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滋味知识点讲解-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滋味》课件 鄂教

八年级语文上册《滋味》课件 鄂教
3 文中写的两件事跟文题有什么关系?
都是跟感觉有关系,文题概括了两件事的感觉.
1 我在什么时候吃杨梅什么情况吃杨 梅? 2 我怎样吃杨梅?画出相关语句,品 读重点词句.
3 画出表达我感悟的句子,理解做者的感悟.
4 我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放烟花?画出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语 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5 根据文中的相关语句,想象我放烟花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 心理. 6 为什么放烟花比等待放烟花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她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至8。她以女性的温柔 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揭示人的心灵,作品 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洁的诗意;她的作品还包含着更 多的理性思考。
1 这篇文章的我是谁?写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 = 张抗抗。写的是她小时候的两件事,即回忆儿时生活的 情景,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2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怎么归纳? 半夜吃杨梅,除夕放烟花.
经过:大吃,努力吃,塞
结果:感到苦恼和难受
除夕
时间:春节前几天

பைடு நூலகம்
动作
烟花
心理
对比 感悟 学会品味社会,感受幸福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滋味课件 鄂教版.pptx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滋味课件 鄂教版.pptx
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
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 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 学体裁。
随着时间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 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其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5
字词积累
m闷ēn热

瞌睡

堵塞
蒂dì
突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以及大家也急于看放烟 花的心情。
25
2.副词 “可惜,离年三十还有好几天呢。” “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 “终于,外婆拿来一盒火柴,走了出来。”
写出了度日如年的心情突然得以释放的兴奋。
26
写法探究
1.鲜明的对比 没吃到杨梅写杨梅的诱人; 吃杨梅时的贪婪; 吃完杨梅后的无味感觉。
21
文章结尾的作用:
文章的结尾没有像前面在记叙完后发表议论,而 是用省略号直接结束全文。
这样写,意蕴更加丰富,更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 间,思考的余地。
22
品味语言
文章描写生动,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感受、 动作、神态作了细致描写,无处不在显现儿童 的特性,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品味。
23
1.动词
(1)“我一大颗一大颗地往嘴里塞着,差点连核都来 不及吐出来。”
1 滋味
1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描写的生动及其表达效果。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中表 达的主题思想。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会品味生活滋味,培养 “感受幸福”的意识。(重点)
2
新课导入
久旱逢甘霖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长安花。
这些滋味你尝试过吗?
他乡3 遇故知
走进作者
心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 滋味》有讲有练习 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 滋味》有讲有练习 鄂教版

鄂教版八年级上《滋味》有讲有练习【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嘟d 哝nong: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嚅r 动:想要说话而嘴唇微动。

将信将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冷不丁:冷不防。

魂不守舍:原指人的灵魂离开了躯壳,这里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张抗抗,女作家。

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

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

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协从事专业创作。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

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

以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等。

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作品《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代表作:《情爱画廊》《作女》《请带我走》等。

2、相关知识:关于张抗抗的作品正如张抗抗自己说的那样,1950年生于浙江杭州的她并不是一个幸运儿,她所走过的路与那个时代的同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经历了同龄人所不曾遇到过的曲折和苦痛。

1969年,中学毕业后的张抗抗上山下乡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了8年,其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

197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灯》,后因一部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生活的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成名,短篇小说《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近年来的新作———长篇小说《情爱画廊》、《作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到目前为止,张抗抗已发表的短、中、长篇小说、散文共计400余万字,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代表作有《张抗抗自选集》5卷。

累累的硕果,使她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知名的女作家。

张抗抗把自己定位为“较中性的作家”,作品关注的面比较广。

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另一方面,她认为“作家承载着一定的道义”,因而,张抗抗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八上《1滋味》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八上《1滋味》word教案 (2).doc

l 、滋味【教学构想】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本文写的是作者儿时生活中两件有滋味事。

两件事两种滋味:前者是无滋味的痛苦,后者是有滋味的幸福;前者是满心盼望,临了却毫无感觉的懊恼、难受、失望;后者苦熬苦等终于让人感受到新鲜、刺激、美丽。

正是通过对“品尝”两种不同滋味的描写,表现了这样的中心思想:无论是感觉不到的滋味,还是感受到的新鲜、刺激的滋味,都是生活的滋味,而只有经过自己主动努力体验,获得的才是最美的快乐。

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就是这篇朴实的文章所表现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生动的描写及简练的议论及表达效果。

3.联系生活获得生活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生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情感。

难点:从两件事得到的不同滋味中去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深意。

[教学安排] 两课时1.快速阅读,认清思路,合作、探究了解文章重要内容。

2.品味生动的描写,联系生活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3.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4.读写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对“幸福”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引导学生走进八年级语文世界,走进“幸福”的单元。

1.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妙的,它需要我们仔细去品尝,去体味,不管是酸甜还是苦辣。

体味生活的滋味,体味成长的感觉。

2.教师提问:生活中你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这些事带给你什么感觉?3.整体感知文本内容:①检查预习,梳理字词,排除阅读障碍,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

②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幸福的滋味是抽象的,只有使之与生活的不同滋味联系起来感受。

只有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感官上的感觉,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所以,导入新课是很有必要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再者,检查课前的预习,既可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又可提前告知教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学情准备。

)二、整体感知1.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初步解答。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滋味(第1课时)导学提纲鄂教版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滋味(第1课时)导学提纲鄂教版

滋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认清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2.合作、探究了解文章重要内容。

3.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提出问题,进一步挖掘文章内涵。

【重点难点】1.合作、探究了解文章重要内容。

2.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提出问题,进一步挖掘文章内涵。

3.从两件事得到的不同滋味中去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深意。

问题记录【导学流程】知识链接作者介绍:张抗抗,当代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出生。

1972年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

作品《夏》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主要代表作《情爱画廊》《作女》《请带我走》。

一、基础感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蒙.()眬.()嚅.()动蹿.()腾瞌.()睡嘟.()哝.()咀.()嚼.()二、深入学习1.文章写了那两件“同感觉有关的”事?你觉得它们各有什么“滋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我”半夜吃杨梅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我”平时很喜欢吃杨梅,为什么这次吃杨梅有这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三、堂测堂练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幸福有哪些新的认识呢?联系生活说说你类似的经历。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滋味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滋味

鄂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第一課《滋味》l 、滋味【教學構想】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

本文寫的是作者兒時生活中兩件有滋味事。

兩件事兩種滋味:前者是無滋味的痛苦,後者是有滋味的幸福;前者是滿心盼望,臨了卻毫無感覺的懊惱、難受、失望;後者苦熬苦等終於讓人感受到新鮮、刺激、美麗。

正是通過對“品嘗”兩種不同滋味的描寫,表現了這樣的中心思想:無論是感覺不到的滋味,還是感受到的新鮮、刺激的滋味,都是生活的滋味,而只有經過自己主動努力體驗,獲得的才是最美的快樂。

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這就是這篇樸實的文章所表現的深刻內涵。

【教學設計】[教學目的]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體會文章生動的描寫及簡練的議論及表達效果。

3.聯繫生活獲得生活的感悟。

[教學重難點]重點:聯繫生活,品味關鍵語句,體會情感。

難點:從兩件事得到的不同滋味中去思考作者要表達的深意。

[教學安排] 兩課時1.快速閱讀,認清思路,合作、探究瞭解文章重要內容。

2.品味生動的描寫,聯繫生活揣摩人物內心,體會人物情感。

3.拓展思維,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4.讀寫結合,根據自身情況,對“幸福”作出個性化的解讀。

引導學生走進八年級語文世界,走進“幸福”的單元。

1.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妙的,它需要我們仔細去品嘗,去體味,不管是酸甜還是苦辣。

體味生活的滋味,體味成長的感覺。

2.教師提問:生活中你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這些事帶給你什麼感覺?3.整體感知文本內容:①檢查預習,梳理字詞,排除閱讀障礙,不理解的地方作記號。

②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幸福的滋味是抽象的,只有使之與生活的不同滋味聯繫起來感受。

只有調動學生的感性認識,感官上的感覺,縮短文本與生活的距離,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所以,導入新課是很有必要的,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再者,檢查課前的預習,既可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個性化閱讀,又可提前告知教師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為後面的教學作了學情準備。

)二、整體感知1.教師整理學生的問題,學生討論、合作、探究,初步解答。

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滋味(新鄂教版)全面版

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滋味(新鄂教版)全面版
你生活中有没有类 似“吃到了盼望以久 的某种好东西,却发 现自己对此毫无感觉” 的事呢?
研读文章
3.我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放烟花?画出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4.根据文中的相关语句,想象我放烟花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心理。
“可惜”——“终于”
“终于”写出了度日如年的心情 突然得以释放的兴奋。
(2)街上月色朦胧,他匆匆赶路。
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各有什么感觉?
半夜吃杨梅 没有吃出滋味 除夕放烟花 高兴
杨梅是我最喜欢吃的, 为什么作者却感觉毫 无滋味?文章有没有 语句写出他没有尝到 什么滋味?
• 我是差不多被爸爸抱起来放在椅子上的……还在
打着瞌睡。 • 舌头是硬的,牙齿是木的,嘴巴机械的蠕动着咀
滋味
张抗抗
当代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 年出生。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 1969年中学毕业后在农场劳动八 年,当过农工,工人,通讯员, 创作员等。1972年发表第一篇短 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长篇小 说《分界线》,作品《夏》1980 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 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 篇小说奖。
浅 的动态。 很形象。
往嘴里放、填,而没有咀嚼、品味的过程,很形象地描绘出
塞 当时在半睡半醒、睡眼迷蒙的状态下,想吃又实在睁不开 眼睛的吃相。
很快地从脑海中闪过去的意思。这个词一方面与前文“一个个

又圆又大,红里透黑”的外形特点一致,另一方面也形象地表明
对头天吃过这样的杨梅,一下子记起来了,但又实在没有很深的印象。
她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 术素至8。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 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揭 示人的心灵,作品中洋溢着青春 的朝气和纯洁的诗意;她的作品 还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滋味(第1课时)教案 鄂教版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滋味(第1课时)教案 鄂教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合格[ ]不合格[ ]
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3、结尾从哪几方面来写烟花的美丽?
【答案】从三方面:正面描写烟花升腾时的颜色、状态;侧面,一是写大家高兴而手舞足蹈的动作,二是“我”的感受。
4、为什么“放烟花”比“等待放烟花”的文字反而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极力写“等待放烟花”,突出我急不可耐的心情,也为下文“放烟花”,大家美丽的欢 乐蓄势。
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片回忆性散文,作者生动描写了半夜吃杨梅,除夕放烟花两件事,从中表达了对生活的体悟。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自己的生活,从而有新认识,新发现。
学情分析
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读《滋味》这样的作品应该是很亲近的。三点一线的学生生活确实让一些同学感觉不到生活的滋味了,甚至有的同学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过了一天又一天。其实问题就在于:不去“品味”,是感觉不到生活的滋味的;要想品味生活的滋味,唯有努力的“生活”,而不是“活着”
1 .文章写了那两件“同感觉有关的”事?你觉得它们各有什么“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滋味
课题名称
1、滋味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八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描述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品 味文中 人物动作、心理描写的语句,领悟作品主旨,学会品味生活的滋味,培养“感受幸福”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滋味知识点讲解|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妙的,它需要我们仔细去品尝,去体味,
滋味知识点与解析具体内容整理如下,赶紧来看看吧~
一、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市,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

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

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

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七、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二、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总领全文,表明以下叙写的两件事都“同感觉有关”。

第二部分(2~12段)写半夜睡眼惺忪吃杨梅,毫无感觉毫无印象,这种无滋味的痛苦,比吃不到自己想吃的东西更加难受。

文章首先写的是半夜吃杨梅。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我”半夜睡眼惺忪吃杨梅的有趣情景,结果是“我”始终记不起那“个个又圆又大、红里透黑的,带上还有青绿色树叶”的新鲜杨梅的滋味,以至于许多年来虽竭力回忆和想象也一无所获,感悟到“如果一个人明明吃到了盼望已久的某种好东西,却发现自己对此毫无感
觉毫无印象,这种无滋味的痛苦,经吃不到自己想吃的东西,更加难受”。

第三部分(13~30段)写除夕快乐放烟花,无比新鲜、刺激和幸福。

在极简练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后,先写年前买烟花,突出了烟花对“我”的吸引和“我”买烟花后的欣喜。

接着写等待放烟花,文章着力表达了“我”的渴望和焦急。

最后写除夕放烟花。

着重描写了“我”既爱烟花,又怕点燃烟花的情景,描绘了烟花飞舞蹿腾、闪亮的美丽和“我”与大家享受到的欢乐。

两件事,两种滋味:半夜吃杨梅是不知是什么滋味的滋味,除夕放烟花是令人快乐无比的滋味;前者是满心盼望,临了却毫无感觉的懊恼、难受、失望;后者苦熬苦等,终于让人感受到新鲜、刺激、美丽。

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情,也是完全不同的滋味。

文章正是通过描写“我”对两种不同滋味的品尝过程,表现文章的中心。

三、课后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蠕动( ) 魂不守舍( ) 飞舞蹿腾( ) 端详( ) 粽子( ) 焰火( ) 稻穗( ) 瞌睡(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我还不敢相信他的话,只是(将信将疑疑神疑鬼)。

⑵昨晚我收看欧洲杯足球赛到很晚,今天起床时还有点(睡眼蒙眬老态龙钟)。

⑶那些(花花绿绿灯红酒绿)的炮仗吸引了我。

3、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⑴那么,难道昨天夜里我竟然是吃过杨梅吗?
⑵像下雨,又像喷泉,还像是风中摇摆的稻穗······
4、文章题目叫《滋味》,作者品尝到了哪两种滋味呢?作者将这两种滋味放在一起写目的是什么呢?
鄂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散文两篇知识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接下来为大家提供的初三上册语文散文两篇知识点。

匿.笑( nì) 嗅.到( xiù) 祷.告( dǎo ) 罗摩衍.那( yǎn ) 菡萏..( hàn dàn)徘徊..(pái huái) 荫蔽..(yìn bì ) 欹.斜(qī ) 匿笑:偷偷地笑。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也比喻犹豫不决。

欹斜:倾斜,歪斜。

1、主题探究
《金色花》这首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
——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莲赞母的散文诗。

诗中由雨中看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赞扬了母爱的无私奉献。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
3、结尾“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什么作用?
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帮助自己克服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运用比喻修辞,以荷叶比喻母亲,深情赞颂了母亲,升华了主题。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三上册语文散文两篇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