞、砷有害元素等。

这些元素常以其无色、无味的形式存在于地下水、土壤中。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进展,它们也被广泛地释放到环境中。

无论是对于大自然还是对于我们的生命,这些元素都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它会累积在人类体内,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严重的危害。

汞是另一种有害的元素,它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和免疫系统等器官产生影响。

砷元素是一种常见于地下水中的有毒物质,砷中毒会导致慢性病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研究地质环境中元素的分布情况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地质环境中元素的分布情况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领域。

例如,在污染的地下水中,针对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分析,找出问题领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治。

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

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
形、水文地球化学变化、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Page ▪ 7
地方病与预防措施
(1)火山活动区发病带: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火山气体等喷发物中 含有大量氟,这些喷出物在火山门周围呈环状分布。生活在火山周围 的居民多患氟斑牙病和氟中毒症。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火山,如意大利 的维苏威火山、那不勒斯火山、冰岛的火山区等,均有地方性氟中毒 病发生。
In I
Zr
MoRo Pd Sn
PtHg
Y
Ag Te Rh Cd Sb
CcNd
Os Au Hg
Nb
Ro Pd
CsLaPr
SmCdDyErYb
Re Hf
Lf
Ti
Rh 40
In Te
ReIrPt
EuTbHoTm Lu 260
W Os
A8u0
Bi Th
U
元素原子序数
Page ▪ 2
人体中元素含量与地质环境中的元素的相关性
现代人体的化学成分是人类长期在自然环境中吸收交换 元素并不断进化、遗传、变异的结果。人体中某种元素的 含量与地壳元素标准丰度曲线发生偏离,就表明环境中该 种元素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环境的任何异常变化 ,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人在某 一地方长时间居住,就会发展自己体内的种种代谢或代偿 功能,以便从环境中获取适量的微量元素。而一旦当他到 新的地点进行生活时,由周围环境通过饮食进入体内的微 量元素含量会有变化,这时人就不得不重新调节自己体内 的技能。而在这一改变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系列不适的 反应,而这一综合反应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水土不服” 。
2.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 病因为当地水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 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 疾病。

《地质环境与健康》课件

《地质环境与健康》课件

地质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地下水、地表水中的有害物质
探索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长期暴露在有害物质环境中的健康危害
了解长期暴露在有害物质环境中的可能健康风险,探索预防和保护策略。
地质灾害和健康
1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探索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和防护措施。
了解地热环境的概念、特征以及不同因素对地热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其与健康之间 的关系。
2
地下温泉、地热能和健康旅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探索地下温泉和地热能对健康的益处,以及如何将健康旅游与地热环境结合。
总结
通过了解地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我们可以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以保护人类的健康。
《地质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探索地质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了解地质病因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地质环 境中的有害物质、地质灾害、矿物和地热环境等与健康的关系。
概述
地质环境对人类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地下水污染到地质灾害,了解这些 影响是保护健康的关键。通过地质病因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深入探索这 一领域。
2
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了解预防和应急措施,以强化地质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矿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矿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机理
探索不同矿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理,如矿物中的有害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铅、汞等矿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防治
了解铅、汞等有毒矿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探索相应的防治策略。
地热环境和健康
1
地热环境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甲状腺制剂:甲状腺粉、甲状腺片、人工合成的甲状腺 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
对非缺碘性碘缺乏病流行区,应进一步查清原因加以针对性 防治。
精品课件
(二)第二级预防 1、进行碘盐含碘量的监测,应保证碘盐中
的碘含量从出厂到厨房使用时没有明显的下降。 要经常抽查,及时纠证,减少碘的损失。
2、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时,应有随访,以确 定无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
(二)诊断标准 1、居住在甲状腺肿病区; 2、甲状腺肿大超过受检者拇指末节或
小 于拇指末节而有结节; 3、排除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
其它甲状腺疾病。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三、地方性克汀病 (一)发病机制 (二)诊断标准 1、必备条件:
1)出生、居住在碘缺乏地区; 2)有神经发育不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2、辅助条件: 1)神经系统症状:瘫痪、步态或姿态异常,听力或言语障 碍 2)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黏液性水肿、皮肤干燥、毛发粗 干
膳食与
维生素(A、C、B12 )的
地甲病发病有关。
食品单一:木薯,甘蓝,卷心菜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碘缺乏病是以
碘缺乏为主的多种营养素缺乏症。
精品课件
二、地方性甲状腺肿 (一)发病机制
甲腺原氨酸(T3)

甲状腺激素
甲腺原氨酸(T4)
缺碘
促甲状腺激素
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
甲状腺功能减退
精品课件
三碘
四碘 刺激甲 肿大
精品课件
3、致甲状腺肿物质 (1)硫氰酸盐(SCN-) 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浓集能力,并可 从甲状腺中驱除碘,以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甲状腺肿 大。氰化物进入体内可形成硫氰酸盐。杏仁、木薯、黄豆、 核桃仁中含有上述物质。 (2)硫葡萄糖苷 该物质多存在于芥菜、卷心菜、甘蓝等蔬 菜中,摄人体内后在肠胃道酶的参与下可形成硫氰酸盐和异 硫氰酸盐,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障碍。 (3)药物 有些药物有致甲状腺肿的作用,如硫脲类抗甲状 腺药物可抑制碘的有机化和偶联过程;治疗精神病的碳酸锂 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洋地黄可能抑制促钠钾转换的三 磷酸腺苷酶而影响甲状腺对碘的浓集。但大多数致甲状腺肿 物质在流行中只起辅助性作用。
人体骨骼60﹪为骨盐,其主要成分为羟磷灰石,氟 能与骨盐形成氟磷灰石而成为骨盐的主要组成部分, 骨盐中氟多时,骨质坚硬。
精品课件
适量的氟有利于钙磷的利用及其在骨骼 中沉积,加速与促进骨骼生长,并维持 骨的健康。
每日最高摄人量为4~5mg,如果超过 6mg/日,就可能引起氟中毒。
精品课件
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病):高氟地区的居民 长期摄入含氟量过高的饮水、食物或吸入含氟量 高的空气而引起的一种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特征 的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因为该病具有明显的地 方性,故称为地方性氟中毒又称地方性氟病 (endemic fluorosis)。
精品课件
(二)水碘与发病关系 水碘在5ug/L以下时,患病率较高;水
碘在5—40ug/L时,随水碘含量增加患病率缓 慢下降;水碘在40ug/L时,患病率最低;水碘 在90ug/L以上,出现高碘性甲状腺肿。
精品课件
(三)膳食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食物种类:海产品>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物
不合理膳食: 低热量、低蛋白质、低矿物质和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四、防治措施 (一)治疗 1、钙剂和维生素D、维生素C 2、氢氧化铝凝胶 3、蛇纹石 4、苁蓉丸
精品课件
(二)预防措施 控制氟源,减少摄氟量 1、饮水型:改用低氟水源、饮水除氟 2、燃煤污染型:改良炉灶 3、饮茶型:
精品课件
氟的卫生标准 我国现行饮水、空气、粮食和蔬菜等
地方病
化学性地方病 生物性地方病
精品课件
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化学性地方病)(geo-chemical disease):是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造成 地球上某一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不足或比 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常见 的有元素缺乏性地方病(如碘缺乏病)和元素中毒性地方病 (如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地方性 铜中毒等)。
地质环境和土壤
概述
宏量元素(11种) 99.95﹪ :碳、氢、氧、氮 、硫、磷、钠、钾、钙、镁、氯。
微量元素 < 0.01﹪:铁、铜、锌、锰、钴、铬 、钼、钒、镍、锡、碘、硒、氟、硅、砷、汞 、镉、铅、铝、锶、锂、锗、铊、钡、硼
精品课件
一、地方病的分类
地方病: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
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3、进行定期调查和比较食用碘盐前后人群 甲状腺肿发病率动态变化。
4、必要时进行碘代谢和垂体甲状腺系统功 能状态的检查。
精品课件
地方性氟中毒
氟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适量的氟(0.5~1.0 mg/L)可取代牙釉质中的羟磷灰石的羟根而形成氟 磷灰石,它是牙齿的基本成分,可使牙质光滑坚硬、 耐酸耐磨并具有抗酸作用,也可抑制口腔中的乳酸 杆菌,降低碳水化合物分解产生的酸度,从而具有 预防龋齿作用。
2、严重摧残病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社会生产力 的极大浪费。
精品课件
我国地方病的流行现状
70年代以来被列为我国国家重点防治的 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 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 鼠疫和布鲁菌病等7种。
精品课件
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程度不同的碘缺乏对机体不同发育 时间所造成的损害,包括缺碘地区出现的胎儿 早产、死胎、先天畸形、亚临床型克汀病、单 纯聋哑、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等。
4、饮水因素
精品课件
一、流行特征 (一)疾病分布 1、地区分布 碘缺乏病流行的原因是土壤中缺碘。
在冰川冲刷地带和洪水泛滥平原,土壤中的碘长期 丢失。我国碘缺乏病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全国各 地几乎都有流行,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 西南等地区的山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倾斜, 洪水或雨水冲刷严重,有的降雨量集中、水土流失 大、土壤中碘元素含量极少。除上述山区外,一些 内陆丘陵、平原地带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一般的 规律是山区高于平原,内陆高于沿海,农村高于城 市。
精品课件
碘缺乏病的病因 缺碘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1、环境因素 2、膳食因素 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自食物。其
中60%来自植物性食品,32%来自动物性食品,4%来 自水,4%来自空气。各种食品中以海产品含碘量最 高。不合理的膳食与碘缺乏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低蛋白低热量膳食可以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 一系列氧化还原过程的完成。食物中的钙亦可妨碍 碘的吸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碘缺乏病是以碘 缺乏为主的多种营养素缺乏症(二)对牙齿的损伤 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 是地方性
氟中毒最早出现的体征,出生在高氟地区者几乎 均可患氟斑牙。当体内进人过量氟时,大量的氟 沉积于牙组织中,可致牙釉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棱 晶结构而形成不规则的球状结构,产生斑点,在 此不规则的缺陷处色素沉着,呈现黄色、褐色或 黑色,同时牙的硬度减弱,质脆易碎裂脱落。
于非地方病病(疫)区,或在非地方病病(疫)区内无该病发生。 2、地方病病(疫)区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种地方病的
自然因素。 3、健康人进入地方病病(疫)区,同样有患该病的可能,属
于危险人群。
精品课件
4、从地方病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潜伏者除外) 不会再患该种地方病,迁出的患者其症状也不再 加重,并可能逐渐减轻甚至痊愈。
中,少量沉积于软骨中,便骨质硬化,甚至可使骨膜韧带 及肌健等硬化。因大量的钙与氟结合,导致血钙浓度下降, 当血钙浓度降至6~7mg/L时,可出现缺钙综合征。由于血 钙浓度下降,血磷和尿磷增高,从而诱发副甲状腺功能亢 进;引起骨骼脱钙,骨质疏松及骨膜外成骨现象。因此氟骨 症早期可出现脊柱关节持续疼痛,进而关节活动障碍,肌 肉萎缩,肢体麻木,僵直变形,甚至瘫痪。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四、防治措施 (一)第一级预防
1、碘盐 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病的首选方法。是将碘化 钾或碘酸钾按1/5万~1/2万的比例掺入食盐,通常每人每天平 均碘的供给量为150μg(成人碘摄人量的安全范围为50一 500μg)。
2、碘油 有些病区地处偏远,供应碘盐不便,可选用碘油, 碘化油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它是 植物油与碘化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可肌肉注射和口服。
氟化物卫生标准如下:饮水不超过1.0mg/L;大 气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02mg/m3,日平均最 高容许浓度为0.007 mg/m3;大米、面粉、豆 类、蔬菜、蛋类小于或等于1.0mg/kg;水果小 于或等于0.5mg/kg。肉类小于或等于2.0mg/kg。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人群分布 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往往在儿童期开
始出现,青春发育期急剧升高,40岁以后逐渐下降。 女性的最高患病率多在12~18岁以内,男性在9~ 15岁之间。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男性成年后, 该病患病率逐渐下降,而成年女性由于月经周期、 怀孕、哺乳等生理因素,碘缺乏病患病率仍保持在 一个较高的水平,造成女性多于男性。
精品课件
一、病因 (一)饮水型:长期饮用含氟量过高的水而
患此病。 (二)煤烟型 (三)饮茶型
精品课件
二、流行特征(一)地区分布 地方性氟病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世界
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都有本病的存在,我国除上海市外全国 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国的长白山以西、 长江以北广大区域为浅层高氟地下水病区;渤海湾滨海平原 和河北泥州等地为深层高氟地下水病区;北京小汤山、广东 丰顺、福建龙溪等地是高氟泉水病区;河南的方城、云南的 昆明、贵州的贵阳、新疆的温宿等地区为高氟岩矿病区;另 外四川、广西、湖南及湖北等12个省150个县中的病区主要 为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其中湖北省的鄂西自治州、四川的 彭水、陕西的安康等地区病情较为严重。我国病区人口约 3.3亿,氟斑牙现患4000万,氟骨症现患260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