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_肩肘倒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体育_肩肘倒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依据教会学生的学习思想,结合本班学生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从学生的学法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利用学习条件,开动脑筋发现问题,使之技能与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与提高,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并在教学中不断提高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年龄特点的体育教学课堂氛围。
二、教材选择:1、肩肘倒立2、游戏教材分析:肩肘倒立是由直角坐开始,向后倒肩、举腿、翻臀,当向后滚动至小腿超过头部时,向上伸腿、展髋、挺直身体,同时两手撑腰后侧,夹肘,成肘、颈、肩支撑的倒立姿势。
对发展学生的协调、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学互评,互相帮助的学习意识。
三、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学情分析:这一年龄段学生正值身体形态和机能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的前期,也是柔韧、灵敏素质发育的较敏感期。
已初步具备了掌握一定难度的技巧动作的能力。
但其力量、速度等素质还较差,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机能的支配、调节还不精细,形成动力定型的能力较差。
心理上,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兴趣,但兴趣也容易转移,有意注意能力不强。
已具备较好的模仿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分析理解能力较差,有表现的欲望,易盲目自信,但遇挫折后易自卑。
四、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肩肘倒立的动作要领、做法以及完整动作的相关原理,学会相互帮助方法,提高练习兴趣。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从屈腿肩肘倒立到慢慢伸直腿的动作,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3、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活泼、上进、善思、团结、合作、友爱等优秀品质。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主要教法学法:教法:直观教学法诱导法暗示法学法:合作练习法竞赛法六、教学过程:(见教案)七、安全措施;1.提前进入场地布置场地器材排除安全隐患。
小学体育_肩肘倒立(水平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基本部分30’一、引导学生逐步做出肩肘倒立的动作雏形二、肩肘倒立1、练习①两腿伸直并腿坐,上体前屈,胸部靠近大腿,两手触脚面;然后上体滚动后倒,两腿上举,两臂压垫同时腿上伸②迅速屈肘内收,手撑腰的上部(拇指向腰侧,其余四指托背),展髋、挺腹、脚面绷直向上方伸,成肩颈和上臂支撑地面的肩肘倒立姿势2、在帮助下练习肩肘倒立,改进倒立技术3、逐步脱离保护帮助,独立完成动作4、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立在练习者侧方,两手握住其脚腕向上提拉,必要时可用膝关节顶住其髋部帮助展髋。
5、展示:个别学生展示、学生分两组展示本课所学。
注意事项:1、充分活动开头部、肩部和腰语言引导组织:全班集体练习一、教法与步骤:1、教师讲解并示范肩肘倒立;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3、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完成练习,并提高练习质量;4、组织不同典型的学生进行示范;5、教师讲解存在的典型错误,并指出改正方法;6、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7、分散进行肩肘倒立针对性练习;二、教法与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2、用口令指挥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指导;4、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三、老师统计成功率四、给予积极的评价。
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学练法与步骤:一、1、认真听教师讲解并示范肩肘倒立;2、听教师口令进行练习;3、教师巡回指导;4、典型学生肩肘倒立的示范;5、听教师讲解存在的错误,并及时改正;6、听教师口令进行针对性练习;7、、听教师口令分散进行肩肘倒立针对性练习;学练法与步骤:1、认真听讲,明确练习方法2、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二、认真展示,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23’7’重复练习《肩肘倒立(水平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运动基础知识、技能,但都是侧重于感性方面的。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特点就是好动,兴趣广泛,乐于接受新事情,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爱表现自我。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运用直观示范法的同时还采用了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体育_肩肘倒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肩肘倒立》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肩肘倒立》水平二(三年级)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知道并能说出肩肘倒立的技术要点。
学会保护与帮助方法。
2.80﹪的学生能用较正确的姿势独立完成肩肘倒立的动作,20﹪的学生能在同伴的保护和帮助下用正确的姿势完成肩肘倒立的动作。
3.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体验合作探究和取得成功的喜悦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肩、肘、头着垫支撑稳,夹肘立腰,绷脚尖。
2.教学难点:后倒、伸展髋、立腰动作连贯。
四、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法:启发、合作、情境、正反示范、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2.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任务3.一路纵队绕圆形慢跑,加入后踢腿跑、滑步、高抬腿跑、小火车过山洞4.专项准备活动1.情境导入大象喝水:坐立→身体后倒脚尖触地大象夹耳朵:站立脚跟抬起,脚绷直,双手掐腰两胳膊夹肘大象摘苹果:坐立→身体后倒后,两腿向上蹬伸用脚尖触碰另一个同学的手2.学生自学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秘籍”前后两位同学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学习3.分组练习讲解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者站在练习者的侧面,两手握其小腿或脚踝上体。
如倒立姿势不正确,身体不能充分伸展,可用膝盖顶其背部,使其充分伸直。
每人练习5次,并对学生的部分动作进行纠正4.集体练习5.优生展示6.素质练习:支撑7.游戏:奔跑吧建筑师以接力的形式分四组,每人手持一块小体操垫,奔跑至搭建房子的指定位置进行搭建一块垫子,迅速返回起点与下一名同学接力。
直至本队所有队员将房子搭建完毕。
1.伴随着音乐学生跟随老师进行瑜伽动作的模仿,使身体充分的放松。
2.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情况。
3.下课,整理回收器材。
六、场地器材小体操垫36块、体操垫1块、标志物4个、录音机1台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运动基础知识、技能,但都是侧重于感性方面的。
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但不同之间的学生也存在差异。
为此,在教学中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发展。
小学体育_肩肘倒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开始部分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
3队列队形练习1、师检查课堂常规。
2、通过“中国的体操天王”导入体操垫上运动——肩肘倒立要求:动作快、静、齐,精神饱满,回答积极。
娱乐热身6’1、游戏:抢垫子(音乐:RowRow row yourboat)2、准备活动:踏板操(音乐:卡路里)3、专项准备活动:1、通过学生玩过抢椅子游戏,引入抢垫子游戏1)教师讲解方法。
2)师生同乐。
2、教师带领学生做踏板操3、带领同学们做专项准备活动要求:活泼快乐、反应迅速。
突1、肩肘倒立1)、口诀:1、上1、教师通过问学生倒骑自行车、屁股离开垫子破难点16’体前屈手触地2、后倒翻臀臂压垫3、屈肘内收手撑腰4、伸髋挺腹腿蹬直。
2)、保护与帮助:保护与帮助者站在练习者的一侧,两手抓其脚踝向上提拉,同时用膝盖顶其髋部。
顺序:一站二抓三提四顶骑自行车,如何保持身体平衡,导出肩肘倒立的动作方法。
2、教师做完整示范3、为了让学生理解,带来了七字口诀4、示范讲解保护与帮助。
5、组织学生进行统一口令的两人一组进行练习6、学生进行展示7、评价,发现问题,进行纠正8、再次组织学生进行练习9、展示并且让学生进行评价10、学生独立完成动作1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展示,引导学生评价。
12:教师小结:鼓励学生。
要求:学习兴趣高昂,参与积极主动。
2、课课练:跳、跨垫子1、师讲解游戏方法并做示范2、学生进行练习,活力四射,激情饱满。
成四路纵队进行跳跨垫子,注意比赛安全。
身心恢复5’1、放松活动2、教师小结3、收回器材放松活动:音乐《花溪》师生同乐,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要求:心情愉悦,身心放松。
场地设计四列横队器材:小垫子40块音响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主动性强,对新事物好奇,参与兴趣浓厚,但是也正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需进一步增强,运动技术不够成熟,对肩肘倒立动作要领理解较为模糊,因此,本次课采取了教师讲解示范与图例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采用学生合作、自主的学习手段,使学生初步掌握肩肘倒立运动技能,激发学习的学习动机。
小学体育_技巧:肩肘倒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平三《肩肘倒立》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本课的设计仅仅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尝试体验—合作学练—巩固提高”这一主题式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与平台,让学生在学练过程,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掌握技能,并在学练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为每位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和自我展示的机会,让每位同学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年级:五年级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人:教学内容技巧:肩肘倒立教学重点:伸腿展髋,控制平衡教学难点:动作准确、连贯、协调,姿态优美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掌握肩肘倒立完整技术动作,学会保护与帮助以及小组合作。
2、在练习中体会伸腿展髋和手撑腰背的技术动作,正确理解动作技术的含义。
3、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和柔韧素质,提高学生时空感和身体控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活动次数时间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
二、队列队形1、三面转法2、裂队并队走三、热身操自编热身操。
教师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和要求。
1、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动作规范,队伍整齐。
2、教师口令指挥练习。
组织学生站于垫后,强调动作舒展。
(音乐伴奏练习)认真听老师讲解。
学生认真听口令,积极练习。
听音乐积极进行模仿,动作舒展到位,积极热身。
四列横队。
1、四列横队2、组织如图每人一块体操垫,站于垫后。
1次1次1次1'2'3'准备部分四、辅助练习夹沙包后倒练习四、教师讲解练习动作要领,引导学生练习。
要求:提示学生双脚夹紧沙包直腿后倒,脚尖触地,注意翻臀、立腰。
(第一个挑战)四、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投入的模仿并做练习。
要求:并腿坐垫,用双脚夹住沙包,向后倒,并积极的用脚尖去触地,体会背离垫子的动作。
学生每人一块小体操垫。
2-3次2'基本部分一、导入:1、向上直腿控腿练习2、伸髋立腰练习3、三人小组合作练习突破伸髋立腰难点二、完整动作学习1、学生体验向上控腿与手撑腰的结合1、教师进行挑战(示范),并提示学生注意手臂的压垫和背离垫子。
小学体育_肩肘倒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肩肘倒立教学设计《肩肘倒立》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个性活泼、思维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并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乐于向同伴展示技术动作。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与同伴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但由于心理因素的原因,该阶段的学生也有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
《肩肘倒立》效果分析中心校:今天我上了一堂肩肘倒立体育课。
在个别学生能独立完成整个动作的情况下,我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设计和安排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
教学的方法:采用了探究教学法、讲解法、示范法等。
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可取之处:1、动态地处理课堂教学进程。
古希腊的哲学家告诫我们:“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教师在当今情形中也应明了“一个教师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
”课堂中由于受到我对学生学情不是充分了解和学生在陌生老师面前拘束等多种因素综合的影响,教学进程变慢。
我在课堂上根据变化了的场景,随时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内容等。
我个人认为真正的课堂是应出现种种“想不到”的,如果课堂凡事凡物都是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掌握之中,那么课堂中生命灵动也就没有了。
课堂也就开始步入压抑、死气沉沉的状态了,教师的教学也就逐渐成为机械的重复性的劳动了。
2、教学新颖地设计事实上,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感到学习索然无味,尤其感到是心理感到负担,收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
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按耐不知内心的热情,主动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的状态。
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将得到较为充分的激发。
热烈的学习氛围是师生情感交流而形成的一种沸腾的状态。
而让学生积极参与扮演角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创造一些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课堂气氛。
小学体育_肩肘倒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健身操做健身操要求:动作规范、到位基本部分一.新授:肩肘倒立1.几个动作:头部运动两肘后夹,提脚尖提髋2.体前屈后倒垫上举要点:膝关节伸直,双脚并拢,脚面绷直,双手压垫1.静听、理解并参与游戏2.静听、观察、模仿练习1.讲解、示范并组织进行练习2.在练习过程中提醒学生要点3.讲解、示范4.在练习过程中提醒学生要点5.巡回指导、纠错1.组织:两个圆站立要求:积极参与,动作规范2.组织:围成两个圆,每人一块垫子要求:并腿伸直,脚面绷直252’4’3.压垫伸髋,脚尖上顶(保护与帮助)要点:倒垫迅速,压垫有力1.静听、观察2.学习保护与帮助3.2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保护帮助轮换4.展示5.评价1.讲解、示范动作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2.巡回指导、纠错3.选取、推荐学生展示3.组织:2人一组两块垫子并拢要求:倒垫速度快,脚尖触纸板,做好保护帮助4.组织:中间展示要求:仔细观察评价5.组织:四人一组探究讨101-23’2’基本部分31-35分钟4.学生展示5.探究学习6.夹肘撑背练习要点:体会观察平面等腰三角形7.保护与帮助方法:帮助者站在练习者身前,当练习者上体后倒、收腹举腿后,帮助者立即上垫,两手握住练习6.看图片讨论问题7.观察同学完成实验8.总结答案9.静听、观察、模仿练习10.静听、观察11.保护帮助下做肩肘倒立12.尝试独立完成肩肘倒立13.展示14.评价15.练习16.保护帮助4.鼓励、总结学生评价5.抛出问题6.组织小实验7.总结8.讲解、示范9.讲解、示范10.巡回指导、纠错、帮助11.提示要点12.选取、推荐学生展示13.鼓励、总结学生评价14.讲解保护帮助、巡回指导、论要求:仔细观察,充分思考6.组织:一人一垫,坐在垫子上要求:注意夹肘平面7.组织:密集队形要求:仔细观察8.组织:2人一组两垫并拢要求:做好保护帮助,用纸板辅助绷脚尖9.组织:中间展示要求:仔细观察评价二.组织:2人一组两垫并拢要求:低头提臀团身三.组织:2人一组两垫并拢3-41101-23-54’2’3’3’3’者的踝关节上提,同时用膝关节顶其臀部,示意练习者收臀,绷脚尖向上用力8.肩肘倒立练习要点:上体后倒腿上举,两臂夹肘时紧压垫,屈肘内收手撑腰,伸髋挺腹腿蹬直9.学生展示17.练习18.保护帮助19.小组展示20.评价纠错15.巡回指导、纠错、帮助16.鼓励、总结学生评价要求:做好保护帮助四.组织:中间展示要求:仔细观察评价51-23’3’结束2-41.放松活动2.课堂小1.在老师带领下完成放松活动2.评价1.组织、引导学生放松活动2.讲解注意事项组织:每人一个垫子,跪在垫子上,跟随音乐,进行放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肘倒立教案
《肩肘倒立》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处在长身体时期,身体尚未定型,发育尚未完善,心理尚未成熟,学生喜爱上体育课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怕苦、怕累、缺乏毅力也是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肩肘倒立》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选自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二《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肩肘倒立》,本单元共安排五节课,本次课是肩肘倒立的第一节课。
肩肘倒立是《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在以前所学各种翻滚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对空间的感知觉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延伸。
其目的是既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和对自己身体的自控能力,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意识、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陶冶其情操。
《肩肘倒立》课后反思
《肩肘倒立》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学习改进肩肘倒立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腰腹肌力量、灵活、协调等素质及平衡定向能力,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体验取得成功的喜悦感;培养学生美感与韵律感,陶冶学生情操。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差异,因此在完成动作的时候,往往伴有成功与失败。
在教学过程中,边巡视、边指导,不失时机地采用“激励法”,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调整情绪树立信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
整节课围绕小垫子进行练习。
基本部分用小垫子进行肩肘倒
立的教学。
教师讲解示范效果好,有利于组织教学;好组织,好调动,只要向学生交待清楚完成动作的方向、位置调换,学生很快配合,移动迅速,节约了时间,增加了练习的次数。
小垫子提倡一物多用。
除了作为学习肩肘倒立的器材外,在素质练习时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练习等。
在课的结束部分,又利用小垫子进行放松,提高了小垫子的使用率。
在教学过程中,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课堂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和锻炼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