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 4.运算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 4.运算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 4.运算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章节测试 4.运算律

一、单选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 3.7×101-3.7=()

A. 1

B. 14

C. 100

D. 370

2.求54减35与5的商,差是多少?列式是()

A. 54﹣(35÷5)

B. 54﹣35÷5

C. (54﹣35)÷5

3.7.6×10.1=()

A. 7.6×10+0.1

B. 7.6×10+7.6×1

C. 7.6×10+7.6×0.1

4.80-(40÷2)=()。

A. 78

B. 100

C. 60

D. 0

5.6×5+60=()

A. 3

B. 84

C. 90

D. 9

6.(72-36)÷4=()

A. 9

B. 14

C. 54

D. 36

7. 546减去138的差,再除以4.商是()

A. 56

B. 102

C. 2575

D. 3588

8.计算(﹣6)×(﹣1)的结果等于()

A. 1

B. -1

C. 6

D. - 6

9.46+29-48=()

A. 27

B. 18

C. 84

D. 25

10.乐乐和他的3个好朋友每人折了9只纸鹤,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19只,还剩多少只?列式正确的是()。

A. 3×9-19

B. 4×9-19

C. 4×9+19

二、判断题

11.87×24=24×87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12.判断对错.

甲数÷乙数=85,甲数一定大于85.

13.判断对错

36÷(9-3)=6

14.46×3+6×46+46=46×10.(判断对错)

15.判断对错.

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也有0.

三、填空题

16.用简便方法计算:9.7×1.25×0.8=________

17.算一算。

(1)3+5+6=________

(2)14-7+2=________

(3)15-10+6=________

18.算一算.

________

19.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68×99=________

20.计算.

87×92-358=________

21.计算.

8×(67-58)=________

22.计算(能简便计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

=________

23.口算:

(1)4×800=________

(2)4200÷60=________

(3)717-28=________

(4)549+451=________

(5)56×60÷10=________

(6)70×6-420=________

24.a+(30+8)=(________+________)+8 ________+28=________+18

45×________=32×________

四、计算题

25.计算324-58-24

26.计算

700-4140÷(304-212)

27.(2019?揭阳)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560÷16÷5

6 ﹣÷6

11×()×7

[ ﹣()]×.

五、综合题

28.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17.5+3.2+4.8+12.5

(2)32×102

(3)23.4-8.54-1.46

(4)6.75+0.5-4.86

(5)425÷25+575÷25

(6)408÷[512-(178+283)]

29.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2.5×0.8×4

(2)4.8×2.91+4.8×5.09

(3)6.5×201﹣6.5.

六、应用题

30.玩具厂生产了720件玩具,每5件玩具装一盒,每2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31.一个钢铁厂,3天产钢354吨,照这样计算,再增加4天能生产多少吨钢?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3.7×101-3.7

=3.7×(101-1)

=3.7×100

=370【分析】解答此题要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两个数与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与不简算时得的结果相同。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54﹣35÷5 =54﹣7

=47.

答:差是47.

故选:B.

【分析】先算35与5的商,再用54减去所得的商,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3.【答案】C

【解析】【解答】7.6×10.1

=7.6×(10+0.1)

=7.6×10+7.6×0.1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数字和运算符号特点,可以把10.1拆分成(10+0.1),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解析】【解答】40÷2=20 80-20=60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第一步结果,再根据整数四则混和运算算出最终结果。

5.【答案】C

【解析】在一道算式中,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先算乘法:26 × 5=30,再算加法: 30 +60=90,所以6 × 5 +60=90,选C .

6.【答案】A

【解析】【解答】(72-36)÷4

=36÷4

=9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数字和运算符号特点,先确定运算顺序,在一道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答案】B

【解析】【解答】(546-138)÷4

=408÷4

=102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6)×(﹣1)=6.

故选:C.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乘法,同号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即可解答.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解析】【解答】46+29-48

=75-48

=27

故答案为:A.

【分析】加减混合运算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把前面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据此解答.

10.【答案】B

【解析】【解答】4×9-19,故答案为:B。

【分析】“乐乐和他的3个好朋友”这是此题的一个陷进,这里是指有4个人,而并非3人,4个人,每人折了9只纸鹤,应该列乘法,送给幼儿园19只,就是从总的里面拿走了19只,再列减法。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87×24运用乘法交换律后转换为24×87,并不是乘法结合律,所以题目错误

【分析】考察乘法交换律,考生应区别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仔细做题

12.【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851=85,故选择错误。

【分析】当甲数是85,乙数是1时,依据1的特性可得,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此时甲数与85相等,据此可以解答。

1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36÷(9-3)

=36÷6

=6,原题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此题含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1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46×3+6×46+46 =46×(3+6+1)

=46×10

=460;

所以元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a+b)×c=a×c+b×c,在46×3+6×46+46中前后共有一个因数46,提取46,3+6+1=10,凑成整十数,使计算简单化;据此得解.15.【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也有0.故答案为正确。【分析】本题的解题思路为,要知道被除数的末尾有0,但商的末尾是不是一定有0,最好的办法就是举例,如2706=45,就可以知道本题到底对不对了。

三、填空题

16.【答案】9.7

【解析】【解答】9.7×1.25×0.8

=9.7×(1.25×0.8)

=9.7×1

=9.7

【分析】观察数字和运算符号特点,此题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1..25×0.8,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17.【答案】(1)14

(2)9

(3)11

【解析】

18.【答案】83,36

【解析】【解答】解:43+8×5=43+40=83,4×7+8=28+8=36。

故答案为:83,36。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本题两个算式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计算乘法,再算加法。

19.【答案】6732

【解析】【解答】68×99

=68×(100-1)

=6800-68

=6732

【分析】解答此题可以把99写成100减1,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

20.【答案】7646

【解析】【解答】87×92-358

=8004-358

=7646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1.【答案】72

【解析】【解答】8×(67-58)

=8×9

=72

故答案为:72

【分析】先观察数字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此题含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22.【答案】345

【解析】【解答】3452-345×344

=345×(345-344)

=345×1

=345

故答案为:345

【分析】观察数字和运算符号特点,此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用345乘345与344的差,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3.【答案】(1)3200

(2)70

(3)689

(4)1000

(5)336

(6)0

【解析】【解答】解:(1)4×800=3200;(2)4200÷60=70(3)717-28=689;(4)549+451=1000(5)56×60÷10=3360÷10=336;(6)70×6-420=420-420=0。故答案为:(1)3200;(2)70(3)7689;(4)1000(5)336;(6)0。【分析】(1)(2)小题根据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口算方法与除法的口算方法,即可解答;(3)(4)小题根据整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即可解答;(5)(6)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一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本题(5)乘除法是同一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6)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4.【答案】a;30;18;28;32;45

【解析】【解答】认真观察分析题目,第一个算式是运用的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中,数字的位置是不改变的,第二个式子,是运用的加法交换律,只是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第三个式子是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分析】主要考察简便计算与运算定律有关的问题。

四、计算题

25.【答案】解:324-58-24=324-24-58

=300-58

=242

【解析】【分析】观察数字和运算符号特点,可以运用减法的性质用324先减去24,再减去58,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6.【答案】解:700-4140÷(304-212)

=700-4140÷92

=700-45

=655

【解析】【解答】700-4140÷(304-212)

=700-4140÷92

=700-45

=655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只有乘除时,从左到右,只有加减时,从左到右。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27.【答案】解:①560÷16÷5

=560÷(16×5)

=560÷80

=7;

②6 ÷﹣÷6=7﹣=;③11×()×7=11××7+×7×11

=14+11

=25;

④[﹣()]×=[ ﹣]×=×=.

【解析】【分析】根据除法的性质简算;

五、综合题

28.【答案】(1)解:38

(2)解:3264

(3)解:13.4

(4)解:2.39

(5)解:40

(6)解:8

【解析】【解答】(1)17.5+3.2+4.8+12.5=(17.5+12.5)+(3.2+4.8)=30+8=38 (2)32×102=32×(100+2)=32×100+32×2=3200+64=3264

(3)23.4-8.54-1.46=23.4-(8.54+1.46)=23.4-10=13.4

(4)6.75+0.5-4.86=7.25-4.86=2.39

(5)425÷25+575÷25=(425+575)÷25=1000÷25=40

(6)408÷[512-(178+283)]=408÷(512-461)=408÷51=8【分析】(1)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2)应用了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应用了连减性质进行简算

29.【答案】(1)解:1.25×2.5×0.8×4

=(1.25×0.8)×(2.5×4)

=1×10

=10

(2)解:4.8×2.91+4.8×5.09

=4.8×(2.91+5.09)

=4.8×8

=38.4

(3)解:6.5×201﹣6.5

=6.5×(201﹣1)

=6.5×200

=1300

【解析】【分析】(1)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2)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3)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六、应用题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30.【答案】解:720÷(5×2)=720÷10=72箱

答:一共可以装72箱。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

“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整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运用,关键学生思维要灵活。

31.【答案】解:354÷3×(3+4)=826(吨)答:能生产826吨钢。

【解析】【分析】产钢吨数354÷天数3=平均每天产钢吨数118,每天产钢吨数118×天数7=7天产钢的吨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