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场下膨胀岩的粘弹塑性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高温高湿环境下膨胀岩巷道围岩湿度场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研究

高温高湿环境下膨胀岩巷道围岩湿度场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研究

高温高湿环境下膨胀岩巷道围岩湿度场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研究刁心宏;张新;陈力;章坤;陈志亮【摘要】By the similar material model test,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swelling rock of a road-way in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 is respectively discussed under different densities and different initial mois-ture situations. The following are the test results: the water migr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ents lamellar structure;the smaller of the initial density is, the greater the moisture increment and the migration range will be;the smaller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is, the greater the increasing moisture will be , while the smaller the mi-gration range will be at the same time ; the maximum range of water migration in the top of roadway is lesser than that the bottom.%通过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高温高湿环境作用下巷道围岩在不同密度、不同初始含水量时的含水量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水分在巷道围岩中呈类层状向围岩内部迁移;围岩密度越小,含水量增量越大,水分迁移范围越大;初始含水量越小,含水量增量越大,但水分迁移范围越小;巷道上部围岩水分迁移范围比下部小。

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_河海模型_及其应用

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_河海模型_及其应用

• 434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年
example,the correctness and rationality of the proposed nonlinear rheological model is validated further. In the end ,by adopting the developed nonlinear rheological numerical code,the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for the dam foundation of Jinping First Stage Hydropower Station,and the analysis results bring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 and evaluation for the long-term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dam foundation of Jinping First Stage Hydropower Station. Key words: rock mechanics; nonlinear viscoelasto-plastic rheological model; creep property; relaxation property; code development;engineering application 减蠕变特性的开尔文体及描述瞬时弹性的虎克体相
Abstract : By connecting the nonlinear viscoplastic body(NVPB) model put forward by the authors and five-component viscoplastic model in series,a new seven-component nonlinear viscoelasto-plastic rheological model of rock(Hohai model) is proposed,which can reflect fully the accelerative rheological property of rock material. The rheological equations of rock at the constant stress and strain are deduced. The nonlinear creep property and relaxation property of rock a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At the same time,on the basis of complete creep curves gained by using rock servo-controlling rheology equipment,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oposed seven-component nonlinear viscoelasto-plastic rheological model of rock is validate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nonlinear rheological model and experimental curve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nonlinear viscoelasto-plastic rheological model is available and reasonable. Based on the proposed seven-component nonlinear viscoelasto-plastic rheological model of rock,the central difference equation in three-dimensional condition of this nonlinear rheological model is deduced. By adopting the secondary the numerical analysis development routine interface of software—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FLAC3D), code of nonlinear rheological model is investigated and developed. Through a uniaxial compression numerical

软岩巷道蠕变与湿度应力场耦合研究

软岩巷道蠕变与湿度应力场耦合研究

表 2 20 工作面巷道底 板软岩砖胀特性测定 H 11


O.3 3 0.4 3

}。 l
0.7 3 0.6 3 口, % 4. 7 9 5.8 3 5.5 7  ̄o V 0.o 3 0.5 4 0.0 7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 然科 学基 金资助 项 目(0705 ; 51 3 )国家 4
重点基础研 究发展 计划(7 9 3计划) 目(05 B 250 项 20 C 2 10 )
E Ct /,' a
9.7 4 8.2 4
作者简介 : 亮 ( 付志 1
fal eo {mo uh@ y u.o 3

)男 。 , 山东科 技 大学在 读博 士
研究生。 主要从事 岩 石力 学试验 研 究方 面 的工 作。E—m i a: l
了分析 , 并在围岩稳定性控制 中得到了初步应用 。
1 工 作 面 概 况
H 11 20 工作 面是海域 开采 的第 一个工作 面, 位 于龙 口矿 区西北部 。 部紧邻 渤海 。煤系地层为新 北 生代下第三系, 主要由钙质泥岩、 泥岩 、 含油泥岩 、 油 页岩 、 土岩、 粘 砂质泥岩 、 粉砂 质泥岩等软弱岩层组 成。 含煤 4 。 层 单轴抗压强度为 5 7M a煤层本身 1 P , 软, 其顶底板更软, 顶底板岩层单轴抗压强度一般小 于 8 P。 a是典型的软岩蠕变地层。受湿度等 因素影 M 响。 巷道蠕变破坏严重 。
以遇水膨胀性不强 。
收稿 日期 "06— 3 4 20 —0 —0 修 回 20 0 —2 ; 6 6 8 0
试件 编号 fo C ' /,a t
8.5 7 9. l 2 1 4 0.0 9.4 7

岩石粘弹性模型辨识

岩石粘弹性模型辨识

岩石粘弹性模型辨识摘要:本文回顾了常用的几种岩石粘弹性本构模型,依据蠕变柔量的概念,用位移和蠕变柔量两步反分析法从粘弹性本构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中辨识出岩石的本构模型.先由相应的位移实测值用解析法反演岩石的蠕变柔量,再由岩石的蠕变柔量运用非线性优化技术辨识出岩石本构模型表达式,最后进一步由模型参数反算出岩体的粘弹性参数.文中最后给出了工程实例. 关键词:粘弹性本构模型蠕变柔量两步反分析法反问题岩石岩体属于各向异性流变介质,由于其客观复杂性,在岩体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面,参数和模型的正确给定是岩石力学研究中的两大难题,它们的合理性将大大增强岩体工程分析设计的可靠性.新奥法施工及目前广泛应用的现场监控法或信息反馈施工法是把岩石的变形观测作为对原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修正的依据[1,2].这些方法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指导修改原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已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实践领域.参数取值,传统的方法大多凭经验、工程类比来进行,常常不能作出科学的判断.参数反演作为参数辨识的一种方法,是基于实测位移反求系统某种参数的一种逆问题,对确定认识系统和进一步正演分析相当重要.参数的辨识,包括模型参数的辨识,是在模型的结构式给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模型的给定与实际相符合的程度显然相当重要.工程岩体是复杂的不确定系统,岩体的流变力学模型较多,模型识别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岩体本构模型的辨识,尤其是与时间有关的粘弹性本构关系辨识方面当前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本文回顾了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几种常用的岩石粘弹性本构模型,然后依据蠕变柔量概念,用位移和蠕变柔量两步反分析法从粘弹性本构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中辨识岩石本构模型,第一步由相应的位移实测值用解析法反演岩石的蠕变柔量,第二步由岩石的蠕变柔量运用非线性优化技术辨识出岩石本构模型的表达式,最后进一步由模型参数与粘弹性参数的关系反算出岩石的粘弹性参数. 1 粘弹性本构模型回顾工程岩体的长期稳定性是当今岩土工程领域的一个十分重大的前沿问题[3].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是有时间过程的,具有时间效应,岩体流变是岩体的重要基本力学特性和行为,对于某些实际岩体工程,研究变形的时间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8,9].真实岩体是一种非连续、非均质、各向异性的流变介质,目前很难用数学手段作出适当精确描述.在一定情况下,可将岩体视为似连续、均匀化、类各向同性介质,采用经验与理论相结合,定量分析定性使用的原则,对工程设计与施工起重要的定性指导作用[10,11].在这一前提下,在岩土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中提出的粘弹性本构模型主要包括经验模型和组合模型[5](弹性和粘性元件的不同组合而成).表1列出了常用的几种微分型组合模型的公式及其特征(h代表弹性元件,n代表粘性元件).在一般状态下,这些组合模型的本构方程微分形式的一般式可表示为[5] 表1 常用岩石粘弹性微分型组合本构模型式中:式(1)即线粘弹性微分型本构关系的一般表达式. 2 粘弹性模型识别 2.1岩体介质蠕变柔量的确定在弹性岩体中开挖任意形状断面的隧道,应用平面复变影射、保角变换方法可得围岩内任一点在曲线坐标中的位移为[7] 由弹性理论确定.其中:ω(ζ)为垂直隧道轴线的物理平面z上的非圆形洞室外域到数学平面ζ内单位圆外域的映射函数;φ(ζ)和ψ(ζ)为满足应力边界条件的复势函数. 应用弹性—粘弹性对应原理,对照式(2),得出任意断面的隧洞内任一点因开挖引起的粘弹性位移在曲线坐标中的表达式为[8] d(x)为荷载逐步释放系数,若计算断面远离开挖面,则可作为平面应变问题处理;若接近开挖面,则严格说来是空间问题.为使问题简化,考虑了开挖面空间效应后,仍作为平面问题来处理.开挖面空间效应通过洞周释放荷载逐步释放代替瞬间完全释放来体现.据研究资料[4]表明,其取如下形式:d(x)=1-0.7exp(-3.15x/2a).其中,a为隧洞半径;p0为垂直向初始地应力;g为剪切模量;r为所考虑点到隧道轴线的距离;λ为侧压力系数;k为体积模量,d(x)为应力释放系数,x为计算断面距开挖面距离. 在流变岩体中开挖任意形状的隧道,在开挖之前布置量测仪器,可测到由于开挖引起的全部位移,在ti时刻可测到n个测点由于开挖引起的相对径向全部位移,记为uk(ti),k=1,2,,…,n,i=1,2,,…,l(假定量测了l个时段),代入式(4),则有蠕变柔量jl(ti)和广义蠕变柔量j2(ti)的线性方程组 2.2粘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的确定线粘弹性微分型本构关系的一般表达式如式(1)所示,对其进行拉氏变换,考虑光滑化假定,得[7] 对于(s)=0有重根或虚根的情况,j(t)中含有时间t的阶次项和正余弦项,且未知参量个数增加,给反演优化大大增加了难度,收敛性差,不利于程序的统一编制,这里作了一些简化,在工程实际中,复杂的高阶次模型也不必要. 式(10)中,在模型阶次确定时,参数ai(i=1~2m+1)与模型式(1)中的模型参数p0,p1,p2,…,pm,q0,q1,q2,…,qn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由式(9)和式(10)可推导得出,模型参数均可用ai简单运算表达. 表2 常用岩石粘弹性模型参数表利用实测位移由式(6)可求出众多不同时段ti的蠕变柔量ji(ti)的最佳估计值,又由式(10)可得相对应的j(ti)(i=1~l),因而构造如下的非线性优化目标函数:(11)式(10)是ai的非线性函数,该问题是一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问题,带约束的隐式非线性优化问题,这里采用了可变容差优化方法,它是在单纯形法和复合形法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具体见文献[6]. 上述模型参数估计是在模型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即偏微分方程的阶次m,n为已知的.这里模型的最佳阶次m,n的确定不是通过数学推导求出,而是通过试验来确定的.令模型阶次m,n的取值从1开始,分别以步长1递增,比较m,n取不同值时最优估计式(11)的值,即拟合误差.通常随着阶次增大,拟合误差下降.但当阶次为最佳阶次时,拟合误差达到最小;然后随着m,n的增大,拟合误差趋向增大.3 粘弹性参数的反算粘弹性力学本构模型中的模型参数为粘弹性参数的函数,若辨识出岩石的粘弹性微分型模型,则可反算出岩石的粘弹性参数,这里粘弹性参数包括弹性模量和粘性系数.在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常用的几种粘弹性模型已在表1中列出,它们的模型参数与粘弹性参数的关系如表2,可以反算出相应的岩体力学参数. 4 工程实例某地下工程开挖一条半径为2.0m的试验洞,围岩体可视为均匀各向同性粘弹性体.围岩垂直初始应力为4.5mpa,侧压力系数为1.5,泊松比为0.26.实测数据由通过圆中心的水平和竖直两条测线l1和l2得到.以某断面被开挖瞬间作为时间起点进行观测,实测数据如表3所示.表3 各测线的位移实测值(单位:mm) 将上述实测结果及洞室几何尺寸等数据输入到用本文方法编制的程序中,进行迭代计算.第一步利用位移量测值由式(6)得出不同时段的蠕变柔量值,第二步由计算出的不同时段的蠕变柔量值通过式(11)优化计算,得到如表4所示结果.由表4可得出,模型的阶次为1阶,相应辨识出的模型为0.329×10-8σ+0.366×10-4=0.843×10-3ε+ 由实测数据初始时刻位移及辨识的模型形式初步确定,该岩体粘弹性模型可作为三参量kelvin-voigt模型,由表2反算粘弹性参数为e1=2.73e+4,e2=4.14e+5,η=4.91e+8,弹模型单位为mpa,粘性系数单位为mpa·d. 上述结果同已有的勘测和试验成果较一致,室内试验的结果为e1=2.51e+4,e2=4.62e+5,η=5.36e+8. 如果量测数据较多,可多算出几组结果,统计出其中拟合误差最小的阶次所占的百分比,通过百分比最高的阶次来得出模型的阶次及模型参数. 表4 模型辨识计算结果 5 结语岩体本构模型辨识及参数反演是岩石力学理论和工程实践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据蠕变柔量明确的物理意义,初步探讨了通过两步反分析辨识出岩体的粘弹性模型,并对于常用的粘弹性模型反算出其粘弹性参数,粘弹性模型的表达式取自于线粘弹性模型的一般形式.算例表明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对于工程岩体,完全符合某一种力学模型是难以做到的,但可以根据一定的匹配原则,在允许误差内选取最恰当的力学模型.岩体本构模型辨识当前研究相对较少,如何选取适当的匹配准则来获得最佳模型仍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膨胀岩湿化崩解特性及膨胀性快速鉴别研究

膨胀岩湿化崩解特性及膨胀性快速鉴别研究

膨 胀 岩 湿 化 崩 解 特 性 及 膨 胀 性 快 速 鉴 别 研 究
蔡 耀 军 , 王 小 波 , 李 亮 , 张 胜 军 , 练 操
( 1 . 水 利 部 长 江 勘 测 技 术 研 究所 , 湖北 武汉 4 3 0 0 1 l ; 2 .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武 汉) 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水分的迁 移 , 温 度 的 变 化 几 乎 对 岩 石 崩 解 无 影 响。 D u a n g d e u n ( 1 9 7 8年 ) 认 为 毛细作 用 和应 力释 放 时造就 了岩石 崩解 。C h u g h和 Mi s s a v g e ( 1 9 8 1年 ) 则 认为 岩 土

崩解 指标 与塑 性指数 、 孔 隙 比、 初 始饱 和度 及岩 石粒 度 有关 的结论 。朱珍德 等 通 过试 验 研 究 , 提 出 了膨 胀 红砂 岩 的湿化 特性是 由其 矿 物成 分 组 成 、 结 构 特 征及 胶结 物等 决定 的 。 目前 , 国 内外 关 于 岩 土湿 化 崩 解 的研 究 日益增 多 , 归 纳起 来 集 中在 两 个 方 面 : ① 利 用 直接 浸泡 的简 易方法 定性 地观察 和研究 湿 化性 ; ② 利 用浮 筒 法 作 耐 久 性 试 验 对 湿 化 性 作 出 定 量 评 价 。
国内近年 来陆 续开 展 了一 些 岩 土体 的湿 化 试 验 , 对 岩 土体 湿化 性及 其试 验方 法 有 了一定 的认 识 , 但 未 对 膨
种现 象 , 是 膨胀 岩 土 体 一个 重 要 工 程 特性 。膨 胀 岩
的湿化 崩解 主要 是 由岩 石 的含 水 率 变 化 引 起 的 , 如 遇
隙发育 程度 和性状 而赋 以不 同 的指 标 值 , 用 崩 解 指标 来进行 崩解 强 度 分 类 。林 进也 ( 1 9 9 4年 ) 用 崩解 指标 与其 它控 制岩石 崩 解行 为 的岩 石 物理 指 标 间 的关 系 , 对侏 罗系普 拉威 汉组 粉 砂 岩 进 行崩 解 机 理 分 析 , 得 出

粘弹性聚合物材料力学模型的研究

粘弹性聚合物材料力学模型的研究

粘弹性聚合物材料力学模型的研究近年来,粘弹性聚合物材料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各种工程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船舶、机械、电子、汽车等领域,表现出较强的物理机械性能、电化学性能和耐腐蚀性等优势,因此被越来越多地重视。

然而,针对其力学性能的研究却较少,因此,研究其力学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正确预估和理解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为设计制造出更好性能的粘弹性材料提供优化的理论指导和实验参考。

一、粘弹性聚合物材料的介绍粘弹性聚合物材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主要由碳氢单元组成,包括乙烯、丙烯、苯乙烯等单体聚合而成,常用于工程领域,具有易加工、耐热、耐化学等优点,而且具有比较良好的抗热变形性能,是一种具有粘弹性特性的热塑性树脂,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热安定性。

二、粘弹性聚合物力学模型研究(1)模型的基本概念粘弹性聚合物力学模型是一种描述粘弹性特性的数学模型,包括应力应变关系、能量损失和应变寿命等。

它的基本内容是表达材料的变形特性,主要包括:(1)其变形特性的指数,即弹性模量K和黏弹性模量;(2)本构模型的力学参数,包括能量损耗模量和应变损耗函数;(3)位移应变关系,即计算应变能量与位移变量的关系;(4)机械参数,包括弹性模量、塑性弹性模量、位移应变率、能量损失模量和应变损耗函数等。

(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粘弹性聚合物材料的力学特性、粘弹性聚合物材料力学模型和模型应用研究。

1、粘弹性聚合物材料力学特性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粘弹性聚合物材料,通过实验测量材料的力学特性,如拉伸性能、抗压性能、抗弯性能、冲击性能、回弹性等,以及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粘弹性聚合物材料力学模型研究:根据粘弹性聚合物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建立其力学模型,以及分析模型中变形特性的指数和机械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而阐明粘弹性聚合物材料的变形性质及其变形机理。

3、粘弹性聚合物材料力学模型应用研究:根据粘弹性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模型,模拟及分析复合结构中粘弹性聚合物材料及复合结构设计参数等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提高复合结构性能。

节理岩体黏弹塑性流变破坏模型研究_佘成学

节理岩体黏弹塑性流变破坏模型研究_佘成学

Abstract:The visco-elastoplastic rheological failure model for rock block and joint is studied. A new concept of rheological instantaneous strength is firstly proposed;and on the basis,the nonlinear visco-plastic rheological failure model for rock and joint is established. Taking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creep test for example,the visco-plastic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by the new model is discussed. Then,the complete viscoelastoplastic rheological failure model for rock is established;and the creep as well as the relaxation characters of rock described by the model a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ameter on rheological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attern is studied showing that the model can well reflect the brittle-ductile failure pattern of rock. By comparison with the uniaxial creep test of marble,it is found that the test and calculation by the model are coincident well, especially in the failure stage. Furthermore,the complete visco-elastoplastic rheological failure model for joint is also discussed. The calculation of creep failure process for a grouted joint is demonstrated to be well coincid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Finally, the new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rheological failure analysis of the access tunnel of the Dagangshan hydropower station. The failure process is well modeled and the failure time is successfully forecasted,which can be the basis for further design of bolt and shotcrete support. The proposed visco-elastoplastic rheological failure model for rock and joint is not only clear in concept,well simulating the rheological failure process and determining the failure time,but also the parameters can be easily measured by conventional tests showing the goo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Key words:rock mechanics;rock mass;rheological instantaneous strength;rheological failure model

膨胀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膨胀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膨胀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梅正君
【期刊名称】《广州建筑》
【年(卷),期】2009(037)004
【摘要】膨胀土由于干湿循环而产生湿陷、胀缩等现象,经典饱和土力学理论难以给出合理解释.本文在归纳总结前人关于膨胀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BBM(Barcelona Basic Mode)模型、BExM模型、以及Thermo-hydro-mechanical(THM)本构模型等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它们作出简要的分析.【总页数】5页(P20-24)
【作者】梅正君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
【相关文献】
1.基于摩尔-库仑准则的膨胀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及其数值实现 [J], 李朝阳;谢强;康景文;赵梦怡;郭永春
2.基于弹塑性本构模型的非饱和膨胀土变形研究 [J], 崔树琴;戴志成
3.非饱和膨胀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J], 曹雪山
4.关于“非饱和膨胀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的讨论 [J], 李培勇;杨庆;栾茂田
5.对“非饱和膨胀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讨论的答复 [J], 曹雪山;殷宗泽;沈才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度场下膨胀岩的粘弹塑性模型研究季明1,2,高峰1,徐小丽3,张宇1,21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工程力学系,江苏徐州(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3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19)Jim1117@摘 要:在西原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弹簧的湿度膨胀系数,将湿度效应引入到模型中,推导了单轴应力状态下微分形式的粘塑性本构方程。

通过蠕变曲线和卸载曲线的分析,考虑了湿度效应的西原体模型当应力水平较低时为稳定蠕变,存在瞬时弹性、弹性后效和由湿度引起的粘性流动;当应力水平较高时为不稳定蠕变,存在瞬时弹性、弹性后效和由湿度和应力共同引起的粘性流动,该模型较全面地反映了岩石在湿度作用下的蠕变性质。

关键词:膨胀岩;粘弹塑性;蠕变;卸载1. 引言在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中,常发生突水事故。

特别是煤矿地下开采,随着开采向深部发展,开采过程中受高压水体的威胁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频繁发生矿井突水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严重地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 2 ] 。

现已有不少学者对岩石在湿度场、力共同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做了些探讨,如缪协兴等人研究了湿度应力场问题,建立了的湿度应力场理论以及湿度场耦合方程,并据此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变形问题[ 3,4,5 ];黄伟等人对水、岩化学作用对岩石的力学效应进行了研究[6];李连崇等进行了岩石水压致裂过程的耦合分析[7];孔祥言等人进行了热- 流- 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的研究[8];叶源新等进行了岩石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9];李俊平等研究了水力耦合下岩石的声发射特征试验[10];张国新等在最近发展起来的离散型数值方法DDA 法的基础上,考虑裂隙网络中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渗流压力与岩石变形的耦合作用,从能量最小原理出发,推求了考虑裂隙渗流情况下岩石系统的瞬时平衡方程及对任意裂隙进行安全评价的局部安全系数[11];杨天鸿等对脆性岩石破裂过程损伤与渗流耦合进行了数值模型研究[12];学者们大多都围绕着水力共同作用下岩石的破坏情况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岩土工程发生突水的实质是岩体在水压、湿度场以及外力共同作用下发生蠕变破坏。

蠕变是岩石类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质之一,蠕变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工程中,大量的失稳都与岩石的蠕变特征密切相关。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岩石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目前已提出的岩石蠕变模型有数百种,如Maxwell 模型、Burgers 模型、Bingham 模型、广义Kelvin 模型以及西原体模型等,这些模型具有各自的特点,适用于不同情况。

然而对于膨胀性软岩在湿度场影响下的本构关系的研究却少有报道。

本文在软岩的西原体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湿度场理论,通过引入弹簧的湿度膨胀系数,将湿度效应引入到模型中,推导了岩石类材料在单轴应力状态下微分形式的粘塑性本构方程。

2. 湿度场理论湿度场理论[ 3,4]的基本思想是:(1)膨胀岩石吸水后产生体积膨胀和软化,类似于材料的温度效应。

(2)围岩受到某个水源(或者湿空气)作用时,围岩内也会形成一个受水份扩散方程控制的湿度(含水率)变化场。

σ1ε22图2 考虑湿度效应的广义开尔文体 Fig.2 Generalized Kelvin model considering thehumidity effect根据湿度场理论,水份在膨胀岩体中的扩散、含水率、吸水作用力、体积变形等都是耦合的,如果让岩体吸水后自由膨胀,并且是各向同性膨胀,则会产生应变分量ε,且有:εαθ=式中:α为岩体的湿膨胀系数,θ为单位体积的含水量。

3. 本构方程在西原体模型基础上[13],引入弹簧的湿膨胀系数,建立如图1所示的热粘弹塑性模型。

图1中,1k 、2k 分别为胡克体(弹性元件)弹簧的刚度系数;1α、2α分别为考虑湿度影响的两个胡克体中弹簧的湿膨胀系数;1η、2η分别为模型中粘壶(粘性元件)的粘度系数。

考虑湿度效应,单位体积的含水湿度变化量C θ为相对于初始的单位体积的含水量0θ的湿度变化量,0C θθθ=−。

设总应力为σ,总应变为ε。

为了研究的方便,将西原体划分为弹性体、开尔文体和理想粘塑性体,分别用下表1、2、3表示。

下面分别讨论s σσ<和s σσ≥两种情况的本构方程。

3.1 s σσ<时的本构方程当s σσ<时,摩擦片为刚体,因此模型与广义开尔文体完全相同,由弹簧和开尔文体两部份组成。

如图2所示。

由于串联:σσσ==21,εεε=+21,εεε=+21 对于弹簧:1111C k k σεαθ=−上式两边求时间的导数得:1111Ck k σεαθ=− 对于开尔文体:222212C k k σεαθηε=−+ 由上述几式消去1212,,,εεεε 可得: ()121121212111C C k T k T k k k ησσηαααηεε⎛⎞+++++=+ ⎜⎟⎝⎠即为s σσ<时的粘弹性本构方程。

σσ1k 1α2k 2α1η2ηV 1ε2ε3ε1σ2σ3εε图1 考虑湿度效应的西原体模型Fig.1 Nishihara model considering the humidity effect3.2 s σσ≥时的本构方程当s σσ≥时,模型由弹性体、开尔文体和理想粘塑性体三部份组成,如图1所示。

由于串联:σσσσ===321,εεεε=++321,εεεε=++321 对于弹簧:11111C k k σεαθ=−对于开尔文体:2222212C k k σεαθηε=−+ 对于理想粘塑性体:23ησσεs−= 由上述几式消去123123,,,,,εεεεεε 可得: ()()121211212121111211211s C C k k k k k k k k k k k αασσσσαθθεεηηηηηηη+⎛⎞++++−++=+ ⎜⎟⎝⎠即为s σσ≥时的粘弹塑性本构方程。

4. 蠕变方程在恒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即0Cθ= ,当岩石的单轴压应力小于屈服应力s σσσ<=0,且保持为常量时,0=σ。

此时模型由弹簧和开尔文体两部份组成,其蠕变变形也由这两部份组成。

对于弹簧:()0111C t k σεαθ=+对于开尔文体:()()2022221C d t k t k dtεσεαθη=−+ 解得:()2102222k tCk t Aek ησαθε−+=+,式中A 为积分常数,可由初始条件求出。

当0=t 时,02=ε,因为施加瞬时应力0σ后,由于阻尼器的惰性,阻止弹簧产生瞬时变形,由此可求得022C A k σαθ=−−,所以蠕变方程为:()()()21022121121k tC C k t t t ek k ησσαθεεεαθ−⎛⎞+=+=++−⎜⎟⎜⎟⎝⎠当∞→t 时,蠕变方程有一条水平渐近线,因此,该模型的蠕变为稳定蠕变。

当岩石的单轴压应力达到或超过屈服应力s σ时,此时岩石的塑性变形明显,模型由弹性体、开尔文体和理想粘塑性体组成,其蠕变变形也由这三部份组成。

对于弹簧:()0111C t k σεαθ=+对于开尔文体:()21022221k tC k t e k ησαθε−⎛⎞+=−⎜⎟⎜⎟⎝⎠对于理想粘塑性体:()t t s203ησσε−=所以蠕变方程为 :()()()()21022012311221k tC sC k t t t t et k k σσαθσσεεεεαθη−⎛⎞+−=++=++−+⎜⎟⎜⎟⎝⎠, 当0=t 时,只有弹簧有变形,其它元件都无变形,随着时间的增长,应变逐渐增大,属不稳定蠕变。

5. 卸载方程当岩石的单轴压应力小于屈服应力s σ时,在1t t =后卸载,0=σ。

对于弹簧:()11C t εαθ= 对于开尔文体:()()2222211Cd t k t k dt εεαθηη+= 解得:()2122k t C t Be ηεαθ−=+,式中B 为积分常数。

当1t t =时,211022221k t C k e k ησαθε−⎛⎞+=−⎜⎟⎜⎟⎝⎠, 解得211022(1)k t C B ek ησαθ=−+可得卸载方程为:()()()()211212k t C t t t eηεεεααθ−=+=++当∞→t 时,()()12C t εααθ=+,可见由于湿度的影响,弹簧的变形并不完全消失。

当岩石的单轴压应力达到或超过屈服应力s σ时,对于弹簧: ()11C t εαθ=,对于开尔文体:()2122k t C t Beηεαθ−=+,对于理想粘塑性体,根据塑性元件和粘性元件的特性,卸载后模型停留在当时位置上,即已发生应变值为1203t sησσε−=,全部变形将永久保留,不能恢复。

可得卸载方程为:()()()()()2101231212k t sC t t t t Be t ησσεεεεααθη−−=++=+++当∞→t 时,()()01212sC t t σσεααθη−=++。

绘制s σσ<和s σσ≥时模型的蠕变和卸载曲线。

图3 当s σσ<时模型的蠕变和卸载曲线Fig.3 Creep and unloading curves of model while s σσ<由图3可知,考虑了湿度效应的西原体模型反映了当应力水平较低时(s σσ<),开始变形较快,一段时间后逐渐趋于稳定成为稳定蠕变,由卸载曲线可知,存在瞬时弹性变形、弹性后效和由湿度引起的粘性流动;由图4可知当应力水平较高时(s σσ≥),逐渐转化为不稳定蠕变,由卸载曲线可知,存在瞬时弹性变形、弹性后效和由湿度和应力共同引起的粘性流动,该模型反映了许多岩石在湿度作用下蠕变的两种状态。

6. 结论本文在西原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弹簧的湿度膨胀系数,将湿度效应引入到模型中,推导了单轴应力状态下微分形式的粘弹塑性本构方程。

该模型当应力水平较低时为稳定蠕变,存在瞬时弹性、弹性后效和由湿度引起的粘性流动;当应力水平较高时为不稳定蠕变,存在瞬时弹性、弹性后效和由湿度和应力共同引起的粘性流动。

该模型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湿度场下岩石的粘弹塑性,这对于地下工程,隧道工程以及煤炭资源开采等有着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1]王吉松. 煤层底板突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 煤炭技术, 2006, 25 (1) : 113~115. (WANG Jiso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n water inrush from coal floor[J]. Coal Technology, 2006, 25 (1) : 113~115.)[2]魏久传. 承压水上采煤安全性评价[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0, 28 (4) : 57~59.(WEI Jiuchuan. Security evaluation of coal mine above the confined aquifers [J]. Coal Geology & Exp loration, 2000, 28 (4) :57~59.)[3] 缪协兴; 杨成永; 陈至达.膨胀岩体中的湿度应力场理论[J],岩土力学,1993,14(4),49~54(Miao Xiexing; Yang Chengyong ;Chen Zhida.Humidity Stress Field Theory in Swelling Rock Mass[J],Rock and Soil Mechanics, 1993,14(4),49~54 )[4] 缪协兴; 茅献彪; 卢爱红;湿度应力场理论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3),1~5(MIAO Xie xing etc, Application of the humid stress theory on the soft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control around coal mining roadway, Ground Pressure and Strata Control,2002(3),1~5)[5] 郁时炼; 茅献彪; 卢爱红.湿度场对膨胀岩巷道围岩变形影响规律的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图4 当s σσ≥时模型的蠕变和卸载曲线Fig.4 Creep and unloading curves of model while s σσ≥报.2006,23(4),402~405(YU Shi-lian; MAO Xian-biao; LU Ai-hong.Study of Deformation Rule of Swelling Rock Roadway Under the Humidity Field Journal. 2006,23(4),402~405)[6] 黄伟,周文斌,陈鹏.水—岩化学作用对岩石的力学效应的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06,117(1),122~125(HUANG Wei; ZHOU Wen-bin; CHEN Peng. The Study on Mechanical Effect of the Chemical Action of Water-Rock on Rocks, 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2006,117(1),122~125)[7] 李连崇;杨天鸿;唐春安;杨春和.岩石水压致裂过程的耦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7),1060~1066(Li Lianchong; Yang Tianhong,Tang Chun'an; YangChunhe; Coupling analysis on hydraulic fracturing process of rock[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3,22(7),1060~1066)[8] 孔祥言; 李道伦; 徐献芝; 卢德唐;热-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研究[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5,20(2),269~275(KONG Xiang-yan; LI Dao-lun; XU Xian-zhi; LU De-tang, Study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coupled thermal-hydrological-mechanical (THM) processes[J],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05,20(2),269~275)[9] 叶源新; 刘光廷; 岩石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24(14),2518~2525(YE Yuan-xin; LIU Guang-ting, Research on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flow and stress within rock[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5,24(14),2518~2525)[10] 李俊平; 余志雄; 周创兵等, 水力耦合下岩石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25(3),492~498(LI Jun-ping; YU Zhi-xiong; ZHOU Chuang-bing,etc. Experimental study on acoustic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concerning hydro mechanical coupling[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6,25(3),492~498)[11] 张国新; 武晓峰;裂隙渗流对岩石边坡稳定的影响——渗流、变形耦合作用的DDA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22(8),1269~1275(Zhang Guoxin; Wu Xiaofeng,Influence of seepage on the stability of rock slope——coupling of seepage and deformation by DDAmethod[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2,22(8),1269~1275)[12] 杨天鸿; 唐春安; 梁正召等; 脆性岩石破裂过程损伤与渗流耦合数值模型研究[J],力学学报,2003,35(5),533~541(Yang Tianhong Tang Chunan Liang Zhengzhao etc, Study on model of damage and flow coupling in brittle rock failure process[J],Acta Mechanics Sinica2003,35(5),533~541)[13] 蔡美峰, 何满潮, 刘东燕. 岩石力学与工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198-230 (CAI Mei-feng, HE Man-cao, LIU Dong-yan.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M].Beijing: Science Press,2002,198-230) Research on the visco-elasto-plastic model of the swellingrock under the humidity effectJi Ming1,2, Gao Feng1, Xu Xiaoli3, Zhang Yu1,21 Department of Mechanics, College of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2 Xuhai College ,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3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AbstractThe differential visco-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equ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has been deduced based on the Nishihara rheological model with the help of considering the spring’s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reep and unloading curve, the Nishihara rheological mod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humidity is in a stable creep while the stress is low, which contains instantaneous elasticity、elasticity aftereffect and viscosity flow aroused by humidity . The model in a high stress is in an unstable creep, which also contains instantaneous elasticity、elasticity aftereffect, but the viscosity flow is aroused by the humidity and stress. The creep properties of rock under the humidity can be comprehensively reflected by this model.Keywords: swelling rock; visco-elasto-plasticity; creep; unload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