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卷 文言文实词推断阅读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卷逐题解析版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卷逐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2017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2017全国1卷文言文阅读分析

2017全国1卷文言文阅读分析
2017全国一卷文言文精读分析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 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 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 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 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 矣。”
•注释
•1、从叔:堂叔。
•2、嗣:继承人。 •3、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 •4、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字”代名。 •5、端审:稳重谨慎。 •6、时然后言: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 •7、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8、异之:认为他与众不同。异,意动用法,“认为……非 同一般”。 •9、深中夙敏:深,非常;中,符合;夙敏,早慧。非常符 合早慧孩子的特点。
•原文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 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 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 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 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注释 •1、素:向来,一向。 •2、所继:“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 中做主语或宾语。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东西)所听到 的事情(东西)”。这里的“所继”就是弘微过继的家庭。
•原文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 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 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注释 •1、刘毅:晋末群雄之一,东晋末年北府兵将领。不服在刘裕以下,后暗地与建 康朝中的谢混等大族联络,扩充自己的势力,并欲以荆州为本,意图举兵攻打 都城建康,412年刘裕抢先讨伐之,刘毅兵败自杀。(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 ,小名寄奴。) •2、见诛:被诛杀。见,表示被动。 •3、晋陵公主: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女,下嫁谢安之孙、谢琰之子谢混。 •4、委:委托;托付。 •5、经纪:料理,安排。 •6、生业:产业;资财。

(完整版)-2017全国卷文言文考题汇编及答案

(完整版)-2017全国卷文言文考题汇编及答案

(2017全国卷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历年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题 PPT课件

历年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题 PPT课件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
A 禀:生性, 禀性
2008年全国1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A 檄: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命令
2008年全国2卷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 鞫:审讯
B 病:患病
2015年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 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 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 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C 申:申明,说明(陈述)
2014年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且求中以益己
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B 宠:宠爱、骄纵(使……荣耀)
2010年全国2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2017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2017年高考试题新课标II文言文深度解析

2017年高考试题新课标II文言文深度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憙字伯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氏有孤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氏有孤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氏有孤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氏有孤/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氏有孤/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分值】3分【答案】A。

(完整版)2017全国二卷文言文详解与翻译

(完整版)2017全国二卷文言文详解与翻译

2017全国二卷文言文详解与翻译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

年轻时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

)乃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上朋友】,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通“拒”,抵御,抵抗】者。

(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

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

)憙以因【趁着】疾报杀,非仁者【指有德行的人】心,且释之而去【离开】。

顾谓【回头看着说。

顾:1、<动>回头;回头看.《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

”2、〈动〉视;看。

《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

”3、〈动>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副>只是;不过。

《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5、〈副〉但;却;反而。

《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

”】仇曰:“尔曹【你们。

曹,辈】若健,远相避也.”(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指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领导者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自称玄汉王朝.消灭王莽政权后统治天下两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都城长安,投降赤眉,更始政权告终】即位舞阴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李氏拥城不下【占据城池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可译为“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

”更始帝就召见赵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行……事:做……工作】,使诣【到……去;前往】舞阴,而李氏遂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阅读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
参骠骑军事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
不从!!”
大尚书,掌刑理。

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C.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

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

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

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