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电子教案教学计划6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电子教案教学计划6

工程热力学 能动 26、2 7、28 赵小明 傅秦生
李国君
总学 已完
本学期学时
课外学时
合计 讲课 实验 机时 讨论 实验
64
64 54
10
学分 4

周日
教 学
次期
环 节
1 2.10 讲 2.12 讲
2 2.17 讲 2.19 讲
3 2.24 讲 2.26 讲
4 3.2 讲 3.4 讲
5 3.9 讲 3.11 讲
课课
内外

学学

时时
2 2 电教片 2 2 参观
22
23
24
22
22
22
22
23
24
22
22
22
22
22
22
14 5. 11 讲
气体与蒸气的流动
2 4 喷管实
5. 14 讲
第九章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22 验
15 5. 18 讲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22
5. 21 讲
第十章 气体动力循环
22
16 5. 25 讲
6 3.16 讲 3.18 讲
7 3.23 讲 3.25 讲
8 3.30 讲 4.1 讲
9
4. 6 4. 8
讲 讲
10
4. 13 4. 15
讲 讲
11 4. 20 讲 4. 22 讲
12 4. 27 讲 4. 29 讲
13 5. 6 讲
14 5. 11 讲 5. 13 讲


绪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5 5.18 5.20
讲 讲
第十三章 湿空气 复习 机动 考试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上册) 第4版 第11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上册) 第4版 第11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

k
qi
δW Fe1δq1 Fe2δq2
P Fe1q1 Fe2q2
(i 1,2)
3. 动力学方程
J11q1
J12q2
1 2
J11 q1
q12
J11 q2
q1q 2
J12 q2
1 2
J 22 q1
q22
Fe1
J 12 q1
J 22q2
J12 q1
1 2
J11 q2
q12
J 22 q1
q1q 2
dt
等效驱动力矩
等效阻力矩
若 me 与 Je 为常数,则
Fed Fer M ed M er
me Je
dv dt
d
dt
能量形式(积分形式)
s2 s1
Fedds
s2 s1
Ferds
1 2
me 2 v22
1 2
me1v12
阻抗功
损耗功
总耗功
输入功
Wd (Wr Wf ) Wd Wc E2 E1
终止动能
起始动能
第二节 多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简介)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外力与运动参数(位移、速度等)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一、拉格朗日方程
动能
势能
自由度
d dt
E qi
E qi
U qi
Fei
(i 1,2,, N)
J1 1
m2 vc2 Jc2 2
m3v3
d
1 2
J112
1 2
m2vc22
1 2
J
2
c2 2
1 2
m3v32
(M11
P3v3
)dt

工程热力学高教第三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答案

工程热力学高教第三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答案
o
(2) p1 = 3MPa , t1 = 500 C , p2 = 6kPa ,由 h-s 图查得:
h1 = 3453kJ/kg 、 h2 = 2226kJ/kg 、 x2 = 0.859 t2 = 36 o C
取 h2′ ≈ cwt2' = 4.187kJ/(kg ⋅ K) × 36 C = 150.7kJ/kg
o
若不计水泵功,则
ηt =
h1 − h2 3453kJ/kg − 2226kJ/kg = = 37.16% h1 − h2′ 3453kJ/kg − 150.7kJ/kg
142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d=
1 1 = = 8.15 × 10−7 kg/J 3 h1 − h2 (3453 − 2226) × 10 J/kg
热效率
ηt =
h1 − h2 − wp h1 − h2 − wp
=
(2996 − 2005 − 3)kJ/kg = 34.76% (2996 − 150.7 − 3)kJ/kg
若略去水泵功,则
ηt =
d=
h1 − h2 2996kJ/kg − 2005kJ/kg = = 34.83% h1 − h2′ 2996kJ/kg − 150.7kJ/kg 1 1 = = 1.009 × 10−6 kg/J 3 h1 − h2 (2996 − 2005) ×10 J/kg
143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解: (1)由 p1 = 12.0MPa 、 t1 = 450 o C 及再热压力 pb = 2.4MPa ,由 h-s 图查得
h1 = 3212kJ/kg、s1 = 6.302kJ/(kg ⋅ K)、hb = 2819kJ/kg 、 ha = 3243kJ/kg 、 h2 = 2116kJ/kg 、 x 2 = 0.820 p2 = 0.004MPa 、 s1 = sc = sb = 6.302kJ/(kg ⋅ K) , sc ' = 0.4221kJ/(kg ⋅ K) 、 sc " = 8.4725kJ/(kg ⋅ K)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第十一章蒸汽动力循环装置水蒸气是工业上最早使用来作为动力机的工质。

在蒸汽动力装置中水时而处于液态,时而处于气态。

因而蒸汽动力装置循环不同于气体动力循环。

此外,水和水蒸气不能燃烧,只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蒸汽循环必须配备锅炉,因此装置设备也不同于气体动力装置。

由于燃烧产物不参与循环,故而蒸汽动力装置可利用各种燃料,如煤、渣油,甚至可燃垃圾。

§11-1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1、工质为水蒸气的卡诺循环由第二定律可知,在相同温限内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最高,而采用气体作工质的循环中,定温过程(加热及放热)难以实现,并且气体绝热线及等温线在p-v图上斜率接近,因此有w较小。

i在采用蒸汽做工质时,由于水的汽化和凝结,当压力不变时温度也不变,因而有了定温放热和定温吸热的可能。

又因为定温即是定压,其在p-v图上与绝热线斜率相差较大,因而可提高w,所以蒸汽机原则上可采用卡诺循环,如图中5-6-7-8-5所i示。

而实际的蒸汽动力装置中不采用上冻循环,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压缩机中绝热压缩8-5过程难以实现;2)徨仅局限于饱和区,上限温度受临界温度的限制,故即使实现卡诺循环,其热效率也不高;3)膨胀末期,湿蒸汽干度过小,含水分甚多,不利于动力机安全。

所以,实际蒸汽动力循环均以朗肯循环为其基础。

2、朗肯(Rankine)循环朗肯循环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蒸汽动力循环,它由锅炉、汽轮机、冷凝器和水泵4个基本的、也是主要的设备组成。

右图中为该装置的示意图。

水在锅炉中被加热汽化,直至成为过热蒸汽后,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作功后的低压蒸汽进入冷凝器被冷凝成水,凝结后的水在水泵中被压缩升压后,再回到锅炉中,完成一个循环。

为了突出主要矛盾,分析主要参数对循环的影响,与前述循环一样,首先对实际循环进行简化和理想化,略去摩阻及温差传热等不可逆因素,理想化后的循环由右图(a )所示的热力过程组成,对应的T-s 图如图(b )所示。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若忽略水泵功,同时近似取 若忽略水泵功, h4≈h3,则
热与流体研究中心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工程热力学”多媒体课件 工程热力学”
二、初参数对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1、初温t1 初温t
T1 ↑ T2不 ⇒ ηt ↑ 变
or 循环1t2t3561t 循环1 =循环123561+循环11t2t21 循环12心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工程热力学”多媒体课件 工程热力学”
蒸汽电厂示意图
热与流体研究中心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工程热力学”多媒体课件 工程热力学”
§11-1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11—郎肯循环(Rankine cycle)
一.简介 1、水蒸气的卡诺循环 6ab56
水蒸气卡诺循环有可能实现,但: 水蒸气卡诺循环有可能实现, 1)温限小; 温限小; 2)膨胀末端x太小; 膨胀末端x太小; 3)压缩两相物质的困难; 压缩两相物质的困难; 所以,实际并不实行卡诺循环。 所以,实际并不实行卡诺循环。
b)循环内部热效率 (忽略泵功) 忽略泵功)
ηi =
w act net, q1
=
w,Tact t q1
h −h2act ηT ( h −h2 ) 1 1 = = =ηTηt h −h2' h −h2' 1 1
ws—有效轴功 ηm—机械效率
热与流体研究中心
c)装置有效热效率ηe(考虑机械损失) 装置有效热效率η 考虑机械损失)
a)流程图
b)p-v,T-s 及 h-s 图
热与流体研究中心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工程热力学”多媒体课件 工程热力学”
w,T = h −h2 ? cp (T −T2 ) w, p = h4 −h3 = t t 1 1 w = w,T − w, p net t t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初试-871工程热力学大纲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初试-871工程热力学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871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关于能量守恒与转换的理论基础,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热工分析、计算能力,并进一步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

为学习专业课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也为学生以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其考试大纲内容如下:一、第一章基本概念要求熟练掌握:系统,平衡状态和状态参数,温度温标,压力,状态方程,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循环,功和热量;透彻理解以下的基本概念:热力系统,热力学状态、平衡状态、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功与热量。

二、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要求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基本能量方程,总能,热力学能,焓,膨胀功,技术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第一解析式和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及其应用,循环功之间及循环净功与循环净热量之间关系,循环热效率概念与计算公式;透彻理解以下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能量守衡与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能量方程的内在联系与共性,热变功的实质。

会进行功和热量的计算,以及功和热量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

三、第三章气体和蒸汽的性质要求熟练掌握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比热容和热力学能、焓、熵的定义、计算;水蒸气的性质:水蒸气的饱和状态、饱和温度、饱和压力、饱和湿蒸汽、干度、三相点,水蒸气状态的确定。

四、第四章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要求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定温、定压、定容、定熵和多变过程的过程方程、参数变化和过程中功及热量的计算及其p-v图和T-s图。

水的定压加热汽化过程及其在p-v图和T-s上的表示;会计算水蒸气定压过程的热量,水蒸气绝热过程的功。

五、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熟练掌握热过程的方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熵流和熵产、熵方程、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作功能力、作功能力损失与熵产和火用平衡方程。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定义1.答:不一定。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质量也可以保持恒定2.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工质在越过边界时,其热力学能也越过了边界。

但热力学能不是热量,只要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地交换就是绝热系。

3.答:只有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

稳定状态只要其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就称之为稳定状态,不考虑是否在外界的影响下,这是他们的本质区别。

平衡状态并非稳定状态之必要条件。

物系内部各处的性质均匀一致的状态为均匀状态。

平衡状态不一定为均匀状态,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之必要条件。

4.答:压力表的读数可能会改变,根据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压力的改变而改变。

当地大气压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环境大气压是指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的压力。

5.答:温度计随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有显著的变化。

6.答:任何一种经验温标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

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的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量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为基准点的温度,其他温度的测定值可能有微小的差异。

7.答: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传热和位移或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量的交换与功的交换都是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

8.答:(1)第一种情况如图1-1(a ),不作功(2)第二种情况如图1-1(b ),作功(3)第一种情况为不可逆过程不可以在p-v 图上表示出来,第二种情况为可逆过程可以在p-v 图上表示出来。

9.答: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可以恢复为原来状态。

系统和外界整个系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10.答:系统经历一可逆正向循环及其逆向可逆循环后,系统恢复到原来状态,外界没有变化;若存在不可逆因素,系统恢复到原状态,外界产生变化。

11.答:不一定。

主要看输出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排斥大气功是否有用。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理1.答:将隔板抽去,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w u q +∆=其中0,0==w q 所以容器中空 气的热力学能不变。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工程热力学 第11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_1515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工程热力学   第11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_1515
实际 w p 实 水 际 h 3 a h 泵 2 w p p 功 1 0 ..8 0 4 5 7 1 : .5 6 k5 /k Jg
理 想 情 况 下 汽 轮 机 功 : w T h 1 h 2 3 4 3 2 . 1 1 9 9 0 . 3 1 4 4 1 . 8 k J / k g
w p h 3 h 2 v 2 p 1 p 2
v2 0.0010m3 0/k5g2
w p1.0 4k7/Jkg
p114 16 0Pa p250P 00 a
2019/5/3
理 想 情 况 下 水 泵 功 : w p h 3 h 2 v 2 p 1 p 2 1 4 . 0 7 k J / k g
2019/5/3
2
§11-1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朗肯循环(Rankine cycle)
一.简介
32019/5/3
朗肯 W.J.M. Rankine,1820~1872年, 英国科学家。
1820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 堡。1855年被委任为格拉斯哥大学机 械工程教授。 1858年出版《应用力学 手册》一书,是工程师和建筑师必备的 指南。1859年出版《蒸汽机和其它动 力机手册》,是第一本系统阐述蒸汽机 理论的经典著作。朗肯计算出一个热力 学循环(后称为朗肯循环)的热效率,被 作为是蒸汽动力发电厂性能的对比标准。 1872年12月24日于格拉斯哥逝世。
2019/5/3
(1) 循环效率
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 ri实 理际 论功 功 hh11hh22a
水泵的效率:
p实 理际 论 泵 泵 hh33a 功 功 hh2 2
实际效率:
i h1h1h2h2rih3ah3h2ph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无再热朗肯循环
hc = h2′ + xc (h2′′ − h2′ ) = 121.30kJ/kg + 0.730 × (2553.5 − 121.30)kJ/kg = 1896.8k3212kJ/kg − 1896.8kJ/kg = = 42.55% h1 − h2′ 3212kJ/kg − 121.30kJ/kg
143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解: (1)由 p1 = 12.0MPa 、 t1 = 450 o C 及再热压力 pb = 2.4MPa ,由 h-s 图查得
h1 = 3212kJ/kg、s1 = 6.302kJ/(kg ⋅ K)、hb = 2819kJ/kg 、 ha = 3243kJ/kg 、 h2 = 2116kJ/kg 、 x 2 = 0.820 p2 = 0.004MPa 、 s1 = sc = sb = 6.302kJ/(kg ⋅ K) , sc ' = 0.4221kJ/(kg ⋅ K) 、 sc " = 8.4725kJ/(kg ⋅ K)
o
(2) p1 = 3MPa , t1 = 500 C , p2 = 6kPa ,由 h-s 图查得:
h1 = 3453kJ/kg 、 h2 = 2226kJ/kg 、 x2 = 0.859 t2 = 36 o C
取 h2′ ≈ cwt2' = 4.187kJ/(kg ⋅ K) × 36 C = 150.7kJ/kg
y2 = 1 − xc = 1 − 0.730 = 0.27
列表比较
ηt / %
无再热 再热压力 42.55 43.25 40.02
144
y2
0.27 0.18 0.084
2.4MPa
再热压力 0.5MPa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由此可见,再热压力高,可提高循环效率,但提高干度的作用不显著,再热压较低,提 高干度作用较大,但可能引起循环热效率下降。 11-4 具有两次抽汽加热给水的蒸汽动力装置回热循环。其装置示意图如图 11-13 所示。已知: 第一次抽气压力 p01 = 0.3MPa ,第二次抽汽压力 p02 = 0.12MPa ,蒸汽初温 t1 = 450 C ,压
o
h1 = 3305kJ/kg、s 1 = 6.345kJ/(kg ⋅ K)
据 s2 = s1 ,由 p2 = 0.006MPa 得 s ' = 0.5208kJ/(kg ⋅ K) , s " = 8.3283kJ/(kg ⋅ K)
x=
s2 − s′ 6.345kJ/(kg ⋅ K) − 0.5208kJ/(kg ⋅ K) = = 0.746 s′′ − s′ 8.3283kJ/(kg ⋅ K) − 0.5208kJ/(kg ⋅ K)
xc = sc − sc′ 6.302kJ/(kg ⋅ K) − 0.4221kJ/(kg ⋅ K) = = 0.730 sc′′ − sc′ 8.4725kJ/(kg ⋅ K) − 0.4221kJ/(kg ⋅ K)
p2 = 0.004MPa
h2′ = 121.30kJ/kg
h2′′ = 2553.5kJ/kg
ηt =
(h1 − hb ) + (ha − h2 ) (3212 − 2819)kJ/kg + (3243 − 2116)kJ/kg = = 43.25% (h1 − h2′ ) + (ha − hb ) (3212 − 121.30)kJ/kg + (3243 − 2819)kJ/kg
终湿度 y2 = 1 − x2 = 1 − 0.82 = 0.18
由 p2 = 0.006MPa ,求得 h′ = 151.47kJ/kg 、 h′′ = 2566.5kJ/kg
h2 = h′ + x(h′′ − h′) = 151.47kJ/kg + 0.766 × (2564.5 − 151.47)kJ/kg = 1953.0kJ/kg
忽略水泵功
ηt =
d=
11-3
取 h2′ ≈ cwt2′ = 4.187kJ/(kg ⋅ K) × 36 C = 150.7kJ/kg 、 v2′ ≈ 0.001m
o 3
水泵功近似为
wp = v2′ ( p2 − p1 ) = 0.001m3 /kg(3.0 − 0.006) ×103 kPa = 2.994kJ/kg ≈ 3kJ/kg
o
若不计水泵功,则
ηt =
h1 − h2 3453kJ/kg − 2226kJ/kg = = 37.16% h1 − h2′ 3453kJ/kg − 150.7kJ/kg
142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d=
1 1 = = 8.15 × 10−7 kg/J 3 h1 − h2 (3453 − 2226) × 10 J/kg
′ ) = (1 − α1 )(h01 ′ − h02 ′) α1 (h01 − h01
α1 =
′ − h02 ′ h01 561.58kJ/kg − 439.37kJ/kg = = 0.0525 ′ 2765kJ/kg − 439.37kJ/kg h01 − h02
′ ) = (1 − α1 − α 2 )(h02 − h2 ) α 2 = (h02 − h02
t1 / o C
ηt
d/ kg/J
x2
o
300 0.3476 1.009×10 0.761
-6
500 0.3716 8.15×10-7 0.859
解: (1) p1 = 3MPa , t1 = 300 C , p2 = 6kPa 。由 h-s 图查得:
h1 = 2996kJ/kg , h2 = 2005kJ/kg , x2 = 0.761 , t2 = 36 o C 。
o
h1 = 3344kJ/kg、h01 = 2765kJ/kg ,h02 = 2603kJ/kg、h2 = 2159kJ/kg , 从 h-s 图查得:
由饱和水和饱和蒸气表得: h01′ = 561.58kJ/kg、h02′ = 439.37kJ/kg、h2′ = 137.72kJ/kg (1) 求 α1、α 2 由热平衡方程式得:
o
11-2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蒸汽初温 t1 = 500 C ,终压 p2 = 0.006MPa ,初压 pL 如下表 所示,试求在各种不同的初压下循环的热效率ηt ,耗汽率 d 、及蒸汽终干度 x2 ,并将所求得 的数值真入下表内,以比较所求得的结果。 p1/ MPa ηt d/ kg/J
x2
α2 =
′ − h2 ′ ) (1 − 0.0525)(439.37 − 137.72)kJ/kg (1 − α1 )(h02 = = 0.1159 ′ (2603 − 137.72)kJ/kg h02 − h2
(2)求循环热效率
′ = 3344kJ/kg − 561.58kJ/kg = 2782.4kJ/kg q1 = h1 − h01
(2)再热压力
pb = 0.5MPa 时, h1、xc、h2′ 同(1)
hb = 2530kJ/kg 、 ha = 3275kJ/kg 、 h2 = 2350kJ/kg 、 x2 = 0.916
ηt =
(h1 − hb ) + (ha − h2 ) (3212 − 2530)kJ/kg + (3275 − 2350)kJ/kg = = 40.02% (h1 − h2′ ) + (ha − hb ) (3212 − 121.30)kJ/kg + (3275 − 2530)kJ/kg y2 = 1 − x2 = 1 − 0.916 = 0.084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11-1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即朗肯循环) ,蒸汽的初压 p1 = 3MPa ,终压 p2 = 6kPa ,初
温如下所示,试求在各种不同初温时循环的热效率ηt ,耗汽率 d 及蒸汽的终干度 x2 ,并将所 求得的各值填写入表内,以比较所求得的结果。
热效率
ηt =
h1 − h2 − wp h1 − h2 − wp
=
(2996 − 2005 − 3)kJ/kg = 34.76% (2996 − 150.7 − 3)kJ/kg
若略去水泵功,则
ηt =
d=
h1 − h2 2996kJ/kg − 2005kJ/kg = = 34.83% h1 − h2′ 2996kJ/kg − 150.7kJ/kg 1 1 = = 1.009 × 10−6 kg/J 3 h1 − h2 (2996 − 2005) ×10 J/kg
压 都 为 p2 = 0.004MPa , 第 一 个 再 热 循 环 再 热 时 压 力 为
2.4MPa , 另一个再热时的压力为 0.5MPa , 两个循环再热后
蒸汽的温度都为 400℃。 试确定这两个再热循环的热效率和终 温度,将所得的热效率、终温度和朗肯循环作比较,以说明再 热时压力的选择对循环热效率和终湿度的影响。 注: 湿度是指 1 kg 湿蒸汽中所含和水的质量,即(1–x)
o
p1 = 3.0MPa 。冷凝器中压力 p2 = 0.005MPa 。试求:①抽汽量 α1、α 2 ;②循环热率;③
耗汽率 d ;④平均吸热温度。 再与朗肯循环的热效率ηt 、耗汽率 d 和平均吸热温度作比较、并说明耗汽率为什么反 而增大?
t1 = 450 C 、p01 = 0.3MPa 、p02 = 0.12MPa 、p2 = 0.005MPa , 解: 由 p1 = 3.0MPa ,
′) q2 = (1 − α1 − α 2 )(h2 − h2 = (1 − 0.0525 − 0.1159)(2159 − 137.72)kJ/kg = 1680.9kJ/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