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各类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总结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总结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1 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 30种题型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5=〔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16=〔元〕列成综合算式÷5×16=×16=〔元〕答:需要元。

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良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791=〔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904〔套〕列成综合算式×791÷=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和差问题【含义】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小学数学几种类型应用题

小学数学几种类型应用题

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姓名:座号:(一)演示法解决问题:1、有一列火车长168米,以每小时18千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862米的铁桥,求车头进桥到车尾离桥一共需要多少时间?(二)消元法解决问题:1、少年宫美术小组第一天买了3盒彩笔和1枝毛笔,共付4.44元,第二天又买了同样的5盒彩笔和3枝毛笔,共付7.96元,求每盒彩笔和毛笔各多少元?2、小明和小楠去水果店买水果,小明买了4千克梨和5千克苹果共付5元,小楠买了4千克梨和6千克苹果,一共付5.6元,求每千克多少元?(三)假定法解决问题:1、用三辆卡车共运水泥910吨,第一辆比第二辆多30吨,第三辆比第二辆少运20吨,三辆卡车各运多少吨?2、小青有2分和5分的硬币20枚共0.58元,那么其中2分、5分各几枚?3、李刚和张琦一起跳绳,李刚先跳了3分钟,而后两人又共同跳2分钟,一共跳了610个,已知李刚每分钟比张琦多跳10个,求李刚比张琦一共多跳多少个? (四)逆推法解题(1)某数加7,其和乘以7,积再减去7,差又除以7,结果等于7,这个数?(2)甲、乙、丙三个儿童分苹果,甲分一半又半个,乙分剩下的一半又半个,丙再分剩下的一半又半个,正好分完,共有几个苹果?甲分几个?(3)仓库里原有化肥若干吨,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多30吨,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少100吨,第三次取出150吨,最后还剩下70吨,这批化肥原有多少吨?(五)替代法解决问题:1、某食堂运来面粉和大米共62袋,面粉袋数的15比大米袋数14少2袋。

面粉和大米各运来多少袋?2、建筑工地用5辆大车和4辆小车一次运来砂石42.5吨,每辆大车比每辆小车多运4吨。

每辆大车和每辆小车各运砂石多少吨?3、小明到水果店去买梨和苹果。

全部的钱可买3千克梨和12千克苹果,或者可买6千克梨和8千克苹果。

如用全部的钱只买梨或苹果,各可买多少千克?4、 大卡车运4次,小卡车运5次,共运货66吨。

大卡车2次的运货量等于小卡车3次的运货量。

小学数学应用题21种类型总结(附例题、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应用题21种类型总结(附例题、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应用题21种类型总结(附例题、解题思路) 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分类讲解附带例题和解题过程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分类讲解附带例题和解题过程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讲解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

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以下主要研究30类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2、归总问题3、和差问题4、和倍问题5、差倍问题6、倍比问题7、相遇问题8、追及问题9、植树问题10、年龄问题11、行船问题12、列车问题13、时钟问题14、盈亏问题15、工程问题16、正反比例问题17、按比例分配18、百分数问题19、“牛吃草”问题20、鸡兔同笼问题21、方阵问题22、商品利润问题23、存款利率问题24、溶液浓度问题25 、构图布数问题26、幻方问题27、抽屉原则问题28、公约公倍问题29、最值问题30、列方程问题1 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及解答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及解答方法

典型应用题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

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

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 ,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 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 =75 (千米)(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

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

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21种类型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21种类型

1【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2【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小学数学常见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小学数学常见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小学数学常见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1.和差问题:(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或 和-较小数=较大数2. 和倍问题:和÷(倍+1)=较小数,和-较小数=较大数或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3. 差倍问题:差÷(倍-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或 较小数+差=较大数4. 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5. 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共行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共行时间6. 追及问题: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7. 利润与折扣: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100%利息=本金×利率×时间8. 价钱问题: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9. 工作量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10. 产量问题:总产量=亩产量×亩数,亩产量=总产量÷亩数,亩数=总产量÷亩产量11. 植树问题:(1)、两头都栽:全长=株距×(棵数-1)(2)、只栽一头:全长=株距×棵数(3)、两头都不栽:全长=株距×(棵数+1)12. 鸡兔同笼: 假设是鸡,结果是兔,假设是兔,结果是鸡.大差 ÷ 小差13、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1)、找单位“1”。

单位“1”的数量已知,就是乘法。

列式为:单位“1”的数量×与问题相对应的份数。

(2)、如果单位“1”的数量未知,就是除法。

列式为:数量÷相对应的份数。

14、鸽巢问题:(1)、至少数=商+1(2)、至少数=颜色数+1(3)、至少数=颜色数×扩大倍数+1(4)、指定色=所有其它色的和+115、比例问题:(1)、正比例:一般情况下,题中有“照这样计算”、“按这样的 速度”等字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例:有两堆煤,第二堆比第一堆多40吨,如果从第二堆中拿出5吨煤给第一堆,这时第二堆煤的重量正好是第一堆的3倍。

原来两堆煤各有多少吨?分析:原来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多40吨,给了第一堆5吨后,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就只多40-5×2吨,由基本关系式列式是:(40-5×2)÷(3-1)-5 =(40-10)÷2-5 =30÷2-5 =15-5 =10(吨)第一堆煤的重量10+40=50(吨)→第二堆煤的重量答:第一堆煤有10吨,第二堆煤有50吨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一般关系式有:(和-差)÷2=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

例:甲乙两数的和是24,甲数比乙数少4,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24+4)÷2 =28÷2 =14 乙数(24-4)÷2 =20÷2 =10 甲数答:甲数是10,乙数是14还原问题: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未知数的问题,一般叫做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

一般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运算的关系。

由题目所叙述的的顺序,倒过来逆顺序的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例:仓库里有一些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

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吨?分析: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吨。

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19+12)×2吨。

以下类推。

列式:[(19+12)×2-12]×2 =[31×2-12]×2 =[62-12]×2 =50×2 =100(吨)答: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100吨。

置换问题: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

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

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

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五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

其计算方法是:当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时:每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当两次都有余数时:总份数=(较大余数-较小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当两次都不足时:总份数=(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例1、解放军某部的一个班,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如果每人栽5棵树苗,还剩下14棵树苗;如果每人栽7棵,就差4棵树苗。

求这个班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分析:由条件可知,这道题属第一种情况。

列式:(14+4)÷(7-5)=18÷2 = 9(人)5×9+14 =45+14 =59(棵)或:7×9-4 =63-4 =59(棵)答:这个班有9人,一共有树苗59棵。

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而倍数差却发生变化。

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成倍时小的年龄=大小年龄之差÷(倍数-1)几年前的年龄=小的现年-成倍数时小的年龄几年后的年龄=成倍时小的年龄-小的现在年龄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2岁。

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54-12)÷(4-1)=42÷3 =14(岁)→儿子几年后的年龄14-12=2(年)→2年后答:2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例2、父亲今年的年龄是54岁,儿子今年有12岁。

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54-12)÷(7-1)=42÷6=7(岁)儿子几年前年龄12-7=5(年)5年前答: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

例3、王刚父母今年的年龄和是148岁,父亲年龄的3倍与母亲年龄的差比年龄和多4岁。

王刚父母亲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岁?(148×2+4)÷(3+1)=300÷4 =75(岁)→父亲的年龄148-75=73(岁)或:(148+2)÷2 =150÷2 =75(岁) 75-2=73(岁)答:王刚的父亲今年75岁,母亲今年73岁。

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只数和总足数,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叫做鸡兔问题,也叫“龟鹤问题”、“置换问题”。

一般先假设都是鸡(或兔),然后以兔(或鸡)置换鸡(或兔)。

常用的基本公式有:(总足数-鸡足数×总只数)÷每只鸡兔足数的差=兔数(兔足数×总只数-总足数)÷每只鸡兔足数的差=鸡数例:鸡兔同笼共有24只。

有64条腿。

求笼中的鸡和兔各有多少只?(64-2×24)÷(4-2)=(64-48)÷(4-2)=16 ÷2 =8(只)→兔的只数24-8=16(只)→鸡的只数答:笼中的兔有8只,鸡有16只。

牛吃草问题(船漏水问题):若干头牛在一片有限范围内的草地上吃草。

牛一边吃草,草地上一边长草。

当增加(或减少)牛的数量时,这片草地上的草经过多少时间就刚好吃完呢?例1、一片草地,可供15头牛吃10天,而供25头牛吃,可吃5天。

如果青草每天生长速度一样,那么这片草地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几天?分析:一般把1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看作每份数,那么15头牛吃10天,其中就有草地上原有的草,加上这片草地10天长出草,以下类推……其中可以发现25头牛5天的吃草量比15头牛10天的吃草量要少。

原因是因为其一,用的时间少;其二,对应的长出来的草也少。

这个差就是这片草地5天长出来的草。

每天长出来的草可供5头牛吃一天。

如此当供10牛吃时,拿出5头牛专门吃每天长出来的草,余下的牛吃草地上原有的草。

(15×10-25×5)÷(10-5)=(150-125)÷(10-5)=25÷5 =5(头)→可供5头牛吃一天。

150-10×5 =150-50 =100(头)草地上原有草供100头牛吃一天100÷(10-5)=100÷5 =20(天)答: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20天。

例2、一口井匀速往上涌水,用4部抽水机100分钟可以抽干;若用6部同样的抽水机则50分钟可以抽干。

现在用7部同样的抽水机,多少分钟可以抽干这口井里的水?(100×4-50×6)÷(100-50)=(400-300)÷(100-50)=100÷50 =2400-100×2 =400-200=200 200÷(7-2)=200÷5 =40(分)答:用7部同样的抽水机,40分钟可以抽干这口井里的水。

公约数、公倍数问题:运用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解答应用题,叫做公约数、公倍数问题。

例1:一块长方体木料,长2.5米,宽1.75米,厚0.75米。

如果把这块木料锯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不准有剩余,而且每块的体积尽可能的大,那么,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多少?共锯了多少块?分析:2.5=250厘米 1.75=175厘米0.75=75厘米其中250、175、75的最大公约数是25,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是25CM(250÷25)×(175÷25)×(75÷25)=10×7×3 =210(块)答:正方体的棱长是25厘米,共锯了210块。

例2、两啮合齿轮,一个有24个齿,另一个有40个齿,求某一对齿从第一次接触到第二次接触,每个齿轮至少要转多少周?分析:因为24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120,也就是两个齿轮都转120个齿时,第一次接触的一对齿,刚好第二次接触。

120÷24=5(周) 120÷40=3(周)答:每个齿轮分别要转5周、3周。

分数应用题:指用分数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分数应用题,也叫分数问题。

分数应用题一般分为三类: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其中每一类别又分为二种,其一:一般分数应用题;其二: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例1:育才小学有学生1000人,其中三好学生250人。

三好学生占全校学生的几分之几?例2:一堆煤有180吨,运走了3/5 。

运走了多少吨?例3:某农机厂去年生产农机1800台,今年计划比去年增加1/3 。

今年计划生产多少台?1800×(1+1/3 )=1800×4/3=2400(台)答:今年计划生产2400台。

例4:修一条长24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完全长的1/3 ,第二天修完余下的1/4 。

还剩下多少米?2400×(1-1/3 )×(1-1/4 )=2400×2/3 ×3/4=1200(米)答:还剩下1200米。

例5:一个学校有三好学生168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4/7 。

全校有学生多少人?例6:甲库存粮120吨,比乙库的存粮少1/3 。

乙库存粮多少吨?120÷(1-1/3)=120×3/2 =180(吨)答:乙库存粮180吨。

例7:一堆煤,第一次运走全部的1/2 ,第二次运走全部的1/3 ,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运8吨。

这堆煤原有多少吨?8÷( 1/2-1/3 )= 8÷1/6 =48(吨)答:这堆煤原有48吨。

工程问题:它是分数应用题的一个特例。

是已知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三个量中的两个求第三个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