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养鱼增氧方法分类与溶解氧超饱和度及水中气泡直径大小阈值的关系研讨

合集下载

鱼塘增氧原理

鱼塘增氧原理

鱼塘增氧原理
鱼塘增氧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增加鱼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以改善水质,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鱼类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而饱和溶解氧浓度是衡量水体富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合理有效地增加鱼塘中的氧气含量对于提高养殖鱼类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鱼塘增氧的原理是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来改善水质。

鱼类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水中的氧气,而水体本身的氧气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温、水质、水体流动情况等。

因此,为了保证鱼类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需要通过增氧设备或者增氧方式来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其次,鱼塘增氧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增氧设备包括曝气设备、喷氧设备、潜水泵等。

曝气设备通过将空气注入水中,增加水体表面积,促进氧气的溶解;喷氧设备通过将高压氧气喷入水中,提高水体中氧气含量;潜水泵则通过水流的搅动来增加氧气溶解。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植物养殖、微生物处理等方式来增加鱼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另外,鱼塘增氧的原理还包括改善水体流动情况。

水体流动不畅会导致水体中氧气无法充分溶解,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

因此,通过增加水体流动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改善水质。

总的来说,鱼塘增氧的原理是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来改善水质,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合理选择增氧设备和增氧方式,改善水体流动情况,都是有效提高鱼塘氧气含量的途径。

通过科学的增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鱼类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为养殖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水产养殖户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增加水体溶氧量

水产养殖户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增加水体溶氧量

水产养殖户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增加水体溶氧量
水产养殖的关键就是养水,养水的关键就是溶氧。

合理增氧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确保不发生浮头。

养殖鱼类如果经常性的缺氧浮头,鱼类会因缺氧消耗大量体力,导致“一时缺氧浮头,三日只吃不长”的现象发生,表现为食欲减少,饲料利用系数降低。

鱼体也会因此而抗病能力消弱,鱼病也随之大量发生。

生长速度变慢。

同时因为池塘的含氧量过低,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会导致水质恶化。

所以不要把增氧机当做“救命机”使用,不要等到鱼浮头时才开始启动增氧机。

无论白天(阴天)或夜里,必须在鱼接近斧头之前,提高1-2毫克/升就开始增氧。

这样不但能够避免泛塘,而且能大大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保持鱼类的体力和抗病能力减少鱼病发生,保持正常的生长速度,同时有利于避免水质恶化。

第二,避免无效增氧。

当增氧达到足够的溶氧量时(一般为3-4毫克/升以上),应该及时停止增氧机,避免浪费。

第三,午间补氧。

恰当的午间补氧是十分必要的。

当午间日照强烈时,上层水溶氧含量会超过饱和值,常常达到十几毫克/升以上,此时应启动增氧机,把上层水搅动到下层,增加池塘整体含氧量,防止夜间溶氧下降过快。

并能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无机物的氧化,抑制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产生,转化和降低其含量。

以利于改善水质。

但应把握好午间补氧的时机,如果上层水的溶解氧并未饱和,则补氧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在
过饱和和最高时进行补氧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来源:水产E线)。

鱼缸增氧方法

鱼缸增氧方法

鱼缸增氧方法
鱼缸是我们养鱼的重要容器,而鱼缸中的氧气供应对于鱼儿的生存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有效地增加鱼缸中的氧气就成为了每个鱼友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鱼缸增氧的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增加鱼缸的水流来增加氧气的溶解。

水流可以有效地将氧气带入水中,同时也可以带走二氧化碳等废气。

因此,可以在鱼缸中设置水泵或者过滤器,通过水流的循环来增加氧气的溶解。

另外,可以在水泵或者过滤器上安装气泡石,通过气泡石产生的气泡也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其次,可以通过植物来增加鱼缸中的氧气含量。

水草等水生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因此,在鱼缸中适量种植一些水草,可以有效地增加鱼缸中的氧气含量,同时也可以美化鱼缸的环境。

另外,可以通过增加鱼缸的曝气来增加氧气的含量。

在鱼缸中设置曝气装置,可以通过气泵将空气送入鱼缸中,增加氧气含量。

同时,曝气也可以增加水面的气体交换,促进氧气的溶解。

因此,适量的曝气可以有效地增加鱼缸中的氧气含量。

最后,定期清洁鱼缸也是增加氧气的重要方法。

鱼缸中的污物会消耗氧气,因此定期清洁鱼缸,清除废物,保持水质清澈,可以有效地增加氧气的含量,提高鱼儿的生存环境。

综上所述,增加鱼缸中的氧气含量可以通过增加水流、种植水草、设置曝气装置和定期清洁鱼缸来实现。

希望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有效地增加鱼缸中的氧气含量,为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养鱼池塘的生态增氧方法.doc

养鱼池塘的生态增氧方法.doc

养鱼池塘的生态增氧方法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2年第07期养鱼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氧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如果缺氧,轻者影响鱼类生长,重者则引起缺氧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1.养鱼水体的溶解氧要求。

据生产实践,一般养殖(育苗)池塘中的水体溶解氧应保持在5~8毫克/升,最低不能低于3毫克/升,否则就会引起鱼虾泛塘死亡。

在水产养殖中,水体轻度缺氧虽不致引起鱼虾死亡,但会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

以草鱼为例,生长期内要求水体溶氧量达到5毫克/升以上或饱和度大于70%为正常范围,最低为3毫克/升,0.4毫克/升即为致死点。

2,毫克/升时草鱼开始浮头。

据试验,草鱼在溶氧量为2.72毫克/升情况下的生长速度,比在5.56毫克/升情况下降低98%,饵料系数提高4倍。

2.引起溶解氧不足的主要原因。

①气温过高。

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毫克/升降至6.93毫克/升,高温会引起溶解氧降低。

而且鱼类在高温情况下因摄食、运动量加大耗氧增加,也是引起溶解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密度过大。

一些养鱼户为追求高产,每亩放养常规鱼种4000~5000尾,甚至更多,超l 出正常放养量的1倍多。

导致鱼类和水中生物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增加。

③有机物分解。

大量有机物(如塘头配套饲养大量生猪、鸭、鸡、肉鸽等禽畜的排泄物)分解作用,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氧气,造成缺氧。

④无机物氧化。

养殖池塘水体和池塘淤泥中存在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发生氧化作用,导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3.鱼类缺氧的反应和症状。

(D轻度缺氧。

鱼虾出现烦躁,从水面可明显看到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出水面,呼吸加快。

②重度缺氧。

大量鱼虾浮头,甚至引起死亡。

例如鲢鱼在溶氧0.6毫克/升时就可能引起大批死亡。

鱼类长期处于溶氧1~3毫克/升时,基本停止摄食,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疾病和引起死亡。

浅谈增氧系统

浅谈增氧系统

浅谈增氧系统宇野系日寿饲育手册之饲育应用篇百家访谈之加藤博鱼缸的选择视频:老手的人工授精关于浮萍(仁丹藻)TOM43日记160414视频:针仔初次换水小议鱼鳃日本协会系兰寿尾型的鉴赏如何给青仔换水天色将晚,抱鱼上床。

世间破事,去他个娘。

增氧系统,是由增氧泵、增氧管道、排气孔三部分组成。

增氧系统,常用于饲养密度较大,夜间容易缺氧的养鱼容器内。

常见使用该系统的有,渔场育苗时期,给鱼苗增氧。

渔场管理,一般在繁殖后,鱼苗成长到3~4厘米前,使用增氧系统。

饲养密度较大,容器较小。

目的,方便筛选次品鱼苗。

当到3~4厘米时期,次品鱼苗,基本已经筛选完毕。

将筛选好的鱼苗,放入大池子中放养。

饲养密度稀少,有助于提高,金鱼的成长速度。

那时增氧系统,即可停止使用。

再有常见的是鱼店内使用,由于鱼店是以销售为主,他们的放养金鱼密度,普遍比较密集一些。

如若不增添,增氧系统,进行加氧。

那店内的金鱼,会因密度过大,导致缺氧死亡。

再者就是,家庭式饲养使用此系统。

家庭饲养金鱼,密度偏大时使用。

或是,给鱼治疗疾病,使用小容器隔离治疗时,怕鱼缺氧,而增设增氧系统,进行加氧。

1、增氧泵增氧泵,又称:增氧机、空气泵等别称。

市场中有售,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型号的增氧泵。

增氧泵是,通过不断的将空气进行打压,通过增氧管道以及排气孔,送入水体中。

当打压后的空气送入水体时,气体中的氧气,会因压力的原因,溶解于水中,使其提高水体中的含氧量。

下图为渔场常用的电磁式气泵,优点是价格经济,功率大,缺点是噪音比较厉害。

下图为家庭常用的氧气泵,优点是静音,缺点是相对价格比较贵。

还有一种是高压氧气瓶,主要供鱼打包长途运输使用。

2、增氧管道增氧管道是,连接增氧泵和排气孔的管道,用于输送打压后的空气使用。

常见的有塑料软管、塑料管材和PVC管材等材料制作的增氧管道,进行输送打压后的空气。

一般家庭式养鱼,常用的增氧管道为塑料软管。

渔场或者鱼店,使用塑料管材和PVC管材,做主管道。

水产养殖增氧最好用什么方法

水产养殖增氧最好用什么方法

水产养殖增氧最好用什么方法秋冬天气凉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

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缺氧,使鱼儿窒息死亡、成活率降低。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几种水产养殖增氧最好用的方法,欢迎阅读。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增氧方法之注水补氧法:鱼池内发生缺水和缺氧时,可直接引水入池。

如果水源中的含氧量比较低,可使水流经过一定的流程和落差,提高含氧量后再注入池内,以增强补氧效果。

注水补氧应注意的是,含铁质过多的水不能直接注入鱼池,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暴气、氧化和沉淀后,才能少量注入池内。

凡采取注水补氧的方法,一定要提早进行,以防止因缺水、缺氧而一次注水量过大或注水时间太长,导致池塘水温的急剧变化及鱼类的大量游动而损伤鱼体。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增氧方法之循环增氧法:在外来水源困难的情况下,用水泵抽取原池水进行就地循环,使池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加溶氧,释放有害气体。

当含氧达到6毫克/升时,就可停止循环,防止水温骤降。

“微孔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设备,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

它采用底部充气增氧办法,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对流,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加快对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低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改善了池塘的水质条件,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同时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溶氧,保证了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促进了鱼虾类的生长,具有节能、低噪、安全等优点。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增氧方法之生物造氧法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出的氧,是越冬鱼池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池水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

如果越冬鱼池水质清瘦,每亩水面也可各施0.5—1公斤尿素和过磷酸钙,以提高水的肥度。

但要注意,不能施用有机肥料,以免污染水质;施肥的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后期水体的含氧量。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增氧方法之充气加氧法鱼池表面封冻后,可在连接气泵的胶管顶端连一砂滤器,或直接在胶管上刺许多小孔,设置在冰下水中,利用风车或动物带动气泵,将空气压入胶管中,让其通过砂滤器或小孔呈很小的气泡扩散到水中,提高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体的溶氧量。

水产养殖鱼塘底部增氧详解

水产养殖鱼塘底部增氧详解

水产养殖鱼塘底部增氧详解
微孔增氧有以下几点优势:
1. 能有效改善水底底层缺氧问题:不会把水体搅浑和伤及种苗,可以使养殖密度提高30%,平均产量提高30%-40%。

2. 缩短了养殖周期:促进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使天然饵料增加,可以节约10%左右的饵料。

3. 促进池塘生态良性循环:使水体流动和底部溶氧充足,从而使有害物质大幅度减少,尤其是对亚硝酸盐和大肠杆菌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

减少鱼类疾病,降低渔药对环境的污染。

提升鱼类品质,使鱼的“土腥味”明显降低。

4. 节能:微孔管增氧设施每亩配置的功率为1.5kw-3kw,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5. 安全:操作方便,易于维护,安全性能好,不会给水体带来任何污染。

使用微孔增氧时要注意:
1. 微孔管曝气器不能露在水面上,利用螺旋形固定在底泥上30cm。

2. 通气总管、支管和阀门布置位置应合理,不应影响夜间巡塘行走安全,建议浅埋。

3. 正确调整供气阀门,确保最佳增氧效果,气泡以细密、数量多为佳,目测水面溢出气泡直径应小于1mm。

4. 检测水质,如溶氧状况,充氧效果,可用溶氧仪定时测定,并做好记录,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5. 经常巡塘检查,如发现增氧设施运转有故障或损坏,应立即报修。

6. 生产期内,微孔增氧管器一般不会堵塞,如因藻类附着过多而堵塞,可将曝气盘捞起曝晒一天,拍打抖落附着物,或用20%的洗衣粉浸泡1h 后清洗干净,晾干再用“微孔增氧”技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

水产养殖环境工程学充气和 与增氧5

水产养殖环境工程学充气和 与增氧5

Pg 对流 ( 紊 流 )
对流 Pi 分子扩散 Cs 界 面 C ( 液 体 边液 界膜 层 )
气 相 ( 主 气 体 体 边气 界膜 层 )
液 相 主 体
( 紊 流 )
图9.1双模理论模型
氧气传输是气液界面面积、氧气的浓度梯度、 液膜系数和紊流等的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dC A Cs Ct KL dt V
式中:
dC dt——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9-4]
KL——氧气输送系数(cm/h) A——气-液界面面积(cm2) V——水的体积(cm3) Cs——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Ct——t时刻水中实际溶解氧浓度(mg/L)。
氧气输送系数KL是薄膜上扩散率的函数,与氧气和 水分子的属性、温度及水中表面活性物质的浓度等 有关。 A/V值是表面积与充氧液体体积的比。 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单位体积表面积愈大, 氧气输送率就愈高。正在运行的充氧系统的A和KL 往往难以测定。通常将A/V与KL合并成总的氧气输 送系数KLa。
严格地说,此式只适用于无限稀释溶液中的溶质,且 其蒸气适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9.1.2 氧转移原理
1、一般物质的传递规律——菲克(Fick)定律
Vd DL dC dX
式中:
Vd——为物质的扩散速率, 单位时间、单位断面上通过的物质数量 DL——为扩散系数
dC dX
—— 为单位长度内的浓度变化值
C1、C2——分别为t1和t2时刻水中实际溶解氧浓度
(mg/L)。
清洁水在标准状况下溶解氧的总传递系数 KLa(20)定义为20℃、标准大气压 (760mmHg)、起始溶解氧为0时的值,为便 于比较,将KLa换算成20℃的溶解氧传递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