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砖在隧道窑中通常生产的异常情况
隧道窑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隧道窑在生产 过程 中经 常容易 出现过火 、 欠火 、 裂 纹、 塌坯等故 障 , 根据 我们单位多 年的生产 实践 和技术 服务经验 。 现将隧道窑常见故 障及 处理方法汇总如下
本 栏 编 辑 : 国凤 孙
隧道 窑 常 见 故 障 及 处 理 方 法
王宏 伟 ( 东泰 安 宏 泰公 司 , 东 泰 安 2 1 0 ) 山 山 7 0 0
摘 要 : 细 分析 了隧道 窑焙 烧 中 出现 过 失 、 火 、 纹 、 坯 等 故 障 的原 因 , 详 欠 裂 塌 并提 出 了切 实 可行 的 处理 方 法 。
损 失 当发 现 窑 内高 温 点 温 度 超 过 正 常 温 度 3 0℃ 以
在确 保投煤 孑 处于 负压 状态 时 . 以打开投 煤孔 L 可 盖 。 样 冷风 顺 着 投煤 孔 进入 窑 内 . 但 可 以减 少 高 这 不
温对窑顶 的威胁 . 减少成品砖过火也有很大 的好处 对
当投煤 孔处 于正压 状态 下 . 开孔 盖放 出部 分热 打
WANG n we Ho g— i
Ab t ac :The a te e a ay e o a ls o un e i sr t ri l n l z s s me fu t ft n l kl n,s c s n r rn ,c a k a d s ti g c la s , u h a ,u def i g r c n etn o lp e i
原则 。
22 减 缓 进 车 速 度 .
隧道窑焙烧时常见的问题及防治

隧道窑焙烧时常见的问题及防治隧道窑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受到自然条件和温度、气压、原料、生产工艺、砖坯质量及操作人员工作情绪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对这些问题能够及时发现、正确判断原因,妥善处理,问题不难解决,并将其影响减小到最小,损失降至最低,或没有损失都是有可能的。
为此,本文对隧道窑在焙烧时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1 潮塌预热带的砖坯因吸潮、凝霜、软化而致坯垛倒塌,严重时砖坯变成一堆稀泥。
原因是入窑砖坯太湿,用闸不当,水排不出去以及码窑欠妥,坯垛稳定性不好。
预防的办法是尽量减少入窑砖坯的水分,对一次码烧隧道窑,宜将码好砖坯的窑车在窑外静停一段时间,使砖坯自然脱水后再进入窑内。
码窑时坯垛应平、稳、直、正,不要让相邻砖坯靠拢,坯垛至少溜出不少于15mm~20mm的缝隙,使坯垛通风良好。
处理的办法是:从进车端拉出坯垛倒塌的窑车,清理干净哈风洞里的废坯后,再把拉出来未倒塌的窑车顶进去,改变用闸,以潮塌坯垛后面一个车位的闸为最高闸,如在3号车位潮塌,则应以4号车位的闸为最高闸。
2 焙烧倒窑焙烧带的砖垛倒了,如果是码窑不当所致,则倒下来的砖不会出现严重变形。
如果是焙烧温度太高,超过了烧结温度范围的上限,砖坯软化甚至熔化,则倒下来的砖严重变形,颜色变深,甚至粘结成一个整体。
此时,唯一的办法是从窑的出车端逐一拉出窑车,直到拉出倒砖的窑车,清理干净哈风洞里的碎砖和轨道砂沟,才能进车。
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焙烧失察,没有及时发现窑内高温并采取相应措施降温,以及内燃过高没有在焙烧初期低温耗煤,等砖坯到了高温带已无法控制。
预防的唯一办法是,及早发现高温倾向,如揭开火眼时窑内砖出现耀眼的白色,甚至砖垛似乎有些摇摆,就是极端危险的信号,立即应降闸限氧,对在保温带有余热闸的应立即高提余热闸,把从出车端来的风拉走,使焙烧严重缺氧,限制火势。
如果没有余热闸则可以用报纸等遮挡出车端的砖垛,阻止进风,同时进车,把高温砖垛推到较低温度的保温带。
隧道窑常见问题

隧道窑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一)在隧道窑焙烧中经常遇到的事故性问题及处理方法有下列几种:1点火1.1现象及危害点火准备工作不足是造成点火砖成废品或告等外品及点火失败在现象。
1.2原因(1)点火坯车不够;(2)未按点火操作要领进行操作;(3)点火煤坯未加足燃料;(4)点火坯车上砖坯入窑水分偏高;(5)点火工技术不全面或责任心不强;(6)未掌握好进车时间,不该进车时推车入窑。
使坯垛温度陡降,达不到正常焙烧所需带温度、火度,最后上火熄灭;(7)风闸提得过高,使热风被大量抽走,造成窑温偏低。
1.3处理方法(1)备足点火坯车。
一般点火时应准备好30个以上的干坯车;(2)严格按照点火操作要领进行操作,砌好大灶车,码好与大灶连接的点火坯车带探头砖;(3)点火坯车上砖坯入窑水分必须按制在6%以内,以免在点火后因砖坯过湿使坯车在窑内倒塌;(4)调整好窑上各风闸,并关紧窑门,用风机控制好火焰长度;(5)正确掌握好窑上的投煤时间,必须待窑烧出3排以上火眼,并底火发亮时,才可在窑上投煤引火,而窑内大灶要继续放大火,上下夹击;(6)正确掌握进车时间。
必须烧出9排以上火眼,并底火发亮时,才可以进车,但大灶必须继续烧。
进入5个以上窑车后,大灶方可停烧。
(7)当停烧大灶后发现窑内火小温度降低且有熄火危险时,应迅速关小风机、风闸,打开火眼,投入碎木柴和块状且煤质优良的有烟煤。
待火重新烧正常后才停止此项工作。
2蹲火2.1现象及危害由于某种原因,使隧道窑无条件继续焙烧,被迫蹲火在现象。
蹲火处理不好会造成废品率升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熄火在发生。
2.2原因(1)没有砖坯装上窑车,或因管理上的原因,有坯装不上窑车;(2)因为停电不能继续焙烧(顶车机、风机、窑车等);(3)窑内发生事故,不能持续进车(窑车跳轨、窑车坏在窑内、窑内倒坯等)。
2.3处理方法(1)关闭远闸,近闸也需开很小,减少通风,或只留1-2个风闸,其余全部关闭;(2)维持窑内温度,采取间断地,少量地添煤(1/3铲);(3)尽量降低火行速度;(4)尽快修复损坏设备,进入正常焙烧;(5)尽快处理窑内事故,跳轨车、坏窑车、倒窑车;(6)当遇到停电风机不能运转时,应打开窑门,揭开烧成带和预热带之间在投煤孔盖;(7)停电时应备有应急电源,保持顶车机能正常运行,每隔4-6h推一个坯车进窑,若无坯车,窑车也可,待来电有坯车时再把空车拉出,填入坯车。
隧道窑砌筑施工中常见错误做法及原因分析

隧道窑砌筑施工中常见错误做法及原因分析一座隧道窑的施工质量好坏,关系到该窑投产后能否发挥功能和正常运行,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窑炉施工过程中,在设计部门的帮助下,健全和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方式,从而保证所承担工程的施工质量。
以下对隧道窑建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施工做法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对灰缝控制不重视灰缝是保证窑体结构强度和密封性的重要措施,然而一些非专业窑炉施工单位对灰缝的控制不重视,施工质量很差,灰缝超厚和不饱满现象普遍存在,使窑体砌筑质量下降。
找耐火材料网根据各厂的总结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施工员放松对质量的监督检查,以及工人对砌筑部侠的技术要求不明了,盲目施工,造成灰缝质量不合格。
其二,砌筑窑炉用的耐火砖质量不合格,几何尺寸远未达到规定标准,给施工带来困难,因而放宽对灰缝的控制。
其三,为了赶工期抢进度,对灰缝的质量“无暇顾及”,未能严格控制灰缝质量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针对以上情况,在隧道施工之前,应该请设计人员到现场仔细进行图纸技术交底,让有关人员领会设计要求和控制要点,并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再交底,制定相应的保证措施,层层把关,确保灰缝的施工质量。
二、回填保温层不符合要求烧砖隧道窑的内墙与外墙之间常常留有0.6-1.5m的空间,并填充干粘土或其废渣作窑体的保温层。
这是为了降低造价而采取的办法。
显然,回填保温层属于窑体的隐蔽工程。
因而这成了一些人偷工减料的好地方。
为了完成本班组的施工进度,某些工人趁技术员不在现场,不管回填土的含水率有多少,也不顾粒径的大小,凡工地上一切建筑废料统统填将进去。
更严重的是,不执行分层夯实的要求,填进了之。
这样施工出来的“回填保温层”,其效果可想而知。
尽管外面窑墙砌筑得再漂亮,必定也是败絮其中,不起任何作用,往往造成漏气、能耗高和次品增多的后遗症。
回填土的施工必须坚持执行低水分、细粒度和分层夯实的“三要素”原则。
烧结砖隧道窑的质量问题分析

问题 : 是 烘窑温 度过高 , 体 内的水 分排 出时不合 理 ; 二 窑
三 是 烘窑 方 案不 切 合 窑 体 实 际 情 况 , 是 烘 窑 经 验 不 足 ; 或
四 是 窑 体 防 扩 措 施 不 到 位 . 窑 炉结 构 不 了解 , 认 真 对 对 不
多年 来 从 事 这 方 面工 作 的体 会 , 现 汇 集 了 部 分 烧 结 砖 隧
道 窑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质 量 问 题 .通 过 对 这 些 问 题 的 调 查 了 解 和 分 析 . 也 为 了 今 后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少 出 现 或 不
墙 选择 的 耐 火材 料 一 定 要 通 过专 业 检 测 机 构 进 行 质 量
维普资讯
砖 隧 道 饔 哟 量
烧 结 砖 隧 道 窑 是 生 产 烧 结 制 品 过 程 中 的 主 要 热 工 设 备 , 在 生 产 过 程 中会 产 生 不 同程 度 的质 量 问题 。 者 其 笔
经 过 多 年 对 用 户 的跟 踪 凋 查 及 用 户 的 意 见 反 馈 ,并 结 合
件 及 紧 固件 。 的 是 隔 热 材 料 及 保 温 材 料 出 现 问 题 , 致 有 导 顶板 、 砖 垮塌 。() 体紧 固件 , 立柱 、 梁 、 杆等 , 顶 5窑 如 吊 拉 在 整个 窑 体 结 构 当 中是 重 要 的一 环 。 选 材 时 千 万 不 能 粗 心 大 意 , 万 不 能 偷 工 减 料 , 材 时 应 用 正 偏 差 不 可 选 用 千 选 负 偏 差 ,因 为它 有 应 力 的 反 应 ,还有 在 热 态 下 工 作 的 条
烧结砖隧道窑破坏原因及修复

烧结砖隧道窑破坏原因及修复烧结砖生产工艺中,窑炉热工系统中干燥隧道窑和烧成隧道窑,是重要的生产设备,由于其热工性能要求、材料规格和结构尺寸等方面的限制,隧道窑设备基本上以采用现场施工建造为主。
以年产6000万块(折标砖)烧结空心砖一次码烧生产线为例,窑炉系统需要配置截面宽度为3.6米、长度约85米干燥隧道窑和宽度为3.6米、长度约130米烧成隧道窑各2条,窑体和基础的投资金额约为380~440万元,约占生产线总投资的四分之一。
此外,干燥隧道窑和烧成隧道窑建成投产后,烧结砖质量、产量、产品品种适应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等等指标,对企业效益和技术经济指标有着较大的影响。
因而对隧道窑热工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必须高度重视。
否则,存在的技术失误,最终会因窑炉质量事故,造成企业较大的经济损失。
1、企业概况贵州省某烧结砖企业,采用一次码烧工艺,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6000万块(折标砖)烧结空心砖,生产线建成投产不到2年。
工艺中,主要原料采用建筑渣土和煤矸石,原料经箱式给料机配料,双转子锤式破碎机破碎,回转筛筛分,搅拌加水、陈化后进入生产线。
陈化后混合料通过箱式给料机,挤出搅拌机精细处理,送入50/50双级真空挤砖机,泥条经自动切条机、切坯机,每条泥条切32块普通砖,12条一组,经编组皮带机编组后,机械码坯机码放3.6×3.6米窑车,每车码放普通砖4×4垛,共计5376块。
码放湿坯的窑车,经静停预干燥后,通过2条干燥隧道窑干燥和2条硅酸铝纤维模块吊平顶烧成隧道窑焙烧,干燥隧道窑和烧成隧道窑长度相同,容车数量均为26车,窑长均为96.2米。
进车时间为50~60分钟时,预计日产量将达到24~28万块合格产品。
2、烧成隧道窑结构该企业干燥隧道窑和吊平顶烧成隧道窑采用联体建造,中部为2条烧成隧道窑,外侧各有1条干燥隧道窑。
形成“二干二烧”一次码烧工艺。
烧成隧道窑规格为道宽3.6米,长度为96.2米,窑车面到纤维模块底面高度为1800mm。
简析隧道窑焙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

2022年第1期(总第409期)在隧道窑焙烧过程中,大多数焙烧师傅都遇到过焙烧带坯垛断面火行不一致,一边慢一边快、上火慢底火快、底火慢上火快、火行速度慢但是后火败火快、温度异常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有经验的焙烧师傅会根据所出现的情况来选择处理方法,但不少焙烧师傅在遇到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了。
本人写此文,是把自己所遇到过的、掌握了处理方法的及本人以往焙烧操作中釆用过的处理方法写出来,以供同行们参考并提出宝贵的操作经验。
1窑两侧火行速度不一致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在焙烧过程中,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①砂封槽一边缺砂严重;②窑车两边距窑墙距离不一致,造成窑墙两侧曲封槽长短不一致;③生产半成品时,码坯机或机械手码垛时,因为窑车轨道设计存在的误差问题,使码的坯垛距窑车两侧距离不一致,换句话说就是窑车一侧距离窄,一侧距离宽,这样直接造成砖坯进窑时砖坯靠近窑一侧太近,而另一侧又太远。
为什么焙烧窑的一侧砂封槽会因为缺砂严重而导致此一侧火行速度较慢呢,因为缺砂会导致窑车底部的冷空气被抽上来而影响预热带砖坯的升温速度,直接造成此一侧的砖坯到达焙烧带时所要求的焙烧温度升温缓慢,而另一侧因为缺砂不严重或不缺砂而升温较快,直观就是坯体断面的火行速度一边快一边慢。
这种情况下,焙烧师傅应经常检查焙烧窑内两侧的砂封槽是否缺砂,如果缺砂应抓紧填砂。
这样,因砂封槽缺砂造成的火行速度不一致也就迎刃而解了。
2窑车与窑墙两侧距离不一致造成曲封槽长短不一致因为窑车与窑墙之间的距离不一致,造成窑炉所设计的曲封槽一边长一边短,因为封闭再严的窑炉,挡风板到窑墙之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以便窑车入窑运行时不至于挂墙而毁坏窑体。
而这个距离会因为进窑端进车,出窑端不封闭而导致凉风顺着此空隙侵入,在曲封槽较短的情况下,更会造成曲封槽失去或者减弱阻挡窑底凉风侵入的作用,在焙烧风闸的作用下而被抽上窑车,造成此一侧因为凉风的侵入而升温缓慢,直接造成此一侧的火行速度较慢,最终导致窑车两边火速一边慢一边快。
隧道窑常见问题分析探讨

隧道窑常见问题分析探讨作者:曾志斌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推广,隧道窑在烧结砖行业得到了较大推广,发展迅速。
隧道窑的先进性使不少砖厂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效益,对它的认可度正快速攀升。
但是,部分砖厂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并没有发挥隧道窑最优化的作用,甚至有些砖厂的不恰当生产方式成为了制约生产的瓶颈。
因此,为了更好发挥隧道窑的先进性,根据笔者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常见问题。
关键词:隧道窑气压内气流阻力砖厂中图分类号:TU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043-031 合理的烧成制度烧成制度是隧道窑生产的核心内容,制定了合理的烧成制度不仅能够保证烧成质量,并且实现快速烧成,以达到高产、低消耗的目的。
制定烧成制度应考虑的因素:(1)根据制坯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可以判断烧成温度和烧结温度范围,以及在焙烧过程的不同温度阶段分解气体量的多少。
(2)根据差热曲线了解坯体吸热和放热情况,再通过综合判断,可确定制品各阶段极限升温速率和最大供热速度。
(3)窑炉特点结构,码窑图,燃料种类,供热体积大小以及调节的灵活性。
(4)调查了解同类原料和产品生产和实验资料。
烧结砖焙烧时间,相同原料在不同的烧成制度下,烧成周期不同。
长时间的焙烧,不仅增加了燃料及人力消耗,而且影响了窑炉及其附属设备的有效利用,牵制了生产能力的发挥。
2 降低系统内气流阻力损失系统内气流阻力损失越大,电量消耗越多。
不但要增加动力设备的能力,增加生产成本,而且限制了窑的产量。
降低系统阻力损失意味着节约电能。
降低系统阻力可采用以下措施见图1。
(1)砖坯在窑车上垛码得规范。
窑内坯垛码得规范,通道畅通,其长度方向阻力可降至约8~10 Pa/m;如果坯垛码得不规范,通道不通畅,其长度方向阻力将成倍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结砖在隧道窑中通常生产的异常情况及产品缺陷消除办法烧结砖生产的产量与质量能否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通常碰到过倒坯、火势上飘、底火差、蹲火、裂纹、哑音、黑脚砖、压花、面包砖、石灰爆裂等现象制约了产量与质量的达标,导致废品难以处理。
笔者根据有关生产厂家所了解的情况及处理办法归述一下,供烧结砖有关生产厂家进行参考,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出现类似情况发生。
一、窑车坯垛倒塌几种情况分析1、码好的窑车尚未进入预热带而发生倒塌,其原因有:一种纯属操作不慎,码车不稳;其二炕腿坯体强度太低,不能承受坯垛垛身的重量力所致。
遇到这种情况,烧成带要及时蹲火,把倒塌的窑车及时处理,不能使倒塌的窑车进入预热带和烧成带。
2、在预热带倒塌,主要原因是入窑坯体残余水分过高,再加上预热带烟气相对湿度较大,遇到冷坯发生凝露,使坯体变软而倒塌。
解决方式:缩短预热带,由相对集中开闸排烟改为相对分散开闸排烟,以降低烟气相对湿度,降低坯体入窑水分。
对一次码烧隧道窑,当码好的窑车进入窑的干燥带的几个车后就倒塌,其原因也是由于坯体入窑水分过高,窑内相对湿度高造成的。
解决的办法也是严格控制坯体入窑水分,改相对集中排潮为相对分散排潮,适当提高排潮温度。
3、在烧成带倒塌,造成原因是温控不准,内燃掺配过高而不均匀,使局部砖坯过烧软化倒塌。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坯垛的中下部。
解决方式:发生这样的情况,一般让它继续烧过去,不过要缩短进车间隔时间,甚至可以连续进车,以便缩短烧成带,还可以将烧成带和投煤孔或余热闸打开放“火”。
此外,必须及时地合理调整内燃掺量及其均匀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二、火势上飘、底走火造成窑内火向上飘、底走火差的原因:其一排烟设备抽力不足,炕腿形式较低,燃料灰分过大,底部投煤过多,灰渣堵塞下火道,使腿部通风不良,造成底火不好而火势上飘。
其二有时与窑车的曲封有关,漏气严重也会使底火差火势上飘。
其三码窑不合适,炕腿太高太稀,冷却带过短,造成通风过大,下部冷却过快,后火熄灭过早。
解决的方式:首先要查明原因合理调整各带的长度,改变腿炕的码法,及时调节排烟支闸的开度,适当提高近闸降低过闸。
以上几种措施要综合考虑,单纯采取某一种措施,往往无济于事。
三、蹲火当发生设备事故,砖坯供不应求或者停电时,窑炉就要蹲火。
蹲火时,首先要关闭尾门和鼓风机,关闭远闸,近闸也需开得很小。
如停电时要打开进车端窑门,打开烧成带和预热带之间的投煤孔盖。
少加煤,勤加煤,尽量降低火行速度,甚至可在原地不动地焙烧。
四、产品的缺陷消除烧结砖无论在多么好的窑中烧成,如果操作不当都会产生各种缺陷。
1、裂纹:砖瓦在窑内烧成过程中,容易产生断裂或网状裂纹,还有一种细的裂纹叫发状裂纹。
断裂及网状裂纹均为坯体不干,坯体强度低,预热升温过急,坯体内外温度相差很大,坯体内外水分蒸发速度相差很大,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坯体结构,俗称“炸裂”。
解决方式:延长预热时间,适当提闸,特别是过闸不能提得过高,避免进车端窑内温度过高,此外,入窑的砖坯残余水分要控制在6%以内,这对于防止断裂及网状裂纹的出现是极其重要的。
发状裂纹是在焙烧中冷却过急造成的,主要延长保温时间。
2、哑音:主要原因是湿坯预热过急,未经充分干燥就较快升温,形成内裂纹。
已干燥的砖坯存放在潮湿的气氛中或受到窑中预热带的烟气的不良作用发生回潮。
过冬的砖坯内,含有的水分受到冻溶交替作用,以及烧过的制品,降温速度过快而急冷等,都是造成哑音烧结砖的原因。
只有消除不正常的操作,才能消除上述缺陷。
3、黑腿砖:炕腿砖被未燃尽的煤及炉渣堆住,形成面上有波状蓝色、黑色斑纹,俗称“黑腿砖”,针对燃料灰分,选择较高的炕腿码法,适当提高近闸(靠近烧成带),加强底火,如外加煤时,应勤添少加,使燃料充分燃烧。
也可采取提高砖坯内燃方法,减少黑腿砖。
4、压花:所谓压花,即砖与砖叠码处(条面上)是蓝色或青色的压印,随着内燃砖的推广,压花现象越来越普遍,砖与砖交叠处因缺乏内燃料燃烧所吸收的氧气,而处于还原气氛中,此处粘土中铁的氧化物被还原成FeO或Fe3O4,故压花呈蓝色或青色。
又因这些低价铁的氧化物,对粘土有强烈的助燃作用,所以当焙烧时,在压印处液相量要高于其他部位,致使该部位焙烧后收缩变形也大,这就是在压花出现凹形洼坑的缘故。
消除或减轻压花现象的主要解决方式:要选择适当码法或改变坯体外形。
使条面、顶面处的重叠面积尽可能减到最少,适当延长烧成周期,使燃料尽可能燃烧完全,并保证充分氧化性气氛。
5、“面包砖”:由于砖坯升温太快,砖坯表面急剧玻化,砖坯表面变得实心密实,但是坯体内产生气体的那些反应还未结束,产生的气体无法透过高粘度的熔体逸出,导致坯体内部显着膨胀,使砖变形,而成为“面包砖”。
在此时应适当减少掺入的燃料量,控制燃烧速度,掌握恰当的过剩空气系数,都可以有效地预防产生"面包砖"。
当然还可以加大砖空心率,也是避免"面包砖"产生的可靠办法。
6、“石灰爆裂”存在于已烧结的砖中,石灰颗粒在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消化而膨胀,使砖的表面发生片剥落,这种现象称为“石灰爆裂”。
含有石灰石质的礓石原料,容易产生“石灰爆裂”。
筛分、细碎是有效的除去1mm以上料径的礓石颗粒,利用足够的高温和充分的保温时间,以及还原气氛,能使砖坯中的礓石颗粒烧结而不致于有害。
烧结砖隧道窑轨道膨胀问题分析走访了多家烧结砖生产线的厂家,发现很多厂家都在为轨道不正常的膨胀伤透了脑筋。
在生产过程中,轨道无规则的向外伸长,导致托车不能正常运行,有的还在窑内出现顶车现象,致使生产厂家进行停窑维修,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
就这一问题的出现,现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窑炉行业上的工作经验,作一情况分析,仅供生产厂家参考。
一、存在问题的诸多方因素1.轨道膨胀的留设尺寸大小是否合理;2.轨道安装长度尺寸及轨道的配置大小是否合理,轨道的材质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标准;3.轨枕的埋设尺寸及轨道接头的轨枕留设方式是否合理;4.轨道安装时水平度与轴线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轨道安装完毕后,是否加焊轨道挡铁;5.窑车轮子与轨道面是否吻合;6.窑车运行时车轮轴与窑内轨道线是否垂直成90度;7.窑车轮内轴承是否安置耐热温轴承,润滑滚动自如;8.窑车控制轮与滑动轮边与轨道边留设的尺寸大小是否合理;9.窑车与窑车之间的接口密封性能是否完好,是否有串火现象,引起轨道面温度过高,使轨道无规律膨胀;10.窑体结构曲封砖与窑车探头砖留设尺寸过大,产生串火现象,导致轨道面温度过高;11.窑车砂封板与砂封槽内的吃砂尺寸较小,密封性能较差;12.轨枕预埋螺栓施工时出现质量问题会导致轨道偏移轴线,轨道弯曲变形。
二、控制措施和解决方式窑内轨道是隧道窑心脏部位的轴线,轨道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现根据原因情况的分析,使轨道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进行合理有控制的膨胀。
笔者认为在以下环节进行控制:1.结构中解决先天不足(1).轨道设计选型要分宽断面隧道窑和窄断面隧道窑配制、载重量之分。
现根据很多生产厂家窑炉生产情况对比,4.6m断面宽以上的隧道窑(含4.6m),均选择22kg级轨道,4.6m断面以下隧道窑均选择18kg级轨道,2.5m断面宽以下选择15kg级轨道。
轨道设计安装尺寸时,不宜过长,一般长度应在7m之内比较合理,使轨道的膨胀控制在局限之内。
轨道与轨道接头留有膨胀间隙缝应在8-12mm(22kg 轨道)、6---10mm(18kg轨道),在轨枕安装设计尺寸时将轨道接头处埋设双轨枕,接头设在轨枕上,有便于轨道膨胀自如。
在每根轨枕两边要设计轨道挡铁,控制轨道横向变动。
轨道接头有两种方案:其一,平口接头;其二,斜口接头。
在接头方向上斜口接头有利于平口接头,斜口接头的小角度方向要与窑车运行前进的方向同向,千万不要反向。
(2).窑车结构是否合理,它将直接影响到轨道的诸多方面因素。
其一,窑车的单边轮导向槽与双边轮导向槽之分,窑车与窑车的接口处咬合时的紧密性,它会导致轨道面的正常工作温度高低。
笔者通过几条不同结构生产线的对比情况分析,窑车导向轮以单边为佳。
轮轴内必须安装耐热轴承,而滚珠的间隙周边尺寸达到3---5mm,有利于自由膨胀而自如滚动,窑车接口处形态“V”型与"“[”型相比,“V”型为最佳,但“V”型深度尺寸一般以4---5cm比较合理。
(3).窑体结构曲封卡口与砂封槽的密闭功能好坏,能直接影响窑内轨道的正常与不正常的膨胀是主要因素之一。
从目前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窑炉窑车探砖与窑体曲封砖咬合尺寸较小,窑车砂封板与砂封槽内的封闭尺寸较浅。
二者对它的密闭功能起到的效果不佳,出现倒温现象,使窑内的轨道面的工作温度过高。
在这方面,窑炉结构上可采用双曲封设计结构来控制热气流的倒温,砂封槽内的窑车挡砂板吃砂深度要大于8cm,这样才有利于密封,而砂封槽内砂子颗粒不宜过大,最好使用石英砂为宜。
2.加强控制检测手段就我们的主题而言,要控制好轨道在正常设计使用的温度下膨胀,在不影响窑炉使用的情况下,各方面的质量控制手段不可缺少。
(1).轨道的材质要求必须达到设计选材规范标准。
轨道进场后要抽样全面检验,符合标准的方可使用,例如:18kg 轻轨抵抗矩Wa(cm3)/51,容许轮压(t)/3.5,24kg轻轨抵抗矩Wa(cm3)/90.1,容许轮压(t)/6,及其它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要求都要化验检测。
(2).轨道施工安装方面。
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方面,经笔者了解很多窑炉轨道安装并非专业公司施工安装,出现问题都是很深刻的教训。
在“一平(水平)”“一线(轴线)”上出现误差较大,导致窑车运行时不畅,有的还影响到顶车机的损伤。
其主要原因是对轨道安装的施工工艺不清楚。
如轨枕螺栓埋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预埋式,一种是随梁浇灌式。
螺栓的轴线尺寸水平标高都是有严格的要求。
(作者在2000年《砖瓦杂志》上发表轨道安装控制方法,请读者参阅)有此不作赘述,轨道一般安装完后,再每隔1-2根轨枕在压板之外用30mm方钢焊于轨枕上以防压板与轨道移位。
(3).窑车底轨道面的温度控制。
在很多烧结砖生产线上,车下检查坑存在送风不畅检修狭窄,在车下温度控制方面,一要考虑送冷风系统,而且将送入冷风进行平衡抽出窑外,保证轨道温度在40--60℃之间有利于轨道正常膨胀,检修坑的高度控制在1.5m以上。
注意工作面,有利于窑内倒窑或出现窑车事故处理。
二要控制好窑车的生产质量,窑车的加工质量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轨道使用的质量,在有的地方出现窑车轮与轨道面的硬摩擦,这说明窑车轮子的转动性不良,使轮子与轨道面长期摩损,导致轨道平面出现凸凹现象,造成轨道不正常拉长,还有的出现窑车轮与轨道面吻合性不好,轮轴与轨道轴线不成90度,造成轨道边摩损,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窑车跑边与窑墙磨擦碰撞,导致温度下串,使轨道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