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 自考复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
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学1、P5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活动.2、P5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3、P6受教者:在教育中承担学习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4、P12终身教育: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家庭的界限,打破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5、P1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终身教育;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6、P14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天然环境包括: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
人工环境包括: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环境等7、P18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1.教育制度必须保持与政治制度的一致和相适应,教育制度往往都随政治发展而变革。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定向和支持作用。
8、P19狭义的文化: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于是,文学、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9、P25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10、P27发展:她既可以指人的发展,也可以说事物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乃至宇宙的发展,发展就以为着变化,心理学和教育学所谈到的发展则是指个体的发展,也就是每个人在胜利与心理方面的发展。
11、P35发展的特征:1.个体的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
A、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B、个体的发展都要经过一般到特殊的过程C、个体的发展是由从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2.发展具有各边差异;3.发展句有阶段性12、P37年龄特征:是指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教育的根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P5是由特意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肯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肯定社会需要的人活动.2.教育者P5但凡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当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受教育者P6在教育中承当学习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4.教育内容P7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5.终身教育P12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
6.全民教育P12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根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肯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开展趋势P12〔1〕全民教育是教育开展的方向;〔2〕终身教育;〔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2.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P10〔1〕教育的开展急剧增长〔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5〕教育的不公平依旧存在3.教育对个体开展的主导作用表达在哪些方面?P10〔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表达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开展的方向〔2〕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由受过特意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开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3〕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开展制造主客观条件〔4〕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开展。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一、名词解释1.物质环境P14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
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精神环境P15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 广义的文化P19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4.狭义的文化P19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ZJ、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7)

第七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 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发展(DA.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C.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2.. 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认知发展理论。
)B.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D.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 C )的儿童A. 卢梭B. 洛克C. 皮亚杰D. 蒙台梭利3.学前教育启蒙性的完整含义是( C )A.传授知识的浅显性B.品德教育的启蒙性C .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启蒙性D.个性发展的启蒙性4.. 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这是学前教育的(D )原则。
A. 发展适宜性B. 启蒙性C. 综合性D. 独立自主性5.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所有发展领域不同需要的课程,而儿童的发展是动一发而牵全身的。
所以其课程应具有( C )A.连续性B .发展性6.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含义是( A )A.幼儿教育内容的粗浅性C.幼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C.综合性D.差别性B.幼儿教育内容的发展性D.幼儿教育内容的诱导性7. 学前教育的( A )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6 年针对当时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A. 发展适宜性B. 启蒙性C.综合性D. 独立自主性8.现代学前教育中,教育者主要以广、博、浅为准则,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体现了( C )A.综合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启蒙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9.提出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理念的组织是(B)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B.美国幼儿教育协会C.香港幼儿教育协会10. 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A )A.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与师生关系B.教师的保育意识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D.幼儿的自理能力D.日本幼儿教育协会11. 在教育实践中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教育方案,这是学前教育的( C )A. 保教结合原则B. 综合性原则C.发展适宜性原则D.启蒙性原则12.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前教育的(D )A.保教结合原则B.独立性原则C.综合性原则D.启蒙性原则13.发展适宜性的含义:一是个体适宜性,一是(C )C.年龄适宜性D.课程适宜性 14. 在教育中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这是学前教育的 ( B ) A .保教结合原则C.综合性原则15. 具有很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原则是 ( A )A. 保教结合原则 B .独立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16. 现代社会中,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应该以 A. 启蒙性B. 活动性C. 综合性 二、名词解释1. 综合性原则 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紧扣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 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 配合其能力、 兴趣和需要, 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 多角度、 多学科的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 自考重点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学前公共教育: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总和。
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其中,托幼机构教育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价值:P13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P15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学前教育功能:P22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P24是指学前教育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控制、排除消极因素,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给予学生合理的学前教育,以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全发展.关键期:P27是指在某个时期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学前教育效益:P30它主要是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产出的关系托幼机构:P54是集体教养幼儿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社区教育:P58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势.儿童观:P105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管理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低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形势与原因等等。
教学效能感:P110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显概念:P121教师从学习里学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隐观念:P121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管理社会角色:P149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具有特定的社会职权、履行特定的社会职责、承担特定的社会义务的社会成员,如“警察"、“医生”等幼儿班级:P188是幼儿园计划、安排和组织保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亲社会行为:P208我们把那些符合或适应社会文化和行为准则及价值观的行为反社会行为;P208把那些违背社会文化、道德标准、伤害他人的行为,亦称不良社会行为幼儿行为辅导:P208是指对幼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同步教育:P213也称一致性教育,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进行一致的或同步的教育支架式教学:P313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合作教学:P314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三种形式。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3)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单项选择题1. 古希腊的 ( B ) 的先天理念说是遗传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2. 总的来说,幼儿期的幼儿的句子基本上是以 ( C ) 为主。
4. 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因素是 ( C )A. 成熟B. 生长C. 遗传D. 发育5. 头大、躯干长、四肢短小、胸围比头围小的形式特征是 ( A ) A.初生儿 B.幼儿 C.小学生学生6. 杀婴和溺杀女婴现象体现了 ( B )A.人本位的儿童观 B.社会本位的儿童观C.主体性儿童观D.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7.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哲学家 __________ 和“成熟势力学说”的创始人 ______ 。
( A ) A.柏拉图 格塞尔 B.柏拉图 洛克 C.格塞尔 华生 D.洛克 华生8. 个体的发展是按照( D )(顺序)进行的。
A .由脚到头,由四周向中间B .由脚到头,由中间向四周 C.由头到脚,由四周向中间D.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9. 有关研究表明, 3~4岁幼儿的词汇量为 1730个, 4~5岁幼儿为 2853 个, 5~6岁为 3562个,由此结果 可看出,( B )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14. ( C ) 的“教育万能论”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A. 格塞尔 B. 洛克 C. 华生 D. 柏拉图15. 儿童年龄越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也就越 ( B ) A. 小 B. 大 C. 平稳 D. 没关系17.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 ( C ) 四个要素。
A.教育、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B. 成熟、教育、社会性经验、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C. 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D. 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教育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格塞尔D. 亚里士多德 A. 长句 B. 短句 C. 单句 D. 复合句3.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要符合 ( B ) 的要求。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9)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9)第九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家长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玩具,三岁儿童的玩具主要是( C )212A.练习手的抓握和带响的可活动的玩具B.练习行走和手的操作的玩具C.活动全身的、发展智力和练习手的技能的玩具D.成型的玩具和一些文字、数字的材料等2.家长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玩具,四、五岁儿童的玩具主要是( D )212A.练习手的抓握和带响的可活动的玩具B.练习行走和手的操作的玩具C.发展智力的和练习手的技能的玩具D.成型的玩具和一些文字、数字的材料等3.家庭对儿童有着早期的长期持续的影响特点、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点,还有着( C )201A.遗传与环境交织在一起的特点B.环境与教育交织在一起的特点C.生活与教育交织在一起的特点D.环境与生活交织在一起的特点4.儿童最初的规则和懂得遵守规则是( A )218A.从家庭生活中建立的B.从托儿所生活中建立的C.从幼儿园生活中建立的D.从小学生活中建立的5.家长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玩具,一岁前儿童玩具主要是( A )212A.练习手的抓握和带响的可活动的玩具B.练习行走和手的操作的玩具C.发展智力的和练习手的技能的玩具D.成型的玩具和一些文字、数字的材料等6.家庭对儿童有着长期持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点,还有着( C )202A.遗传与环境交织在一起的特点B.环境与教育交织在一起的特点C.生活与教育交织在一起的特点D.环境与生活交织在一起的特点7.家庭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性格的形成以及发育成长方面主要是将(B )201A.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融合在一起B.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C.文化因素和生活因素融合在一起 D.教育因素与文化因素融合在一起8.在家庭中,人们调剂精神、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这是家庭的( C )200A.经济功能B.教育功能C.休息娱乐功能D.繁衍后代功能9.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这是家庭教育的( C )203A.率先性B.丰富性C.终身性D.深刻性10.1岁多的孩子就开始要糖果之类的东西,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何时能够得到满足,何时应该等待,这是( A )218A.规矩明确原则B.步调一致原则C.适当回避原则D.理智施爱原则11.家庭作为一个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发挥生产和消费作用,这是家庭的( D )200A.休息娱乐功能B.教育功能C.繁衍后代功能D.经济功能12.家庭规模及家庭的完整性指的是( B )205A.家庭气氛B.家庭结构C.家庭经济D.家庭文化13.儿童最初的规则意识和懂得遵守规则开始于( C )218A.托儿所生活 B.幼儿园生活 C.家庭生活 D.社区生活14.“上梁不正下梁歪”,这要求父母( A )212A.做好榜样 B.尊重儿童 C.规矩明确 D.理智的爱15.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是( D ) 204A.家庭气氛B.家庭结构 C.家庭经济 D.家庭文化16.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是家庭的( A )200A.教育功能 B.经济功能 C.休息娱乐功能 D.繁衍后代功能17.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儿童是不宜参与、不必知道的,这遵循的家庭教育原则是( C )221A.步调一致 B.理智的爱 C.适当回避 D.做好榜样18.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环境,是亲子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基础,这是家庭教育的( A )202A.率先性 B.丰富性 C.终身性 D.深刻性19.夫妻双方、两代养育者之间互相配合和支持,对儿童进行一致的教育,遵循的原则是( C )219 A.理智的爱 B.规矩明确 C.步调一致 D.适当回避20.家长不要因担心弄脏衣服而不让幼儿玩耍,而应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的玩耍,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喜欢( B )的特点。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15)

第十五章社区学前教育、单项选择题1. 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达到学前教育的( B )A. 民主化B. 社会化C. 义务化D. 普及化2. 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 C )A.1963 年颁布的B.1964 年颁布的C.1965 年颁布的D.1966 年颁布的3. 社区教育起源于( C )A. 美国B. 英国丹麦 D. 日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国际性教育形式,并逐步走向学校、社会、家庭互相服务、互惠互利的一体化教育形态是(B )A.学前教育B •社区教育 C •家庭教育D.职业教育5.我国社区学前教育涉及的范围很广,从横向看,即以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来看,包括了( D )A.优生、优育、优教三者的有机结合 B .遗传、环境、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C.儿童、教师、家长三者的有机结合 D •家庭、托幼园所、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6.以联邦政府以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的“提前开端计划”是( D )A. 日本B. 澳大利亚C. 法国D. 美国7. 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A )A.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8. 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三优工程”是指( B ) 365A.优产、优生、优育B. 优生、优育、优教C.优产、优生、优教D. 优生、优护、优教9.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为了适应所在地区园舍缺乏、设备不足、适龄幼儿多的特点而采取的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A )371A. 二部制幼儿园C .学前班 D.巡回辅导班10.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 C )A.经济帮助B. 卫生保健服务C. 负责的学前教育D. 特殊教育11.社区教育形式是多样的,应面向社区内的( D )358A. 学前儿童B. 青少年C. 成人D. 全体成员12.“三优”工程是由全国妇联倡导的群众性活动,其宗旨是( D )A. 提高家长教育水平B. 创造良好育人环境C. 推动儿童社会化进程D.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13. 社区教育起源于( A )A. 丹麦B . 英国 C. 瑞典 D. 法国14 .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 D ) A. 丹麦B . 英国 C . 瑞典 D . 美国15 . . 提前开端计划颁布于(B )A. 1964 年B .1965 年C. 1966 年 D. 1967 年16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D )A.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B.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C.社区教育形式多样D.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17.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C )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完全幼儿园A. 超常儿童B. 低能儿童C . 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D . 家庭环境优越的儿童18.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由( A )为主投入资金A. 联邦政府及洲政府为主 B . 社区行政部门为主 C. 教育行政部门为主 D. 洲政府为主19.澳大利亚的社区教育由( B )主持A . 澳洲政府B . 社区行政部门C . 教育行政部门 D. 地方政府 20. 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 B ) 巡回辅导班 D.儿童游戏场A . 流动幼儿园B . 学前班C . 21. 我国社区教育活动一般在( A ) 进行A. 街道或居委会 B . 区委 C.幼儿园D.托儿所22在河北定县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是由我国哪个教育家开展的? ( CA. 陶行知B. 梁漱溟 C .晏阳初 D. 陈鹤琴23. 20、 30年代在山东邹平县开展“乡村建设”实验的教育家是( B )A. 陶行知 B . 梁漱溟 C .晏阳初 D. 陈鹤琴24. . 不属于草原流动幼儿园特色的是( D )A. 流动性 B . 集中性 C . 开放性 D. 封闭性25. 巡回辅导班创建于( B )A. 河南B. 河北C. 内蒙古D. 陕西26. . 儿童游戏场创建于( A )A. 福建 B . 广西 C. 山西 D . 辽宁 27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 C )A. 经济帮助B. C . 负责的学前教育 D . 28. 最初起源于丹麦的社区教育,属于( A. 成人教育 B. 学前教育 C . 29. 我国草原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 A . 草原流动游戏点或流动幼儿园C. 儿童游戏场D. 二、名词解释1.社区 357 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完整版)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知识点整合

(0~6岁、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是以特定年龄的幼年儿童为对象的教育。
2.学前教育价值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4.狭义的家庭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其他年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5.托幼机构教育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
6.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
7.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8.儿童观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等。
9.幼儿教育观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10.显概念显概念指教师从学校里学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
11.隐观念隐观念指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
12.环境环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
13.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环境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
14.幼儿园物质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全部教育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基础教育
B. 启蒙教育
C. 属义务教育
D.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2. 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条件下,教育者的( C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 权威性
B. 知识性
C. 主导性
D. 艺术性
3.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 D )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A. 教育制度
B. 教育结构
C. 教育内容
D. 教育观念
4.有固定的场所,有目的的按计划进行,有班级整体施教、小组施教和个别施教等形式的活动是( C )
A.自我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5.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 A )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
5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生教育
6.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B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促进学科发展
D.促进知识掌握
7.(A )是保证每一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A.全民教育
B.终身教育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8.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D )
A.产生效益的活动B.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动
C.传递知识经验的活动D.培养人的活动
9.人类的教育与动物界中代与代之间的“教”和“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 B )。
A.一种社会性活动
B.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C.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
D.一种人类活动
10.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促进学科发展
D.促进知识掌握
11.从教育的起源看,教育是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一种( D )
A.个体现象 B.群体现象 C.心理现象 D.社会现象
12.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 D )
A.共存 B.共发展 C.共产生D.共存、共产生、共发展
13.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C )
A.自我教育的发展B.家庭教育的发展
C.学校教育的发展D.终身教育的发展
14.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 A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的物质资源
15.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是( C )
A.教育影响
B.教育物质资源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16.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D )
A.教育制度现代化
B.教育手段现代化
C.教育方法现代化
D.教育观念现代化
17.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 C )
A.矛盾的对立面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D.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18.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的是( B )
A.全民教育
B.终身教育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19.教育的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 B )
A.教育影响 B.教育物质资源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20.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是( C )
A.教育的现代化 B.教育的终身化 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
21.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 D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C.教育工具D.教育的物质资源
22.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的是( B )
A.全民教育 B.终身教育 C.教育全球化D.教育现代化
23.受教育者为提高自身形象和形成个性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活动属于( C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24.在其它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教育者的主导性
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教育的目的
D.教育的方法
25.学校教育与其它教育活动相比较,具有____强和_____ 强的特点。
( C )
A.科学性、民主性
B.民主性、发展性
C.可控性、达标性
D.可塑性、发展性
26.( A )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A.全民教育
B.终身教育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27.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不仅指人们的繁衍心存,还指人的( B )
A.人的教育
B.社会化
C.全面发展
D.人性化
28.人类自身再生产不仅指人的繁衍生存,还指( A )
A.个体社会化
B.人类的延续
C.社会的发展
D.知识的传播
29.从生命开始的“自然人”经过教育过程成长为“社会人”是( C )
C.社会化的过程D.个性完善的过程
A.成熟的过程B.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名词解释
1.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2.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3.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较于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手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4.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
5.教育内容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
6.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7.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8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
三、简答题
1.教育对主体发展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
(2)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以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
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
(3) 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4) 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
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2)终身教育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现代化
(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6)教育科学研究就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3.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
(3)教育的内涵扩大
(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5)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