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导论第一讲
《艺术导论(第二版)》艺术的本质

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
几何学家 - 欧几里得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辩论家-昆体良
(一)艺术家的手段最开始被看成是技术
古代的艺术门类异常丰富
➢ 古汉语中的艺:本意是“种植”的意思。在甲骨文字形中,“艺”是 个会意字。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是一个人 的种植过程。《说文解字》中说,“艺,种也”。古汉语中的术:指 各种技术、手段。
(一) 巫舞活动中的集体无意识
巫术:
原始巫舞中,一方面通过绘画、偶像、假面、雕刻和模仿性舞蹈等手段,寻求实现丰 产趋福的目的,另一方面又通过投入的情绪与模拟的形象,使先民从对神力的信仰和身体力 行的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感觉。这种精神信仰上的愉悦感,已经超越了巫术的目的,与艺术 相通了。
原始巫舞中,艺术的精神特质表现为: 一是加强信仰,通过宗教性色彩,在崇拜与敬神中摆 脱惊恐,寄托感情; 一是获得自由,在沉重紧张的劳动生活中通过对艺术 的欣赏,获得暂时的解放和身心的愉悦。
➢ 中国古代的“艺术”一词:与西方拉丁语的“ars”相近,泛指做学问 和专司具有文化内涵的手工艺。
艺术的技巧性
艺术的技巧性
(一)艺术家的手段最开始被看成是技术
➢ 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 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 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 艺,也就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读书习字和算术 等六个方面。
艺术的本质
目录
01 艺术的精神性:从艺术的萌芽期谈起
1 / 巫舞活动中的集体无意识 2 / 偶像艺术中的膜拜心理 3 / 装饰艺术中的个人美感 4 / 艺术起源的动力——追求精神自由
03 艺术的现实性:从艺术与人的关系谈起
艺术导论第一章 (恢复)

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
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艺 术更富于情感;“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艺 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反映)事物的普遍性。”人文则既 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 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 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文艺家眼中的 艺术”
•
艺术是人类所特有的, 艺术世界是心灵神往的领域……
1、艺术是理念 的感性显现。
——德国古典 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2、艺术就是直觉和表现。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3、艺术 是一个有 “意味的形 式”。
——英国视觉艺术 批评家克莱夫· 贝 尔
4、艺术 是把自己体 验过的感情 传达给别人。
·
-
•
吻
克 里 姆 特
蒋兆和 1959年 所作的杜甫,盘 于岩石,形如三 角,似雕迎风, 双唇紧闭,蹙目 眺望,微微眯起 的眼睛,难以掩 藏诗人那洞察世 事沧桑的锋锐目 光。画家在题款 中先引了两句杜 诗:“丹青不知 老将至,富贵于 我如浮云。”表 达了与杜甫相同 的人生写照。又 题诗:“千载岂 知逢新世,万民 欢唱大同时。我 与少陵情殊异, 提笔如何画愁 眉。”
走进艺术的殿堂,聆听艺术的奥秘
艺术导论
终其一生, 都不要失去对美的追求
课程介绍
• 《艺术导论》是高校各个专业学生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研 究艺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本课程内容包含“艺术本质”、“艺术构 成”、“艺术创作”、“中外艺术作品鉴赏”等部分。其中重点是对 音乐,舞蹈,话剧,舞剧,歌剧,电影,绘画,书法,雕塑等作品的 鉴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得到艺术的熏陶,可以在理论的 接受与作品欣赏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 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 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像一把梳子,把艺术的思绪一一理顺,也像 课本的目录,把艺术分门别类。它是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艺术之门; 它是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艺术世界。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

(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1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2 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3 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不仅仅写出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老头形象,而且更深刻地写出了一个在金 钱地支配下扭曲的灵魂,具有偏执狂的畸形人性。在他的身上,仁爱的光环慢慢褪却,剩下的是赤裸裸的金钱人际 关系:人与人之间没有亲情、爱情、友情,彼此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厉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久再也没 有任何别的联系了。一切的关系,都被金钱所取代,因金钱而变得尔虞我诈、冷酷无情。 葛朗台是法国索漠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这座城市盛产葡萄酒,因此,酒桶的市价很不坏。一七八九 年法国大革命时,葛朗台已经是个富裕的箍桶匠了。他认得字,能写会算,四十岁时娶了木板商的女儿为妻室;买 下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他向革命军承包乐葡萄酒,赚了很多的钱。 他的大部分感情集中在“吝啬的乐趣上”,当金钱与情感发生冲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甚至舍弃了妻儿 地感情。当他发现女儿将金洋送给了别人,便破口大骂:“你这个该死地婆娘,你这条毒蛇”,“我要诅咒你,咒 你的堂兄弟,咒你的女儿……”何等毒辣!而且还严厉斥责女儿太狠心:“拣我最心疼的事伤我的心”,“你勒死你 的父亲”。在金钱面前,亲情也化为了水。为了使女儿“招供”,他对她进行软禁,每天只供给她干面包和冷水, 让她挨饿、挨冻,即使太太向他乞求,他 “也不动心”。
2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社会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艺术反过来可以 影 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 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南宋 李唐《采薇图》
(三)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

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和思 想的表现,是内心情感的外化 和升华。
劳动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是人类 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
精神产品。
艺术的发展
古代艺术
以实用为主,注重技艺和审美,如古 希腊雕塑、古罗马建筑等。
中世纪艺术
受宗教影响深远,表现神秘、象征和 寓意,如哥特式教堂、拜占庭镶嵌画 等。
跨学科研究与应用
艺术概论可以作为艺术教育 的重要内容,帮助普及艺术 教育,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
和审美能力。
艺术概论可以与其他学科进 行跨学科研究与应用,为相 关学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
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文艺复兴艺术
追求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强调对人 体和自然的研究和表现,如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等。
现代艺术
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特点,强调创新 和实验,如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 等。
艺术的流派与风格
浪漫主义
强调个性、情感和想象力的表 达,追求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
现代主义
强调形式、结构和抽象元素的 运用,追求艺术的独立性和纯 粹性。
深化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概论涉及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等方 面,有助于学习者深化对艺术的理解,为后 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艺术概论的学习方法
阅读经典文献
阅读艺术史上的经典文献,了解不同时期的 艺术观念和理论。
参与课堂讨论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 心得和体会。
观摩艺术作品
通过观摩大量艺术作品,培养对艺术的直观 感受和理解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的。通过欣赏优秀 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可以培养和提高自 己的审美能力。
艺术概论第一讲 绪论

• 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采取的方法 一、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则。 二、采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研究艺 术活动的实践与发展。 三、运用艺术科学特有的研究方法研究 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
课程设置
• • • • •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三编 第四编 第五编 艺术本题论 艺术类型论 艺术创造论 艺术作品论 艺术接受论
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 • 什么是艺术概论 • 为什么学习艺术概论 • 如何学习艺术概论
• 在艺术科学研究中,艺术学是一 在艺术科学研究中, 个重要的学科体系。 个重要的学科体系。艺术概论是 艺术学这一学科的基础课现出的特色: 艺术学理论发展与建设所呈现出的特色: 一、注重艺术学基本理论与交叉学科的结 合。 二、注重艺术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结 合。 三、注重艺术学一般理论与各门类艺术理 论的结合
艺术概论 • 绪论
艺术,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
中形成和创造的成果,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 审美需求,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和情感为中介, 表现社会生活或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审美形态。
• 在一般意义上,艺术应当包括所有人类创造和享 用的非使用功利性的审美活动形式,涵盖造型艺 术、使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等与审美创造相关的各部类。 • 艺术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人类生活特有的现象。伴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生 成和丰富,艺术活动也就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 要内容。
艺术导论第一章教案

《艺术导论》教案公共教学部20XX年9月序言一、《艺术导论》课的性质:这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门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这是一门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
《艺术导论》课程涉及艺术的多个门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得到艺术的熏陶,可以在艺术理论的接受与欣赏过程中,净化心灵,提升品质。
二、主讲老师对本课程的认识:《艺术导论》只能说是“概要”,课程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
我们不可能对课程中涉及的十几个艺术门类都精通,但可以对某一两种,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以此来触发我们的艺术审美感觉神经,继而对其理论做一些必要的积累,久而久之,即可以比较主动地、积极地认识、接近艺术,也能够说出一些“行”话来。
我看艺术品,从形式入手,寻找熟悉的“身影”,从“色彩、布局、明暗、强弱、节奏、虚实、对比....”等等,引发观察与思考,再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激发联想,进一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挖掘作品的社会意义,如此而已。
我们综合理论和实践,将部分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欣赏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的讲解,和大量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同时获得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认知。
这是本课程的一个特色。
三、学习艺术导论这门课应注意的问题:1、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文艺理论知识,如艺术的本质和特征问题,艺术的功能问题,艺术与哲学、文化、宗教、历史、道德、科学等等的关系问题;2、掌握各艺术种类的最基本的“语言”特征,如绘画的色彩、线条,书法的用笔、用墨、结构、布白,摄影的线条、形状、影调,雕塑的立体空间、造型等等…… 3、自觉不自觉地接触艺术作品,尽可能多地观览博物馆、画廊、展览馆、观赏作品,倾听艺术理论家、批评家、鉴赏家、艺术创作者的品评与感受;4、用真诚和自信贴近艺术作品,大胆地联想与放纵自己的审美知觉,结合自己的、社会的、历史的经验,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尽情体验美的空间。
5、理论学习以后,要注意主动接受艺术,主动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只要有机会,一定不要放弃对艺术品的真切、直接的接触,培养艺术欣赏的感觉。
艺术导论笔记

艺术导论笔记第一章艺术的起源第一节关于艺术的起源的几种观点一、艺术起源于“模仿”;二、艺术起源于“游戏”;三、艺术起源于“表现”四、艺术起源于“巫术”;五、艺术起源于“劳动”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一、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第二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二、艺术生产理论艺术生产: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马克思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艺术生产理论是本书探讨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1.艺术形象≠客观物象2.艺术形象=意象(1)意蕴(2)个性(3)风格(4)艺术家二、创造性1.艺术不是模仿2.艺术是创造(1)想象力(2)独异性(3)自由意志三、审美性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艺术的审美性(1)精神愉悦(2)非物质功利(3)内蕴之美(4)优美与崇高第三章艺术的功能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审美功能一、审美认知作用;二、审美教育作用;三、审美娱乐作用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文化与艺术(1)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2)在精神文化中,又包含哲学、宗教、道德、科学、艺术等许多子系统。
(3)子系统受文化大系统影响制约,也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文化大系统。
(4)文化子系统间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和彼此的互动性。
第五章艺术的形式美法则三、形式之美的要素1.色彩 2.线条3.形体 4.声音五、艺术的形式美法则1.单纯齐一;2.对称均衡;3.调和对比;4.比例;5.节奏韵律;6.多样统一第六章绘画艺术一、绘画艺术语言1.线条;2.色彩;3构图二、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1.记忆性与表现性;2.建构性与戏剧性;3.瞬间性与永恒性第七章雕塑艺术一、雕塑艺术语言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及其空间变化二、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1.空间性与体量感;2.瞬间性、恒久性与沧桑感;3.单纯性与虚拟性;4.景观意义第八章书法艺术一、书法艺术语言1.用笔(线条);2.用墨(色彩);3.结体;4.章法(整体形体)二、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1.抽象的形式美;2.可视的抒情性;3.“象”的一体性;4.“意”的双重性第十章瓷器艺术(略)第十一章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略)第十二章建筑艺术一、建筑艺术语言1.空间;2.形体;3.比例;4.均衡;5.节奏;6.色彩;7.装饰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1.实用性与审美性;2.表现性与体验性;3.象征性与沧桑感第十三章园林艺术二、中国园林艺术审美特征1.自然美;2.文化美;3.意境美第十四章音乐艺术一、音乐艺术的艺术语言1.旋律—音乐的灵魂;2.节奏:——音乐的骨架;3.和声——。
艺术导论第一章

西方艺术史中的“艺术”定义发 展
A 古希腊罗马时期“广义的艺术”阶段——艺术概念包含了所有 具有一定技术性的手工劳动和工艺劳动。 B 中世纪时期“自由的艺术”阶段——艺术只包括文法、修辞学 、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 并不是我们今天人们所认识的“艺术”) C近代以来“美的艺术”的阶段——艺术包括音乐、诗、绘画、舞 蹈和雕塑五种。这种五划分方法较为明确地区分了这些艺术门类 和“机械艺术”即手工技艺和机械技艺等的不同,基本奠定了现 代艺术概念的种属内涵。 D 现代、后现代以来“开放的艺术”阶段——从美学形态上看, 艺术除了原来的“美的艺术”之外,还增加了丑的艺术、荒诞的 艺术、“反艺术的艺术”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促使艺术门 类的扩大,如摄影、电影、电视等新兴艺术门类的加入,并将工 艺艺术(包括现代设计艺术)、建筑艺术等也包括进来了
你认为艺术都是美的吗? 美的东西都是艺术吗?
你的感觉?
艺术不等于美
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等于美。因为,无论我 们是从历史角度(艺术的历史沿革),还是从 社会学角度(目前世界各地现存的艺术形态) 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都将会发现艺术无论在 过去还是现在,常常是一件不美的东西。 美——感觉。对观照客体的物质特性和情感价 值的知觉组合过程 。 艺术——实践(过程与实物)。传达感受和认 识,创造有愉悦性的形式并借此来表现主客观 世界的内在精神。艺术导论(第一章)人文学院
内容提要
一、艺术的定义 二、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三、本课程的内容结构 四、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五、结语
一、艺术的定义
1 艺术的定义 2 艺术与审美 3 艺术与非艺术的关系
1、艺术的定义
什么是艺术? “当没有人问艺术是什么时,我倒清楚艺 术是什么。只是当别人问我艺术是什么 时,我才答不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含蓄朦胧风格与明晰 晓畅风格;
这一对风格范畴是根据主体
(三)艺术风格基本类型
风格是作为艺术创作独创性 的标志,主要是评价性、褒奖 性的,往往被认为是艺术家独 创而鲜明的创作个性的凝结;
艺术的风格,主要是根据艺术 创作中的主观因素如创作主体的 个性气质、心理类型、主观精神 状态、精神类型、主体把握对象 的方式等划分出来的艺术类型, 如艺术中的所谓作品风格、个人 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以及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印象主义等都可划分为艺术风格。
艺术导论
主 讲 教 师 : 马 吉 甫
艺术与人类 的诗意存在
凡有人群的地方就 有艺术,艺术一直 伴随着我们人类集 体和个体的成长。
艺术是第三种现实
• 艺术作品向人们提供的是一种新的现实——它既与我们 的内部世界不同,又与外部世界不同。然而它同时却表 现着、反映着这两个世界。如果我们勉力形容或界定的 话,这是“第三种现实”——之所以把它称为第三种现 实,是它自有自身存在的规律,当我们在感知它时就会 强烈地感到它与我们息息相关,将我们所了解的外部世 界及其面貌,与我们的感觉、心境、精神、情绪等等所 能体验到的内部世界融为一体。由“外师造化、中得心 源”融铸而成的作品正是这样一个“第三种现实”。在 此,无论是风格的雄肆、清淡、空灵、奇崛,还是别的 什么,当它作用于我们的心灵并引起我们的共鸣的时候 ,就会引起我们的沉思:是什么,使它具有如此动心魄 的力量?原来,它所追寻的,是一种深层的平衡,弥缝 了自我与非自我、欲望与满足、欢乐与痛苦之间的裂痕 。它是一种具有深刻力量的精神现实。
在图像消费时代,保留一双会品画 的眼睛,一颗善于阅读的心灵至关 重要。在今天,这种心灵的文化阅 读何其珍贵,它不止是文化接受的 方式,而且是一种文化创造的土壤 。它的对象包含着文学、艺术以及 这个世界本身,它的敌人是技术性 的表象、图像化的消费和肆虐着的 低俗化的奇观生产。
艺术是什么?
回顾20世纪的现代艺术,我们可以概括地讲,它针 对古典艺术做了两件事:第一,打破古典艺术对规 范的遵循,现代艺术反对一切规范,是无规范可循 的;第二,打破古典艺术坚持的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现代艺术把艺术还原为生活,将生活指定为艺术 。在现代艺术的持续不断的颠覆活动之后,我们不 仅丧失了判断作品优劣的标准,而且丧失了判断艺 术与非艺术的标准。因此,在现代艺术设定的文化 环境中,无论创作还是欣赏,都被迫出现了对“艺 术是什么?”的哲学追问。
的掌握世界的方式;
2、艺术本质内涵
(1)艺术是人的一种对象化 的活动的实践; (2)艺术具有精神生产的各 种规定性;
(3)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规 定性;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 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
是一种感性、客观的有目的的、
对象化的实践;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 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
这些动人的组合、排列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将某些器物从惯常的位置加以挪动,有意识 地使它们处于似乎“反常”的位置,则很有 可能产生出艺术的意味,从而显露出不同凡 响的装饰效果。
2、情感符号说
• 是西方符号论美学对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 本质的解释,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 卡西尔。卡西尔作为符号论的创始人提出 了这样一些有关艺术的见解:“符号化的 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代 表性的特征”,“所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 符号形式”,“艺术确实是符号体系”, 卡西尔的艺术符号论在他的学生和后继者 苏珊•朗格那里得到了系统的完成。
一、艺术的本质
是艺术的本质问题,是艺
术学的中心问题,也是美 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
“艺术是什么”的问题,
题。
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开 始,给艺术下定义迄今已有上百种,从不同 的角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特征。其中不乏真 知灼见和有价值的理论成分,但由于谈论问 题的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思想方法和观点 不同,又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和缺点,不 能令人满意。
(二)从主客观关系角度
• 1、理念说 • 2、模仿说
1、理念说
•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 ”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 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 提出了“美本身”即“美的理念”这一美 的本体论认识。黑格尔把艺术定义为用丰 富的感性形式反映深刻理念内容的作品, 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文以载道 ”是中国美学史上一直延续并发展的思想 之一 。
人的内心结构与外在自然中的形式(如声音、形 象、色彩等)有一种同质同构、异质同构的对应 关系。
西方——注重“再现”
在西方传统的艺术理论中, 占支配地位的艺术观念是 “模
仿说”,这一学说在古希腊时期
萌芽开始,雄霸西方长达两千年;
东方——注重“表 现”
在东方的中国,自古代以来, 占统治地位的艺术观念是以“言
马克思主义不仅带来了整个
社会历史科学的根本变革,
而且给艺术研究奠定了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1、马克思艺术论观点
(1)艺术是一种上层建筑的社 会意识形式; (2)艺术是生产的一种特殊
形态,是一种“精神生产”;
(3)艺术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的反映或曰能动的反映;
(4)艺术是不同于理论的、
宗教的、实践精神的一种特殊
意识形式,具有能动反映性和
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
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
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二、艺术类型
艺术的一般本质与现实中的具 体个别的艺术现象是艺术世界 的两极,在两极之间,存在着 许许多多起桥梁作用的中间形 态,就是各种审美类型和艺术 类型。
(一)艺术类型—— 一般与个别的中介
艺术风格类型:
1、主观表现风格与客观再 现风格;
这一对艺术基本风格,主要 是根据艺术家感受和表达生活 的方式来区分的。在艺术基本 风格体系中,这一对风格类型 是一对核心的概念。
2、阴柔优美风格与阳刚 崇高风格;
这对风格范畴,可以说是对一 般美的范畴中优美与崇高两种表 现形态在艺术美中的引申。可以 说,阴柔优美风格与阳刚崇高风 格在艺术世界也是一对十分重要、 普遍存在的风格类型。
一位国内"艺术家"创作的行为艺术,牛肚里钻出裸男
成都南郊牧马山高尔夫球场一侧草坪上演了一幕名 为《@41》的行为艺术:以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 学院(川音成都美院)为主体的41位在校男女学生露天 全裸,以身体组成电子邮件符号“@”
如何理解现代艺术?
• 现代人所面临的世界似乎没有意义、没有美,也没有诗 。城市失去了旧日的梦,乡村被日益扩展的城郊所替代 。贵族被瓦解了,君主的辉煌不见了,宗教的崇高理想 不见了,从军的荣耀不见了,农夫的简朴也不见了。面 对着一个似乎没有意义、也没有美的世界,面对着一个 没有荣耀、没有英雄的世界,现代人选择了对艺术创作 过程的注重。 • 过去,艺术家总是表现世界和美化世界,现代艺术却完 全置世界于不顾。过去,艺术家总是循规蹈矩,不越雷 池一步。无论是诗人、雕刻家或画家,都必须经过长期 的学习和训练之后,才能掌握一种艺术形式的规则。而 只有在掌握了这些规则之后,他们才有资格自称为艺术 家,并进而去尝试创作。与此相反,现代艺术摈弃了所 有的规则和条例,这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先抛出某种稀奇 古怪的东西,然后就自称为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或天才 。
塞尚和蒙德里安都试图通过色彩和造型的关系去 揭示宇宙的内在结构和根本规律
2、模仿说
•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流 行一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对现 实的模仿,实际上也就是承认 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从此以 后,艺术模仿自然的观念便反 复出现于一切哲学、美学和艺 术理论之中。
艺术类型的双重性; 首先,相对于艺术的一般本质
而言,艺术类型具有特殊性;
其次,相对于具体个别的艺术 作品、艺术现象而言,艺术类型
又具有一般性的属性,它是一定
范围内所有个别性存在所形成的 “集合”,是对这一范围内的所
有个体的一般性和共同性的归纳
概括。
(二)、艺术类型的种类与 风格——艺术类型的两翼
元· 倪瓒《幽涧寒松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无意识说
• 认为艺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此说的代表 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 和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他们的学说对 本世纪西方现当代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有着 深刻的影响。无意识说也认为艺术是一种 表现,但不是情感的表现,而是人的本能 欲望即“无意识”的表现。
所有艺术类型现象可以划 分为两大系列,第一个艺术
类型的系列属于艺术种类现
象;另一个艺术类型的系列
属于艺术风格现象。
一般地说,艺术的种类现象 主要是依据艺术作品的客观的 因素,诸如艺术品的客观存在 方式、艺术传达媒介和材料、 艺术再现或表现的内容、题材、 主题的特点、容量的大小、艺 术品本身的结构方式、形式特 点等划分出的类型。
表现主义艺术大师蒙克代表作《呐喊》,1895年
3、游戏说
• 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这一学说最早是 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由席勒 加以系统化,后来又由斯宾塞等作了进一 步发展。在不同程度上持此说的学者还有 :谷鲁斯、康拉德、朗格等。
• 米罗的画风,总是有一种天真、无邪、贪玩的风格。
历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说法虽然五花八门,各 执一词,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从以下三种角度 进行解释的: 一、从创作主体的角度解释艺术; 二、从主客体的关系解释艺术; 三、从艺术本体——形式角度解释艺术。
(一)从创作主体角度
1、主观精神说 2、无意识说 3、游戏说
席勒《裸体自画像》1910年 一种被禁锢的感觉
• 1、“主观精神说”
•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 本体的冲动”。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 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 ”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 的。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 切的独立实体。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柏格 森、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 伍德,也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主观 想毕沙罗 《蒙马特大街》