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方程式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10g 酒精和50g 水混匀后形成60g 酒精溶液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 2O 5,则参加反应的O 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C .2L 氢气和1L 氧气反应,生成3L 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2g 氢气和8g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0g 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解析:BA 、10g 酒精和50g 水混匀后形成60g 酒精溶液,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 2O 5,则参加反应的O 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 ,符合题意;C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不是体积,不符合题意;D 、氢气和氧气反应:2222H +O 2H O 点燃,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的质量比为:4:32:36=1:8:9,故2g 氢气和8g 氧气反应,氢气剩余,不能生成10g 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化学现象中有许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B .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C .50mL 酒精和50mL 水混合,其体积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相等D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数值一定相等C 解析:C 【分析】A 、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B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C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D 、根据化合价分析。

A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故说法正确;B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 故说法正确;C 、由于分子间有间隔,50mL 酒精和50mL 水混合,其体积一定小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 故说法错误;D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数值一定相等, 故说法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化学 化学方程式 练习试题(Word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化学 化学方程式 练习试题(Word版无答案)

化学方程式大锦鲤13.硫在氧气中燃烧:67.8.9.10.11.12.五、金属与酸的反应35.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规律:活泼金属+ 酸→盐+ 氢气↑(反应)条件:①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②酸为稀盐酸和稀硫酸。

现象:有气泡产生。

(铁和酸的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浅绿色)现象:有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色变为色。

七、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规律:金属氧化物+ 酸→盐+ 水(反应)26.铁与稀硫酸反应:36.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盐酸除锈原理: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色。

现象: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色变为色。

27.铁与稀盐酸反应:37.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色。

现象: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色变为色。

28.锌与稀硫酸反应:38. 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29.铝与稀盐酸反应:39. 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30.镁与稀盐酸反应:现象: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色变为色。

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八、酸与碱的反应规律:酸+ 碱→盐+ 水(反应)又叫(反应)规律:金属+ 盐→新金属+ 新盐(反应)条件:①以强制弱(除K、Ca、Na);②盐必须为可溶盐。

40.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3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不能用铁桶存放波尔多液?41.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中和胃酸:42.氢氧化钙(熟石灰)与稀盐酸反应:现象:有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色变为色。

43.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32.铜与硝酸银反应:44.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现象:有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色变为色。

九、酸与盐的反应33.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规律:酸+ 盐→新酸+ 新盐(反应)34.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4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现象:有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色变为色。

46.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47.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反应:48.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十三、有水参与的反应十、碱与盐的反应61.水的电解(反应):规律:碱+ 盐→新碱+ 新盐(反应)条件:可溶性碱和可溶性盐口诀:正负,(比)氢氧。

(必考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必考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气体,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B.该反应中产生了两种新分子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2.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图中共有4种分子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4.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5.当空气中受到 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石灰石粉末,使空气中 SO2含量降低,该过2CaCO+2SO+X=2CaSO+2CO,则 X 的化学式为()程发生反应为:3242A.CaO B.O3C.O2D.CO6.如图是乙烯和水反应生成酒精的微观模拟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B.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乙烯和水质量比28:2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8.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和计算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和计算专项练习题

化学方程式及计算一、选择题1.尿素溶液可以用来处理汽车尾气,化学方程式为2CO(NH2)2+4X+O2===2CO2+4N2+4H2O,则X的化学式是()A.NO2B.NO C.N2O D.NH32.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m1的值是4.4B.m2的值是4C.甲和乙是反应物D.参与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7∶83.图2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2A.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可以改变化学式中各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C.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是不能拆开的D.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生成物是固体,所以只要生成物是固体就必须标“↓”5.同学们对化学方程式C +O 2=====点燃CO 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图16.某金属单质X 与非金属单质Y 可发生反应:2X +Y===X 2Y 。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 ) A .4∶1 B .3∶1 C .2∶1 D .37∶8 二、填空题7.图3”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图3(1)”“____________。

(2)反应前的原子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原子数。

(3)从微观角度思考,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________(填“一定”或“可能”)改变。

(4)写出一个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钡都是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一般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等。

过氧化氢可用过氧化钡(BaO 2)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变化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分子个数 C.元素种类D.原子种类2、纯净物M加热可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推断M的化学式可能是()A.Na2CO3 B.NaHCO3C.(NH4)2SO4D.(NH4)2CO3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2P2O5 B.2H2O2═2H2O+O2C.S+O2↑SO2 D.Fe+O24O3Fe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5、香烟烟雾中有一种强致癌物叫苯并芘,其完全燃烧的方程式X+23O220CO2+6H2O,则苯并芘的化学式为()A.C20H12 B.C20H6C.C20H12O2D.C20H6O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4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7、制备过氧乙酸过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B.物质乙和物质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8、从化学方程式S+O2SO2中无法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 B.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9、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在A+B=C+D的反应中,9.8gA和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同时得到D的质量为()A.1.8g B.3.6g C.7.2g D.14.4g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B.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C、H、O元素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种纯净物都只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Al+Fe3O4Fe+ Al2O3。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练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练习
一、化合反应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2、硫在氧气中燃烧:
3、碳在氧气中燃烧(充分):
4、碳在氧气中燃烧(不充分):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6、氢气燃烧:
7、镁条燃烧:
8、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9、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
11、生石灰与水反应:
二、分解反应
1、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3、加热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
4、电解水:
5、高温煅烧石灰石:
6、碳酸分解:
三、其他反应
1、铁与硫酸铜反应:
2、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3、氧化铜与氢气反应:
4、碳还原氧化铜:
5、碳还原氧化铁:
6、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7、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9、酒精燃烧:
10、锌与稀硫酸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P-31 Cl-35.5;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2、将“神舟十四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A.N2O4B.NO2C.N2O D.CH43、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A.氧元素B.氧气C.水 D.氯酸钾4、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5、把一定质量的 X、Y、Z、M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说法正确的是()物质X Y Z M反应前的质量 6.6 3.4 4.2 3反应后的质量 5.4 待测7.4 3A.X、Z 为反应物B.M 一定是催化剂C.待测值为2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6、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结合成2个水分子C.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通过点燃生成2份质量的水D.每4份质量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7、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D.该反应中甲烷和氢气的计量数之比为1:18、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9、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氧气)密封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1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但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D.CH4燃烧生成H2O和CO2,则在O2中燃烧生成H2O和CO2的物质一定含有C、H11、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A.31:16:142 B.31:23:142C.124:160:284 D.4:5:212、如图是某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Ⅰ的作用是将空气和CO2、H2O分离B.装置Ⅱ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C.装置Ⅲ中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H2和O2D.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和H2O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请从Fe、KMnO4、O2、H2、H2O2、H2O、MnO2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雨花台中学成琳一、选择题1.医疗上颇为流行的“理疗特效热”,是利用铁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均匀、稳定,能使患处保持湿热状态。

若56 g铁粉经过缓慢氧化完全转变为氧化铁(Fe2O3),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是()A.16 gB.24 gC.21 gD.32 g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A.9g B.11gC.12g D.14g4.3.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6 B.32 C.64 D.964.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为2﹕l6.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

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二、计算题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氢气,理论上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是多少?2.某兴趣小组用图示装置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一、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出热量(3)生成 _____________2、铁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1)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 (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_____ 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铜在空气中受热: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铜丝变 ______4、铝在空气中氧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或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1)产生______ 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____________________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注意两种现象有差异)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_____ 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_________ 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________________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________ 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 ____________注意: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水T酸女口:SO + H 2O == ______ (亚硫酸)SO 3 + H 2O == ______ (硫酸)13、生石灰溶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放出热量)14、用无水硫酸铜鉴定程式不用特别记忆,但要记得这种方法及现象CuSQ + 5H 20 = CuSO4 • 5fO (五水硫酸铜,胆矶)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拓展:框内的化学反应只做知识性的了解占1. 工业上制盐酸(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 Cl 2点燃2HC12. 溶洞的形成中碳酸钙的溶解:CaCO+ H2O + CO2 == Ca(HCQ)23. 制取四氯化硅:Si + Cl 2 =SiCI 4 (液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分解反应: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正极为______ 负极为________ ,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7、高温锻烧石灰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制取氧化钙、二氧化碳)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氧化汞:拓展:框内的化学反应只做知识性的了解三、置换反应:(1)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锌和稀硫酸反应: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镁和稀硫酸反应: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和稀硫酸反应: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锌和稀盐酸反应: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镁和稀盐酸反应: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和稀盐酸反应:22 - 27的现象:都有气泡产生,但是剧烈程度不相同。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和稀盐酸反应: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和稀硫酸反应:铁单质参加的置换反应,铁元素由“0 ”价变为“ +2”价,生成“某亚铁”28 - 29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______(2)金属单质+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与硫酸铜反应: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_____ 色的物质,溶液由____ 色变成_____ 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所指的是此反应)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________ 色的物质,溶液由—色变成—色。

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T金属+二氧化碳或水(固体________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焦炭还原氧化铁: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炭还原氧化铜: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还原氧化铜: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与四氧化三铁反应: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与氧化铁反应:拓展:框内的化学反应只做知识性的了解四、复分解反应:(1)金属氧化物+酸T盐+ H z O40 .Fe 2Q+HCI—— _______________41、Fe2Q+H2SQ --现象:红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_色(稀酸除锈)42、CuQ+hSQ== _____________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_色(2)酸+碱T盐+ H2Q (又叫中和反应)43、Cu(QH)z+2HCI== ______________44、C U(QH*+H2SQ== ______________45、NaQH+HCI= __________________46、2NaQH+2SQ== ______________47、Mg(QH>+2HCI== ______________48、Ba(QH)2+H2SQ4= ______________(3)酸+盐T新盐+新酸49、CaCQ+2HCI==(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50、N@CQ+2HCI==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现象:两个反应都有大量的生成。

51、HCI+AgNQ==52、HzSQ+BaCl2==53、Ba(NQ)2+H2SQ==54、NaHCQ+HCI==(4)盐1 +盐2T新盐1+新盐255、KCI+AgNQ==56、NaCI+AgNO=57、Na?SO+BaCl2==58、BaCl2+2AgNG==(55——58)现象: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59、BaCl2+NaCQ==60、CaCl2+NaCQ==(5)盐+碱T新盐+新碱61、CuSO+2NaQH==^62、Ca(OH)2+CuCl2==(61、62)现象:生成沉淀。

63、FeCl3+3NaOH==现象:生成沉淀。

64、Ca(OH)2+Na>CO=(制取烧碱)现象:生成沉淀。

65、MgCb+Ca(OH)2=现象:生成沉淀。

66、NaOH+INCI==NaCI+NH3f +H2O(铵盐的特性:铵盐与碱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一氨气)67、Ca(OH)2+(NH4)2SO4==CaSO+2NH3 f +2H2O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68、Ca(OH)a+2NHNO==Ca(NO)2+2NH f +2H2O现象: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蓝的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