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册法历史小故事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名医事迹及医德故事(精选10篇)

中国古代名医事迹及医德故事(精选10篇)

中国古代名医事迹及医德故事(精选10篇)中国古代名医事迹及医德故事(精选篇1)吴有性:苟利患者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明朝末年,战争连绵,灾荒不断,疫病流行。

崇祯辛巳(公元1641年),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疫情猖獗,延门阖户,感染者往往相率倒毙。

一般医者以伤寒论治,难以取效。

“不死于病,乃死于医”,身处那种情况下的吴有性认为“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方,原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

”吴氏因此系统地钻研古代医书,认为历代医书研究温病的太少,故而不揣固陋,大胆设想,深入观察,“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其传变之体”。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瘟疫论》,成为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继《伤寒论》之后又一部论述急性外感传染病的专著,在外感病学及传染病学领域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吴氏的医学成就与其不顾个人安危,亲临疫区寻求疾病之因、探求治疾病之法,奋不顾身地为患者着想的精神与举动是分不开的!在他看来,患者的生死才是大事。

只要自己所为有利于患者便行,怎么能够因为自己的福祸而左右探求为民疗疾方法的步伐呢!真可谓:苟利患者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中国古代名医事迹及医德故事(精选篇2)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

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

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争章手册 为民服务甘当孺子牛的简短故事

争章手册 为民服务甘当孺子牛的简短故事

争章手册为民服务甘当孺子牛的简短故事争章手册,80后民警唐X 甘当为民服务孺子牛。

唐X,男,34岁,中共党员,XX区公安局东城派出所副所长,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嘉奖7次。

“最近电信诈骗时有发生,大家一定要增强反诈意识,提高反诈能力。

如遇诈骗,立即拨打96110……”正在给市民宣传反诈骗知识的,正是XX 区公安局东城派出所副所长唐X。

今年34岁的唐X,在基层派出所一干就是十年。

这十年间,他早已从一名初出茅庐的警察小白,成长为出类拔萃的业务骨干,用平凡书写忠诚,用汗水守护平安,是辖区老百姓眼中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主动作为,服务企业暖民心。

目前,唐X主要负责派出所社区工作,自“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开展后,他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以民为先,以民为主,履行着人民警察的忠诚和坚守。

“今天,我们再去工业园区和商圈转转,了解一下企业的近期情况。

”唐X跟同事简单讨论今日的主要工作后,便驱车前往目的地。

基于东城街道辖区内工业企业多、商业体量大、核心商圈密的实际情况,唐X便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与工作效率,为辖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线上建立微信群,明确专人24小时在线,随时接收企业报警、求助、咨询,同时在群里及时发布最新警示、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等,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线下组建助企队,常态化开展走访,主动上门帮扶指导,全面收集意见建议,通过精准化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办事创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开展以来,东城派出所共接受企业咨询70余次,直接或协助企业解决困难12起,排查和整改企业安全隐患28起,让企业感受到了民警的真心和温暖。

去年疫情发生后,唐力第一时间主动请战,带头站在抗疫最前列、冲在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一方平安贡献力量。

当时,分管社区工作的他连续在岗位上奋战三个月,每天带领社区民警、辅警全覆盖摸排、多渠道获取湖北返铜人员信息,并及时与街道、社区、疾控等部门进行对接。

化学名人小故事200字

化学名人小故事200字

化学名人小故事200字化学家名人故事1“假如设计一座桥梁,小数点错一位可就要出大问题、犯大错误,今天我扣你3/4的分数,就是扣你把小数点放错了地方。

”1933年,在一次随机的考测之后,区嘉炜教授这样开导卢嘉锡,他显然注意自己最喜欢的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评分有点想不通。

区教授教的是物理化学,平时挺喜欢考学生,评分也特别严格。

这回出的考题中,有道题目特别难,全班只有卢嘉锡一个人做出来,可是因为他把答案的小数点写错了一位,那道题目教师只给了1/4 的分数。

如何才能避免把小数点放错地方呢?在理解了教师重扣的一片苦心之后,卢嘉锡思索着。

从此以后,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习题,他总要千方百计地根据题意提出简单而又合理的物理模型,从而毛估一个答案的大致范围(数量级),如果计算的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就赶此仔细检查一下计算的方法和过程。

这种做法,使他有效地克服了因偶然疏忽引起的差错。

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卢嘉锡后来走上了献身科学的道路。

发现,从事科学研究同样需要进行“毛估”,或者说进行科学的猜想。

不过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因为探索未知世界比起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要艰巨复杂得多。

在形成科学上的毛估思想方面,他首先得益于留心揣摩他的导师、后来两度荣获诺贝尔奖(化学奖与和平奖)的鲍林教授的思维方法。

那是1939年秋,在留英时导师萨格登教授的指点和推荐下,卢嘉锡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来到当时很有名气的结构化学家鲍林教授的身边。

毫无疑问,探索物质和微观结构奥秘,正是这位不满24岁就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青年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

结构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与宏观性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不过当时的研究手段还处在初级阶段,通常,科学家们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弄清楚某一物质的分子结构。

卢嘉锡注意到,鲍林教授具有一种独特的化学直观能力:只要给出某种物质的化学式,他往往就能通过毛估大体上想像出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伴读手册中国神话故事徐州

伴读手册中国神话故事徐州

伴读手册中国神话故事徐州徐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交通十分发达,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九州之一。

古时候,黄河这条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徐州大地,穿城而过。

徐州贾汪作为徐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蕴育出了许多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孕育出了很多广为流传且影响深远的美丽传说故事。

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为美丽动人的牛郎织女爱情传说故事就发生起源于贾汪古老的徐台村。

牛郎织女雕塑据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徐州市东北角相距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徐姓部落,是古代徐国的发祥地,也是徐宴王的家乡徐台村。

这里地处徐州市境内的最高峰的大洞山脚下,古胭脂河与不牢河在此重合又分流。

徐台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堪称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从古至今,勤劳智慧,善良淳朴的村民们一代代在此繁衍生息,过着男耕女织诗一般的田园生活。

徐偃王与吴国季子天宫中的织女对人间的美好生活十分的好奇,充满着美好的向往。

一次偶然离宫外出的机会,她偷偷地降落人间,想亲身体验一下人间美好的幸福生活,探个究竟。

徐台村的牛郎此时正悠闲的在河边放牛吃草,时近中午太阳晒得厉害,他便爬上了河边一棵茂密的大柳树上避凉纳暑。

牛郎在村里是个条编高手,他很快在树上利用树上的枝条编出了一个可供临时躺卧休息的柳条小床。

牛郎刚躺下身子在树上休息,正巧突然发现从天而降缓缓落在河边的织女,一股仙气扑面而来。

只见这女子花容月貌,走起路来风随腰摆,婀娜多姿妩媚动人。

织女四下张望,周围寂静无声,以为无人,想趁机在河里洗个澡,荡去浑身的仙气以便融入民间。

她自己一个人迅速脱去身上的衣裳取下了头上的发簪,自然飘逸的乌发洋溢着迷人的气息,洁白如玉的朣体,柔和优美的身姿裸露在外,她把脱掉的衣服放在了河边的草地上,然后赤身裸体走进了河里,清澈见底的河水泛起朵朵浪花,与周边自然秀美的景色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美如天仙般的画卷。

眼前发生的一切直看得牛郎两眼发直心发慌,让他如在梦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使劲揉了揉眼睛又掐一下掐虎口,这才确信是自己真的走了桃花运。

生命故事书手册

生命故事书手册

生命故事书手册《生命故事书手册》篇①:《小蚂蚁的团结之力》在一个小小的土丘下,住着一个蚂蚁家族。

有只小蚂蚁叫小黑,它总是充满活力却有点冒失。

有一天,一群小伙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糖果,对于小小的蚂蚁来说,这就如同一座小山。

小黑兴奋极了,第一个冲上去想把糖果搬回蚁巢,可是它使出了浑身解数,糖果纹丝未动。

小黑着急得不得了,这个时候,蚁群的小队长过来了。

小队长指挥大家围成一圈,井然有序地把小爪子搭在糖果上,然后一起用力。

“一二三,抬!”小蚂蚁们齐心协力,糖果慢慢被抬了起来。

在搬运过程中,道路又出现问题,有个小沟横在了前面。

小黑想放弃了,它觉得这根本没法过去。

但大家没有气馁,一些蚂蚁趴下用身体搭成桥,其他蚂蚁小心翼翼地抬着糖果从“蚁桥”上走过。

最终,成功把糖果搬回了蚁巢。

点评: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

小蚂蚁们面对巨大的糖果没有各自为政,而是团结协作。

在遇到困难的小沟时,也没有逃避。

小朋友们要向小蚂蚁学习,在生活中与小伙伴团结互助,不要轻易被困难吓倒。

篇②:《小鹿斑斑学跑步》森林里的小鹿斑斑,它的梦想就是成为森林里跑得最快的动物。

可是小时候的斑斑总是跑几步就气喘吁吁想要放弃。

斑斑的爸爸告诉它:“孩子,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跑得快。

”斑斑听了爸爸的话重新鼓起了勇气。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它跑得歪歪扭扭,还老是被树根绊倒,身上常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有一次,斑斑还撞到了树上,头上鼓起了一个大包。

但它没有哭诉,只是默默地爬起来继续跑。

日子一天天过去,斑斑给自己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天闻鸡起舞,在森林的小道上不停地奔跑。

渐渐地,它的腿变得更有力了,呼吸也平稳了很多。

终于在一次森林运动会的跑步比赛中,斑斑像离弦之箭一样冲向终点,取得了冠军。

点评:斑斑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自立与坚持的力量。

它在追求跑步梦想过程中,没有因为受伤或者困难就放弃。

小朋友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像斑斑一样,遇到困难时自立自强,坚持自己的目标,只要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

古代法律故事

古代法律故事

古代法律故事在古代,法律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它不仅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智慧。

许多古代法律故事都被传颂至今,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法律的严谨和公正,更反映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的抗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脍炙人口的古代法律故事。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包公的官员。

他以公正、廉洁著称,深受百姓的敬重。

有一次,有人告发一位富有的商人偷盗了他人的财物。

包公便立即展开调查,最终发现了该商人的罪行。

然而,该商人却是当地的权贵,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财富试图逃避惩罚。

但包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最终将该商人绳之以法。

这件事情让人们对包公的公正和廉洁更加钦佩,也让人们对法律的公正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法学家苏格拉底。

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有一次,他被控告破坏了国家的宗教仪式,并且教唆青年违反法律。

在审判的过程中,苏格拉底没有退缩,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最终宁愿接受死刑,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

这件事情让人们看到了法律的不完美和人性的脆弱,也让人们对法律的合理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古罗马,有一位著名的将军凯撒。

他以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楷模。

有一次,他在战场上俘虏了一位敌方将领。

面对俘虏,凯撒没有采取残忍的手段,而是以礼相待,最终释放了他。

这件事情让人们看到了法律的人道和仁爱,也让人们对法律的人性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古代法律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性的折射。

它们告诉我们,法律不仅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更是人们对正义和公正的追求。

正因如此,古代法律故事才能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铭记古代法律故事,让我们珍视法律的公正和人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五则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五则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五则历史上都有哪些知名的关于读书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搜集的相关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⑴王充博学多才王充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从小就酷爱读书。

可是他家里非常穷,根本没钱买书,王充便把街市上的书坊当成自己的书房,每天在那里废寝忘食地读书。

不管炎夏,还是寒冬,王充每天都早早来到书坊,拿起自己要看的书就读起来。

一翻开书,他就似乎什么都忘记了,一会儿点头浅笑,一会儿双眉紧蹙。

他读完这家书坊里的书后,又跑到另一家书坊去读。

几年下来,他几乎读遍了街市上所有书坊里的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后来,王充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论衡》。

⑵顾炎武勤于攻读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名儒。

顾炎武从小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非常认真。

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他都用马或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游历中,顾炎武还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假如他走到某地,发现那里的地理、风俗等情况与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行核对、校正。

顾炎武就这样手不释卷,刻苦攻读,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顾炎武凭着废寝忘食的探索精神,在众多学术领域成就非凡,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

⑶赵光义开卷有益宋太宗赵光义是一位聪明而又干练的帝王。

少年时代,他曾任职于宋太祖所指挥的宿卫军。

由于经历频繁战事,了解民间疾苦,继位后他澄清吏治,整顿朝纲,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平,被后人称为一代贤君。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有“贤君”之称的赵光义的登基却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案。

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宋太祖赵匡胤应当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他却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实在出人意料。

据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进宫饮酒。

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酒后有些不舒适,就躺下休息。

赵光义让所有人都离开,自己来照料哥哥。

外人只远远看见赵匡胤和赵光义说了一些什么,接着烛影摇摆,似乎赵光义离席退避,随后听到铁斧戳地的声音,听见赵匡胤高声说:“你好好去做。

大班语言教案故事—仓颉造字

大班语言教案故事—仓颉造字

大班语言教案故事—仓颉造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故事教学,内容为《仓颉造字》。

教材来源于《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一节,通过讲解仓颉造字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我国汉字的起源,激发他们对文字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仓颉造字的故事。

2. 学会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文字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文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仓颉造字的故事,感受汉字的有趣。

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仓颉造字的故事挂图、相关图片、字卡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谈话方式引入,询问幼儿是否知道我国汉字的起源,引导幼儿关注汉字的发展。

2. 讲解故事:以仓颉造字的故事为主线,讲解汉字的起源,让幼儿了解仓颉造字的艰辛过程。

3. 实践活动:a. 展示仓颉造字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b. 请幼儿用画笔和彩泥模仿仓颉造字的过程,体验造字的乐趣。

4. 例题讲解:以“日、月、水、火”等字为例,讲解汉字的构成和意义。

5. 随堂练习:请幼儿用字卡拼出不同的汉字,并尝试说出它们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仓颉造字2. 主要内容:汉字起源、仓颉造字的故事、实践活动、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画笔和彩泥造一个自己喜欢的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2. 答案:根据幼儿创作的汉字,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向家长介绍仓颉造字的故事,增进亲子互动。

b. 组织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幼儿对文字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6.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1. 故事内容的生动有趣,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册法历史小故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书法历史小故事汉字的起源汉字渊源于象形,它是由图画发展而成的,故称象形文字。

这是我国文字的一大特点,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汉字的产生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历史,在上古社会,文字没有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结绳”和“契刻”(就是用刀在木片以及陶器上刻符号)来记事。

“结绳”的办法是文字的雏形,“契刻”则是萌芽状态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功臣书法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将六国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同,去其各异,以秦国文字做基础加以综合整理,编写仓颉篇、爱厉篇、博学篇作为典范,为官方正式标准字体使用。

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统一文字的运动。

秦朝以前的篆书统称为大篆,秦始皇时期通过对大篆删繁就简而创制的一种书体叫小篆。

小篆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小篆形体匀圆齐整,刚健流美。

“临池”的由来我国东汉书法家张芝从小就爱写字。

日日临写,从不间断。

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里洗刷笔砚,日子久了,池子里的清水都被墨染黑了。

后人用的“临池”一词就是指张芝刻苦练字的故事。

“行书”的来历相传“行书”是东汉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

刘德升少时读书,凡事都爱动脑筋。

他感到写楷书太死板、又很慢,写草书虽快,可又太潦草不易辨认。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他终于把楷书与草书的笔法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用笔畅快、字形秀美、又易辨认的新书体——“行书”。

画龙点睛传说南朝梁代画家僧繇在佛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当时看他作画的人很多,可他画的龙都不点眼睛,说要是点上眼睛龙就会飞上天。

大家不信,一定要他点上,他刚把一条龙的眼睛点上,突然天空雷霆大作,墙壁被震破,这条龙便腾空飞起。

王羲之学书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从七岁起,就跟父亲学字。

十二岁时,又游历名山大川,遍览前代大书法家的字,扩展了胸怀,开阔了眼界,书法意境也更高远了。

他终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书体,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

东床快婿东晋太尉郗鉴有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对其疼爱有加,眼看到了出嫁年龄,郗太尉就派人到丞相王导家为女儿选对象。

王家是名门望族,府上的后生都很优秀,一听说郗太尉要为宝贝女儿选女婿,个个打扮一新出来相见。

唯有一人躺在东院书房靠东墙的一张床上,坦腹仰卧,无动于衷。

郗鉴闻讯后说:“这个东床上的年轻人不做作、很豁达,正是我要找的女婿呀!”遂将女儿嫁给了他。

此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

“东床快婿”一词即由此而来,成为理想女婿的代称。

后来又衍生出“东床驸马”、“东床娇婿”等。

(摘自家庭百科)墨汁当蒜泥一次,王羲之正在专心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馍馍和蒜泥,他却只顾写字。

夫人郗氏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把墨汁当蒜泥,用馍馍蘸着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郗氏哈哈大笑,可是羲之还是没有“醒”来,一面濡毫运笔,一面还连声夸赞郗氏做的蒜泥味道可口。

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是与父亲被并称为“二王”的大书法家。

小时候,有一次临写父亲的一幅字,着急去后花园玩耍,“太”字竟漏写了一个“点”。

父亲看到后把这一“点”补写上了。

一会儿母亲又看到了这幅字,看到儿子这一“点”写得圆满精到、厚重有力,心中大喜,便在纸上写下两句赞语:吾儿习字费尽三缸水,唯有太字一点像羲之。

唐太宗用兰亭陪葬唐太宗酷爱书法,尤其珍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帖,把它放在座位旁边,早晚观赏。

有一天他贴近唐高宗耳边说:“我死以后,把兰亭帖给我带去。

”等到他死后,真的把兰亭帖装在玉匣中葬入了他的陵寝。

一块碑看了三天三夜一次,欧阳询在一座古庙里看到了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始而勒马观看,继而拍马而去,一边走一边细品碑文,觉得笔势、神采实在好极了,又拨转马头,回来再细细观看,后来索性卧在碑前,竟在这里揣摩了三天三夜。

从而留下了“欧阳询宿夜观碑”的美谈。

“小欧阳”唐代书法家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被后人称为“小欧阳”。

欧阳通少年时父亲就病故了,为了把父亲的书学风格继承下来,他到处去买父亲遗留下来的亲笔墨迹。

每得到一篇,便认真观察、揣摩、摹写,经多年勤奋努力,终于继承了父亲的书名,号称大、小欧阳体。

弘扬书艺,为国争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年轻时曾做过醴泉县尉,到任一年就辞官学书去了。

放着官不当回家去练字,别人都很不理解。

原来他是记住了母亲临终嘱咐:“弘扬书艺,为国争光”。

经过努力,他终于创造了雄健厚重的“颜体”,至今广学不衰。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小时候,见一位没有双臂的老人,用脚夹着一支大笔写字,挥洒自如。

他感到自己的字太差了,便跪在地上拜老人为师。

老人在纸上写道:“写尽八缸水,矾染涝池墨,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从此,柳公权牢记老人教诲,发奋练字,终于成为着名书法家。

柳公权任夏州书记时,一次入朝奏事,唐穆宗问他用毛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一语双关,说得穆宗脸色都变了。

人品与书品颜真卿其人刚正不阿、刚毅果敢,以致为国捐躯。

其书刚健遒劲,严谨端庄;柳公权其人直言敢谏,其书刚劲挺拔;欧阳询面对皇亲国戚的嘲讽,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其书端正严谨,被公认为初学范本……书品是人品的反映,人品是书品的内在因素。

故有“先有风骨俊,始能翰墨香”之说。

练字“写”破被面虞世南是唐代书法家。

他从小跟智永和尚练字着了迷。

每晚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琢磨一些字的写法、气势、结构,一边想,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

日子久了,竟把被面给划破了。

芭蕉叶上练出的狂草唐代怀素家贫买不起纸笔,他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

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叶上悬臂练字。

就这样,怀素终于成为“草书天下称独步”的一代大书法家。

破产求书唐代书法家钟绍京是钟繇(三国魏书法家)的十世孙。

他喜好书法,不惜花高价,甚至倾家荡产去收求书法名作。

曾用几百万贯钱买到王羲之的行书五张。

郑虔三绝郑虔家贫,练字常常没钱买纸,听说长安城南慈恩寺里贮藏几屋子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寺里,以柿叶当纸练字,正面用完用反面,竟把几屋子柿叶全写完了。

后来写了自己作的诗,和画合成一卷献给皇上,唐玄宗称之为“郑虔(诗书画)三绝”。

苏黄论书苏东坡与黄山谷在一起谈论书法,切磋书艺。

苏说:“你近来的字虽然清新劲挺,可是有时用笔过分瘦弱,好像树梢上挂的长虫(蛇)。

”黄说:“对你的字,我本不敢轻易评头品足,可是我觉得有的字写得也太局促,扁扁的,像石头下压着的癞蛤蟆!”二人一边谈着,一边大笑不止。

按:“当面敢批评,难得是诤友。

”苏黄二位书友之间的真挚直率之情,真令我们羡慕不已!苏东坡悬壁观帖苏东坡少年学书,常把古人的字帖挂在墙上,每天细细观看其间的笔势与精神,心里摹写,笔底追求,深得各家用笔意趣。

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使书艺达到高超的境地。

博取众长,自成一体米芾因个性狂放,被人称为“米颠”。

能诗文,善书画,精于鉴别,好收藏名迹。

他积学博览,娴熟古人用笔,而又能加以变化。

他自己曾说:“人称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也就是说,他是经过博取众长,才自成一体的。

惜帖如命赵孟坚,南宋画家。

书法也很有造诣。

有一次乘船出游,船至江心,风起船翻,他和他所带的财物全部落入水中,眼看性命难保,只见他还拼命高举一轴字帖露出水面,那是欧阳询的定武兰亭卷。

脱险后他说:“性命可以丢掉,这艺术珍品是不能丢弃的。

”沙地上练出来的书法家北宋欧阳修,不仅是散文大家,字也写得神采秀发,清劲妩媚。

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

由于刻苦练习,后来他的书法也很有成就。

他曾说:我从小喜欢的事儿可多了,中年以后渐渐废弃,有的是因为厌倦而不去做了;有的是虽未厌倦但因力不从心也不得不停止;历时愈久爱之愈深而不厌倦的就是书法。

写字,可以伴我消受时日且不倦怠。

写字要有“胆”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擅长悬腕写字,行草书写得尤其清秀俊美。

有人问他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如此精妙,他闭上眼睛伸出双臂说:“胆!胆!胆!”意思是,写字不能缩手缩脚地很拘谨,要豪爽,有点儿胆识才行。

“第一关”匾额传说相传明进士肖显给山海关城门楼写匾,当他振笔疾书地写到“天下第一关”的“关”(関)外框末笔钩时,腕力支持不住。

他急中生智,使用右脚灵巧地将笔往左上方一踢,竟使“写”出的钩饱满、锐利,似对整个门框上的字都有了“扛鼎之力”。

前来观看者人山人海,可字匾刚刚挂起,城楼下的人群顿时哑然无声,原来是匾上的“下”字漏写一点。

肖显急中生智,向楼下茶馆要来一块抹布,饱蘸余墨,又从卫兵腰间摘下弓箭,把抹布裹在箭头上,张弓搭箭,对准城楼上匾额射去。

只听“叭”的一声,不偏不斜,正好补上了那一点。

赵孟畋沉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