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教案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教案

缺点在过冷区,高压加热,减少平均温差对热效率是不利的,但对简化设备有 很
大的好处。
1、压缩比容为Q'的水较压缩比容Vc的水汽混合物容易得多, 简化设备用泵代替 压缩机。
2、采用过热蒸汽对增加了平均吸热温度膨胀终了时乏气的干度增加,这些都是有
禾U
的。
二、朗肯循环热效率
用T-S图分析,设工质是 则1kg工质定压过程总的吸热量 则1kg工质定压过程总的吸热量 故循环有效吸热量
最高,但实际上存在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使得实际循环(蒸汽动力循环)至今 不能采用卡诺循环但卡诺循环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为什么不能采用卡诺循环
若超过饱和区的范围而进入过热区则不易保证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即不能 按卡诺循环进行。
水大的多32320002需比水泵大得多的压缩机使得输出的净功大大
减少,同时对压缩机不利。
从锅炉过热电机发电,作了功的低压乏汽排入 结成水,凝结成的水由给水泵P送进省煤器D进行预热,
饱和蒸汽进入S继续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程可理想化为两个定压过程,两个绝热 过程一朗诺循环。
朗肯循环与卡诺循环
乏汽凝结是完全的,不是只与C点而一直进行到(3)点,全部液化。 汽轮机采用过热整齐(不是饱和蒸汽)。
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
是实现热能7机械能的动力装置之一。
:水蒸汽。
:电力生产、化工厂原材料、船舶、机车等动力上的应用。
匀速
朗肯循环二回热循环
2、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分析
T的计算公式
T的影响因素分析
T的提高途径
10-1水蒸气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
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卡诺定理证明了在相同的温度界限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工程热力学课件10蒸汽动力循环

`
作业
第4版:P345 习题10-2
二、回热循环
从汽轮机中某个部位抽取经过 适当膨胀后的蒸汽,其温度总高于 凝结水的温度,用来预热锅炉给水, 使得水的加热过程从较高温度开始, 使平均加热温度增高,而平均放热 温度不变,从而提高循环热效率。
0’-1—1kg水蒸气的定压吸热过程, 1-a—1kg水蒸气的绝热膨胀过程; a-b—从汽轮机中抽出的αkg蒸汽回热器中定压回热过程; a-2—抽汽后剩余的(1-α)kg水蒸气的绝热膨胀过程, 2-3—(1-α)kg乏汽的定压放热过程, 3-0—(1-α)kg水的绝热加压过程, 0-b—(1-α)kg水在回热器中的定压预热过程; b-0’—回热后重新汇合后的1kg水的绝热加压过程。
第一节
水蒸汽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
1.汽水混合物压缩过程c-5难以实现。
2.循环局限于饱和区,上限温度受限于临界温度(647.3K),
效率不高。
3.膨胀末期水分过多,不利于动力机。
第二节
基本蒸汽动力装置的理想循环——朗肯循环
一、朗肯循环及其工作过程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 的主要热力设备:蒸汽 锅炉、汽轮机、冷凝器 和给水泵。
工作过程:当蒸汽在汽轮机的高 压汽缸中膨胀作功而压力降低到某个 中间压力时,把蒸汽从汽轮机引出, 送至再热器重新加热,使蒸汽的温度 再次达到较高的温度,然后送回汽轮 机的低压汽缸,进一步膨胀作功。 采用再热措施的理想循环称为再热 循环。
蒸汽再热循环的热效率
再热循环本身不一 定提高循环热效率 与再热压力有关 x2 ,给提高初压创 造了条件,选取再 热压力合适,一般 采用一次再热可使 热效率提高2%~ 3.5%。
四、 汽耗率
汽耗率也是衡量蒸汽动力装置工作好坏的重要 经济指标之一。汽耗率d表示每产生1千瓦小时的功 (等于3600kJ)需要消耗多少kg的蒸汽。 1kg蒸汽在一个循环中所作的功为
工程热力学六动力装置循环课件

VS
此外,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清洁能 源的推广,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在垃 圾焚烧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领域也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核能动力装置循环
核裂变反应原理
01
02
核裂变反应
链式反应
03 临界质量
核裂变反应堆工作原理
反应堆
冷却剂 安全壳
核能动力装置的应用
核电站
核潜艇
核动力航空母舰
THANKS
详细描述
斯图加特循环由德国工程师鲁道夫·斯图加特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通过改进进气和排气过程,减少热量损失, 提高了内燃机的热效率。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循环
布雷顿循环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回流燃烧室循环
总结词
提高燃气轮机效率的循环方式。
VS
详细描述
回流燃烧室循环通过在燃烧室内形成回流, 增加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时间和燃烧程度, 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同时,回流还使得燃 烧室内压力升高,提高了循环热效率。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同时,由于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分别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 下工作,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燃料,包括低热值燃料。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效率分析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应用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广泛应用于电力、 工业、交通等领域的能源转换和利用。 在电力领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 电厂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运行 灵活等优点,是中小型电站和分布式 能源系统的优选方案之一。在工业领 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可以用于各 种工艺流程中的余热回收和能量转换。 在交通领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可 以用于车辆发动机的余热回收和能量 利用。
回热循环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回热循环通过将部分做功后的蒸汽抽 出,引入回热器加热锅炉中的给水, 提高给水温度,减少锅炉中燃料消耗, 从而提高整个循环的热效率。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讲课教案

■汽轮机的相对内部效率 T 实际作功与理论作功之比,
T
h1 h2act h1 h2
一般为0.85~0.92。
■耗汽率(steam rate)
输出单位功量的耗汽量称为耗汽率,单位为 k g / J
工程上常用 kg/(kWh) 。
●理想耗汽率:d 0 D /P 0 1 /w T 1 /( h 1 h 2 ) ●实际耗汽率:d i D /P i 1 /w T ,a c t 1 /( h 1 h 2 a c t)
(2)吸热量不变,热效率: iw net,act/q10.3972
实际耗汽率:d i 1 /( h 1 h 2 a c t) 7 .5 9 7 1 0 7 k g /J
(3)作功能力损失
查水和水蒸汽图表,得到:
新蒸汽状态点1:s16.442kJ/(kgK ),h13426kJ/kg
乏汽状态点
胀到状态2,然后进入冷凝器,定压放热变为饱和水2
再经水泵绝热压缩变为过冷水4,也进入回热器。
在回热器中, kg的水蒸汽 0 1 和(1 )kg的过
冷水4混合,变为1kg的饱和水 0 1 。然后经水泵绝热压
缩进入锅炉,定压吸热变为过热蒸汽,开始新的循
环。
2、回热循环分析
■抽汽量
能量方程(吸热量=放热量):
说明:质量不同,因此不能直接从T-s图上判断热量的 变化。
●热效率(提高):
t wnet / q1
锅炉给水的起始加热
温度由 2 提高到 0 1 ,平均
吸热温度提高,平均放热 温度不变,热效率提高。
吸热量:
q 1 h 1 h 4 h 1 ( h 3 w p ) h 1 ( h 2 w p ) 3 2 7 1 . 2 2 k J / k g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作业

第10章 动力循环例1:某朗肯循环的蒸汽参数取为1t =550C 0,1p =30bar ,2p =0.05bar 。
试计算1) 水泵所消耗的功量,2) 汽轮机作功量, 3) 汽轮机出口蒸汽干度, 4) 循环净功, 5) 循环热效率。
解:根据蒸汽表或图查得1、2、3、4各状态点的焓、熵值:1h =3568.6KJ/kg 1s =7.3752kJ/kgK2h =2236kJ/kg 2s =7.3752kJ/kgK 3h =137.8kJ /kg 3s =0.4762kJ/kgK4h =140.9kJ/kg则 1) 水泵所消耗的功量为34h h w p -==140.9-137.78=3.1kJ/kg2) 汽轮机作功量21h h w t -==3568.6-2236=1332.6kJ/kg3) 汽轮机出口蒸汽干度2p =0.05bar 时的'2s =0.4762kJ/kgK "2s =8.3952kJ/kgK.则 =--='2"2'22s s s s x 0.87 或查h-s 图可得 x =0.87. 4) 循环净功p T w w w -=0=1332.6-3.1=1329.5kJ/kg 5) 循环热效率411h h q -= =3568.6-140.9=3427.7KJ/kg故 1q w T =η =0.39=39%例2:在一理想再热循环中,蒸汽在68.67bar 、400℃下进入高压汽轮机,在膨胀至9.81bar 后,将此蒸汽定压下再热至400℃,然后此蒸汽在在状态点3的压力p3=68.67bar,温度t3=400℃。
从水蒸汽表查得h3=3157.26kJ/kg·K,s3=6.455kJ/kg·K,v3=0.04084m3/kg。
从点3等熵膨胀至43,p4=9.81bar,从h-s图查得h4s=2713.05kJ/kg。
在点5的压力p5=9.81bar,温度t s=400℃,从水蒸汽表查得h5=3263.61kJ/kg, v5=0.3126m3/kg。
10工程热力学第十章 水蒸气及蒸汽动力循环

10-3 水蒸气的热力过程 目的—确定过程的能量转换关系 分析水蒸气热力过程的目的 确定过程的能量转换关系, 分析水蒸气热力过程的目的 确定过程的能量转换关系, 包括w 以及 以及u和 等 因此,需确定状态参数的变化. 包括 ,q以及 和Δh等.因此,需确定状态参数的变化. 确定过程的能量转换关系的依据为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确定过程的能量转换关系的依据为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图和T-s图 三,水蒸气的p-v图和 图 水蒸气的 图和
分析水蒸气的相变图线可见,上,下界线表明了水汽化的始末界线, 分析水蒸气的相变图线可见, 下界线表明了水汽化的始末界线, 二者统称饱和曲线, 图分为三个区域,即液态区( 二者统称饱和曲线,它把p-v和T-s图分为三个区域,即液态区(下 界线左侧) 湿蒸汽区(饱和曲线内) 汽态区(上界线右侧) 此外, 界线左侧),湿蒸汽区(饱和曲线内),汽态区(上界线右侧).此外, 习惯上常把压力高于临界点的临界温度线作为"永久" 习惯上常把压力高于临界点的临界温度线作为"永久"气体与液体 的分界线.所以,水蒸气的相变图线,可以总结为一点(临界点) 的分界线.所以,水蒸气的相变图线,可以总结为一点(临界点), 二线(上界线,下界线) 三区(液态区,湿蒸汽区,气态区) 二线(上界线,下界线),三区(液态区,湿蒸汽区,气态区)和五态 未饱和水状态,饱和水状态,湿饱和蒸汽状态,干饱和蒸汽状态, (未饱和水状态,饱和水状态,湿饱和蒸汽状态,干饱和蒸汽状态, 过热蒸汽状态) 过热蒸汽状态)
q = h h ′′
显然, 的水加热变为过热水蒸气所需的热量, 显然,将0.01℃的水加热变为过热水蒸气所需的热量,等于液 的水加热变为过热水蒸气所需的热量 体热,汽化潜热与过热热量三者之和. 体热,汽化潜热与过热热量三者之和.而且整个水蒸气定压发生过 程及各个阶段中的加热量,均可用水和水蒸气的焓值变化来计算 用水和水蒸气的焓值变化来计算. 程及各个阶段中的加热量,均可用水和水蒸气的焓值变化来计算.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 水蒸汽及蒸汽动力循环

T
0’
锅炉
1kg
C
1
给水泵
汽
轮
WS
0’
P1
机 回热器 akg
b
a
0
b
a (1-a)kg 3
P2
0
2
2
冷凝器
s
水泵 3
21
回热循环计算
Q' (kg)(ha hb )
Q" (1 )(kg)(hb h0 )
Q' Q"
抽汽率
hb h0
hb h0
(ha h0 ) (hb h0 ) ha h0
22
( w s ,T ) 1 a 1 kg ( h1 h a )
( w s ,T ) a 2 (1 ) kg ( h a h 2 ) w s ,T 1 kg ( h1 h a ) (1 ) kg ( h a h 2 ) (1 ) kg ( h1 h 2 ) kg ( h1 h a ) Q 2 (1 ) kg ( h 2 h 3 )
w 0 ( w s ,T ) 1 2 ( w s , p ) 3 0 h1 h2 (h0 h3 ) h1 h2
16
4、循环热效率
t
w0 q1
h1 h2 (h0 h3 ) h1 h0
h1 h2 h1 h3
举例说明计算过程
17
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措施 1、提高蒸汽初温对热效率的影响 2、提高蒸汽初压对热效率的影响 3、降低乏汽压力以提高热效率
Q 1 Q 2 w s ,T w s , p Q 1 Q 2 w s ,T
(1 ) kg ( h 2 h 3 ) kg ( h1 h a )
23
tH
1 Q2 Q1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 动力循环

h3)
(h1 h6 ) (h1 h2 ) (h1 h3) (h1 h6 )
第三节 热电循环
一、背压式热电循环 排汽压力高于大气压力的汽轮机称为背压式汽轮机
二、调节抽气式热电循环
第四章 内燃机循环
气体动力循环按热机的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内燃 机循环和燃气轮机循环两类。内燃机的燃烧过程在热机 的汽缸中进行,燃气轮机的燃烧过程在热机外的燃烧室 中进行燃气轮机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燃气轮机、压气机和燃烧 室
工质的吸热量 放热量
循环的热效率
q1 c p (T3 T2 )
q 2 c p (T4 T1 )
t
1
q2 q1
1 T4 T1 T3 T2
1
T1 (T4 T2 (T3
T 1 1) T 2 1)
二、定压加热循环
工质吸热、放热和循环热效率:
q1 cp(T3 T2), q2 cv(T4 T1)
t
1q2 q1
1cp(T4 T1) cv(T3 T2)
11 T1(T4T11)
T2(T3T2 1)
T1 T2
v2 v1
1
1 1
,
T4 T1
v3 v2
t,p
1
1 ( 1) 1
1cv(T4T1) 1T1(T4T11)
cv(T3T2)
T2(T3T21)
v3=v2,v4=v1,故
T2 T1
vv121
T3 T4
vv431
T2 T3 , T1 T4
T4 T3 T1 T2
t
1 T1 T2
1 1
T2 T1
1
1
v1 v2
1
1
1 k1
v1 v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1 =kg
s1 =kgK
h2 =2236kJ/kg
s2 =kgK
h3 = /kg
s3 =kgK
h4 =kg
则 1) 水泵所消耗的功量为
q0=q1-q2=(h1-h4)-(h2-h3) 1kg 工质在 T 中绝热过程所作的功
wT h1 h2
1kg 工质在 P 中绝热过程消耗的功
wP h4 h3
故循环净功
w0 (h1 h2 ) (h3 h4 )
则
w0 q0
t
w0 q1
q1 q2 q1
(h1 h4 ) (h2 h3) h1 h4
释放的热量供给,产生 1kg 蒸汽所需的热量 q1 中大约有 50%的热量被凝气器中的水
带走,因而热效率不变,所以为提高t ,蒸
汽功力装置都采用给水回热气的回热循环。 一、回热循环 为分析方便,以一次抽气为例。如图 叙述,每千克状态 "1" 的新蒸汽进入汽轮机
中绝热膨胀到状态 01( p01, t01) 时,即从汽轮
优点:热能利用率高 缺点:热负荷和电负荷不能调节, 供热参数单一 二、 调节抽气式热电循环 抽汽式热电联供循环, 可以自动调节热、电供应比例,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它的实质是利用气轮机中间抽气来供热。
例 1:某朗肯循环的蒸汽参数取为 t1 =550 0 C , p1 =30bar, p2 =。试计算 1) 水泵
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
蒸汽动力装置:是实现热能→机械能的动力装置之一。 工质 :水蒸汽。 用途 :电力生产、化工厂原材料、船舶、机车等动力上的应用。
本章重点: 1、蒸汽动力装置的基本循环
匀速
朗肯循环 回热循环 2、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分析
yT 的计算公式 yT 的影响因素分析 yT 的提高途径
10-1 水蒸气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 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卡诺定理证明了在相同的温度界限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w0 1(h1 h01) (11)(h1 h2 )
(h1 h01) (1)(h01 h2 )
b: q1 的确定
q1 h1 h01
tR
(h1
h01) (1)(h01 h1 ho1
h2 )
为了与郎肯循环比较,确定 h01
首先:根据热平衡得
(11)(h01 h2) (h01 h0)
2.提高蒸汽初压对热效率的影响 设初温 T1 =const,乏汽压力 p2 =const。
↑p1→p1'→(Tm1' >Tm1 ) 。
过程 2'-3 和原过程 2-3 放热温度相同,即 Tm2' =
Tm2 =T2
于是,根据等效卡诺循环的热效率公式 ηt=1-(T2/Tm1)可知,提高蒸汽初
压 p1,可使朗肯循环的热效率提高。 当提高蒸汽的初压时,如果蒸汽的初温不变,则绝热膨胀终了状态 2'比原状
wp h4 h3 = 汽轮机作功量
wt h1 h2 ==kg
3) 汽轮机出口蒸汽干度
p2 =时的 s2' =kgK s2" =kgK.
则 x s2 s2' s2" s2'
(h1 h2 ) (h4 h3) h1 h4
由于过冷水在泵中绝热压缩过程,水具有不可压缩性故水温变化很
小。 u 0
即 v4 v3 w 0 q 0
故 wp h4 h3 ( p4 p3 )v2 h1 h2
即 h4 h3
∴ 上式可简化:
t
h1 h2 h1 h4
参数确定: h1 、 h2 可表示 or 图, h3 只可查表
(11)(h1 h2 ) (11)(h1 h2 )
h1 h2 h1 h2
t
结论:这一循环与朗肯循环1 2 2 ' 5 6 1不同之处
量。不能 用面积反 映循环中 真实热量 关系及循 环热效 率。
(1) 水自 2’到 01 的加热不由外热源供给(在锅炉中吸热量减小)
(2) 千克的蒸汽在作了一部分功后不再向外热源放热向外热源放热的只有
10-4 再热循环
为了提高热效率,可以采用再热的方法来提高加热过程的平均加热温度。
工作过程:当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作功而压力降低到某个中间压力时,把蒸 汽从汽轮机引出,送至再热器重新加热,使蒸汽的温度再次达到较高的温度,然后 送回汽轮机的低压汽缸,进一步膨胀作功。
采用再热措施的理想循环称为再热循环。由 0-1—定压吸热过程,1-a—绝热 膨胀过程,a-1'—定压再热过程,1'-2'—绝热膨胀过程,2'-3—定压放热过程, 3-0—绝热加压过程等组成。
再热循环的热效率可表示为
对比朗肯循环热效率
则只有当
时(即循环 a-1‘-2-2-a 的热效率大于朗肯循环的热效率),再热循环具有比朗 肯循环高的热效率。
采用再热措施时,乏汽的干度显著的提高。因此在一定的蒸汽初温的限制条 件下,采用再热循环 就可应用更高的蒸汽初压,使循环的热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现代蒸汽动力装置中,蒸汽初压高于 13MPa 的大型装置都采用再热措施。 10.5 热电循环 一、 背压式热电循环 用发电厂作了功的蒸汽的余热来满足热用户的需要,这种作法称为热电联(产)供。
T1'时,朗肯循环的热效率提高。
此外,当蒸汽的初温提高时,如果蒸汽的初压不变,绝热膨胀终了状态比原 状态 2 有较大的干度。乏汽的干度增大。 说明乏汽中含有的水分减少,这有 利于减少汽轮机内部的功耗散,也有利于改善汽轮机叶片的工作条件。但另一方 面,为提高蒸汽的初温,则要求锅炉过热器所用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最高,但实际上存在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使得实际循环(蒸汽动力循环)至今 不能采用卡诺循环但卡诺循环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为什么不能采用卡诺循环 若超过饱和区的范围而进入过热区则不易保证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即不能
按卡诺循环进行。
p
5
1
C
2
v
1-2 绝热膨胀(汽轮机) 2-C 定温放热(冷凝汽) 可以实现 5-1 定温加热(锅炉) C-5 绝热压缩(压缩机) 难以实现 原因:2-C 过程压缩的工质处于低干度的湿汽状态 1、水与汽的混合物压缩有困难,压缩机工作不稳定,而且 3 点的湿蒸汽比容比
低温蒸汽状态称乏汽。 2-3 过程:在冷凝器中乏汽对冷却水放热凝结为饱和水。 3-4 过程:水泵将凝结水压力提高,再次送入锅炉,过程中消耗外功。
朗肯循环与卡诺循环
1)乏汽凝结是完全的,不是只与 C 点而一直进行到(3)点,全部液化。 2)汽轮机采用过热整齐(不是饱和蒸汽)。 3)过热区、过冷区加热是高压。
态 2 有较小的干度。 干度减小说明乏汽中含有的水分增加,这会引起汽轮机内部 的耗散增加。特别是干度较低而水分过多 时,由于水滴的冲击,汽轮机叶片的表
面受破坏,甚至引起叶片振动,影响叶片的使用寿命。因此,一般同时提高蒸汽 的初温及初压,既能提高热效率,又能保证汽轮机内部良好的工作条件。
3.降低乏汽压力对热效率的影响 设初温 T1=const,初压 p1=const 降低乏汽的压力 p2→与乏汽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也随 着降低,放热过程
机中抽出 kg,被引进回热器。R 中使之在定压下凝结放热。成为1 千克的饱积
水,剩下的(11 )千克的蒸汽继续绝热膨胀到状态" 2 " 然后进入冷凝气凝结成 2 ' 饱和水。经给水泵进入回热气,在其中接受 千克蒸汽凝结时放出的热量,将 温度提高到 01 并与 千克蒸汽凝结成水 R 或 1kg 01 的饱和水。 然后由泵进入锅
从锅炉过热器与出来的过热蒸汽通过管道进入汽轮机 T,蒸汽部分热能在 T 中转换为机械带动发电机发电,作了功的低压乏汽排入 C,对冷却水放出 γ,凝 结成水,凝结成的水由给水泵 P 送进省煤器 D′进行预热,然后在锅炉内吸热汽化, 饱和蒸汽进入 S 继续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程可理想化为两个定压过程,两个绝热 过程—朗诺循环。
1-2 绝热膨胀过程,对外作功 2-3 定温(定压)冷凝过程(放热过程) 3-4 绝热压缩过程,消耗外界功 4-1 定压吸热过程,(三个状态) 4-1 过程:水在锅炉和过热器中吸热由未饱和水变为过热蒸汽过程中工质与外界无
技术功交换。 1-2 过程:过热蒸汽在汽抡机中绝热膨胀,对外作功,在汽轮机出口工质达到低压
or 根据稳定流动方程
h01 1h01 (1 )h2 h01 h2
h01 h2
从而可得 h01 h2 1(h01 h2 ) 代入 tR 得
2-3 过 程 线下面的 面积不表 示
(1 )kg
蒸汽所放 出的热
tR
(11)(h1 h2 ) (h1 h01) (11)(h1 h2) 1(h1 h01)
要使整个加热过程的平均加热温度比没有再热时的高,应使 a-1‘的平均 加热温度高于 0-1 的平均加热温度。即 a 点的温度不宜过低。当再热过程 a-1'的
平均加热温度高于加热过程 0-1 的平均加热温度时,则循环的平均加热温度得以 提高 。
由于平均加热温度提高,而平均放热温度不变,按等效卡诺循环热效率公式, 可知再热循环具有比朗肯循环高的热效率。
2'-3'要比原过程 2-3 有较低的放热温度 ,即 T2‘<T2。虽然这时加热过程的起点 T0 也降低为
T0', 但它对整个加热过程的平均加热温度影响很小。
因而,由等效卡诺循环的热效率公式可知, 降低乏汽的压力 p2,可以提高朗肯循环的热效 率。
乏汽的凝结温度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中冷却介质的温度。当乏汽的凝结温度 降低到 28℃时,乏汽的压力相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降低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