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循环系统
2016年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08)血液循环(含答案)

血液循环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血流的种类和特点1.动脉: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
特点: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远离心脏后不断分支变细,最小的动脉分支成毛细血管。
2.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特点:数量最大,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3.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手上看到的“青筋”就是静脉。
(4)出血的初步护理: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点拨】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毛细血管静脉血流方向:由动脉→毛细血管→静脉A.心脏有四腔: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
动脉与心室连接,动脉与心室之间有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静脉与心房连接。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B.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
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
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C.并不是所有的动脉内部都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不是所有的静脉血内部都流静脉血,如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D.心脏: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
(左心室的壁最厚)2、每分输出量、心率。
A、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Х心率B、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
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循环系统生理PPT课件

种反射。
体液调节因子
01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和升高血压的作用
。
02 03
血管紧张素
由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转换 酶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具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和促进肾上腺皮质 分泌醛固酮的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包括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等,具有舒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管 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
弹性贮器血管
大动脉,富有弹性,可缓冲射血压力 ,维持舒张压。
分配血管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控制器官组织血流 量。
中动脉,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
血管分类及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控制真毛细血管开放与关闭, 调节微循环。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液进 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微静脉,影响静脉回流和心输 出量。
容量血管
静脉,容纳全身血液总量的 60%-70%。
血流动力学原理
血流量
血压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与 血管两端的压力差和血管对血流的阻力成 反比。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 力,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血流阻力
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与血 管长度、血液黏度和血管半径有关。
• 治疗与预防: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 物,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外科手术治疗主要 适用于严重病例。预防冠心病需从控制危险因素做起,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
循环系统疾病

(五)治疗要点
治疗目的:提高运动耐受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损害的
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1)病因治疗 (2)减轻心脏负荷
(3)增加心排血量 洋地黄药物、非洋地黄药物
(4)抗RAAS 相关药物的应用 ACEI、醛固酮拮抗剂 (5)ß -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五、急性左心衰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1)急性心机梗死及其并发症 (2)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瓣膜装置损害 (3)其他 血压急剧升高,输液过多过快 2.发病机制
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下降 心排血量急剧减少
血压下降 休克
LVEDP迅速升高 肺静脉压快速升高 急性肺水肿
(二)临床表现 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 双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
五、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1.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2.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心律 3.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4. 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律失常 (1)房室结双经路
(2)隐匿性房室旁路
(3)预激综合征
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发生机制:折返(窦房结、房室结、心房、房室间)
2.病因: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3.临床表现:发作突然开始和终止,心律绝对匀齐。心悸、头 昏、不安、心绞痛、心衰、休克、轻重不一。 4.ECG: HR 150-250次/分, R-R绝对匀齐,QRS形态除差异性传
原因。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
1.心脏:组织结构、传导系统、血液供应
2.血管:循环系统的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类 3.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 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有两 组,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循环系统的体液 因素 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 血
08.软体动物

• 一对侧神经也随之扭转成 “8” 字形, 内脏团中的部分器官也相应地前后、左 右互换位置。
• 右旋的动物,右侧器官发育受阻,左旋 的左侧器官发育受阻,从而形成不对称 的体制 (1个鳃、1个肾脏、1个心室、1个 心耳)。
• 这种扭转现象,
从个体发育中也
得到了证实,幼 虫在担轮幼虫期
为两侧对称,面
2、足部:
• 位于腹面,常因种类不同而 在形态和功能上表现出很大 的差异。 • 腹足纲 (蜗牛等): 块状,用来 爬行。 • 多板纲 (石鳖等): 块状,但用 来附着。 • 掘足纲 (角贝等): 圆柱形,用 来挖掘水底泥沙。 • 瓣鳃纲 (河蚌等): 斧形,用来 挖掘泥沙。 • 头足纲 (乌贼等): 足和头合并, 足演化成腕,用来捕捉食物。
– 钩介幼虫:淡水蚌类的幼虫。用钩和足丝附着在鱼鳃等 部位,暂时性寄生。
• 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都有一个担轮幼虫期,因 此认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 但在进化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
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环节动物向活动的方
向发展,导致身体分节;软体动物向不活泼的 方向发展,导致了保护性贝壳的形成。
(一)一般特征:
• 形态变化大, 个体发育 过程中,体躯发生了扭 转。 • 除头、足为两侧对称外, 内脏团扭转成螺旋状, 肛门和鳃扭转到了身体 的前端;贝壳也呈螺旋 状。 • 内脏团扭转的结果,使 得一侧的器官发育完好, 而另一侧器官受到抑制。 这是腹足纲与其他软体 动物的区别。
(二)身体划分:
• 循环系统为开放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和血液组成。 • 心脏:位于背面的围心腔内,心室1个,能搏动,心耳(房)1个或成 对(常与鳃的数目一致)。 • 血管:分化为动脉和静脉。血液从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各部,后 汇入血窦,由静脉回到心耳(房)。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课件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例如自动识别病变、 辅助医生诊断等,这些应用将极大地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03
个性化治疗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未来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医生可
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展望
预防措施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将更加完善,通过健康 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体检,可以有效地降低循环 系统疾病的发生率。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循环系统概述 •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 心脏影像学检查技术 • 常见心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 医学影像学在循环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展望
01
循环系统概述
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心脏
综合治疗
未来将会更加注重循环系统疾病的综合治疗,包 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这些治疗 手段将相互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诊断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循环系统疾病的早 期诊断将更加准确,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的生存率。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将会更加关注患 者的生活质量,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将充分 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因素。
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术前诊断
医学影像学可对外科手术前的患者进行全面诊断,明确病变 部位、程度及毗邻关系。
手术导航
医学影像学可提供高清晰度的术中导航,帮助外科医生精确 地找到病变位置,减少创伤和并发症。
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定位靶区
医学影像学能够精确地定位肿瘤,确定肿瘤范围,为放疗提供准确的靶区。
人体八大系统

人体系统组成
01 基本介绍
目录
02 消化系统
03 神经系统
04 呼吸系统
05 血液循9 生殖系统
08 泌尿系统 010 总结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 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是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 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第二性征。 人体生殖系统有男性和女性两类。按生殖器所在部位,又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总结
多细胞生物体内许多器官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某种连续的基本生理功能,这些器官,就组成了一个系统。 人和高等动物有8个系统,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 经系统。以上系统构成了人体和动物体,并且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整个 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以保证生物体个体生存和种族绵延。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称激素。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 调节作用。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胸腺和性腺等。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 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 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
肺循环(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其正常运行是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得以维持 的基础。
循环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
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 管组成,负责将血液输送至全
身各个部位。
淋巴系统
由淋巴管、淋巴结和脾脏等组成, 负责将淋巴液输送至全身各个部位 ,并参与免疫应答。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
2023-11-08
目录
• 循环系统概述 •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特点 •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主要问题 •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健 •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疾病预防 •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案例分析
01
循环系统概述
循环系统的定义
循环系统是人体内一系列器官和组织的总称,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 个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输出去。
心理疏导
1 2
关注孩子情绪
家长应注意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如出现焦虑、 紧张、抑郁等情绪问题时,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和关爱。
与孩子沟通
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需 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3
寻求专业帮助
如孩子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缓解,家长可寻求专 业心理咨询或治疗机构的帮助,以帮助孩子克服 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检查
定期体检
在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应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以评估孩子的身体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检查内容
健康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生理指标,以及询问 孩子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
检查结果处理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为孩子制定相应的健康指导和治疗方案,如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确保学前儿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 矿物质,以维持循环系统的正常
护理中的循环系统疾病

智能化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护人员 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智能化健康管理
通过智能化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 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患者自我 管理能力。
社区护理与预防保健的重要性
社区宣传教育
在社区开展循环系统疾病的宣传 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疾病预防
意识。
预防保健措施
针对循环系统疾病的高危人群, 制定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方案,降
精准评估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 行精准的评估和诊断,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精准干预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 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 高护理效果。
精准监测
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确 保患者安全。
远程护理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远程监测
利用远程技术,实时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为医护人员提供及时
详细描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力衰竭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饮食 方面应控制盐和水的摄入,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药 物治疗方面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生 活方式方面应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
04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
总结词
合理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循环系统疾 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认知水平 。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促进康 复。
康复护理与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
提醒患者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预防复发。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散 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膜
内层:薄,为细密结缔组织,含少量平 滑肌束。 外层:靠近心肌膜,也称心内膜下层, 为较疏松结缔组织,含小血管和 神经,在心室,心内膜下层有心 脏传导系统的分支。
心外膜
心瓣膜
结
构
传导系统
心内膜
由心肌构成,大致分内纵中环外斜三层;
心室的心肌膜比心房厚;
心肌膜
(图 3)
心室肌和心房肌不连续;
第 8章
循 环 系 统
Circulatory System
教
案
(5 分) (15分) (10分) (20分) (20分) (10分)
1、概述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2、心壁组成、各层结构特点及心瓣膜功能
3、心脏传导系的组成、分布及各型特殊心
肌纤维的结构特点
4、大、中、小、微四级动脉的管壁特点及
各自功能 5 、毛细血管的分类、分布及各类毛细血管 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6 、 静脉的结构特点,静脉瓣的结构功能
图11 大动脉中膜光镜像 (雷锁辛复红染色)
图11 小动脉模式图
图12 小动脉和小静脉光镜像
图13 微动脉和微静脉模式图
图13 微动脉光镜像
图14 毛细血管 (左:铺片;右:模式图,↑内皮细胞核)
图15 毛细血管周细胞电镜像 (A,B 扫描电镜像 C 透射电镜像)
图16 三种毛细血管模式图
房室结:位于心内膜下层 房室束及分支:位于心内膜下层
传导系统由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 移行细胞(transitional cell)、蒲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三种细胞组成。
结
起 细 搏 胞
构
传导系统
分布: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心部位。 结构:细胞较小,呈梭形或多边形,包 埋在一团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内。
向腔内凸起而形成的薄片状结构。
心肌膜
结构:表面为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
心外膜
织,并与纤维环相连。
(图 5)
心瓣膜
功能:阻止心房和心室收缩时血液倒流。
结
构
传导系统
由心脏壁内特殊的心肌纤维组成,其功能
是发出冲动并传导到心脏的各部,使心房
肌、心室肌按一定的节奏收缩; (图 6)
包括: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的心外膜下
图2 心内膜模式图
图3 心肌膜光镜像
图4 心外膜模式图
图5 心瓣膜模式图
图 6 心 脏 传 导 系 统 模 式 图
图7 蒲肯野纤维光镜像
图8 中动脉模式图
图9 中动脉光镜像
图9 中动脉光镜像
图9 中动脉光镜像
图9 中动脉光镜像
图 10 大 动 脉 模 式 图
图11 大动脉光镜像 (雷锁辛复红染色)
小静脉
纤维,有些没有平滑肌;外膜厚,结缔
中静脉
组织内有较多纵行平滑肌束。 (图 25)
大静脉
本
章
习
题
一、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
选出1个最佳答案。
1. 关于静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又称容量血管 B、管壁弹性小 C、内弹性膜不发达 D、都有静脉瓣 E、常与动脉伴行
2.以下属于弹性动脉的是 A、中央动脉 B、小叶间动脉 C、肺动脉 D、垂体上动脉 E、螺旋动脉 (
特 点
结 构
分 类
毛细血管(capilliary)分布最广, 分支很多;
(图 14)
总面积最大,可达6000平方米;
管径最细6-8um,管壁最薄; 结构最简单,但功能最重要:参与 物质交换。
特 点
结 构
分 类
内皮:由2-3个单扁上皮细胞围成管壁。 基膜:只有基板。
(图 15)
小动脉
微动脉
管径0.3mm-1mm,也属肌性动脉。 管壁厚的三层结构明显,有明显的内 弹性膜,外膜与中膜厚度相近,但一
般缺乏外弹性膜。管壁薄的三层结构
不明显;
(图 12)
中动脉
大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管径小于0.3mm的称微动脉; 13) (图
内膜仅有内皮,无内弹性膜,中膜 有1-2层平滑肌,外膜较薄。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心骨骼,为两个纤维
心外膜
环,心室肌、心房肌都附着于此; 心房肌纤维可分泌心房钠尿肽,有利尿排
心瓣膜
钠、扩血管、降血压等作用。
结
构
传导系统
心内膜
即心包的脏层。
(图 4)
心肌膜
为浆膜,被覆一层间皮,深层为薄层 结缔组织。
心外膜
心瓣膜
结
构
传导系统
心内膜
概念: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
三、C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为每个题干选出 1个正确答案。 A、细胞核 C、两者皆有 1. 心肌纤维 2. 神经纤维 3. 蒲肯野纤维 4. 胶原纤维 B、细胞器 D、两者皆无 ( ( ( ( ) ) ) )
四、X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
选出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1. 蒲肯野纤维 ( )
缘朝向血流方向,功能是防止血液逆流。
静
微静脉
脉
微静脉(venule)的管径50~200 µ m,管 腔不规则,内皮外有或无平滑肌。
小静脉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 脉,结构似毛细血管,较毛细血管略粗,
中静脉
有些部位内皮细胞间隙较大,有物质交
大静脉
换功能。
(图 20)
静
微静脉
脉
小静脉(small vein)管径0. 2 ~ 2mm, 内皮外渐有一层完整的平滑肌纤维;
内皮细胞基底面基膜完整;
胞质内有许多吞饮小泡,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于肌组织、结缔组织、外分泌腺、 肺、中枢神经系统等代谢旺盛处。
窦状毛 细血管
特 点
连续毛 细血管
结 构
分 类
结构特点:
有一层紧密连接的内皮细胞; (图 16) 基膜完整; 内皮细胞有许多贯穿胞质的环行窗孔, 物质交换通过窗孔来进行;
(图 18)
有孔毛 细血管
窦状毛 细血管
有孔有隔膜:胃肠粘膜、内分泌腺等; 有孔无隔膜:肾血管球等。
特 点
连续毛 细血管
结 构
分 类
结构特点:
又称窦状毛细血管,通透性大,有利于
大分子物质和血细胞通过;
(图 16)
有孔毛 细血管
管腔大而不规则,可扩大达40um;
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空隙; 基膜不连续或完全缺如; 分布于肝脾、骨髓及内分泌器官。
A、 广泛分布于心内膜下层 B、参与组成窦房结和房室结 C、胞体比心肌纤维短,胞浆丰富
D、细胞连接处有发达的缝隙连接
E、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五、填空题,每空只有一个答案。 1、在电镜下,可根据 的不同,将毛细
血管分为
2、心脏传导系统由
、
、
、
三类。
和
三种细胞组成。
六、名词解释题 1. 蒲肯野纤维
2. W-P小体
图 17 连 ▲续 紧毛 密细 连血 管 接电 镜 像 ( 吞下 饮 小局 泡部 )放 大 图
↓
图16 三种毛细血管模式图
图 18 有 ( 下孔 局毛 部细 放 大血 图管 电 窗 孔镜 )像 ↓
图16 三种毛细血管模式图
图19 静脉瓣模式图
图20 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模式图
图21
)
)
二、B型题,在以下试题中,为每个题干选出1个 最佳答案。 A、脂肪细胞 C、周细胞 E、起搏细胞 1. 2. 3. 4. 5. B、平滑肌细胞 D、移行细胞 ( ( ( ( ( ) ) ) ) )
位于心内膜的内皮下层 位于中动脉的中膜 窦房结和房室结周边及房室束 存在于心外膜 位于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间
其间有基质和纤维,由平滑肌细胞产生;
中 膜
动脉硬化病人平滑肌细胞可迁入内膜增
生,产生纤维和基质增多,使内膜增厚。
外 膜
(图 9)
中动脉
内 膜
内皮
大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图 9)
厚度与中膜相近。 包括:
内皮 下层
外弹性膜:不明显,不完整,可多层。 结缔组织:内有营养血管(vasa basorum)
七、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 试述中动脉的结构特点。
2. 简述毛细血管的分类及其结构上的 异同。
本
章
实
验
一、观看电视录像片:循环系统 二、观察组织切片: 072 中动脉与大静脉 071 大动脉 031 心脏
三、示教片: 1、 心肌闰盘(H-E染色)
2、 心肌闰盘(铁苏木素染色)
图 1 心 室 壁 模 式 图
小静脉模式图
图22 小动脉(↑)和小静脉(△)光镜像
图23 中静脉模式图
图24 中静脉和中动脉(局部)光镜像
图25 大静脉模式图
中 膜
通过血液渗透只能供应一半营 外 膜
养,另一半需营养血管供应。
中动脉
内 膜 中 膜
大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图 10)
内皮:单扁上皮。
内皮下层较厚;由于中膜弹性膜和内 弹性膜结构一致,因此内膜与中膜分 界不明显。
外 膜
中动脉
内 膜
大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最厚,有40-70层弹性膜构成,所以
小静脉
较大的小静脉中膜有一至数层平滑肌
中静脉
纤维,外膜渐厚。
(图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