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打结实验报告
打结缝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外科打结的基本方法及技巧。
2. 熟悉常用缝合方法及其应用。
3. 提高手术操作技能,确保手术缝合的准确性和牢固性。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X日三、实验地点外科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外科手术器械:持针钳、剪刀、镊子、止血钳、缝合针、缝合线等。
2. 模拟组织:肌肉组织、皮肤组织等。
3. 其他:无菌手套、消毒液、无菌巾等。
五、实验方法1. 打结训练(1)单结:将线头拉直,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捏住线头,另一只手将线头绕过食指和中指,然后拉紧线头,形成一个简单的结。
(2)方结:在单结的基础上,将线头再次绕过线圈,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线圈,拉紧后即为方结。
(3)外科结:在方结的基础上,再次将线头绕过线圈,形成一个更加牢固的结。
2. 缝合训练(1)单纯间断缝合:将针线穿过组织,保持针线垂直,从一侧切口穿入,从另一侧切口穿出,拉紧线头,形成结扎。
(2)单纯连续缝合:从一侧切口穿入,连续穿过组织,从另一侧切口穿出,拉紧线头,形成连续的缝合线。
(3)8字缝合:从一侧切口穿入,穿过组织后,将针线穿过另一侧切口,形成一个8字形状,拉紧线头,形成结扎。
六、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穿戴无菌手套,铺好无菌巾,对实验器材进行消毒。
2. 打结训练(1)在模拟组织上练习单结、方结和外科结的打法。
(2)反复练习,掌握不同结的打法,确保结扎牢固。
3. 缝合训练(1)在模拟组织上练习单纯间断缝合、单纯连续缝合和8字缝合。
(2)注意缝合的深度、方向和针距,确保缝合的准确性和牢固性。
4. 总结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七、实验结果1. 打结训练:掌握了单结、方结和外科结的打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扎方法。
2. 缝合训练:熟练掌握了单纯间断缝合、单纯连续缝合和8字缝合的方法,能够根据组织特点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
八、实验讨论1. 打结是外科手术中重要的基本操作,掌握打结技巧对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双手打结实验报告

双手打结实验报告1. 引言双手打结是一项常见的手工技艺,它可以用于各种实际应用,如绳索系结、钓鱼、织网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双手打结的原理和技巧,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一些基本的双手打结方法。
2. 实验目的- 了解双手打结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掌握一些基本的双手打结方法;- 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3. 实验装置和材料- 绳索/线材;- 实验台;- 实验指导书。
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在开始实验前,需要检查实验装置和材料是否齐全,并保证实验台的平稳性。
4.2 实验一:绳索系结首先,将一根较长的绳索固定在实验台上,并确保它有足够的长度进行弯曲、扭转和打结。
然后,按照指导书上的示意图,逐步进行各种绳索的系结方法。
在每次打结完成后,检查打结是否牢固,并尝试用力拉动绳索进行测试。
4.3 实验二:钓鱼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绳索和一个模拟鱼钩来模拟钓鱼过程。
首先,将绳索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在绳索的一端固定一个模拟鱼钩。
然后,按照指导书上的示意图,进行鱼钩的系结和打结操作。
注意要保证鱼钩系结稳固,避免在钓鱼过程中松脱。
4.4 实验三:织网本实验模拟了织网的过程。
将绳索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将其拉紧以保持适当的张力。
然后,按照指导书上的示意图,使用不同的打结方法将绳索编织成网状结构。
检查每个打结点的牢固性,确保网结构的稳固。
5.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成功完成了绳索系结、钓鱼和织网三个实验。
每次实验中,我们都按照指导书上的示意图进行操作,并保证打结的牢固性。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打结的绳索具有较强的抗拉和牵引性能,表明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双手打结方法。
6.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双手打结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打结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双手打结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牢固性,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际场景中。
在未来的学习和应用中,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双手打结的技巧和创造力,为实际需要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包扎打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包扎打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不同类型打结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3. 提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包扎操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包扎打结是紧急医疗救护中的重要技能,通过合理使用打结方法,可以确保包扎材料固定牢固,防止移位,同时减少对伤口的二次伤害。
常见的打结方法包括单结、双结、三角结等。
三、实验材料1. 普通卷轴绷带2. 三角巾3. 医用橡皮膏4. 剪刀5. 软布四、实验步骤1. 环形包扎法(1)将绷带带头斜放于包扎处,用一手拇指压住。
(2)将卷带环绕包扎一圈,后将斜放的带头一个小角反折过来。
(3)继续环绕包扎,后一圈覆盖前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 螺旋形包扎法(1)以环形包扎法开始,将卷带向上斜行缠绕。
(2)后一圈盖前一圈1/2到2/3即可。
3. 反折螺旋形包扎法(1)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用一拇指压住卷带上缘。
(2)将其上缘反折(注意要避开伤处)并继续包扎。
4. 三角巾包扎法(1)将三角巾铺平,将一端折叠成条状。
(2)将条状部分缠绕于伤口处,并拉紧。
(3)将另一端折叠成条状,同样缠绕于伤口处,并拉紧。
5. 打结(1)单结:将绷带末端绕过主体部分,然后穿过环套,拉紧。
(2)双结:将绷带末端绕过主体部分两次,然后穿过环套,拉紧。
(3)三角结:将绷带末端绕过主体部分,然后穿过环套,拉紧;再将另一端绕过主体部分,穿过环套,拉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以下几种包扎打结方法:1. 环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等粗细均匀的部位。
2. 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上臂、大腿等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
3. 反折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等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
4. 三角巾包扎法:适用于四肢和躯干等部位的包扎。
5. 打结方法:单结、双结、三角结等,用于固定绷带和三角巾。
实验结果表明,熟练掌握这些包扎打结方法对于紧急情况下进行包扎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包扎方法和打结方法,以确保包扎效果。
外科手术打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打结方法。
2. 掌握正确的打结技巧,确保结扎牢固可靠。
3. 培养无菌观念和手术操作的规范性。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1只)2. 外科手术器械:手术刀、止血钳、缝针、缝线、手术剪、无菌手套、无菌敷料等3. 实验用品:剪刀、烧杯、无菌生理盐水、消毒液等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处死并固定于手术台上,进行皮肤消毒。
2. 按照手术操作步骤,切开小白鼠的皮肤,暴露出所需手术部位。
3. 使用止血钳夹住出血血管,进行止血处理。
4.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打结方法进行结扎。
5. 观察结扎部位的出血情况,确保结扎牢固。
6. 手术完成后,对伤口进行缝合、消毒,并覆盖无菌敷料。
7. 观察实验动物术后恢复情况。
四、实验内容1. 单结打结法- 将线头穿过止血钳的齿槽,线尾留出一定长度。
- 将线头绕过止血钳齿槽一周,使线尾位于上方。
- 将线头穿过下方线环,拉紧线尾,使结扎部位收紧。
- 重复拉紧线尾,使结扎部位更加牢固。
2. 方结打结法- 将线头穿过止血钳的齿槽,线尾留出一定长度。
- 将线头绕过止血钳齿槽一周,使线尾位于下方。
- 将线头穿过下方线环,拉紧线尾,使结扎部位收紧。
- 重复拉紧线尾,使结扎部位更加牢固。
3. 三角结打结法- 将线头穿过止血钳的齿槽,线尾留出一定长度。
- 将线头绕过止血钳齿槽一周,使线尾位于上方。
- 将线头穿过下方线环,拉紧线尾,使结扎部位收紧。
- 将线头绕过止血钳齿槽一周,使线尾位于下方。
- 将线头穿过下方线环,拉紧线尾,使结扎部位更加牢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动物手术过程中,止血钳夹住的血管得到了有效止血。
2. 通过不同打结方法的操作,结扎部位均达到了预期的止血效果。
3. 观察实验动物术后恢复情况,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感染迹象。
六、实验结论1. 外科手术中,正确的打结方法对于保证手术安全至关重要。
2.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单结、方结、三角结等常用打结方法,提高了手术操作的规范性。
外科打结换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外科打结的基本方法,包括单结、方结、外科结等。
2. 熟悉外科换药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伤口护理能力。
3. 培养无菌操作意识,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持针器、缝合线、镊子、剪刀等。
2. 实验材料:模拟皮肤、模拟伤口、无菌敷料、消毒液等。
三、实验步骤1. 外科打结操作(1)单结:将线头绕线身一圈,拉紧,形成单结。
此结适用于较小的伤口或非主要出血点。
(2)方结:将线头绕线身两圈,拉紧,形成方结。
此结比单结牢固,适用于一般伤口的结扎。
(3)外科结:将线头绕线身两圈,拉紧,再打一个单结。
此结最为牢固,适用于结扎大血管或重要组织。
2. 外科换药操作(1)洗手消毒:实验者戴好口罩、帽子,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然后用消毒液浸泡双手。
(2)铺巾:将无菌敷料铺于操作台上,覆盖伤口。
(3)检查伤口:用镊子轻轻提起伤口周围皮肤,观察伤口情况,如出血、感染等。
(4)清除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伤口,清除分泌物和坏死组织。
(5)敷料覆盖: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固定敷料。
(6)消毒:用消毒液擦拭伤口周围皮肤,防止感染。
四、实验结果1. 成功掌握了单结、方结、外科结的打法,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扎方法。
2. 掌握了外科换药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操作熟练,达到了预期效果。
3.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了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五、实验心得体会1. 外科打结是外科手术和伤口护理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打结方法对于保证手术质量和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2. 外科换药是伤口护理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换药操作可以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3. 无菌操作是外科操作的基本要求,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是确保实验操作安全的关键。
4.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外科操作的重要性,今后在工作中将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六、总结本次实验使我掌握了外科打结和换药的基本技能,提高了我的外科操作能力。
打结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打结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打结的基本方法;2. 了解不同结的使用场景和特点;3. 提高绳索使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实验器材:1. 绳索(直径为8mm的尼龙绳);2. 打结工具(如结绳器、打结钳等);3. 记录本;4. 针对性测试器材(如重量测试装置、滑轮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绳索截成若干段,每段长度为2m;(2)将打结工具准备好,以便实验过程中使用。
2. 实验过程(1)基本结法实验①平结(如图1所示)将绳索一端穿过另一端,拉紧后形成一个环,然后将穿过环的绳端穿过环内,再拉紧。
重复此过程,直至达到所需长度。
②双套结(如图2所示)将绳索一端穿过另一端,拉紧后形成一个环,然后将穿过环的绳端穿过环内,拉紧。
再次将穿过环的绳端穿过环内,拉紧。
重复此过程,直至达到所需长度。
③单套结(如图3所示)将绳索一端穿过另一端,拉紧后形成一个环,然后将穿过环的绳端穿过环内,拉紧。
重复此过程,直至达到所需长度。
(2)特殊结法实验①抓结(如图4所示)将绳索一端穿过另一端,拉紧后形成一个环,然后将穿过环的绳端穿过环内,拉紧。
再次将穿过环的绳端穿过环内,拉紧。
将绳索两端交叉,将穿过环的绳端穿过交叉点,拉紧。
重复此过程,直至达到所需长度。
②8字结(如图5所示)将绳索一端穿过另一端,拉紧后形成一个环,然后将穿过环的绳端穿过环内,拉紧。
再次将穿过环的绳端穿过环内,拉紧。
将绳索两端交叉,将穿过环的绳端穿过交叉点,拉紧。
重复此过程,直至达到所需长度。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基本结法实验结果①平结:简单易学,适用于临时固定、悬挂等场景;②双套结:比平结更加牢固,适用于需要承受一定拉力的场景;③单套结:比平结简单,但不如平结牢固,适用于临时固定、悬挂等场景。
(2)特殊结法实验结果①抓结:比双套结更加牢固,适用于需要承受较大拉力的场景;②8字结:比抓结更加牢固,适用于需要承受更大拉力的场景。
4.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打结的基本方法,了解了不同结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缝合打结的实验报告

缝合打结的实验报告缝合打结的实验报告引言:在医学领域中,缝合打结是一项关键的技术,用于将伤口的边缘连接起来,促进愈合。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的缝合打结方法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指导意见。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使用10只同种小白鼠,每只小白鼠背部划一道长度为2厘米的伤口。
2. 实验组:将1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
第一组使用传统的缝合打结方法,第二组使用新型缝合打结方法。
3. 观测指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包括愈合时间、瘢痕形成程度等。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与记录,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1. 传统缝合打结方法:传统缝合打结方法是医学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本实验中,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缝合的小白鼠伤口在平均7天内愈合。
然而,我们发现在愈合过程中,伤口周围出现了较明显的瘢痕组织。
这种瘢痕组织可能会影响伤口的外观和功能恢复。
2. 新型缝合打结方法:新型缝合打结方法是我们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开发的一种技术。
与传统方法相比,新型方法在缝合过程中使用了特殊的线材和打结技巧。
实验结果显示,使用新型方法进行缝合的小白鼠伤口在平均5天内愈合。
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新型方法的伤口愈合后几乎没有明显的瘢痕组织形成。
这表明新型方法在促进伤口愈合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伤口的美观性和功能恢复。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传统缝合打结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在伤口愈合后容易形成明显的瘢痕组织。
这对于一些对外观有较高要求的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 新型缝合打结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线材和打结技巧,能够更好地促进伤口的愈合,并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
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缝合打结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在伤口愈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希望这项实验能为医学界提供更多关于缝合打结方法的指导意见,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方法。
缝针打结的实验报告

缝针打结的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缝针打结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缝针打结的原理,并分析其适用范围和应用。
实验材料:1. 针线2. 不同种类的布料3.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种类的布料,并将其切割成相同大小的块状。
2. 将一根线穿过针眼,并将线的两端打结,使其形成一根线环。
3. 将针穿过布料的两层之间(或多层之间),形成一个缝针。
4. 在中间的位置打结,形成缝针打结。
5. 重复上述步骤,使用不同种类的布料,并记录下每种材料的缝针打结效果。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布料在缝针打结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效果。
某些布料可能容易打结,并且打结结实,而另一些布料则可能在打结时出现松动或无法牢固连接。
实验分析:缝针打结的原理是将针线连通通过布料的多层或两层,并形成一个环状结构,从而实现布料的缝补或连接。
打结的松紧程度和牢固性取决于布料的材质、线的粗细和结的紧密程度等因素。
不同种类的布料在缝针打结方面表现出了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布料的纤维结构和密度不同。
例如,某些较为薄弱或松散的布料可能容易松动或破裂,无法支撑牢固的打结结构;而较厚实的布料可能更容易形成牢固的打结结构。
实验结论:通过缝针打结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缝针打结是一种常见的布料缝补或连接方法。
2. 不同种类的布料在缝针打结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取决于布料的纤维结构和密度。
3. 打结的松紧程度和牢固性取决于线的粗细和结的紧密程度等因素。
实验拓展:1.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种类的线对缝针打结的影响。
2. 可以使用缝纫机等工具进行不同类型的缝针打结,比较其效果和应用范围的差异。
3. 可以将实验结果与实际应用中的缝针打结进行对比,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报告打结实验报告篇一:外科打结实训报告实验一外科手术器械及其使用【学习目的和要求】1.认识常用的手术器械。
2.掌握外科常用器械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
3.掌握常用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器材】手术刀、手术剪、血管钳、手术镊、持针钳、拉钩、缝合针和缝合线等。
一、手术刀1.种类有固定刀柄手术刀和活动刀柄手术刀两种。
活动刀柄手术刀常用,由刀柄和刀片两部分组成。
2.执刀的姿势①指压式②执笔式③全握式④反挑式3.用途①锐性分离(如切割);②钝性分离(用刀柄分离组织);③代替线剪切断缝线,代替手术剪切开腹膜等。
主要用于锐性分离。
4.使用时注意事项①用刀刃的突出部分切割;②用力要适当;③避免用刀尖插入深部看不见的组织,以免造成副损伤;④握刀柄的位置要适当,过低妨碍视线,过高控制不稳,影响操作。
2、手术剪1.种类分为组织剪和线剪两种。
①组织剪:用于剪断组织。
其尖端较薄,剪刃锐利。
分大小、长短、弯直等种类,直剪用于浅部操作,弯剪用于深部操作,使手和剪刀柄不妨碍视线。
②剪线剪:用于剪断缝线。
剪线剪前端钝而直,刃较厚,一侧刃尖部有一弧形凹陷,剪线时将缝线放于此处。
三、手术镊1.种类根据手术镊的尖端是否有齿分为有齿镊(鼠齿镊)和无齿镊(平镊)两种。
2.用途用于夹持、稳定或提起组织以利切开和缝合等操作。
四、止血钳1.种类①分直、弯两种②分大、中、小号,③蚊式止血钳④有齿止血钳⑤“无损伤”血管钳,2.用途①夹出血点和血管止血;②钝性分离组织;③牵引缝线。
不要用它夹皮肤、脏器和脆弱组织,防止损伤组织。
五、持针钳1.种类分为握式持针器和钳式持针器两种。
2.用途用于夹持缝针缝合组织。
缝针应夹在持针器的前端,夹缝针的中后1/3交界处,针尖向上倾斜30度左右,缝线应重叠1/3,以便于操作。
六、缝合针1.种类①有眼缝合针,无眼缝合针。
②根据缝合针的形状,缝合针又分为直针,1/2弧形,3/8弧形③根据缝合针前端的形状,缝合针分圆锥形和三角形二种。
2.用途用于缝合组织。
实验二外科打结法【学习目的和要求】1.学会外科手术中的三种打结法。
2.掌握正确外科打结法的技巧。
3.了解打结时的注意事项。
4.掌握手术中的剪线和外科拆线的方法。
【器材】示教细绳、持针钳、血管钳、丝线卷、线剪。
1.结的种类有方结、三叠结和外科结三种。
①方结:又叫平结,由两个方向相反的结组成,是手术中最常用的结,用于各种缝合时的打结和结扎小的血管。
方结不易滑脱。
②三叠结:又叫加强结,是在方结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结,共3个结,第3个结的方向与第1个结相同。
三叠结比较牢固,结扎后不易松脱,常用于大血管和肠线的结扎。
③外科结:打第一个结时绕两次,然后再打第二个结。
第一个结绕两次使缝线的摩擦面增大,打第二个结时第一个结不易松脱。
外科结牢固可靠,多用于大血管、张力较大的组织和皮肤缝合。
此外,在打结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结,常见的错误结有假结和滑结两种。
①假结:打结时两结方向相同即可打成假结。
假结易松脱,要避免打此结。
②滑结;打方结时,两结方向虽然相反,但两手用力不均,只拉紧一根缝线,形成滑结。
滑结易松脱,要避免打此结。
2.打结的方法常用的有单手打结、双手打结和器械打结三种。
3.打结注意事项①打结时两手拿线的两个末端,并且两侧线应等长。
②收紧缝线时要求三点成一直线,即左、右手的用力点和结扎点成一直线,不可成角上提,否则结扎点容易撕脱。
③第一个结和第二个结的方向应相反。
④两手应用力均匀。
⑤深部打结时,最好一手食指伸到结旁以指尖顶住一根线,另一手握另一根缝线缓慢拉紧,否则易松脱。
4.剪线①剪线方法:术者打结完毕后,将双线尾提起稍偏向术者的左侧,对面助手用稍张开的剪刀沿拉紧的结扎线向下滑至结处,再将剪刀稍向上倾斜,然后剪断。
倾斜的角度取决于要留线头的长短。
②留线头的长度:丝线,皮肤留5mm,皮下留1 mm,较大血管留3 mm,肠线留5 mm,不锈钢丝留5~10 mm,将钢丝头扭转。
实验三缝合【学习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组织缝合方法。
2.掌握正确组织缝合的技巧。
3.了解组织缝合时的注意事项。
【器材】血管钳、手术镊、缝合针和缝合线、持针钳等。
1.对接缝合⑴单纯间断缝合:又称结节缝合,是最常用的缝合方法;适用于皮肤、皮下、筋膜、腹膜、血管、神经、胃肠道等的缝合。
优点:①操作简便、迅速;②即使个别缝线断裂,其他缝线不受影响,整个创面不会裂开;③如果切口感染,可将少数缝线拆除排液。
缺点:使用缝线较多。
⑴单纯连续缝合:是用一条长缝线连续地缝合一个切口;用于腹膜、胃肠道、子宫和膀胱的缝合,很少用于皮肤和皮下缝合。
优点:节省缝线,密闭性好。
⑴连续锁边缝合①缝合方法与单纯连续缝合法相似,只是在缝合时将缝线交锁;②这种缝合能使每一针缝线在进行下一次缝合前得以固定;③多用于薄而活动性较大的部位(皮肤)缝合。
缺点:一处缝线断裂,全部缝线松脱,使切口裂开。
⑴表皮下缝合①又称真皮缝合,美容缝合,适用于小动物;②缝合时,缝针在切口一侧的真皮穿过,再从另一侧真皮穿出,打结,用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平行切口缝合,最后在真皮下打结;③一般用可吸收缝合材料。
优点:皮肤无普通缝合针孔的瘢痕。
缺点:有连续缝合的缺点,张力强度较差。
⑴十字缝合①结节缝合法连缝两针,然后打结,缝线在切口上交叉呈“x” 形或“十”字形;②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
⑴压挤缝合①适用于犬猫肠管吻合时的单层间断缝合;②压挤缝合法是将肠管的浆膜和肌层分别相对接,粘膜和粘膜下层内翻,使肠管密切对接,防止液体漏出和保持正常的肠腔容积。
2.内翻缝合用于胃肠、子宫、膀胱等空腔脏器的缝合。
⑴伦勃特(lembert)氏缝合法又称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是胃肠手术的传统缝合方法,缝合浆肌层,不单用,应先全层缝合胃肠道,然后用此法缝合浆肌层。
伦勃特氏缝合法分为间断和连续两种,常用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
①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缝线分别穿过切口两侧浆肌层,然后打(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打结实验报告)结,使部分浆膜内翻对合。
此缝合方法用于胃肠道的外层缝合。
②连续伦勃特氏缝合法第一针缝合和打结操作同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然后用同一缝线进行连续浆肌层缝合,最后留线尾,在切口一侧打结。
用途同间断法。
⑴库兴(cushing)氏缝合法又称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也是浆肌层缝合。
第一针缝合和打结操作同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即先在切口一端做一浆肌层间断内翻缝合,然后用同一缝线平行于切口做浆肌层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与表皮下缝合相似)。
常用于胃、膀胱和子宫浆肌层缝合。
⑴康乃尔(connel)氏缝合法与库兴氏缝合法相同,仅在缝合时缝针贯穿全层组织。
可用于胃、肠和子宫的缝合,用的比较少。
⑴荷包缝合即连续环状浆肌层缝合。
主要用于①比较小的胃肠穿孔的缝合;②胃、肠及膀胱造瘘管固定时的缝合;③肛门的假缝合(术前);④直肠脱垂还纳后的缝合,不收紧,小动物留一指通过。
内翻缝合方法中只有康乃尔氏缝合法缝合全层,其余都是缝合浆肌层。
3.张力缝合⑴间断垂直褥式缝合①距创缘8mm处做一结节缝合不打结,然后针于同侧距创缘4mm处刺入皮肤,越过切口到对侧穿出皮肤,打结;②缝合时要求第二针刺入真皮下,使切口皮肤不外翻;③针距5mm;④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
⑴间断水平褥式缝合又称纽孔状缝合,“u”形缝合。
①距创缘2~3mm做一结节缝合不打结,针平行切口向前8mm做第二个结节缝合,打结;②针距4mm;③适用于血管和腹膜的缝合。
⑴近远—远近缝合优点:创缘对合良好,具有一定抗张力强度。
缺点:需线较多,费时多。
组织缝合的注意事项1.缝合时要尽量减少缝线的用量;2.缝合时应松紧适度,针距一致;3.尽量用间断缝合,少用连续缝合;4.缝合时缝针呈直角刺入组织,拔针时按针的弧度和方向拔出;5.缝合皮肤时应防止内翻,缝皮下时不要留死腔;6.缝腹膜时不要将腹内脏器缝在腹膜上;7.空腔脏器缝合后要求闭合性好,不漏气不透水,不能让内容物溢入腹腔,不能使内腔过于狭窄。
实验四包扎法【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绷带的种类。
2.掌握几种常用的卷轴绷带包扎法。
2.练习夹板绷带与石膏绷带的装置与拆除。
【器材】纱布、医用脱脂棉、卷轴绷带、石膏绷带、胶带等一、包扎法的概念与种类一、种类根据敷料和绷带的性质及其用法不同,包扎法分为以下4种:1.干绷带法2.湿绷带法3.生物学敷法4.硬绷带法2、包扎材料1.敷料①纱布:②海绵纱布:③棉花:2.绷带①卷轴绷带:多用纱布制成,用途最广;②复绷带;③夹板绷带;④支架绷带;⑤石膏绷带。
2、卷轴绷带通常称为绷带或卷轴带,用卷绷带机卷成。
一、卷轴绷带的种类1.纱布绷带:2.棉布绷带:3.弹力绷带:4.胶带:2、基本包扎法绷带多用于家畜四肢、尾部、头部和角的包扎。
卷轴绷带的基本包扎法有5种。
1.环形包扎法2.螺旋形包扎法3.折转包扎法4.蛇形包扎5.交叉包扎法三、复绷带和夹板绷带一、复绷带1.复绷带:是按家畜身体一定部位的形状而缝制的双层布,在布上缝合若干布条以便打结固定。
包括眼绷带、喉绷带、耆甲绷带、前胸绷带、背腰绷带和腹绷带。
2、夹板绷带1.夹板绷带:夹板绷带由衬垫、夹板和固定材料构成,是借助于夹板保持患部安静,避免加重损伤的具有制动作用的绷带。
2.夹板绷带的种类分为临时夹板绷带和预制夹板绷带两种。
三、支架绷带是在绷带内有作为固定敷料的支持装置的绷带,用套有橡皮管的软金属构成支架借以固定敷料。
小动物四肢常用改良托马斯氏支架绷带。
四、硬化绷带硬化绷带主要指石膏绷带。
一、石膏绷带的装置方法根据放衬垫的多少石膏绷带可分为无衬垫和有衬垫两种,有衬垫石膏绷带应用衬垫较多,常用,其装置方法如下:1.骨折复位后,清除皮肤上的污物,患肢先用脱脂棉衬垫包裹,然后再松松地包一层纱布绷带,范围要超出装石膏绷带的预定范围;2.将石膏绷带轻轻横放到盛有37⑴~40⑴左右的温水盆内,使整个绷带卷全被淹没,待气泡出完后,两手握石膏绷带的两端取出,用两手掌轻轻对挤,挤去多余的水分;3.从病肢的下端先做一圈环形包扎,然后作螺旋形包扎向上缠绕,直至预定的部位,每一圈石膏绷带应盖住前一圈石膏绷带的上1/3。
每缠一圈绷带后都要均匀涂抹石膏泥,使绷带紧密结合;4.大动物缠绕6~8层,小动物2~4层;5.包扎最后一层后,将衬垫两端向外翻转,包住石膏绷带的边缘,最后在石膏绷带表面涂石膏泥;6.为加速石膏绷带的硬化,可用电吹风机吹干。
篇二:外科手术学实验报告实习一手术基本器械实习日期:3月7日24种器械名称及用途一、手术刀:由刀片和刀柄组成用来切开组织和解剖组织,可根据手术部位和性质的不同而更换大小不同的刀片,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执刀方式:抓持式、执笔式、执弓式、反挑式。
2、手术剪:分为组织剪和线篇二:缝合实验报告实验一外科手术器械及其使用【学习目的和要求】1.认识常用的手术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